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炎脑脊液的特点是什么

合集下载

常见脑膜炎的脑脊液鉴别表

常见脑膜炎的脑脊液鉴别表

常见脑膜炎的脑脊液鉴别表1. 引言脑膜炎是指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的脑膜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

它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可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甚至死亡。

对于诊断和治疗脑膜炎,分析患者的脑脊液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几种引起脑膜炎的致病微生物,并给出相应的鉴别表,以帮助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检查结果来确定致病菌。

2. 常见致病菌及其特点2.1 细菌性脑膜炎2.1.1 革兰氏阳性菌•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形态:革兰氏阳性球菌–常见临床表现:高发于婴幼儿和老年人,可引起败血症和髓外感染–脑脊液特点:细菌数目多,白细胞计数增高,蛋白质含量增加,糖含量降低•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形态:革兰氏阳性球菌–常见临床表现:可引起败血症、皮肤感染和骨关节感染–脑脊液特点:细菌数目多,白细胞计数增高,蛋白质含量增加2.1.2 革兰氏阴性杆菌•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形态:革兰氏阴性杆菌–常见临床表现:婴幼儿常见的致病菌,可引起败血症和呼吸道感染–脑脊液特点:细菌数目多,白细胞计数增高,蛋白质含量增加•肺炎克雷伯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形态:革兰氏阴性杆菌–常见临床表现: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引起肺炎和泌尿道感染–脑脊液特点:细菌数目多,白细胞计数增高,蛋白质含量增加2.2 病毒性脑膜炎•埃可病毒(Echovirus)–常见临床表现:多见于夏秋季节,可引起手足口病和心肌炎–脑脊液特点: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蛋白质含量轻度增加•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常见临床表现:可引起腮腺炎、睾丸炎和卵巢炎–脑脊液特点: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蛋白质含量轻度增加2.3 真菌性脑膜炎•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常见临床表现: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引起肺部感染和脑膜炎–脑脊液特点: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蛋白质含量增加•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 capsulatum)–常见临床表现: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可引起肺部感染和全身播散性真菌病–脑脊液特点: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蛋白质含量增加3. 脑脊液鉴别表致病菌细菌数目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糖含量链球菌多增高增加降低葡萄球菌多增高增加正常流感嗜血杆菌多增高增加正常肺炎克雷伯杆菌多增高增加正常埃可病毒正常轻度增高轻度增加正常腮腺炎病毒正常轻度增高轻度增加正常隐球菌正常轻度增高增加正常组织胞浆菌正常轻度增高增加正常4. 结论通过对脑脊液的鉴别表分析,可以初步判断致病菌的类型。

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检测分析

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检测分析

图 颈部CT A 与US 对照:图①④男,83岁,多灶脑梗塞。

C T A 示右颈总动脉末端钙化斑、软斑,局 部管腔狭窄50%。

US 示右颈总动脉分叉处血管前壁内膜增厚为0.12c m ,血管后壁附着中等回声光团,管腔狭窄52%;图②⑤女,77岁,腔隙脑梗死。

C T A 三维重建显示右颈总动脉中段内膜 增厚,管腔狭窄长度达1.7cm,狭窄度为78%。

US 示管腔狭窄80%;图③⑥女,57岁。

腔隙性脑梗死。

C T A 显示右颈内动脉开口处血管壁 斑块状钙化腔内低密度充盈缺损,管腔狭窄40%。

US 显示右颈内动脉起始处血管前后壁附着中等回声光团,管腔狭窄30%。

在椎动脉粥样斑块的检测上,超声受椎骨及周围组织的影响较大,分辨率低,远不如CT A 敏感性高。

CT A 对椎基底动脉粥样斑块及狭窄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清楚地显示斑块的位置、性质,动脉狭窄部位、程度。

而超声检查未能查出一例斑块及狭窄。

CT A 能显示直径0.7mm 以上的血管,能正确鉴别椎动脉发育不良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同时CT A 能获取不同角度与不同平面的图像,对椎动脉起始部的狭窄更清晰,甚至优于DS A 。

总之,在颅外颈动脉检查中,超声对颈动脉钙化斑的敏感性低于CT A ,对颈动脉硬化狭窄程度高于CT A ,对椎动脉检查敏感性差,只能作为常规筛查,进一步的检查有赖于CT A 等,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应优先选用CTA 。

