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调工艺学》第一讲 绪论

合集下载

第一讲 概述 烹调工艺学课件

第一讲 概述 烹调工艺学课件
烹调工艺学
主讲教师:李 锐 邮 箱:zslirui@
2020/7/6
湛江师范学院 烹饪工艺学
烹调
根据一定的目的,综合运用各种操作技能和一 定的生物技术设备,将烹饪原料加
烹调&烹饪
烹调与烹饪的区别在于:烹调是单指制作菜肴 而言,烹饪则是包含菜肴和主食的整个饭菜制 作。
2020/7/6
湛江师范学院 烹饪工艺学
(一)中国烹饪的特点
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用料广泛,搭配灵活; 刀工精细,风味多变; 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
2020/7/6
湛江师范学院 烹饪工艺学
中国菜品的独特标准概括:色、形、香、味、质、滋、养。 按社会形势划分:宫廷菜 官府菜 寺院菜 民间菜 市肆菜 中国菜肴风味区域划分(菜系)
4、从广义讲烹饪包含烹调及烹调所制作的各类食品,饮食消费,饮食养 生,以及由烹调和饮食所延生的众多文化现象在内。
2020/7/6
湛江师范学院 烹饪工艺学
S1.3烹调工艺学学科特点
综合性学科 重视实践性
2020/7/6
湛江师范学院 烹饪工艺学
S1.4烹调工艺学研究 的范围
(一)中国烹饪的特点 (二)烹调工艺学研究内容 (三)如何学习烹调工艺学
2020/7/6
湛江师范学院 烹饪工艺学
川菜 粤菜 鲁菜 淮扬菜(苏菜) 徽菜 湘菜 闽菜 鄂菜 京菜 沪菜 清真 素菜(斋菜)
2020/7/6
湛江师范学院 烹饪工艺学
(二)烹调工艺学研究内容
菜肴制作一般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初步加工——切配——烹调——成菜装盘
1、原料的加工原理及工艺 2、刀工原理及刀工技术 3、加热对烹饪原料的影响 4、菜肴的组合 5、色、香、味的基本理论及调味 6、菜肴质量的评定 7、菜肴的烹制工艺

