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网传江苏行政区域重新划分版本集合

合集下载

江苏省行政信息一览表(各区县人口面积地图)

江苏省行政信息一览表(各区县人口面积地图)

无锡市
滨湖区 江阴市 锡山区 宜兴市 贾汪区 泉山区 云龙区 鼓楼区
628.15 987.53 399 1996.6 690 110 118 216 1450.2 1576 2088 1773 1877 1616 1915 732 3221 1439 1160 2855 1461 1047 341.96 120.2 1468 1963 536 1332.5 901 126 132.68 611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海安市 海门市 启东市 如东县 如皋市 通州区 姑苏区 相城区 吴江区 虎丘区 吴中区 常熟市 昆山市 太仓市 张家港市 宿城区 沭阳县 泗(si)洪县 泗阳县 洋河新区 湖滨新区 宿迁工业园区 经济开发区 宿豫区 高港区 海陵区 姜堰市 靖江市 泰兴市 兴化市 梁溪区 新吴区 惠山区
1110 1148 1191 1872 1531 1343 86 496 1176.68 223.36 745 1094 864.9 620 999 854 2298 2731 1418 204.71 448 13.6 48.51 686 334 305 328 665 1172 2393.35 65.95 220.01 327
江苏省共辖13个地级市、22个县级市、19个县、55个市辖区,县(市)中包含昆山、泰兴、沭 阳3个江苏试点省直管县(市) 省份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省会城市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连云港市 淮安市 常州 地级市 区/县 天宁区 钟楼区 新北区 金坛市 溧阳市 武进市 洪泽区 清江浦区 淮阴区 金湖县 涟水县 盱眙(xuyi)县 海州区 连云区 东海县 赣榆县 灌南县 灌云县 鼓楼区 建邺(ye)区 浦口区 栖霞区 秦淮区 玄武区 雨花台区 高淳区 江宁区 溧水县 六合区 崇川区 港闸区 面积/平方公里 153.93 72.2 439.16 976.7 1535.87 1066 1394 420 1452 1393.86 1676 2497 697.09 766.44 2037 1363 1041 1538 53.35 80.87 913 381.88 49.2 80.97 134.6 802.8 1572.9 1067 1485.5 215 134 人口/万人 64 61.7 68.98 56 76.25 144 38.59 73.59 118.74 35.71 113.7 80.05 116.1 30 122.84 116 80 80.305 124.94 45.97 76.99 69.33 100.37 63.43 43.63 44.29 121.57 43.25 94.48 86.83 26.63

地图上的不可思议—江苏省的奇特区域划分

地图上的不可思议—江苏省的奇特区域划分

地图上的不可思议—江苏省的奇特区域划分江苏省江苏位于我国东部沿海,东方隔着黄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南边挨着上海和浙江,西部与安徽接壤,北方是山东省,全省面积约10.72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998.6万人,是中国仅次于广东的第二大经济体。

全省下辖13个地级市、21个县级市、20个县、55个市辖区(如下图),虽然是同属一省,但是一条长江自西向东把江苏分为经济上的苏南和苏北,又有一条淮河把江苏分为地理上的南方和北方,这一江一河把江苏省变成中国省内差异最大的地区。

而其内部的城市区域划分也存在诸多有意思的地方,一起来看看吧。

江苏区划首先就是南京北部的安徽天长市,像是人的拳头直接捅入江苏,阻碍了省会南京与江苏北部的联系。

整体看上去也十分怪异,本来近似菱形的江苏活生生在这少了一块,逼死强迫症的节奏。

那这里为什么会这样呢?安徽天长渗入江苏据查证,原来在上世纪50年代前盱眙县和泗洪县也是属于安徽省的,但是为了更好治理洪泽湖,江苏把萧县和砀山县给了安徽作为交换,于是盱眙和泗洪划入了江苏,洪泽湖也成了江苏内湖。

可是天才市却没有一起划入江苏,于是就如今天所见,在江苏中部形成了一个凹形。

土地交换示意图也正是因为当时没有把天长一起划入,使得江苏有了一个全国独一无二的省会—南京。

为啥这么说,看图你就会发现南京作为省会,却偏安于江苏省的西南边,南、西、北三面与安徽省接壤(只有东部与省内的扬州、镇江和常州接壤),这独特的地理位置,是中国所有省会中独一无二的。

