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程-分-院

合集下载

织造工艺过程

织造工艺过程

有梭织机引纬特征: (1)引纬器为一体积大、笨重的投射体; (2)投射体内装有容量较大的纬纱卷装---纡子; (3)引纬器被反复发射和制停。
无梭织机引纬特征: (1)以体积小、重量轻的引纬器,或者以空气或水
的射流来代替梭子引纬; (2)直接由筒子纱供纬;梭口高度和筘座动程较小; (3)织机速度及幅宽大幅度提高。
固定筒子上将纬纱引入梭口的织机
具体分类:
➢ 梭子引纬:使装有纡子的梭子通过梭口引入纬纱。 ➢ 片梭引纬:用具有夹持纱线能力的扁平小梭子将纬
纱引入梭口 。片梭织机 ➢ 剑杆引纬:用送纬剑、接纬剑将纬纱引入梭口 。
挠性剑杆、刚性剑杆织机 ➢ 喷射引纬 :用压缩空气或高压水流喷射引纬。
喷气织机、喷水织机
(2)筘座的转动惯量和筘座运动的最大加速度在 保证打紧纬纱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小。
(3)筘座的运动必须与开口、引纬相配合,在满 足打纬的条件下,尽量提供大的可引纬角。
(4)打纬机构应简单、坚固、操作安全。
打纬机构的分类
1. 打纬机构按其结构型式不同可分为: ➢ 连杆式打纬机构(四连杆、六连杆) ➢ 共轭凸轮式打纬机构 ➢ 圆筘片打纬机构
升降次序的控制装置。
作用:使经纱上下分开形成梭口
控制综框(经纱)升降的次序
分类: 凸轮或连杆开口机构
多臂开口机构 提花开口机构
二、 引 纬
引纬要求:
引纬时间与开口准确配合, 引入的纬纱张力应适宜。
织机分类:
有梭织机 ---- 用传统的梭子作引纬器或载纬器 无梭织机 ---- 由新型引纬器(或引纬工质)直接从
(1)喷气织机的特点
在几种无梭织机中,喷气织机是车速最高的一种,由于引纬方 式合理,入纬率较高,运转操作简便安全,具有品种适应性较广, 物料消耗少,效率高,车速高、噪音低等优点,已成为最具发展前 途的新型布机之一。

针织复习资料整理

针织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针织:利用织针把纱线弯曲成线圈,然后将线圈相互串套和连接而成为针织物的一门纺织加工工艺。

分为纬编和经编。

● 纬编针织物的基本结构单元,线圈由圈干和沉降弧,圈干有圈柱和针编弧。

圈柱覆盖在前一线圈圈弧之上的一面为正面线圈,圈弧覆盖在圈柱之上的一面为反面线圈。

圈距A :在线圈横列方向上,两个相邻线圈对应点之间的距离。

圈高B :在线圈纵行方向上,两个相应线圈对应点之间的距离。

纬编针织物的特征:每一根纱线上的线圈一般沿横向配置,一个线圈横列由一根或几根纱线的线圈组成。

⏹ 单面针织物VS 双面针织物:单面针织物一面全部为正面线圈另一面全部为反面线圈,两面外观显著不同 双面针织物任何一面都显示有正面线圈。

织针:舌针,复合针,钩针。

⏹ 复合针与普通针相比有什么优缺点?优点:针的动程减少,针织机速度提高,针织机的成圈系统数多,线圈结构均匀,使用寿命长,飞花尘削少 缺点:增加了三角针道,机械制造精度要求高,成本高,针芯头端易弯曲,针身槽中易堆积尘削飞花。

● 舌针成圈过程(编结法成圈)退圈—垫纱—闭口—套圈—弯纱—脱圈—成圈—牵拉 ● 钩针成圈过程(针织法成圈)退圈—垫纱—弯纱—闭口—套圈—脱圈—成圈—牵拉● 编结法成圈弯纱是在套圈之后并伴随着脱圈而继续进行,针织法成圈,弯纱是在垫纱之后。

