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重大科技成果
十二五时期工作总结

十二五时期工作总结在十二五规划的指引下,我国在经济建设、社会事业、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开放、民生福祉、区域协调以及文化繁荣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为我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建设成就显著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
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一百一十四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百分之十八点五,提高七点二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三万九千八百元增加到八万一千元。
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教育事业上,我们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全覆盖,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
在医疗卫生领域,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十二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
在航天、深海探测、超级计算等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加强环境监管等措施,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明显提高,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土壤污染得到有效管控。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提升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也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十二五时期,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改革。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转化落地

人 先锋 号 ” 、 “ 博园 区文 明场 馆 ” 、 世
要 设备 。 高 精 度 重 载堆 垛 机 项 目 的 实 施 ,可 以 有 效 提 高 堆 垛 机 运 行 速 度 、整 机 刚 度 、 “ 博 园区 服 务 保 障 先 进 集 体 ” 、 “ 博 隔 震减 震能力 ,有 利于打破工业发达 国家在重载堆垛机 方面的垄断地位 ,实现重型 自 世 世 绿 色 出行 低 碳 馆 ” 等 多 项 荣 誉 称 号 ,成 为 动 化 物 流 装 备 的 国 产 化 。 世 博 会 的 十大 热 门场 馆 之 一 。 ( 王娟 )
频段转 发器通信和广播业 务服务之外 ,有 效载荷还包括S 段移动通信转发 频 江苏 乃至 长三 角地 区 的太 阳能 光伏 市场 频段及Ku 器 。卫星覆盖包括我 国全境、亚太及中东地区 。 ( 索阿娣 ) 的发展 ,具有重大意义 。 ( 沪杭 )
太 空 探 索 2 1 年 第 1 期 。5 00 2
验 、 童 真 童 趣 的 3 大 片 、 五 星 级 的 视 听 D 神 秘 的 太 空 世 界 、 神 奇 的 科 技 体 司 国际 竞争 力 的全 面提 升 。会议 同 时提 出 ,集 团公 司将 进 一步加 大推 进产 学研 合作 力度 。 “ 十二 五 ”期 间 ,集 团公司发 展将面 临 巨大的 任务压 力 、严 峻的挑 战和 复杂多
上 海 世 博 会 及 太 空 家 园 馆 圆满 落 幕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以科学规划引领 “ 十二五”发展
“ 十二五 ”期 间 ,中国航天科技集 团公司将全面实施载人 航天工程二期 、月球探
测 工 程 二 期 等 国 家 重 大 科 技 专 项 ,并 推 动火 星 探 测 等 新 的 重 大 专 项 工 程 立 项 。 ̄ 2 1 U0 5
“十二五”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作物数字化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年项 目实施 方 案进 行 了交流 和讨论 。该 课题 拟 以
பைடு நூலகம்
题的 2 5家参 与 单 位 的主 要 研究 人 员 共计 1 2 0人
参 加 了此 次启 动会 。 中国农 村技 术开 发 中心农 业
水稻 、 小麦 、 玉米 、 油菜、 棉花、 蔬菜 和 果 园 作物 等 为 主要 对 象 , 围绕 作 物 生产 过程 中信 息 获 取 、 处 理、 币 』 I 用 和控制 等 主要环 节 , 通 过作 物数 字化 关键 技 术 和软硬 件 产 品 的大 面积 示 范应 用 , 实 现作 物
疆“ 红色产业 ” 的持续发 展 , 提 高 农 业 机 械 化 水
本控制 、 配套技术等 问题进行 了咨询和讨论 。科 技部农村中心吴飞鸣副主任就进一步加强组织管 理、 突出实施效果提出了要求 , 并就下一步工作进
行 了安排 。 我 国是 世界 加 工 番 茄第 二 大 国 , 新 疆 地 区 种
强度大、 效率低 、 成本 高。2 0 0 4年 以来 , 石大锐拓
机 械装 备有 限公 司 与石河 子大 学 围绕加 工番 茄机
上海“十二五”科技发展的战略研究