也正是基于这种略显尴尬的位置,南京对省内的辐射不足,反倒是临近的安徽各市收到南京的带动较多,于是民间就把南京戏称为“徽京”了。

另南京本身的土地形状过于狭长,东西纵深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南京的发展做大,虽然把南部的高淳溧水并区了,但是怎么看句容市才是南京真正的后花园。

尴尬的南京位置最后就是无锡与常州的领域划分了,感觉没有一处正常的。

首先无锡本市区与代管的宜兴市陆路之间中间隔着常州的一个雪堰镇,只有太湖上的水路与其相通。

新的行政区域划分方案

新的行政区域划分方案

新的行政区域划分方案
最新的行政区划方案已经正式公布,这一方案将对我国的行政区域进行重大调整,涉及到各地的行政区划划分、行政区域的规划等方面。

这一新方案的出台,将对我国的行政管理、资源配置、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将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首先,新的行政区划方案将对各地的行政区划进行重新划分,以适应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这一方案中,将对各地的行政区划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划分,使得各地的行政区域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更加有利于各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

其次,新的行政区划方案将为各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通过对行
政区域的重新划分,可以更好地整合各地资源,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各地经济的协调发展。

同时,新的行政区划方案也将为各地的产业发展、交通建设、城乡规划等方面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为各地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再次,新的行政区划方案将为我国的行政管理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体制机制。

通过对行政区域的重新划分,可以更好地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提高行政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性,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总的来说,新的行政区划方案的出台,将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
的支持,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方案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各项工作的落实,共同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希望各地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应对新的行政区划方案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新的行政区划方案一定能够顺利实施,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开创新的局面。

1949-2012江苏行政区划变革

1949-2012江苏行政区划变革

1952年 南京直辖市 第一区 第二区 第三区 第四区 第五区 第六区 第七区 第八区 第九区 第十区 第十一区 第十二区 苏北人民行政公署(驻扬州市) 扬州市 泰州市 南通市 淮阴专区(驻淮阴市) 淮阴市 淮阴县 泗阳县 沭阳县 灌云县 宿迁县 睢宁县 新安县(驻新安镇) 邳睢县(驻土山镇) 涟水县 盐城专区(驻盐城县) 盐城县 射阳县(驻合德镇) 建湖县(驻湖垛镇) 阜宁县 滨海县(驻东坎镇) 淮安县 东台县 大丰县 泰州专区(驻泰州市) 泰县 泰兴县 靖江县 宝应县 高邮县 兴化县 江都县 仪征县
六合县 南通专区(驻南通市) 如东县(驻马塘) 南通县 海门县 启东县 崇明县 海安县 如皋县 苏南行政公署(驻无锡市) 无锡市 无锡县 第一区 第二区 第三区 太湖区办事处 镇江专区(驻镇江市) 镇江市 扬中县 高淳县 溧水县 丹徒县 丹阳县 句容县 江宁县 常州专区(驻常州市) 常州市 武进县 江阴县 金坛县 宜兴县 溧阳县 苏州专区(驻苏州市) 常熟市 太仓县 吴江县 常熟县 吴县 昆山县 太湖办事处 松江专区(驻松江县) 松江县 奉贤县 金山县 宝山县 南汇县 上海县
扬州市 泰州市 镇江市 新海连市 清江市 常熟市 徐州专区(驻徐州市) 赣榆县(青口镇) 丰 县(城关镇) 沛 县(沛城镇) 邳 县(运河镇) 东海县(新海连市) 新沂县(新安镇) 铜山县(徐州市) 雎宁县(雎城镇) 淮阴专区(驻清江市) 淮阴县(清江镇) 泗阳县(众兴镇) 沭阳县(沭城镇) 灌云县(伊山镇) 宿迁县(宿城镇) 新沂县(驻新安镇) 邳睢县(驻运河镇) 涟水县(涟城镇) 泗洪县(青阳镇) 盱眙县(盱城镇) 盐城专区(驻盐城县) 盐城县(盐城镇) 射阳县(合德镇) 建湖县(湖垛镇) 阜宁县(阜城镇) 滨海县(东坎镇) 淮安县(淮城镇) 东台县(东台镇) 大丰县(大中镇) 扬州专区(驻扬州市) 泰县(姜堰镇) 泰兴县(泰兴镇) 靖江县(靖城镇) 宝应县(县城镇) 高邮县(县城镇) 兴化县(邵阳镇) 江都县(仙女庙镇) 仪征县(真州镇) 六合县(六城镇) 江浦县(珠江镇) 南通专区(驻南通市)

