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炎案例分析
中医针灸治疗病毒性脑炎病案分析专题报告

中医针灸治疗病毒性脑炎病案分析专题报告张*,女,49岁,初诊日期:202*年1月7日。
主诉:反应迟钝伴语言不利14天。
病史:202*年12月20日患者感冒后出现持续高热,体温达38-40℃,考虑为上呼吸道感染,予抗感染治疗,4天后患者突发精神障碍,表现为行为异常,幻觉,语言错乱,查颅脑MR示:左侧颞叶、额叶低密度灶,诊断为病毒性脑炎,遂入天津医大总医院住院治疗,入院后查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清亮,脑电图示:颞叶、额叶呈周期性棘波及慢波。
治以脱水降颅压、抗病毒、激素抗炎、改善脑代谢等治疗,经治疗患者体温复常,遗留认知障碍、语言及行为功能等异常。
为求进一步治疗而入我院针灸科。
现症见:神清,精神可,表情淡漠,反应迟钝,问答切题,回忆信息能力受损,思维僵化,言语断续不流畅,四肢肌力可,动作迟缓,纳差乏力,二便正常。
查体及实验室检查,上下肢肌力5级,舌胖嫩苔薄白,脉弦滑。
颅脑MR示:左侧颞叶、额叶低密度灶;脑电图示:颞叶、额叶呈周期性棘波及慢波。
西医诊断:病毒性脑炎中医诊断:呆症治疗原则: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补益脑髓。
针灸取穴:以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为主,配以风池(双)、完骨(双)、天柱(双)、上星透百会、印堂、四神聪、廉泉、合谷(双)、太冲(双)。
治疗过程:操作:常规消毒,取双侧内关,进针0.5~1寸,施捻转提插泻法;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针刺0.3~0.5寸,用雀啄泻法,至眼球湿润为度;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角进针1寸,行提插补法;风池、完骨、天柱直刺1寸,行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上星用3寸毫针沿皮透刺百会穴,行小幅度捻转补法,印堂刺入皮下后使针直立,行轻雀啄泻法;四神聪直刺0.3~0.5寸,行捻转补法,廉泉向舌根方向刺入1.5~2寸,行提插泻法,合谷、太冲直刺0.5~1寸,行提插泻法。
留针30分钟。
每日针刺1次,1周为一疗程。
治疗结果:2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回忆信息能力大致恢复,语言清晰流利,问答切题,生活可自理。
小儿病毒性脑炎40例临床分析

小儿病毒性脑炎40例临床分析病毒性脑炎是儿科临床较常见的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本文对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0月临床确诊为病毒性脑炎的4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0例中男23例,女17例。
年龄3~14岁,其中3~7岁14例(35.0%),>7岁≤14岁26例(65.0%)。
1.2 临床表现:本组40例中28例(70.0%)起病前出现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的前驱症状;以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精神及行为异常,抽搐为首发症状者占多数,少数以意识障碍起病。
40例(100%)均有发热,其中低热12例,中热20例,高热8例,头痛37例(92.5%),恶心呕吐24例(60.0%),抽搐10例(25.0%),表现为胡言乱语、欣快、躁动不安、大吵大闹等阳性症状10例(25.0%),神清淡漠、缄默等阴性症状4例(10.0%),阳性及阴性症状均有2例(5.0%),意识障碍13例(32.5%),其中意识模糊8例,昏迷3例,脑膜刺激征2例。
1.3 实验室及器械检查1.3.1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化验10例(25.0%)WBC轻度增多,中性或淋巴细胞增高,30例(75.0%)正常。
脑脊液检查:均为无色透明,脑脊液细胞数:10×106/L~500×106/L 36例,>500×106/L 4例。