参 考 文 献1 No rth American Symp t omatic Carotid Endart erect omy Trialists,Collabo 2rative Gr oup.The final results of the NAS CET trial .N Engl J Med,1998,339:141521425.2 成秋生,潘小平,杜微云.脑梗塞患者颈动脉超声研究.临床医学,2002,22:829。

脑脊液详解

脑脊液详解

脑脊液蛋白定量脑脊液蛋白定量介绍:脑脊液蛋白定量有助于反映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疾病时蛋白质含量变化的特点。

脑脊液蛋白定量正常值:成人:腰池150~450mg/L,小脑延髓池150~250mg/L,脑室内50~150mg/L;新生儿:400~1200mg/L;老年人:300~600mg/L。

脑脊液蛋白定量临床意义: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高可提示不同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各类中枢神经疾病的脑脊液蛋白质含量:疾病蛋白质(mg/L);细菌性脑膜炎 800~5000 ;隐球菌性脑膜炎 250~2000;病毒性脑膜炎 300~1000 ;脑炎 150~1000;肿瘤 150~2000(常正常);脊髓肿瘤 1000~2000;脑出血 300~1500 ;神经梅毒500~1500;多发性硬化症 250~500 ;结核性脑膜炎 500~3000;脑脓肿 200~1200 ;脊髓病后炎症反应轻度增加。

脑脊液蛋白定量注意事项:脑脊液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放置过久将影响检验结果:如细胞变性,破坏,导致计数和分类不准;有些化学物质如葡萄糖等将分解含量减少;细菌发生自溶影响细菌的检出率。

脑脊液抽取后一般分装三个无菌管,第一管作细菌培养,第二管作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一般性状及显微镜检查,三管的顺序不宜颠倒。

因标本采集较难,全部送检和检测过程应注意安全。

脑脊液蛋白定量检查过程:暂无相关信息脑脊液常规检验(CSF)脑脊液常规检验(CSF)介绍:脑脊液是一种包绕并循环于神经系统脑组织和脊髓周围的特殊体液,对于脑的保护、营养、代谢等起着至关重要。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正常值:颜色和透明度:无色、透明。

凝固性:12~24h内不凝固(无凝块或薄膜)。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临床意义:脑脊液一般性状检查主要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1.颜色无色:虽是正常脑脊液特点,但也见于病毒性脑炎、神经梅毒等。

红色:见于各种原因的出血。

应区别脑脊液穿刺时可能损伤血管而出血。

脑脊液

脑脊液

(一)一般性状检查1.颜色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液体。

(1)红色:常因出血引起,主要见于穿刺损伤、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

(2)黄色:常因脑脊液中含有变性血红蛋白、胆红素或蛋白量异常增高引起,见于蛛呈黄色胶胨状。

5. 压力正常成人卧位时脑脊液压力为0.78~1.76kPa(80~180mmH20)或40~50滴/min,随呼吸波动在10mmH20之内。

儿童压力为0.4~1.0kPa(40~100mmH2O)。

若压力超过200mmH2O,放出脑脊液量不应该超过2ml,若压力低于正常低限可做动力试验,以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

脑脊液压力增高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颅内各种炎症性病变;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等颅内非炎症性病变;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颅外因素;还有其他如咳嗽、哭泣,低渗溶液的静脉注射等。

脑脊液压力减低主要见于脑脊液循环受阻;脑脊液流失过多;脑脊液分泌减少等因素。

(二)化学检查1. 蛋白质测定(1)蛋白定性试验(Pandy试验)【参考值】阴性或弱阳性。

2.5~4.5mmol/L.【临床意义】脑脊液中葡萄糖食含量降低见于:①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中糖含量可显著减少或缺如。

②结核性脑膜炎。

③累及脑膜的肿瘤(如脑膜白血病)、结节病、梅毒性脑膜炎、风湿性脑膜炎、症状性低血糖等都可有不同程度的糖减少。

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增高主要见于病毒性神经系统感染、脑出血、下丘脑损害、糖尿病等3.氯化物测定【参考值】120~130mmol/L.【临床意义】结核性脑膜炎时脑脊液中氯化物明显减少,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中氯化物可减少;/L,(2)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性疾病:细胞数可正常或稍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脑脊液中找到白血病细胞,可诊断为脑膜白血病。

