中国诗歌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一、介绍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先秦时期开始,到近代以前,中国古代诗歌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风格的变化,形成了独特的诗歌传统。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史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和深入的探讨。

二、先秦时期2.1 诗经的出现•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将各地的民间诗歌进行整理和编纂。

•诗经除了记录社会生活、反映社会风俗外,还是中国古代音乐和韵律的重要资料。

2.2 《楚辞》的创作•《楚辞》是中国古代辞章的代表作,它以楚国的民歌、祭文为基础,融入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楚辞》开创了辞章风格,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3.1 乐府诗的兴起•乐府诗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诗歌形式,主要是宫廷文人和民间艺人创作的歌曲。

•乐府诗在形式上比较规范,以五言绝句为主,内容涉及爱情、田园、边塞等各个方面。

3.2 士人诗人的活跃•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的社会地位提升,在政治、文化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诸多士人诗人活跃于此时期,他们的作品主要描写自然景物、哲理思考和个人情感。

3.3 文人墨客的交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墨客相互交往,形成了文学社团和文化团体。

•这种交往促进了诗歌创作的繁荣,也为后来文人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唐代的繁荣时期4.1 全盛时期的诗人•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王维等。

•这些诗人的作品不仅内容丰富多样,形式上也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

4.2 唐诗的特点•唐诗一般采用五言或七言绝句的形式,重视平仄、押韵和意境的表达。

•唐诗注重写实,反映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也有不少描写自然景物的作品。

4.3 诗社和文人•唐代出现了一种诗社的形式,文人们互相切磋、交流,并举办吟诗会和文学讲座等活动。

•诗社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使得唐代诗人的创作更加丰富多样,也有助于诗歌传播和影响力的扩大。

4.4 唐代后期的衰落•唐代后期,政治动荡、战乱频繁,文人诗歌的创作受到一定的限制。

中国诗发展史

中国诗发展史

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上古神话、甲骨卜辞孕育诗的雏形。

中国的诗歌
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
起来的。

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
承担者是巫现,传为神农时的《蜡辞》,就是上古流传下来的驱祸
祈福的咒语歌谣。

此外,甲骨卜辞、《易》卦爻辞中有些作品,句
法简单整齐,偶尔协韵,是早期诗歌创作的萌芽。

2. 第二阶段:《诗经》《楚辞》奠定传统诗歌的风骚精神。

西
周时期学在官府,贵族成了文学主要创作者,比如《诗经》中的三颂、大雅和小雅。

民间歌谣经专人采集后演奏给天子听。

“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具有现实主义精神。

《楚辞》和《诗经》奠定了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的创作规范。

3. 第三阶段:汉代乐府诗及魏晋南北朝民歌时期。

诗歌在汉代
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民
歌呈现出更加繁荣的景象,尤其是南朝民歌,其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

中国诗歌发展简史

中国诗歌发展简史

中国诗歌发展简史中国诗歌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概述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特点和代表作品。

1. 古代诗歌(先秦至魏晋南北朝)古代诗歌起源于先秦时期,经过不断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为了独特的风格。

先秦时期的诗歌以《诗经》为代表,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305篇诗歌,内容涉及各个方面的生活和社会。

《诗经》的特点是简洁明快,语言朴实,表达了人民的真实感受。

汉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代表作品有《九歌》、《离骚》等。

这些作品以豪放奔放的风格、丰富多样的意象和雄浑激昂的情感,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社会观察。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和文化多元的影响,诗歌风格多样化,代表作品有《洛神赋》、《七步诗》等。

这些作品注重表达个人情感,探索人生哲理,形式上更加自由灵便。

2. 唐代诗歌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浮现了众多杰出的诗人和作品。

代表作家有杜甫、李白、王之涣等。

唐代诗歌的特点是豪放奔放、雄浑激昂,形式上多样化。

杜甫的作品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为主,李白的作品则以豪放奔放的风格和丰富的意象为特点,王之涣的作品则以婉约细腻的风格著称。