行政区划网资料-江苏01

行政区划网资料-江苏01

行政区划网资料-江苏01行政区划网资料-江苏苏南行署区1949年4月26日,苏南行政公署成立,驻无锡市。

辖无锡市和镇江、武进、苏州、松江4个行政分区,27个县、市。

无锡市下辖无锡县和3个指导区。

7月,成立太湖区行政办事处。

1949年11月28日,苏南行政公署下辖松江、苏州、常州、镇江4个专区及无锡市。

无锡市下辖无锡县。

1950年4月15日,苏南行政公署改名江苏省苏南人民行政公署,9月15日又改为苏南人民行政公署。

苏州市改由苏南人民行政公署直辖。

1952年11月,苏南行政区、苏北行政区、南京市合并建立江苏省。

1953年1月正式建省。

镇江地(专)区1949年4月26日,镇江行政分区辖镇江、江宁、丹阳、扬中、句容、溧水、高淳7县。

1949年11月28日,镇江行政分区改设镇江专区。

下辖扬中、高淳、溧水、丹徒、丹阳5个县及镇江市。

专员公署驻镇江市。

1949年12月,句容、江宁2县划归南京市管辖;1950年1月又划回镇江专区。

镇江专区辖7县1市。

1953年1月建省,镇江专区属江苏省领导。

原属常州专区的武进、溧阳、金坛3县划入镇江专区。

镇江专区辖1市10县。

常州地(专)区1949年4月26日,武进行政分区下辖武进、江阴、溧阳、金坛、宜兴5县。

1949年11月28日,撤销武进行政分区,设常州专区。

下辖武进、江阴、金坛、宜兴、溧阳5县及常州市。

专员公署驻常州市。

1953年1月建省,常州专区撤销。

1953年常州市改由江苏省直辖。

1949年4月26日,苏州行政分区下辖吴县、昆山、常熟、太仓、吴江5县。

7月加辖太湖办事处。

1949年11月28日,设苏州专区。

下辖太仓、吴江、常熟、吴县、昆山5县及苏州市。

专员公署驻苏州市。

1950年,苏州市改由苏南人民行政公署直辖。

常熟县城区改为常熟市。

苏州专区下辖1市5县1个办事处。

1952年,撤销太湖办事处,并入吴县。

1953年1月建省,苏州专区属江苏省领导。

原由苏南人民行政公署直辖的无锡县及常州专区的宜兴、江阴2县,划入苏州专区。

江苏省区域调整方案

江苏省区域调整方案

江苏省区域调整方案江苏省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些问题也开始显现,例如资源不均衡分布、城市功能重叠、产业结构不合理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江苏省提出了区域调整方案,旨在优化省内资源配置,提升发展效益,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一、江苏省区域划分根据区域调整方案,江苏省将按照功能定位和资源优势划分为三个基本区域,分别是苏南地区、苏中地区和苏北地区。

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发展特点和优势,通过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互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协同发展。

苏南地区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包括南京市、无锡市、常州市、苏州市等地。

这一地区拥有发达的经济基础设施和优越的地理环境,是江苏省的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高地。

在区域调整方案中,苏南地区将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并加强与苏中地区和苏北地区的合作,形成强大的区域经济合力。

苏中地区位于江苏省中部,包括镇江市、泰州市、扬州市等地。

这一地区在农业和旅游业方面有着独特的发展潜力和资源优势,是江苏省的重要的农田基地和文化旅游区。

在区域调整方案中,苏中地区将加大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力度,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并积极开展旅游业的拓展,加强与苏南地区和苏北地区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苏北地区位于江苏省北部,包括南通市、连云港市、淮安市等地。

这一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农田,是江苏省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和能源开发区。

在区域调整方案中,苏北地区将加大农业现代化的力度,推动农产品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同时加强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并加强与苏南地区和苏中地区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了有效推动江苏省区域调整方案的实施,提高各地区发展的整体水平和质量,相关政府将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1.优化产业布局。

通过引导和支持苏南地区的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苏中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业发展,加强苏北地区的农产品产业和能源开发,实现产业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新全国行政区域划分方案

新全国行政区域划分方案

新全国行政区域划分方案1. 引言本文档介绍了新全国行政区域划分方案,该方案旨在优化和调整我国现有的行政区划体系,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求。

根据该方案,全国行政区域将重新划分,以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2. 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推进,现有的行政区域划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

一些地区的行政管理存在重叠和冗余,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因此,有必要对全国行政区域进行重新划分,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

