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咬伤的护理措施 2知识讲解

毒蛇咬伤的护理措施 2知识讲解
毒蛇咬伤的护理措施 2知识讲解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资料毒蛇咬伤的护理措施

主要的毒蛇种类有蝮蛇、银环蛇、五步蛇、眼镜蛇、竹叶青、烙铁头。通过对278例毒蛇咬伤病例护理体会,探讨了毒蛇咬伤的临床护理及对策。毒蛇咬伤后准确鉴别毒蛇种类,尽早应用相应的抗蛇毒血清是治疗的关键。在早期,对伤口进行消毒、冲洗,减少毒素的吸收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等情况。即能大大提高毒蛇咬伤的治愈率。对血循毒素毒蛇咬伤者,主要观察病人的凝血功能状态。对神经毒素的毒蛇咬伤应观察呼吸情况,注意呼吸肌麻痹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在应用抗毒蛇血清过程中注意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发生,做好积极地对应护理和抢救措施。

临床表现局部表现:伤肢疼痛、麻木、肿胀、出血,局部组织坏死;全身表现:头晕、眼花,心悸,眼睑下垂,恶心、呕吐、呕血、血尿,张口、伸舌、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四肢乏力,严重者呼吸肌麻痹等全身中毒症状。

院前急救护理

1 立即冲洗伤口用生理盐水、高锰酸钾清洗伤口,如就地取材时可用泉水或溪水,反复冲洗。

2 适度结扎肢体在伤口近心端10 cm~20 cm处,用绷带或其他绳子结扎肢体,不能过紧,松紧度以能伸进一个手指为宜,每15 min~20 min松开1次。对于病人自行捆绑的结扎方法,应立即松绑,以免引起肢体坏死。

3 制动患肢固定咬伤的肢体,不宜运动,尤其是咬伤下肢,不能奔跑,以免促使毒素吸收。

2.2 鉴别毒蛇种类对于毒蛇咬伤在第一时间作出诊断和及时应用相应的抗蛇毒血清治疗至关重要。抗蛇毒血清是目前唯一治疗毒蛇咬伤的特效药物,应越早越好。如果蛇被打死,将蛇带入院辨认是最好的鉴别办法。但是由于毒蛇常常在晚上出没,人被咬伤后难以看清毒蛇形状,只有根据临床表现做出诊断。在一个地区,毒蛇的种类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湘南地区,常见的毒蛇是蝮蛇、银环蛇、五步蛇、眼镜蛇、竹叶青等,其中以蝮蛇咬伤居多。主要的鉴别方法是根据临床特征来鉴别。如果病人伤口肿胀,流血不止,考虑血液毒五步蛇咬伤;如果伤口组织变黑、坏死,则考虑眼镜蛇咬伤;局部肿胀,但较局限,且流血不多,容易止住,伴有复视,可考虑蝮蛇所至;有较窄的毒蛇牙印,伤口除了轻微发麻以外无肿不疼,瞳孔扩大,则要考虑银环蛇咬伤可能。如果无法准确做出诊断,则可以选用两种可能的抗蛇毒血清治疗。如果明确被蛇咬伤,无任何症状不能轻率诊断为无毒蛇咬伤,应留院观察6 h~8 h,因为眼镜蛇咬伤后局部无任何症状,一般4 h~6 h后才出现呼吸肌麻痹的症状。2.3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尿量、意识、面色、肢温的变化。毒蛇咬伤病人后,毒蛇毒素蛋白可以引起过敏反应,应用抗蛇毒血清也可能导致超敏反应;许多毒蛇毒素含有心脏毒素,对心肌损伤引起心律失常;竹叶青蛇毒可引起急性肾衰竭。银环蛇毒为一种神经毒。咬伤后,伤口不出现肿胀,不疼痛,易被疏忽,常在2 h~6 h内出现呼吸麻痹导致呼吸骤停。所以对银环蛇咬伤病人,应安置于急诊监护室(EICU),注意观察呼吸,是否有头晕、复视、眼睑下垂、吞咽困难、胸闷气急等呼吸麻痹症状。如果出现呼吸频率浅慢,血氧饱和度下降,应于床头准备气管插管等抢救设备,随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4]。机械通气是抢救银环蛇咬伤致急性呼吸衰竭的主要措施[5]。本组就诊时间较长的3例银环蛇咬伤病人中在入院半小时内均逐渐出现呼吸费力、气急、口唇发绀、呼吸频率减慢直至呼吸停止。护士及时发现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改善通气功能,即挽救了病人的生命。对于血循毒毒蛇咬伤者,应密切观察出血情况,监测凝血功能,早期识别出DIC等致命性并发症的发生,及时采取相

