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

《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风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衣食住行、生产交通、婚丧嫁娶、节日喜庆…那一项也离不开民众的思想和生活需求,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风俗的变化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是近代社会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近代社会转型相始终。

涉及到社会各个角落、各个层面。

学校:江西省九江县第一中学班级:高一七班小组成员:谭浩1 研究背景社会风俗的变迁既是一百年来政治变迁,经济转型,外来影响等作用下的产物。

又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变革的表现。

社会风俗不是细枝末节的小事,而是关系的社会发展的大事,很值得我们下一番功夫来研究它。

2 研究目的意义(1)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社会习俗和生活变化的史实,探究其变迁的原因和背景。

(2) 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理解历史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3)掌握社会习俗和近代服饰、餐饮、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的变化情况。

通过归纳、比较社会习俗和生活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

通过思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习俗和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 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异同,探究其原因。

这是历史比较的研究方法。

4 研究的重点及主要内容(1)社会风俗和生活变化的原因、特征。

(2)中国社会变动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

调查问卷一中国百年社会背景鸦片战争,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农民起义,席卷中国,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军阀混战,日寇入侵,八年抗战,保家卫国,国共相争,三年内战,老,蒋,逃,台,大,陆,共,产,十年,文,革,一片混乱,小,平复出,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百年中国,多灾多难,叹我中华,地大物博,何以至此,令人感叹!二从衣食住行方面谈谈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一服饰风俗的的变迁1 进入近现代以后,服饰变化的趋向:开始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

《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风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衣食住行、生产交通、婚丧嫁娶、节日喜庆…那一项也离不开民众的思想和生活需求,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风俗的变化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是近代社会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近代社会转型相始终。

涉及到社会各个角落、各个层面。

学校:江西省九江县第一中学班级:高一七班小组成员:谭浩1 研究背景社会风俗的变迁既是一百年来政治变迁,经济转型,外来影响等作用下的产物。

又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变革的表现。

社会风俗不是细枝末节的小事,而是关系的社会发展的大事,很值得我们下一番功夫来研究它。

2 研究目的意义(1)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社会习俗和生活变化的史实,探究其变迁的原因和背景。

(2) 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理解历史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3)掌握社会习俗和近代服饰、餐饮、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的变化情况。

通过归纳、比较社会习俗和生活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

通过思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习俗和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 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异同,探究其原因。

这是历史比较的研究方法。

4 研究的重点及主要内容(1)社会风俗和生活变化的原因、特征。

(2)中国社会变动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

1调查问卷一中国百年社会背景鸦片战争,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农民起义,席卷中国,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军阀混战,日寇入侵,八年抗战,保家卫国,国共相争,三年内战,老,蒋,逃,台,大,陆,共,产,十年,文,革,一片混乱,小,平复出,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百年中国,多灾多难,叹我中华,地大物博,何以至此,令人感叹!二从衣食住行方面谈谈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一服饰风俗的的变迁1 进入近现代以后,服饰变化的趋向:开始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 1、确定研究学习活动的课题(2010、9、25)
• 2、搜集资料,了解课题概况(2010、10—11) 3、请教指导老师(2010、11) • 4、开始写研究报答,写出初稿给指导老师过目,根据指 导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完善课题报告(2010、12、15) • 5、完成课题报告,进行小组交流(2011、1、4)
巴黎和会中,残存的冲突,早晚会点燃下一 次大战的烽火。战败的德国其实早已准备好复仇, 而整个德意志民族也不会善罢甘休。至于谁来领 导,这就看历史的选择,希特勒是一个偶然,而 是否还能出现其他的因素,就不是我们能想到的 了。 苏联也蠢蠢欲动,想维护这样一个新兴的力量, 内部又矛盾重重,对外又有隐藏的杀机,一个独 裁统治也是历史的选择,那么对于原有西方旧势 力的挑战中就不可避免。 战争总会发生……..
小组各个研究课题过程中,都表现出 对课题研究的极大兴趣,在实践活动方案 时积极参与,并热烈讨论。研究所采用的 方法得体,能及时记录研究过程中自己的 体验和感受,研究态度端正,记录真实, 很难得。
探究方式:资料研究法
主要参考资料:网络信息 . 书籍:朱明光 人民教育出版 《20世纪的战 争与和平》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 2、德国遭受的严重打击。
二、二战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1、希特勒上台,实行法西斯统治; 2、战争的爆发。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
许多人认为二战 是必然发生的,因为 各种历史条件会导致 世界的争斗,即使没 有希特勒,会有其他 人来代替 还有人认为,战 争是偶然发生的,德 国当时如果希特勒没 上台,二战可能就不 会发生
70 60 50 40 30 20 10 0 二战必然发生 二战可能避免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风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衣食住行、生产交通、婚丧嫁娶、节日喜庆…那一项也离不开民众的思想和生活需求,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风俗的变化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是近代社会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近代社会转型相始终。