3. 目标和原则新全国行政区域划分方案的目标是实现区域内行政管理的合理布局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该方案的具体原则如下: - 合理划分:根据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等因素,将地区划分为合理的行政区域,以提高行政效能; - 统筹兼顾:充分考虑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避免资源的重复投入和浪费; - 自主选择:对于希望进行行政区域调整的地区,要充分尊重其自治权利,确保调整方案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利益诉求; - 公平公正:划分行政区域要保证公平公正,避免利益集团的过度干预。

4. 划分原则和依据根据新全国行政区域划分方案,划分原则和依据如下: - 地理因素:将地理位置相近的地区划分在同一个行政区域内,以便于实施统一的行政管理和发展规划;- 经济因素:根据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布局,将经济互补性强的地区划分在同一个行政区域内,以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 人口因素:考虑地区的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将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划分在同一个行政区域内,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 历史文化因素:充分考虑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避免对历史文化遗产和地域特色造成破坏。

5. 具体划分方案根据新全国行政区域划分方案,全国行政区域将重新划分为6个层级: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乡级和村级。

5.1 国家级国家级行政区域保持不变,包括中央政府直辖城市和特别行政区。

5.2 省级省级行政区域根据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分布等因素进行划分,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科普行政区划沿革——江苏省

科普行政区划沿革——江苏省

科普行政区划沿革——江苏省行政区划承载了城市变迁的记忆。

我国的行政区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或更名、或撤销,或合并......让我们一起去回顾我国行政区划的变迁吧~江苏省因古代境内有江宁、苏州两府,各取其首字而得名。

简称“苏”。

商朝后期至西周,分属徐国和吴国。

秦时长江以南属会稽郡,以北分属东海郡和泗水郡。

西汉时先后分属楚国、荆国、吴国、广陵国、泗水国等国,以及会稽郡、丹阳郡、东海郡、临淮郡、琅邪郡、沛郡等郡。

东汉时长江以南属扬州,以北属徐州。

三国时分属孙吴和曹魏。

南北朝时期,大体上以淮河为界,以南属南朝,以北属北朝。

隋时分置苏州、常州、蒋州(今南京)、润州(今镇江)、扬州等州。

唐时分属河南道、淮南道及江南东道。

宋时分属江南东路、两浙路、淮南东路、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

元时分属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

明时先后属直隶、南直隶。

清时先改南直隶为江南省,后分江南省为江苏省和安徽省,为“江苏”地名之始。

中华民国时期仍为江苏省,期间析置上海市。

1949年,分设苏北行署区、苏南行署区及南京直辖市。

1953年,苏北行署区、苏南行署区及南京直辖市合并为新的江苏省。

1958年3月至1959年1月,江苏省松江专区的上海、嘉定、宝山、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9县和南通专区的崇明县先后划归上海市,松江专区撤销。

南京市因与北京相对应而得名。

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时曾为国都。

六朝时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南宋时为江宁府,后改为建康府。

元时为集庆路。

明初时为应天府,国都,后改为江宁府。

明、清时先后为南直隶、江南省、江苏省治所。

1912年、1927年至1949年曾为中华民国首都。

1912年至1927年曾为江苏省省会。

1927年至1949年为直辖市。

1949年至1952年复为直辖市。

1953年起为省辖市、江苏省行政中心。

1994年起为副省级市。

泰州市相传取“通泰”之意而得名。

西汉时置海陵县并延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淮海省:由现江苏省徐州市、连云港市、滨海、响水、灌南、宿迁市、现安徽省淮北市、蚌埠市、宿州市、亳州市、现河南省商丘市、现山东省日照市、临沂市、济宁市、荷泽市组成,省会徐州。

上海都:包括现上海、现江苏昆山、太仓,现浙江嘉兴、宁波、舟山等地。

江苏省:由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泰州市、淮安市、盐城市组成。

省会江阴(靖江)。

扬子江省:由现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扬州市、现安徽省马鞍山市、滁州市、芜湖市、巢湖市、铜陵市、池州市、安庆市、合肥市、蚌埠市、淮南市组成,省会南京。