毒蛇咬伤的护理措施 2知识讲解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资料毒蛇咬伤的护理措施 主要的毒蛇种类有蝮蛇、银环蛇、五步蛇、眼镜蛇、竹叶青、烙铁头。通过对278例毒蛇咬伤病例护理体会,探讨了毒蛇咬伤的临床护理及对策。毒蛇咬伤后准确鉴别毒蛇种类,尽早应用相应的抗蛇毒血清是治疗的关键。在早期,对伤口进行消毒、冲洗,减少毒素的吸收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等情况。即能大大提高毒蛇咬伤的治愈率。对血循毒素毒蛇咬伤者,主要观察病人的凝血功能状态。对神经毒素的毒蛇咬伤应观察呼吸情况,注意呼吸肌麻痹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在应用抗毒蛇血清过程中注意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发生,做好积极地对应护理和抢救措施。 临床表现局部表现:伤肢疼痛、麻木、肿胀、出血,局部组织坏死;全身表现:头晕、眼花,心悸,眼睑下垂,恶心、呕吐、呕血、血尿,张口、伸舌、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四肢乏力,严重者呼吸肌麻痹等全身中毒症状。 院前急救护理 1 立即冲洗伤口用生理盐水、高锰酸钾清洗伤口,如就地取材时可用泉水或溪水,反复冲洗。 2 适度结扎肢体在伤口近心端10 cm~20 cm处,用绷带或其他绳子结扎肢体,不能过紧,松紧度以能伸进一个手指为宜,每15 min~20 min松开1次。对于病人自行捆绑的结扎方法,应立即松绑,以免引起肢体坏死。 3 制动患肢固定咬伤的肢体,不宜运动,尤其是咬伤下肢,不能奔跑,以免促使毒素吸收。 2.2 鉴别毒蛇种类对于毒蛇咬伤在第一时间作出诊断和及时应用相应的抗蛇毒血清治疗至关重要。抗蛇毒血清是目前唯一治疗毒蛇咬伤的特效药物,应越早越好。如果蛇被打死,将蛇带入院辨认是最好的鉴别办法。但是由于毒蛇常常在晚上出没,人被咬伤后难以看清毒蛇形状,只有根据临床表现做出诊断。在一个地区,毒蛇的种类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湘南地区,常见的毒蛇是蝮蛇、银环蛇、五步蛇、眼镜蛇、竹叶青等,其中以蝮蛇咬伤居多。主要的鉴别方法是根据临床特征来鉴别。如果病人伤口肿胀,流血不止,考虑血液毒五步蛇咬伤;如果伤口组织变黑、坏死,则考虑眼镜蛇咬伤;局部肿胀,但较局限,且流血不多,容易止住,伴有复视,可考虑蝮蛇所至;有较窄的毒蛇牙印,伤口除了轻微发麻以外无肿不疼,瞳孔扩大,则要考虑银环蛇咬伤可能。如果无法准确做出诊断,则可以选用两种可能的抗蛇毒血清治疗。如果明确被蛇咬伤,无任何症状不能轻率诊断为无毒蛇咬伤,应留院观察6 h~8 h,因为眼镜蛇咬伤后局部无任何症状,一般4 h~6 h后才出现呼吸肌麻痹的症状。2.3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尿量、意识、面色、肢温的变化。毒蛇咬伤病人后,毒蛇毒素蛋白可以引起过敏反应,应用抗蛇毒血清也可能导致超敏反应;许多毒蛇毒素含有心脏毒素,对心肌损伤引起心律失常;竹叶青蛇毒可引起急性肾衰竭。银环蛇毒为一种神经毒。咬伤后,伤口不出现肿胀,不疼痛,易被疏忽,常在2 h~6 h内出现呼吸麻痹导致呼吸骤停。所以对银环蛇咬伤病人,应安置于急诊监护室(EICU),注意观察呼吸,是否有头晕、复视、眼睑下垂、吞咽困难、胸闷气急等呼吸麻痹症状。如果出现呼吸频率浅慢,血氧饱和度下降,应于床头准备气管插管等抢救设备,随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4]。机械通气是抢救银环蛇咬伤致急性呼吸衰竭的主要措施[5]。本组就诊时间较长的3例银环蛇咬伤病人中在入院半小时内均逐渐出现呼吸费力、气急、口唇发绀、呼吸频率减慢直至呼吸停止。护士及时发现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改善通气功能,即挽救了病人的生命。对于血循毒毒蛇咬伤者,应密切观察出血情况,监测凝血功能,早期识别出DIC等致命性并发症的发生,及时采取相

【户外知识】毒蛇咬伤急救办法

【户外知识】毒蛇咬伤急救办法 本文来源于自由由我体验旅游俱乐部https://www.360docs.net/doc/1812200820.html,版权所有 毒蛇咬伤的急救原则是及早防止毒素扩散和吸收,尽可能地减少局部损害。蛇毒在3~5分钟即被吸收,故急救越早越好。 1、先分清是有毒蛇还是无毒蛇咬伤,毒蛇咬伤通常见两个或一个或三个比较大而深的牙痕。无毒蛇咬伤常见四排细小牙痕。但一些情况下伤口可能模糊不清。 有毒蛇牙痕 无毒蛇牙痕 2、处理原则:若不知是有毒蛇还是无毒蛇咬伤应按毒蛇咬伤处理。如受伤者单独在野外时,不要惊惶失措地奔跑,而应使伤口部位尽可能放低,并保持局部的相对固定,以减慢蛇毒的吸收。同时立即去附近医院治疗。 3、早期绑扎伤肢:在咬伤肢体近侧约5~10厘米处用止血带或橡胶带等绑扎,以阻止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不要太紧也不要太松。然后用手挤压伤口周围或口吸(口腔粘膜破溃者忌吸),将毒液排除体外。结扎要迅速,在咬伤后2-5分钟内完成。此后每隔15分钟放松1-2分钟,以免肢体因血循环受阻而坏死。注射抗毒血清后,可去掉结扎。 4、冲洗伤口:清水、冷开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及周围皮肤,再用生理盐水、0.1%高锰酸钾或净水反复冲洗伤口。 5、排毒:咬伤在24小时以内者,经过冲洗处理后,用消毒过的小刀以牙痕为中心切开伤口成“十”或“艹”形,这样可使毒液流出,亦可用吸奶器或拔火罐吸吮毒液。但口不宜

过深,以免损伤血管。不断挤压伤口20分钟。被蝰蛇,五步蛇咬伤,一般不作刀刺排毒,因为它们含有出血毒,会造成出血不止。直接用口吸时,必须保证没有口腔粘膜溃疡、龋齿等情况。若有蛇牙残留宜立即取出。切开或吸吮应及早进行,否则效果不明显。 6、局部破坏蛇毒:可选用下列方法:①烧灼法:用火柴头4~6个,放于伤口上点燃烧灼,连续3~5次。适用于牙痕较浅的蛇伤,如蝮蛇、银环蛇咬伤,或用于伤口流血水止,不宜于扩创者。②寒药法:用如米粒大的高锰酸钾,塞于伤口内,数分钟后冲洗掉;或选用食盐、明矾、雄黄等塞入伤口亦可。 ③注药法:用0.5%高锰酸钾注射液3~5毫升,作伤口浸润注射,1次即可。为防止疼痛,可先用0.5%~1%普鲁卡因在肿胀部位皮下作环状封闭。④胰蛋白酶注射法:用胰蛋白酶2000单位加入于0.5%普鲁卡因5~10毫升,在牙痕周围注射,深达肌肉层;或于缚扎上端进行套式封闭,12~24小时后重复注射1次。若发生过敏反应,可用非那根25毫克肌注。依地酸钠注射液可以敖合金属蛋白酶,抑制一些水解酶的活性。对蝮蛇、五步蛇、蝰蛇咬伤的局部组织坏死有效。 7、局部用药:各地药品供应站有不同的蛇伤药,参照说明书使用。常用的解毒抗毒药有上海蛇药(口服,第1次20毫升,后改为每6小时10毫升),南通蛇药(首次20片用烧酒30毫升加温开水服下,以后每6小时l0片)等,还可用半枝莲60克、白花蛇舌草60克、七叶一枝花9克、紫花地丁60克水煎内服外敷。 8、人工呼吸:银环蛇、金环蛇咬伤后昏迷的重病人可采取人工呼吸维持。 9、抗蛇毒血清治疗:抗蛇毒血清应用越早,疗效越好。但遗憾的是因为保存困难,只有极少数医院储备有抗毒血清。抗蛇毒血清对脑、心、肾等实质性器官已发生器质性改变时,则难以奏效。我国所制的蝮蛇抗毒血清、银环蛇抗毒血清、眼镜蛇抗毒血清,一般用1支(10毫升)稀释于生理盐水或25%~50%葡萄糖液20毫升中静脉注射,最少1次,必要时可重复使用1~3次。 但注射前必须先做过敏试验(抽抗蛇毒血清0.1毫升用生理盐水1.9毫升稀释,皮内注射0.1毫升,15分钟后无红晕蜘蛛足者为阴性)。阳性者可按脱敏法注射,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10毫克。 10.应用激素、利尿剂及支持疗法,对症处理。早期可用速尿20~40毫克肌肉注射,或20%甘露醇250 ~300毫升静脉滴脉,促使血内蛇毒加速排泄,缓解中毒症状。必要时可重复应用。 肾上腺皮腩激素的应用可以减轻蛇毒中毒症状,有利于病情的缓解和恢复。用量大小视病情的轻重而定,一般每次用氢可400毫克加入10%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2次;或用Dex每日10~30毫克,加入5%或10%葡萄糖液中滴注,病情有缓解后逐渐撤退。 注:如果你对文章上述有兴趣参与旅游欢迎你访问<自由由我体验旅游俱乐部>了解。

