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教案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一、什么是成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
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
成语中的大部分是从古代遗留下来的,有其特定的来源。
成语的意思精辟,有许多包含字面之外的意义,不等于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汉语成语绝大多数是四字结构,也有三字(如“破天荒”)、五字(如“一言以蔽之”)、七字(如“无事不登三宝殿”)、八字(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等非四字成语。
有的成语甚至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如“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二、成语的来源(一)古代神话例如:开天辟地、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巫山云雨、天衣无缝……天衣无缝:太原郭翰,盛暑乘月卧庭中,仰视空中,见有人冉冉而下,直至翰前,曰:“吾天上织女也。
”徐视其衣,并无缝。
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现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没有破绽。
(二)寓言故事狐假虎威、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买椟还珠、杞人忧天、邯郸学步、朝三暮四、拔苗助长、自相矛盾、愚公移山、叶公好龙、画龙点睛、鹬蚌相争、南辕北辙……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比喻表面上喜欢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真正喜欢。
(三)历史故事我们学过的有:三顾茅庐、一鼓作气、门庭若市、鸿鹄之志、秋毫无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图穷匕见……我们即将要学的有:价值连城、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刎颈之交、鸿雁传书等。
退避三舍:《左传》:春秋晋公子重耳重出亡至楚,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四)文人作品(古书成句)中学教材中出自文人作品的的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桃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一碧万顷、心旷神怡(《岳阳楼记》);妄自菲薄、作奸犯科(《出师表》);水落石出、觥筹交错(《醉翁亭记》);崇山峻岭、游目骋怀、放浪形骸、情随事迁(《兰亭集序》);如泣如诉、不绝如缕、沧海一粟、杯盘狼籍(《赤壁赋》);千呼万唤、门前冷落(《琵琶行》);青出于蓝、锲而不舍(《劝学》);揭竿而起、深谋远虑(《过秦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萍水相逢、老当益壮(《滕王阁序》);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
G(2)《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

G(2)《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来源于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文人作品、外来文化。
二、成语的结构:成语的结构:主谓关系、并列关系、动宾关系、偏正关系、补充关系、承接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目的关系、假设关系、让步关系等等。
将习题1中的成语填入下列表格中。
成语梳理(一)成语的来源成语的结构1.神话传说1.主谓关系并列关系3.偏正关系寓言故事4.动宾关系5.补充关系承接关系3.历史事件7.转折关系8.递进关系9.选择关系4.文人作品10.因果关系11.条件关系1目的关系5.外来文化13.假设关系14.让步关系二、成语的运用。
1.做做下面的游戏。
成语填空一、六畜成语六畜就是:牛、羊、马、鸡、犬、豕等六种牲畜的合称,并泛指农家所饲养的各种家禽、家畜而言。
下列成语中都含有六畜的名称,你是否能把这些空格填入正确的答案呢?塞翁失___顺手牵___偷___摸___汗___充栋___尾续貂亡___补牢__鸣___盗人仰___翻___入虎口鹤立___群______不宁二、量词填一填下列成语皆有一字空白,必须填“单位量词”!试试自己的实力喔!形单影___人___桃花___水车薪___大不掉金榜___名单枪___马一___散沙六___清静一___之雅金___玉叶门当___对金___玉律舍___逐末有___不紊信___雌黄杯___狼藉守口如___三、填成语,记市镇若将每个成语的空格填好字后,将会发现前一成语的最后一字,再加上后一成语的第一个字,恰好能组成一个地名喔!快来大展身手吧!一技之________风化雨沙里淘________可罗雀声东击________居乐业奇珍异________毛蒜皮秋水长________狮献瑞后来居________阔天空成语图猜看下面图形,猜猜相应成语。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

成语:中华民族的微缩景观三维目标:1.了解成语的来源。
2.感知成语与文化的关系,认识成语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3.梳理学习过的成语,做到能正确运用成语。
4.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词典。
5.教学时数一、编写意图中国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
那么这文化中究竟描绘了怎样的景观呢?今天,我们将从成语的学习中获得一些启示。
选择成语作为知识梳理的对象是很有必要的。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汉语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
我们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见中华文化的全貌。
什么叫成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
同学们整理学过的汉语成语,不仅是对知识进行积累和梳理的过程,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次巡礼。
梳理,就是对过去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
通过梳理,学生对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从中掌握了某种规律性的东西。
可以说,梳理带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二、教学建议(一)梳理成语,可以采用下边的方法:1、呈现方式:列表、做卡片、写目录、作论文等。
2、内部分析:溯源、叙流、找特点、分类等。
(二)教学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1.教学时间:建议本课内容的教学时间为1至2课时。
2.参考资料:建议教师向学生展示常用的几种成语工具书。
3.学习方式:建议将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4.活动时间:建议学生的活动时间不少于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二。
5.教学评价:建议教师采用记分制,即小组长将每个学生的活动情况按5分制作记录,最后由教师和小组长商议确定学生的得分。
