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文言文之一词多义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解释介绍

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解释介绍

【导语】在⽂⾔⽂的学习中,会发现有些的词有⼏种的意思,不同情况下的解析是不⼀样的,下⾯是给⼤家带来的有关于⾼中语⽂⽂⾔⽂⼀词多义的解析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书 ①书信:使⼈遗赵王书(廉)是时曹操遗权书(⾚) ②书写书法:凭⼏学书(项) ③字:六体者古代、奇字、篆书、⾪书(《汉书艺代志》) ④书籍:积书满架(项)⽆从致书以观(送) 请 ①请求:(秦王)固请(廉) ②谦辞:⾂请完壁归赵(廉) 对 ①回答:对⽈⾂尝有罪(廉)奏对称旨(谭) ②对着:对酒当歌(《短歌⾏》) 幸 ①幸⽽:⼤王亦幸赦⾂(廉)故幸来告良(鸿) ②宠爱:缦⽴远视,⽽望幸焉(阿)如姬最幸(信) ③宠信:君幸于赵王(廉) 许 ①答应、允许:宁许以负秦曲(廉) ②⼤约:潭中鱼可百许头(《⼩⽯潭记》)⾼可⼆⿉许(《核⾈记》) 负 ①倚仗、凭借:秦贪负其强《廉》负势竟上(与) ②承担:宁许以负秦曲(廉)予此⾏所负之责任(黄) ③背弃:决负约不偿城(廉) ④辜负:⾂诚恐见欺于王⽽负赵(廉)吾上恐负朝廷(左) ⑤背⾁祖负荆(廉)王负剑(荆) ⑥败胜负之数(六) ⽴ ①即刻、马上:赵⽴奉壁来(廉)沛公⾄军⽴诛杀曹⽆伤(鸿) ②站⽴:故久⽴与其客语(信)提⼑⽽⽴(庖) ③直⽴:⼤⽯侧⽴千尺(⽯)⽴⼟动即百尺(梦) 交 ①交情:为刎颈之交(廉) ②交往:⾂以为布⾐之交(廉)交游⼠林(⾚) ③相交、交互:叶叶相交通(孔)疏条交映(与)设安设,设置:设九宾于廷(廉) ①引导:左右引相如⾄(廉) ②牵引、拽:或欲引相如去(廉)见⼈⽅引婴⼉欲投之江中(察) ③后退:相如引车避匿(廉)引次江北(⾚) 恐 ①恐怕:秦王恐其破璧(廉)恐不任我意(孔) ②害怕:⾈⼈⼤恐(⽯) 毕 ①完尽:录毕,⾛送之(送)毕礼⽽归之(廉) ②都,全:靡不毕现(屈) 卒 ①步兵:旦⽇飨⼠卒(鸿)率罢敝之卒(过) ②死:鲁肃闻刘表卒(⾚) ③终于:卒相与欢(廉)卒以吾郡之发愤⼀击(五) ④通猝:成仓卒莫知所救(促)卒然边境有急(论) ⼠ ①做官的⼈:⼠⼤夫终不肯以⼩⾈夜泊绝壁之下(⽯) ②读书⼈:⼠志于道⽽耻恶⾐恶⾷者(训)予本⾮代⼈画⼠(病) ③有才能的⼈:尊贤⽽重⼠(过)以致天下之⼠(过)胜不敢复相⼠(⽑) ④⼠兵:旦⽇飨⼠卒(鸿) 将 ①将领:廉颇为赵将(廉)晋鄙?宿将(信) ②带领:使将将其军归魏(信) 抚 ①安抚:则宜抚安(⾚) ②巡抚:献诸抚军(促)以⼤中丞抚吴者(五) ⾛ ①快跑:兔⾛触株(五)可烧⽽⾛也(⾚)持剑盾步⾛(鸿) ②趋向:骊⼭北构⽽西折直⾛咸阳(阿) 事 ①事情:世异则事异(五)⾜以⽴事(⾚)不择事⽽问焉(问) ②从事,奉事:以地事秦(六) 礼 ①礼仪:毕礼⽽归之(廉) ②礼貌,尊敬:秦则⽆礼()礼天下之奇才(六)计计策、谋划:愚谓⼤计不如迎之(⾚)计未定(廉)莫知计所出(指) ①困难:难去今之县令者(五)吾见其难为(庖)⾮常之谋难于猝发(五) ②灾难(nn):今操芟夷⼤难(⾚) ③反驳:所谓交相问难(问) 愿 ①乐意:⾂愿奉璧往使(廉) ②希望:愿结友(廉)愿将军量⼒⽽处之(⾚) 案 ①⼏案:因拔⼑斫前奏案(⾚)取案上器击伤夫⼈(记) ②察看:召有司案图(通按)(廉) ⽅ ①周围:今齐地⽅千⾥(邹) ②并排:今操⽅连船舰(⾚) ③正直:⽅正之不容也(屈) ④⽅位、⽅向: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起(张) 修 ①长、⾼:邹忌修⼋尺有余(邹)庞然修伟(促)巨⾝修尾(促) ②学习,效法:不期修古(五) ③修建:室坏不修(项)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④整治:修守战之具(过)朝早晨:朝服⾐冠(邹)春江花朝秋⽉夜(琵) 朝 ①朝廷:动以朝廷为辞(⾚) ②上朝:相如每朝时(廉) ③朝见:皆朝于齐(邹)弱国⼊朝(过) 私 ①私下:私握⾂⼿(廉)从道旁私语(柳) ②偏爱: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 ③与公相对:公私之积犹可哀痛(论) 蔽 ①遮盖:横柯上蔽(与)苫蔽成丘(狠) ②蒙蔽:王 之蔽甚矣(邹) ⾯ ①脸:⽼妇必唾其⾯(《触龙说赵太后》) ②当⾯:能⾯刺寡⼈之过者(邹) ①院⼦:垣墙周庭(项) ②通廷:拜送书于庭(廉) 语 ①⾔语,谈论:越⼈语天姥(梦游)从道旁私语(柳) ②告诉:⽽语⼥⽈(记)不可不语(鸿) 名 ①名字,名称:有五⾕之实⽽不有其名(芙)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梦) ⾼中语⽂学习须知的成语 1.峥嵘岁⽉形容不平凡的年⽉. 2.风华正茂正是风采动⼈和才华横溢的时候。