◆ 针织物的主要参数和性能指标:● 线圈长度测量方法:1.根据线圈在平面上的投影近似的进行计算而得。

2.用拆散的方法测得组成一只线圈的实际纱线长度。

3.编织时用仪器直接测量喂入每只针上的纱线长度。

单位:mm ⏹ 为什么说线圈长度是最主要的物理指标之一?线圈长度不仅决定针织物的密度,而且对针织物的脱散性,延伸性,耐磨性,弹性,强力,抗起毛起球性,缩率和勾丝性也有重大的影响。

密度:纱线细度一定的条件下,针织物的稀密程度。

分横密和纵密。

横密:沿线圈横列方向,以5cm 内的线圈纵行数来表示。

纵密:沿纱线纵行方向,以5cm 内的线圈横列数来表示。

纺纱学知识点

纺纱学知识点

大纺织:大纺织,则要把纤维原料的初加工、缫丝、针织印花染色、整理、化纤生产、服装,从原料到最终的产品都包括在内。

Upopen-end spinning : 非自由端纺纱喂入点至加捻点之间的须条是连续的纺纱方法Open-end spinning: 自由端纺纱喂入点至加捻点之间的须条是断开的纺纱方法,纺出的纱是真捻结构纺纱过程的4个阶段松解(:第一步都是先把纤维原料中的局部横向联系彻底破除,这就是松解;集合:牢固建立首尾相接的横向联系。

松解是集合的基础和前提。

松解集合:,要分成开松、梳理、牵伸、加捻等4个步骤。

开松:把大的纤维团扯散成小纤维快、纤维束的过程,使纤维间的横向联系规模缩小,为进一步松解为单纤维创造条件。

纺纱系统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分为几个系统?环锭纺在生产效率上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如何解决?高速与大卷装(1)钢丝圈的速度不可能有突破性的提高;就用目前的材料,钢丝圈线速度max=40m/min (2)纲领直径不可能有大的增加。

直径增大,惯量增大,断头增加。

直径增大,钢丝圈线速度增大,断头增大甚至难以纺纱。

1)棉型普(粗)梳工艺流程原棉→配棉:开清棉→梳棉→头道并条→二道并条→粗纱→细纱→后加工--开松---梳理----——————牵伸————————加捻--——(2)棉型化纤纯纺纱工艺过程图棉型化纤:开清棉→梳棉→头道并条→二道并条→粗纱→细纱→后加工--开松--梳理-------------牵伸--------------------加捻-----(3)棉型精梳工艺过程图原棉→配棉:开清棉→梳棉→精梳准备→精梳→精梳后并→粗纱→细纱→后加工4棉型化纤/普梳(精梳)棉混纺工艺过程图原棉→配棉:开清棉→梳棉→→混一并→混二并→混三并→棉型化纤:开清棉→梳棉→→粗纱→细纱→后加工纺纱原料:具有一定细度、强力、可纺性,可以制成纺织品的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

原料选配的目的、原则:原料选配的目的保证最终产品质量长期稳定、合理使用原料、节约原料降低成本(2)原料选配的原则满足最终产品的特征与品质稳定、稳定生产提高劳动率、降低成本,采用廉价≠低档的原料临界混纺比:同样的混纺原料成分,在混纺比不同时,在某一混纺比处存在着混纺纱的强力最低点,此时的混纺比称为临界混纺比。

高职纺织品生态与安全性检测课程开发

高职纺织品生态与安全性检测课程开发
课 “ 轮 ” 动 , 学生 获 得综 合 职 业 能力 , 定 职 业 的可 持续 发 展 能力 ; 双 驱 让 奠 二是 完 善公 共 平 台 , 照 职 业小 按
收 稿 日期 : 0 0 1 — 7 2 1— 2 2
作 者 简 介 :尹桂 波 (9 8 )男 , 士 , 17 一 , 博 山东 潍 坊 人 , 通 纺 织 职 业 技 术 学 院纺 织 系讲 师 , 究 方 向 为纳 米材 料 与功 能性 纺 织 品等 。 南 研 基 金 项 目 : 0 9年 江苏 省 高等教 育 教 改立项 研 究课 题 《 于工 作 过程 的 高职课 程 开 发研 究 与实 践— — 以 纺织 服装 类专 业 为例 》课 题 编号 20 。 20 基 ( 3 ) 国 家 示 范 高 职 院 校 建 设 子 项 目— — 纺 织 品 生 态 与 安 全 性 检 测 课 程 建 设 项 目 ( 号 3 12 0 。 编 B一 — 1 ) 。
系 的 系 统 化 构
: ● ● Fra bibliotek针 纺 纺 织