毒蛇咬伤的急救与护理

毒蛇咬伤的急救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9-09-23T14:03:20.117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8期作者:郑章柳[导读] 对于患者帮助很大,患者的满意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总的来说,毒蛇咬伤的急救与护理值得在临床实践之中进行推广以及应用。(屏南县总医院(屏南县医院) 352300) 摘要:目的探讨毒蛇咬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00例毒蛇咬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信封抽取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毒蛇咬伤护理,实验组采用毒蛇咬伤急救与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入院处置完成时间、住院时间、吸氧时间以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入院处置完成时间(21.18±6.62)min、住院时间(4.23±1.52)d、吸氧时间(6.61±5.46)h均低于对照组的(39.77±10.13)min、(6.27±1.18)d、(9.75±7.14)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得到积极的救治并康复出院,治愈率为100.00%。实验组的满意度98.00%高于对照组的8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毒蛇咬伤患者急救与护理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减少并发症情况,提升患者的救治质量和满意度,进一步确定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在临床实践之中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毒蛇咬伤;急救;护理 蛇咬伤通常来说就是被蛇牙咬入了肉,特别的是指被通过蛇牙或在蛇牙附近分泌毒液的蛇咬入后造成的一个伤口。蛇分为无毒和有毒两类,被毒蛇咬伤之后,当毒液进入人体的血管,毒液就会通过血液的循环流遍全身,这样就会使得局部甚至是全身分别的出现不一样的中毒的症状,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急救和护理,严重的会致使人的死亡[1]。毒蛇咬伤属于一种临床的急危症,一般的集中出现这类症状的时期是每一年的夏秋季节,特别的是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比较的常见。被毒蛇咬伤之后,其具有的实际临床特征是病程短、发病急以及病情变化快,假如没有及时且有效果的急救和护理措施,很容易的会使得患者的生命遭受威胁,致使被毒蛇咬伤的患者出现休克、肾功能衰竭等等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当前在临床之中,对于毒蛇咬伤患者的抢救和治疗过程里面,采用合理、有效的急救举措与护理干预手段,能够显著的降低致残率与死亡率,提升患者的治愈率[2]。在文章之中我们探讨了毒蛇咬伤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措施,选择了本院100例被毒蛇咬伤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蛇咬伤护理,实验组采取蛇咬伤的急救与护理,同时通过对比两组的入院处置完成时间、住院时间、吸氧时间以及满意度来评价护理的效果,现在经过统一的分析和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治疗的毒蛇咬伤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收治的时间在2017年3月——2018年11月,100例蛇咬伤患者均符合《中国毒蛇学》中的相关标准,确诊为毒蛇咬伤,且均实施中流量吸氧。使用信封抽取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10——77岁,平均年龄(45.68±10.52)岁,咬伤至就诊时间1.25——8.00h,平均咬伤至就诊时间(3.47±1.52)h。对照组患者男32例、女18例,年龄11——78岁,平均年龄(44.79±11.09)岁,咬伤至就诊时间2.25——8.00h,平均咬伤至就诊时间(3.53±1.59)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首先的将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毒蛇咬伤护理,在患者进入医院之后,医生进行诊疗,护理人员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抢救工作,并且的要对于患者的各项体征进行监测,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实验组运用毒蛇咬伤急救与护理的举措,实际的操作步骤有分型的处理、分组救治、机械通气或者是中流量吸氧、心理护理[3]。在实验组之中,分型的处理具体就是,当患者入院之后,医生根据对于患者进行细致的检查之后,对于患者病情进行判断的标准,有轻、重、危重的分级,对于重型以及危重型的患者应该马上进行抢救;分组的救治指的就是把护理人员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对于患者进行各种指标检测,建立静脉路,做皮试,进行辅助治疗,另一组护理人员协助医生对于患者进行急救,包括对于创口进行消毒处理、注射抗生素与破伤风、排毒、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等等内容,根据诊断的结果给予患者抗蛇毒血清;机械通气或中流量吸氧是毒蛇咬伤患者急救之中,必须准备的一项措施,防止患者呼吸、吞咽困难;心理护理则是辅助救治的措施,是为了减轻患者救治之中的焦虑和恐惧的心情[4]。 1.3观察指标 护理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入院处置完成时间、住院时间、吸氧时间以及满意度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入院处置完成时间、住院时间、吸氧时间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入院处置完成时间(21.18±6.62)min、住院时间(4.23±1.52)d、吸氧时间(6.61±5.46)h均低于对照组[(39.77±10.13)min、(6.27±1.18)d、(9.75±7.14)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的入院处置完成时间、住院时间、吸氧时间比较(±s)

科普知识(第四十四章)毒蛇咬伤

科普知识 毒蛇咬伤(摘自360百科) 毒蛇咬伤后引起发病的原因是由于毒腺中所分泌的蛇毒,主要为蛋白质,系多肽和多种酶组成。蛇毒可分为神经毒素和血液毒素,前者对中枢、周围神经、神经肌肉传导功能等产生损害作用,可引起惊厥,瘫痪和呼吸麻痹;后者对心血管和血液系统造成损害,引起心律失常,循环衰竭、溶血和出血。主要见于我国南方农村,山区,夏秋季节发病较多。 一、症状体征 诊断蛇毒咬伤时要考虑并解决以下问题 (1)是否为蛇咬伤:首先必须明确除蛇咬伤外,其它动物也能使人致伤,如娱蚣咬伤,黄蜂螯伤,但后者致伤的局部均无典型的蛇伤牙痕,且留有各自的特点:如蜈蚣咬伤后局部有横行排列的两个点状牙痕,黄蜂或蝎子螯伤后局部为单个散在的伤痕,一般情况下,蜈蚣等致伤后,伤口较小,且无明显的全身症状。 (2)是否为毒蛇咬伤:主要靠特殊的牙痕,局部伤情及全身表现来区别。毒蛇咬伤后,伤口局部常留有一对或3~4个毒牙痕迹,且伤口周围明显肿胀及疼痛或麻木感,局部有瘀斑,水泡或血泡,全身症状也较明显,无毒蛇咬伤伤后,局部可留两排锯齿形牙痕。 (3)是哪一种毒蛇咬伤:准确判断何种毒蛇致伤比较困难,从局部伤口的特点,可初步将神经毒的蛇伤和血液毒的蛇伤区别开来,再根据特有的临床表现和参考牙距及牙痕形态,可进一步判断毒蛇的种类,如眼镜蛇咬伤病人瞳孔常常缩小,蝰蛇咬伤后半小时内可出现血尿,蝮蛇咬伤后可出现复视。 二、用药治疗 毒蛇咬伤后现场急救很重要,应采取各种措施,迅速排出毒液并防止毒液的吸收与扩散,到达有条件的医疗站后,应继续采取综合措施,如彻底清创,内服及外敷有效的蛇药片,抗蛇毒血清的应用及全身的支持疗法。 1.阻止毒液吸收:被咬伤后,蛇毒在3-5分钟内就迅速进入体内,应尽早的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毒液的吸收。 (1)绑扎法:这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也是现场容易办到的一种自救和互救的方法,即在被毒蛇咬伤后,立即用布条类,手巾或绷带等物,在伤肢近

