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S100蛋白变化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NSE和S-100B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NSE和S-100B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马官华;贾力;诸小敏
【期刊名称】《放射免疫学杂志》
【年(卷),期】2011(024)001
【摘要】@@ 近年来研究表明[1,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B蛋白水平变化,作为敏感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的定量指标正逐渐被临床所重视.本文通过测定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NSE和S-100B蛋白水平的变化来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29-30)
【作者】马官华;贾力;诸小敏
【作者单位】浙江省安吉第三人民医院,313301;浙江省安吉第三人民医院,313301;浙江省安吉第三人民医院,3133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脑脊液S-100b、IL-6和 NSE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诊断中的价值 [J], 毛剑虹;徐芝芳
2.FDP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NSE、TNF-α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J], 戚拥军;黄慧桃;李昶
3.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IL-2、TNF-α和NSE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J], 张佩华;吴鸣;章爱莲
4.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β2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J], 李增清;梁永正
5.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6、NSE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安涛;郭晓清;蒲秀红;李茜;吴琼;谭焱兰;李鸿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手足口病并脑炎患儿S100β脑脊液及脑电图检查的临床分析

手足口病并脑炎患儿S100β脑脊液及脑电图检查的临床分析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幼儿群体中。
它通常由柯萨奇病毒引起,表现为手、脚和口腔内出现水疱,伴有发热、咽喉痛和食欲不振等症状。
大多数患者在感染后会自愈,但有时候也会并发其他疾病,例如脑炎。
脑炎是指大脑实质和脑膜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严重者可能导致脑组织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将重点讨论手足口病并脑炎患儿S100β脑脊液及脑电图检查的临床分析。
S100β蛋白是一种由星形胶质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在脑脊液中的浓度通常用于反映脑细胞损伤的程度。
脑脊液S100β浓度升高可反映颅脑损伤,包括脑外伤、缺血性脑损伤等。
对于手足口病并脑炎患儿,检查其脑脊液S100β浓度有助于评估脑细胞的损伤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
脑电图是一种通过记录头皮上的微小电流来监测大脑活动的方法。
它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对于评估脑功能状态、发现癫痫、脑血管疾病和其他脑部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对于手足口病并脑炎患儿,脑电图检查可以发现大脑异常放电、痫态发放、脑电活动节律失常等情况,对于及时识别脑部异常有着重要的意义。
病例:一名3岁男童,因发热、咽痛、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症状就诊于我院。
体格检查:患儿神志不清,颈项强直阳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躯体肌张力增高,全身肌肉有程度不等的抽搐。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3.5×10^9/L、中性粒细胞68.0%。
脑脊液检查:蛋白定性反应阳性,S100β浓度升高(>0.15 ug/L)。
脑电图检查:出现弥漫性慢波和尖波,部分继发性高阶慢波频谱增高,提示脑部异常放电。
根据以上病例,患儿符合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临床表现。
脑脊液检查发现S100β浓度升高,提示脑细胞受损。
脑电图检查显示脑部异常放电,说明脑功能受到影响。
该患儿已经发生了脑部损伤,需要及时干预治疗,以防止病情继续恶化。
针对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临床治疗,首先需要控制感染源,保持患儿卧床休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同时进行对症治疗。
病毒性脑炎患儿S-100B蛋白的动态检测及临床意义

Dy a i t ci n o -1 0 Be a P o e n i i r n wi r l c p a i s n m c De e to fS 0 t r t i Ch d e t Vi a n l h En e h l i t
CHEN a c Xi o i
s t t ays nf atP< .1. o cuin h rm dcrbopn l udS10Bpoe o cn ai f c edmaeetn t ii l g icn ( O )C n ls s T esu a eersia f i -0 rti cn e t t nrl t t a g xet a sc l i i o o e n l n r o e e sh
d t c e S 1 0 B p o en c n e t t n i e u a d c r b o p n l u d o o h g o p . h e u t r b e e n o ae e e n ee t h - r t i o c nr i s r m n e e r s ia i f t u s T e r s l we eo s r d a d c mp r d b t e t 0 ao n l f b r s v w t et o g o p . s l e s r m n e e r s i a u d S 1 0B p o en c n e t t n i h l e t c t i l n e h l i s i h r h u s Re u t Th e u a dc r b o p n l i - 0 r t i o c n a i c i n wi a u ev r c p a i s w r s l f r o n r d h ae t wa g e h t a h ti h l rn wi o v ls e tv r le c p ai s a d u p r r s i t r a t i f ci n t e d fee c e e n t o p s h n t a n c i e t c n ae c n i n e h l i n p e e p r o y t c n e to , h i rn e b t e wo g u s wa d h a t a r f w r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S100蛋白变化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S100蛋白变化作者:苏军王琪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08期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我科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临床资料,探讨病毒性脑炎严重程度与患儿脑脊液S100蛋白的关系变化。
