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茶具分类

合集下载

日本茶道文化

日本茶道文化

茶具
• 茶具的种类繁多,陶瓷器、漆器、铁器、铜器、 土器、木器、竹器等等都有茶具的身影;大致用 具陈设架、茶炉,小到茶勺、酒杯都可以称为茶 具,但我们常说的茶具则专指饮茶用具,包括茶 碗、茶壶、茶入、花入、水指、茶勺等。日本的 茶具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泡浓茶用的陶瓷小壶, 叫做“茶入”,根据形状不同分为“肩冲”、 “茄子”、“海壶”等等,另一类叫做“茶器”, 是泡茶的,分多种形状。
• 茶罐 • 枣:薄茶用的茶罐。 • 茶入:浓茶用的茶罐。 • 仕覆:用来包覆茶入的布袋。 • 茶杓:从茶罐(枣或茶入)取茶的用具。 茶 碗 • 茶碗:饮茶所用的器皿。 • 乐茶碗:以乐烧(手捏成型而后低温烧制) 成的茶碗。 • 茶筅:圆筒竹刷,乃是将竹切成细刷状所制 成。
茶室
• 日本茶道的“茶室”,又称“本席”、“茶席”, 为举行茶道的场所。日本的茶室一般用竹木和芦 草编成。茶室面积一般以置放四叠半“榻榻米” 为度,约9–10平方米。小巧雅致,结构紧凑,以 便宾主倾心交谈。茶室分为床间、客、点前、炉 踏达等专门区域。室内设壁龛、地炉和格式木窗, 一侧布水屋,供备放煮水、沏茶、品茶的器具和 清洁用具。床间挂名人字画,其旁悬竹制花瓶, 瓶中插花,插花品种视四季而有不同。
日本茶道文化
• • • • •
一、简介 二、流派及特色 三、茶会与茶室 四、茶具种类 五、茶室

日本茶道是室内传统艺术、这种茶室在与日常 生活完全隔绝的特殊场所,在特定的时间举行的 艺术仪式,必须通过及其繁琐的手续,使用特定 的手法才能完成。 • 除了讲究特殊的手法以外,日本茶道还强调人 与人之间的联系。日本茶道的茶不是个人的茶, 而是集体的、大家共有的。茶道的核心便是茶的 聚会。所有参加茶会的与会者通过茶的途径,都 可以摆脱现实社会的制约,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从内心深处变得融洽起来。

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区别

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区别

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区别茶道是中华文化宝贵的一环,既体现了人们对茶的独特理解和鉴赏,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中国和日本作为两个茶文化发源地,各自发展出了独特的茶道文化,形成了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之间的明显区别。

本文将从茶器、仪式、礼仪和饮茶方式等方面探讨两者的区别。

一、茶器的区别中国茶道注重茶器的制作和质地。

中国的茶器多样而独特,以紫砂壶、铁壶、瓷壶为主。

这些茶器造型简洁典雅,色彩淡雅,注重自然质感的呈现。

茶艺师在品茶过程中,会根据不同的茶叶选择相应的茶具,并且注重与茶杯的搭配。

而且中国茶道还注重茶具的摆放和陈设,以展现出茶器的美感。

相比之下,日本茶道注重茶器的精致和考究。

日本茶道的茶器多为瓷器、陶器或竹子制作,形态多姿多彩。

特别是日本的茶碗,常常采用朴素的风格,强调简洁和自然的美感。

茶艺师会根据季节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茶具,以达到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效果。

二、仪式与礼仪的区别中国茶道强调茶艺师的动作、流程和心态。

中国的茶道注重师从传统大师,强调茶艺师的修养和技巧。

中国的茶道仪式注重慢节奏、沉思,从准备茶具到泡茶、品茶,每个步骤都有一定的讲究。

在中国的茶道仪式中,还会穿插一些艺术表演,如吟诵诗词、演奏乐器等,以烘托氛围。

日本茶道则更加注重仪式的严谨和规范。

日本的茶道仪式被称为“茶会”,其中最重要的是“茶事”。

茶事的环节繁多,包括搭建茶室、布置茶席、净手、点茶灯等。

同时,日本茶道注重参与者之间的互动,茶艺师与来宾之间会进行短暂的对话和问候。

在日本的茶道仪式中,礼仪是非常严格的,每个动作都有固定的程序和规定的礼仪。

三、饮茶方式的区别中国茶道强调饮茶时的品味和享受。

中国的茶道注重沉浸在茶的香气和味道中,追求茶的深入品味和灵魂的交流。

茶艺师会根据茶叶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泡茶方法和泡茶时间,以突出茶叶的特色和口感。