涉及到社会各个角落、各个层面。

学校:江西省九江县第一中学班级:高一七班小组成员:谭浩1研究背景社会风俗的变迁既是一百年来政治变迁,经济转型,外来影响等作用下的产物。

又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变革的表现。

社会风俗不是细枝末节的小事,而是关系的社会发展的大事,很值得我们下一番功夫来研究它。

2研究目的意义(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社会习俗和生活变化的史实,探究其变迁的原因和背景。

(2)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理解历史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3)掌握社会习俗和近代服饰、餐饮、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的变化情况。

通过归纳、比较社会习俗和生活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

通过思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习俗和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异同,探究其原因。

这是历史比较的研究方法。

4研究的重点及主要内容(1)社会风俗和生活变化的原因、特征。

(2)中国社会变动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

调查问卷一中国百年社会背景鸦片战争,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农民起义,席卷中国,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军阀混战,日寇入侵,八年抗战,保家卫国,国共相争,三年内战,老,蒋,逃,台,大,陆,共,产,十年,文,革,一片混乱,小,平复出,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百年中国,多灾多难,叹我中华,地大物博,何以至此,令人感叹!二从衣食住行方面谈谈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

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

课题名称:青岛道教文化探究及其旅游资源的应用一、指导教师:二、课题简介:中国有很多宗教文化并存,但唯有道教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

崂山是道教发祥地之一,自春秋时期就云集一批长期从事养生修身的方士之流,。

到战国后期,崂山已成为享誉国内的“东海仙山”。

崂山道教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宗教,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象征。

青岛的旅游发展走到今天可以说硕果累累,但仍有许多潜力可挖。

崂山固然风景优美,但毕竟只是游山玩水;而崂山道教却是一种文化,一种传承,当崂山能够以道教文化吸引八方游客,青岛的旅游淡季就不再淡了。

本题目旨在通过学科探究,了解青岛道教文化的历史渊源、分析其对青岛旅游的影响、提出完善道教文化提升旅游质量的合理化建议。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青岛道教发展过程和道教文化的基本内容;(2)探究道教基本的教义和各种宗教仪式;(3)理解旅游资源的基本含义和道教圣地在青岛旅游中所处的地位。

2、能力目标:(1)通过网络搜索、图书馆查阅等方式,了解道教发展过程和道教文化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提升自主学习能力;(2)通过实地考察,学会探究、利用实物史料的能力,初步具备利用各种遗址进行学术探究的能力;(3)采用分组探究,从学术角度寻找挖掘道教文化潜力、改善旅游环境的方法,培养学生学术创新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实地考察感受,树立正确的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培养保护环境、可持续开发旅游资源的意识。

四、教学计划六、学生报名的要求1、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2、有一定的实地考查能力,具备基本的读图、辨别方向等能力。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评价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评价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评价一、评价目的为了更好地推动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制定本评价体系。

通过对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全面评价,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二、评价指标本评价体系共包括五个方面的指标,分别为:课题选择、研究设计、实证分析、成果展示和团队协作。