(3)脑寄生虫病:脑脊液中细胞数可升高,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脑脊液离心沉淀镜检可发现血吸虫卵、阿米巴原虫、弓形虫、旋毛虫的幼虫等。

(4)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为均匀血性脑脊液。

除红细胞明显增加外,还可见各种白细胞,但仍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出血时间超过2~3天可发现含有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的吞噬细胞。

脑脊液最简单鉴别方法2篇

脑脊液最简单鉴别方法2篇

脑脊液最简单鉴别方法2篇第一篇:脑脊液最简单鉴别方法脑脊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主要由脑室、脊髓管和脑膜汇集而来,是淋巴液的一种,具有保护脑组织、代谢废物、维持脑内环境稳定等重要功能。

脑脊液的鉴别方法很多,其中比较简单实用的有观察脑脊液颜色、浑浊度和糖、蛋白等指标的检测,下面分别介绍一下。

一、观察脑脊液颜色正常的脑脊液是无色透明的,但当存在疾病时,它的颜色就会改变。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血性脑脊液:颜色为鲜红或暗红色,常见于外伤、脑出血、脑肿瘤等疾病。

2.黄色或黄绿色脑脊液: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结核、颅内化脓性病变等疾病。

3.乳白色或浑浊的脑脊液:常见于脑膜炎、脑脓肿等疾病。

4.淡黄色或甜菜红色脑脊液:常见于高蛋白脑脊液综合征、结缔组织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疾病。

二、观察脑脊液浑浊度正常的脑脊液是清澈透明的,如果出现浑浊现象,就说明存在疾病。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菌落性脑膜炎:脑脊液浑浊度高,常伴有脑脊液的压力增高和白细胞增多。

2.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浑浊度较高,常伴有蛋白质含量增加和糖含量降低。

3.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浑浊度高,同时含有大量细菌和脓性渗出物。

4.肿瘤性脑脊液:脑脊液中含有肿瘤细胞、嗜酸性脂肪球等,浑浊度高。

三、测定脑脊液糖、蛋白等指标正常情况下,脑脊液的糖含量和蛋白含量都比较稳定,但当存在疾病时,它们的含量就会发生变化。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的糖含量降低,而蛋白质含量增加。

2.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的糖含量降低,而蛋白质含量增加。

3.霍乱性脑膜炎:脑脊液的糖含量明显减少,而蛋白质含量增加。

4.颅内肿瘤:脑脊液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

综上所述,观察脑脊液颜色、浑浊度和糖、蛋白等指标的检测,能够初步确定脑脊液异常的病理情况。

但具体诊断还需要结合临床病史、体征和其他检查来判断,不能只依赖单一指标的结果。

第二篇:脑脊液最简单鉴别方法脑脊液是一种重要的生理液,它的化学成分和某些病理变化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依据。

病毒性脑炎诊疗指南

病毒性脑炎诊疗指南

病毒性脑炎诊疗指南【概述】病毒性脑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有多种病毒感染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包括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乙脑病毒、巨细胞病毒、HIV 等。

病毒感染主要累及脑实质,若同时累及脑膜,且脑膜炎的表现较为明显则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

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感染中毒症状一般不严重,病程相对自限,以不同程度的发热、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惊厥、瘫痪、弥漫性或局灶性神经体征为主要表现。

重症可留下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

【病史要点】1.流行病学询问当地有无水痘、腮腺炎、麻疹、乙脑、手足口病等流行,有无相关疫苗预防接种史。

2.前驱感染如单纯疱疹感染时,有无口周疱疹的前驱感染征象。

3.临床表现询问起病缓急,体温高低及热型,意识障碍出现的时间、特点、程度及变化。

头痛、呕吐、惊厥的发生时间,发作情况,与热程的关系。

病程中有无肢体瘫痪或精神行为异常。

【体检要点】1、周全的神经系统检查,判别意识障碍程度,检查脑膜刺激征,病理征,及颅内高压征(婴幼儿前囟饱满及紧张度)存在与否,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反射等减弱、消失或亢进变化,四肢肌力、肌张力变化,眼球活动与瞳孔变化。