小组长实行轮流制。
打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自主、合作、质疑、创新、效果。
(三)如何利用教材?《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属于知识性材料,教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为梳理打下基础。
但是,教师不必局限于教材,可以扩展。
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具有自主性和创新性。
(四)下列表格教师可以参考使用。
使用时注意:学生必须先阅读教材;学生根据表格诸项填写并交流;“成语的特点”一栏有难度,教师适当加以点拨。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明白成语是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2. 通过学习成语,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成语,提高汉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成语的定义、特点和来源。
2. 教学难点:成语的运用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和来源。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成语,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成语。
3.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解答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成语图片、例句等。
2. 教学材料:成语故事书籍、成语卡片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成语是什么,引出成语是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2. 讲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用PPT展示成语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明白成语的重要性。
3. 讲解成语的来源:介绍成语的来源,如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文学作品等,让学生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底蕴。
4. 分析具体成语:挑选几个成语,分析其含义和用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成语。
5. 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和解答问题,增强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成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成语。
7.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取几个成语,编写一个小故事,运用所学的成语。
8.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六章:成语的故事与寓意学习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成语故事,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寓意。
通过故事讲解,让学生感受成语的魅力,培养对成语的兴趣。
2. 第七章:成语的分类与运用讲解成语的分类,如动物成语、植物成语、地理成语等。
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不同场合和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
3. 第八章:成语的游戏与练习通过成语接龙、成语猜谜等游戏,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成语。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成语的用法和含义。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学设计(内蒙古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学设计(内蒙古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掌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学生能够通过成语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成语运用能力。
学生通过成语故事、文化背景的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1. 成语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成语背后的中华文化内涵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成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的理解。
2. 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成语故事、文化背景的引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成语的魅力。
2. 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成语的用法和含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成语。
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成语教材。
2. 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辅助教学。
3. 教学资源:收集成语故事、文化背景等相关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成语“画龙点睛”的含义和用法,通过举例巩固学习成果。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探究成语“画龙点睛”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4. 课堂展示:每组选取一个成语,进行课堂展示,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及其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5.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纠正发音,讲解成语的注意事项。
七、课堂练习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成语。
2. 教师批改练习,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八、拓展延伸1. 学生讲述自己喜欢的成语故事,分享成语学习心得。
2. 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运用所学成语。