毒蛇咬伤中医临床路径

毒蛇(蝮蛇)咬伤中医临床路径 (2012年版) 一、毒蛇(蝮蛇)咬伤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毒蛇(蝮蛇)咬伤(TCD 编码:BWV000、ICD-10 编码:T63.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 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毒蛇学》第二版(覃公平主编,广西 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年)。 2.病情程度 (1)轻型:毒蛇(蝮蛇)咬伤后无明显脏腑功能损害。 (2)重型:毒蛇(蝮蛇)咬伤后出现明显脏腑功能损害。 (3)危重型:毒蛇(蝮蛇)咬伤后出现脏腑功能衰竭。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 组蝮蛇咬伤诊疗方案”。蝮蛇咬伤临床常见证候:风火毒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 专科协作组毒蛇(蝮蛇)咬伤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蝮蛇咬伤。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蝮蛇咬伤(TCD 编码:BWV000、ICD-10 编码:T63.001) 的患者。 2.病情程度属于轻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 3.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 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以下任何一项不进入本路径: (1)毒蛇(蝮蛇)咬伤后出现有严重脏器功能衰竭者。 (2)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或婴儿被毒蛇(蝮蛇)咬伤的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3)心肌酶谱 (4)二氧化碳结合力 (5)心电图 (6)胸部X线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腹部超声检查等。

蛇的基本知识

蛇的基本知识 一、蛇的形态特征:蛇是一种爬行动物,蛇体细长,体表被覆鳞片。蛇体大小差异很大,一般蛇种长约1-1.5米,直径2-5厘米,体重500-1000克,小的长10厘米,体重只有几克,最大的可达10米以上,直径可达25厘米,体重可达75公斤以上。 二、蛇的解剖:蛇体分为头、颈、躯干、尾四部分。内部结构包括皮肤、骨骼、肌肉、消化、呼吸、循环、泄殖、神经等系统和器官。 三、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分:毒蛇有毒牙和毒腺,无毒蛇则无此器官,其他结构是相同的,毒蛇咬人时,毒腺分泌毒液,沿导管进入牙鞘内,毒液经毒牙的沟或管流出,进入被咬的动物体内。 四、蛇的运动方式:蛇没有足,运动是靠肌肉收缩牵引和椎骨以及腹鳞来完成的。运动方式有五种:蜿蜒运动、侧向运动、直线运动、伸缩运动和弹跳运动。 五、蛇的食物:主要以捕食活体动物。如蚯蚓、昆虫、蜘蛛、鱼、蛙、鸟、兽、鼠等。从动物的头部开始吞食。 六、蛇的寿命与繁殖:一般的蛇可以活10-20年,非洲眼镜蛇可达29年。大多数蛇都是卵生,部分是胎卵生。一般蛇类一次产卵10个左右。产卵到孵出小蛇约28-30天。 七、蛇毒的成份:主要成份是蛋白质,一些酶类。可分为神经毒素、血循环素、混合毒素。 神经毒:α银环蛇毒素β银环蛇毒素 (突触后神经毒)(突触前神经毒) 血循毒:心脏毒素、促凝毒素、出血毒素。 酶类:蛋白水解酶、卵磷脂酶A2、透明质酸酶

ATP酶、精氨酸脂水解酶。 八、蛇毒的毒理作用:①神经毒素主要致病作用是对机体产生神经——肌肉的阻滞作用。此类毒素主要存在于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的毒液中,蝮蛇也有此毒素。②血循毒素成份复杂,种类很多,最广泛的致病作用是对心肌的毒性作用、对细胞的破坏作用、对微循环的破坏作用、对平滑肌的作用、凝血毒性作用、出血毒性作用。这类毒蛇有:五步蛇、竹叶青蛇、蝮蛇、烙铁头蛇。③蛇毒的酶类致病作用更为复杂,现已查明的有25种之多,主要是前三种,能溶解细胞,纤维间质。结缔组织,通透性增加,有利于蛇毒扩散,加重中毒症状。

蛇咬伤的健康宣教

1.蛇咬伤健康教育 一.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分无毒蛇和有毒蛇两类,无毒蛇咬伤后只在局部皮肤留下两排对称锯齿状细小齿痕,轻度刺痛,无碍生命;毒蛇咬伤后引起全身中毒症状而危及生命。 二.临床表现 1.疼痛、烦躁不安、头晕目眩、呼吸困难、言语不清、视物模糊、恶心呕吐、吞咽困难、口周感觉异常、肢体瘫软或麻木,可有寒战发热、血尿、尿少或血压下降。 2.体征:咬伤局部出血、压痛、红肿,并向肢体近端蔓延;淋巴结肿大;皮肤黏膜出血、肺水肿、心律失常、休克体征;最后出现呼吸和循环衰竭。 三.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毒蛇咬伤后立即采取坐位或卧位不要惊慌失措,不奔跑,不乱动肢体,使伤肢下垂,以免加快血液循环,增加毒素的吸收。 2.移除肢体上可能的束缚物:如戒指、手镯等,以免加重伤肢肿胀。 3.将伤肢制动后平放,并辅以局部降温措施。 (二)饮食指导 1.鼓励病人多饮白开水,促进毒素排出,切不可饮酒精类饮料,以防加速毒素扩散。

2.夏季可多食西瓜、绿豆汤等利尿类食物促进毒素排出。 3.宜给低脂、高蛋白富含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 (三)情志调理 1.因毒蛇咬伤后,起病多较急,症状明显,因而病人及家属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护士首先要安慰病人,告之尽管毒蛇咬伤为急重症,但是只要治疗及时,护理得当,病人的配合妥当,可以痊愈。 2.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相关情况,稳定情绪,再以和蔼的语言,亲切的态度,精湛的护理技术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 (四)用药指导 1.季德胜蛇药片:内服外敷,首剂10片,每日3-4次。 2.应用破伤风抗毒素:预防破伤风的发生。 3.应用抗生素:预防伤口感染的发生。 4.补液治疗:补液要足量以加速毒素。