烹调工艺学

烹调工艺学
时令性强,夏秋尚清淡,冬春求浓郁。粤菜著名的菜点有: 白云猪手、烤乳猪、盐焗鸡、白灼虾、白切鸡、烧鹅、耗油牛 肉等。
粤菜的形成与发展
粤菜形成和发展与广东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风俗习惯密 切相关。广东地处我国南端沿海,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高山 田原鳞次栉比,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 产富饶。
• 潮州菜的另一特点就是菜肴富有田园风味,善于烹制以蔬果 为原料的素菜。而素菜烹调的精妙之处在于上席时菜肴饱含 肉味而不见肉,对蔬菜果品,粗料细做,清淡鲜美,如护国 菜、七样羹、返沙芋头等,皆为美食家所称道。
• 潮州菜特别重视配酱调味。不同菜色,配以不同酱碟,一菜 一碟,咸甜酸辣,各有讲究。而酱料中的南姜、梅膏、鱼露、 红豉油等,尤为潮州特产。
• 可见广州饮食风之盛。的确,粤菜最大特色便是采料复杂, 菜式丰富。它用料广博奇杂,配料多而巧。蛇虫鼠蚁、飞禽 走兽、山珍海味、中外食品,无所不有,可谓全国之冠。这 些原料,一经厨师妙手烹制,每令食者击节赞赏,叹为异品 奇珍。
比如吃蛇,其他省份的人是不敢入口的。什么都敢吃,这不 是愚昧和落后,而是广州人的开放心态和创新意识在饮食文 化上的体现。
烹调工艺学
第一章 绪论
基本概念
烹饪:菜肴点心等熟制食品的供食系统。包括菜肴点心的制 作和生产,菜肴点心的价值实现,消费菜肴点心的功用以及 系统运作中形成的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烹调:制作菜肴点心的专门技术。包括原料的选用、初加工、 刀工、预制、调味、加热、造型等技术。
烹制:菜肴点心的具体制作方法和过程。
潮州菜
• 秦以前,潮州属闽地,其语系和风俗习惯与闽南接近,同时 又受广州地区的影响,渐渐地汇两家之所长,形成风味自成 一格的潮州菜。
• 潮州菜的最突出特点是以烹制海鲜见长;对海鲜的烹调选料 考究,制作精细,达到新鲜美味,清而不淡,鲜而不腥,郁 而不腻。如生菜龙虾、红炖鱼翅、蚝烙、清炖乌耳鳗、清汤 蟹丸等,是潮菜海鲜类的代表名作。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烹调工艺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烹调工艺学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烹调工艺学的性质和地位第三节烹调工艺学的研究内容第四节学习烹调工艺学的意义和方法第一篇烹饪原料的选择与加工第二章烹饪原料的鉴别与选择第一节烹饪原料的鉴别方法第二节烹饪原料选择的基本原则第三章烹饪原料的初加工工艺第一节鲜活原料的初加工一、鲜果蔬的初加工二、水产品的初加工三、家禽及家畜的初加工第二节干制原料的初加工一、干制原料涨发的原理二、干制原料涨发的类型三、常见干制原料涨发实例第四章刀工切割工艺第一节刀工与刀法第二节基本料形加工第三节剞花刀第四节分档取料第五节整料去骨第五章保护及优化加工工艺第一节保护性加工工艺概述第二节挂糊、上浆工艺第三节勾芡工艺第四节制汤、制蓉工艺第二篇调配工艺第六章菜肴的组配工艺第一节菜肴组配的原则第二节菜肴组配的形式与方法第三节宴席菜肴的组配形式和方法第四节菜看的命名第七章风味调配工艺第一节调味工艺第二节调香工艺第三节调色工艺第四节调质工艺第三篇烹饪原料的熟处理第八章烹饪原料预熟处理工艺第一节火候及火候的运用第二节烹饪原料预熟处理中的传热过程及作用第三节原料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特征第四节烹饪原料预熟处理的作用及方法(焯水、过油、走红)第十二章烹饪原料熟处理的烹调技法第一节以油为传热介质烹调方法第二节以水为传热介质烹调方法第三节以气为传热介质烹调方法第四节以固体为传热介质烹调方法第五节特殊及其它的烹调方法第六节烹调方法与基本功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餐饮业的发展现状,掌握烹调工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理解烹调工艺学的学科属性。

[情感目标] 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进入学习情境。

[内容提要](1) 烹调工艺学的基本概念(2) 烹调工艺学的性质和地位(3) 烹调工艺学的研究内容(4) 学习烹调工艺学的意义和要求第一节烹调工艺学的基本概念一、烹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把“烹调”中的“烹”理解为“加热”,把“调”解释为“调味”。

《烹调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一)

《烹调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一)

《烹调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一)《烹调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是烹饪专业的一个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烹调技能和工艺素养。

本文章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估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课程目标《烹调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烹调技能,具体表现为熟知常见烹调方法和调味方法,掌握相关烹饪工具和手法,了解各类食材的烹调技巧,提高学生的烹调品质和技术素养。

二、课程内容1.烹调基础知识:介绍烹调工具、烹调火候、调味基础知识等基础知识。

2.常见烹调技巧和手法:主要包括烹调技巧有煮、炖、烤、煎、炒、炸、蒸、焖等;主要手法有切、剁、搅、拌、摔、压等。

3.各类食材的烹调技巧:介绍不同类别的食材烹调的不同所在,如鱼肉烹调技巧、肉类烹调技巧、蔬菜烹调技巧、米面类烹调技巧等。

4.特色烹饪技法:介绍地方特色烹饪技法,如川菜的麻辣烹调技法、粤菜的清烹技法等等。

三、课程评估课程评估是课程实施的重要部分,主要通过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

期中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百分之八十,作业占总成绩百分之二十,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实践操作能力以及烹调品质等进行全方位评估。

