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学习策略论析
二语习得三种基本学习策略

二语习得三种基本学习策略摘要语言能力和动机是构成影响习得第二语言的效率与水平的主要因素。
但它们又是如何对其产生影响和作用的呢?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学习者各自使用的学习策略潜移默化的影响。
接下来这篇论文将讨论三种基本的学习策略——视觉学习型,听觉学习型,动觉学习型。
SummaryLanguage aptitude and motivation constitute gener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rate and level of L2 achievement.But how dose their influence operate?One possibility is that they affect the nature and the frequency with which individual learners use learning strategies.Then,this thesis will talk about the tree main learning strategies--Visual Learner ,Auditory Learner,Kinesthetic Learner.Tree Main Learning StrategiesLearning strategies are the particular approaches or techniques that learners employ to try to learn an L2.They can be behavioural (for example,repeating new words aloud to help you remember them)or they can be mental (for example,using the linguistic or situational context to infer the meaning of a new word).They are typically problem-oriented.That is,learners employ learning strategies when they are faced with some problem,such as how to remember a new word.Learners are generally aware of the strategies they use and,when asked,can explain what they did to try to learn something.Different kinds of learning strategies have been identified.Cognitive strategies are those that are involved in the analysis,synthesis,or transformation of learning materials. An example is recombination', which involves constructing a meaningful sentence by recombining known elements of the L2 in a new way.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are those involved in planning, monitoring,and evaluating learning.An example is 'selective attention',where the learner makes a conscious decision to attend to particular aspects of the input.Social\affective strategies concern the ways in which learners choose to interact with other speakers.An example is 'questioning for clarification'(i.e.asking for repetition,a paraphrase,or an example).There have been various attempts to discover which strategies are important for L2 acquisitions. One way is to investigate how ‘good language leaner’try to learn. This involves identifying learners who have been successful in learning an L2 and interviewing them to find out the strategies that work for them. One of the main findings of such studies is that successful language learners pay attention to both from and meaning. Good language learners are also very active, show awareness of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their own personal learning styles and, above all, are flexible and appropriate in their use of learning strategies. They seem to be especially adept at using metaconignitive strategies.Other studies have sought to relate learners’ reported use of different strategies totheir L2proficiency to try to find out which strategies are important for language development. Such studies have shown, not surprisingly, that successful learners use more strategies than unsuccessful learners. They have also shown that different strategies are related to different aspects of L2 learning. Thus, strategies that involve formal practice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linguistic competence whereas strategies involving functional practice aid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ve skills. Successful learners may also call on different strategie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ir development. However, there is the problem with how to interpret