唐代诗歌的发展,不仅在形式上创造了新的可能性,而且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宋代诗歌宋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代表作家有苏轼、杨万里、辛弃疾等。

宋代诗歌的特点是婉约细腻、清新自然,注重描写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

苏轼是宋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以豪放洒脱、情感真挚而著称。

杨万里的作品则以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为主题,辛弃疾的作品则以慷慨悲忿、豪情壮志为特点。

4. 元明清时期诗歌元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一个低谷时期,但也浮现了一些杰出的诗人,如关汉卿、马致远等。

明代的诗歌以陈维崧、杨慎、杨基等为代表,清代的诗歌以袁枚、纳兰性德等为代表。

明清时期的诗歌风格多样,有的注重形式和修辞,有的注重情感和思想。

这个时期的诗歌也受到了戏曲、小说等文学形式的影响。

中国诗歌发展简史

中国诗歌发展简史

中国诗歌发展简史中国诗歌拥有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概述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

1. 古代诗歌的兴起和发展(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618年)古代中国诗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305篇诗歌,以其朴实、真正的表达风格而闻名。

这些诗歌大多以咏史抒怀、歌颂自然、描绘生活为主题,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秦汉时期,古代诗歌经历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汉乐府诗成为当时最流行的诗歌形式,以其歌谣般的节奏和叙事性的特点而受到广泛欢迎。

同时,古代诗歌的创作也开始注重个人情感和思想表达。

2. 唐宋诗歌的鼎盛时期(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唐代被誉为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朝的文化繁荣和社会稳定为诗人们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唐代诗人杜甫、李白、王维等人被誉为“诗仙”,他们的作品以豪放、浪漫、咏史抒怀为主题,表达了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量。

宋代是中国诗歌史上另一个重要的时期。

宋诗注重艺术修辞和音韵的运用,以婉约、细腻的风格为主。

苏轼、李清照、陆游等诗人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多以抒情、咏史、写景为主题,表达了对生活、爱情和社会的热情和思量。

3. 近现代诗歌的多元发展(公元1912年至今)中国近现代诗歌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创新。

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新文化运动时期,诗人们开始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和主题。

一些著名的现代诗人如徐志摩、郭沫若、徐霞客等,以其个性化、现代化的写作风格引领了中国诗歌的新潮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政治、社会和现实生活成为诗人们创作的重要题材。

一些诗人如北岛、余光中、海子等,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思量,表达了对社会变革和人生命运的关注。

21世纪以来,中国诗歌继续多元发展。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诗歌的传播和创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诗歌发展历史简要概括

中国诗歌发展历史简要概括

中国诗歌发展历史简要概括
中国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史悠久并具有独特的特色。

以下是中国诗歌发展历史的简要概括:
1. 先秦时期(公元前1046年-221年):先秦时期的诗歌多以祭祀、赞颂国君和歌颂爱情为主题,以《诗经》为代表。

2. 秦汉时期(221年-220年):秦汉时期的诗歌主题开始涉及社会现实和政治抒发,以“乐府”诗和“楚辞”为代表。

3.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以清新自然和豪放不羁为主题,以“乐府”诗、陶渊明和“绝句”为代表。

4. 唐代(618年-907年):唐代被誉为中国诗歌的黄金时期,唐诗以凝练、华丽、豪放为特点,以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为代表。

5. 宋代(960年-1279年):宋代的诗歌开始注重内心感受和写景描写,以苏轼、杨万里、辛弃疾等为代表。

6. 元明清时期(1271年-1912年):元明清时期的诗歌以别具特色的格律诗和“词”为主,以李清照、辛弃疾、李白等为代表。

总体来说,中国诗歌经历了不同时期的风格变化和主题转变,却一直保持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中国诗歌发展简史

中国诗歌发展简史

中国诗歌发展简史中国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形式。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简要介绍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

1.古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6世纪)古代中国诗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