四、教学方法1.授课方式采用多媒体展示和示范教学的方式,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

2.烹调实验课:为学生提供实验条件,让学生独立进行烹饪,检验学生学习成果。

3.学生交流讨论: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技能,提高学生对于烹调工艺的认识和理解。

综上所述,《烹调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是烹饪专业里一个非常基础而又实用的课程,它的内容广泛、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多样、评估标准科学严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烹调的基础理论和实际技能,增强他们对美食文化的理解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在烹饪行业里的素养和竞争优势。

烹调工艺学课件.ppt

烹调工艺学课件.ppt
烹调工艺学
食品科技学院 谭汝成
1. 课程性质
以操作为基础,指导菜肴烹调的理论 基础课程。
2. 教学要求及目标
了解中国烹饪的历史及现状; 熟悉中式烹调的基础工艺; 掌握中式烹调工艺的理论基础; 初步具备组织菜肴生产的能力。
3.主要内容
1. 工具及使用 2. 原料预处理 3. 原料组配 4. 初熟加工
1. 绪论
1.1 基本概念
2. 烹调 将经过整理的原料通过加热和 调味制成菜肴的技术。
3. 烹调工艺学 运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等 学科的有关理论,研究菜肴制 作过程与工艺的理论和技术。
1. 绪论
1.2 中国烹饪的特点
1. 民族性和地域性鲜明; 2. 用料广泛,选料讲究; 3. 刀工精细,刀法多样; 4. 善于用火,精于火候;
5. 烹制工艺 6. 调制工艺 7. 菜肴装饰与评定 8. 药膳知识简介
1. 绪论
1. 基本概念 2. 中国烹饪的特点 要学习方法
1. 绪论
1.1 基本概念
1. 烹饪 以木巽火,亨饪也。见之于 《周易·鼎》。 以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民 俗学、美学等学科为基础理论, 研究烹调工艺的一门学科。
1. 绪论
1.3 主要研究内容
1. 生产工具及操作; 2. 原料加工原理及技术; 3. 加热及对原料的影响; 4. 菜肴组合的方法和原则; 5. 风味的形成机理与应用; 6. 烹制原理和工艺。
1. 绪论
1.4 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
1. 烹调工艺学的作用 烹饪与传统食品加工
最主要的加工方式; 原料保存是重要环节。
1. 绪论
问题与思考
1. 烹饪的基本含义。 2. 烹饪和烹调的关系。 3. 烹调工艺学的内涵。 4. 中国烹饪的主要特点。 5. 烹饪的发展与烹调工艺学的关系。

