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日本茶文化的异同

合集下载

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有何区别

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有何区别

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有何区别茶道是中日两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源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因此在实践方式、形式和意义上存在着一些区别。

本文将探讨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的区别。

一、历史背景的不同日本茶道(茶道)起源于中国,但在日本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与体系。

茶道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而在日本的发展则起源于鎌倉时期(12世纪末至14世纪)。

在中国,茶道主要强调茶的煮沸、冲泡和品尝,将茶作为一种饮品进行享受。

而在日本,茶道更多地强调精神、礼仪、和谐与内心修养。

二、意义和目的的差异中国茶道注重专业技艺的传承和茶的品质,强调茶叶的种类、产地和烹饪方法。

中国的茶道活动通常是一个以茶叶为中心聚焦茶品味和鉴赏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品味和欣赏的体验。

相比之下,日本茶道更加注重一种精神层面的表达,茶道被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

茶道强调平和、谦逊、与自然的和谐,借由茶道修身养性,达到一种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三、仪式和礼仪的区别中国茶道通常以品茶为主,讲究的是茶的品味与品质,一般在专门的茶室或茶坊里进行。

茶道师会根据所选用的茶叶进行冲泡和倒茶,然后与参与者共同品尝。

而在日本茶道中,茶道师强调茶道的全过程,从准备茶具、点燃火炉、盛茶、献茶、旅馆礼仪等细节都要遵守一定的仪式和礼仪。

此外,日本的茶道还注重客人与茶道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注重的是一种和谐共处的情感沟通。

四、茶具和用具的差异中国茶道中使用的茶具种类较为丰富,陶瓷茶具、紫砂壶和玻璃杯等不同的材质器皿,能够凸显茶叶的特点和品质。

而日本茶道中,更加注重茶道师的修行和茶具的精致制作。

日本的茶道强调茶具的质朴、素雅与纯粹,茶具通常以竹、陶瓷或铁器为材料,形式简约而朴实。

综上所述,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在历史背景、意义和目的、仪式和礼仪、茶具和用具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区别。

虽然它们都以茶为媒介,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和文化表达有所差异。

中国茶道更加注重茶的品质和品味,而日本的茶道则更加注重修身养性和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茶道和日本的区别

中国茶道和日本的区别

中国茶道和日本的区别茶道被誉为东方文化的瑰宝,无论是中国的茶道还是日本的茶道,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然而,尽管二者都以茶为核心,但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之间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之间的不同之处。

一、仪式感的差异中国茶道,又称为“茶艺”,强调的是“礼乐尚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的传统茶道中,茶艺师会通过独特的仪式来展示茶的制作和品饮过程。

茶席的布置、器具的使用以及动作的规范都被严格要求,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礼仪。

相比之下,日本的茶道更注重的是“至简至美”的审美体验。

日本茶道追求的是一种极简主义的美学,追求自然的简约之美。

茶道师傅以精湛的技艺展示出茶具的精美和自然之美,注重的是从内心中感受和体会茶的意境。

二、茶具风格的差异中国的茶具风格多种多样,不同的时间、地域和文化背景都会对茶具的设计和制作产生影响。

中国的茶具通常以瓷器为主,其设计注重的是形状的多变和装饰的繁复。

传统的中国茶具往往具备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每一件茶具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

相比之下,日本的茶具风格更加朴素简约。

日本的茶碗、茶盘等茶具通常以陶瓷制作,追求的是简单自然的形状和纹理。

茶具的装饰通常简洁而精致,展现出一种极简主义的美学理念。

三、茶道表演的不同中国的茶道表演通常由茶艺师来完成,茶艺师通过一系列独特的动作和仪式来展示茶的品饮过程。

茶道表演强调的是仪式感和礼仪之美,让观者感受到一种庄严和宁静的氛围。

与此不同,日本茶道通常采用一种称为“茶事”的形式进行。

茶事是一种集合艺术表演、品茶和社交的仪式,通常在茶室中进行。

茶事注重的是整个仪式的氛围和流程,茶道师傅通过音乐、舞蹈和艺术表演来营造出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氛围。

四、茶与文化的不同价值中国人对茶有着深厚的情感和文化认同。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被视为促进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和增进人际交往的重要元素。

中国的茶道更强调的是茶的功夫和茶艺的技巧,追求茶的品质和口感。

日本和中国茶道的区别

日本和中国茶道的区别

日本和中国茶道的区别茶道是日本和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两国的茶道实践中,有着一些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介绍日本和中国茶道的区别,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文化的独特之处。

