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防爆技术指南

粉尘防爆技术指南
粉尘防爆技术指南

工贸行业可燃性粉尘作业场所

工艺设施防爆技术指南(试

行)

1总则1

除尘系统

4.1吸尘罩6

4.2除尘管道7

4.3除尘器8

431 干式除尘器8

432湿式除尘器10

4.5运行维护10

4.4风机10

5电气设备11

5.1可燃性粉尘危险场所区域划分

11

5.2分区示例13

5.3电气设备选型17

6生产设备18

6.1料仓18

6.2筒仓19

6.3给料设备20

6.5粉碎(研磨)设备23

6.6 筛分设备24

6.7混合与搅拌设备

参考标准:28

工贸行业可燃性粉尘作业场所工艺设施防爆技术指南(试行)

1 总则

为深刻吸取省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8 ? 2”特别重大粉尘爆炸事故教训,认真贯彻落实《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68 号令)和《关于深入开展粉尘作业和使用场所防粉尘爆炸大检查的通知》(安委办明电〔2015〕14 号)要求,在深入分析近年发生的粉尘爆炸事故和涉及可燃性粉尘作业场所粉尘防爆安全管理现状基础上,依照《粉尘防爆安全规程》等有关标准规,编写了《工贸行业可燃性粉尘作业场所工艺设施防爆技术指南(试行)》,以指导工贸行业粉尘涉爆企业在工艺、设备、管理等方面做好粉尘防爆工作,确保安全生产。有关防爆具体技术要求,以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准。

2 安全管理

2.1 一般要求

2.1.1 涉及可燃性粉尘企业通过危险源辨识、粉尘爆炸性检测分析确定本企业粉尘爆炸性场所,并根据粉尘特性、爆炸限值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及其实施细则,结合危险源辨识结果,制定检查方案和大纲。重点检查料仓、除尘、破碎等存在粉尘爆炸隐患的生产作业区域。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从源头上采取防爆控爆措施,防粉尘爆炸事故的发生。

2.1.2 企业针对实际情况普及粉尘防爆知识,吸取国外同行业粉尘爆炸事故教训,使员工了解本企业可燃性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和危险程度,并掌握其防爆措施;完善粉尘防爆应急现场处置方案,提高员工安全专业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完善相关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粉尘防爆工作的长效机制。

2.1.3安装有产生可燃性粉尘的工艺设备如装有抛光、研磨、除尘等设

备的车间或存在可燃性粉尘的建(构)筑物如料仓等,应按照有关标准规定与其他建(构)筑物保持适当的防火距离。

在结构方面首选轻型结构屋顶的单层建筑;若采用多层建筑,宜

采用框架结构并在墙上设置符合泄爆要求的泄爆口;如果将窗户或其

他开口作为泄爆口,核算泄爆面积以保证在爆炸时其能有效地进行泄爆。

建(构)筑物的梁、支架、墙及设备等,在安装时应考虑便于清扫积聚的粉尘。工作区必须设置符合要求的疏散通道、撤离标志和应急照明设备。

2.1.4在生产或检修过程中未经过安全主管批准,不得停止或更换、拆除除尘、泄爆、隔爆、惰化等粉尘爆炸预防及控制设备设施。

2.1.5根据本企业可燃性粉尘特性对产生粉尘的车间采用负压吸尘、洒水降尘等不会产生二次扬尘的方式进行清扫,使作业场所积累的粉尘量降至最低。

2.1.6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严禁各类明火,在粉尘爆炸危险场所进行动火作业前,办理动火审批,清扫动火场所积尘,同时停止抛光、打磨等产生粉尘的作业,同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检修时应当使用防爆工具,不得敲击各金属部件。

2.1.7存在可燃性粉尘车间的电器线路采用镀锌钢管套管保护,设备接地可靠、电源采取防爆措施;严禁乱拉私接临时电线,电气线路符合行业标准。

2.2积尘清扫

2.2.1工艺设备的接头、检查门、挡板、泄爆口盖等封闭严密,防止粉尘泄漏,从源头上防止扬尘。

2.2.2 制定完善粉尘清扫制度,明确清扫时间、地点、方式以及清扫人员的职责等容,交接班过程中做到“上不清,下不接”。

2.2.3 为避免二次扬尘,清扫过程中不能使用压缩空气等进行吹扫,可采取负压吸尘、洒水降尘等方式清扫。

2.3 动火作业

2.3.1 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在粉尘爆炸危险场所进行动火作业前,报告企业安全负责人审批,并取得动火作业证。

2.3.2 凡可拆卸的设备、管道一律拆下并搬运到安全地区进行动火作业。在与密闭容器相连的管道上有隔离闸门的,确保隔离闸门严密关闭;无隔离闸门的,拆除一段管道并封闭管口或用阻燃材料将管道隔离。作业现场在建(构)筑物时,打开动火作业点所处楼层10 米半径围的所有门窗,便于泄爆;同时严密堵塞作业现场10 米围的全部楼面和墙壁上的孔洞、通风除尘吸口,防止火苗侵入。

2.3.3 动火作业开始前,停止一切产生粉尘的作业,并清除作业点10 米围的可燃性粉尘,用水冲洗淋湿地面和墙壁(遇湿反应的粉尘除外);清除作业围的所有可燃物,不能移走的可燃建筑或物体用阻燃材料加以保护。