呼吸节律变化。

球结膜是否水肿。

2、一般体检中注意体温、呼吸、心率,有无皮疹、腮腺肿大、耳、鼻、咽、肺和其它部位有无熏染灶。

【辅助检查】1、血常规病毒熏染时外周血象WBC常正常或下降,以淋巴细胞为主,但乙脑病毒熏染时血象白细胞总数可达(10~20)×XXX或更高,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2、脑脊液检查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数十成百增高,多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HSV脑炎早期及乙脑早期常以多核细胞为主,HSV感染时脑脊液可有出血性改变。

3、脑电图背景常为弥漫性中高幅慢波活动,或局灶性慢波活动增多;部分患儿可见痫性放电波。

临床常见疾病脑脊液特点、脑脊液产生及检查值临床意义

临床常见疾病脑脊液特点、脑脊液产生及检查值临床意义

临床常见疾病脑脊液特点、脑脊液产生及检查值临床意义临床常见疾病脑脊液特点一、CNS感染性疾病1、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外观浑浊,压力明显升高。

白细胞数显著增加,可高达IOoO—2000X106/1,脑脊液细胞学改变早期以中性粒细胞反应为主。

中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

蛋白含量增高,多在1—5g∕1,甚至可达10g∕1°葡萄糖浓度常在20—50m g∕d1之间。

2、结核性脑膜炎外观有时呈毛玻璃样改变,压力增高。

脑脊液白细胞数多在(50—500)×106∕1,病程初期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中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

蛋白含量增高,多在1—2g∕1,如有梗阻更高。

葡萄糖浓度多<50mg∕d1,常显著降低。

3、病毒性脑膜-脑炎外观清亮,压力正常或轻度升高。

急性期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多以淋巴细胞为主,白细胞正常或增多,通常10—500X106/1。

蛋白含量正常或轻、中度增高,通常V1g/1。

葡萄糖浓度正常或轻度降低。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1、多发性硬化脑脊液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加。

脑脊液细胞学正常,或者以淋巴细胞性炎症为主,可伴有单核吞噬细胞和浆细胞等。

2、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脑脊液细胞学以淋巴细胞性炎症为主,可见到嗜中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可见激活淋巴细胞、激活单核细胞和浆细胞等。

3、自身免疫性脑炎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脑脊液白细胞数轻度升高或者正常,少数超过IoOX1OW1,脑脊液细胞学多以淋巴细胞为主。

4、吉兰巴雷综合症脑脊液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是GBS的特征之一,即蛋白水平升高而细胞数正常;病初CSF蛋白正常,在第一周末蛋白水平升高,临床症状稳定后蛋白仍可继续升高,发病后3〜6周达高峰,迁延不愈患者CSF蛋白可高达20g∕1,是神经根病变导致根袖吸收蛋白障碍。

白细胞计数一般〈10X106/1。

CSF及外周血可检出寡克隆带,但不完全相同,提示部分Ig为鞘内合成,说明与免疫相关。

脑炎试题含案例分析题(内容清晰)

脑炎试题含案例分析题(内容清晰)