最早的诗歌作品是《诗经》,是由当时的贵族精英创作的,记录了社会生活、政治事件和个人情感等方面的内容。

《诗经》被称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也奠定了中国诗歌的基本形式和风格。

在春秋战国时期,诗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繁荣的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如屈原、宋玉等。

他们的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表达社会现实和抒发对命运的思考为主题,形式上多以五言和七言诗为主。

2.唐宋诗歌的鼎盛时期(公元7世纪-公元13世纪)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期,被誉为“诗的盛世”。

唐代的诗人众多,有杜甫、李白、王维等一大批杰出的诗人。

他们的作品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题,形式上多以五言和七言诗为主。

他们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又一个高峰时期。

宋代的诗人注重细腻的表达和意境的构建,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风格。

代表性的诗人有苏轼、李清照等。

他们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描绘自然景色和反映社会现实为主题,形式上多以七言和九言诗为主。

3.现代诗歌的嬗变与创新(20世纪至今)20世纪以来,中国诗歌经历了一系列的嬗变和创新。

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现代诗歌开始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诗歌形式的突破。

代表性的诗人有徐志摩、胡适、艾青等。

1949年以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期,诗歌创作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然而,在这个时期,一些诗人仍然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如北岛、余光中等。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阶段。

诗人们在创作中更加关注个人的内心体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语言形式的探索。

中国诗歌发展简史

中国诗歌发展简史

中国诗歌发展简史引言概述:中国诗歌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自古以来,中国诗歌在不同的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经历了多次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通过五个部份分别介绍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诗歌的繁荣1.1 早期诗歌的起源早期的中国诗歌起源于先民的歌谣和祭祀诗歌。

这些诗歌以口头传承的方式流传,主题多涉及自然景观、生活琐事和神话传说等。

1.2 诗经的诞生《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约300多首诗歌。

这些诗歌以五言和四言句式为主,内容丰富多样,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情感。

1.3 高度发展的盛唐诗歌盛唐时期,诗歌达到了一个高峰期。

杜甫、李白等众多诗人的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

盛唐诗歌以丰富的意象、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风格而闻名。

二、宋词的兴旺2.1 词的兴起宋代是中国词的发展时期,词是一种以曲调为基础的诗歌形式。

词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表达了词人对爱情、自然和社会现实的思量和感悟。

2.2 词的艺术特点宋词注重音乐性和韵律感,追求意境的准确表达。

同时,宋词也注重抒发情感,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评和反思。

2.3 词坛的名家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是宋代词坛的代表性人物。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元曲的繁荣3.1 元曲的兴起元曲是中国戏曲的一种形式,兴起于元代。

元曲以歌唱和舞蹈为主要表现形式,结合了诗、词和曲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3.2 元曲的题材和风格元曲的题材多样,包括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爱情和社会现实等。

元曲的风格独特,以婉约、豪放、惨剧和喜剧等多种形式呈现。

3.3 元曲的名篇《西华山》、《窦娥冤》等是元曲中的经典之作,它们以优美的语言和精湛的表演艺术,深受观众的爱慕。

四、近现代诗歌的发展4.1 新诗运动的兴起近现代的中国诗歌经历了新诗运动的影响。

新诗运动主张用白话文写诗,追求现实主义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对传统诗歌形式进行了突破。

4中国诗歌发展史

4中国诗歌发展史

中国诗歌发展史
中国诗歌发展史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上古时期:这个时期的诗歌以口头传承为主,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和原始宗教色彩。

代表作品如《诗经》中的《大雅》、《小雅》等。

2.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的诗歌以《诗经》为代表,主要形式为四言,内容多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生哲理。

同时,屈原等人也创作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3.汉代:汉乐府民歌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汉乐府民歌以五言为主,形式自由,语言朴素,表达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感。

4.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的诗歌以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为代表,风格清新自然,或雄浑豪放。

