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训诂学发展的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大众科技
ຫໍສະໝຸດ Baidu
%%
四是吸取和移植社会科学领域 和 自 然 科 学 精 华 ! 充 分 运 用多层次研究方法 ! 实现训诂学方法论的现代化 $ ",-% 实 际上 ! 这种训诂学的创新既涉及学科内部 ! 又涉及学科外 部 ! 未来的训诂学应多方位向前发展 $ 训诂学的作用 小 则 顺 文 字 音 韵 之 理 ! 大 则 显 汉 学 文 明 之 光 !训 诂 学 既 是 古 代 &小 学 #与 &大 学 #之 间 的 纽 带! 又可谓人类与自然相沟通的桥 梁 ! 正 如 清 人 陈 澧 所 讲 * & 训诂之功大矣哉 $ # 愿有更多的 学 者 投 身 于 此 ! 探 其 原 委 ! 究其要旨以光大之 $ 参考文献 ! !"#!$# 王 力 % 中 国 语 言 学 史 !!#% 山 西 人 民 出 版 社 & "’() 年 & 第 "" 页 &*)+*, 页 % !-# 顾廷龙 ! 王世 伟 % 尔 雅 导 读 !!#% 巴 蜀 书 社 &)’’. 年 & 第 -/ 页 % !0# 戴 震 % " 六 书 音 韵 表 序 #% 见 段 玉 裁 % " 说 文 解 字 注 $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年 & 第 (.) 页 % !*# 段 玉 裁 % % 广 雅 疏 证&序 $% 见 王 念 孙 " 广 雅 疏 证 $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年 & 第 ) 页 % !/#!)0# 宋 永 培 % 当 代 训 诂 学 !!#% 北 京 1 广 东 教 育 出 版 社 &$... 年 % !2# 章 太 炎 % 小 学 答 问 !"#% 国 故 论 衡 !!#% 上 海 1 上 海 古 籍出版社 &,..- 年 % !(#王宁 % 训诂学原理 !!#% 北京 1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 年 & 第 ( 页 % !’# 何 九 盈 % 二 十 世 纪 的 汉 语 训 诂 学 !"#% 二 十 世 纪 的 中国语言学 !##% 北京 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年 ! 第 *- 页 % ’( !).# 韩格平 % 训诂学能否演进为中国古籍注释学 ( 建 国 以 来 训 诂 学 研 究 的 回 顾 与 展 望 !$#% 古 籍 整 理 研 究 学 刊 &)’(’3*4% !))# 周 光 庆 % 二 十 世 纪 训 诂 学 研 究 的 得 失 !$#% 华 中 师 范大学学报 3 人文社会科学版 5&)’’’ 年 % !),# 汤 一 介 % 论 创 建 中 国 解 释 学 问 题 !$#% 学 术 界 %,..) 年% !)-# 李 清 良 % 中 国 阐 释 学 !!#% 长 沙 1 湖 南 师 范 大 学 出 版社 &,..) 年 ) 周光庆 ! 戴震 % % 孟子 # 解释方法论 !!#% 孔子 研究 %)’’(305 ) 周光庆 ! 朱熹 % % 四书 # 解 释 方 法 论 !!#% 孔 子 研 究 %,...3/5 ) 周 光 庆 % 中 国 古 典 解 释 学 方 法 论 反 思 !$#% 学 术界 &,..) 年 % (( 从 古 籍 鉴 赏 看 !)*# 王 宁 % 言 语 意 义 与 传 意 效 果 ( 传意的主客观统一性 !%#% 程祥徽 % 语言与传意 !&#% 香港 1 海 峰出版社 &)’’/ 年 % !)/# 汤 一 介 % 再 论 创 建 中 国 解 释 学 问 题 !$#% 中 国 社 会 科学 &,... 年 % !)2# 苟 志 效 % 论 中 国 古 代 训 诂 学 的 语 言 哲 学 意 蕴 !$#% 社会科学研究 &)’’/% !)(# 李 亚 明 % 论 传 统 训 诂 学 的 现 代 化 !$#% 北 方 论 丛 % )’’* 年 % 作者简介 ! 石 天 飞 ! 男 ! 壮 族 !)’22 年 生 ! 广 西 大 学 文 化 与 传 播 学院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