分类:以单核细胞为主占92%,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占8%,蛋白定量升高6例(12.0%),5例在0.5~0.7 mg/L之间,1例1.1 mg/L。
糖及氯化物均在正常范围内,全部涂片均未找到细菌,脑脊液细菌培养(-)。
1.3.2脑电图检查:异常35例,占87.5%。
异常程度不同,共同点为弥漫性慢波,θ节律为主,部分病例在弥漫性异常的背景上有局限异常,以额颞部为主。
其中边缘性脑电图8例(20.0%),轻度异常15例(37.5%),中度异常13例(32.5%),重度异常4例(10.0%)。
小儿病毒性脑炎76例临床分析

小儿病毒性脑炎76例临床分析【关键词】病毒感染;脑炎;儿童病毒性脑炎是指各种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脑实质的炎症,是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轻重悬殊,大多数预后良好,少数患儿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可在短期内死亡或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现将我科2002年3月~2008年3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76例分析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76例患儿中,男45例,女31例。
年龄最小10个月,最大14岁,平均年龄岁。
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5小时,最长8天;发病1天内就诊者16例,~3天40例,~5天14例,~8天6例;住院时间最短3天,最长45天,平均22天。
病前或发病同时有上呼吸道感染31例,有腹泻23例,无明显诱因22例。
2.临床表现发热62例,头痛56例,呕吐58例,意识障碍52例(其中淡漠18例,嗜睡13例,昏睡10例,昏迷8例,谵妄3例),抽搐22例,精神行为异常28例,脑膜剌激征阳性23例,引出病理反射48例。
3.实验室及辅助检查①常规WBC<4×109/L 15例,>10×109/L 30例,余正常。
血生化低血钠25例,低血糖10例。
②脑脊液检查,微混8例,其余无色透明;细胞数正常范围者18例,增高者54例,细胞分类多数以淋巴细胞占优势;蛋白质增高者45例,糖、氯化物均正常。
72例做涂片均阴性。
③头颅CT检查58例,异常20例,表现为局限性和广泛性低密度影。
④脑电图检查12例,正常3例,轻度异常7例,重度异常2例。
4.治疗给予镇静、止痉、降颅压、给氧、抗感染、控制体温、合理营养供给、营养神经药物等综合治疗。
所有患儿均给予抗病毒治疗,有持续高热、意识障碍者给予干扰素100万U肌注,每日1次,连用3~5天,同时辅以鲁米那或冬非合剂镇静止痉;颅内压高者给予甘露醇、速尿,间隔时间根据病情而定;给予能量合剂、脑活素、胞二磷胆碱等脑细胞营养剂;抗生素控制感染、丙种球蛋白进行免疫支持;可用地塞米松减轻炎症、水肿、降低血管通透性,一般3~5天。
病毒性脑炎124例临床分析

突 出 的精神 症 状 所掩 盖 ,头 痛 、呕 吐 、肢 体 无 力 等具 有 鉴别 意 义 的症 状 出现率 低 ,癫痫 发 作 常 于
1 . 治疗 本组 患者确诊后均 给甘露醇脱水 、 .4 3 降颅 内压 ,抗病毒药物 阿昔 洛韦 0 . g,静脉滴 5 注 ,每 8 2 , 共 1 2 ~1 1次 h 0~ 0d为 1 个疗 程 , 重症病毒性脑炎 ( 意识障碍 ,频繁抽搐或持续惊 厥 ) 患者 ,在 常规 治疗 的基础 上给予 激素 ,同时
道感染症状 1 例 ,无 明显前驱症状 2 例.临床 l l 症状包 括发热 10 、头痛 5 2例 8例 、眩晕 、呕吐 l 、精神异常 3 例 、抽搐 l 例 、意识障碍 7 2例 9 8 例 、口唇疱疹 1 例.体检 病理反射阳性 3 35例. 本组病 3 例首发症状以精神行为异常为主 ,表现 9
显增 高 , 以淋 巴细胞 或中性增 高为主 ,2 例 正 6 常.所有患者于入院后 l 3 d内行腰穿脑脊液检 一 查 ,其 中 颅 压 增 高 5 1例 ( 1 %);4 4. 3 0例 (2 %)脑脊液蛋 白升高 ,糖 和氯化物正常 ;5 3. 3 4 例 (3 %)细胞数 < 0 6 。4 4. 5 1 l / 3例 (4 %) x 0L 3. 8 细胞 数 在 (0 0) ×l6 ,2 1 ~10 0 L 7例 (1 %) / 2. 7
脑 电图逐渐 恢复 正常 .
1 临床 资料
11 一般 资料 .