方法根据患儿患病后意识状态将174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分为清醒组、嗜睡组、昏迷组共三组,针对患儿脑脊液S100蛋白值,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S100蛋白值在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病毒性脑炎;S100蛋白;儿童病毒性脑炎是小儿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病毒经各种途径侵入人体血液进入人体神经系统,直接破坏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引起相应脑细胞损伤。
S100蛋白特异性存在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内,脑细胞损伤后释放如脑脊液,因此可通过脑脊液中S100蛋白水平测定确定脑损伤严重程度。
现通过回顾性分析我科近1年收治病毒性脑炎临床资料,探讨脑脊液S100蛋白水平与脑损伤轻重程度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按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诊断标准[1]严格筛选,标准包括: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有感染症状,有脑实质或脑膜受损的症状或体征,血白细胞数正常或增加,脑脊液常规、生化和细胞学检查符合病毒感染特点,脑电图弥散性或局灶性异常,头颅CT或MRI 显示脑部炎性反应征象。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确诊病毒性脑炎患儿174例,男104例,女70例;年龄0.5~13岁,平均年龄(6.8±2.7)岁,均急性起病,174例均有发热,139例出现意识障碍,154例出现抽搐,125例有呕吐。
1.2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ABCELISA)试剂盒检测患儿脑脊液中SlOO蛋白水平。
1.3分组 174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根据患儿疾病急性期(入科24h内)意识状态,将患儿分为清醒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0.8~12岁,平均年龄5.9±1.8岁),嗜睡组76例(男46例,女30例,年龄0.5~11.5岁,平均年龄6.5±2.1岁),昏迷组63例(男35例,女28例,年龄1.2~13岁,平均年龄7.1±1.6岁)。
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PCT、VEGF、S100B蛋白、NSE、MMP及CGRP变化的研究

病毒性脑膜炎是儿童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 疾病 , 是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 , 病情轻者可 以 自 行缓
1 . 0~1 3 . 3 ( 4 . 1±0 . 5 ) 岁 。两组 性别 、 年 龄差 异 无 统 计 学意 义 ( P均 > 0 . 0 5 ) , 具 有可 比性 。
解, 预后相对较好 , 重者则预后差 ,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
其 中男 4 1 例, 女2 9例 , 年龄 1 . 0—1 3 . 5 ( 4 . 2±0 . 4)
2 结
果
观察组
2 . 1 两组血清和脑脊液各种观3 2例 ; 急性期 2 8 例, 恢复期 2 2 例, 后遗症期 2 0例。同期选取在我 院进行体检 的健
重程度 不 同及 临床 分期 不 同患者 存在 明显 差异 。
病毒性
脑膜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 P C T 、 V E G F 、 S 1 0 0 B蛋白、 N S E 、 M M P及 C G R P水平均呈现升 高的趋势 , 且并且病情严
【 关键词 】 病毒性脑膜炎; 血清 ; 脑脊液 ; 降钙素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S 1 0 0 B蛋 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
7 4 8
G u a n g x i Me d i c a l J o u r n a Z , J u n . 2 0 1 3 , V o 1 . 3 5, No . 6
病毒性脑膜 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 P C T 、 V E G F 、 S I O O B蛋 白、 N S E 、 M M P及 C G R P变化 的研究
E L I S A试剂盒进行检测 , 具体操作方法参照试剂盒说
明进行 。
肽( C G R P ) 变化 , 探讨其对该病 的诊断价值 。
S-100 b蛋白在小儿病毒性脑炎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S-100 b蛋白在小儿病毒性脑炎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马莲美;王宝宏;吴福玲;傅振荣;胡艳【摘要】目的观察病毒性脑炎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和血清中S-100 b蛋白含量的变化,探讨S-100 b在病毒性脑炎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为观察组,又分为昏迷组(15例)和无昏迷组(31例),20例无神经系统疾病、需行外科腰麻的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急性期、恢复期CSF和血清中S-100 b蛋白含量,进行比较和动态观察.结果①观察组CSF和血清中S-100 b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昏迷组CSF和血清中S-100 b蛋白明显高于无昏迷组(P<0.01);③观察组急性期CSF和血清中S-100 b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 (P<0.01);④CSF中S-100 b蛋白含量与其血清含量呈正相关(r=0.746,P=0.05).结论 CSF和血清中S-100 b蛋白的含量与病毒性脑炎脑损伤程度正相关,对病毒性脑炎的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期刊名称】《滨州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33)001【总页数】3页(P18-20)【关键词】S-100 b蛋白;病毒性脑炎;脑脊液;血清【作者】马莲美;王宝宏;吴福玲;傅振荣;胡艳【作者单位】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滨州市,25660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滨州市,25660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滨州市,25660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滨州市,25660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滨州市,2566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是造成小儿脑损伤的原因之一。
轻者病情具有自限性,重者可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甚至威胁患儿的生命。
颅内感染患者S100b测定的临床意义