烹调工艺学概述与要求

烹调工艺学概述与要求

海州六种地方菜组成。早在二千多年前,吴人即善制炙鱼、蒸鱼和鱼
片。一千多年前,鸭已为金陵美食。南宋时,苏菜和浙菜同为“南食”
的两大台柱。苏菜擅长炖、焖、蒸、炒,重视调汤,保持原汁,风味
滑嫩 清鲜,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酥松脱骨而不失其形,
爽脆而不
失其味。
苏菜特点:苏菜(淮扬菜)十分讲究刀工,在烹饪上则善用火候, 原料多以水产为主,口味平和,清鲜略甜。有清炖蟹粉狮子头、大煮 干丝、三套鸭、水晶肴肉、松鼠厥鱼、梁溪脆鳝等著名菜肴。
二、烹调工艺学的属性
烹调工艺学是从人的饮食需要出发,对食 品卫生、营养、美感三者控制,使菜肴的营养 与色、香、味、形、质、意俱美的专门学问。 它是以中国传统风味菜肴的制作工艺为研究对 象,是食品加工科学的一个分支,是总结和届 时中国风味菜品制作工艺一般规律的学科。
烹调工艺学概述和要求
三、中国烹饪技术体系的形成和 发展
川菜特点:突出麻、辣、香、鲜、油大、味厚,重用“三椒”(辣 椒、花椒、胡椒)和鲜姜。调味方法有干烧、鱼香、怪味、椒麻、红 油、姜汁、糖醋、荔枝、蒜泥等复合味型,形成了川菜的特殊风味, 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誉。
烹调工艺学概述和要求
川菜代表菜
鱼香肉丝
烹调工艺学概述和要求
回锅肉
鲁菜
鲁菜发端于春秋战国时的齐国和鲁国 (今山东省),形成于秦汉。宋代后,鲁 菜就成为"北食"的代表,是我国八大菜系之 一。鲁菜是我国覆盖面最广的地方风味菜 系,遍及京津塘及东北三省。
烹调工艺学概述和要求
苏菜代表菜
清炖蟹粉狮子头
烹调工艺学概述和要求
松鼠桂鱼
粤菜
粤菜,即广东地方风味菜,是我国著名八大菜系之一,它以 特有的菜式和韵味,独树一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广东地处我 国南端沿海,境内高山平原鳞次栉比,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气候 温和,雨量充沛,故动植物类的食品源极为丰富。同时,广州又 是历史悠久的通商口岸城市,吸取了外来的各种烹饪原料和烹饪 技艺,使粤菜日渐完善。加之旅居海外华侨把欧美、东南亚的烹 调技术传回家乡,丰富了广东菜谱的内容,使粤菜在烹调技艺上 留下了鲜明的西方烹饪的痕迹。

烹调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烹调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要点
强调在烹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操 作细节,如火候掌握、时间控制 、翻锅技巧等。
不同菜系的烹饪特点与技巧
川菜
粤菜
介绍川菜的特点和烹饪技巧,如麻辣 、鱼香、怪味等口味,以及水煮、干 烧等烹调方法。
介绍粤菜的特点和烹饪技巧,如清蒸 、白灼、油泡等烹调方法,以及注重 食材新鲜和原汁原味的技巧。
鲁菜
讲解鲁菜的特点和烹饪技巧,如扒、 烩、爆等烹调方法,以及注重火候和 调味的技巧。
烹调工艺在餐饮业中的应用与推广
总结词
应用与推广
详细描述
现代烹调工艺在餐饮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通过现代化的设备和工艺,餐饮企业能够提供更 加丰富、健康和美味的食品。同时,烹调工艺的创新也推动了餐饮业的发展,新的烹饪技术和方法不 断涌现,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烹调工艺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04
烹调工艺美学
烹调工艺的美学原则
01
02
03
04
统一性原则
将各种食材和调料统一在一定 的烹调理念下,保持整体协调
和美感。
平衡性原则
注重食材的搭配和色彩的协调 ,使整个菜肴看起来平衡稳定

节奏性原则
通过食材的排列和烹调的节奏 变化,使菜肴呈现出动态美。
强调性原则
突出食材的特色和优势,强化 菜肴的艺术表现力。
烹调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目录
• 绪论 • 烹饪原料基础 • 烹饪工艺技术 • 烹调工艺美学 • 现代烹调工艺的应用与创新 • 实践环节与课程考核
01
绪论
烹调工艺学的定义与性质
烹调工艺学定义
烹调工艺学是一门研究食品烹调加工技术和方法的科学,旨在通过合理的烹调 工艺使食品达到色、香、味、形、质等方面的要求,满足人们的饮食需求。

