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6 猫导学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第16课猫(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猫(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感受三只猫的形象特点。

3.品味关键词句,了解文中“我”及家人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4.体会“我”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重点难点】1.继续练习默读。

2.品味关键词句,了解文中“我”及家人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体会“我”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梳音晓义,日积跬步至千里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逗.()消耗.()污涩.()忧郁.()红绫.()懒惰.()安详.()乞丐.()预警.()怅.然()诅.骂()蜷.伏()一缕.()虐.待()屋脊.()叮嘱.()辩.护()怂恿..()惩.戒()倚.着()冤.枉()妄.下断语()悲楚.()畏罪潜.逃()芙.蓉鸟()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肮脏且不光滑。

()②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③从容不迫,稳重。

()④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⑤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⑥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⑦弯着身体卧着。

()⑧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地逃走。

()⑨悲伤凄楚,悲苦。

()⑩通过处罚来警戒。

()○11胡乱、随意地下结论。

()○12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

()★任务二:知人论世,了解作者1.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他善于写“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主张文学作品要“质朴”“真率”。

著有小说集《家庭的故事》,专著《文学大纲》《中国俗文学史》,译著《新月集》《飞鸟集》等。

2.默读全文。

二、探究案★任务一:整体感知,勾画圈点厘思路1.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

默读课文,概括提取信息,利用下面的表格厘清课文内容。

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6课猫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6课猫教案
5.课堂总结的必要性:在课堂总结环节,我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梳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同时,我也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这使我认识到,课堂总结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需改进:
1.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提问的质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在学习生词、短语时,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查字典、造句等方法,确保学生掌握词义和用法。
-在分析修辞手法时,教师要结合具体句子,让学生明白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并在实际写作中尝试运用。
2.教学难点:
(1)对课文中的长句、复杂句进行理解和分析,如“它会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你的膝头,把你的稿纸踩得皱巴巴的;它会在你读书的时候,悄悄地走到你的身边,用爪子拨动你的书页,仿佛在跟你一起阅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恰当运用文本词汇和句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中的语言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创作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章《猫》的基本概念。这是一篇描写作者与猫相处的文章,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示了猫的性格特点。这篇文章有助于我们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我们对动物的关爱。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描述的具体事例。这些事例展示了猫的习性、情感以及与人类的互动,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猫的喜爱。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写作方法的应用:学生在学习观察细致、抓住特点的写作方法时,可能难以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需要教师通过举例、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举例解释:
-在课文结构分析方面,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画出文章的思维导图,明确文章的起承转合,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结构。
-在思想感情体会方面,教师可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体会作者对猫的关爱,并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生字词:让学生掌握本文的生字词,如:幽雅、懒惰、叮嘱、惩戒等。
2.课文内容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猫的喜爱以及猫的性格特点。
3.课文结构分析: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猫的性格特点。
-课文内容理解:理解作者对猫的喜爱及猫的性格特点,把握文章的主旨。

《猫》导学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核心素养

《猫》导学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核心素养

16 《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2.学会概括文章中心。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难点:作者通过对比、烘托的手法揭示作品的寓意和主题。

学法指导:1.概括文章中心,可以借用文本中现成的核心词来概括文意;概括段落,要学会找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也很有讲究,有的是首括句,有的是尾括句,有的是过渡句,还有的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

2.阅读本文时,注意“质朴”“真率”的特点。

【课中导读】第二课时一、内容解析---第三只猫1.文中是怎样描写第三只猫的?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分析。

(1)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明确:“蜷伏”表现了小猫虚弱无助的姿态;“并不好看”直接点出了小猫的外貌不受作者喜爱。

(2)它伏着不去。

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明确:表明“我们”收养这只猫完全是出于怜悯和无奈。

(3)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明确:“钻到火炉底下”说明小猫虽被收养,但仍然没有被宠爱,从侧面表现出家人对这只猫的态度。

(4)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明确:“终日”“胖胖的”表现出这只猫的懒惰与不讨喜的性情。

2.经过上面的分析,你总结出第三只小猫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明确:毛色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长相不美观不喜欢玩游,不活泼,天生忧郁→性格不讨喜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没有贡献3.讨论: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明确:“芙蓉鸟事件”4.梳理芙蓉鸟被害案。

(1)案发现场情况: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跟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2)犯罪嫌疑人:那只丑猫(3)判断犯罪嫌疑人作案的依据:①案发前的表现: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6猫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6猫导学案 新人教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 Aspose Pty Ltd. 16猫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的查问好几次。

每次总要寻找一回,方才寻到。

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午饭,它总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

饭后的娱乐,是看他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把它捉了下来,又极快地爬上去了。

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

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音了。

某一日清晨,我起床来,披了衣下楼,没有看见小猫,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

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

“三妹,小猫呢?”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家里的人都忙乱地在寻找,但终于不见。

李嫂道:“我一早起来开门,还见它在厅上,烧饭时,才不见了它。

”大家都不高兴,好象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连向来不大喜欢它的张婶也说:“可惜,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

”这使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因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也许会认得归途的。

午饭时,张婶诉说道:“刚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头,她说,早上看见我家的小猫在门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

”于是这个亡失证实了。

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我也怅然的,愤然的,在咒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它伏着不去。

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

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游玩,好象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教案新人教版 (3)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教案新人教版 (3)

16 猫知识目标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线索。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细节描写和对比的手法。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养猫的乐趣和痛惜之情。