this research. Does strategy use result in learning or does learning increase learners’ability to employ more strategies? At the moment, it is not clear..An obvious question concerns how these learning strategies relate to the general kinds of psycholinguistic processes discussed in the thesis. What strategies are involved in noticing or noticing the gap, for example? Unfortunately, however, no attempt has yet been made to incorporate the various learning strategies that have been identified into a model of psycholinguistic processing. The approach to date has been simply to describe strategies and quantifying their use.The study of learning strategies is of potential value to language teachers. If those strategies that are crucial for learning can be identified, it may proved possible to train students to use them. We will examine this idea in the broader context of a discussion of the role of instruction in L2 acquisition.Following are tree basic learning strategies:Visual LearnerVisual learning is a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yle in which ideas, concepts, data and other informa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images and techniques.Visual learners prefer to have information presented in graphs, graphic organizers such as webs, concept maps and idea maps, plots, and illustrations such as stack plots and V enn plots, are some of the techniques used in visual learning to enhance thinking and learning skills. Visual learners are said to possess great instinctive direction, can easily visualize objects, and are excellent organizers.Although learning styles have "enormous popularity" and both children and adults express personal preferences, there is no evidence that identifying a student's learning style produces better outcomes, and there is significant evidence that the widespread "meshing hypothesis" (that a student will learn best if taught in a method deemed appropriate for the student's learning style) is invalid. Well-designed studies "flatly contradict the popular meshing hypothesis".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isual learners:∙Reader/observer∙Scans everything; wants to see things, enjoys visual stimulation∙Enjoys maps, pictures, diagrams, and color∙Needs to see the teacher’s body language/facial expression to fully understand∙Not pleased with lectures∙Daydreams; a word, sound or smell causes recall and mental wandering ∙Usually takes detailed notes∙May think in pictures and learn best from visual display.∙Have a clear view of your teachers when they are speaking so you can see their body language and facial expression∙Use color to highlight important points in text∙Illustrate your ideas as a picture and use mind maps∙Use multi-media such as computers or videos.∙Study in a quiet place away from verbal disturbances∙Visualize information as a picture to aid learning∙Make charts, graphs and tables in your notes.∙Participate actively in class—this will keep you involved and alert∙When memorizing material, write it over and over∙Keep pencil and paper handy so you can write down good ideas.Auditory LearnerAuditory learners are those who learn best through hearing things.They may struggle to understand a chapter they've read, but then experience a full understanding as they listen to the class lecture.. An auditory learner may benefit by using the speech recognition tool available on many PCs.Auditory learners may have a knack for ascertaining the true meaning of someone's words by listening to audible signals like changes in tone. When memorizing a phone number, an auditory learner will say it out loud and then remember how it sounded to recall it.Look over these traits to see if they sound familiar to you. Y ou may be an auditory learner if you are someone who:∙Likes to read to self out loud.