2.3.4 动火作业时,有安全员在现场监护,并备有适量和适用的灭火器材及供水管路,确保作业现场及时冷却和淋灭周围火星。

2.3.5 作业结束后,动火人员和监护人员要共同熄灭残余火迹,清扫作业现场,检查无残留火迹,确认安全方准撤离现场。

3 防爆安全技术

3.1 点火源控制

3.1.1 引起可燃性粉尘爆炸的点火源主要包括进入现场人员所携带的火种、发热设备设施、雷电、静电、生产中摩擦或碰撞产生的火

花以及有自燃倾向粉尘的自燃

3.1.2 任何人员进入可燃性粉尘的场所禁止携带打火机、火柴等火种或其他易燃易爆物品;与粉尘直接接触的设备或装置(如光源、加热源等)的表面温度低于该区域存在粉尘的最低着火温度。

3.1.3 存在可燃性粉尘的场所应尽量不采用皮带传动;若采用皮带传送,应当安装速差传感器和自动防滑保护装置,当发生滑动摩擦时,保护装

粉尘防爆技术指南

工贸行业可燃性粉尘作业场所工艺设施防爆技术指南(试行)

目录

工贸行业可燃性粉尘作业场所工艺设施 防爆技术指南(试行) 1 总则 为深刻吸取江苏省苏州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8·2”特别重大粉尘爆炸事故教训,认真贯彻落实《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68号令)和《关于深入开展粉尘作业和使用场所防范粉尘爆炸大检查的通知》(安委办明电〔2015〕14号)要求,在深入分析近年发生的粉尘爆炸事故和涉及可燃性粉尘作业场所粉尘防爆安全管理现状基础上,依照《粉尘防爆安全规程》等有关标准规范,编写了《工贸行业可燃性粉尘作业场所工艺设施防爆技术指南(试行)》,以指导工贸行业粉尘涉爆企业在工艺、设备、管理等方面做好粉尘防爆工作,确保安全生产。有关防爆具体技术要求,以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准。 2 安全管理 2.1 一般要求 规章制度,建立粉尘防爆工作的长效机制。 (构)筑物如料仓等,应按照有关标准规定与其他建(构)筑物保持适当的防火距离。 在结构方面首选轻型结构屋顶的单层建筑;若采用多层建筑,宜采用框架结构并在墙上设置符合泄爆要求的泄爆口;如果将窗户或其他开口作为泄爆口,核算泄爆面积以保证在爆炸时其能有效地进行泄爆。 建(构)筑物的梁、支架、墙及设备等,在安装时应考虑便于清扫积聚的粉尘。工作区必须设置符合要求的疏散通道、撤离标志和应急照明设备。

2.2 积尘清扫 “上不清,下不接”。 2.3 动火作业 10米半径范围内的所有门窗,便于泄爆;同时严密堵塞作业现场10米范围内的全部楼面和墙壁上的孔洞、通风除尘吸口,防止火苗侵入。 10米范围内的可燃性粉尘,用水冲洗淋湿地面和墙壁(遇湿反应的粉尘除外);清除作业范围内的所有可燃物,不能移走的可燃建筑或物体用阻燃材料加以保护。 3 防爆安全技术 3.1 点火源控制 (如光源、加热源等)的表面温度低于该区域存在粉尘的最低着火温度。 100Ω,不便或工艺不允许直接接地的,通过导静电材料或制品间接接地;金属管道连接处(如法兰)进行跨接。对于可能会因摩擦产生静电的粉末,直接用于盛装的器具、输送管道(带)等采用金属或防静电材料制成。 3.2 保护措施 目前粉尘爆炸保护措施主要有:泄爆、抑爆、隔爆、提高设备耐压能力或多种保护方案并用。 容器、筒仓与设备的爆炸泄压一般设置在阀门、观察孔、人孔、清扫口以及管道部位,泄爆口的朝向避免人员受到泄爆危害;如果被保护的设备位于建筑物内,采用泄压导管的方式将泄压口引到建筑物外。 有粉尘爆炸危险的房间或建筑物各部分的泄爆可利用房间窗户、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防爆防火安全知识 1、粉尘爆炸的过程是怎样形成的? 答:粉尘爆炸大致有三步发展形成过程:一是悬浮粉尘在热源作用下迅速地被干馏或气化而产生出可燃气体;二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而燃烧;三是粉尘燃烧放出热量,以热传导和火焰辐射方式传给附近原来悬浮着的或被吹扬起来的粉尘,这些粉尘受热气化后使燃烧循环持续进行下去,随着每个循环的逐项进行,其反应速度也逐渐增大,通过激烈的燃烧,最后形成爆炸。 2、火灾使人致命的最主要原因是窒息死亡。 3、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助燃气体)的混合物,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到足以起爆的火源才能发生爆炸。这个可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该爆炸物的爆炸上限。 4、锅炉的三大安全附件分别是安全阀、水位表、温度计。 5、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是压力急剧升高。 6、建筑物起火后几分钟内是灭火的最好时间为5-7分钟。 7、使用水剂灭火器时,应射向火源底部位置才能有效将火扑灭。 8、能够产牛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为爆炸上限。 9、在灭火器型号中灭火剂的代号:(P ) 代表泡沫灭火剂;F代表(干粉) 灭火剂;T代表(.二氧化碳) 灭火剂;Y代表(l211 ) 灭火剂。 10、火灾按着火可燃物类别,一般分为五类:可燃气体火灾;可燃液体火灾;固体可燃物火灾;电气火灾;和金属火灾。 11、扑救火灾一般有三种方法:隔离法是将可燃物与火隔离;窒息法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冷却法降低燃烧物的温度。 12、在企业生产环境中,做好防火工作的主要措施有:建立健全防火制度和组织;加强宣传教育与技术培训;加强防火检查,消除不安全因素;认真落防火责任制度;配备好适用的、足够的灭火器材。 13、火灾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有毒气体中毒;缺氧、窒息;烧伤致死;吸入热气。 14、火灾蔓延的三种方式是: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 15、爆炸的破坏形式有:直接的爆炸作用、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火灾三种。 16、扑火火灾后要对火场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消除余火和阴燃,排除险情和隐患,防止复燃。 17、爆炸可分为三类: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原子爆炸。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5577-1995)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5577-1995)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厂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防爆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工程设计、管理、生产、贮存和运输。 本标准不适用于矿山井下和炸药厂。 2引用标准 GBl1651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GB/T15605粉尘爆炸泄压指南 3术语 3.1可燃粉尘 一定条件下能与气态氧化剂或空气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粉尘。 3.2粉尘爆炸危险场所 存在可燃粉尘和气态氧化剂(或空气)的场所。 3.3惰化 向有粉尘爆炸危险的场所充入足够的惰性气体,或将惰性粉尘撤在粉尘层上面。使这些粉尘混合物失去爆炸性的方法。 3.4抑爆 爆炸发生时,通过物理化学作用扑灭火焰,使未爆炸的粉尘不再参与爆炸的控爆技术。 3.5泄爆 有粉尘和气态氧化剂或空气存在的围包体内发生爆炸时,在爆炸压力达到国包体的极限强度之前,使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燃烧产物和未燃物通过围包