%# 大众科技
!""#$"%
宣传与文化
论中国训诂学发展的途径
! 石天飞
2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 ! 广西 南宁 *(111) 3
" 摘 要 # 本文介绍了我国传统训诂学的源起 ! 研究范围 ! 方法等相关理论 " 然后提出中国训诂学只有在内部 深 化 ! 创新 " 同时向其他学科辐射 ! 扩展 " 才能在当代获得自身的发展 # " 关键字 # 训诂学 $ 解释学 $ 发展 一 ! 中国训诂学的源起 ! 发展及现今面临的窘境 在 上 古 时 代 !" 训 # 作 名 词 有 " 教 言 $ 之 义 ! 如 % 国 语& 周 语 下 ’() 若 启 先 王 之 遗 训 ! 省 其 典 图 刑 法 ! 而 观 其 废 兴 者 ! 皆可知也 * $ 有作为动词的 ! 义为 + 解 释 教 言 $! 如 % 说 文 解 字&言 部 ’(" 训 ! 说 教 也 * $" 诂 $ 通 " 故 $! 有 作 名 词 用 的 ! 意 思 是 " 故 言 $! 如 张 揖 % 杂 字 ’ 所 谓 " 古 今 之 异 语 也 $, 也 有 用 为 动 词 的 ! 意 思 是 + 解 释 故 言 $! 如 % 说 文 解 字&言 部 ’ 所云 " + 诂 ! 训故言也 * $ 而在 % 尔雅 ’ 一书中 ! 有 % 释 诂 ’ 一篇 !+ 诂 $ 为古语词 ! 有 % 释训 ’ 一篇 !+ 训 $ 为情貌词 * 在谈到训诂学的产生时 ! 王力先生说 " + 汉代崇尚经 学 ! - 训诂 . 由此兴起 * % 说文 ’ 说 " - 诂 ! 训故言也 * . 故言就 是旧言 ! 也就是前人传下来的关于经义的解释 * $ #$% % 汉 书/艺文志 ’ 说 " + 汉兴 & 鲁申公为诗故 & 而齐辕固 & 燕韩生皆 为之传 * - 训故 . 就是 - 训诂 .* ##’% 又有学者说 " +% 尔雅 ’ 被 认为是训诂学的起源 & 它是我国最早的训诂学的专书 * # #(% 如果泛论训诂学的起源 & 上述说法大致 不 差 * 清 人 戴 东原作为乾嘉学派的领袖 & 以一个哲学家的敏锐眼光 & 将 训 诂 学 的 观 念 提 高 到 系 统 化 的 高 度&他 提 出 了 +故 训 声 音 & 相为表里 # 的著名纲领 * #)% 戴震弟子段玉裁则进一步 发挥了其师的观点 & 他说 " + 小学有形 0 有音 0 有 义 & 三 者 互 相求 & 举一可得其二 1 有古形 0 有今形 0 有 古 音 0 有 今 音 0 有古义 0 有今义 & 六者互相求 & 举一可得 其 五 * 三 代 为 古 & 则汉为今 & 汉魏晋为古 & 则唐宋以下为今 * 圣人之制字 & 有 义而后有音 & 有音而后有形 * 学者之考字 & 因形以得其音 & 因音以得其义 & 治经莫重于得义 & 得义莫切于得音 * $ #*% 段 玉 裁 在 这 段 论 述 中!沟 通 了 汉 语 言 文 字 的 形 0音 0义 * 至此 ! 乾嘉学派将训诂学观念提到了系统化的高度 ! 这标 志着传统训诂学的成熟 * 中国现代训诂学的创始人和杰出代表刘师培 0 章太 炎 0 黄侃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训诂的术语 0 理论和方法 * 刘 师培提出 + 治小学者必与社会学相证 明 $ 的 原 则 ! 