^ 生 /证 书
课融 证通
> ; 检 面 工 : 验 料 艺
● 工 设 计 师
建 主 要 是 针 对 行 业 内 的 职 业 可 迁移能力 . 尽
管 它 也 呈 现 出
生 态与 安全 性 检 测 工 学结合 一 体化 课 程 的 开发 实践 , 结 了 自上 而下 的课 程 体 系构建 、 习情 境 划 分 和 总 学 学 习情境 设计 三 个基 于工作 不 同层 面的 系统化 . 别对 应职 业 的迁移 性 、 分 成长 性和 资格 性 。按 照上 述三 个
的 理念 与方 法进 行开 发 赵 志群 博士 认为 工学 结合 一体 化课 程开 发要 按 照行 业分析 、 工作分 析 、 典型 任 务 分 析 、 习领 域课 程 、 学 课业 设 计 的程 序进 行【 1 】 。姜大 源认 为 工作 过 程系 统化 的课程 开发 方 法包 含 三个 层 次 的含义 . 即课 程体 系设 计 的 系统化 、 程 设 计方 法 的系统 化 和载 体 选择 的 系统 化[ 课 2 1 文 介绍 了 纺织 品 生 。本 态 与 安全 性 检 测课 程 开 发实 践 . 目前工 学 结 合一 体化 课 程 的开 发 流 程和 步 骤 进行 了反 思 与 总结 , 出 对 提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2小毛虫》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2小毛虫》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2小毛虫》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课题小毛虫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昆、怜”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尽”,会写“整、抽”等8个字,会写“毛虫、叶子”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讲故事。

3.积累“生机勃勃、尽心竭力”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毛虫的自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唯有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的信念。

教学重点1认识“昆、怜”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尽”,会写“整、抽”等8个字,会写“毛虫、叶子”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讲故事。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讲故事。

教学素材课件识字卡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昆、怜”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尽”,会写“整、抽”等8个字,会写“毛虫、叶子”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讲故事。

3.积累“生机勃勃、尽心竭力”等词语。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课件2)在昆虫王国里,住着各种美丽的昆虫。

它们飞的飞,唱的唱,跳的跳,到处生机勃勃。

有一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跳,也不会飞,被冷落在一旁。

这只孤零零的小毛虫多么羡慕那些能飞能跳的昆虫啊,它的命运会发生变化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毛虫》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由故事引入新课,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新课教学()分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毛虫的命运会怎样呢?请读课文。

注意把字音读准,语句读通顺。

2.检查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

重点指导:(出示课件3)“怜、竭”是三拼音节;“怜”的声母是l不是n;多音字“佛”“挣”,引导学生通过组词或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辨析。