户外防蛇小知识

一、户外徒步防蛇: 1、蛇是近视眼,除眼睛蛇外,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只有其发现我们过分逼近蛇体,或无意踩到蛇体时,它才咬人。蛇只会直着看东西,耳朵里没有鼓膜,对空气里传来的声音没有什么反应。它识别天敌和寻找食物主要靠舌头。如果游客遇到蛇,只要它不向你主动进攻,千万不要惊扰它,尤其不要振动地面,最好等它逃遁,或者等人来救援。万一被蛇追着,千万不能和它较劲直着往前跑,应向山坡跑,或跑曲线,或忽左忽右地转弯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只要使蛇看不到你,就有可能脱险了。 2、蛇是变温动物,气温达到18度以上才出来活动。在南方通常5-10月分是蛇伤发病高期。特别是在闷热欲雨或雨后初晴时蛇经常出洞活动。雨前、雨后、洪水过后的时间内要特别注意防蛇。 3、蛇类的昼夜活动有一定规律。眼镜蛇,眼镜王蛇白天活动,银环蛇晚上活动,蝮蛇白天晚上都有活动。蛇伤主要集中在白天9-15时,晚上18-22时。此外蝮蛇对热源很敏感,有扑火习惯,所以夜间行路用明火照亮时,要防避毒蛇咬伤。 4、穿高帮鞋(皮靴),穿着长衣长裤,戴帽、扣紧衣领、袖口、裤口。 5、尽量避免在草丛里行军或休息,如果迫不得已,要注意打草惊蛇(眼镜蛇会主动攻击人,打草惊蛇有可能会引起眼镜蛇主动攻击人,不知道这一条到底怎样用。) 6、尽量避免抓着树枝借力,在伐取灌木、采摘水果前要小心观察,一些蛇类经常栖于树木之上。翻转石块或圆木以及掘坑挖洞时使用木棒,不可徒手进行这类活动。 7、把手里的什么东西往它旁边扔过去,转移它注意力,或把衣服朝它扔过去蒙住它,然后跑开。 8、如果迫不得已要杀死毒蛇,可取一根长棒,要具有良好的弹性,快速劈向其后脑。 二、营地防蛇 1、避免在蛇鼠洞多、乱石堆或灌木从中扎营。营地周围的杂草应铲除干净,另外,一条较深的排水沟也能较好的防止蛇虫的入侵。 2、在营地周围撒上下列物品的一种或数种:雄黄石灰粉草木灰。水浸湿了的烟叶。 3、在使用包裹前要小心查看一遍,蛇类很可能就躲在下面。露营时应将帐篷拉链完全合上。睡前检查床铺,压好帐篷,早晨起来检查鞋子。万一发现蛇,可迅速退后,保持一定距离。 4、若打地铺,可用树枝、树叶或细竹垫铺,尽量不要用杂草。临睡前要先在地上敲打,清除爬上的昆虫。醒来时,应首先仔细的察看身体周围,否则附近若有蛇或昆虫会被突然的活动惊动。 5、注意保持营地的清洁,所有垃圾必须及时掩埋。因为只要有星点的油脂,就有可能把蚂蚁引来,蚂蚁又会将蜥蜴引来,而蜥蜴又会把蛇引来。注意不要用火烧鱼骨头,这种气味也会把蛇引来。 三、常见蛇药 1、自制防蛇药: 材料:雄黄(有毒,使用时切忌用火烧)二两、大蒜一头、纱布一块。 制作:将大蒜捣烂,雄黄碾成粉末,两样充分拌匀后,用纱布包住,扎成一小球状,以不出水为宜。 用法:将雄黄大蒜球挂在腰间,若要更保险,制作两个球,分别绑在左右脚脖子上。这样,

防毒蛇常识

防毒蛇 毒蛇的种类 我国的毒蛇有四十余种,多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省份,毒蛇咬伤多发生于夏、秋两季。大眼睛王蛇为最毒,死亡率最高,其他如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五步蛇、蝰蛇、蝮蛇、竹叶青、烙铁头、海蛇等都有剧毒。 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 毒蛇有毒腺、毒牙,无毒蛇则无。毒蛇咬人时,毒腺中的毒液顺着上颚前面的两颗牙齿注入人体,这两颗牙齿比其他的牙齿粗而长,一般被毒蛇咬后的牙痕其顶端有两个特别粗而深的痕迹,而如果被咬的地方,没有这两个又粗又深的牙痕,仅见到较细的或成排的细牙痕,则说明是无毒蛇所咬。 蛇咬伤的症状 蛇毒按其性质可分为:神经毒、血循毒、混合毒三大类。 1.金环蛇、银环蛇、海蛇等主要含神经毒。患者被咬伤后,伤口局部无炎症表现,仅有轻微刺痛、微痒、麻木、感觉减退,往往不引起注意而耽误诊治。全身中毒症状出现较迟,一般在咬后1-6小时才开始,一旦出现,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全身不适、头晕眼花、呼吸困难、视力模糊等症状,如不及时抢救可危机生命。 2.蝰蛇、尖吻蝮、竹叶青等主要含血循毒。患者咬伤后,伤口局部红肿、疼痛剧烈,流血不止肿胀迅速向肢体上端蔓延,常有水泡、淤斑,中毒严重者可引起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少尿、无尿,最后因循环衰竭而死亡。 3.眼镜蛇、眼镜王蛇、蝮蛇等主要含混合毒。患者被咬伤后,伤口周围红肿疼痛,范围迅速扩大,伤口流血不多但很快闭合变黑。伤口周围有血泡。全身中毒症状于咬伤后2-6小时出现,常有困倦思睡、呕吐、畏寒、吞咽困难、语言障碍、心律失常的表现。 如何预防毒蛇咬伤 1、尽量不去草丛及灌木丛,特別在四到十月天气暖和的時候。必要時穿高桶鞋、宽松裤子 及戴手套,以防蛇咬伤。 2、清理住家附近蛇可能藏匿的地方,以防孩童玩耍时被咬伤。 3、事实上蛇是相當胆小的动物,給予它們足够的脱逃时间,就不会反咬你一口。 4、不要随便捡拾草地上、溪流边、甘蔗园或树林下,任何枝壮物或石头、及其他废弃物品或花草或翻动石块,都有可能遭到蛇的攻击。 5、废弃的房子、洞穴等都容易有蛇居住,不要随便进入或不要随便用手摸索。勿轻易尝试去抓蛇或玩蛇。

《急救护理学》期末考试题(试题二)