体上的薄弱部分向无危险方向泄出。使围包体不致被破坏的控爆技术。3.6二次爆炸 发生粉尘爆炸时,初始爆炸的冲击波将沉积粉尘再次扬起,形成粉尘云,并被其后的火焰引燃发生的连续爆炸。 4一般规定 4.1有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新建、改扩建企业,必须符合本标准的规定。不符合本标准规定的现有企业,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计划,限期达到。 4.2企业法人必须清楚本企业有无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并采取能有效控制粉尘爆炸的措施。 4.3企业应结合自身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特点,制定本企业粉尘防爆实施细则和安全检查表,并按安全检查表认真进行粉尘防爆检查。企业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车间(或工段)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4.4企业应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和粉尘防爆教育,普及粉尘防爆知识和安全法规,使职工了解本企业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危险程度和防爆措施;应对职工进行技术和业务培训,并经考试合格,方准上岗。 4.5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严禁烟火,所用电气设备必须是粉尘防爆型的。 4.6生产粉尘防爆产品,必须经劳动部或其指定的单位许可,并颁发许可证。 4.7安全、通风、防爆、泄爆等设施,未经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拆除。 4.8建设工程的安全评估,应有粉尘爆炸危险性分析和防爆措施等内容。 5防止粉尘云与粉尘层着火 5.1防止散装粉料自燃 5.1.1能自燃的热粉料,贮存前必须冷却到正常贮存温度。在室温下能自燃的粉料(自燃材料),应贮存在惰性气体或液体中,或用其他安全方式贮存。5.1.2在通常贮存条件下,大量贮存能自燃的散装粉料时,必须对粉料温度进

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设计(环保总局版)

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 第1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贯彻《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防止医院排放污水对环境的污染,规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促进医院污水处理达标排放,配合国家推进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即将颁布的《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编制本技术指南。 指南根据医院性质、规模和污水排放去向,并兼顾各地情况,进行分类指导。为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供卫生、环保、建设等有关部门参考。 1.2 适用围 1.2.1 本指南适用于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和专科医院(传染病医院(包括结核病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肿瘤医院、口腔医院、妇产科医院和精神病医院等等)各类医院污水的处理。疗养院、康复医院等其它医疗机构和兽医院的污水处理工程可参照执行。 1.2.2 本指南容包括医院污水的收集、工艺选择、竣工验收、处理设施运行管理、职业卫生和劳动卫生等方面。 1.2.3 本指南适用于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建设和管理。 1.3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国主席令第十五号) 《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根据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修正) 《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1989年7月12日国务院批准1989年7月12日国家环境保护局令第1号发布)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JGJ49-88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GBJ 15-88(1997年版) 《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CECS07:88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正在制定的《医院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当上述标准和文件被修订时,使用其最新版本。 1.4 术语和定义 1.4.1 医院性质分类 本指南中将各类医院按性质分为综合医院和传染病医院两类,与卫生系统对医院及医疗机构的划分方法有差别。指南所指传染病医院指传染性疾病专科医院和带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

防火防爆危化品安全知识试题 姓名:考核时间:__________ 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合计50分) 1、灭火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四种,其中属于化学过程的是() A、冷却 B、窒息 C、隔离 D、化学抑制 2、工艺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的最大危险是() A、给人以电击 B、引起过负载 C、引起爆炸 D、降低产品质量 3、火灾使人致使的最主要原因是() A、被人践踏 B、窒息 C、烧伤 D、高温 4、下列()灭火器不适用于扑灭电器火灾 A、二氧化碳 B、干粉 C、泡沫 D、1301 5、安全疏散中,最远的工作点至安全出口的距离,按其危险等级不同,但最大不能超过() A.8m B.9m C.10m D.12m 6、油脂接触纯氧发生燃烧属于() A、着火 B、闪燃 C、受热自燃 D、受热自燃 7、在易燃易爆场所,不能使用()工具 A、铁制 B、铜制 C、木制 D、铍青铜 8、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爆炸属于() A、炸轰 B、物理性爆炸 C、化学性爆炸 D、殉爆 9、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内容不包括() A、化学品名称及企业标识 B、化学品制造工艺 C、急救措施及消防措施 D、毒理学与生态学资料 10、化学危险品的贮存方式不包括() A、分离贮存 B、隔开贮存 C、分隔贮存 D、隔离贮存 11、“动火作业审批单”不需要注明() A、工作设备 B、动火有效日期 C、动火监护人 D、动火等级 12、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的喷射距离()米,灭火面积0.8-2.5㎡。 (A)1-2 (B)2-5 (C)5-7 (D)7-8 13.库内应使用防爆式灯具,灯具与商品垛之间的距离应保持()米。 (A)0.2 (B)0.3 (C)0.4 (D)0.5 14.摄氏温标的符号用" °C"表示,华氏温标的符号用()表示。 (A)H (B)F (C)E (D)G