∙Is not afraid to speak in class.∙Likes oral reports.∙Is good at explaining.∙Remembers names.∙Notices sound effects in movies.∙Enjoys music.∙Is good at grammar and foreign language.∙Reads slowly.∙Follows spoken directions well.∙Can't keep quiet for long periods.∙Enjoys acting, being on stage.∙Is good in study groups.∙Using word association to remember facts and lines.∙Recording lectures.∙Watching videos.∙Repeating facts with eyes closed.∙Participating in group discussions.∙Using audiotapes for language practice.Taping notes after writing them.Kinesthetic LearnersKinesthetic learners are those who learn through experiencing/doing things. Kinesthetic learning is a learning style in which learning takes by the student actually carrying out a physical activity, rather than listening to a lecture or merely watching a demonstration. It is also referred to as tactile learning. People with a kinaesthetic learning style are also commonly known as do-ers.According to proponents of the learning styles theory, students who have a predominantly kinesthetic learning style are thought to be natural discovery learners: they have realizations through doing, as opposed to having thought first before initiating action. They may struggle to learn by reading or listening.When revising it helps for the student to move around as this increases th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with learners generally getting better marks in exams when they use that style. The kinesthetic learner usually does well in things such as chemistry experiments, sporting activities, art and acting. They also may listen to music while learning or studying. It is common for kinesthetic learners to focus on two different things at the same time. They will remember things by going back in their minds to what their body was doing. They also have very high hand-eye coordination and very quick receptors.Kinesthetic learning is a learning style in which learning takes place by the learner using their body in order to express a thought, an idea or an understanding of a particular concept (which could be related to any field).People with dominant kinesthetic and tactile learning style are commonly known as do-ers. In an elementary classroom setting, these students may stand out because of their constant need to move; high levels of energy which may cause them to be agitated, restless and/or impatient. Kinesthetic learners' short- and long-term memory is strengthened by their use of their own body's movements. They will often remember things by going back in their minds and visualizing their own body'smovements. They may also have high hand-eye coordination and quick receptors.Following are the traits of kinesthetic learner:∙Is good at sports.∙Can't sit still for long.∙Is not great at spelling.∙Does not have great handwriting.∙Likes science lab.∙Studies with loud music on.∙Likes adventure books, movies.∙Likes role playing.∙Takes breaks when studying.∙Builds models.∙Is involved in martial arts, dance.∙Is fidgety during lectures.∙Studying in short blocks.∙Taking lab classes.∙Role playing.∙Taking field trips, visiting museums.∙Studying with others.∙Using memory games.