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绍竑黄绍竑简介

合集下载

黄绍竑赵丕廉赴绥协商内蒙自治

黄绍竑赵丕廉赴绥协商内蒙自治
图为 黄 、 赵 到绥 后 与绥 远 省 当局 及 伊盟 阿 王 会 谈后 留影 。 前边 右 起 :傅 作 义 、 赵 丕 廉 、 黄绍 兹 、 王 靖 国 、 吴 鹤龄 ;后 排 右起 :阿 王 、 冯 曦 、 石 华 协 商 内蒙 自治
1 9 3 3 年 1 1 月 下 旬 , 国 民政府 内政部长黄绍 兹 、 蒙藏委 员会 副委 员 长赵 丕 廉一 行巡 视 内蒙 ,解决 自治 问题 。 1 1 月 1 0 日抵 达 百 灵 庙 。 从 1 2 日开 始 , 与参加 百 灵 庙第二 次 自治会 议 的蒙古王 公 进 行 谈 判 。 由于 双 方 意见 相 差甚 远 ,谈判 陷于 僵 局 。 在谈判破 裂 的基 础 上 双 , 方达 成 妥协 协议 。 19 日,黄绍兹 、 赵丕 廉一 行返 回归绥 。 绥远 省政府在归绥举行蒙 汉 联欢会 , 并举行 阅兵式 以示 欢迎 和庆祝 ,各盟 旗王 公 、 黄绍 骇 、 赵 丕 廉 、 傅作义 等均参加 。

桂系——地方实力派的国家观

桂系——地方实力派的国家观

桂系——地方实力派的国家观“桂系”是个贬称,主要是指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以及后来的黄旭初,但他们并不用这词自称,也不把他们组成的团体视为“系”。

不过这仍然是一个将他们和其他军阀区分开来的方便称呼。

从1925到1949年他们始终控制着中国西南部的一个省——广西,简称是“桂”。

我们可以把桂系作为一个实体存在的25年分为3个阶段。

1925-1929年,举兵参加北伐,一度建立跨越4个省的“桂系帝国”;1930-1936年,退守广西,致力建设计划;1936-1949年,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地区派系活动,而是效力于南京中央政府,投身于全国性事务:抗日战争和国内战争。

1926年初,国民党的力量扩展到了整个广东,并开始考虑统一中国的宏大计划。

经过谈判,桂系同意将自己的军队编入国民党的军队,成为归附国民党的第一支地方力量,同时也是第一支被派遣北伐的部队。

国民党没有对其进行实际控制。

事实上一路“投诚”的地方军队后来成了“革命军”主体,在北伐结束时仍控制着大半个中国。

国民党将他们纳入旗下,却没有能力改造他们。

在北伐过程中,国民党分裂为武汉(汪精卫)和南京(蒋介石)两个集团。

桂系政治上的巅峰就出现在这时候。

因为不愿卷入南京和武汉间的对立,不愿惟一的资本——军队毁于一旦,桂系致力于促使双方妥协。

他们推出了极大胆的计划:逼蒋介石辞职。

1927年8月13日,蒋介石果真在一次应急会议上辞职,军事委员会控制了南京的军政大权,而该委员会为李宗仁、白崇禧和何应钦所掌握。

许多国民党人将桂系视作暴发户。

桂系军事上的巅峰在不久之后到来。

1928年,他们控制了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省。

他们事先肯定料想不到,从一个中国最落后的省份出发,几年内他们竟能建立一个国中之国,地盘“从南面的镇南关到北面的山海关”。

对此,白崇禧相当自豪,因为他们的军队比只到了天津的太平军走得更远。

这一国中之国得到承认的代价是重新确认蒋介石的最高权威,继续北伐。

当年7月,北伐宣告完成。

桂系王牌第七军

桂系王牌第七军

桂系王牌第七军一、1925年-1937年间1923年,新桂系集团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等,投靠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国民政府的积极支持下,至1925年取代了旧桂系在广西的反动统治。