粉尘防爆安全操作规程实用版

YF-ED-J6976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粉尘防爆安全操作规程实 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粉尘防爆安全操作规程实用版 提示:该操作规程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目的:科学预防和正确处置粉尘火灾爆炸事故。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工厂)粉尘车间(岗位)。 3. 主要引用标准: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5577-2007) 《铝镁粉加工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7269-2003) 4. 职责和权限: 4.1公司(工厂)主要负责人负责依规范要求设置粉尘作业场所,保证本制度规定的安全

投入,以及组织粉尘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救援,并向政府部门如实报告事故。 4.2.公司(工厂)安全主任负责编写、监督本制度的落实,指导粉尘车间(工厂)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4.3车间主任(班组长)负责落实本制度中相关的事故预防措施,及时处置粉尘火灾爆炸事故。 4.4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依本制度规定和引用的相关规范,正确安装粉尘车间设备,敷设电气线路等,对相关安全设施及时检修,对规定的相关检测项目实施检测。 4.5 粉尘作业岗位人员应遵守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时保养粉尘设施设备,检查本岗位消防器材和安全标志,保证应急通道的畅

RTO废气处理系统设备技术说明书要点

RTO废气处理系统设备技术说明书要 点

RTO废气处理系统设备技术说明书 Technical proposal 目录

一、综述 (3) 二、设备名称、数量和用途 (3) 1.设备名称 (3) 2.设备数量 (3) 3.设备用途 (3) 三、设备技术参数和设备说明 (3) 1.废气参数 (3) 2.污染物参数 (4) 3.生产班次 (4) 4.动力供给 (4) 四、项目技术标准 (4) 五、RTO工艺流程 (5) 六、供货说明 (7) 1.废气蓄热器 (7) 2.RTO入口变频风机 (8) 3.燃烧氧化室 (9) 4.助燃风机 (10) 5.RTO设备 (10) 6.净化气及非净化气自动控制风门 (11) 7.反吹风管 (11) 8.RTO下部净化气及非净化气管

道 (11) 9.观测平台 (12) 10.绝热工程 (12) 11.新风补风风阀和混合器 (12) 12.表面处理 (13) 13.温度补偿器 (13) 14.钢结构施工 (13) 15.连接风管及排烟管 (13) 16.电气控制系统 (13) 七、供货清单及进口国产价格划分表 (14) 八、RTO系统能耗 (15) 1.天然气 (15) 2.压缩空气 (16) 3.电力 (16) 九、验收 (16) 1.调试 (16) 2.试生产及正式生产 (16) 3.预验收 (16) 4.正式验收 (16)

十、质量保障 (16) 一、综述 根据环保工程需要,拟对其工厂排放的有机废气分期加以治理,本建议书针对排放的废气风量为0m3/h的有机废气采用RTO 废气处理系统。本技术说明书主要对该项目的技术参数、设备技术规格和性能供货范围等进行说明。 本系统设备由具有五十多年,丰富的专业经验的德国WK公司设计,采用RTO废气焚烧炉进行废气焚烧。按照东风的要求,作为非标设备供货商西安艾瑟尔公司履行合同的技术依据。 二、设备名称、数量和用途 1.设备名称 3室的RTO废气焚烧炉系统。 2.设备数量 共1套。 3.设备用途 供涂装车间烘干炉的有机废气高温焚烧处理。 三、设备技术参数和设备说明 1.废气参数

防火防爆知识试题附答案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考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l 5分) 1、在库房重地如见到以下的标记,表示什么? ( )A.小心着火B.禁止带火种C.当心火灾 2、火灾使人致命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被人践踏B.窒息C.烧伤 3、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人应站在?( ) A.上风位B.下风位C.无一定位置 4、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助燃气体)的混合物,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到足以起爆的火源才能发生爆炸。这个可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该爆炸物的( )。A.爆炸极限B.爆炸浓度极限C.爆炸上限 5、建筑物起火后几分钟内是灭火的最好时间? ( ) A.5-7分钟B.8--10分钟C.15分钟 6、l211灭火器的重量如下降一——,就要灌装充气。( ) A.五分之一B.500克C.十分之一 7、使用水剂灭火器时,应射向火源哪个位置才能有效将火扑灭?( ) A.火源底部B.火源中间C.火源顶部 8、下列哪种灭火器最适合扑灭由钠或镁金属造成的火灾?( ) A.二氧化碳B.泡剂C.特别成份粉剂灭火器 9、下列哪种灭火器不适用于扑灭电器火灾? ( ) A.二氧化碳灭火器B.干粉剂灭火剂C.泡沫灭火器 10、如果因电器引起火灾,在许可的情况下,你必须首先? ( ) A.找寻适合的灭火器扑救B.将有开关的电源关掉C.大声呼叫 11、我国《消防法》在何时实行?,全国消防宣传日是哪一天?( ) A.1999年9月1日11月9日 B.1999年9月1口9月9日 C.1998年9月1日11月9日 12、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足什么?( ) A.温度升高B.压力急剧升高C.周围介质振动 13、下列哪一种气体是属于易燃气体?( ) A.二氧化碳B.乙炔C.氧气 14、下列哪种措施是处理气瓶受热或着火时应首先采用的?( ) A.设法把气瓶拉出扔掉B.用水喷洒该气瓶C.接近气瓶,试图把瓶上的气门关掉l 5、下列哪种容器适合盛装易燃液体?( ) A.玻璃容器B.瓷器C.具有防腐功能的金属容器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40分) l、能够产牛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 ) ,最高浓度为( ) 2、在灭火器型号中灭火剂的代号:( ) 代表泡沫灭火剂;F代表( ) 灭火剂;T代表( ) 灭火剂;Y代表( ) 灭火剂。 3、火灾按着火可燃物类别,一般分为五类:( )火灾;( )火灾;( )火灾;( );和金属火灾。 4、扑救火灾一般有三种方法:( );将可燃物与火隔离;( );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降低燃烧物的温度。 5、电气灭火用“1211"或( )灭火器、( )灭火器效果好,因为这三种灭火器的灭火药剂性能好,不会发生触电伤人事故。 6、雷击时有几十到( )安培强大电流通过雷通道,并迅速转化成( ),温度可达( )摄氏度,一般的可燃物碰到它就会迅速着火。 7、爆炸温度极限与爆炸浓度极限一样。也有上限和下限。其下限即( ) 温度,等于爆炸浓度( ) 的蒸气浓度;爆炸温度上限,即液体在该温度下蒸发出爆炸浓度的蒸气浓度。