在中国的茶道中,人们会缓慢而有序地品尝茶,品味茶的香气、滋味和回甘。

日本茶道则更注重饮茶时的冥想和静心。

日本茶道文化

日本茶道文化

• • • • • • • • • • • • • • • •
棗(なつめ) 茶杓(ちゃしゃく) 蓋置(ふたおき) 建水(けんすい) 台子(だいす) - 棚(たな) - 板 (いた) 袱紗挟み(ふくさばさみ) 袱紗(ふくさ) 古袱紗(こぶくさ) 扇子(せんす) 懐紙(かいし) 小茶巾(こぢゃきん) 菓子切り(かしきり) 振り出し(ふりだし) 香合(こうごう) 掛物(かけもの、掛け軸) 花入(はないれ、花器、花かご)
日本茶道的规程
茶道表演分点炭与点茶两部分。茶道用炭精 致得像古老的工艺品,使用之前还要擦洗晾干。 为了保持茶室清洁,主人点炭前先往地炉里撒一 层湿润的茶灰,这种灰据说是在夏季三伏天用茶 水搅拌,手工揉制而成,大小颗粒均匀,撒灰的 次数、动作与方位有明确的规定。 然后开始点炭,主人遵照一定的顺序与位置, 将形状大小不同的炭一件一件地放进炉里。这个过 程中,主人一再地用羽帚清扫地炉,最后打开一个 香盒,往炉里放进一团薰香。整个过程中,客人们 围着地炉,静静地欣赏主人的表演。
(三)武者小路千家
始祖:一翁宗守 茶室:官休庵 地址: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上京区武者小路通小川東入西無車小路町613-2 始祖为千宗旦的二儿子一翁宗守,其总堂茶室号称“官休庵”,该流派是 “三千家”中最小的一派,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而命名。
茶道具(さどうぐ、ちゃどう ぐ)とは写的《吃茶养生记》,以宣传饮茶之神效。荣西 因而历来被尊为日本国的“茶祖”。随着唐宋时期中国 的茶叶与饮茶艺术、饮茶风尚引入日本的佛教寺院后, 又逐渐普及到广大民间,使吃茶的习俗进入了日本平民 的生活,并日益兴盛。
日本建仁寺 《荣西茶思碑刻》
日本茶道的形成
15世纪时,日本著名禅师一休的高徒村田珠 光道创了“四铺半草庵茶”,而被称为日本 “和美茶”(即佗茶)之祖。所谓“佗”, 是其茶道的专用术语,意为追求美好的理想 境界。珠光认为茶道的根本在于清心,清心 是“禅道”的中心。他将茶 道从单纯的“享受”转化为 “节欲”,体现了修身养性 的禅道核心。

第四讲日本茶道的道具-学生

第四讲日本茶道的道具-学生

天津大学刘莉第四讲日本茶道的道具日本的茶道离不开茶道用具,茶道具是茶道最具表现力的载体之一,强调同季节时令相适应,同时还要与茶室的布置协调统一,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气氛。

一. 茶道具的特点二. 茶道具的种类三. 茶席必需品一、茶道具的特点道具”——佛道用具,“茶道具”——来自村田珠光体现茶道尊重自然、回归自然的宗旨,是使材料本身内含的美进一步得到发挥的结果。

茶道具的艺术美是以实用为基础的,每一件茶道具都是茶事活动中的一个用具,其美是“用”与“美”的结合。

茶道具是有生命的,每一件茶道具都是有来历的,有正面和后面之分。

名道具体现名茶人的眼力,每一个茶人的审美观都有自己的特点。

茶道具追求协调的美,每一件茶道具都力图与茶室中的整个气氛相一致,讲究相互烘托。

1. 来自中国的,在茶会上伴有鉴赏仪式的道具:挂轴、花入(花瓶)、香盒(以上为壁龛摆设道具)、茶坛、茶入(茶罐)、仕服(茶入囊)、棗(茶盒)、茶碗、点心钵、点心盘(以上为点茶用道具)。