九、课堂小结2. 学生谈收获,对成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示例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引导学生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3.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4.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成语的正确运用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文化内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成语的用法和文化内涵。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练习,提高运用成语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成语资料卡片:准备相关成语的资料卡片,包括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文化内涵。
2. 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展示成语的图片和例句。
3. 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成语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讲解成语: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文化内涵,举例说明成语的运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成语的用法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意义。
4. 互动练习:学生分组讨论,练习运用成语进行思考和表达。
六、教学延伸1. 成语故事讲解: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成语,讲解其背后的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成语的来源和文化内涵。
2. 成语接龙游戏: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成语运用能力。
3. 成语应用作文:布置学生运用所学的成语写一篇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练习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练习题答案评估:对学生的练习题答案进行评估,检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3. 成语应用作文评估:对学生的成语应用作文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和理解程度等,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演示教学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成语的特点及来源。
2、感知成语与文化的关系,了解成语承载的极其丰富的内涵。
3、梳理学习过的成语,做到正确运用成语。
重点:体悟成语中浓缩的中华文化。
难点:正确使用成语。
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表演一段相声《成语奇谈》。
(点评:这两位同学一出场就落落大方,神采飞扬;一开口就妙语连珠,声情并茂;可见高一()班的同学真是个个聪明伶俐,不同凡响。
)中国是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又宝贵的文化遗产。
成语就是其中的一颗最璀璨最夺目的明珠。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成语,一睹它的风采。
(出示标题)(这堂课,我准备从三个方面来跟大家一起对成语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
)二、成语的特点:1、文字精练汉语是全世界上公认的最精练丰富的语言,成语的大量运用,是汉语精练丰富的原因之一。
成语一般以四字为主,寥寥可数的几个字里往往包含着富有哲理的语言和一段非常生动的历史。
学生互动:兔年说兔(说出与兔有关的成语)老师重点讲述成语“兔死狗烹”,这个成语为我们讲述了一段生动的历史,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社会势力、冷酷的君臣之道。
2、表现力强成语不仅生动形象、言简意赅,而且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学生互动:猜成语(请几个同学根据老师所给纸片上的成语,通过动作来表现来让大家猜。
)点评:台上的同学,表演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台下的同学对答如流、毫厘无爽。
3、形式多样成语的形式虽以四字为主,而三字、五字、七字、八字的成语也不少。
学生抢答:成语碰碰对。
(主要针对八字成语)一夫当关()生于忧患()宁为玉碎()千里之行()四体不勤()差之毫厘()人为刀俎()明修栈道()十年树木()项庄舞剑()兵来将挡()学富五车()(过渡语):我们从三个方面对成语的特点做了一些简单的梳理。
成语文字精练、表现力强、形式多样的特点,无不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学设计(内蒙古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学设计(内蒙古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引导学生通过成语学习,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 培养学生通过成语学习,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成语的定义与分类1. 成语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特点和构成,理解成语的意义。
2. 成语的分类:介绍成语的分类,如:寓言成语、历史成语、动植物成语等。
3. 成语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成语的基本方法,如:阅读、记忆、运用等。
第二课时:成语故事与成语接龙1. 成语故事:讲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成语故事,让学生感受成语的魅力。
2. 成语接龙: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第三课时:成语与文化1. 成语与传统文化:分析成语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历史、哲学、道德等。
2. 成语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成语中吸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四课时:成语辩论与表演1. 成语辩论:组织学生进行成语辩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成语表演:鼓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成语剧,展示成语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成语。
2. 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述成语故事,让学生深入理解成语的内涵。
3. 互动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辩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合作精神等。