文言文专项复习之——一词多义

文言文专项复习之——一词多义

22.致 致
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所以兴怀,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 里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 天下之士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 ④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以区区之地, ⑤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 ⑥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 不可幸而致 不可幸而致也 有鬼, ⑦有鬼,……皆人思念存想之所 皆人思念存想之所 致也 何尝不言通达后以匡国致 ⑧何尝不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 己任 情趣 使……达到 达到 招致, 招致,使…来归 来归 使……来见面 来见面 达到 获得 导致 使君主达到…境 使君主达到 境 界
报告, 报告,陈说 文体的一种, 文体的一种,偏 于议论 通"悦",高兴 shuì 劝导,鼓励 劝导, 通"悦",喜欢 说法(名词) 说法(名词)
3.辞 辞
臣之壮也, (1)辞曰:"臣之壮也, ) 犹 不如人 (2)不辞劳苦 ) (3)朝辞白帝彩云间 ) (4)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5)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6)近者奉辞伐罪,旌麾 )近者奉辞伐罪, 南指, 南指,刘琮束手 (7)曹公,豺虎也,挟天 )曹公,豺虎也, 子以征四方, 子以征四方,动以朝 廷为辞 廷为辞 推辞, 推辞,拒绝 躲避 辞别 理由, 理由,借口 审讯, 审讯,问话 朝廷的命令 理由, 理由,借口
23.临 临
①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 未尝不临文嗟悼, 之于怀 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把酒临 据亿丈之城, ③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 先帝知臣谨慎, 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 臣以大事 面对 正对着 下面对着 接近, 接近,临近
24.次 24.次
①引以为曲水流觞,列坐其次 引以为曲水流觞,列坐其次 太上不辱先, ②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陈胜,吴广皆次 ③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次 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⑤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 江北 盖以十舰最著前…余船以 余船以次 ⑥盖以十舰最著前 余船以次 俱进 长安回望绣成堆, ⑦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 次第开 水边 第二位的 位列其中 中途停驻 退军 顺序, 顺序,次序武,昭襄蒙故业,因 惠文, 昭襄蒙故业, 遗策 然后践华为城, 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项王即日因 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寿毕,请以剑舞, ④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 于坐 我降, ⑤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其富厚,交通王侯, ⑥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 吏执 为长句, ⑦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沿袭 凭借 于是(连词) 于是(连词) 借,趁着 通过(介词) 通过(介词) 凭借 于是(连词) 于是(连词)