2. 取自日本的,在茶会上不伴有鉴赏仪式的道具:地炉、茶釜、釜垫、炭斗、炭箸、灰盘、灰匙、水勺、水注、建水(污水罐)、吊釜链(以上为烧水、烧火用具);水桶、热水桶、斗笠、草垫、草鞋、木屐、烟具(以上为茶庭用具);食案、饭碗、炖菜碗、清汤碗、饭盆和饭勺、锅巴汤壶和汤勺、招待圆盘、招待长盘、凉菜碟、酒壶、酒杯、杯台、烤鱼盘、下酒菜盘、劝菜盘、咸菜盘、菜箸、饭箸(以上为怀石菜用具)。

3. 源自中国,后经日本茶人变通再造的道具,有的在茶会上伴有鉴赏模式,有的没有:茶杓、风炉、水指(清水罐)(以上伴有鉴赏仪式);水勺桶、釜盖承(以上有时伴有鉴赏仪式);点架茶、茶筅(茶刷)(以上不伴有鉴赏仪式)。

根据茶事过程将茶道具分为:接待用器具:轴字、轴画、吸烟用具。

茶席用器具:壁龛装饰器具、挂轴、花入、香盒。

炭礼法用具:釜、茶炉、灰器、炭箸、灰匙、釜垫、炭斗。

点茶用茶道具:搁板、茶碗、茶入、仕服、棗、水指(清水罐)、茶杓、茶筅、帛纱、茶巾、盖臵、建水等。

日本茶道抹茶道的历史

日本茶道抹茶道的历史

日本茶道抹茶道的历史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

抹茶道和煎茶道之间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抹茶道的历史,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抹茶道的历史日本茶道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中国茶道的演化。

中国唐代的煎茶道、宋元的点茶道、明朝的泡茶道,先后传入日本,经日本茶人的重新改易,发扬光大,形成了日本的“抹茶道”、“煎茶道”。

中国南宋的“点茶”由镰仓时代的荣西禅师传入日本,形成了日本的“抹茶道”。

现在日本最具影响力是抹茶道的“表千家”和“里千家”茶道,流传面极广,盛行全国,促进了日本饮茶风俗民众化。

日本茶道抹茶道的茶具广义的茶道用具是指整个茶事活动所用的道具,大致分为5类:等候室用的茶道用具——主要有壁合的挂轴、花瓶添炭用茶道用具——炉、炭斗、羽帚、火筷、灰器、灰匙、釜环、釜垫、香、香盒点茶用茶道用具——是日本茶具中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道具。

怀石料理用具——主要是黑色漆器,风格文雅。

茶庭院内用具——主要有草鞋、木屐、斗笠、圆坐垫、水桶、水勺。

点茶用茶道具敷板、炉、风炉、釜、盖置、水指、柄杓、水次、建水、枣、茶入、仕覆、茶杓、茶筅、茶碗、茶巾、帛纱、茶点、菓子箸、棚、杓立、饰火箸、釜据、切藁、毛氈、立礼桌、立伞。

第一:煮水敷板——放置于风炉下面,功用是隔热。

炉——位于地板里的火炉,利用炭火煮釜中的水。

风炉——放置在地板上的火炉,功能与炉相同,用于五月至十月之间气温较高的季节。

盖置——用于放置釜盖或柄杓的器具,有金属、陶瓷、竹等各种材质;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盖置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柄杓——竹制的取水用具,在中间段多有竹节,用来取出釜中的热水;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柄杓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利用柄杓舀水调节釜的热水温度、或用来清洗茶碗。

水次——席间由茶水间提水,加入水指的容器。

建水——用于装清洁茶具后的废水的储水器皿。

第二:茶罐枣——木制上漆的盛抹茶的小罐(薄茶用),形似大枣。

有平枣、小枣、中枣、大枣等各种规格。

唐物盖置、杓立与炭斗

唐物盖置、杓立与炭斗

纯道青瓷盖置 明代 宫内厅京都事务所藏唐铜笹蟹盖置 大阪藤田美术馆藏这件唐铜笹蟹盖置高4.6厘米、直径6.7厘米,上圈点缀着小竹叶(笹),支撑上下圆圈的是螃蟹,因此它被称为笹蟹盖置。

这种盖置自古以来在茶人之间特别受到珍视,据判断它原来是作为墨台使用的,其来源不是太清楚,多数是来自中国的唐物,也有可能是和物。

这个盖置中的竹子和螃蟹形态特别优美,虽然是小件,却罕见地附有千利休和千宗旦的付书,可见它是千利休和千宗旦的旧藏,在京都国立博物馆等联合杓立杓立是放置茶杓的器具,以使其立起。