2. 结果评价:评价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如:成语记忆、运用能力等。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实践,进行全面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的成语教材,如《成语故事》、《成语接龙》等。
2. 辅助材料:提供成语卡片、成语故事书籍、成语接龙游戏等资源,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成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梳理探究模块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撰写:厦门三中林志坚一、教材依据:新人教高中语文必修2、20XX年版、梳理与探究模块。
二、设计思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汉语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
我们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见中华文化的全豹。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
学生整理学过的汉语成语,不仅是对知识进行积累和梳理的过程,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次巡礼。
梳理,就是对过去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
通过梳理,学生对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从中掌握了某种规律性的东西。
可以说,梳理带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拟采用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交流展示法。
以学生活动为主进行设计,包括学生讲解、成语游戏等。
三、教学目标:1、思想教育:让学生通过学习成语,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2、识记:不断积累并梳理成语,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3、理解: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学会准确恰当地运用成语4、综合应用: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学会成语的准确运用四、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成语含义,学会准确恰当地运用成语。
五、教学难点: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而关键是有的放矢,加强积累。
六、教学准备:课前教师制作引入的课件,并把学生分成四组,布置四组学生分别查资料并制作成课件,包括“成语来源和结构”资料及课件、“成语的运用”资料及课件、“成语与文化”资料及课件、“总结与练习”资料及课件。
七、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引入:多媒体演示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
汉语成语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
成语运用准确,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运用不当,则让人啼笑皆非。
有一篇学生作文这样写道:我的家我的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三个人,每天早上一出门,我们一丘之貉就分道扬镳,骨肉分离,晚上才能殊途同归。
爸爸是建筑师,每天在工地指手画脚;妈妈是售货员,每天在商店里来者不拒;我是学生,每天在教室里呆若木鸡。
我们家三个成员臭味相投,在家中一团和气。
但当我成绩不好时,爸爸也同室操戈,心狠手辣地双管齐下,把我揍得五体投地,而徐娘半老的妈妈则在一旁袖手旁观,从不见义勇为,害得我只好节哀顺变!!!教师讲述:可见,不断积累并梳理学过的成语,也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现在,就请我们班的同学来梳理成语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讲述中进入教学情境,初步认识到学习成语的趣味性和重要性。
)(二)学生活动活动一、交流与讨论:成语的来源和结构主持人:林小莉1、学生讲述:汉语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五个面:一是神话传说,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二是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狐假虎威;三是历史故事,如负荆请罪、破釜沉舟;四是文人作品,如老骥伏枥、青出于蓝;五是外来文化,如公德无量、火中取栗。
2、学生互动:把课本中的成语按来源归类:神话传说:天衣无缝寓言故事:朝三暮四、画饼充饥历史故事:图穷匕现、三顾茅庐、纸上谈兵文人作品:画龙点睛、不耻下问、举一反三、任重道远、春风得意、一帆风顺、集思广益、逃之夭夭外来文化:想入非非3、学生互动:把课本中的成语按结构归类:主谓关系:春风得意、一帆风顺、天衣无缝、百感交集、战无不胜、孤芳自赏、居心叵测并列关系:可歌可泣、循规蹈矩、语重心长、水深火热动宾关系:三顾茅庐、痛改前非、放虎归山、恨铁不成钢偏正关系:不耻下问、纸上谈兵、空中楼阁、锦上添花、中流砥柱补充关系:逃之夭夭、想入非非、一扫而光复句的紧缩:画龙点睛、图穷匕现、举一反三、任重道远、朝三暮四、集思广益、落井下石、画饼充饥、哗众取宠、自欺欺人、宁左勿右4、学生研究成果展示:经典著作里的成语:《论语》:(1)犯上作乱:“不好犯上,而好作乱,未之有也。
”(《学尔篇》)释: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2)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学尔篇》)释: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3)言而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 (《学尔篇》)释: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
(4)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为政篇》)释: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
(5) 循循善诱:“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 (《子罕篇》)释: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有用一定的礼节来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6)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子罕篇》)释:年少的人是可怕的,怎能断定他的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7)升堂入室:“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 (《先进篇》)释:由么,学问已经不错了,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
(8)过犹不及:“子曰:‘过犹不及。
’” (《先进篇》)释:孔子道:“过分和赶不上都不好。
”(9)专心致志:“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 (《告子》)释:假使让弈秋(下棋高手)教授两个人下棋,其中的一个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话。