高考文言文一词多义课件

高考文言文一词多义课件
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 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 代。
以“引”为例:
意义
例句
本义 引申义
拉开弓 牵、拉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
拉长
引.吭高歌(成语)
抽、拔出 引.佩刀刺马杀之《宋史·太祖本纪》
伸着
课堂小结
一个词语虽有多个义项,且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 义,但在具体、确定的语境中只有一种含义。
因此,完全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 之间的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都能成为确定其含义的钥匙。
狼奄至,引.首顾曰《中山狼传》

引.绳而束缚之《中山狼传》
意义
例句
带领
燕引.兵东围即墨《史记·田单列传》
承担
公卿各引.咎自责《北史·周武帝纪》

举荐、提拔 奖引.后进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 颇蔺相如列传》

援引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
引导
引.火烧身、引.人入胜(成语)
掉转
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
[即时小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的分类,正确的一
项是(
)
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②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③复前行,欲穷.其林
④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⑤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A.①②/③④/⑤⑥
3、词的比喻义 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 本 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 比喻义是 “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词;

文言文一词多义

文言文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的复习一不要离开原文(语言环境),二不要离开课本,应该说我们高中三年的学习,在高考卷上最直接体现出来的,就是课内所学的文言文。大家一定要牢固掌握三年来课内学过的文言实词,掌握它的常见义项、用法。三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具体讲就是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深”的引申义和基本义的联系是建立在相类似的基础上的。
例:指出下列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
(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本义“身体”,引申义“亲自”(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碴臿以为民先)、“自己”“自身”( 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身孕”(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性命”(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等。
(2)接近联想。兵(本义“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
(3)对比联想。去(本义“藏”—离开—废除—舍弃)
4.要集中记忆。
?
3.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阐析:本考点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条件。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情况,又是考查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掌握一词多义的方法
(1)抓住词的本义,进行推衍联想。
举例“亡”说明,《说文解字》说:“亡,逃也”,可见“亡”字的本义是“逃跑”。由“逃跑”这个意义可以推衍联想出好多其它的意思。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②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指人的死亡)。③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指国家的灭亡)。④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丧失)。⑤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通“无”,相当于“没有”)。
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常用实词”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就是一种能力。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教案

掉转引.车避匿。

(《廉颇蔺相如列传》)引导引.火烧身、引.人入胜(成语)【精准点拨】【微积累】类义词①表示“庄稼收成不好、荒年”的有:凶、俭、歉、饥、馑。

②表示“责备”的有:让、过、望、谴、非、尤、咎、责、诛、折。

③表示“赞许”的有:多、称、誉、许、道、与、嘉、褒。

④表示“私下、暗暗地”的有:阴、潜、间、私、窃、微、暗、密、偷、窥、伺、蔽、觇、匿、隐、黑、秘、藏、伏。

⑤表示“掌管”的有:典、当、知、守、掌、职、执、司。

⑥表示“去、到、往”的有:之、适、如、造、诣、徂、至、趋。

⑦表示“轻视、看不起”的有:小、易、轻、少、鄙。

⑧表示“代理”的有:假、行、权、摄、署、领、判、守、兼。

⑨表示“等到”的有:及、至、逮、迨、洎、俟。

⑩表示嫉恨的有:恶、厌、憎、衔、怨、患、疾、恨、怒、诅。

⑪表示授予官职的有:辟、荐、举、知、拜、选、除、授、起、察、仕。

⑫表示官职升降的有:升、擢、拔、迁、陟、晋、加,罢、黜、免、谪、左迁、窜、放。

【边练边悟】2.(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

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

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

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

(完整版)高中必备文言文一词多义

(完整版)高中必备文言文一词多义

高中文言文必备一词多义1.若: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假如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代词,你④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⑤若何:怎么办,怎么样⑥若……何:“对……怎么办”“对……怎么样”2.说: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②《师说》《捕蛇者说》一种文体③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④范增说项羽曰劝说、劝服⑤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言论、说法3.辞: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拒绝②停数日,辞去告辞、告别③不辞劳苦推托④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⑤《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⑥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辞谢,婉言道歉。