把握文章主题,培养善待动物、爱护生命的观念。

第1课时1.抓住细节描写,把握三只猫的不同性情及特点。

2.体会伏笔写法以及作者的选材技巧。

一、导入新课空有兽王之脉,却行逮鼠之差。

(打一动物)谜底:猫。

(投影仪播放猫的图片或短视频)通过刚才的几幅图片(小视频),我们能够了解到猫是一种乖巧、可爱的小动物。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家里就养过三次猫。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聆听他们家养猫的故事。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来历外形性情家人对它的态度结局小猫对“我”家的影响第一只猫从隔壁要来的花白很活泼喜欢死亡难过、酸辛第二只猫从舅舅家要来的黄色更活泼,更有趣喜欢丢失愤恨、诅骂,怅然第三只猫流浪猫花白,不好看,很瘦,毛被烧脱忧郁、懒惰不喜欢它,若有若无,不注意死亡难过,良心受伤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明确:第三只猫。

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它让“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死亡让“我”耿耿于怀。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家里的人喜欢第一只猫,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明确:如“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2.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明确: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

“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表现了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等表现了它的本领。

3.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明确: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第【1】篇〗教学要求1.学会4个生字,掌握“稿纸”等词。

理解“古怪、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积累“生机勃勃”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猫的特点。

3.品味“说它……吧”,“蹭”“……踩印几朵小梅花”,“生机勃勃”等词句,学习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激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猫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真实具体地描写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和掌握本课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生机勃勃”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

3.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大花猫小时候的可爱。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学生介绍认识的猫。

2.教师予以归纳。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

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

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3.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整体感知,掌握生字词1.明确自学要求。

⑴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⑵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⑴教师随意地抽出下列词语卡片。

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任凭无忧无虑尽职稿纸抓痒丰富多腔遭殃蹭责打折腾枝折花落⑵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再强调。

重点注意:“蹭、痒、凭、殃,注意“折”的多音。

⑶指名说说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重点注意“耍”与“要”、“乖”与“乘”、“虑”与“虚”的区别。

⑷教师再次出示以上的生字新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读中巩固对生字的掌握。

第16课《猫》导学案

第16课《猫》导学案

第五单元16猫素养目标1.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理清文章线索,把握文章结构。

2.学习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体会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

3.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和客观公正、宽容仁爱的处事态度。

学法指引细节描写及其作用1.概念: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2.作用: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好的细节描写能够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深化文章主题。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他是“为人生”文学的重要倡导者之一。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家庭的故事》《桂公塘》,专著《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

2.背景简介 《猫》创作于1925年11月7日。

20世纪20年代,郑振铎深受五四时期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树立了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人生态度。

本文正是作者这一人生态度的真实反映。

3.完成自学结构图猫{第一只猫:可爱活泼因病亡第二只猫:①第三只猫:②}凡事不可主观臆断基础夯实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心里也感着一lǚ()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2)(我)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yǐ()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3)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xiāo hào()过一二小时的光阴。

(4)三妹想着种种方法去dòu()它,它都不理会。

我们都很替它yōu yù()。

(5)它只是毫无生意地、lǎn duò()地、郁闷地躺着。

(6)三妹便sǒnɡ yǒnɡ()着她去拿一只来。

(7)有时蝴蝶 ān xiánɡ()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8)你这小猫呀,要被qǐ ɡài()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9)我也chànɡ rán()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16 猫导学案新人教版知识目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线索。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细节描写和对比的手法;品味作者养猫的乐趣和
痛惜之情。

情感目标把握文章主题,培养善待动物、爱护生命的观念。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扫清字词障碍。

(2)理清课文思路。

(3)完成表格。

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步骤二自学互研自我感悟
【目标导学一知识卡片】
1.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目标导学二字词积累】
2.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读音。

相称.(chèn)郁.闷(yù)一缕.(lǚ)娱.乐(yú)
污涩.(sè) 怂恿
..(sǒnɡ yǒnɡ) 蜷.伏(quán) 惩.戒(chéng)
怅.然(chàng) 红绫.(líng) 乞丐.(gài) 虐.待(nüè)
3.解释下列词语。

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预警: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蜷伏:弯着身体卧着。

【目标导学三阅读感知】
4.朗读课文,感知文意,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

5.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表。

3.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欣赏本文语言,感受对前两只猫的喜欢之情以及对第三只猫的愧疚。

方法指导一
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它是小说、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

成功的细节描写会使读者印象深刻。

步骤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目标导学一赏析语言】
6.文章生动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

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1)“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2)“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3)“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捕捉什么似的。


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
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

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

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7.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

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让我们来看看第三只猫的命运。

(1)第三只猫的命运如何?
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棒打受伤而死。

(2)“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3)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
不确定。

一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

“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4)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

“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目标导学二探究主旨】
8.找出文中抒情的语段,梳理作者情感。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可怜这两个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我也怅然地,愤恨
..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
..,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

4.引导学生分析抒情的句子,理清作者的情感脉络,归纳主旨。

方法指导二:伏笔
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是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下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

伏笔的作用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

9.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脊上。

“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10.作者借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平等地对待生命,对人对事不能存有偏见。

【目标导学三探究写法】
11.想一想,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

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

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

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

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
明确: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地对待生命。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2.学习本文,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请从“我”和“第三只猫”两个角度谈一谈。

明确:(1)从“我”的角度: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

(2)从“第三只猫”的角度:不受欢迎的人,往往成为冤案的牺牲品,因此要免遭厄运,也需自我完善。

步骤五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步骤六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足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猫第一只猫:病死酸辛、难过第二只猫:亡失怅然、愤恨
第三只猫:死亡难过、良心受伤善待生命
同情弱小
敢于自责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