1926年春,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两广统一特别委员会”。

广西方面对于这个“两广统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想达到财政上的两广统筹,以减轻广西所谓“地瘠民贫”的财政困难,达到他们扩张军事实力、统治中国的政治野心。

这从蒋、桂分裂后,新桂系集团高喊什么“建设广西、复兴中国”这个口号,即可得到了充分证明。

他们为了实现其政治野心,就得扩张军事力量。

这得从他们的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的兴亡谈起。

1922年5月,新桂系集团头目李宗仁充任广西自治军第二路总司令,仅辖三个支队:第一支队司令李石愚,第二支队司令何武,第三支队司令黄绍竑。

这就是新桂系起家的军事本钱。

其后李(宗仁)、黄(绍竑)分头发展,扩充武力,继又合力铲平旧桂系残部的各路自治军以及自树一帜的沈鸿英部(此时黄绍竑受广州国民政府命为广西讨贼军,李宗仁自称为定桂军),并将侵桂的滇军驱逐出境。

1925年间,新桂系军队都是以支队、纵队为单位,有事时则派专人为指挥官,指挥作战,事毕撤销指挥机构,认为这种办法很灵活。

广西统一归附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广州国民政府,李宗仁受命为广西军务督办、黄绍竑为会办后,始将所部合编为九个旅:第一旅旅长白崇禧,第二旅旅长俞作柏,第三旅旅长夏威,第四旅旅长黄旭初,第五旅旅长伍廷扬,第六旅旅长刘日福,第七旅旅长胡宗铎,第八旅旅长钟祖培,第九旅旅长吕焕炎,这算是新桂系军队的雏形。