中式烹调技艺.ppt

中式烹调技艺.ppt
烹与调一般相伴而行,是一个过程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二、烹调工艺学的科学含义
(一)烹调的科学含义 根据以上对烹与调的理解,站在现代中国烹调的高度看,烹调
的科学含义是:
烹调是指综合运用一定的物质技术设备、现代自然科学和最新 烹饪信息的有效手段,总结和开发菜肴,以满足人们在饮食方面物 质和精神的享受,具有一定工艺性和文化内涵的技术科学。
四、中国烹调受菜肴属性的调控
菜肴属性是指菜肴本身所固有的与菜肴品质联系过程中的表现。 菜肴属性分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菜肴本质属性是指形成菜肴品 质的根本性质,即形成菜肴过程中各个基本要素的内部联系或规定 性的内在根据。菜肴非本质属性是指形成菜肴品质的次要相关性质。
中国菜肴虽然千姿百态,但就烹调技术而言,都有共同的技术 属性,烹调技术实际上是对菜肴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内 容的整合。因此,在中国烹调的全部工艺流程中,菜肴属性自始自 终控制和调节着烹调的各个环节。
调,过去的解释即指调味,显然失之偏颇。“调”应当是一个广 义的概念,主要指调色、调味、调香、调质等。如果仅将“调”理解 为调味,中国烹调工艺学的研究内容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中国烹调 工艺就没有更为深入和广阔的发展。研究“调”的含义,有助于转变 观念,提高对烹调工艺学的认识,也有助于把握烹调工艺的职业化能 力。
四、美食原则
美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涵盖了饮食追求美感的全部内容。 注意菜肴色泽的调配、型体的塑造,口味的调和,嗅感的舒畅, 触感的适宜,营养的合理,火候的适度,烹调原料新鲜天然, 安全卫生,健体强身,雅致清爽,装盘讲格调,盘饰讲明快以 及菜肴整体的和谐完美,是中国烹调美食原则的基本内容。
美食原则是烹调工艺追 求的主要目标。
菜肴基本属性简表
本质属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⑤从宫廷、官府到民间都有了“烹人”、“庖人” 专职饮食 “烹人”—— 宫廷中专管膳食之人 “庖人”—— 民间中专司饮食业人员 包括“膳人、医师、食医、兽医” 职责: a.提供六畜(马、牛、羊、猪、犬、鸡)、六兽 (狼、鹿、野猪、野兔等)、六禽(雁、鸽子等) b.辨别肉的品质,哪些可吃,哪些不能吃。
2、菜系的形成


①当地的物产和风俗习惯 ②各地气候差异,形成不同口味 ③各地烹饪方法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菜肴特色
3、菜系的特色





①川菜 ②粤菜 ③鲁菜 ④苏菜 ⑤浙菜 ⑥闽菜 ⑦徽菜 ⑧湘菜
①川菜

特色:它以麻辣、鱼香、家常、怪味、酸辣、椒 麻、醋椒为主要特点。
宫保鸡丁
烹调工艺学
食品工程学院 烹饪管理系 李超 haoqi824@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中国烹饪的地位 第二节 烹调的起源与中国烹饪的发展过程 第三节 中国菜肴的构成及特点和菜系的形成及 特色 第四节 烹饪和烹调的定义、区别及烹调工艺学 的研究内容 第五节 烹饪工艺的基本要素
第六道:春卷
第七道:炒面
第八道:烤鸭
三、从烹饪的发展来看

1、烹饪著作世界之最 2、烹饪技法、菜式世界之最
中国名菜集锦
四、从名人的言论来看

孙中山先生:“我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 后,惟烹饪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 及。中国所发明之食物,固大胜于欧美,中国烹 调之精良,尤非欧美所可并驾。”


④烹调的应用能使食物得以储存,人类逐渐形 成了定时饮食习惯,可以空出等多时间从事其 它生产劳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⑤烹调的产生,使先民制作了更多的炊具、餐 具,开始讲究食礼,促进了人类的文明进程。
二、中国烹饪发展的主要过程


1、萌芽时期 2、形成时期 3、发展时期 4、昌盛时期 5、烹饪发展的新时期
荷包里脊
②官府菜



a.孔府菜 对菜肴的制作极为考究,要求不仅料精,细作, 火候严格,注重口味,而且要巧于变换调剂,应 时新鲜,以饱其口福。 孔府菜的命名极为讲究,寓意深远,有些系沿用 传统名称,此类多属家常菜;有的取名古仆典雅, 富有诗意。
一品豆腐
②官府菜