∙Using flash cards to memorize.All above are the learning strategies.But learning styles are various approaches or ways of learning. They involve educating methods, particular to an individual, that are presumed to allow that individual to learn best. Most people prefer an identifiable method of interacting with, taking in, and processing stimuli or information. Proponents say that teachers should assess the learning styles of their students and adapt their classroom methods to best fit each student's learning style .The alleged basis and efficacy for these proposals has been extensively criticized. Although children and adults express personal preferences, there is no evidence that identifyinga student's learning style produces better outcomes, and there is significant evidence that the widespread "meshing hypothesis" (that a student will learn best if taught in a method deemed appropriate for the student's learning style) is invalid.Well-designed studies "flatly contradict the popular meshing hypothesis".References1,《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Rod Ellis,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年2,《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王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年3,.。
学习策略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效用

学 习 策 略 在 第 二 一 语 l , 口言 仁 — 学 , 一— 习 r J 中 的 效 用
为可能。
关键词 : 学 习策 略
一
元认知策略
第二语言学 习
学习策略的效用 在 非 母 语 的语 言学 习 和 教 学 过 程 中 , 当接 触 了 教 师 输 人 的材 料 之 后 , 学生的大脑首先会引起一定 的注意 , 此 时 内 因 和 外 因都 会 对 这 一 注 意过 程 产 生 一 定 的 影 响 。短 时 记 忆 和 长 期 记 忆 两 者 之 间 的分 析 过 程 是 互 动 的 ,短 时 记 忆 对 这 些 信 息 进 行 了一系列加工: 信息 匹配 、 信息 类推 、 信息重组 、 信 息 转 换 和 信 息 的理 解 , 这些过程会对第二语言加以了解和掌握。 学 生 对 输 入 的语 言 进 行 内 部 处 理 ,与 此 同 时 产 生 一 种 中 介 语 ( i n t e r - l a n g u a g e ) , 经 过 中介 语 形 成 的第 二 语 言 的顺 利 表 达 , 这 个 过 程 就是输出。 学生在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中 , 大 脑 活 动 涉 及 以下 过程: 注意过 程 、 记 忆过程 、 思 维过程 、 信 息处理 过程 、 母 语 转 移过 程 , 以及 中 介 语 的 形 成 过 程 。 第 二语 言的认 知 策略 , 是 指在 处理 外语 的信 息过 程 中 , 学 生 自己 运 用 的 一 定 的手 段 和 方 法 。 学 生 在 外 语 的 学 习 过 程 巾是处于 主体地 位 的 . 在 进行语 言输 入 时 . 会 对 语 言 进 行 定 的处理 和分 析: 在 完成 这个 学习 和认 知 的过 程之后 。 会 自觉 、 不 自觉 地 调 动 自 己 已 经 掌 握 的 知 识 策 略 和 认 知 策 略 , 对 语 言材 料 进 行 自我 加 工 , 随 后 再 次 进 入 理解 和 记 忆 。 因此 , 英语 教 师必 须充 分考 虑 学生 的 主观 能动 性 。 同 时 教 师 要 充 分利 用学生 的认 知能力这 一优 势 , 因材 施 教 , 加 强 策 略 教 学 的训练 , 这 样 才 能 提 高 学 生 的 分 析 问 题 的 能力 和 解 决 问 题 的 能力 。 二、 元 认 知 策 略 在 外 语 学 习 中的 效 用 元认知策略可以分为三类 : 1 . 计划策略: 计 划 策 略 包 括 设 置 学 习 目标 、 浏 览 阅 读 过 的 材料 、 产 生 需 要 回答 的 问题 和 分 析 怎 样 完 成 学 习 任 务 。 为 自己 做 好 学 习 计 划 是 学 习过 程 中 的一 个 重 要 环 节 。成 功 的学 生 不 只是会听课 、 做 笔 记 和 等 待 老 师 布 置 测 验 的 内容 。 还 会 预 测 完 成作业需要的时间有多长 . 在完成前获取相关 的信息 . 在 考 试 前整理需要的笔记 。 2 . 监 控 策略 : 监 控 策 略 包 括 做 阅 读 时 要 对 注 意 加 以跟 踪 . 要 对 材 料 进 行 一 定 的 自我 提 问 .要 在 考 试 过 程 中对 自己 的速 度和时间进行一定的监测。 3 . 调节策略: 调 节 策 略可 以 帮 助 学 生 纠 正 学 习 中 的 主要 弊 端, 使 学 生 能够 弥补 理解 上 的 大 量 不 足 。举 个 例 子 , 当学 生 明 白 自 己不 能 理 解 课 文 某 一 部 分 内 容 时 , 就 会 自动 地倒 退 回去 . 再 次 阅 读 那 部 分 不 理 解 的段 落 . 在 阅读 时 。 学 生 会 使 用 放 慢 速 度等策略 。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一
、
学 习 策 略定 义
第 二个 问题 是 ,被 看作 是学 习 策 略 的行 为 的 性 质 的不 确 定 性 。S t e m
( 1 9 8 3 ) 区分 了策 略和技 巧 。前 者指一
第 四个 问题 是 ,学 习策 略是 否对 中介语 言的发展 有直接或 间接的影 响。 R u b i n( 1 9 8 7 )认为学 习策略 与语言 发
史耀芳 ( 2 0 0 1 )
学 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 习过程 中为达到一定 的学习 目标有意识 地调控学 习环节的操作过程。
河南农业 2 0 1 3 年第 1 期( 下)
学术研 究
XU E SH U YAN J 1 U
尤 其是 当别人 要求 他们 注 意 自己 的活 动 的时候 ;策 略包 括语 言行 为 ( 如询 问对象名 称) 和非 语言行 为 ( 如 指 向
表 1 学习策略的定 义
来源
定义
S t e m ( 1 9 8 3 )
学习策略是语言学习者使用 的学习方法 的总的倾 向或总体特征。而学习技巧则是可观察到的学 习行为的具体形式。
We i n s t e i n M a y e r( 1 9 8 6 ) 学习策略是学习时的做法或想法 ,这些做法或想法 旨在影 响学 习者 的信息处理过程。
想 的 ,因此 ,一些 策略是 可 以直 接观 察到 的,而有些则不可 以 ;一般而 言 , 策 略对于 学习 的作用 是 间接 的 ,它为 学习者提供 一些关于第二语 言的数据 , 学 习者能 够对此 进行 处理 ;策 略 的使
底 应该 是把 它看作 是一 种行 为还是 想