1926年春,新桂系在广州的“两广统一特别委员会”上,讨论编成军队,准备出师北伐问题。

广西方面要求成立两个军,受到蒋介石的极力反对,这就成为蒋、桂后来多年斗争的伏笔。

当时广州国民政府在蒋介石的挑动下,只准新桂系成立一个军,因而新桂系的李、黄、白对蒋介石非常不满。

新桂系力争两个军无成,只得抱着一肚子闷气编成一个军——国民革命军第七军。

容县当代人物黄绍竑专题

容县当代人物黄绍竑专题

容县当代人物黄绍竑专题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黄绍竑字季宽。

容县人。

清宣统二年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就读。

三年武昌起义爆发、广西独立后,参加广西当局组织的广西北伐军学生敢死队,任班长,随军北伐,支援武昌起义军。

南北议和停战后,先后入武昌陆军军官预备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读书。

1916年底从保定军校毕业后回广西,任旧桂系广西陆军第一师见习官。

1917年夏与白崇禧等任以马晓军为营长的广西陆军模范营连附,后随营赴湖南参加护法战争,不久升连长。

1919年随营在左江五属剿匪。

1921年2月孙中山进兵广西讨伐陆荣廷,随同马晓军投诚粤军,先后任马部营长、统领。

1923年春沈鸿英在广东作乱,被孙中山讨伐。

其伪投沈鸿英,任第八旅旅长,并于5月将所部由容县开赴梧州戎圩驻扎。

同时派陈雄赴广州与在广州医脚的白崇禧一道,与孙中山的大元帅府取得联系,相约在梧州夹击沈鸿英部。

7月在戎圩宣布起义,与粤军夹击败退梧州的沈军,胜。

随后在粤军第一师师长兼西江善后督办李济深的支持下,生擒诈降的沈军旅长冯葆初,取得梧州地盘。

8月被孙中山任为中央直辖西路讨贼军第五师师长,所部归李济深节制调遣。

取得梧州地盘后即打出广西讨贼军旗号,自任总指挥,由白崇禧任参谋长。

1923年9月率部进攻并打败藤县的自治军旅长卢得洋、黄超武两部。

10月联合李宗仁打败盘踞在贵县、桂平、平南一带的自治军师长陆云高。

1924年3月又打败企图回桂争夺梧州的驻粤桂军师长陈天泰部。

势力和地盘大增。

同年4月陆荣廷与沈鸿英为争夺地盘在桂林交战。

其再度与李宗仁合作,并制定“联沈讨陆、先陆后沈、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

5月与李宗仁宣言讨陆,6月占领南宁,7月将率领的广西讨贼军与李宗仁率领的广西定桂军合并,组成广西定桂讨贼联军总指挥部,推李宗仁为总指挥,自己任副总指挥。

随即出兵左右江及柳庆一带,消灭陆荣廷残部。

在李济深粤军第一师的支持下,进而率部消灭沈鸿英势力,并打败和驱逐入桂图粤的唐继尧部滇军,于1925年7月统一广西。

容县名人

容县名人

容县名人
杨贵妃(719-756),即杨玉环,广西容县十里杨外村人。

开元二十三年(735),17岁的杨玉环被册为寿王妃(寿王李瑁,李隆基第十八子)。

天宝四载(745),27岁的杨玉环被李隆基册为贵妃。

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十四日,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禁军哗变,38岁的杨贵妃被缢死。

杨贵妃爱吃荔枝,天生丽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堪称大唐第一美女。

杨贵妃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徐松石(1900-1999),广西容县浪水乡白饭村泗把队人,曾任上海崇德女子中学校长并担任沪江大学、之江大学、华东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岭南民族历史文化研究,是中国壮学研究先驱。

著有《粤江流域人民史》、《泰族僮(壮)族粤族考》、《东南亚民族的中国血缘》、《百粤雄风岭南铜鼓》等著作。

何柱国(1897-1985),别号铸戈,国民党陆军上将,东北军重要将领。

广西容县杨梅镇成美村人。

留学日本士官学校。

历任国民党五十七军军长、第一骑兵军军长,抗日战争时期任西安行营副主任、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第十战区副司令长官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民革中央委员、常务委员等职。

1985年9月3日病逝于北京。

姓黄的名人有哪些

姓黄的名人有哪些

姓黄的名人有哪些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宋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合称苏门四学士。

工诗,为江西诗派的开创人,并擅行、草书。

着有山谷内集、外集、别集、词等。

黄华(?~1284),政和县人,元初福建农民起义军首领。

黄道婆(1245~1330年)元朝时擅于纺织技术的女工艺家。

曾随崖州黎族学习纺织技术,学成后返乡从事纺织工作,促成棉纺织业的进步,使元明以后的松江细布闻名于四方。

纺织业者遂立祠祭之,以感其功。

亦称为黄婆。

黄道周(1585~1646)明末学者、书画家、抗清英雄。

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汉族,福建漳浦铜山(现东山县)人。

黄宗羲(1610~1695年)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

黄鼎凤(1830~ )农民运动领袖,大成国的隆国公。

黄飞鸿(1847-1925),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原籍南海西樵禄舟村,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初九生于佛山。

他是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

其父黄麒英乃晚清广东十虎之一,此外,黄飞鸿亦善于舞狮,有广州狮王之称。

黄兴(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汉族,原名轸,改名兴,字克强,一字廑午,号庆午、竞武。

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

黄炎培(1878年10月1日-1965年12月21日),字任之,别号抱一,江苏省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