1. 历史渊源日本茶道源于中国的茶艺,由中国僧侣最早将茶的种植和饮用方法传入日本。

日本茶道的发展借鉴了中国茶道的基础,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流派。

2. 道具与设施在日本茶道中,使用的道具和设施非常精致。

例如,茶室通常建在自然环境中,简洁而有质感的室内装饰,清水石、花草盆景等都是常见的元素。

而且,茶具也非常重要,通常由独特的陶瓷器皿和手工艺制品制成。

相比之下,中国茶道注重更多的是庄重和华丽。

茶艺师通常会选择华丽的茶具,以及刻有龙凤等图案的瓷器。

中国的茶室也更注重装饰和室内设计,以营造出一种高雅的氛围。

3. 礼仪与流程茶道的礼仪和流程在两国间也存在差异。

日本茶道注重事先准备,茶道师会精心布置茶室,摆放道具,并按照规定流程进行。

与此不同的是,中国茶道更注重茶艺师的表演和技巧。

在中国茶道中,茶艺师通常会展示一些技巧和独特的动作,以及茶艺手法的独特之处。

4. 茶的种类和品味日本和中国茶道中使用的茶叶有所不同。

日本茶道以绿茶为主,而中国茶道则更注重各种茶叶的多样性,如龙井茶、普洱茶、铁观音等。

此外,在品味茶叶时,两国茶道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日本茶道强调茶的味道和口感,注重品味每一种茶叶的独特之处。

而在中国茶道中,品味茶叶更关注茶的香气和气味。

5. 文化内涵茶道不仅仅是饮茶的过程,更是一种文化内涵的体现。

日本茶道强调的是“和”(wa)的精神,即追求和谐、平静和纯粹的心灵状态。

相比之下,中国茶道更注重茶文化的深厚底蕴,包括宗教、哲学、诗词等方面。

茶道被视为中国哲学的象征,茶艺师通常也会通过诗词和音乐来传递更多的文化信息。

总结起来,日本和中国茶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无论是在设施和道具的选择上,还是在礼仪和流程的执行上,两国茶道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日本中国茶道对比

日本中国茶道对比

日本中国茶道对比茶道,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形式,自古以来在日本和中国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尽管两国都有自己独特的茶道传统,但由于历史和文化的不同,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在一些方面存在差异。

本文将就这两种茶道进行对比,探究它们的异同之处。

一、历史渊源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唐代,当时茶叶泡饮在流行。

茶文化逐渐形成,并在宋代达到鼎盛。

中国茶道注重礼仪、禅意和审美,将茶作为一种仪式和表达内在意境的手段。

与此同时,茶叶的传入和经济发展使得茶文化在日本得以传承和发展。

日本茶道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室町时代,室町幕府将茶道视为一种文化和政治的象征。

茶道逐渐被推广和普及,成为贵族和武士阶层的独特文化。

在安土桃山时代,茶道发展到了巅峰,形成了独特的茶道流派。

二、理念和目的中国茶道强调自然和心境的融合,注重品味茶叶本身的香气和口感。

茶道强调的是真实和自然的体验,通过欣赏和品味茶叶来达到平静和宁静的心境。

中国茶道注重礼仪和交际,茶道师作为主人,将茶水奉献给来宾,体现了互敬互爱的文化理念。

日本茶道则更加注重礼仪和仪式感,茶道师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修行,追求完美的仪态和技艺。

茶道强调的是由外而内的修行,通过沏茶、品茶和观赏陶艺来达到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日本茶道注重和谐一致的氛围,茶道师和来宾共同参与,体现了平等和友善的文化精神。

三、道具和器具中国茶道中,器具较为多样,主要有茶壶、茶杯、茶盘、茶船、茶席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紫砂茶壶和青瓷茶杯,它们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日本茶道的器具相对简单,主要有茶碗、茶筅、茶勺等。

茶碗是茶道中最为重要的器具,它的形状、釉色和纹饰都体现了主人的品味和个性。

茶碗一般由陶艺家亲手制作,具备独特的艺术性和历史价值。

四、流派和影响中国茶道拥有众多的流派,如汉族、蒙古族和藏族的茶道文化各具特色。

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茶道仪式和传承方式。

中国茶道对世界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茶道文化也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中日茶文化比较

中日茶文化比较

中日茶文化比较中国的茶文化博大而精深。

日本的茶道自产生之时起就与禅宗等结合,属于日本上层社会,日本茶道专而深,却难博大。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日茶文化比较,希望对您有用。