每个指标设有一定的分值,满分100分。

1. 课题选择(20分)- 课题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实用性(10分)- 课题与历史学科的联系紧密程度(5分)- 课题的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5分)2. 研究设计(25分)- 研究目标明确,研究问题具体(10分)- 研究方法合理,数据来源可靠(10分)- 研究框架清晰,逻辑严密(5分)3. 实证分析(25分)-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正确(10分)- 能够针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10分)- 分析结果具有说服力,能够支撑研究结论(5分)4. 成果展示(20分)- 成果形式丰富,如研究报告、论文、演示文稿等(10分)- 成果内容完整,结构清晰(5分)- 成果的文字、图片、排版等质量较高(5分)5. 团队协作(10分)- 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协作紧密(5分)- 团队沟通有效,能够及时解决问题(3分)- 团队在研究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凝聚力(2分)三、评价流程1. 学生提交研究性学习课题相关材料,包括课题报告、研究设计、实证分析等。

2. 教师根据评价指标对课题进行初步评审,给出评价分数。

3. 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针对评价结果提供反馈和建议。

4. 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改进,重新提交成果。

5. 教师对改进后的成果进行再次评价,确认最终分数。

四、评价结果运用1.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历史研究性学习成果的重要评价依据,纳入学生学期成绩。

2. 评价结果将作为教师教学效果的参考,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3. 评价结果将用于指导和帮助学生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最新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

最新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参考作者:周圣崇来源: 浏览次数:2184 分享到: QQ好友 QQ空间腾讯微博人人网百度贴吧新浪微博网易微博一键分享打印复制网址(1)中国崛起的艰难之处在哪里(2)地理环境对中国古代和希腊政治制度的影响(3)英国人为何不崇尚暴力(4)美国人为何具有特强的创新精神(5)东罗马帝国为何在西罗马帝国灭亡近期一千年后才灭亡(6)中国的文字结构制约中国的发展吗(7)长城与400毫米等降雨量线为何如此吻合(8)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何如此牢固(9)中国的封建社会为何如此之长(10)朱元璋对贪官古代大开杀戒(11)中国古代的皇帝为何大多数命短(12)中国古代的统一过程中为何由北向南统一的居多(13)英国几百年的霸主地位为何为美国所取代(14)巴黎公社革命如果没有主观上的失误会走向成功吗(15)十九世纪末期二十世纪初期美国为何不与其他列强一样希望瓜分中国(16)蒋介石为何乐于与宋氏家庭联姻(17)红军长征为何展转二万五千里(18)日本人为何十分残忍(19)新中国建国后毛泽东为何很少出国(20)华约解散后为何北约不但不解散反而东扩(21)美国为何既不愿中国统一也不愿台湾独立(22)为何四大文明古国现在都不是世界强国(23)曾经辉煌一时的苏联为何在几年之间成为历史(24)美国会长盛不衷吗七、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1)对日索赔问题研究(2)东海及钓鱼岛问题研究(3)(某地)历史遗存研究(4)西藏问题研究(5)抗美援朝出兵利弊问题研究(6)台湾问题及中国对台政策(7)世贸中心为什么会遭飞机撞击(8)假如没有希特勒,二战会爆发吗(9)中国足球为何难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10)新时期的创业精神(11)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12)对李鸿章的再认识(13)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演变(六)、历史学科研究课题分类1、中国古代史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发展做出的贡献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研究中国古建筑研究台湾和大陆交往的历史中国古地名研究2、中国近代现代史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研究“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原因本地区战争年代英雄人物和革命事迹调查近代中国著名人物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3、世界近代现代史世界史上著名人物研究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不同时期国际关系研究法西斯势力崛起的原因第三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日本对二战的反省4、地方史研究当地历史古迹的调查当地民俗研究地方方言研究学校校史研究当地杰出人物传略地方服饰研究地方饮食文化研究关于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问题仲伟伟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明确指出:“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的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一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三)

高一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三)