《急救护理学》期末考试题(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1.急诊科相对固定的急诊护士应不少于在岗护士的(C) A.50% B.30% C.75% D.80% E.60% 2.大叶性肺炎患者在急性期最常表现的热型为(A) A.稽留热 B.弛张热 C.间歇热 D.回归热 E.消耗热 3.在灾难现场检伤分类标准中,第二优先的标志用什么颜色(A) A.黄色 B.绿色 C.黑色 D.红色 E.白色 4.轻度高渗性脱水时,缺水量为体重的(B) A.1%~2%

B.2%~4% C.4%~6% D.7%~9% E.8%~10% 5.下列关于被毒蛇咬伤后的急救措施,说法错误的是(A) A.结扎越紧越好 B.在送医院途中应每隔15~20分钟放松一次 C.结扎时间越早越好 D.待伤口彻底清创处理和使用有效抗毒血清后再去除结扎带 E.在受伤部位的近心端5~10cm处压迫结扎 6.最少有多少血液进入肠道即会出现板油样便(D) A.30ml B.40ml C.50ml D.60ml E.20ml 7.病人咯出血的颜色为(A) A.鲜红 B.暗红 C.黑色 D.紫色 E.棕色

8.休克指数的计算方法是(C) A.血压比脉率 B.血氧分压比吸入氧浓度 C.脉率与收缩压之比 D.收缩压比舒张压 E.脉率与舒张压之比 9.下列不属于急性肾衰竭病因的是(D) A.血容量不足 B.心排出量减少 C.肾移植排斥 D.心排出量过高 E.尿路内外梗阻 10.下列哪种药物不属于急救药品(D) A.强心药 B.升压药 C.止痛药 D.生理盐水 E.解毒药 11.下列关于创伤初始评估错误的是(D) A.固定颈椎 B.维持呼吸道通畅 C.维持循环

浅谈毒蛇咬伤的急救措施及护理

浅谈毒蛇咬伤的急救措施及护理 内容摘要:蛇咬伤是基层临床中常见急症,特别毒蛇咬伤,常常发生在我国的南方地区的边远山区,而边远的农村地区又远离医院,加上交通不便,因此很多被咬伤的病人得不到急救及护理,而引发局部残疾,或全身出现病状,更严重的因此而致死。救治蛇伤成功的关键就是要“早”,蛇咬伤后并发症较多,对机体造成多系统的损害,快速、果断、准确地对患者进行救治,尽早的处理伤口并配合药物治疗,尽量减少蛇毒进入体内对患者造成伤害,加上密切进行病情观察,合理心理护理及饮食指导,能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尽早地恢复出院。 如今由于全球温室效应使气温升高而导致蛇类的活动增加,人们田间作业、外出旅行、露营探险等,而导致了蛇咬伤的病例有所上升,估计每年被毒蛇咬伤的人数在30万以上,死亡率约为10%,我国两广地区蛇害严重,每年蛇咬伤的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二十五,我国蛇类有150余种,毒蛇约有50种,因此正确处理伤情、积极综合治疗是非常关键的,现将我科实施急救措施的方法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蛇咬伤的临床表现 1.神经毒中毒的表现 可由金环蛇、银环蛇和海蛇咬伤引起。伤处红肿不明显,疼痛轻,出血少,有麻木感。短时间内出现全身症状;患者有头昏、嗜睡,眼睑下垂和视力模糊,声音嘶哑和言语不清,吞咽困难以及共济失调等表现。严重时有肢体瘫痪、昏迷、血压下降、呼吸麻痹乃至呼吸、心脏停搏。如抢救不及时则最后出现呼吸及循环衰竭,病人可迅速死亡。神经毒吸收快,危险性大,又因局部症状轻,常被人忽略。伤合的第1-2天为危险期,一旦渡此期,症状就能很快好转,而且治愈后不留任何后遗症。

2.血液毒中毒的表现 可由五步蛇、竹叶青和蝰蛇咬伤引起。伤处肿胀、剧痛,出血不止;且皮肤由暗红变苍白,可发生水疱和坏死。全身可有畏寒、发热、烦躁不安等。继而可发生广泛性出血,表现皮肤黏膜下出血、呕血、咯血、便血、血尿及多处内出血等,并可能出现黄痕和贫血。后期可发生心、肾衰竭,有心律失常、血压降低、少尿或无尿等,可导致死亡。病人何伴头尾、恶心、呕吐,关节疼痛及高热。由于症状出现较早,一般救治较为及时,故死亡率可低于神经毒致伤的病人。但由于发病急,病程较持久,所以危险期也较长,治疗过晚则后果严重。治愈后常留有局部及内脏的后遗症。 3.混合毒中毒的表现 可由眼镜蛇或蝮蛇的咬伤所致。其表现包括神经毒和血液毒两者的症状。从局部伤口看类似血液毒致伤,如局部红肿、瘀斑、血泡、组织坏死及淋巴结炎等。从全身来看,又类似神经毒致伤。此类伤员死亡原因仍以神经毒为主。 二、急救措施 1.保持冷静千万不可以紧张乱奔走求救,这样会加速毒液散布,尽可能辨别蛇的特征,不可使用酒、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立即或送医,除非肯定是无毒蛇咬伤,否则还是应视作毒蛇咬伤,并送到有血清的医疗单位接受进一步治疗。2.伤口处理 2.1 结扎被咬伤后,立即令患者消除恐惧心理,保持安静。停止伤肢的活动,将伤肢置于最低位置,及时(争取在2-3分钟内)用橡皮带或草绳、布条、藤类等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约10厘米或距离伤口上一个关节的相应部位进行结扎。结扎的程度要求仅能阻断淋巴、静脉血的回流,又不妨碍动脉血的供应。结扎后