二、江苏新的行政区域划分你的家乡名称还在么?
1、成立地级江阴市,宜兴市,盱眙市,泗州市,滨海市,东台市,撤销地级宿迁市,泰州市
2、安徽萧县、砀山县划入江苏徐州,泗县划入江苏泗州市,天长划入盱眙市;山东郯县撤销,大部分划入江苏新沂市,一部分划入山东临沂;撤销来安县、滁州市成立南京市滁州区
3、姜堰市政府搬到原泰州市所在地,泰州姜堰合并成立新泰州
全省行政区划调整一览表
市名南京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下关区、雨花区、浦口区、栖霞区、江宁区、六合区、滁州区、句容市
无锡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
徐州鼓楼区、云龙区、九里区、贾汪区、泉山区、铜山区、萧县区丰县、沛县、睢宁县、砀山县
常州天宁区、钟楼区、戚墅堰区、新北区、武进区、金坛市、丹阳市
苏州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常熟市、昆山市、盛泽市、太仓市
南通崇川区、港闸区、通州区、如东县、启东市、海门市
连云港连云区、新浦区、海州区、东海区、赣榆县、灌云县、
淮安清河区、楚州区、淮阴区、清浦区、涟水县、洪泽县、宝应县
盐城亭湖区、射阳县、建湖县、盐都县
扬州广陵区、邗江区、维扬区、仪征市、高邮市、江都市
镇江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扬中区
江阴高港区、江阴区、靖江区、泰兴市、泰州市、张家港市、如皋
新沂市区、宿迁市、沭阳县、新沂市、邳州市
盱眙市区、金湖县、盱眙、天长市
泗州市区、泗阳县、泗洪县、泗县、
滨海市区、滨海县、响水县、阜宁县
东台市区、东台市、海安县、兴化市、大丰市、
宜兴市区、宜兴市、溧阳市、高淳县
1、东海撤销,一部分划入新沂,一部分划入连云港市区或成立东海区
2、溧水撤销,一小部分划入南京市区,大部分和高淳合并成立新高淳
3、大丰北部划入射阳成立新射阳
4、射阳北部划入滨海成立新滨海
5、撤销扬中市,成立镇江扬中区,撤销靖江市,江阴市成立地级江阴市江阴区和靖江区,
撤销来安县并入滁州区
6、常州太湖三镇划入无锡,丹阳划入常州,溧阳,高淳划入地级宜兴市,宝应划入地级淮安市,兴化,海安,大丰划入地级东台市,邳州,宿迁,沭阳划入地级新沂市,泗阳,泗县,泗洪划入地级泗州市;滨海县、响水县、阜宁县划入地级滨海市;金湖县、盱眙、天长市划入地级盱眙市;张家港市划入地级江阴市;
7、镇江丹徒区南部,分别划入丹阳、金坛;
8、吴江北部并入苏州吴中区,南部成立盛泽市,政府驻平望;
9、撤销灌南县,灌云北部划入连云港市区,南部和灌南合并成立新灌云县;
10、建设滨海市的滨海港,盐城市的射阳港,东台市的大丰港;
11、苏南苏北从新划分:苏南10市:南京、苏州、无锡、宜兴、常州、镇江、江阴、东台、扬州南通,苏南地理中心,江阴市;苏北8市:淮安、徐州、连云港、新沂、盐城、滨海、泗州、盱眙,苏北地理中心:淮安市;
12、规划建设连云港到南通铁路,连云港到淮安铁路,南京经盱眙经泗州到徐州铁路,淮安到扬州铁路,扬州经江阴到南通铁路,滨海经淮安到泗州铁路,淮安到盱眙铁路!
13、远期目标:学地级无锡、镇江,所有县及县级市撤县并区!
三、以设想调整后的新江苏省为例(人口单位:万人,面积单位:平方公里):
设区的市:
(1)苏州(划入吴江)——人口:300,面积:2823;
(2)无锡——人口:213,面积:1631;
(3)常州——人口:209,面积:1864;
(4)三江(江阴、张家港、靖江组建)——人口:270,面积:2417;
(5)镇江(划入扬中)——人口:130,面积:1415;
(6)扬州(划入江都、仪征)——人口:275,面积:3215;
(7)泰州(划入姜堰、泰兴)——人口:280,面积:2712;
(8)南通(划入通州、如东东部),人口:270,面积:2330;
(9)如皋(如皋、海安、如东西部组建)——人口:300,面积:3470;
(10)盐城(划入盐都、建湖),人口:230,面积:2868;
(11)淮安,人口:260,面积:3160;
(12)滨海(滨海、阜宁、响水组建),人口:271,面积:4686;
(13)盱眙(盱眙、洪泽、金湖组建),人口:145,面积:4817。