近年来 ,上海进 一步 加强 了与 中央有关 部
委的联系 ,通过建立部市合作 、院地合作的会 商机制 ,有效提升和释放了 自身的创新能力 ,
积极 支持 了创新 型 国家建设 ,服务 国家创新 战 略能力稳步增 强。
一
重大 科 技 成 果 获 国家 科 技 成 果 奖
亿元 篇
项 项
21 3 3. 7 189 79
10 71 4 6
3 44 4. 1 13 93
15 93 4 2
4 26 3. 19 8 92
29 36 5 4
4 57 8. 20 1 4 1
16 86 5 7
2. 51
3 .5 9 9 5. 76 O8 . 8
2- 44
3 9 5. 95 08 3 . 7
2. 56
4. 03 6 6. 1 2 08 3 .3
( )科技 自主创新能 力显著增 强 一
汽车、高性能宽带信息网络 、 第四代移动通信 、 抗体工程药物等领域一批重要成果的涌现 , 一
批 以企业 为创 新 主体 的产学研 联合 体在 上海初
现雏形 ,有效地带动了全市信息技术 、生物医 药 、汽车等相关产业 的发展 ,全市高新技术产 业逐步壮大 ,经济发展 的科技含量大幅提高 , 单位G P D 能耗不断降低 ,科技支撑经济 、社会 发展 的能 力稳步提升 ( 见表 3 。 )
( )科技服 务 国家创 新战略能 力显 著增强 三
“ 十一 五 ” 以来 ,上 海科 技创 新 综 合实 力
和自 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0 8 ( 0年全球知识竞 2 争力指数》 报告显示 ,上海在15 4 个地 区中名列 第 1啦 ,12o年上升2 ,国内共 有9 1 : o5 L 位 个地 区 进入全球知识竞争力指数排行榜 ,其中上海位 居 第2 ,首次领先香港 1个位次 ( 表 1。国 位 O 见 ) 家科技部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0 7 20 年全国 科 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 》 明 ,上海科技进步监 表 测综合指数为7. %,[20 年提高了4 4 9 1 8 : 06  ̄ . 个 5 百 分点 ,继续保 持全 国首位 。据 中 国科 技发 展 战略研究小组公布的《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 , 上海城市创新能力 已连续5 (04 20 年 20 年~0 8 年 )位居 全 国首位 。2 0年 ,上海 共有 5项创 08 7
湖南中烟“十二五”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湖南烟草 2016.0558创新争先Lnnovation rushed“复烤烟梗多流程燃烧及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该项目由湖南烟叶复烤有限公司组织实施,攻克了烟梗高温结焦不易充分燃烧的技术瓶颈,实现了复烤烟梗“能量流”与“物质流”的双循环,解决了“复烤废弃烟梗处理”与“复烤企业绿色能源供给”两个难题。
2015年4月份通过了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司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论为“在烟草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利用方面有明显创新,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并获得湖南省烟草公司2015年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大型企业信息资源集成云管理平台研究与应用”项目:该项目是由湖南省公司信息中心承担完成,研发了通用的、适用于国内大型企业、行业信息化管理现状的“大型企业信息资源集成云管理平台”,部分成果应用在国家云计算核心技术标准《云计算平台即服务参考架构》制定过程中。
该成果2013年12月经湖南省科技厅组织成果鉴定,获2014年度湖南省烟草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热动力烤房研究与推广”项目:该项目由湘西州烟草公司完成,利用热动力原理设计了烤房加热循环系统和加热排湿系统,实现了自然通风烤房热风循环和排湿能力与烤房温度的捆绑,无须用电。
2011年以来在湘西州、怀化、邵阳、张家界、湘西等烟区推广应用2万余座,累计烘烤烟叶50余万亩,2013年获得湘西州科技进步三等奖。
湖南中烟“十二五”重大科技创新成果201.0 湖南烟草6559创新争先Lnnovation rushed自然透气接装纸通风的纸质复合滤嘴研究:该项目研究优化了造纸原料、机型、工艺以及相关配套技术,成功解决了自然透气接装纸的上机适应性,成功实现了自然透气接装纸和纸/醋纤复合滤棒的工业化生产和规模化应用,自然透气接装纸通风的纸质复合滤嘴研究和应用为国际首创。
项目整体研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获中国烟草总公司2013年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部分)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五、推进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突破紧紧围绕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改善民生的重大需求,以突破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和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为重点,引导产业链向高端延伸,为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大力发展惠及民生的科学技术。
(一)加强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改善农村民生,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农业关键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应用,为粮食单产年增长率达到0.8%提供科技支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
建立健全信息化、社会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立一支20万人左右的科技特派员队伍,推进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创业。
1.攻克农业和村镇发展的关键技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继续推进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加强农林动植物高产高效新品种创制,加快发展农作物种植技术、畜禽水产健康养殖技术、林业资源培育与利用技术、牧区畜牧业和草地保护技术、海洋农业技术等,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加强先进多功能农业装备、食品绿色和安全加工、农产品贮藏与物流、现代农用物资、生物质能源与生物质综合利用等技术研发,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农副产品高值化深加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发,促进健康食品生产。
加快农林生态和循环农业技术的集成应用,发展节水农业,开展农业生境控制、污染农田修复利用、农林生态工程、农业重大灾害防控关键技术等研究,提高农业生态保护能力。
加强农村信息化、城镇化动态监测、村镇规划、土地节约利用与管护、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宜居社区与安居住宅建设、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等科技工作,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把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作为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
继续加强星火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的实施,促进涉农科技型企业的健康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大型种养户的示范带动作用。
”十二五”七大新兴战略产业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现作出如下决定:一、抓住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又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面临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和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辐射带动力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体现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根本要求。
(三)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迫切需要。
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快部署,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我国要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中共科学技术部党组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十二五科技工作新局面的意见

中共科学技术部党组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十二五科技工作新局面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1.02.17•【文号】国科党组发[2011]1号•【施行日期】2011.02.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中共科学技术部党组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十二五科技工作新局面的意见(国科党组发〔2011〕1号)2011年是全面启动“十二五”科技工作各项部署的关键之年。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做好“十二五”科技工作的开局和起步,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真总结“十一五”科技改革发展的成就,充分认识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大会,作出《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
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方、各部门、科技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科技规划纲要》起步阶段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科技投入持续稳定增长,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取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高速轨道交通、载人深潜器、65纳米介质刻蚀机、转基因抗虫棉、诱导多功能干细胞、铁基超导、量子通信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明显增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支撑国家重大工程和重大任务、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展顺利,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全社会的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快推进。
五年来,科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推进省级高新区升级,组织开展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大力发展民生科技,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创新基地建设,加大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不断拓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加强科技工作统筹协调,积极推动地方和行业科技工作,稳步推进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加强科学技术普及,落实各项科技政策,科技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五”重大科技成果
导读: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科技进步持续加快,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量子调控、探月工程、高性能计算机、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超级杂交水稻等众多领域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站上了国际竞争制高点。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积极构建推动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实施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一系列政策,促进了全社会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一项项科技创新成果正转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