毒蛇咬伤应急知识

毒蛇咬伤应急知识 毒蛇主要有蝮蛇、五步蛇和银环蛇3种。毒蛇咬伤多见于夏、秋季。毒蛇口内有毒腺,通过排毒管与毒牙相连,当毒蛇咬人时便把毒腺内的蛇毒素注入人体组织。蛇毒按其性质可分为:神经毒、血循毒、混合毒三大类。 应急要点>>> ●绑扎伤肢。伤者应立即坐下或卧下,放低被咬的肢体,迅速用鞋带、裤带之类的绳子绑扎伤口的近心端,如手指被咬伤可绑扎肘关节上;脚趾被咬伤可绑扎趾根部;足部或小腿被咬伤可绑扎膝关节下;大腿被咬伤可绑扎大腿根部。然后用手挤压伤口周围,或用工具吸,将毒注液排出体外。绑扎部位每15~30分钟放松1~2分钟,绑扎时间一般不超过2小时,避免肢体缺血坏死。 ●清洗伤口。立即用凉开水、泉水、肥皂水或1:5000的高猛酸钾溶液冲洗伤口及周围皮肤,洗掉伤口外表毒液。 ●切开伤口排毒。如伤口内有毒牙残留,应迅速挑出,用小刀或碎玻璃片等其他尖锐物(使用前最好用火烧一下消毒),以牙痕为中心做十字切开,深至皮下,然后用手从肢体的近心端向伤口方向及伤口周围反复挤压,促使毒液从切开的伤口排出体外,边挤边用清水冲洗伤口,冲洗挤压排毒须持续20~30分钟。此后如随身带有茶杯可对伤口做拔火罐处理,先在茶杯内点燃一小团纸,然后迅速将杯口扣在伤口上,使杯口紧贴伤口周围皮肤,利用杯内产生的负压吸出毒液。如无茶杯,也可用嘴吮吸伤口排毒,但吮吸者的口腔、嘴唇必须无破损、无龋齿,否则有中毒的危险。吸出的毒液随即吐掉,吸后要用清水漱口。 ●局部降温。排吸毒液后,用冷水局部冷敷降温。如有条件,最好先将伤肢浸于4~7摄氏度的冷水中3~4个小时,然后改用冰袋、冷毛巾在伤处及四周冷敷,以减缓人体吸收毒素的速度。 ●若身边备有蛇药可立即口服以解内毒,伤者口渴时可以喝水,但不要饮酒及喝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拨打120急救电话求救,紧急送医院治疗。 专家提示>>> ◆毒蛇咬伤后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跑动,尽量保持伤口部位不动,避免毒液快速向全身扩散。 ◆一旦被蛇咬伤,要迅速初步判断是否是毒蛇咬伤,一是看蛇形:毒蛇的头多呈三角形,身上有彩色花纹,尾短而细;无毒蛇头多呈椭圆形,身上色彩单调,尾细而长。最好将咬人的蛇打死以供诊断参考。二是看伤口:毒蛇咬伤的伤口表皮常有1对大而深的牙痕,或2列小牙痕上方有1对大牙痕,有的大牙痕里甚至留有断牙;无毒蛇咬伤则无牙痕,或有2列对称的细小牙痕。如果蛇咬伤发

48 外科 毒蛇咬伤(蝮蛇咬伤)咬伤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毒蛇咬伤(蝮蛇咬伤轻型)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毒蛇咬伤(蝮蛇咬伤)轻型的住院患者。 一、毒蛇咬伤(蝮蛇咬伤)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毒蛇咬伤病(蝮蛇咬伤)(TCD编码:BWV005)。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毒蛇咬伤(蝮蛇咬伤)(ICD10编码:T63.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蛇伤治疗学》(舒普荣,舒小红,崔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病情程度 (1)轻型 (2)重型 (3)危重型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毒蛇咬伤(蝮蛇咬伤)中医诊疗方案(2017版)”。 毒蛇咬伤(蝮蛇咬伤)临床常见证候: 风火毒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毒蛇咬伤(蝮蛇咬伤)中医诊疗方案(2017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毒蛇咬伤(蝮蛇咬伤)。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毒蛇咬伤(蝮蛇咬伤)的患者。 2.病情程度属于轻型。 3.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以下任何一项即不进入本路径: (1)病情程度属于重型或危重型者。 (2)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或婴幼儿被蝮蛇咬伤的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凝血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等。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C-反应蛋白、动脉血气分析、腹部超声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风火毒证:清热解毒、祛风凉血、通利二便。 2.辩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其它中医特色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各专科临床验证有效的特色疗法,如 (1)清创 (2)针刺、火罐治疗 (3)隔蒜灸 (4)中药涂敷 (5)刺络拔罐 (6)中药泡洗技术 4.西药治疗 患者被蝮蛇咬伤后24小时之内应使用抗蝮蛇毒血清和破伤风抗毒素,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头孢类抗生素等。 5.护理调摄要点 (九)出院标准 1.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2.全身症状消失,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明显改善。 3.实验室指标明显改善。 4.无需继续住院治疗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毒蛇咬伤的护理措施

毒蛇咬伤的护理措施 主要的毒蛇种类有蝮蛇、银环蛇、五步蛇、眼镜蛇、竹叶青、烙铁头。通过对278例毒蛇咬伤病例护理体会,探讨了毒蛇咬伤的临床护理及对策。毒蛇咬伤后准确鉴别毒蛇种类,尽早应用相应的抗蛇毒血清是治疗的关键。在早期,对伤口进行消毒、冲洗,减少毒素的吸收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等情况。即能大大提高毒蛇咬伤的治愈率。对血循毒素毒蛇咬伤者,主要观察病人的凝血功能状态。对神经毒素的毒蛇咬伤应观察呼吸情况,注意呼吸肌麻痹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在应用抗毒蛇血清过程中注意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发生,做好积极地对应护理和抢救措施。 临床表现局部表现:伤肢疼痛、麻木、肿胀、出血,局部组织坏死;全身表现:头晕、眼花,心悸,眼睑下垂,恶心、呕吐、呕血、血尿,张口、伸舌、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四肢乏力,严重者呼吸肌麻痹等全身中毒症状。 急救措施 1 清洗伤口病人入院后立即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用络合碘、高猛酸钾液消毒,配合医生进行抗毒血清皮试和抗破伤风毒素皮试。 2 排除毒液在毒蛇咬伤 3 h以内者用无菌刀经伤口划开皮肤后,用自制的吸毒器吸取毒液。如果吸取不出,不宜挤压伤口,以免促使毒素吸收。五步蛇咬伤者则不切开排毒,以免伤口流血不止。 3 局部封闭糜蛋白酶 4 000 U,地塞米松 5 mg,利多卡因5 mL~10 mL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应抗蛇毒血清1 mL~3 mL局部封闭。 4 应用抗蛇毒血清遵医嘱根据不同的毒蛇选用相应的单价抗蛇毒血清。皮试阴性者,直接将1支~2支抗毒血清溶于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脉输注;如果皮试阳性者,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20 mg后,将1支抗毒血清溶于5%葡萄糖溶液500 mL中缓慢静脉输注,并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如果无反应,滴注速度逐渐增快。如果病情需要滴完第一瓶后再用1支溶于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脉输注。若出现过敏反应,则按照脱敏方法处理。 5 对症处理对局部肿胀明显者,用30%~40%硫酸镁湿敷,也可外敷季德胜蛇药等,如伤口出血不止给予局部加压包扎止血,遵医嘱应用地塞米松、山莨菪碱等药,同时做好抢救器械的准备。局部肿胀明显者加用β七叶皂甙纳或甘露醇静脉输注。对于神经毒素毒蛇咬伤引起的急性呼吸肌麻痹,准备好气管插管设备及呼吸机,随时行机械通气治疗。常规应用抗生素、破伤风抗毒素等药。 院前急救护理 1 立即冲洗伤口用生理盐水、高锰酸钾清洗伤口,如就地取材时可用泉水或溪水,反复冲洗。 2 适度结扎肢体在伤口近心端10 cm~20 cm处,用绷