(2)检查朗读。

①指名开火车读。

②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三、合作探究,学习课文。

织造工艺过程

织造工艺过程
不同 . 针刺法: 生产化纤无纺布。 水刺法: 生产棉型无纺布。
二、机织物的形成
织物形成的工艺过程图:把准备工序制备的具有一定质量和卷装 形式的经、纬纱按设计的要求交织成织物的工艺过程
织物的形成是连续进行的,由五大运动完成:
共轭凸轮打纬机构
卷取与送经
卷取和送经运动:
纬纱被打入织口形成织物之后,必须不断地将这些 织物引离织口,卷绕到卷布辊上,同时从织轴上放送出 相应长度的经纱,使经纬纱不断地进行交织,以保证织 造生产过程持续进行,织机完成织物卷取和经纱放送的 运动分别称为卷取和送经。 卷取和送经分别由卷取机构和送经机构来协作完成。
G实= G理·η η — 织机时间效率
3.织机入纬率:
织机入纬率: 织机每分钟织入纬纱长度 (m/min) L = 转速×穿筘幅宽= n·B
织造过程
将经、纬纱按织物的组织规律在织机上相互交织 构成机织物的加工称为织造。
织机由完成开口、引纬、打纬、送经、卷取等运 动的机构组成,各机构遵循规定的时间序列,相互协 调,完成经、纬纱交织和织物成形。
2.针织物
针织物: 由纱线串套而成, 线圈则是针织物的最小基本单元
纬编针织物: 纱线纬向编织, 每一横列由一根纱线形成。
经编针织物: 纱线经向编织, 每一根纱线在一个横列中只形成一
个线圈,因此每一横列是由许多根纱线形成的。
3.非织造布
非织造布: 又称非织造织物或无纺布 由纤维层构成的纺织品,这种纤维层可以是梳
卷取机构
卷取机构的作用: 就是将在织口处初步形成的织物引离织口,卷绕到卷
布辊上,同时与织机上其他机构相配合,确定织物的纬 纱排列密度和纬纱在织物内的排列特征。 卷取机构形式 1.消极式卷取机构:机构陈旧,应用范围有限 2.积极式卷取机构:连续卷取和间歇卷取两类

纺纱流程

纺纱流程

纺纱流程包芯纱简介包芯纱的定义:又称复合纱或包覆纱,它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纤维组合而成的一种新型纱线。

最初的包芯纱是以棉纤维为皮、涤纶短纤纱为芯开发的短纤维与短纤维包芯纱。

即长丝为芯纱,短纤为外包纤维。

特点:包芯纱具有外包纤维透气性好,吸温性好,不易起静电,不起毛起球,不易熔融,易于染色,手感柔软的特性,又具有芯纱纤维强度高,弹性好,稳定性好,耐磨耐酸耐碱等特点例如:涤棉包芯纱它可以充分发挥涤纶长丝挺爽、抗折绉、易洗快干的优点,同时又发挥外包棉纤维吸湿好、静电少、不易起毛起球的特长。

织成的织物易染色整理、穿着舒适,容易洗涤,且色泽鲜艳,美观大方。

包芯纱还能在保持和改进织物性能的同时,减轻织物的重量,以及利用化纤长丝和外包纤维的不同化学性能,在织物染整加工时,用化学药品烂去一部分外包纤维,制成具有立体花纹效应的烂花织物等。

包芯纱用途以棉为皮、涤纶为芯的包芯纱用途最广,可用于生产学生服、工作服、衬衣、浴衣面料、裙子面料、被单和装饰布等。

包芯纱分类1、按产品用途分类缝纫用包芯纱、烂花布用包芯纱、弹力织物(包括针织物、机织物)包芯纱、功能性、高性能织物包芯纱等。

花式包芯纱(如中空包芯纱、彩色包芯纱、赛洛菲尔包芯纱、竹节包芯纱等)2、按芯纱长丝分类刚性包芯纱:涤纶、腈纶、维纶(包括水溶性维纶)、锦纶等弹性包芯纱:氨纶、PTT纤维、PBT纤维等。

以氨纶使用最广泛。

3 、按鞘纱纤维分类通常棉、毛、丝、麻(包括苎麻、亚麻、大麻等)、彩棉等天然纤维;粘纤、MODAL、TENCEL、大豆纤维、牛奶纤维、竹浆纤维、涤纶纤维、腈纶纤维以及各种有色化纤均可用于包芯纱的包覆纤维。

4 、按纺纱设备分类环锭纺、转杯纺、摩擦纺、喷气纺等都可加装包芯纱纺纱装置,生产各类包芯纱。

我司主要包芯纱品种1. 棉(c)+棉(c)1/50N 100% C2. 粘胶(v)+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酯系列)2/50N 72V28PBT纺制工艺流程目前纺制包芯纱的工艺流程有两种粗梳系统:棉:清花(开清棉)一梳棉一头并-粗纱-细纱(包芯)精梳系统:棉:清花(开清棉)一梳棉一条卷一并卷一精梳一后并一并二一并三一粗纱一细纱(包芯)总的原则:能用粗梳,就不用精梳,如果要采用精梳系统,其流程能缩短就缩短,以降低生产成本。