说 明 了 其 + 考察汉字的形体 ! 追索意义的原始 ! 探求引申的依据 $ 的三大任务 * 章太炎 + 善于从事中国语文 0 文化的总体设 计 $!+ 更多地表现为对于被研究对象的内在条理和整个 系统进行清理 0 揭示与阐释 * $ #+% 他将 + 小学 $ 更名为语 言文字之学 * 这种更名 ! 不是简单的更名 ! 而是现代语言 文字观念的产生 * 他 + 作 % 文始 ’ 以明语源 ! 次 % 小学答问 ’ 以见本字 ! 述 % 方言 ’ 以萌俗 $* #,% 之后 ! 进一步发展学科观 念的是黄侃先生 * 他说 (+ 夫所谓学者 ! 有系统条理 ! 而可 以因简驭繁之法也 ! 明其理而得其法 ! 虽字不能遍识 ! 义 不能遍晓 ! 亦得谓之学 * 不得其理与法 ! 虽字书罗胸 ! 亦不 得名学 * $ 所以 !他对训诂学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 提出 " + 真 正的训诂学 ! 即以语言解释语言 * 初无时地之限域 ! 且论 其法式 ! 明其义例 ! 以求语言文 字 之 系 统 与 根 源 也 * $ 黄 侃先生在他的界定中提出了训诂的研究对象 0 理论和方 法以及研究目的 ! 初步创立了现代训诂学的理论体系 ! 这 是现代训诂学史上的巨大进步 * 三位训诂学大师使训诂 学的理论化程度不断提高 ! 走 向 具 有 理 论 意 识 的 发 展 阶 段* 然而在中国学术史上功高劳卓的训诂学 ! 却一度陷 入了学术窘境 * 王宁先生曾感慨 " + 训诂学在八十年代初 还是一门被判了死刑的学科 * 改造这种学科比建设一门 新的学科还难 * $#-% 何九盈先生也认为 + 站在中国语言学 史的角度 ! 回望二十世纪的训诂学历程 ! 深感这门古老的 学 科!由 于 远 因 近 因 0外 因 内 因 的 种 种 制 约!其 现 代 化 进 程充满了矛盾 0 困惑 0 危机 * $#.% 对此 ! 有学 者 认 为 & 训 诂 学 应 演 进 为 中 国 古 籍 注 释 学 #$/% , 更 有 不 少 学 者 吸 纳 了 解释学的精神 ! 认为训诂学 发 展 到 当 代 就 是 要 恢 复 其 固 有 的 文 献 解 释 学 的 使 命 与 精 神 #00%! 应 当 在 文 献 注 释 资 料 的 基 础 上 生 发 并 建 立 起 中 国 的 解 释 学 #0’% ! 为 此 也 做 了 一 定 的 工 作 #0(%! 训 诂 学 与 解 释 学 的 关 系 问 题 近 期 成 为一个热点 * 二 ! 中国训诂学发展的途径及前景 对于中国训诂学的定位和发展可说是众说纷纭* 部分学者认为 ! 中国训诂学可以尽可能广泛地吸收汉语 研究的成果 ! 尽可能只从自 己 的 立 场 探 讨 汉 语 表 达 方 式 的特征 ! 但是不一定只是在语言科学中寻求自己的位置 ! 而可以坚定地沿着两千年来 固 有 的 道 路 走 下 去 ! 最 终 发 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解释学 , 而历史上那些由训诂学 带动和促动起来的汉语词汇 0 语 义 研 究 及 其 丰 硕 成 果 ! 则运用现代词汇学 0 语义学 的 理 论 予 以 观 照 和 总 结 ! 将 其发展为汉语历史词汇学和 汉 语 历 史 语 义 学 等 等 ! 并 与 解释学相联系和呼应 * 然而从原则上说 ! 训诂学要获得再发展 ! 应考察它的 内外部环境 ! 使训诂学一方 面 吸 收 其 他 学 科 的 精 华 改 造 自 己!一 方 面 要 不 断 向 其 他 学 科 渗 透!形 成 学 科 的 交 叉! 最终走向拓展了的现代化之路 * 首 先 !尝 试 调 整 训 诂 学 原 有 的 研 究 范 围 !改 变 其 研 究方法 * ’1 世纪 -1 年代以来的探讨实际上就是为了使 它在语言学内部不断更新 ! 再创辉煌 * 如王宁先生认为 !