粉尘防爆安全操作规程

粉尘防爆安全操作规程 一、目的:科学预防和正确处置粉尘火灾爆炸事故。 二、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粉尘车间。 三、职责和权限: 1、公司主要负责人负责依规范要求设置粉尘作业场所,保证本制度规定的安全投入,以及组织粉尘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救援,并向政府部门如实报告事故。 2、公司安全主任负责编写、监督本制度的落实,指导粉尘车间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3、车间主管负责落实本制度中相关的事故预防措施,及时处置粉尘火灾爆炸事故。 4、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依本制度规定和引用的相关规范,正确安装粉尘车间设备,敷设电气线路等,对相关安全设施及时检修,对规定的相关检测项目实施检测。 5、粉尘作业岗位人员应遵守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时保养粉尘设施设备,检查本岗位消防器材和安全标志,保证应急通道的畅通;报告事故隐患。 四、粉尘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 1、粉尘车间应与其他建筑保持安全距离。铝镁合金粉尘车间应与其他车间保持10m以上的安全距离,且不得设置在多层厂房中。粉尘车间门窗框架应为金属材料制作,安全门应向外开启。应急疏散、救援

通道应保护畅通。 2、粉尘车间应当配备灭火器材。铝镁合金粉尘车间的灭火器材不可选用干粉灭火器,水剂型和泡沫型灭火器。车间消防器材、安全标志应由岗位作业人员定期检查、维护,实施定置管理; 3、粉尘车间应选用防爆型的电气设备、电气开关,导线敷设应选用镀锌管或水煤气管,达到整体防爆要求。除尘器应符合防静电安全要求。除尘设施应有阻爆、隔爆、泄爆装置。除尘管道不应有降尘现象。有异常现象,作业人员应当停止作业,及时报告设备管理部门处理。 4、粉尘作业人员应由安全主任组织专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5、粉尘作业人员应穿棉质工作服,不得穿化纤材料制作的工作服。作业时应佩戴防尘口罩和护耳器。 6、粉尘车间严禁烟火,杜绝各种非生产性明火,并应使用防爆功能或不产生火花的工具。确需明火作业的,动火作业人员应依规定向公司安全责任人提出申请,经许可,落实相关安全作业措施后方可作业。 7、粉尘作业车间处于建筑物顶层或除尘装置高于厂房建筑的,应有防雷装置。 8、粉尘车间必须安装通风装置,并保证其状况良好。 9、粉尘车间设施设备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每周进行检修。岗位工人对生产用设备设施进行日常保养。 10、作业完毕后,岗位作业人员应当立即收集除尘袋,除尘管道中的

粉尘防爆技术指南

工贸行业可燃性粉尘作业场所 工艺设施防爆技术指南(试 行)

1总则1 除尘系统 4.1吸尘罩6 4.2除尘管道7 4.3除尘器8 431 干式除尘器8 432湿式除尘器10 4.5运行维护10

4.4风机10 5电气设备11 5.1可燃性粉尘危险场所区域划分 11 5.2分区示例13 5.3电气设备选型17 6生产设备18 6.1料仓18 6.2筒仓19 6.3给料设备20

6.5粉碎(研磨)设备23 6.6 筛分设备24 6.7混合与搅拌设备 参考标准:28

工贸行业可燃性粉尘作业场所工艺设施防爆技术指南(试行) 1 总则 为深刻吸取省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8 ? 2”特别重大粉尘爆炸事故教训,认真贯彻落实《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68 号令)和《关于深入开展粉尘作业和使用场所防粉尘爆炸大检查的通知》(安委办明电〔2015〕14 号)要求,在深入分析近年发生的粉尘爆炸事故和涉及可燃性粉尘作业场所粉尘防爆安全管理现状基础上,依照《粉尘防爆安全规程》等有关标准规,编写了《工贸行业可燃性粉尘作业场所工艺设施防爆技术指南(试行)》,以指导工贸行业粉尘涉爆企业在工艺、设备、管理等方面做好粉尘防爆工作,确保安全生产。有关防爆具体技术要求,以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准。 2 安全管理 2.1 一般要求 2.1.1 涉及可燃性粉尘企业通过危险源辨识、粉尘爆炸性检测分析确定本企业粉尘爆炸性场所,并根据粉尘特性、爆炸限值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及其实施细则,结合危险源辨识结果,制定检查方案和大纲。重点检查料仓、除尘、破碎等存在粉尘爆炸隐患的生产作业区域。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从源头上采取防爆控爆措施,防粉尘爆炸事故的发生。 2.1.2 企业针对实际情况普及粉尘防爆知识,吸取国外同行业粉尘爆炸事故教训,使员工了解本企业可燃性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和危险程度,并掌握其防爆措施;完善粉尘防爆应急现场处置方案,提高员工安全专业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完善相关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粉尘防爆工作的长效机制。 2.1.3安装有产生可燃性粉尘的工艺设备如装有抛光、研磨、除尘等设