在日本茶道中,平时杓立一般放置在杓盒内,杓盒通常与茶杓一样都是竹制的,但在茶会过程中为了使用方便,茶杓会先从杓盒中取出,用茶杓从茶入中杓取茶粉之后,茶杓就放置在杓立之内,以避免杓面与其他物品接触,也方便再次取用。

在日本宽正六年(1465)的《亲元日记》中,首次提及了杓立:“一杓立一青瓷入一箱之”,在十七世纪的《南方录》中关于台子一节中,也提到“能阿弥所持三种:桃尻杓立、耳口漏斗、临济印盖置”。

日本的许多茶人会自己制作茶杓,例如武野绍鸥、村田珠光、千利休等都留下过自己制作的茶杓与杓盒。

青瓷凤凰耳付杓立 南宋龙泉窑 山川 美术财团藏这件青瓷凤凰耳付杓立高17.2厘米、口径6.4厘米、腰径8.5厘米,在颈部处有一对凤凰耳,“砧青瓷凤凰耳花入(花器)”在日本茶人之间被认为最为珍贵。

这件杓立的凤凰耳付、姿态、形状和砧青瓷凤凰耳花入几乎一样,因为较为小巧而被当作了杓立来使用了。

釉色类似砧青瓷,但上部单面的发色较差,造成颜色不均匀的遗憾。

箱盖表右侧有“青瓷杓立”的墨书。

自古以来,日本从中国舶来的青瓷中,认为南宋末期的砧手为最高水准,从元代到明代称为“天龙寺手”,从明末到清初又称为“七官手”。

南宋时期的砧青瓷,其釉调着眼点是展现釉色之美。

炭斗 明代 京都大德寺孤篷庵藏京都大德寺孤篷庵藏炭斗高8.7厘米、宽26.3厘米,也是一件中国明代时期的作品。

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的味道区别

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的味道区别

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的味道区别茶道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茶道则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虽然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在技艺、礼仪等方面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但两者的茶味却有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茶叶的选取、炒制工艺、茶具的使用等方面,探讨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的味道区别。

一、茶叶的选取日本茶道注重使用细嫩的茶叶。

与中国普遍使用的大叶品种不同,日本茶道多采用细嫩的茶尖茶芽,例如煎茶中的高贵利茶、抹茶中的宇治抹茶等。

这些茶叶通常采摘于春季,鲜嫩的嫩叶包含了更多的茶氨酸和咖啡碱,使得日本茶道的茶汤更加鲜爽、口感柔和。

而中国茶道则偏好使用成熟的大叶品种。

中国茶叶的选取注重茶树树龄、地理环境、季节等因素,成熟茶叶中的茶多酚会随时间积累,使得茶叶的滋味更为浓郁,茶汤更具层次感。

二、炒制工艺日本茶道中,茶叶炒制时通常采用蒸汽炒制的方法。

蒸汽炒制可以有效保留茶叶中的鲜味和香气成分,使得茶叶具有独特的草香气息。

同时,蒸汽炒制还能使茶叶更加柔软,便于研磨制作抹茶,保持茶叶的细腻口感。

相比之下,中国茶道中的茶叶炒制多采用炒制、晒制等传统工艺。

这种传统工艺注重调控火候和手工制作的技巧,使茶叶的香气更为复杂丰富。

炒制过程中的变温、变湿,赋予了茶叶独特的风味。

三、茶具的使用茶具对茶的品质和味道也有一定影响。

在日本茶道中,常用的茶具包括茶碗、茶杓、茶筅等。

茶碗的制作注重于形状、釉色和质感的细腻,茶杓则用于取茶并搅拌茶粉,茶筅用于打发抹茶。

这些茶具的设计和质地都使得茶的味道更加鲜活、悠长。

而中国茶道中,茶具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盖碗、紫砂壶、香器等。

盖碗的制作讲究釉色和形状的美感,紫砂壶的材质能够吸附茶汤的香气,香器则用于放置陈香以增添茶香气息。

这些茶具的使用使得中国茶道的茶味更加醇厚、浓郁。

综上所述,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在茶味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日本茶道偏重于细嫩的茶叶,注重蒸汽炒制以保留茶叶的鲜爽口感;而中国茶道更偏重于成熟的大叶茶叶,注重手工炒制以突出茶叶的层次感。

中国茶道与日韩茶道对比

中国茶道与日韩茶道对比

中国茶道与日韩茶道对比茶道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它不仅是一种品茶的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艺术。