中日茶文化比较中日茶文化的共同点:1.中日茶文化虽然各所特色,但是它们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追求“和”的思想、“天人合一”境界。

两国的茶文化都透过茶来感受真正的美、本质的美、自然的美。

中国茶人追求品茶的纯正滋味,享受与大自然结合的美妙境界。

而日本茶人则赋予身边所有器具以生命,享受人和自然、人和物、物和物相融合的意境。

2.中日茶文化都以茶为载体将自己的精神理念体现在茶的实体活动中。

中国茶人将传统的儒家文化和修身养性等文化特点融入于饮茶、品茶的活动之中。

中国人喜欢饮茶,品茶,而中国的文人墨客更是有品茗赋诗高雅乐趣。

而日本茶道秉承禅宗理念,将其体现在茶道礼仪、茶道规范、茶道技艺上。

日本将制茶、泡茶的工艺研究的淋漓尽致,充分体现着茶文化的精深。

中日茶文化的不同之处:1.从茶文化的起源来说,中国的茶从药用、食用再到饮用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从物质领域到精神领域的变化。

而茶作为一种先进的精神文化的载体从中国传入日本其发展模式是从精神起步的。

因为从最初传入日本开始茶在高层人士中开始传播,自始至终都带有精神文化的气息。

2.从两国茶文化的参与者讲,当茶初传到日本时只在上层社会之间盛行,这与贵族及僧侣热衷于欣赏唐物的风气是分不开的。

在中国茶的栽培、销售、饮用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茶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寻常事物,并不只规达官贵人所有,是普通民众的,是属于大众的文化。

3.从民族性格来讲,中国人崇尚中庸和谐、开朗友善,把茶文化越来越多的融入生活。

而日本人生性严谨内敛,尊重传统,所以日本的茶道精神及茶道技艺秉承传统、流传至今。

中日茶文化精神比较一、我国学者对茶道的解释受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的思想影响,“茶道”一词从使用以来,历代茶人都没有给他下过一个准确的定义。

中国茶道日本茶道对比

中国茶道日本茶道对比

中国茶道日本茶道对比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的对比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是两种独特而美丽的茶文化,它们分别代表着中国和日本的传统文化和哲学观念。

尽管它们都以茶为中心,并有相似之处,但在细节和实践中存在许多差异。

本文将对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进行对比,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

一. 茶的起源和历史中国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

相传,中国的贵族和文人经常以茶会友,并将茶作为艺术和礼仪的一部分。

中国茶道强调茶的品味和色香味,以及与茶的欣赏和分享。

日本茶道则起源于中国,最初是由日本的佛教僧人将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带回国内。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人将中国茶道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日本茶道。

在日本,茶道被视为一种修炼心灵的方式,强调平静、谦逊和对自然的敬畏。

二. 茶礼和茶具中国茶道中,茶艺师通常会通过茶艺表演展示他们的技艺。

茶席通常是一种正式的活动,茶客们需遵守一定的礼仪和规矩。

中国的茶具多样化,包括壶、杯和盖碗等。

此外,茶道还注重茶的品质,以及茶艺师对茶叶的了解和选择。

日本茶道则更加强调茶道的精神层面。

在茶室里,一位茶道家将为来宾准备和煮茶,并以一种谦逊和专注的态度为客人端上茶。

日本茶道注重茶具的简洁和谐,器物通常是传统的竹制或陶瓷制品。

茶道的场所也非常重要,茶室的建筑和环境都能体现出日本茶道的氛围和精神。

三. 茶的制作和品味中国茶道强调茶叶的制作过程和品味。

制茶师通常会选择不同类型的茶叶和不同的烹饪方法,以展示茶叶的独特香气和口感。

中国的茶叶种类繁多,包括绿茶、红茶、白茶和普洱茶等。

茶道的实践者会通过研究和品味茶叶来提高他们的茶艺水平。

日本茶道则更加注重和谐和平衡。

日本人通常选择绿茶作为茶道的主要茶叶,如抹茶。

抹茶是一种粉末状的绿茶,以其特殊的制作方式和仪式而闻名。

在日本茶道中,茶道家会仔细准备抹茶,然后以特殊的方法搅拌和品尝。

抹茶的独特口感和苦甜味道体现了日本茶道的精神和哲学。

四. 文化背景和哲学价值观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背后都有一系列的文化和哲学价值观。

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的区别有哪些

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的区别有哪些

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的区别有哪些日本茶道源于中国,但和中国茶道有着众多不同,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的区别,一起来看看。