2.广东省制鞋行业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指南

环 境 保 护 技 术 文 件 广东省制鞋行业挥发性有机废气 治理技术指南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 2015-01-29发布 2015-02-01实施 发布 附件2

目次 前言 ....................................................................................................................................I 1 总则. (1) 1.1 适用范围 (1) 1.2 编制依据 (1) 1.3 术语和定义 (1) 2 生产工艺及VOCs排放 (2) 2.1 生产工艺 (2) 2.2 VOCs产生与排放 (3) 3 制鞋行业VOCs防治技术推荐 (4) 3.1 源头控制 (4) 3.2 生产过程控制 (5) 3.3 废气治理 (6) 3.4 治理技术监管要求 (9)

前言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快建设环境技术管理体系,确保环境管理目标的技术可达性,增强环境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提供环境管理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技术依据,引导污染防治技术进步和环保产业发展,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组织制定污染防治治理指南等技术指导文件。 本指南可作为制鞋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程设计、竣工验收及运营管理等环节的技术依据,是提供各地市环保部门、治理企业以及制鞋企业使用的指导性技术文件。 本指南为首次发布,将根据环境管理要求及技术发展情况适时修订。 本指南起草单位: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本指南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厅解释。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广东省内使用或部分使用溶剂型胶粘剂的制鞋企业。 1.2 编制依据 2013年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要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适时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将挥发性有机物纳入排污费征收范围。同年环境保护部发布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提出VOCs污染防治应遵循源头和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原则,鼓励在人造板、制鞋、皮革制品、包装材料等粘合过程中使用水基型、热熔型等环保型胶粘剂。 2014年广东省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14—2017年)提出要实施典型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治理,深化印刷、家具、表面涂装(汽车制造业)、制鞋、集装箱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达标治理工作。强化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把典型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等纳入监督性监测范畴,试点实施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 广东省制鞋行业目前基本上都是无治理排放,VOCs排放量大。针对制鞋行业VOCs污染,编制《广东省制鞋行业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用于指导制鞋行业VOCs控制。本指南以制鞋行业VOCs排放特征为基础,充分考虑现有治理技术的发展水平、适用范围和实际应用情况,结合我国现有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广东省制鞋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和地方相关政策,严格按照指导文件编制。 本指南编制过程中,参考了如下规范性文件,具体包括: [1]《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14-2017年)》 [2]《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防治办法》 [3]《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严格控制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的意见》 [4]《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实施方案》 [5]《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6]《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7]《鞋和箱包用胶粘剂》(GB19340-2003) [8]《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技术要求——粘合剂》(HBC18-2003) [9]《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标准规范》(HJ 2026-2013) [10]《催化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标准规范》(HJ 2027-2013) [11]《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工业废气吸附净化装置》(HJ/T 386-2007) [12]《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工业废气吸收净化装置》(HJ/T 387-2007) [13]《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湿法漆雾过滤净化装置》(HJ/T 388-2007) [14]《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工业有机废气催化净化装置》(HJ/T 389-2007) [15]《气体参数测量和采样的固定位装置》(HJ/T 1-92) [16]《广东省制鞋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DB44/817-2010) 1.3 术语和定义 1.3.1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在101325Pa标准大气压下,任何沸点低于或等于250℃的有机化合物,简称VOCs。 1.3.2 溶剂型胶粘剂 以有机溶剂作为溶剂的胶粘剂。 1.3.3 水性胶粘剂 以水作为溶剂的胶粘剂。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火灾爆炸事故是化工生产中最为常见和后果特别严重的事故之一。与火灾爆炸作斗争是化工安全生产重要任务之一。为此,我们有必须掌握防火防爆知识,可有效的防止或减少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发生事故的特征和原因 一、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主要特点: 1、严重性 火灾和爆炸引起损失和伤亡,往往都比较严重。 2、复杂性 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原因往往比较复杂。如物体形态、数量、浓度、温度、比重、沸点、着火能量、明火、电火花、化学反应热,物质的分解,自燃、热辐射、高温表面、撞击、摩擦、静电火花等等因素非常复杂……。 3、突发性 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人们意想不到的,特别是爆炸事故,我们很难知道在何时、何地会发生,他往往在我们放松警惕,麻痹大意的时侯发生,在我们工作疏漏的时发生,……。 二、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一般原因 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经大量的事故调查和分析,原因基本有以下五个方面: 1、人为因素---由于操作人员缺乏业务知识;事故发生前思想麻痹、漫不经心、存在侥幸心理、不负责任、违章作业,事故发生时惊慌失措、不冷静处理,导致事故扩大。或有些人思想麻痹、存在侥幸心理、不负责任,埋下隐患。 2、设备因素---由于设备陈旧、老化,设计、安装不规范,质量差以及安全附件缺损、失效等原因。 3、物料因素---由于使用的危险化学物品性质、特性、危害性不一样,反应条件、结果和危险程度也不一样。