4.鄙:①言语粗鄙粗俗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境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④孔子鄙其小器轻视5.微:①人微言轻轻微的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⑤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不暴露、深奥⑥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喻指细小的东西6.之:①辍耕之垄上到②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代秦军③是寡人之过也连接定语与中心语的结构助词,的。

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知:①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②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到,懂得③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主持,管理④孰为汝多知乎通“智”,知识,智慧8.复: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繁复②其有敢不尽力乎?请复战再③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再④复之以掌,虚若无物通“覆”遮盖⑤不敢出一言以复回复⑥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9.既:①既而儿醒,大啼不久②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已经③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10.劝:①果行,国人皆劝劝勉、鼓励②劝君更进一杯酒劝说、劝服遂①自杀未遂成功②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于是③遂使之行成于吴于是11.当:①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掌管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介词,在……时候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占据、把守④当将率三军,北定中原应当⑤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将要或介词“正当”⑥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抵挡抵抗⑦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对酒当歌对着,面对⑧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一定、肯定⑨犯法当死判处,判罪12.朝:①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见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③朝济而夕设版焉早上13.孰: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地③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疑问代词14.诚:①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真心、诚意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确实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假使、假如15.善: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与恶相对,善良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优点、长处③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④王曰:“善”工好的、答应⑤素善留侯张良友好、亲善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处理好⑦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须臾喜欢、羡慕16.间①奉命于危难之间时候、期间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偶尔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④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⑤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空隙⑥从郦山,道芷阳间行小路、从小路17.质:①文质彬彬质地,底子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做人质抵押③质疑问难质问18.及: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到达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趁着③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以及④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⑤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等到19.甚:①不若长安君之甚厉害②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严重③目似瞑,意暇甚相当很④好读书不求甚解深,仔细20.少:①少时,一狼径去一会儿②太后之色少解稍微③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年轻④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

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

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

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一、关于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

它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在我国的文化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由于文言文是个体系庞大、分类严谨的文体,因此其词汇多义性极强。

下面我们将对文言文的一词多义进行归纳整理。

二、文言文的一词多义1、“然”(1)形容词,意为“这样”、“如此”。

例句:天地虽大,然无不容。

(2)副词,意为“仅仅”、“而已”。

例句:上以德,下以轻,譬之疾风而不厉,酆鹿之畏虎也而不惧,然后可以使前后一致。

(3)连词,意为“但是”、“却”。

例句:子曰:“非吾所及也,而勇也者,于乎!”曾子曰:“文武之道,未如之何?”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子曰:“君子不器。

”2、“快”(1)形容词,意为“舒适”、“自在”、“愉快”。

例句:心快则神清,神清则情逸,情逸则形柔。

(2)动词,意为“亲近”、“亲近朋友”、“便捷”。

例句:周公旦舒”,大失人心,于是寡人宫中博采众长,择瑞应之。

(3)名词,意为“虎皮裙”。

例句:忽然惊起,开门一看,见青旄手悄然,杀来入门,即袭身而上,振连后目,喇叭口中,及板天甲上。

3、“姑”(1)副词,意为“暂且”、“暂时”。

例句:子谓韶:“尽美矣,又何加焉?”对曰:“虽美,不如乡人之舞袖雪转,人之放鹤云退也。

”曰:“姑为尔容。

|”(2)代词,意为“女儿”、“妻子”。

例句: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姑以此。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故君子不谋其不可能,不言其不可,姑若容。

(3)介词,意为“在”、“于”。

例句:加之人之欲则善诋,恶信,然后姑息罪过,将以听信之。

4、“既”(1)连词,意为“已经”、“既然”。

例句:既为蛟龙,便宜不能够经常举重若轻。

(2)副词,意为“还不如”、“尽管”。

例句:人之言然后可以举几,几然后可以知得失,相知得失然后可以为纲常,纲常然后可以为宗庙,宗庙然后可以为天下兴利除害。

既除害而天下平矣。

5、“行”(1)名词,意为“行列”、“队伍”。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3)文言实词之一词多义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3)文言实词之一词多义

【2024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3)文言实词之一词多义【必备知识】1.一词多义的概念一个词有多个意思,这些意思又是互相联系的,叫作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这种语言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是存在的,但在文言文中表现得更为普遍,更为突出。

这是因为文言文中单音词占优势,易于引申。

例如:“兵”本义是武器,《出师表》“兵甲已足”中的“兵”就是这个意思。

《陈涉世家》“上使外将兵”中的“兵”指军队,“行收兵”中的“兵”指士兵。

2.一词多义的形式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1)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就词的来源说的,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指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