中国茶道和日韩茶道是两种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茶道文化,在其发展历程中产生了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分析和对比中国茶道和日韩茶道的异同之处,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两种茶道文化。

一、历史渊源与发展中国茶道作为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唐代,中国就产生了独具特色的茶道文化,被奉为一种艺术。

中国茶道讲究仪式和仪态,强调茶人与自然的融合,追求心灵的平静和内心的净化。

而日本茶道在13世纪时从中国传入,经过日本文化和传统的独特演绎,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更注重仪式的繁琐和细致,体现了日本人对于精神追求的态度。

茶道被视为修心养性的一种方式,被日本人奉为一门学问。

韩国茶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罗时期,主要是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

韩国茶道更加强调茶与禅的结合,致力于内心的静心和思考。

二、仪式与礼仪中国茶道注重茶人与自然的融合,强调心灵的平静和内心的净化。

茶道仪式通常分为几个步骤,包括净手、烹茶、品茶等环节。

茶具的摆放和使用也有一套独特的规范,体现了中国人的礼仪传统和文化。

日本茶道更加注重细节和仪式的繁琐。

在日本茶道中,茶道师要通过反复的训练和修行,掌握茶道的每一个细节,如搅茶、点茶、递茶等。

茶道师还需要精选茶具、插花并清理茶室,使整个过程更加完美。

日本茶道强调的是茶道本身所蕴含的精神和哲学。

韩国茶道注重静心和思考,强调茶与禅的结合。

韩国人在品茶的时候,一般会随身携带一个小绒布,并用其擦拭茶杯。

这一举动代表着“除去尘埃,除去杂念”,体现了韩国茶道追求心灵净化的理念。

三、茶具和茶品中国茶道中使用的茶具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茶盘、茶碗、茶壶等。

茶道师通常会根据茶叶的种类和季节选择适合的茶具。

在品茶的过程中,中国人注重观赏茶叶的外形、香气和颜色。

日本茶道中常用的茶具有茶碗、茶筅、茶杓等。

日本人喜欢追求简约和纯朴,因此茶具的设计也显得简单而雅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茶道茶具分类
日本茶道的茶具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浓茶专用的,盛抹茶的陶瓷小罐叫做“茶入”,根据形状不同分为肩冲、茄子、海壶、文琳等;
一类是抹茶专用的,木制上漆的盛抹茶的小罐棗叫做“薄茶器”,顾名思义是泡薄茶的,也分很多形状。

在所有的茶具中价值最高、品种最多、最为考究的当属茶碗。

茶碗一般为陶瓷制品,
也有石制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茶碗可算作整个茶具类的代名词。