b.谭家菜 谭家菜选料考究,制作精细,尤其重火功和调味 的工艺特点,讲究慢火细做,谭家菜以燕窝和鱼 翅的烹制最为有名。
二、从外国友人的评论来看
中国人有四大国宝——中国的医学、中国的艺 术、中国的戏曲和中国 的烹饪 从舆论上,日本研究中国烹饪的专家——菠多野 须美曾经著文赞道:“衣食同源,精力旺盛的源 泉——中国饭菜。”
外国人最爱吃的八大中国菜
第一道:糖醋里脊
第二道:宫保鸡丁
第三道:麻婆豆腐
第四道:馄饨
第五道:饺子
酸奶烤牛肉
法国香草蜗牛
中亚菜系
中国
日本
韩国
东南亚
欧洲菜系
法国
英国
意大利

俄罗斯
土耳其
穆斯林菜系
法国菜的特点

①制作独特 ②菜名独特 ③风味独特
①制作独特

a.选料广泛、讲究
①制作独特

b.讲究菜的鲜嫩
①制作独特

c.讲究原汁原味
①制作独特

d.用酒调味
②菜名独特


法国菜的菜名别有风趣,许多菜肴往往是用地 名或人名来命名的。 如“里昂土豆”, “马赛鱼汤”等。
里昂土豆
马赛鱼汤
③风味独特

法国菜的特色汁多味腴,菜肴精巧如画,满足视 觉;扑鼻的酒香满足嗅觉;入口的美味满足味觉 法国菜的烹调方法很多,一般常用的烤、煎、烩、 焗、铁扒、焖、蒸等。
鹅肝酱
焗蜗牛
洋葱汤
沙朗牛排
马令古鸡
马赛鱼汤
土耳其菜的特点及特色

土耳其菜特点——浓中带淡,鲜香酥烂,原汁 原汤浓而不腻,口味平和 土耳其菜特色——“转烤羊肉”极受欢迎 ,还喜 欢 用面粉、牛奶、糖和榛子做的 各种甜味食品。
第一节 中国烹饪的地位



一、从世界菜系的情况来看 二、从外国友人的评论来看 三、从烹饪的发展来看 四、从名人的言论来看

中国烹饪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经过数千年的发展 与完善,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先 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从世界菜系的情况来看
中国菜系、法国菜系和土耳其菜系

特色:讲究刀工、制作精细、变化较多、富有乡 土气息。
油焖春笋
龙井虾仁
西湖醋鱼
⑥闽菜

特色:制作细巧、色调美观、调味清鲜
雪花鸡
太极明虾
佛跳墙
⑦徽菜

特色:它以烹制山珍野味著称,擅长烧、炖、 蒸,而少爆炒。其烹饪芡大、油重、色 浓、朴素实惠。
蜂窝豆腐
火腿炖甲鱼
红烧果子狸
⑧湘菜

特色:以熏、蒸、干炒为主,口味重于酸、辣, 辣味菜和烟熏腊肉是湘菜的独特风味。
霸王别姬
辣味合蒸
麻辣子鸡
第四节 烹饪和烹调的定义、区别及烹 调工艺学的研究内容


一、烹饪和烹调的定义和区别 二、烹调工艺学的研究内容
一、烹饪和烹调的定义和区别

1、烹饪和烹调的定义 2、行业区别
1、烹饪和烹调的定义


烹饪——是指人类为满足生理需要和心理需求, 把食物原料用适当的加工方法和加工程序制造成 餐桌食品的生产和消费行为,是人类饮食活动的 基础之一 。 烹调——则仅指做菜的烹饪技术 烹饪 家庭——家务劳动 饮食企业——服务性的第三产业
3、发展时期(秦汉至隋唐)





②炊具的改进促进烹饪技术的发展 炊具的改进——从陶器、铜器发展到铁器时代, 出现铁锅、炒勺、铁铲,促进了炉灶、烟囱的改 进,提高了灶的火力和温度控制,铁导热性好, 加快了烹调速度。 烹调技术方面——出现多种烹调技法,如:炒、 炖、煎、煮等 食谱搭配——有主、副食、热菜、凉菜 调味方面——有咸口、甜口、 红、白案有了明确的分工
燧人氏
伏羲氏
神农氏
宿沙氏
1、萌芽时期(史前至殷商时代)