法 ,还 是 两 者 都 是 。 O x f o r d( 1 9 8 9 )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学习策略研究在国外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历史,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并日趋完善的。
语言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过学习策略问题,研究成果非常丰富。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研究重点转移到了第二语言教学领域,相关研究更加活跃,成绩斐然。
总体上讲,现有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主题:一、学习策略研究的理论意义;二、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状况;三、学习策略教学及其模式。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是指人们为了提高第二语言学习的效果而采用的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包括三类:一是技巧性策略,如怎样组织课堂教学和练习;二是认知策略,如阅读教学中的词汇理解策略、精读课文阅读策略等;三是社会文化策略,如怎样进行第二语言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协调以及怎样处理母语和第二语言的关系等。
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理论意义包括两个方面:其一,能够为语言教师有目的地开展教学实践提供帮助。
1。
语言教师要具备较强的理论功底,不断地学习与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
语言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语言理论素养,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
其二,能够促使语言教师深入研究语言学习的规律,增强工作的预见性。
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状况第二语言学习者是否能积极地学习?怎样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怎样帮助学习者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怎样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这些都是语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3。
能够促进教学法的改革和创新。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是运用认知心理学、学习动力学、学习迁移、人类智力结构等理论所开展的研究,必将推动我国现有的外语教学理论得到发展和创新,促进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
学习策略教学及其模式。
学习策略教学是指语言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利用各种手段与方法,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策略,促进其语言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外学习策略教学模式的研究大致分为四种类型:一是以国外的教学模式为代表,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奥苏贝尔的“认知—情感”(又称“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大学生就业 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 也是高等教育 发展 中的一个重大 问题 ; 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
的 前 途 及 发展 , 高 校 和 社会 的 稳 定 也 有 重 大 影 响 。 面 对 当 前 对
严峻的就业形 势, 政府 、 高校 、 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应该采取积
极措施。
目前 , 在高校积极开展 职业指导是 一项非常必 要、 紧迫和 重要的措施 。通过职业指导工作可 以帮助大学生客观的认识 自
( 学 习策 略 研 究 的主 要 成 果 。 一) 平 。 职 业 指 导 是 针 对 全 体 大 学 生 的 一 个 系 统 、 杂 、 期 的 过 复 长 程 , 高校 在 正 确认 识 和 高 度 重 视 的基 础 上 , 该 健 全 职 业 指 各 应
导 的 指 导 机 构 , 置 以职 业 指 导 为 中 心 的 职 能 部 门 , 职 业 指 设 为
一
得 的学 习策 略》 同年 O f d撰 写了 《 言学习策略: 位教师 ; xr o 语 每
应 该 知道 什 么》 19 年 C hn出 版 了 《 习和 运 用 第 二语 言 的 。 98 oe 学
、
第 二 语言 学 习策 略研 究 概 述
策 略》 。这 一 系 列 研 究 成 果 对 我 国关 于 学 习 策 略 的 研 究 具 有 重 大 的指 导 意义 。
成长和发展 , 成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
四 、 论 总
渐进 的过程, 需要较长时间的教 育、 培养、 锻炼和调整 。结合 大 学生成长、 成才的发展规律 , 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 应该 面向全 体学生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 为学生提供分阶段 、 全方位、
浅析二语习得动机理论发展对二语教学的启示与指导

浅析二语习得动机理论发展对二语教学的启示与指导1. 引言1.1 二语习得动机理论的重要性二语习得动机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内在动机和需求,从而更好地设计和实施二语教学。
通过研究学习者的动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是什么,以及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语习得动机理论的重要性还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从而在教学实践中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学习者的学习过程。
二语习得动机理论还可以为我们提供指导,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二语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动机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