宣传与文化
训诂学的现代化要走汉语词汇语义学之路 ! 之后又有学 者提出训诂学的两重性 ! 认为训 诂 学 应 当 是 以 古 代 文 献 词义的考证为对象与目的的一门 学 科 ! 有 学 者 提 出 ! 当 代训诂学 " 要承担起作为当代中国语言学的基础学科的 职责 #! 认为 " 语义的研究 ! 始终是当代训诂学研究的核心 与基础 $ 而作为重点的 % 前导的研究课题 ! 是先秦与两汉 语 义 研 究!确 保 了 这 种 重 点 的 %前 导 的 课 题 研 究!则 可 统 率 后 代 %现 代 语 义 研 究!进 而 带 动 各 个 时 期 字 形 % 语 音 % 语法 % 修辞的研究 $ "#$% 目前沿着这一方向发展的训诂学 已跨越了前人的研究 &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 实现了训诂学 旧质的转换 & 展现了它广阔的发 展 前 景 $ 又 如 可 从 语 言 传意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古代典籍注释的行为 $ 因为 & 中 国 古 代 最 早 的 传 意 工 作 是 注 释’ ’’ 一 种 帮 助 沟 通 的 工 作 $ ("#’% 这样的研究不仅是对语言传意研 究 的 拓 展 & 也 是对典籍注释研究的深化和发展 $ 其 次 !可 以 使 训 诂 学 向 外 辐 射&使 之 扩 展 到 其 他 学 科之中去 $ 一是从丰富的训诂资 料 中 & 从 其 历 史 发 展 中 探讨并形成中国解释学 $ 从哲学研究的角度探求能否在 中国既往的训诂学领地内寻找解 释 的 方 法 和 规 律 & 建 立 有 中 国 特 色 的 解 释 学&因 为 &解 释 问 题 #曾 对 中 国 文 化 % 哲学 % 宗教 % 文学等等诸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 这或许是中国训诂学突破其固有 范 围 & 上 升 为 一 般 方 法 论的一种思考与探索 & 是孕育中 国 解 释 学 的 契 机 $ 二 是 从训诂材料中探讨语言哲学的有 关 问 题 $ 实 际 上 & 中 国 训 诂 学 蕴 含 着 大 量 的 关 于 意 义 的 理 论 "#)%& 这 些 都 是 探 讨语言哲学的最好素材 $ 如训诂 材 料 就 涉 及 意 义 理 论 & 可从以往的训诂材料中分析语言理解中的时间障碍 % 空 间障碍 % 语境障碍等问题 & 以及语义 理 解 的 整 体 性 原 则 $ 语言哲学认为局部的意义决定于 它 在 整 体 中 的 地 位 & 而 整体的意义则决定于它使局部环境变化的方式 $ 而中国 的训诂学家已经注意到了意义的整体性与训诂方法的 片面性的矛盾 $ 戴震强调形 % 音 % 义 三 者 互 为 表 里 & 段 玉 裁主张形音义几者相互求证的方法就是注意到局部意 义与整体意义的关系 $ 又如 & 古 代 的 训 诂 对 文 本 的 理 解 较为宽泛 & 体现出对符号意义的 & 整 体 与 部 分 # 相 互 决 定 规律的深刻理解 $ 不仅如此 & 中国训诂学家对 & 解释的循 环 # 也有所了解 $ 如戴侗在 ) 六书故*六书通释 + 中说 * & 注 疏未兴 ! 经义常明 + 注释日繁 ! 经义日晦 $ # 戴 侗 所 言 情 况 出现的原因是由于解经者以自己 的 理 解 为 标 准 ! 以 自 己 的理解取代对经典本意的把握 $ 从训诂材料探求哲学问 题是一条创新的道路 ! 不少学者开始在此领域拓地耕耘 ! 创获甚丰 $ 再次 ! 要走内外综合革新之路 $ 训诂学要研究古代 语言和文字的意义 ! 也要研究古代的 名 物 % 典 章 % 文 化 制 度 + 要以释读古文献为主要任务 ! 也要从理论上探讨词义 的演变规律 $ 如一些学者就训诂学现代化的内涵进行了 系统阐述 ! 认为训诂学的现代化包含有四方面的内容 * 一 是要建立和完善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的 % 系统而规范的 训诂学学科体系 ! 以实现训诂学 的 现 代 化 $ 二 是 发 掘 训 诂的实用价值 ! 研究古代物质层文化和制度文化 ! 以实现 训诂学表述职能的现代化$ 三是发掘训诂中的主体价 值!研 究 古 代 心 理 层 文 化!实 现 训 诂 表 达 职 能 的 现 代 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