③陶器开始使用 有了鼎、鬲、甑等,用水为传热介质的烹调方法 出现,致使由自然石器的旧石器时代,发展到能 人工打制石器的新石器时代。
2、形成时期(商周至秦朝)


①铜器的使用 这个时期对烹饪起最大促进的是发明了铜器, 有了铜刀、铜锅(鼎、釜)等炊饮具。
2、形成时期(商周至秦朝)



④(西周)最早的“八珍”名菜 淳熬——肉酱油浇饭 淳母——肉酱油浇黄米饭 捣珍——烧牛、羊、鹿里脊 炮豚——煨烤炸炖乳猪 炮牂——煨烤炸炖羔羊 渍 ——酒糖牛羊肉 熬 ——类似五香牛肉干 肝 ——网油烤狗肝
2、形成时期(商周至秦朝)


2、形成时期(商周至秦朝)

②食物原料有所增加 学会了种植和驯养,有了“五谷、五菜、五畜、 五果”和“五味”之说,商朝有了酱、饴、姜、 蜜、桂、椒等多种调味品。

五谷——麻、黍、稷、麦、菽

五菜——葵、韭、藿、薤、葱
2、形成时期(商周至秦朝)


③烹调技法多样化 烹调上已经能够运用烘、烤、烧、焖、煮、蒸, 后期用铜锅和动物油脂可以炸、炒。 调味有所发展,已能酿造酱油、醋、酒、且能制 作多样的酱
3、发展时期(秦汉至隋唐)


③有很多烹饪方面的著作 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他编著的《齐民要术》 一书论述了农业,特别对烹调方法、面点发酵 制作方法写得详细。
4、昌盛时期(两宋至明清)


①饮食业繁荣昌盛 ②烹饪技术达到繁荣兴盛 ③烹饪技艺交流促进烹饪技术的发展
5、烹饪发展的新时期

全国解放后,在全国建立了大批烹饪技校、高职, 特别是在1983年以后建立了专科院校,使学术、 烹调技法发展到一个更高的科学水平。
1、萌芽时期(史前至殷商时代)

直接烹调法:烘、烤 间接烹调法:煮、蒸 ①从生食到熟食的第一次飞跃
1、萌芽时期(史前至殷商时代)

②发明了火和盐,食物原料增多
刮削器
打磨的石刀
石斧
骨锥



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 伏羲氏发明了“渔、猎、牧和人工养殖” 神农氏发明了“种植”、“医药” 宿沙氏发明了“煮海为盐”。
三丝鱼翅
③寺院菜

特色是以荤托素,以假乱真。
④民间菜

特色是取材方便、制作易行、调味适口,朴实无 华
素鸭
素鸡
⑤市肆菜

特色是技法多变、品种繁多、应变力强、适应面 广。
椒盐排骨
2、中国菜肴的特点





①选料讲究 ②刀工精细 ③配料巧妙 ④烹调方法多样 ⑤菜肴品种丰富 ⑥调味品丰富多彩 ⑦精于运用火候 ⑧讲究盛装器皿
第二节 烹调的起源与中国烹饪的发展 过程

一、烹调的起源 二、中国烹饪发展的主要过程
一、烹调的起源

1、烹的起源 2、调的起源 3、发明烹调的重大意义
1、烹的起源

原始人学会了钻木取火、击石取火
2、调的起源

原始人又学会了盐的利用
3、发明烹调的重大意义


①彻底改变了茹毛饮血、生吞活嚼的野蛮生活方 式,使人类与动物有了根本的区别。 ②食物原料烹调时,可以杀菌消毒,便于养分的 消化吸收,为人类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创造了有 利条件。 ③扩大了食物的食用范围,使先民相继由山林迁 往平原、江河岸边,最终脱离了与野兽为伍的恶 劣社会环境,开始了集居的部落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