他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家、政治活动家。

黄绍竑(1895-12-1~1966- 8-1 )字季宽,广西容县人。

著名爱国将领,桂系三巨头之一。

曾任民国政府三省主席。

黄现璠(1899~1982),中国民族学第一个学派八桂学派的开派领袖。

历史学界头号大右派。

黄建峰,贵州息烽人,诗人,茶学专家。

黄镇(1909-1989),乳名百知,辈分为师,又名佩寰,学名士元,1909年生于安庆桐城县东乡(现安庆枞阳县横埠镇)的一个农民家庭。

抗战初期的湖北省主席黄绍竑

抗战初期的湖北省主席黄绍竑

抗战初期的湖北省主席黄绍竑
施裕文
【期刊名称】《武汉文史资料》
【年(卷),期】1999(000)005
【摘要】黄绍竑,号季宽,新桂系的三大巨头之一.陆军上将.曾任国民党政府内政部长、浙江和湖北政府主席、监察院副院长、北平军分会参谋长、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等要职.1949年,为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代表,赴北平参加和谈,为谋求和平奔走呼号,赞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内和平协定》.和谈破裂后,飞抵香港,同龙云等44位国民党上层人士在香港发表声明,与国民党政府公开决裂.随后,应中国共产党的邀请,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总页数】3页(P28-30)
【作者】施裕文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5
【相关文献】
1.黄绍竑主桂时期的广西经济建设 [J], 周明
2.黄绍竑赵丕廉赴绥协商内蒙自治 [J], 王龙胜
3.论1934年黄绍竑远征新疆计划 [J], 欧阳云梓
4.二十年代初期李宗仁、黄绍竑统一广西原因新论 [J], 李善钦
5.多面人物黄绍竑 [J], 黄伟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桂系军队的发展

桂系军队的发展
8月4日,马祥斌往张敬尧师训话,张部叛变,将马劫持北去. 8月6日,刘和鼎代理军长。11月6日,马祥斌被张宗昌在济南杀害。
此后,该军又被缩编为独立第五师,刘和鼎任师长,刘尚志任参谋长。
新编第三军该军原为孙传芳五省联军第十五师,于1927年2月20日投国民革命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三军。刘宝题任军长。
第十团梁朝玑
第六旅,旅长夏威,辖:
第十一团韦云淞,
第十二团叶丛华
第七旅,旅长胡宗铎.辖:
第十三团李孟庸,
第十四团杨腾辉
第八旅,旅长钟祖培,辖:
第十五团尹承纲,
第十六团周祖晃
第九旅,旅长吕焕炎,辖:
第十七团杨义,
第十八团蒙志
直辖:独立第一团陈济桓
独立第二团罗浩忠
入伍生团吕竞存
国民革命军北伐出师序列(1926.6)
1927年初,左翼军总司令袁祖铭、第九军军长彭汉章等相继为唐生智捕杀。第十军奉蒋介石之命开往鄂东待命攻皖. 3月,第十军受江左军总司令李宗仁节制驻安庆一带。
5月1日,蒋介石决定“三路北伐”,第十军隶属于第三路军,王天培任前敌总指挥。第十军克舒城,奔袭怀远,解合肥之围。此时第十军又收编直军章兢武部.为新编第四师。
第九团陆受祺,
第十团梁朝玑
第六旅,旅长韦云淞,参谋长徐启明。辖:
第十一团韦云淞,
第十二团叶丛华
第七旅,旅长胡宗铎,李石樵。辖:
第十三团李孟庸,
第十四团杨腾辉
第八旅,旅长钟祖培,以定邦。辖:
第十五团尹承纲,
第十六团周祖晃
第九旅,旅长吕焕炎,参谋长董南。辖:
第十七团杨义,
第十八团蒙志
直辖:独立第一团陈济桓
第一纵队司令李石愚
第二纵队司令何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绍竑-黄绍竑简介
娘子关战役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在抗日战争的太原会战中,中国第2战区部队在山西省东部娘子关地区抵抗日军华北方面军第1军进攻的防御战役。

日军第1军于10日占领河北省石家庄后,令第20师团沿正太铁路(正定至太原)向山西进攻,以配合由晋北南下的日军会攻太原。

中国第2战区部队一部,在副司令长官黄绍竑指挥下,在娘子关南北地区布防阻击日军的进攻。

日军第20师团一部,在师团长川岸文三郎指挥下分两个纵队西进。

右纵队沿井陉、娘子关向石门口进攻,左纵队沿微水、
测渔镇向石门口进攻。

11日,日军进到井陉与在此警戒的中国军队一部接触。

黄绍竑急令右翼第3军向娘子关靠拢,主力集结于大小梁江。

12日晚,日军突破井陉南刘家沟守军阵地,占领井陉,13日晨攻占旧关,当日夜,中国第17师所部向长生口方向日军反击,曾克复刘家沟、长生口和井陉南关车站,但因娘子关以东雪花山失守,第17师反攻未逞,退守乏驴岭。