4、环境因素---同样的生产工艺和条件,由于生产环境不同则结果有 可能就会不一样。如厂房的通风、照明、噪声、……等等环境条件的不同,都有可能产生不同的后果。 5、管理因素---由于管理不善、有章不循或无章可循、违章作业等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以上五个因素,也可归纳成人、设备、环境三个因素。管理因素可认 为是人为因素,物料因素可认为是设备因素。 物质的燃烧 一、燃烧 燃烧俗称着火。凡物质发生强烈的氧化反应,同时发出光和热的现象称为燃烧;它具有发光、放热、生成新物质三个特征。 二、燃烧的必须条件和其它影响燃烧的条件 1、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这三个条件就是燃烧反应中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三者缺一不可; 如果在燃烧过程中,我们用人为的方法和手段去消除其中一个条件则燃烧反应就会终止,这就是灭火的基本原理。 (1)、可燃物---凡能与空气和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按形态,可燃物可分为固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和气体可燃物三种(2)、助燃物---凡能帮助和维持燃烧的物质,均称为助燃物。常见的助燃物有空气和氧气,还有氯气、氯酸钾、高锰酸钾等氧化性物质也是助燃物。 (3)、着火源---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统称为着火源。着火源主要有以下五种: ①、明火---明火炉灶、柴火、煤气炉(灯)火、喷灯火、酒精炉火、香 烟火、打火机火等开放性火焰。 ②、火花和电弧---火花包括电,气焊接和切割的火花,砂轮切割的火花, 磨擦、撞击产生的火花,烟囱中飞出的火花,机动车辆排出火花,电气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资料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资料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5577—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粉尘防爆的安全总则,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建(构)筑物的结构与布局、防止粉尘云与粉尘层着火、粉尘爆炸的控制、除尘系统、粉尘控制与清理、设备设施检修和个体防护。 本标准适用于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工程及工艺设计、生产加工、存储、设备运行与维护。 本标准不适用于煤矿井下、烟花爆竹、火炸药和强氧化剂的粉尘场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836.15爆炸性环境第15部分:电气装置的设计,选型和安装 GB/T11651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12158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 GB12476.1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设备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T15605粉尘爆炸泄压指南 GB/T16758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要求 GB/T17919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收尘器防爆导则

GB/T18154监控式抑爆装置技术要求 GB/T24626耐爆炸设备 GB/T25445抑制爆炸系统 GB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8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可燃性粉尘:在大气条件下能与气态氧化剂(主要是空气)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粉尘、纤维或飞絮。 3.2 爆炸性环境:在大气条件下,可燃性粉尘与气态氧化剂(主要是空气)形成的混合物被点燃后,能够保持燃烧自行传播的环境。 3.3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存在可燃性粉尘和气态氧化剂(主要是空气)的场所 3.4 惰化: 向有粉尘爆炸危险的场所充入惰性物质,使粉尘/空气混合物失去爆炸性的技术 3.5

gb15577-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粉尘防爆的安全总则,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建(构)筑物的结构与布局、防止粉尘云与粉尘层着火、粉尘爆炸的控制、除尘系统、粉尘控制与清理、设备设施检修和个体防护。 本标准适用于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工程及工艺设计、生产加工、存储、设备运行与维护。 本标准不适用于煤矿井下、烟花爆竹、火炸药和强氧化剂的粉尘场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GB/爆炸性环境第15部分:电气装置的设计,选型和安装 GB/T11651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12158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 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设备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T15605粉尘爆炸泄压指南 GB/T16758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要求 GB/T17919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收尘器防爆导则 GB/T18154监控式抑爆装置技术要求 GB/T24626耐爆炸设备 GB/T25445抑制爆炸系统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8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可燃性粉尘:在大气条件下能与气态氧化剂(主要是空气)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粉尘、纤维或飞絮。爆炸性环境:在大气条件下,可燃性粉尘与气态氧化剂(主要是空气)形成的混合物被点燃后,能够保持燃烧自行传播的环境。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存在可燃性粉尘和气态氧化剂(主要是空气)的场所 惰化: 向有粉尘爆炸危险的场所充入惰性物质,使粉尘/空气混合物失去爆炸性的技术 抑爆: 爆炸初始阶段,通过物理化学作用扑灭火焰,使未爆炸的粉尘不再参与爆炸的控爆技术隔爆: 爆炸发生后,通过物理化学作用扑灭火焰,阻止爆炸传播,将爆炸阻隔在一定范围内的技术。 泄爆: 围包体内发生爆炸时,在爆炸压力达到围包体的极限强度之前,使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燃烧产物和未燃烧物通过围包体上预先设置的薄弱部位向无危险方向泄出,使围包体不致被破坏的控爆技术。 二次爆炸: 发生粉尘爆炸时,初始爆炸的冲击波降未发生爆炸的沉积粉再次扬起,形成粉尘云,并被引燃而发生的连续爆炸。 清理:

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环保总局版)之欧阳家百创编

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 欧阳家百(2021.03.07) 第1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防止医院排放污水对环境的污染,规范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促进医院污水处理达标排放,配合国家推进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即将颁布的《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编制本技术指南。 指南根据医院性质、规模和污水排放去向,并兼顾各地情况,进行分类指导。为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供卫生、环保、建设等有关部门参考。 1.2 适用范围 1.2.1 本指南适用于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和专科医院(传染病医院(包括结核病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肿瘤医院、口腔医院、妇产科医院和精神病医院等等)各类医院污水的处理。疗养院、康复医院等其它医疗机构和兽医院的污水处理工程可参照执行。 1.2.2 本指南内容包括医院污水的收集、工艺选择、竣工验收、处理设施运行管理、职业卫生和劳动卫生等方面。 1.2.3 本指南适用于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建设和管理。 1.3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五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根据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1989年7月12 日国务院批准 1989年7月12日国家环境保护局令第1号发布)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JGJ49-88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J 15-88(1997年版) 《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 CECS07:88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粉尘防爆实施方案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8058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粉尘防爆实施方案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粉尘防爆实施方案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为深刻吸取江苏昆山市“8.2”特别重大事故教训,切实加强涉农企业粉尘防爆专项整治工作。有效防止粉尘爆炸事故发生,按照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XXXXXX》。按照《安全生产法》、《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安监总局68号令)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通过开展防止粉尘爆炸事故专项整治,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力度,强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等有关规定要求,完善安全技术及管理措施,建立预