本组共 14 2 例,其中男 8 例 , 女 4 例 , 年 l 3 龄 8 6 岁 , 均符合病毒性脑炎 的诊断标准 ~2 . 所 有 病例 均 排 除 了化 脓 性 脑 膜脑 炎 、结 核性 脑 膜 脑炎 、隐球菌脑膜炎 、脑肿瘤 、精神分裂症等疾
病例讨论-病毒性脑炎20170618

讨论
1、患者抗病毒治疗选用更昔洛韦是否合理? 如不合理该选什么?应何时开始应用?用法 用量?疗程? 2、病毒性脑炎患者糖皮质激素该如何应用? 3、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的病因?抗癫痫药物 的治疗选择及用药疗程?
一例病毒性脑炎的病例讨论
病例特点-基本信息
张志英,女,70岁,156cm/55kg。 住院号:01426533 住院时间:2017年5月17日~2017年5月31日 主诉:意识不清,伴四肢抽搐12天。
病例特点-现病史
患者12天前无明显原因及诱因出现意识不清,伴四肢抽搐、牙关 紧闭,持续数分钟,半小时后意识可稍恢复,每日发作1-2次。无言 语不清及肢体活动不灵,无饮水呛咳,无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 10日前于外院就诊,予以抗炎、抗惊厥治疗,患者病情无明显好转。 5天前患者出现高热,体温高达39.5℃,予以退热治疗后,患者体温 恢复正常,未再发热。3日前患者上述症状加重,发作明显频繁,每 日可发作7-8次。于我院急诊就诊,查诊断为 “病毒性脑炎”,给予 脱水降颅压、抗炎、抗病毒治疗,病情较前有所好转,为进一步诊治 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嗜睡状态,食欲一般,睡眠良好,大小便正 常。
药物治疗日志- 5.12 (Day 6)
主 诉:头痛,呕吐,胡言乱语,烦躁,有癫痫发作。 生命体征:T 37.6℃;P72次/分 ;R20次/分;
Bp140/86mmHg
查 体:同前。 医师查房:分析患者病情,患者病情加重,且有癫痫 发作,给予患者加用以下药物治疗:
用药分析-降颅内压
病例特点-入院查体
T 37.6℃ P 84次/分 R 20次/Bp147/83mmHg 查体:浅昏迷状态,查体不合作。右眼瞳孔0.2cm, 左眼瞳孔未查见。一般状况可,心、肺、肝、脾未见
病毒性脑炎90例临床分析

病毒性脑炎9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总结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法。
方法:将儿科近1年来收住院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其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头晕、呕吐为主。
脑脊液、脑电图、头颅CT检查可有异常。
治愈80例,好转8例,转院2例。
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大多根据临床症状、脑脊液、脑电图、头颅CT检查可作出正确诊断,对其早期综合治疗.可降低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病死率,减少后遗症发生。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临床分析病毒性脑炎是儿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较常见的疾病,病情表现轻重不等。
对患儿可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有的可造成严重的后遗症,或造成死亡。
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
本文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病毒性脑炎作一分析。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患儿均符合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
各季均有发病,发病季节以6~11月为多见达60例(67%)。
其中男52例,女38例,男:女比约为1.4:1;年龄4个月~13岁,其中4个月~3岁26例,4~7岁34例,8~13岁30例,平均6岁8个月。
住院天数平均13日。
临床表现:本病临床表现不一,首发症状差异较大,年龄不同其表现也不同。
多为急性起病占68例,亚急性起病22例。
一般患儿都有呼吸道及肠道感染症状。
婴幼儿一般以发热、呕吐、腹泻、精神委靡、吃奶少、多睡、惊厥多见,学龄前及学龄期以发热、头痛、头晕、呕吐、精神症状为主。