例如:朝,本义是“早晨”(朝令夕改)。

“道”的本义就是路途、道路。

另一种是就词的应用来说的。

把最常用的那个意义当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义”。

例如:“走”的基本义是“步行”。

在现代汉语中谈到本义是指后者,即词的基本义,也就是常用的意义。

这种基本义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总是作为词的第一个义项。

(2)引申义。

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例如:朝,早晨是大臣朝见国君的时间,故由“早晨”引申为“朝见”(率天下诸侯而朝周);朝见的地方也叫“朝”,故引申为“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再引申为“朝代”(改朝换代)。

“道”本义为“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

“本”本义为“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3)比喻义。

所谓词的比喻义,就是由本义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新义。

例如:“手足”本义是“手和脚”,“兄弟”是其比喻义;“干城”本义是“盾牌和城墙”,后来喻指“捍卫者”。

(4)假借义。

所谓词的假借义,就是因假借而产生的意义。

它同词的本义是不相干的。

如“然”,本义是燃烧。

后来假借为:①代词,如此,这样。

如“鞣使之然也”。

②形容词词尾,相当……的样子”。

如“屋舍俨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助解1
(1)试写出下列句中加颜色字的意义,并指为学》)__边___邑__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
师》)__以__…___…__为___边_ 邑
③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鄙陋、见识_短___浅___________
①扶辇下除,触柱折辕(《苏武传》)_台___阶___
②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__拜__官__授___职_
③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
记》)_修__治__、___清__理__
④此情无计可消除(《一剪
梅》)____清__除___、__废___除__、___除__掉___、__去掉
⑤爆2020竹/10/8声中一岁除(《元日》)___过__去___、__逝__去__
2020/10/8
1.寻找义项联系,巧记一词多义 识记多义实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或基本义 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关联。
例如,从:会意字,像两个人相随行走在路
上。 本义:跟随、随从。如“吾从而师之”。 引申义:①听从、服从,如“从善如流”;
②次要的,如“从犯”;③同一宗族次于至亲者 叫从2020(/1z0/ò8 nɡ),如“从弟”。
2020/10/8
B.各义项间有怎样的联系? 答:“鄙”的本义是“边邑”,那
么,“边邑”之人大多是“粗俗、未开 化”之人;既然是“未开化”,肯定是 “见识短浅”之人,“见识短浅之人” 一般要被人“轻视、看不起”。
2020/10/8
(2)试写出下列句中加颜色字的意义,并指出哪个
义项是其本义,各义项间有什么联系。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 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 在属贬义词;
“草菅人命”中的“草菅”,本义是 “野草”,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2020/10/8
(4)词的假借义,就是因假借而产生的含 义。
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现象。“通假”就 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相近 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 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 字来替代。
A.哪个义项是其本义?为什么? 答: “除”的本义是“台阶”,
“除”是形声字,左形右声,“ ”放 左边,与“小土堆”有关。
2020/10/8
B.各义项间有怎样的联系?
答:“除”的本义是“台阶”,又特指 宫殿上的台阶,“拜官授职”不正是在“宫 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 打扫,故又引申出“修治、清理”“清除、 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过 去、逝去”了。
④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荆轲刺秦
王》)__粗__俗__、___未__开__化
⑤2孔020子/10/8鄙其小器(《训俭示康》)__轻__视___、__看___不_ 起
A.哪个义项是其本义?为什么? 答:
“鄙”的本义是“边邑”,可从 “鄙”的构字法看出。“鄙”为形 声字,左声右形,从邑,啚( bǐ) 声“ ”放右边,表示“邑”。
文言实词 多义实词
2020/10/8
多义实词 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 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 比喻义和假借义。 (1)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 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 “2本020/1”0/8 的本义是“树木的根”。
(2)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 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2020/10/8
2.因文定义,语境推敲 一个实词虽有多个义项,且在不同的语 境中有不同的含义,但在具体、确定的语境 中只有一种含义。因此,完全可以结合上下 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之间的照应、 解释或暗示关系,都能成为确定其含义的钥 匙。
2020/10/8
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方向、 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
“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 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又如“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中, “关”本指“门闩”,由于作用相似引申为“关 卡”。 2020/10/8
(3)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 上所产生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