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的区别(一)茶道的思想内涵不同中国茶道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融儒、释、道为一体,三者互相补充,从而使中国茶道广博丰富,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都可以挖掘出有价值的内容。

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禅宗思想,具有相对浓厚的宗教仪式色彩,并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

中国茶道推崇“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认为通过饮茶可以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

日本茶道则崇尚“茶禅一味”的境界,以“和、敬、清、寂”为核心理念,规劝人们要和平相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

(二)茶道的美学理念不同日本茶道是在传承中华茶道的精神内涵的前提下,结合自身民族性格而发展出来的。

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古朴、清寂之美。

中国茶道则更崇尚自然、融和之美。

这是因为中国茶道受到“道法自然”等思想的影响,而不像日本茶道那样具有严格的仪式和浓厚的宗教色彩;即便具有一系列的仪式,也主要是用于表演之时。

与之对应,在美学理念上追求以自然、和谐、清新、雅致。

(三)茶道的参与主体不同中国茶道已经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完全生活化,从宋代起大小城镇就广泛兴起茶楼、茶馆、茶亭、茶室,上至名流显贵,下至平民百姓,三教九流都把饮茶作为友人欢会、人际交往的手段,民间不同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

日本茶道则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更多是中产阶级以上的一种生活时尚。

在日本,插花、茶道是有教养、有品位的女子的必修课。

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许多著名的茶道世家,茶道在民众中亦很有影响,但其社会性、民众性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层面。

也就是说,中国的茶道更具有民众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四)茶道的表现形式不同中国茶道注重的是品茗和欣赏,注重回甘体验,没有太多过于严格的规定性的礼仪规范。

中日茶文化差异比较

中日茶文化差异比较

中日茶文化差异比较中日茶文化同源而异辙,内涵近似而形式去远。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日茶文化差异比较,希望对您有用。

中日茶文化差异比较(一)茶文化史的起点不同。

中国茶文化史是从实用上升至精神文化的。

而日本茶文化史则是从精神文化推广至实用的。

茶味苦性寒,对于阳病热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茶的这一特性早被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发现。

所以,茶是被当做药首先被中国人所利用的。

开始时多被用于复方中的一味,后经陆羽宣扬,逐渐趁于单方利用,尔后茶抢占了中国第一饮料之首座。

唐以后,茶为文人所爱,文人们饮茶赋诗,进而使茶与诗得到了结合。

又加之中唐时金丹中毒卒故多发,人们从倾慕全属类“仙药”转至倾墓草木类“仙药”,使饮茶风习大盛,这一时期的茶诗中常把茶比做仙药。

由此,也给饮茶这一物质行为带上了精神文化的色彩。

之后,饮茶成了君子文人生活、教养的一部分而至今。

与此相反,茶在日本,一开始便是被作为高稚的精神文化。

茶被遣唐使带到日本以后,在天皇、贵族、高级僧侣之间流行起来,他们模仿中国丈人的样子饮茶赋诗,弹琴垂钓。

日本三大汉诗集中留下了许多崔峨天皇与空海、最澄等人一起品茶的足迹。

尔后13世纪经荣西(吃茶养生记》提倡,茶才开始在寺院里流行开来,以至十七世纪,茶在日本被大面积栽种之后,饮茶才普及及到了民间。

(二)左右茶丈化发展方向的动力不同。

中国茶文化是随着茶叶生产方式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

唐代的茶是经米、蒸、捣、拍、焙、穿、封七道工序而制成的粗糙的饼茶,由此,唐代的饮茶方式也是经炙、捣、眼、煮等程序的煮饮。

至宋,粗糙的饼茶被改造为精制的团茶,磨好的茶粉可以即冲即服,于是,饮茶方式也转变为冲饮。

再至明初,茶叶产蚤大增,制茶技术发展为炒制,工本下降。

由此,饮茶方式也变为泡饮而延用至今。

煮饮、冲饮、泡饮,中国饮茶方式随制茶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摒弃旧式,采用新法。

与此相反,日本饮茶方式的变是随着中日文化交流史土的三次大的高潮而来的。

八世纪唐使带回了煮饮的方式,于是以弘仁茶风为代表的平安饮茶便来用了煮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和日本茶文化的异同
流派不同
日本茶道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主要是通过茶会和学习茶礼来达到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的目的。