其中发热病人75例,头痛65例,呕吐45例,头晕12例,惊厥21例,精神症状9例,昏迷2例。
脑膜刺激征21例。
锥体束征阳性45例。
辅助检查:①脑脊液检查:本组病人均做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外观均为无色透明,其中异常28例,白细胞数(20~500)×109/L,以单核细胞为主10例,中性粒为主6例,蛋白轻度增高12例,糖及氯化物均在正常范围。
②脑电图检查:本组病人脑电图异常72例(80.8),轻度异常41例,中度异常20例,重度异常11例。
病例讨论病毒性脑炎ppt课件

初始治疗药物分析-营 养神经
醒脑静20ml + NS 2500ml 静脉滴注 qd
病情:患者病毒感染后,有脑实质的损伤,表现为癫痫发作,意识不清,浅 昏迷状态。
药物:醒脑静成分人工麝香、栀子、郁金、冰片。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凉血 活血,开窍醒脑。从西药角度讲,该药物用于早期昏迷病人、感染发热病人, 具有清热解毒、抗感染、抗病毒、醒脑的作用。
用法用量:常用剂量为一次10-20ml静脉滴注,溶于250-500ml葡萄糖或生 理盐水中
给药途径:静脉滴注比肌肉注射疗效好。
初始治疗药物分析-营养神经
注射用乙酰谷酰胺0.5g+果糖注射液250ml 静脉滴注 qd 注射用奥拉西坦4g+ NS100ml 静脉滴注 qd
药物:乙酰谷酰胺改善神经细胞代谢,维持神经应激能力及降低血氨作用,改 善脑功能。奥拉西坦具有促进脑内代谢作用。可使大脑中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 增加,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制为15%~25%浓度静脉滴注。当病人衰弱时,剂量应减小至0.5g/kg。 用药时间:于30~60分钟内静滴。
用药分析-糖皮质激素治疗
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 NS250ml 静脉滴注 qd
病情:胡言乱语,烦躁,有癫痫发作,且体温升高。 药物:病情加重可酌情使用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短期治疗。 用法用量:地塞米松一次5~10mg一日1次,静脉滴注 用药疗程:静脉滴注3~5天后改为口服泼尼松,每日60mg清
30% 以上,且在H+/K+-ATP 酶上有3 个结合部位,亲脂性较强,可迅速透过 壁细胞膜而转化为次磺酸和次磺酰衍生物、由此产生抑酸作用。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通常成年人一次30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 溶解后,一日2次。 用药时间:推荐静滴时间30分钟,疗程不超过7天。
病毒性脑炎20例临床分析

可激发宿主反应损伤神经系统 , 血管周 围炎 、 如 血管坏 死和内 皮增生等 。病毒侵人 中枢 神经系 统通过 以下途 径 : 病毒 直 ①
接侵入 中枢神经系统 , 例如 单纯 疱疹病 毒可 经嗅神 经侵入 脑
部 。②血行播散 , 少病毒 如柯 萨奇 、 不 埃可 、 腺病 毒 先在 呼吸
中枢神经系统的病 变属变 态反 应 , 如麻疹及 腮腺 炎后 。病 毒 性脑炎 的发病与年龄 、 机体免疫 力 、 季节 有关 系 。正常成人 由 于大脑有血脑屏 障的保护作用 , 容易发生病毒性 脑炎 , 童 不 儿 因免疫系统和血脑屏 障发 育尚未成熟容 易发病。 当一个人 过
度疲劳 、 精神 紧张 、 营养状 态不 良时 , 可导致机体免 疫力低下 , 容易发生病毒性脑炎。冬 季寒 冷 , 容易发生感 冒, 导致机 体免
道或消化道上皮细胞 及血 管 内皮 细胞 内繁殖 , 然后 经淋 巴管
1 2 临床表现 : . 急性起病 1 4例 , 急性起 病 6例 , 病至 人 亚 发 院时间 3~1 。发病前有上 呼吸道感染症 状 7例 , 0d 肠道感染 症状 2例 , 无明显前驱症状 1 例 。临床表现发 热 1 1 6例 , 痛 头 1 , 0例 呕吐 5例 , 精神异常 6例 , 抽搐 1 , 2例 意识 障碍 6例 , 口 唇疱疹 1 , 体轻瘫 1例 , 例 肢 共济失调 1 例。
常, 主要表 现为 以高 中幅波为 主的弥漫性慢 波 , 伴局 限异 常 ,
以 额颞 叶 为 主 。
15 影 像 检 查 : I 查 1 . MR 检 2例 , 常 8例 ( 67 ) 2例 为 异 6. % ,