防粉尘爆炸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和防护自救能力,有效防范生产经营单位粉尘爆炸事故发生。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通过此次专项整治要掌握涉农企业内易发生粉尘爆炸事故作业场所的具体数量、分布情况及隐患排查情况,建立相应台帐资料和数据库,认真履行监管责任。 二、重点行业和重点内容 (一)整治范围 1、易发生粉尘爆炸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包括木材加工企业、饲料生产加工企业。 2、常见粉尘爆炸作业场所和设备:包括厂房、仓库、密闭空间等作业场所和除尘设备、混合机、抛光机、输送机、筛选机等会生产粉尘的设备。 3、常见爆炸粉尘:小麦、玉米、米糠、木屑等

印刷业VOCs治理相关标准和技术指南

印刷业VOCs治理相关标准和技术指南 自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对包括印刷包装行业在内的几大行业实施VOCs综合治理以来,VOCs排放控制就成为各地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工作之一。特别是一些重点区域和省市,相继出台重点行业VOCs治理实施方案。2015年8月29日发布的新《大气污染防治法》首次将VOCs纳入防治范围,为VOCs综合治理提供了法律依据。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办法》则首次通过经济手段限制印刷包装行业VOCs排放。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的陆续出台,足以请明国家对VOCs治理的决心。 VOCs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排污收费、监管执法、技术指引等都会对企业的VOCs治理工作产生重要影响。对于印刷包装企业而言,除了及时了解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管理条例之外,他们也非常关注VOCs排放标准的制定,更渴望能够得到VOCs治理技术的指引,以便低成本、高效率地完成VOCs治理。 出台严格的VOCs排放标准 VOCs治理首先必须要制定VOCs排放标准,以使排污企业清楚VOCs减排的要求,从而倒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目前,北京、上海和广东已相继出台了印刷业VOCs排放标准。 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1201-2015《印刷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2015年5月13日发布DB11/1201-2015《印刷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2015年7月1日施行。该标准规定:现有污染源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止执行第Ⅰ时段的排放限值,自2017年1月1日起执行第Ⅱ时段的排放限值及“4.2原辅材料要求”的标准要求;新建污染源自标准实施之日起执行第Ⅱ时段的排放限值及“4.2原辅材料要求”的标准要求;工艺措施和管理要求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执行。

爆炸性粉尘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粉尘防爆电气设备(谷风优文)

爆炸性粉尘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粉尘防爆电气设备 爆炸性粉尘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粉尘防爆电气设备 GB 12476.1—90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0—08—27批准 1991—03—01实施 第一篇概述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通用要求、专用规定、试验方法、检验程序和标志。 1.2 本标准适用于工厂爆炸性粉尘(包括纤维)环境用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制造和检验。 1.3 本标准不适用于无需空气中的氧即可燃烧的物质(如火药、炸药)或引火物质所形成的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也不适用于同时存在可燃性粉尘和可燃性气体的爆炸危险场所。 1.4 本标准是根据限制粉尘进入电气设备外壳之内,并限制外壳表面温度的原理制订的。本标准仅适用于外壳防护型式的电气设备。 1.5 本标准未涉及的内容,还应符合其它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引用标准 GB 531 橡胶邵尔氏A型硬度试验方法 GB 1312 荧光灯座与起辉器座 GB 1410 固体电工绝缘材料绝缘电阻、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试验方法 GB 3836.3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增安型电气设备“e”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 GB 4942.1 电机外壳防护分级 ZB K74 003 螺口式灯座技术条件 3 术语 3.1 粉尘 dust 能悬浮在空气中或呈堆积层的颗粒物质。 3.2 粉尘 conductive dust 电阻系数小于10Ω·cm的粉尘。 3.3 爆炸性粉尘 explosive dust 即使空气中氧气很少的条件下也能着火,呈悬浮状态时能产生剧烈爆炸的粉尘。 3.4 可燃性粉尘 combustible dust

广东省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治理技术指南

广东省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治理技 术指南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环 境 保 护 技 术 文 件 广东省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废气治理技术指南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2013-11-12发布 2013-11-15实施

目次

前言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快建设环境技术管理体系,确保环境管理目标的技术可达性,增强环境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提供环境管理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技术依据,引导污染防治技术进步和环保产业发展,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组织制定污染防治治理指南等技术指导文件。 本指南可作为印刷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程设计、竣工验收及运营管理等环节的技术依据,是提供各地市环保部门、治理企业以及印刷企业使用的指导性技术文件。 本指南为首次发布,将根据环境管理要求及技术发展情况适时修订。 本指南起草单位: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本指南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厅解释。

1 总则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使用热固型油墨的平版印刷企业、使用醇溶性油墨的柔版印刷企业、凹版印刷企业及使用溶剂型油墨的孔版印刷企业,其他印刷企业可参照本指南开展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治理。 编制依据 本指南以印刷行业VOCs排放特征为基础,充分考虑现有治理技术的发展水平、适用范围和实际应用情况,结合我国现有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广东省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和地方相关政策,严格按照指导文件编制。 本指南编制过程中,参考了如下法律、法规、相关政策、标准等文件,具体包括: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3]《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4]《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7]《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 [8]《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防治办法》 [9]《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清洁空气行动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