颅内感染患者S100b测定的临床意义自1965年Moore首次自牛脑组织中分离出一种亚细胞组分,被认为是含有神经系统特异的蛋白质,因为这种成分在中性PH时能溶解在100%的饱和硫酸溶液中而得名,叫做S100蛋白[1]。
该家族已有S100A1~S100A13、S100A16、S100B、S100C、S100P、钙粒蛋白C(calgranulinC)、钙结合蛋白3(calgindin3)、前丝凝蛋白(Profilaggrin)和毛透明蛋白(Trychohyalin)21个成员[2]。
随着神经免疫学、神经生物化学和神经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有关S100b蛋白的研究非常活跃,许多研究已经证实测定生物体液S100b蛋白浓度,可以作为神经系统损伤的一种标志物。
下面就S100b蛋白与颅内感染的关系做一下阐述。
1 S100b蛋白的细胞分布S100b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和外周神经系统的雪旺氏细胞内,以及某些神经元细胞以及黑色素细胞、脂肪细胞中。
中枢的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外周的雪旺氏及卫星细胞含有丰富的S100b蛋白。
S100b由脑内活化的胶质细胞分泌,是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标志之一,是S100蛋白家族中最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
2 S100b蛋白的性质S100b蛋白由2个β亚基通过半胱氨酸残基形成二硫键组成,是S100b家族在脑内主要和最具活性的成员;约96%存在于脑内,因此被认为是脑内特异蛋白;主要由星形胶质细胞合成,常在胞浆,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到达胞外。
由于分子量较小,极易通过血脑屏障,因此无论在血浆、血清还是脑脊液中,均可以灵敏地反映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程度,故可作为判断和定量评估脑损害程度的特异指标[3]。
最近研究表明,血清及尿S100b可能是早期筛选新生儿缺氧性脑病的有效指标[4]。
3 S100b蛋白的生理功能①促进轴突向外生长;②增强ATP酶的活性,影响微管、微丝的解聚;③作为细胞内的正常成分参与细胞内外钙离子水平的调节;④在体外可以诱导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凋亡;⑤具有神经营养作用,神经胶质细胞可以旁分泌和自分泌S100b 蛋白,作用于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从而促进神经的生长和损伤的修复,但高水平的S100b蛋白却可以产生神经毒性[5]。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患儿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患儿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发表时间:2014-05-06T15:21:47.3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5期供稿作者:季伟丹[导读] 为了提高对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的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研究人员一直以来关注着S-100B蛋白的研究。
季伟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瑞安市人民医院 325200)【摘要】目的对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患儿,观察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动态变化,并对其意义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89例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患儿,设为观察组,其中19例为化脓性脑膜炎患儿,25例为结核性脑膜炎患儿,45例为病毒性脑炎患儿;同期外科住院82例患儿,设为比对组,其中14例血管瘤患儿、14例急性阑尾炎患儿、2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和肠套叠患儿27例。
对两组患儿在手术前后分别留取血清、CSF标本,并采用ELISA检测CSF、血清S-100B蛋白水平,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手术前,观察组患儿的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比对组患儿相比,明显较高,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患儿的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水平均得到明显降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和病毒性脑炎患儿与比对组患儿相比,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水平差异不明显,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核性脑膜炎患儿与比对组患儿比较,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水平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患儿的诊断和预后中,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患儿脑脊液血清S-100B蛋白意义【中图分类号】R741.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5-0170-01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是一中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在临床中最为常见的有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三种,为了提高对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的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研究人员一直以来关注着S-100B蛋白的研究,而S-100B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患者血清以及脑脊液中的变化更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我院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进行脑脊液及血清S-100B蛋白水平的检测,并进行临床意义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S100蛋白变化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我科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临床资料,探讨病毒性脑炎严重程度与患儿脑脊液S100蛋白的关系变化。
方法根据患儿患病后意识状态将174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分为清醒组、嗜睡组、昏迷组共三组,针对患儿脑脊液S100蛋白值,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S100蛋白值在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昏迷组、嗜睡组均较清醒组明显增高,昏迷组亦较嗜睡组明显增高。
结论脑脊液S100蛋白是反应病毒性脑炎患儿脑损伤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