③ 临床表现为发热 、 痛、 头 呕吐 、 精神异 常、 搐 、 抽 意识 障碍 为 主, 本组 以发热 、 精神异 常 、 抽搐为 主 ; ④脑 脊液蛋 白升高 , 糖 氯化物正常 , 本组蛋 白升高 7 % ; 5 部分脑 脊液 细胞数 升高 , 以淋巴细胞为主 ; ⑤脑 电图呈弥漫性 高中幅慢波异 常 , 或伴 局 灶性异 常 , 其异常程度 、 围的变化 可同步反 映患者神经 系统 范 主要症 状的变化 J 。⑥病程早 期 M I R 的敏感 性较 , 本组 阳性 率 为 6.% , 67 表现为双侧 或单 侧颞 叶 、 额颞 叶、 叶 、 顶 叶 、 顶 枕 海马的异常信号 , 但无 特异性 。病 毒性脑 炎诊 断主要 通过 病 毒 学和免疫学 的检查 而确 定 , 是 目前病 毒类 型 尚难 通过 敏 但 感 及特 异的分子生物学检 测 方法确定 , 清单 纯疱疹 病毒 抗 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性脑炎的暴发调查处理学习目的:1、掌握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流行病学调查方法2、掌握暴发调查中的基本原则和要素3、熟悉常用的流行病学方法在暴发调查中的应用4、实验室检测在暴发中的作用5、如何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培训时间:3.5小时培训方法:讲解、讨论、实际操作。
第一部分病例发现与报告教学建议:阅读和讨论,时间1小时。
教员从基本的信息开始,引导学员逐步深入讨论。
2009年7月20日,某省卫生厅接到所属某市卫生局报告,内容如下:省卫生厅:自2009年6月18日以来。
我市某县青原镇前进村、庆东村、兴东村、本北村四个屯陆续出现病毒性脑炎病例,发病年龄以13-14岁为主,并呈现逐渐增加趋势,截至7月18日,四个村共累计报告发病27人。
其中确诊病例24人(脑脊液检查确诊17人,临床确诊8人),疑似病例3人。
7月15日县卫生局接到报告后高度重视此次突发事件,向县领导汇报有关情况的同时紧急启动“宝清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迅速成立由我县临床学、流行病学等专家组成的“事件调查小组”,对该事件进行调查,经调查核实。
此次事件为:“青原镇局部地区病毒性脑膜炎暴发”。
爆发原因不明。
恳请省市专家查明我县青原镇病毒性脑炎暴发原因,提出控制措施,以有效控制我市某县青原镇病毒性脑炎疫情发展。
附1:《某县清原镇“病毒性脑炎”暴发的初步调查报告》某市卫生局二00九年七月二十日关于某县青原镇病毒性脑炎暴发的初步调查报告(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7月18日)2009年7月15日上午,县疾控中心接到青原镇卫生院电话报告:“该镇前进村、庆东村、兴东村、本北村近一段时间,有27人先后出现发热、头痛、恶心等症状病人,经2级以上医院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病例”,接到报告后疾控中心立即赶往现场核实相关情况,现将对此次事件的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发病村概况青原镇共22个自然村,总人口数为28000人,0-15周岁人口数为4210人,此次暴发集中在青原镇前进村、庆东村、兴东村和本北村4个村屯,其中前进村人口998人、兴东村人口3320人,庆东村人口1180人,本北村人口2600人,4个村0-15岁人群人口数为1100人,病例集中的3-14岁人群人口数为1041人,均为农业人口。
4个村屯均位于我县东北部平原地区,环境卫生状况良好。
兴东村、前进村、庆东村三个村屯距离较近(每个村屯相距大约为1500米左右)。
除庆东村水源为自来水外,其余饮用水水源均为自家压把浅井。
发病的4个村屯家庭厕所均为室外坑式厕所。
发病村西侧有河流过(本北村离河较远),东侧为宝清镇-青原镇通乡公路,6月18日-7月17日该镇天气以阴雨天为主。
二、发病经过自2009年6月18日该镇前进村出现首例确诊病例以来,前进村、庆东村、兴东村、本北村四个村屯陆续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病毒性脑炎症状病例,发病年龄以3-14岁为主,并呈逐渐增加趋势,截止7月18日,四个村共累计报告发病27人。
其中确诊病例24人(脑脊液检查确诊17人,临床确诊8人),疑似病例3人,已治愈出院7人,出院病例预后良好无后遗症,其余病例均在治疗当中,治疗效果明显。
三、临床表现27 例病例的主要症状、体征以发热(100%)、头痛(100%)、和恶心为主,部分病例有呕吐现象、少数病例咽痛或咽红,无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症状。