13座设“区”的市平均人口约245万,平均面积约2878平方公里。

不设区的市共14座:昆山、太仓、常熟、宜兴、溧阳、金坛、丹阳、启东、海门、东台、大丰、兴化、高邮、天长(其中昆山、太仓、常熟也可组建为设区的市)。

另有宝应、涟水、射阳3县。

14座不设“区”的市及3县平均人口约95万,平均面积约1578平方公里。

为体现各市、县差异,可用相关指标予以分等定级定编。

设区的市可分为副省级、厅级、副厅级;不设区的市及县可分为副厅级、处级。

为提高部分特大城市的管理效率,可将其与周边作为“重庆模式”的一级政区,如广州、深圳、南京、武汉、大连、沈阳、西安。

四、1、设立沂淮省————由连云港市、宿迁市、临沂市、日照市、新沂市合并组成;省会是连云港市。

2、设立江北省————由南通市、泰州市、盐城市、淮安市、高邮市、宝应县、天长市合并组成;省会是海安县。

3、调小江苏省————由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镇江市、扬州市区、仪征市、江都市、滁州市区、来安县、全椒县、和县、马鞍山市合并组成;省会是南京市。

五、2009两会江苏行政区划分
将江苏丰县、沛县、高淳三县划给安微,将安微天长划给江苏。

江苏全省分为24个行政单位,分别是:副省级市(下辖若干区、县[ 市]为副厅级):
1.南京市-(含:原南京市区、溧水)
2.苏州市(含:原苏州市区、常熟、太仓、昆山、吴江)
3.无锡市(含:原无锡市区、江阴、张家港、靖江)
4.徐州市(含:原徐州市区、铜山)
正厅级市(下辖若干区、[ 市]为正县级)
5.常州市(含:原常州市区、宜兴、金坛、溧阳)
6.镇江市(含:原镇江市区、扬中、句容、丹阳)
7.南通市(含:原南通市区、通州、海门、启东、如皋)
8.扬州市(含:原扬州市区、江都、仪征)
9.泰州市(含:原泰州市区、泰兴、姜堰)
10.盐城市(含:原盐城市区、盐都、建湖、阜宁、射阳)
11.淮安市(含:原淮安市区、涟水)
12. 连云港市(含:原连云港市区、灌云、灌南)
副厅级市(下辖若干副县级大镇和正科级小镇)
13.东台市(含:原东台市、如东、海安、大丰)
14.兴化市(含:原兴化市)
15.高宝市(含:原高邮市、宝应)
16.宿迁市(含:原宿迁市、睢林)
17.天长市(含:原安徽天长市)
18. 盱眙县(含:原盱眙县、金湖、洪泽)
19.新沂市(含:原新沂市、邳州)
20. 沭阳县(含:原沭阳)
21.泗州县(含:原泗洪县、泗阳)
22.滨海县(含:原原滨海县、响水)
24.东海县(含:原东海县、赣渝)
六、据悉,省管县后的江苏行政区划将大幅变动,分析结果如下:
1、撤消吴江市,设立苏州市吴江区、太湖区;撤消昆山市,设立苏州市昆山区;撤消太仓市,设立苏州市太仓区;
2、设立地级常熟市,撤消县级常熟市,设立常熟市尚湖区、虞山区;
3、设立地级江阴市,撤消县级江阴市,设立江阴市澄江区,撤消靖江市,设立江阴市靖江
区;撤消张家港市,设立江阴市张家港区;
4、撤消扬中市,设立镇江市扬中区;
5、撤消通州市,设立南通市金沙区;
6、撤消江都市,设立扬州市江都区;
7、撤消铜山县,设立徐州市铜山区、彭城区;
8、撤消大丰市,设立盐城市大丰区;
9、设立地级新沂市,撤消县级新沂市,设立新沂市沂河区、新安区;
10、撤消灌南县、响水县,合并设立灌河县,县人民ZF驻响水镇;
省直管地级市为:南京、镇江、常州、苏州、无锡、南通、泰州、扬州、盐城、淮安、连云港、徐州、宿迁、江阴、常熟、新沂16个;县级市和县为:宜兴市、丹阳市、金坛市、溧阳市、句容市、海门市、启东市、如皋市、泰兴市、姜堰市、仪征市、高邮市、兴化市、邳州市、东台市和沛县、丰县、睢宁县、东海县、赣榆县、灌云县、涟水县、沭阳县、泗洪县、泗阳县、盱眙县、金湖县、洪泽县、宝应县、滨海县、阜宁县、建湖县、射阳县、海安县、如东县、灌河县36个;高淳、溧水2县仍由南京市管辖
七、南京直辖,并带走扬州镇江部分地区。

靖江划入无锡。

苏州、南通部分地区和浙江嘉兴划入上海。

无锡或扬州做省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