毒蛇咬伤的防治知识

1 毒蛇咬伤的防治――第七工作处卫生所宣2010年5月15日王秀东2 毒蛇咬伤(Snakebite ): 全世界共有蛇类2500 种,其中毒蛇约650余种,威胁着十亿人口的广大地区。估计每年被毒蛇咬伤的人数在30万以上,死亡率约为10%。我国两广地区蛇害严重,每年蛇咬伤的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二十五。我国蛇类有160 余种,其中毒蛇约有50余种,有剧毒、危害剧大的有10种,如大眼镜蛇、金环蛇、眼镜蛇、五步蛇、银环蛇、蝰蛇、腹蛇、竹叶青、烙铁头、海蛇等,咬伤后能致人于死亡。这些毒蛇夏秋屯在南方森林、山区、草地中出现,当人在割草、砍柴、采野果、拔菜、散步、军训时易被毒蛇咬伤。 3 概述诊断治疗措施发病机理临床表现预防4 第一部分概述有毒的蛇,头部多为三角形,有毒腺,能分泌毒液。毒蛇咬人或动物时,毒液从毒牙流出使被咬的人或动物中毒。蝮蛇、白花蛇等就是毒蛇。毒液可供医药用。 5 一、概况全世界共有蛇类2500种,其中毒蛇约650余种,威胁着十亿人口的广大地区。估计每年被毒蛇咬伤的人数在30万以上,死亡率约为10%。我国两广地区蛇害严重,每年蛇咬伤的发病

率约为万分之二十五。我国蛇类有160余种,其中毒蛇约有50余种,有剧毒、危害巨大的有10种,如大眼镜蛇、金环蛇、眼镜蛇、五步蛇、银环蛇、蝰蛇、腹蛇、竹叶青、烙铁头、海蛇等,咬伤后能致人于死亡。这些毒蛇夏秋竹叶青屯在南方森林、山区、草地中出现,当人在割草、砍柴、采野果、拔菜、散步、军训时易被毒蛇咬五步蛇伤。毒蛇的头多呈三角形,颈部较细,尾部短粗,色斑较艳,咬人时嘴张得很大,牙齿较长。毒蛇咬伤部常留两排深而粗的牙痕。无法判定是否毒蛇咬伤时,按毒蛇咬伤急救。毒蛇咬伤概况6 二、毒蛇的分类――中国著名毒蛇 毒蛇咬伤概况主要有金环蛇、银环蛇、海蛇、蝰蛇、尖吻腹、竹叶青、眼镜蛇、眼镜王蛇、腹蛇等。 7 毒蛇咬伤概况1.白唇竹叶青通身绿色为主:竹叶青。分布我国南部,长江流域,受惊时逃跑。咬伤症状相对较轻。 8 2.眼镜蛇:通身黑色为主,竖起,扁颈。分布我国长江以南,性情凶猛,能长时间对峙,喷射毒液,但不主动袭击人。咬伤症状为伤口组织坏死,胸闷,高热,呼吸困难。9 3.眼镜王蛇:通身黑褐色为主,竖起,扁颈。分布我国南方。性情凶猛,为毒蛇中体型最大的。主动袭击,紧咬不放。症状为发病特急,很快死亡,碰到这类蛇咬伤,除积极抢救外,还要祈祷好的运气。 10

蛇咬伤护理

蛇咬伤护理 蛇咬伤多发生于夏、秋两季。无毒蛇咬伤只在局部皮肤留下两排对称锯齿状细小齿痕,轻度刺痛,无碍生命,毒蛇咬伤后,其蛇毒可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而危及生命,此仅述毒蛇咬伤。 【主要护理问题】 1、恐惧与毒蛇咬伤、知识缺乏、生命受到威胁及担心预后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毒蛇咬伤、组织结构破坏有关; 3、潜在并发症——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 【护理常规】 1、按普外科护理常规。 2、减轻恐惧情绪,安稳病人,告知其对毒蛇咬伤后有对症治疗方法,使其情绪稳定。 3、加强伤口护理,促进愈合,及时清除坏死组织,彻底清洗伤口。 4、遵医嘱使用内服外敷药物。 5、患侧肢体制动,严禁使用酒精涂擦,以免血管扩张,加速毒素吸收。 6、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加强伤口护理,避免局部感染,伤肢处于下垂位;保持伤口引流通畅和创面清洁干燥。(2)促进蛇毒排泄:多饮水,快速输液或应用利尿药物等,促进蛇毒从尿中排除,减轻肾脏损害。 (3)加强观察、合理用药,防止肾衰竭;注意补液速度。 (4)加强全身监测和支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感觉和意识,不能正常饮食的病人予以肠内、外营养支持并予以相应护理。 【健康指导】 1、作好野外工作健康指导。 2、自救或互救,一旦发生蛇咬伤: (1)、伤肢下垂。(2)、体位取坐位或卧位,不惊慌,不奔跑、不乱动肢体,以免加快血液循环,增加毒素吸收。(3)、早期处理伤口,就地取材,缚扎:在被咬伤肢体近心端,用止血带作环形结扎以阻断静脉血和淋巴回流。 (4)、伤口排毒:用手从肢体的近心端向伤口处反复推挤,或将伤处浸入凉水中,用大量清

水冲洗伤口内蛇毒。伤口冲洗后,用锐器在咬痕处挑开,扩大创口使毒液外流。 (5)、移除肢体上可能的束缚物,如、戒指、手镯等。避免加重肢体肿胀。 (6)、受伤期间不喝酒或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7)、后续处理伤肢制动后平放并辅以局部降温措施,运送正规医院清创后续治疗。 蛇毒为燥烈之物,其毒性致经络、气血、直至脏腑受害。因此,中医对蛇伤的治疗原则应以清热解毒为主,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身体反应来进行辨证施治,才能治疗及时,并获满意的结果。 中医治疗毒蛇咬伤分一下几个方面: 1、毒蛇咬伤早期 24小时以内的蛇伤。应以外治、内治相结合。外治以急救排毒为主,内治以清热解毒、通二便排毒为先。根据民间“蛇毒不泻,蛇毒内结”及“二便不通,蛇毒内攻”的实践经验,通二便至关重要。据文献报道,约2小时从肾脏排出30%的毒素,5小时可排出70%。因此,保护肾脏是重中之重的关键问题。利尿可首选车前子、泽泻、木通等。通便可用大黄、元明粉、藩泻液、乌桕、虎杖等。 2、毒蛇咬伤中期 24~72小时左右。此期火气盛,以清热解毒为主,佐以养阴凉血。风毒盛,以祛内风为主,佐以解毒。 3、毒蛇咬伤后期 急性中毒期已过,无全身中毒症状。治疗以滋阴养血或以温补气血为主。这种情况一般两天后,这也是毒蛇咬伤中说的安全了,只要用普通西医的方法来治疗相对问题,就没有问题了,也就是脱离了中毒的危险期,此时的蛇毒作用已经过去,只是留下了毒蛇破坏身体的一些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