佳木斯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农垦红兴隆中心医院共对 17例病毒性脑炎临床诊断病人进行脑脊液“常规检查”和“生化检查”,结果支持病毒性脑炎。
四、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病毒性脑炎发病“三间分布”情况见表一、表二、表三(包括2例疑似病例)。
青原镇病毒性脑炎发病时间分布(表1)发病日期 6.18 6.24 6.28 7.1 7.2 7.4 7.5 7.7 7.8 7.9 7.11 7.12 7.13 7.16 7.17发病人数 1 1 1 1 1 2 1 1 5 3 3 2 2 1 1青原镇病毒性脑炎发病人年龄分布(表2)发病年龄 3 5 6 9 11 12 13 14 15 16 17 25发病人数 2 1 2 3 1 5 4 3 1 1 2 1青原镇病毒性脑炎发病地区分布(表3)发病地区前进村兴东村庆东村本北村发病人数 9 10 6 1五、初步调查结果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病人脑脊液“常规检查”和“生化检查”结果以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认为此次事件为:“青原镇局部地区病毒性脑膜炎暴发”,暴发原因不明。
恳请省市专家查明暴发原因,为我县下一步防控提供依据。
六、目前采取的措施1.及时掌握疫情信息,加强前进村发热病例的监测和可疑病例的排查,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诊断、及时处理。
2.对可疑病例实行日报告,0报告制度3.加强消毒隔离及日常通风工作,患者痊愈后在家隔离7日,患者用过的物品及排泄物等及时进行消毒。
4.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对家庭厕所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垃圾无害化处理,保持环境卫生,消除蚊蝇滋生地。
5.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夏秋季肠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防治知识和病毒性脑炎的基本特点,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能力。
6、加强医务人员病毒性脑炎防治知识培训。
强化对医疗机构内肠道门诊、急诊科、儿科、神经科等医务人员以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内专业人员的技能培训。
7. 加强对医院儿科、内科和肠道门诊就诊病例的主动监测,密切关注疫情动态。
8、做好病毒性脑炎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
严格按照病毒性脑炎治疗方案积极进行治疗,对急危重患者及时进行会诊,确保无死亡病例发生。
对收治的患者实行相对隔离,对病房地面、空气定期进行消毒。
附2:病毒性脑炎的资料病因:80%以上的病毒性脑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其次为虫媒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腮腺炎病毒和疱疹病毒。
发病机制:病毒自呼吸道、胃肠道或经昆虫叮咬人体,在淋巴系统繁殖后,通过血液循环感染到达各种脏器,在入侵神经系统之前,机体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病毒可迅速繁殖,直接破坏神经系统,神经组织对病毒抗原的剧烈反应导致的脱髓鞘病变。
临床症状:病毒性脑炎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病情轻重不等,轻者可自行缓解,危重者可呈急进性过程,导致死亡后遗症。
病前1一3周有上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史,接触动物或昆虫叮咬史。
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表情淡漠、嗜睡、意识障碍等,重症神志不清,昏迷、肢体出现功能障碍。
省卫生厅接到报告后,立即指示省疾病控制中心前往该地调查处理,重点是查找暴发原因并确定该起事件是否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问题1 省疾病控制中心接到指示报告后应该怎么做?2009年7月20日12时,接到卫生厅领导指示派出专家组赴宝清县青原镇开展“病毒性脑炎聚集性病例”调查处理的任务后,省疾病控制中心领导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家组,专家组马上进行准备,首先电话联系当地进行采样。