正如桑田中亲所说:“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
化的规范和理想”。

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历代茶道精神,创立
了日本正宗茶道。

整个茶会期间,从主客对话到杯箸放置都有严格
规定,甚至点茶者伸哪只手、先迈哪只脚、每一步要踩在榻榻米的
哪个格子里也是有定式的。

茶道
正是定式的不同,才使日本茶道分成了许多不同流派。

日本茶道,主要以三千家作为流派的禅宗茶道,而现代茶道是经过千利休删繁
就简的改革才成为现在的样子。

中国茶文化,则有四大不同的流派,分别为:贵族、雅士、禅宗以及世俗。

其中,贵族的重点在于茶的
品与质,雅士在于茶之韵,禅宗目的是参禅悟道,世俗在于茶之味,通过品茶享受人生。

制作工艺和构成要素不同
日本茶道在烹茶过程中,是特别讲究精细的茶末的。

而中国则将重点放在茶叶上,中国在制茶技艺上面是极其讲究的。

荣西禅师的《吃茶养生记》则是日本最早的一部茶书。

该书记载,日本种茶、
制茶、煮茶、饮茶的方法,以及茶器、道具等皆源于中国。

到了江
户时期,也是日本茶道的灿烂辉煌时期,日本吸收消化中国茶文化
后终于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日本茶道,明显地表现是其构成要
素不同。

对于日本茶道,其构成要素主要体现在五大方面:茶食、
点茶、茶花、建筑、道具。

中国茶文化,其主要构成要素主要体现在:茶艺、茶人、主题、程序、环境。

这样看来,中国茶文化更讲
究意境。

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均以“和”为中心思想,追求“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并且都是以“茶”作为支撑点,进而将本土的精神理
念融入进各自茶文化活动中,这就叫做文化的和而不同。

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一是重视现实人生。

中国国民不舍弃或轻视现实人生,而是在现实世界中保持和追求幸福快乐。

中国茶文化是由重视现实人生的中
国国民所创造,因而,也必然反映中国国民重视现实人生的特性。

众多的中国茶诗和茶著作中所记述的品茶体验,特别是中国文人士
大夫积极进取以茶怡情、修性,失意时以茶安慰人生、平衡心灵,
正说明了这一点。

二是追求人格完善。

中国的茶学祖师陆羽把品茶定格为人格修炼的手段,“精行俭德”是他对茶人的要求。

自唐至近现代,品茶在
中国国民心中,一直是高洁人格的修炼媒介,如苏轼认为茶是“佳人”。

三是讲求和谐。

茶是一种平和之物,不像酒那样会使人热血沸腾,而是通过品茶能平和人的心情,营造和谐气氛,唐人裴汶对茶性的
体验最有代表性:“其性精清,其性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并能“至其冲淡、简洁、高尚、雅清之韵致”。

四是以庄、禅的境界为审美境界。

庄、禅的境界就是不计是非、不计功过,忘乎物我、人己让自我与整个宇宙合为一体。

中国众多的茶诗、茶著作记述的大量的品茶体验,其中表述的就是这么一种审美境界。

日本茶文化的特点
一是重规范。

古代和近代的日本都是一个等级制度非常严格的民族,由于要严格遵守等级制度,从而又使日本民族特别重视规范和习惯于规范,
这种民族特性反映在日本茶道中则是严密而具体的程序规定和动作
规定。

日本人也追求精神放松,追求“无我”境界,但他们对场地
却有着严密的规定,甚至对房屋结构也有严格的规定,以至于程式
和动作,更是一招一式都很规范乃至于刻板。

二是重礼义。

日本民族由于要遵守和习惯等级制度,从而形成并习惯于各种详细而具体的规范,表现在人和人之间的规范就是重礼义。

日本茶道
精神“和、敬、清、寂”中的“敬”就充分体现出日本民族的重礼义:端起茶碗还得形式上和礼节上说些尊敬的话。

三是重视自我克制和坚强意志训练。

日本人要严守各种规范和秩序,需要很强的自我克制能力和坚强的意志。

这种特性反映在茶道中则是他们的程序和境界。

他们的境
界是所谓的“无我”,就是要通过修炼达到“我像已死者一样生活”,即“我”能放下一切思虑,精力和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实现
自我的目的。

日本茶道的繁琐程序实际上是修炼进入“无我”境界的手段,规范而花样较多的动作过程之后,进入精力和意志力高度集中的境界。

四是独特的悲剧审美美感。

日本茶道精神“和、敬、清、寂”中的“寂”,实际上是欲在寂静的环境和宁静的心境中去达到悲剧的
美感。

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都是东方文化的奇葩,在世界文明史上,各显风采、引人深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