代表诗人有陶渊明、谢灵运等。

5.唐代:唐诗是中国诗歌的巅峰,代表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水平。

唐诗形式多样,题材广泛,风格各异,诗人辈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6.宋代:宋词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宋词以长短句为主,风格清新婉约,抒发了人们丰富的情感体验。

代表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7.元明清时期:这个时期的诗歌以戏曲和民歌为代表,形式自由多样,语言通俗易懂,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和情感。

代表作品如元曲《西厢记》、《牡丹亭》等。

以上是中国诗歌发展史的大致脉络,各个时期的诗歌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诗歌发展史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一、先秦诗歌:前1066~前206年1. 时间:西周(前1066~前771年)→东周(前770~221年)【春秋(前770~前476年)和战国(前475~前221年)】→秦(前221~前206年)2. 成就:(1)《诗经》——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源头:收集西周初年(前11世纪)到春秋中期(前7世纪)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分“风(105篇,十五诸侯国民歌)、雅(40篇,周直接统治区音乐)、颂(160篇,宗庙祭祀歌舞曲)”三部分,表现手法赋比兴。

中国最早诗歌总集。

(2)《楚辞》——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战国后期屈原为代表创作的,包括《离骚》《天问》《九歌》等。

二、汉代诗歌:前206~公元220年1.时间:西汉(前206~公元23)→东汉(公元25~220年)2.成就:(1)汉乐府诗:乐府采取和加工的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以五言为主,中国诗歌语言形式一次创新。

代表作《孔雀东南飞》(中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陌上桑》《上邪》。

(2)《古诗十九首》:汉末文人创作的五言诗,收入萧统《文选》,代表五言诗最高成就,刘勰誉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三、三国诗歌:220~280年1.时间:魏(220~265年)、蜀(221~263)、吴(222~280)2.成就:(1)建安文学:“三曹”和建安七子,他们诗作富有现实内容,情怀慷慨,爽朗刚建,被誉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a.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其中曹植成就最高,“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被钟嵘誉为“诗中之圣”b.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瑒、刘桢等c.正始文学:“竹林七贤”,代表作家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等,魏晋易代时期,政治黑暗,诗作多愤世嫉俗,隐晦曲折。

四、两晋诗歌:265~420年,同期十六国(306~439年)1.时间: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2.成就:(1)左思:西晋人,《咏史》诗八首,明则“咏史”,实则“咏怀”。

(2)陶渊明:东晋人,代表作《归园田居》《桃花源诗》《饮酒》,作品分为“田园诗”和“咏怀诗”,后世称之为“隐逸诗人”或“田园诗人”(田园诗鼻祖)。

(3)谢灵运:东晋人,诗作清新自然,中国山水诗派开创者。

五、南北朝时:386~589年1.时间:南朝(420~589年)与北朝(386~581年)2.成就:(1)北朝民歌:题材广泛,刚健朴实,代表作《木兰辞》(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古代叙事诗“双壁”)(2)南朝民歌:歌颂爱情,艳丽柔婉,语言活泼,哀怨缠绵,代表作《西洲曲》《子夜歌》等。

(3)文人诗歌:1鲍照:刘宋时人,诗风俊逸豪放,矫健凌厉,创建七言歌体,渴望建功立业,反对门阀制度。

代表作《拟行路难》。

2谢眺:“永明体”代表作家,合律,代表作《吴声歌曲》,对唐代五言绝句极有影响。

3宫体诗:代表诗人萧纲、徐陵、庾信等,庾信成就最高,代表作《拟抒怀》二十七首,着唐人律诗之先鞭。

六、隋唐五代十国:581~979年1. 时间:隋(581~618年)→唐(618~907年)→五代【后梁(907~923年)→后唐(923~936年)→后晋(936~946年)→后汉(947~950年)→后周(951~960年)】十国(907~979年)2. 成就:(1)唐诗:A、初唐:1宫廷诗人:代表是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等,精研诗律,促成了近体诗的形成。

2初唐四绝: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

3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张若虚:《春江花月夜》B、盛唐:1诗仙李白:“七绝圣手”,想象奇特,手法夸张,浪漫主义诗人。