同时收集有关病毒性脑炎资料,携带笔记本电脑、采样器材等于当日14时30分一行5人驱车紧急赶往宝清县。
当晚22时抵达宝清。
21日上午,听取了某市CDC和县CDC对青原镇前进村、兴东村、庆东村“脑炎”发病情况的介绍后,专家组做好相应准备后冒着大雨立即到现场开展调查处理工作。
问题2 你是否认为这是一起暴发?到达现场后该如何开展工作?省疾病控制中心专家组调查走访了青原镇前进村、兴东村、庆东村的3个村卫生所,对村里已经出院的“脑炎”病例和有发热、头痛、恶心或伴呕吐症状的患者进行了入户式的个案调查。
调查走访了宝清县医院儿科;农垦红兴隆中心医院儿科、神经内科、预防保健科、病案室;佳木斯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儿科、病案室。
分别与3家医院的科领导和医生进行了座谈,认真审核了住院和出院病人的病历;查阅对比了该院去年同期脑炎病人与今年同期脑炎病人收治情况;对住院的“脑炎”病人进行了个案调查。
省疾病控制中心专家组对3个医院5天内住院的“脑炎”病人和有发热、头痛、恶心或伴呕吐症状的患者采集了大量的血样和咽拭子样本。
回去后进行病原学检测。
经过调查核实,从6月18日,到7月22日,宝清县青原镇前进村、兴东村、庆东村在农垦红兴隆中心医院儿科、神经内科;佳木斯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儿科确诊为“病毒性脑炎的病人共有27人”。
其中:佳木斯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儿科确诊18例;农垦红兴隆中心医院确诊6例;宝清县医院确诊6例,27例病人做了腰穿刺脑脊液检查。
目前出院16人,住院11人。
核实诊断情况:经调查核实27例病人是由佳木斯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红兴隆中心医院确诊为病毒性脑炎。
诊断依据主要是发热,(典型患者有高热39.4℃)头痛、恶心或伴呕吐症状。
少数典型病历有颈项强直、抽搐等症状和体征,腰穿行脑脊液检查,细胞计数和生化阳性并伴脑压增高。
大部份病人的诊断依据只有发热、头痛、恶心或伴呕吐临床症状,脑脊液检查等辅助检查指标正常。
本次发病的患者年龄大多在9至14岁之间,症状较轻。
临床诊断病毒性脑炎典型病例依据较充分,但多数病例诊断依据不足。
治疗情况:全部病人在经抗病毒、用激素等对症治疗后症状减轻,治疗效果明显,大多1—2周后治愈出院,无后遗症。
第二部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教学建议:以分组讨论为主,教员可根据第一部分教学中学员的思路对教学进行调整,把相关问题展开,最后点评总结。
时间1.5小时。
省疾控中心专家组在前进村、兴东村、庆东村进行回顾性调查时发现在当地一个月内出现有发热、头痛、恶心或伴呕吐症状的病例。
建立病例定义为:15岁以下,一个月内,有发热、头痛、恶心或呕吐症状。
然后对3个村进行病例搜索,搜索到符合病例定义的共有48人。
分别是前进村18人、兴东村17人、庆东村13人。
目前这48人大部分经当地村卫生所治疗已经痊愈。
问题3 通过现场调查,提出你核实诊断的意见,并对是否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要点:非法定报告传染病的诊断标准及核实诊断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标准?还有建立病例定义之后主动搜索结果的流行病学意义?样品采集的对象和技术要求?)专家组对现场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情况(一)时间分布从宝清县青原镇脑炎确诊病例的时间分布图上可以清晰的看出发病从6月18日开始,7月初开始上升,7月8日至11日达高峰,7月16日开始呈下降趋势。
(二)人群分布图1 宝清县青原镇病毒性脑炎发病时间分布通过对人群分布的描述,可以显著性的发现确诊病人中主要以9岁到14岁学生为主。
学龄儿童是高危人群。
图2 宝清县青原镇病毒性脑炎发病年龄分布(三)地区分布地区分布发病人群主要在青原镇的前进村、兴东村、庆东村。
三个村的发病情况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89图3 宝青县青原镇病毒性脑炎发病地区分布通过对三间分布的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时间分布和人群分布有流行病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