简述我国纺织品技术规范和标准

简述我国纺织品技术规范和标准

简述我国纺织品技术规范和标准一、我国纺织品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一) 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技术法规是指:规定产品特性或与其有关的工艺和生产方法,包括适用的管理规定并强制执行的文件;当它们用于产品工艺进程或生产方法时,技术法规也可包括仅仅涉及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标准是指由公认的机构核准,共同和反复使用的非强制性实施的文件,它为产品或有关的工艺过程的生产方法提供准则、指南或特性。

当它们用于某种产品、工艺过程和生产方法时,标准也可为画面或仅仅涉及术语、符合、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合格评定程序是指任何用于直接或间接确定满足技术法规或标准有关要求的程序,合格评定程序尤其包括抽样程序,测试和检验评估、验证和合格保证、注册、认可和核准以及它们的组合。

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区别在于强制性和自愿性,两者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

这种区分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减轻技术法规对国际贸易的阻碍,相比标准而言,技术法规的强制性法律约束力更有可能给国际贸易带来极大的阻碍。

在我国目前技术法规和标准界限不明确,其实现有的强制性标准就扮演了技术法规的角色。

加入了WTO后,标准制定工作更需要与国际接轨。

“合格评定程序”是在TBBT协会首次引入的新概念。

合格评定程序的目的在于积极地推动各成员认证制度的互相认可。

在合格评定程序中值得关注的是认证问题。

认证分为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前者是对企业管理水平的认可,注重的是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控制,包括加工环境条件及相关配套体系的管理(如污水处理等),如IS09000、IS014000等;后者则偏重产品标准及产品的质量。

认证的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国家间的互相认可,简化手续、减少浪费,同时帮助消费者识别优质产品。

对某一产品认证后,为明示产品质量,常使用“标志”。

标志是产品达到该标志质量要求的直观表达。

通常用于表达描述安全性或功能特性。

二、我国现有纺织品技术法规、标准(一) 我国标准化管理工作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 织 工 程 分 院
毕 业 设 计 开 题 报 告
课题名称:活性染料拼色的研究
学生:袁晓雯
专业班级:07染整技术
指导教师:刘晓云
2010年1月15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配色与打样是染整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随着纤维种类的增加,纺织品的花样品种的丰富多彩及服装加工对色光要求的不端提高,给从事配色打样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快速、准确的仿色效果,打样人员应了解拼色基本原理与方法,全面掌握染化料及纺织品的性能,尤其对仿色所用的染料的色泽及应用性能要有充分的了解,并对各类染料的三原色混色效果有足够的认识,以便准确的确定染料用量,调整色光,减少小样与色样之间的误差,快速,准确地投入生产。
课题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活性染料由于其用母体染料、连结基和活性基组成,使其在使用时能与纤维形成牢固的共价键结合,而具备一系列其它纤维素纤维用染料无法比拟的特点,确立了其作为纤维素纤维用染料的发展和使用重点的地位
研究的主要内容:以染色拼色为主题。以红,黄,蓝,三原色为基本色,按不同的比例调配,根据使用的染料的不相同,所调配出来的颜色也都有所不同。相同的配方根据不同的工艺所染出的结果也会有所区别。本次的主要目地是了解单色样卡,拼色在仿色中所起的作用,了解常用染料的色泽,色光,拼色效果等。学会制作单色样卡,初步掌握拼色方法与基本技巧,具备常见色泽的拼色能力。
[4]纪惠军,范雪荣.新型活性染料及染色技术[J],针织工业,2009(03):78-80.
[5]崔浩然.活性染料浸染的配伍技术[J],染整技术,2007(02):89-91.
时间安排及分工
第一阶段:完成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完成实验
第三阶段:完成论文及答辩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2010-5-20
毕业设计工作委员会意见:
签名:
2010-5-20
研究方法、手段、及步骤:
第一步:准备材料
第二部: 打样
第三部:得出结论
参考文献:
[1]陈英华.提高棉织物上活性染料汗光牢度的探讨[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04): 24-26.
[2]吕荣文,高昆玉.活性染料的发展趋向[J],染料与染色,2004(03):64-56.
[3]张淑芬,杨锦宗.活性染料的现状与展望[J],染料与染色,2008 (01):44-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