2诗圣杜甫:“唐律之最”,沉郁顿挫,诗作被称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

3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常建等人。

以王维成就最高。

4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C、中唐:1平易派:白居易、元稹等,平易质朴,流畅易懂。

2奇险派:韩愈、孟郊等,喜押险韵,意象壮伟瑰怪,诗境奇崛雄豪。

3刘禹锡:怀古诗和讽刺诗。

4李贺:诗境诡谲,被称为“诗鬼”。

D、晚唐:1.李商隐:代表作《无题》,典雅华丽,哀艳绵渺,堪称诗苑奇葩。

2杜牧:咏史七绝最出名。

3温庭筠:绮才艳骨,花间词鼻祖。

(2)南唐词人:五代时创作中心,代表作家冯延巳、李璟、李煜等。

七、宋代诗歌:960~1279年1. 时间:北宋(960~1127年)→南宋(1127~1279年)同时的还有辽(907~1125年)、西夏(1038~1227年)、金(1115~1239年)2. 成就:宋词1北宋前期词人:欧阳修和晏殊。

2北宋杰出词人:柳永和苏轼,一婉约一豪放。

3北宋诗人黄庭坚:重筋骨思理,开创了江西诗派。

4北宋词人周邦彦:精通音律,善于创调。

5南宋杰出词人:李清照(易安体)和辛弃疾,一婉约一豪放。

6南宋杰出诗人:陆游(南宋诗坛盟主)和杨万里(诚斋体)7南宋词人姜夔:词风清空幽冷,精研乐理,能自度曲。

十、元代诗歌:1279~1368年1元曲前期:.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等。

2.元曲后期:张可久、睢景臣、乔吉等。

3.诗人杨维桢:藻词丽句,奇特险怪,人称“铁崖体”。

4.金元词家:元好问、萨都剌等。

十一、明代诗歌:1368~1644年1.时间:1368~1644年2.成就:(1)高启:风格豪迈,诗才较高。

(2)李梦阳为首的“前七子”(3)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

(4)“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

吴伟业成就最高,声律妍丽,被称为“梅村体”。

十二、清代诗歌:1644~1911年1.时间:1644~1911年2.成就:a.诗歌:(1)“国朝六家”:王士祯、朱彝尊、赵执信等。

(2)沈德潜的“格调说”(3)袁枚的“性灵说”(4)翁方纲的“肌理说”(5)龚自珍:风格瑰丽奇肆,成就最高。

代表作《己亥杂诗》(6)“诗界革命”:黄尊宪、康有为、梁启超、丘逢甲等。

b.清词:词的“中兴”——“清初三大词家”:(1)陈维崧(宗苏辛,开创“阳羡派”)。

(2)朱彝尊(宗姜夔、张炎,“浙西派”宗师)。

(3)纳兰性德(宗李煜,开创“常州词派”)。

中国现当代诗歌发展史简介一、20世纪的中国文学的分期传统的分法一般按照历史学的概念来划分,即1917年上溯至鸦片战争称“近代文学”;1917----1949年称“现代文学”;1949年建国以来称“当代文学”。

然而,近年来一些文学史则另辟蹊径,按照文学发展的总体特征,将20世纪文学划分为初叶、中叶、末叶三个阶段。

本文则依后说,对上个世纪的中国诗歌加以简略介绍。

二、20世纪初叶这一时期,中国诗歌在艺术上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从白话口语的运用到其美化的过程,大体可分三个阶段:1917---1922年,为新诗草创期;1922---1927年,为新诗的建设期;1927---1937年,为新诗的探索期。

在草创期,胡适1917年2月的《白话诗八首》是新文学史上较早面世的白话诗,但真正代表新诗成就的是郭沫若1919年的《凤凰涅磐》、《炉中煤》、《天狗》等惊是骇人之作乐。