脑炎单选题:五年以内:1.出生时已存在以后永不消失的反射是(C)A觅食反射B吸吮反射C角膜反射D握持反射2.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确诊的重要依据是:(A)A. 脑脊液检查B.血常规检查C.血培养检查D.头颅CT检查3.小儿病毒性脑炎出现脑疝的表现为(D)A发热B头痛C呕吐D瞳孔不等大4.80%小儿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病原体为(A)A肠道病毒B、疱疹病毒C、虫媒病毒D、轮状病毒5.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感染途径(B)A 直接感染B血性感染C周围感染D淋巴感染6.化脑患儿出现呼吸节律不规则,突然意识障碍加重、瞳孔不等大应考虑(C)A补液量不足B抗生素剂量不足C合并脑疝D正常反应7.患儿,男,因发热、惊厥3次入院,体温39.2℃,脑脊液结果提示化脑,此患儿最主要的护理诊断(A)A体温过高B受伤的危险C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D急性意识障碍五年以上:1.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发病的高峰年龄是(B)A 新生儿期B婴儿期C幼儿期D学龄前期2.小儿病毒性脑炎出现脑疝的表现为(D)A 发热B 头痛C呕吐D瞳孔不等大3. 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B)A 大肠埃希菌 B.脑膜炎双球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溶血性链球菌4.2个月婴儿患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肠道革兰阴性杆菌是(A)A大肠埃希菌B变形杆菌C流感嗜血杆菌D脑膜炎双球菌5.护士遵医嘱应用降颅压药物(甘露醇),为使血中尽快达到所需药物浓度,下列哪项操作最正确(A)A缓慢推注后静脉点滴B先静脉点滴后缓慢推注C静脉点滴即可 D缓慢推注即可6.化脓性脑膜炎典型的临床表现是(B)A中枢性运动障碍B感染中毒症状、颅内高压表现、脑膜刺激征阳性C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 D 以抽搐伴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7.该患儿应用地西洋及苯巴比妥等止痉治疗后最应注意的是:(A)A 呼吸抑制B 心率增快C 血压增高D 休克多选题:5年以内:1.脑膜刺激征包括(ABC)A颈强直B克氏征阳性C布氏征阳性D巴宾斯基征阳性E奥本海姆征阳性2.关于新生儿脑脊液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BCDE)A新生儿脑脊液量较多B正常脑脊液外观透明C新生儿细胞数可达20×106/LD氯化物含量118~128mmol/LE糖含量2.8~4.4mmol/L,蛋白不超过400mg/L3.化脓性脑膜炎的常见并发症(ABC)A硬脑膜下积液B脑室管膜炎C脑积水D癫痫E脑性瘫痪4.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脑脊液的特点有(ABCDE)A外观清亮B压力正常或增高C糖和氯化物一般正常D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增多E蛋白质多正常或轻度增高5年以上:1.患儿被确诊为化脓性脑膜炎,但是脑膜刺激征却不明显,说法错误的是(ABDE)A机体反应差 B脑膜炎症反应不如年长儿强 C婴儿颅缝与囟门未闭,对颅内压起缓冲作用D颈肌不发达 E大脑处于抑制状态2.有关化脓性脑膜炎处理错误的是(BCDE)A保持安静,头侧位以防窒息 B硬脑膜下穿刺时应侧卧位,固定头部 C重症患儿输液速度宜快,防止休克 D颅内压高的时候应适量放出脑脊液 E硬脑膜下积液者可穿刺放液,每次不少于30ml3.病毒性脑炎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ABCDE)A惊厥B意识障碍C颅内压增高D运动功能障碍E精神情绪异常4.下列关于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说法错误的是(ABC)A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多有严重意识障碍和惊厥B常联用无环鸟苷10-14天抗病毒治C患儿近1-3周多有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史D应减少患儿烦躁与哭闹E吞咽困难或昏迷的患儿应尽早给予鼻饲或静脉营养案例分析一:患儿,男,年龄9月,主诉:发热三天,呕吐伴抽搐一次入院,患儿两天前开始发热,体温38.5-40.0℃,持续不降,伴有流涕、咳嗽、烦躁不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病毒性脑炎脑脊液的特点是什么
导语:病毒性脑炎脑脊液的特点,其实就是一些症状表现,有患者会表现出发热,头痛咽痛,呕吐,腹泻等症状,而且还有精神意识障碍,或者是常伴有抽
病毒性脑炎脑脊液的特点,其实就是一些症状表现,有患者会表现出发热,头痛咽痛,呕吐,腹泻等症状,而且还有精神意识障碍,或者是常伴有抽搐,记忆力减退等这些问题。

一、前驱期症状?
表现为上呼吸道或消化道的症状,如发热、头痛、咽痛、呕吐、腹泻、食欲减退等。


二、神经精神症状?
1、意识障碍轻者对外界反应淡漠、迟钝或烦躁、嗜睡;重者出现谵妄、昏迷。


2、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头晕甚至出现脑疝,婴儿的前囟饱满。


3、抽搐可以为局限性、全身性或为持续状态。


4、运动功能障碍
根据受损的部位可以表现为中枢性或周围性的一侧或单肢的瘫痪;亦可表现为锥体外系的运动障碍如舞蹈样动作,肌强直;亦可因脑神经瘫痪而有斜视、面瘫或吞咽障碍等。


5、精神障碍如记忆力减退,定向障碍,幻听、幻视;情绪改变、易怒,有时出现猜疑,常因此而误为精神病或额叶肿瘤。


三、伴随症状
病毒感染为全身性疾病,但各种病毒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

如埃可及柯萨奇病毒感染时常出现细小的麻疹样皮疹或同时有心肌炎、心包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