战国时代由千利休设
计指导,著名陶工长次郎制作的“乐”茶碗可算是当时的日本产茶碗的顶级作品,可惜的
是在历代日本战国游戏中,乐茶碗的价值总是不高。

凉炉
凉炉主要是用来煮水的。

为了沏茶首先要有开水。

因此凉炉自然就成了茶具之首。


茶道讲究"活火熟汤"。

按照这个要求凉炉也被不断改良,发展至今。

同时还为了满足随处
可以作茶这一要求,凉炉也不断趋向于轻便,而且随处可以点火烧水。

在煎茶道最盛行的时期,曾大量进口过中国的凉炉,并视为珍品。

传说其兴起人就是江
户时代初期人士--- 隐元禅师。

其中主要是用白泥制成的白泥凉炉洁净高雅被人们爱用至今。

照片上介绍的这个凉炉还配有荷叶形的盖子,这是为了防止风把炉灰吹起。

这种带盖
子的凉炉并不普及,但是一般都不是日本造的。

茶杯
在日本,谈到茶具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茶杯。

由此可见茶杯在茶具中所占的地位。

人们
第一次把欣赏煎茶道时首先为其茶杯之小和茶量之少而吃惊。

追求小而精这一点在日本煎
茶界早有共识。

可以说,在当时是为了确立煎茶道的独特的特征。

为什么要使用小茶杯,各
说不一。

有人认为是使用了现成的酒杯,而有人则认为是受中国的工夫茶的影响。

茶事中使用的茶道具
茶釜,就是茶事中烧水用的锅、壶,在茶人的手中,创造出了千姿百态的艺术珍品。

日本的芦屋、天明、京都,是三大茶釜产地,"xx芦屋""xx天明"名字的茶器,就是产自
这两个地方的名物。

据说茶釜没有两个是完全重样的,全部是手工制作,和劳斯车一样。

松永久秀的"平蜘蛛"就是非常名贵的茶釜。

茶入,是盛浓茶粉的小罐。

茶事中要点两种茶:浓茶与薄茶,前者浓稠如粥,后者浓
度近似咖啡,其中浓茶是茶事的关键。

因此茶入也是最为重要的茶道具之一。

茶入最早来
自于中国,据说是中国人盛放火药的容器,也有说是中国人盛头油用的有名的"初花"茶入
据说就是杨贵妃用过的油盒,。

茶入分为"唐物"和"和物",战国时期,主要还是使用从中
国少量进口的"唐物"茶入,因此十分珍贵,拥有一定级别的名唐物茶入,是武将身份和权
势的象征。

即使到了江户幕府,茶入仍是地方大名与将军家关系疏近的证明物。

盖只有德
川一族或者谱代重臣,才有将军下赐的名贵茶入也。

茶碗,顾名思义,喝茶的碗也。

这是茶道具中品种最多、价值最高、最为考究的一种,甚至被作为所有茶道具的代称。

茶碗是陶制的,因此直接体现了日本陶器工艺的最高成就,非常著名的"乐窑"、"织部窑"、"志野窑"出产的茶碗,就是在名茶人的直接指导下,由能
工巧匠生产出来的极品和物茶碗。

除了和物茶碗外,茶碗的另外两个重要来源是中国的天
目山建安窑和高丽国。

前者被称为"天目茶碗",是茶道中最早使用的茶碗,十分名贵,但
随着利休等人逐渐将茶道引向朴拙自然,天目茶碗不再流行,现在已经极少使用。

而高丽
茶碗实际上就是高丽民间的饭碗,十分简单粗糙,但在利休等大茶人眼里,却恰好体现茶道的本质,因此被大量的使用。

高丽茶碗的代表是井户茶碗。

除了茶釜、茶入和茶碗外,茶道具还有:
壁龛用:挂轴、花入插花瓶、香盒
烧水用:风炉、地炉、炉灰垫在炭下起炉底作用的草垫子
添炭用:炭斗乌府、羽帚、釜环可装卸的茶釜把、火箸、釜垫垫在釜下隔热用的、
灰器盛灰的。

点茶用:薄茶盒,茶勺,茶刷、清水罐,水注就是带嘴儿的水壶,水勺、水勺筒、
釜盖承、污水罐、茶巾、绢巾、茶具架等等
林林总总数十种,涉及陶器、漆器、瓷器、竹器、木器、金属器皿等等。

可以说茶道
具集中反映了日本手工业的总体成就。

由于寺院禅宗的影响,人们常常过分注意禅和佛教的联系。

其实禅具有中国文化的背景,比之佛教,禅与儒家思想的关系更深。

世界本来也许是有一个终极真理的,如果人能
够完全理解这个真理,那么人世就是天堂。

可惜人寿有限,我们短暂的一生不足以完全领
悟所有的道,这个矛盾是人类所有哲学的根源问题。

佛讲轮回,基督讲末日审判,阴阳家
讲长生登仙,马克思讲共产主义。

儒家的解决办法是薪尽火传,也就是前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制定规则,后人通过遵循这
些规则,可以从比前人更高的起点,去领悟人生,从而更加接近真理。

然而后人怎能理解
前人制定的准则呢?这些准则如何不成为对人的束缚呢?孔子也说,自己到了晚年才能随心
所欲而不越矩。

儒家在此与禅汇合,人必须先遵循一些规矩,修炼自己的本质,遏制欲望
的目的是使欲望不必遏制,当人达到随心所欲而不越矩时,规矩就不存在了。

人只有通过
不断地拂拭内心,才能最终令尘埃无可染之处。

所以茶道里禅的内涵,不在于什么“直心
就是禅”,什么“喝茶去”,而是通过繁琐的规则来磨练人心,当这些定规不再令饮茶者
厌烦,当饮茶人信手而为就符合茶道礼法时,才算领会了茶的真谛,才能喝到一杯好茶。

繁复而熟练的礼法是为了使人超然物外,浓如苦药的茶汤正如人生,别出心裁的插花显示有限的生命背后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棒喝的偈语告诉人处处是真理。

日本茶道,是用一种仪式来向人讲述禅的思想,正如参禅需要顿悟一样,其中蕴涵的那些人生的经验,需要饮茶者用生命的一段时光来领悟。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