14日拂晓,第26路军第27师两个团向占领旧关的日军反击,将该部日军压缩到核桃园东南高地。

当日,日军一部由娘子关以北洪子店西进,在六岭关附近被守军第4旅击退。

15日,日军一部突入旧关和关沟。

这时,阎锡山限令黄绍竑和第3军军长曾万钟于16日消灭旧关附近日军。

当日夜,第27师和第3军一部将关沟和旧关的日军包围。

日军一部增援。

双方展开激战,至20日,形成对峙。

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于20日令第20师团向阳泉地区进攻。

当日,第20师团以右纵队攻击井陉、新关、固驿镇方面及以北的守军防御阵线;以左纵队沿横口、测鱼镇、固驿镇向娘子关正面守军后方迂回。

当日拂晓,日军右纵队在飞机支援下向娘子关正面守军展开攻击,战至22日,守军伤亡极重,即缩短战线于当日夜间转移至神仙洞、绵山、苇泽关、高地、宋家岩底一线阵地。

23日,日军左纵队由横口车站渡甘陶河,尔后向西南前进。

24日,该部日军由南障城、测鱼镇方面进攻,在七亘村与八路军第129师一部发生战斗。

25日,守军第3军将其右翼过分突出的部队向娘子关靠拢,主力控制于固安驿。

新进入前线的川军第122师占领马山村东方高地,准备阻击西进迂回的日军。

日军乘第3军右翼部队移动,第122师尚未到达马山村之际,突入乱安村,攻击固驿镇右侧背。

这时,日军已迂回到娘子关正面守军的右后侧。

黄绍竑请示阎锡山后,将娘子关一线守军主力后撤。

除第26路军留一小部守娘子
关外,其余部队退至巨城镇、移稂镇一线。

26日,日军占领娘子关,将右纵队改为右追击队,左纵队改为左追击队,以阳泉为目标发动追击。

阎锡山已无兵增援正太线,便电八路军朱德总司令,著第115师和第129师速开往阳泉,归黄绍竑指挥。

八路军第129师已于10月18日进至平定地区,22日至28日先后在长生口、东石门、马山村、七亘村等地打击日军,取得一定胜利。

接著八路军总部率第115师由五台地区南下,支援正太路作战。

28日,日军尾追中国撤退部队,进占巨城镇。

在移稂、石门口一线,日军展开猛攻,守军阵地多处被突破。

当日下午,蒋介石电令正太线守军在寿阳以东地区坚守待援。

但从28日起,正太线守军各部在日军追击下,节节败退。

这时,虽有川军一部增援,但已不能扭转溃退局势,截至30日,部队已败退至寿阳附近。

黄绍竑日军于29日占领平定,30日占领阳泉。

31日,蒋介石令第1战区抽调位于
冀南的汤恩伯军团参加晋东作战。

汤率第13军经涉县、昔阳、平定前进,攻击日军侧背,但为时已晚。

日军华北方面军为增强正太线上进攻的兵力,将第108、第109师团使用于正太线方面。

30日,第108师团第104旅团配置在获鹿、微水间。

黄绍竑第109师团于11月4日由元氏出发,沿昔阳向榆次前进。

11月2日,日军攻占寿阳和昔阳。

黄绍竑即令正太线上的部队撤退至太原外围东山及其东南地区。

这时八路军总部率第115师进抵寿阳东南地区,4日在广阳地区打击向榆次进攻的日军,消灭其近千人。

7日,第129师再战广阳,给西进日军以有力打击。

此时正太路后撤的军队已经溃乱。

日军迅速进至太原城外围,与由晋北南下的日军会攻太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