1921年8月,郭沫若诗集《女神》诞生,才标志着白话新诗真正取代了传统旧诗;建设期的主要成就,一方面表现为一“湖畔诗人”汪静之为代表的爱情诗、蒋光慈为代表的政治抒情诗、冰心为代表的小诗等,在创作题材和表现形式上有所突破;另一方面则表现为闻一多和徐志摩的新格律诗;李金发等的象征主义诗歌,他们在诗歌的声、色、形等艺术手法上有所创新。

现代新诗进入探索期的标志,是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诗歌的崛起。

30年代的新诗形成三大流派:(1)以徐志摩、闻一多、冯至为代表的浪漫主义;(2)以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费明、徐迟为代表的现代主义;(3)以臧克家为代表的现实主义。

20世纪中叶(1937----1976)文学实际上是两大板块:以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界,建国前为抗日战争文学,建国后主要是六十年代文学。

抗战爆发后,人民大众成为战争的主体和胜利后的主人,在文学中由过去的启蒙对象变为歌颂的对象。

从政治地理情况讲,中国的版图实际上被分割为沦陷区、国统区和解放区,三个地区的文学也各有自己的特色。

国统区的诗歌在抗战初期主要有高兰、光未然等人的朗诵诗运动;光未然的歌词和组诗《黄河大合唱》,此外还有柯仲平、力杨、玉杲等人的长篇叙事诗。

在四十年代的诗坛上,最活跃也是最具影响的创作群体和潮流有三个:一是以“七月诗派”为代表的自由体诗歌;二是以“九叶诗派”为代表的现代派诗歌;三是以大众化为特色的民歌民谣体诗歌。

忧国忧民是七月诗歌的总主题,而描写抗战现实则是他们共同的选择,风格上大多具有忧郁、深沉的特点,其代表诗人由胡风、阿龙、绿原、艾青等;“九叶诗派”得名于1981年出版的九人诗合集《九叶集》,这九人是杭约赫、辛留、穆旦、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袁可嘉。

他们曾有过两次历史性的聚集。

他们的创作在“历史意识的浮现”,“诗歌散文美的追求”和“新诗现代性的拓展”等方面表现了共同的倾向。

穆旦是其突出代表。

抗战胜利后,国统区的讽刺诗和讽刺暴露性小说以及历史剧一起,构成了一股讽刺暴露文学的巨大潮流,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袁水拍的《马凡陀山歌》及其续集,内容上主要是以城市市民最熟悉的生活及时事为题材,揭露了国民党政府的腐朽和倒行逆施,形式上则采用市民熟悉的民歌民谣及小调。

解放区的诗歌,在抗战初期出现了“街头诗运动”,后来田间的《给战斗者》一诗获得“时代的鼓手”的称号。

40年代,民歌体叙事诗在解放区崛起,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竟的《漳河水》等,将人物命运与社会变革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上,体现出革命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色。

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是动荡的“文革十年”,除了“一个作家八个戏”(浩然八个样板戏),文艺文学战线的其他领域,的确是“万马齐喑究可哀”。

粉碎“四人帮”到世纪末,是末叶期。

这一时期诗歌发展的基本线索是:1984年前的“朦胧诗”------1985年至1989年的“第三代诗”(后朦胧诗)-------呈多元化状态的90年代诗歌。

总体特征是由朦胧到混沌。

1978年12月,北岛、芒克等人在北京创办了民间诗刊《今天》,拉开了新诗潮的序幕,先后在此刊物上发表作品的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芒克、多多、杨炼、海子等。

因为他们的诗借鉴西方现代主义经常运用象征等手法,诗意不透明,具有多义性,呈现出委婉朦胧的特点,可以被称为“朦胧诗”;1986年,诗坛又推出“新生代”专辑,这批更年轻的诗人大多是大专院校的在校生。

他们笼统地把“五四”时期白话新诗的开创者称为第一代,把“朦胧”诗人称为第二代,把自己称为第三代。

他们张扬“生命意识”和“家园意识”,他们反意象、反修辞,思想和感情进行自由野性的放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