《孟子》:(1)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 (《梁惠王》)释:以您这样的作法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2)寡不敌众:“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 (《梁惠王》)释:人口稀少的国家不可以跟人口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不可以跟强国为敌。
(3)与民同乐:“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 (《梁惠王》)释: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同百姓一同娱乐罢了。
(4)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梁惠王》)释:和天下的人同忧同乐,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于他的,是从来不曾有的事。
(注: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化于此)(5)顾左右而言他:“王顾左右而言他。
” (《梁惠王》)释:齐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6)水深火热:“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 (《梁惠王》)释:如果燕国的百姓受水更深,受火更热(指灾难更加深了),那只是统治者由燕转为齐罢了。
(7)心悦诚服:“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 (《公孙丑》)释: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人家才会心悦顺服。
(8)与人为善:“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 (《公孙丑》)释: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自己行善,这就是偕同别人一道行善。
(9)绰绰有余:“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公孙丑》)释:我既没有固定的职务,又没有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行动,难道不是宽舒得有无限的回旋余地吗?(10)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 (《公孙丑》)释: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庄子》:⑴扶摇直上、鹏程万里——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⑵御风而行——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⑶越俎代庖——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⑷大相迳庭、不近人情——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
⑸肌肤胜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
⑹形如槁木——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⑺大言炎炎——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⑻朝三暮四——狙公赋芧,曰:『朝三而莫四。
』众狙皆怒。
⑼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⑽游刃有余——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余地矣。
⑾踌躇满志——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旁门左道——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⑿盗亦有道——故跖之徒问跖曰:「盗亦有道乎?」⒀唇亡齿寒——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5、学生提问:最近学过的成语《鸿门宴》: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⑵人为刀俎,我为鱼肉⑶劳苦功高《荆轲刺秦王》:图穷匕见《离骚》:⑴民生多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⑵九死不悔——亦于心之所善兮,虽久死其犹未悔。
⑶忍尤攘诟——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⑷上下求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孔雀东南飞》:⑴东南雀飞——比喻夫妻分离⑵婀娜多姿——形容姿态美好《短歌行》:越陌度阡(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交流讨论自己所知的关于成语来源的知识,使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情况。
)活动二、表达与活动:成语的运用主持人:陈嘉玲1、学生互动:请学生分别指出下列成语中写错的字:A、(唉)哀声叹气 (蔼)和霭可亲 (霭)暮蔼沉沉 (黯)暗然失色 (遨)翱游太空B、(班)搬门弄斧 (葆)永保青春 (抱)报怨别人 (暴)自抱自弃 (备)推崇倍至 (辈)英雄备出 (背)被水一战C、(才)大材小用 (采)兴高彩烈 (彩)光采照人 (璨)璀灿夺目 (察)查颜观色 (察)明查暗访 (沧)苍海一粟 (辰)良晨美景 (称)趁心如意 (成)相辅相承D、(戴)披星带月 (殚)惮精竭虑 (当)独挡一面 (当)锐不可挡 (蹈)循规导矩 (诋)横加抵毁 (蒂)根深地固 (玷)沾污清白F、(番)三翻五次 (反)义无返顾 (蜚)飞声遐迩 (匪)获益非浅 (匪)非夷所思 (釜)破斧沉舟 (孚)深符众望 (俯)伏首帖耳 (附)牵强付会 (覆)天翻地复G、(赅)言简意骇 (竿)立杆见影 (阁)束之高搁 (工)鬼斧神功 (工)巧夺天功 (勾)一笔钩销H、(合)貌和神离 (和)随声附合 (宏)宽洪大亮J、(箭)明枪暗剑 (骄)不娇不躁 (节)开源截流 (睫)目不交接 (截)直接了当 (禁)弱不经风 (胫)不径而走 (咎)既往不究 (俱)声色具厉 (倨)前踞后恭K、(忾)同仇敌慨 (睽)众目癸癸 (篑)功亏一匮L、(烂)陈词烂调 (厉)声色俱利 (厉)再接再励M、(曼)轻歌漫舞 (漫)慢不经心 (漫)满山遍野 (茅)名列前矛 (靡)风糜一时 (绵)棉里藏针 (名)莫明其妙P、(磐)坚如盘石 (炮)如法泡制 (蓬)篷筚生辉 (翩)浮想联篇 (怦)砰然心动Q、(潜)浅移默化 (罄)磬竹难书 (驱)并驾齐趋 (屈)委曲求全 (屈)卑躬曲膝 (悛)怙恶不俊R、(仁)当人不让 (融)水乳交容 (孺)儒子可教 (濡)耳嚅目染 (茹)含辛如苦S、(姗)跚跚来迟 (省)反躬自醒 (是)惹事生非 (生)谈笑风声 (纾)毁家抒难 (铄)众口烁金 (悚)毛骨耸然 (遂)半身不随T、(沓)纷至踏来 (涛)惊滔骇浪 (提)题纲挈领 (题)金榜提名 (庭)门廷若市 (铤)挺而走险 (投)走头无路 (涂)生灵途炭W、(望)名门旺族 (蔚)尉然成风 (文)闻过饰非 (骛)好高鹜远 (晤)定期会悟X、(暇)自顾不遐 (邪)歪门斜道 (泄)水泻不通 (泻)一泄千里 (心)别出新裁 (汹)来势凶凶 (休)修养生息 (徇)循私舞弊Y、(涯)天崖海角 (湮)烟没无闻 (偃)掩旗息鼓 (饴)甘之如贻 (议)不可思意 (诣)苦心孤旨 (拥)蜂涌而上 (攸)生死尤关 (优)忧柔寡断 (犹)记忆尤新Z、(在)满不再乎 (崭)展露头角 (噪)名躁一时 (诈)敲榨勒索 (赃)贪脏枉法 (瘴)乌烟障气 (趾)指高气扬 (制)出奇致胜 (致)闲情逸志2、学生讲述:课本中要求掌握的成语含义例析:(1)良师益友: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