标签:病毒性脑炎;S100蛋白;儿童
病毒性脑炎是小儿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病毒经各种途径侵入人体血液进入人体神经系统,直接破坏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引起相应脑细胞损伤。
S100蛋白特异性存在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内,脑细胞损伤后释放如脑脊液,因此可通过脑脊液中S100蛋白水平测定确定脑损伤严重程度。
现通过回顾性分析我科近1年收治病毒性脑炎临床资料,探讨脑脊液S100蛋白水平与脑损伤轻重程度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按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诊断标准[1]严格筛选,标准包括: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有感染症状,有脑实质或脑膜受损的症状或体征,血白细胞数正常或增加,脑脊液常规、生化和细胞学检查符合病毒感染特点,脑电图弥散性或局灶性异常,头颅CT或MRI显示脑部炎性反应征象。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确诊病毒性脑炎患儿174例,男104例,女70例;年龄0.5~13岁,平均年龄(6.8±
2.7)岁,均急性起病,174例均有发热,139例出现意识障碍,154例出现抽搐,125例有呕吐。
1.2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ABCELISA)试剂盒检测患儿脑脊液中SlOO蛋白水平。
1.3分组174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根据患儿疾病急性期(入科24h内)意识状态,将患儿分为清醒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0.8~12岁,平均年龄5.9±1.8岁),嗜睡组76例(男46例,女30例,年龄0.5~11.5岁,平均年龄6.5±
2.1岁),昏迷组63例(男35例,女28例,年龄1.2~13岁,平均年龄7.1±1.6岁)。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软件包,对各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各组患儿脑脊液S100蛋白水平分布情况见表。
患儿脑脊液S100蛋白在三
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嗜睡组、昏迷组均较清醒组明显增高,昏迷组亦较嗜睡组明显增高。
3 结论
根据本实验可以得出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S100蛋白含量与患儿的病情轻重呈正性相关,故根据入院后脑脊液检查的结果可以大致估计患儿的病情及可能的进展情况,对临床治疗及评估有一定意义。
4 讨论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有关S100蛋白的研究非常活跃,S100蛋白是脑损伤的生化标志无已被很多学者证实[2],它是一类钙离子结合蛋白,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以及周围神经胶质系统的雪旺细胞中,是神经胶质细胞的标志蛋白,是脑组织损伤较为特异和敏感的标志物[3],可以灵敏地反映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程度,作为判断和定量评估脑损害程度的特异指标。
Buttner[4]等研究结果显示血清S100蛋白可以用作灶性缺血性脑损伤的标志物,适用于评价神经保护药物的治疗效果。
Martens等[5]评价了通过预测急性脑缺血后无知觉的病人的意识恢复,发现血清S100蛋白>0.7μg/L作为没有恢复知觉的预测值具有很高的阳性率和特异性,表明在急性脑缺血后24h血清S100蛋白标志物对病人预后提供可靠的和独立的信息,优于早先报告的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分析的结果。
亦有相关研究显示,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S100蛋白的检测发现,其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组S100B含量显著高于神经功能无障碍组,表明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病理过程有神经元、胶质细胞的损害,且病情越重,S100的含量越高,说明脑脊液S100的含量与脑损伤程度有关[6]。
与本研究意识严重程度与S100B高低正向关系一致。
本文通过意识状态显示脑损伤严重程度,对我科近一年收治的174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S100蛋白比较分析显示,昏迷患儿脑损伤最重,脑脊液S100蛋白水平最高,嗜睡患儿脑损伤程度次之,脑脊液S100蛋白水平居中,清醒患儿脑损伤程度最轻,脑脊液S100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值但较前两组患儿水平偏低,提示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S100蛋白水平均增高,脑损伤越重,脑脊液S100蛋白水平越高,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S100蛋白水平可反应患儿脑损伤的严重程度,该结果支持既往关于S100蛋白与神经系统疾病或神经细胞损伤关系的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S100蛋白对重型脑损伤有高度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是一种可靠、有效的脑损伤标志物,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中S-100B蛋白水平增高可以反映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动态观察其水平变化对病毒性脑炎患者的病情监测有重要意义,目前针对病毒性脑炎脑损伤程度的检测方法都是建立在脑损伤已经发生的基础上,我们应致力于早期准确地诊断出脑损伤并早期干预,随着S100蛋白在临床上研究的深入,其对神经损伤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很有希望成为早期诊断脑损伤并进行早期干预的指标,为减少或者避免病毒性脑炎或其他因素致脑损
伤患儿遗留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做出贡献,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59-926.
[2]王继贵.S100蛋白:脑损伤的生化标志物[J].医学临床研究,2004,21(11):1307-1310.
[3]左启华.小儿神经系统疾病[M].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46-551.
[4]Buttrer T,Weyers S,Postert T,et al.S-100 protein:serum marker of focal brain damage after ischemic territorial MCA infarction[J].Strocke,1997,28(10):1961-1965.
[5]Martens T,Raabe A,Johnsson P,etal.Serum S-100 and neuron-specific enolase for prediction of regaining consciousness after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J].Stroke,1998,29(11):2363-2366.
[6]李光乾,焦颖,林忠东,等.病毒性脑炎忠儿血清和脑脊液神经生化标志物的测定[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4,22(6):39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