高一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三)
一、目标:
1、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行素质教育。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课题:
面对日本在中国犯下的累累罪行及当代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我们作为一个中学生应该如何对待?
三、步骤:
1、准备:
召开学生动员会,成立研究小组,介绍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知识辅导。

推荐部分书籍、刊物,印发一些重要文章,供学生参考,让学生收集大量历史上和现实中相关资料。

2、实施过程:
(1)引导学生搜集、阅读有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观点。

(2)教师及时进行辅导、督促,介绍研究方法,保证研究的进行。

3、总结:
(1)在个人研究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撰写研究论文。

(2)以班级、阶段召开论文研讨会,交流宣读论文,共享研究成果,发表自己观点。

(3)教师对交流论文进行评定,评出优秀论文若干,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爱国主义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
1、中国各朝服饰特点及发展
2、20世纪的战争和发展历程
3、太平天国
4、服饰的历史与发展
5、硝烟弥漫—中东地区为何迟迟不见和平曙光
6、难以抹灭的伤痕“九、一八”
7、第二次世界大战
8、从“流氓”到“皇上”
9、中西方文化进程与差异
10、望日情怀
11、游戏与战争
12、封建社会制度在中国漫长存在的原因
13、欧洲的火药筒——巴尔干
14、从京剧的历史发展看未来的发展趋势
15、文革的错误
16、历史的天空
17、中华艺术瑰宝——国画
18、浅析中国近代化曲折的进程
19、金字塔密室之迷
20、中国足球为何难以冲出亚洲
21、假如没有希特勒,二战会不会爆发——再论二战爆发的原因
22、建筑艺术浅谈
23、二战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对比研究
24、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对比研究
25、浅谈闭关锁国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26、新中国对美关系研究
27、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8、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对比研究
29、义和团失败原因研究——浅谈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30、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分析 31、中国在近代史上长败的原因研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分析
32、对李鸿章这一历史人物的再认识
33、凡——华体系对世界的积极作用研究
34、二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分析
35、如何正确评价拿破仑这一历史人物
36、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分析
37、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之形成
38、共和国辉煌五十年的经济建设
39、历史不应忘记——南京大屠杀
40、论新文化运动
41、辜鸿铭——一个不该被遗忘的人
42、明治维新中的高杉晋作
43、十九世纪中后期中日政治文化差异
44、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对台政策及其历史背景
45、文化大革命对人们思想的冲击
46、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46、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47、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48、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
49、如何看待五四精神
50、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51、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本地区的英雄人物和革命斗争事迹
5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53、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中美关系
54、近代史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的特点
55、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56、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57、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58、世界近代史上著名科学家的传略
59、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60、中国古代史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探究
61、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发展作出的贡献
62、中国古代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63、我国古代史上著名政治家的评价
64、美国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为什么会遭飞机撞击
65、关于洪承畴的评价问题
66、海上丝绸之路为何以泉州为起点
67、上海的历史人物
68、现代国际关系演变中的几个问题
69、美国霸权主义政策的由来与表现
70、先秦思想概述 71、如何正确评价郑成功
72、上海历史文化古迹、古代建筑文化
73、新时期的创业精神
74、台湾问题的由来
74、比较美国西进运动与中国西部大开发
75、康乾圣世的几个重要人物
76、冷战时期的苏联帝国
77、研究中国自古及今的兴衰
78、研究日本战国乃至幕府灭亡
79、大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80、德国何以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 81、如何正确评价郑成功
82、民间节日
83、乡村或城市的历史沿革
84、如何正确评价本地的历史名人
85、克服封建陋习,净化社会风气
86、洋务运动的影响研究
87、本地的过去、现在、将来历史沿革
88、新时期的创业精神
89、民间艺术探究
90、比较美国西进运动与中国西部大开发91、先秦思想概述
92、爱国、爱家乡精神
93、山东问题的由来和解决的历史
94、清末新政研究
95、抗美援朝出兵利弊问题研究
96、辛亥革命评价研究
97、五四运动与五四精神研究
98、新文化运动简评
99、西藏历史研究
100、民生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异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