对于二语教学来说,理解和运用二语习得动机理论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2 二语教学中动机问题的普遍存在在二语教学中,动机问题的普遍存在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备受关注的问题。
教师们常常发现,学生在学习二语过程中存在着动机不足的情况,表现为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低下、学习目标不明确等现象。
这种动机不足的状态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影响到整个教学过程的进行。
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不愿意完成作业、不愿意背诵单词等情况,这些都与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有关。
在二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普遍存在的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
学习二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而这种长期的付出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倦和倦怠感。
学生学习二语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感到缺乏自信心,觉得学习任务过于艰难,从而导致学习动机的下降。
二语教学中动机问题的普遍存在给教师们提出了挑战,教师们需要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寻找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正文2.1 二语习得动机理论的发展历程1. 初期阶段:主要集中在对学习者内在动机的探讨,如Gardner 对学习者的态度和情感因素的研究。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述评

赣 南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Ga n n a n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N o. 2
第二期
・
Ap r . 2 01 3
教 育 理 论 与 实践 ・
第 二 语 言 学 习策 略述 评
李智涛
( 新疆喀什师范学院 外国语系 , 新疆 喀什 8 4 4 0 0 8 )
摘
要: 运 用文献 法对 国内外第二语言学 习策略进行 了梳理 , 对其 内涵、 分类、 实证研 究及 学 习策略培训 方法
进行 了详细地综述。这对第二语 言教授 者、 学 习者 , 第二语 言学习策略研 究者都给予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 学习策略 ; 分类 ; 培训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l O O 4—8 3 3 2 ( 2 0 1 3 ) 0 2- 0 1 1 4— 0 3
第 二语 言学 习策 略研 究背 景 ( 1 9 8 7 ) 认为 : 学习策略是学生采取的技巧、 方 法 或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 已 者 刻意 的行动 , 其 目的是 为 了提 高学 习效 果 和易 于 不 是一个 新课 题 , 目前研 究 成 果 可 谓硕 果 累累 。早 回忆语 言 的形 式 及 内容 。R u b i n ( 1 9 8 7 ) 认 为: 学 习 在2 0世 纪 7 0年 代 中期 , 就有一批学者 , 如 美 国 的 策略是 有助 于学 习者 自我建构 的语 言 系统发 展 的策 R u b i n 、 加拿 大 的 N a i m a n 、 F r o h l i c h等对 第 二 语 言 学 略 , 这 些 策 略 能 直 接 影 响 语 言 的发 展。O f x o r d ( 1 9 9 2 / 1 9 9 3 ) 将学 习策 略看 成 是 学生 为 了促 进二 语 习策略有 一定 的研 究 。 自2 0 世纪 9 0年代开始 , 专家学者们对 学习策 学 习 , 在 大 多数情 况下有 意识 而采 取 的行 为 、 行动或 略 的有 效性 和 训 练方 法 也 进行 了大 量 的研 究 。R e - 者是技 巧 。这些 策 略可 以促 进所 学 语 言 的 内化 、 储 b e c c a O x f o r d的《 语言 学 习策 略 : 每一 名 教 师 应该 知 存 、 检 索与应 用 。C o h e n ( 1 9 9 8 ) 认为 : 语 言 学 习 策 略 有着 道 的》 ( L a n g u a g e l e a ni r n g s t r a t e g y : Wh a t e v e r y t e a c h e r 指学 习者有 意识 或半 意 识 的 行 为 和心 理 活 动 , s h o u l d k n o w) , 对 学 习 策 略进 行 了分 类 并 对 学 习 策 明确 的 目标 。一 种 目标 是使 语言 知识 和语言 技能 的 略 的训 练 提 出建 议 。 随 着 学 习 策 略 培 训 的 发 展 , 学 习更 加 容易 ; 另一 种 目标 是 为 了语 言 的运 用 或 弥 N u n a n提 出新 的策 略培训 方法 ( S t r a t e g i e s —b a s e d I n — 补学 习者语 言知 识 的不 足 。 s t r u e t i o n ) ( S B I ) , 使 学 习策 略 培训 在 语 言 教 学 领 域 E l l i s ( 1 9 9 4 ) 认为 : 所 提 出来 的这 些 定 义 中存 在 策 有 一个 新进 展 。“ 西方 学 者 在对 世 界 不 同地 区 针对 的分 歧是 值得 我们 深 思 的。这 里所 指 的分 歧 是 : 不 同语 种 的学 习者进 行 的实 验研 究 表 明 , 学 习 策 略 略究 竟是 指可视 行 为 , 还 是指 大脑 中无法 观察 到 的 还是 两者兼 而有 之 ; 策 略是 指某人 学 习语 是 可 以传授 的 ; 学 习 策 略有 助 于 提 高学 生 的学 习成 心理 活动 , 绩, 增 强他 们 的学习 动机 和学 习 自主性 ; 策 略训练 应 言方 法 的总体 特点 , 还 是指完 成 某个 具体 任 务所 采 成为外 语教 学课 程 的一部分 。 ” 取 的技巧 ; 学 习策 略是有 意识 的还是无 意识 的 ; 策略 二、 语 言学 习策 略的 内涵 能 否对语 言 的发 展产 生直 接 的作 用 。依据 学 习策略 ( 一) 国外研 究综 述 的内涵 , E l l i s 认为 : 策 略 既指 总 的学 习方 法 , 也 指 具 1 9 5 6年 , 学 习策 略是 在 布鲁 纳 提 出认 知策 略 以 体 的技巧 ; 不 同的语 言学 习 者 会运 用 不 同的学 习策 后 出 现 的 。1 9 6 6年 , A r o n C a r t o n在 T h e Me t h o d o f 略; 策略 的原始 出发 点是解 决 问题 ; 策略包 括非语 言 I n f e r e n c e i n F o r e i g n L a n ua g g e S t u d y 一 书 中第一 次 提 的和语言 的 ; 可 观察 到 的学 习策 略为外 显 的 , 不 可观 出了不同的外语学习者用不同的推理方法学 习。国 察 到 的为 内隐的 ; 一般 来 说学 习者 可 以讲 述 他们 使 外对 语 言学 习 策 略 的研 究始 于 2 0世 纪 7 0年 代 , 主 用 的学 习策 略并意 识 到 ; 有 些 学 习策 略 对 学 习者 产 要研 究语 言学 习策 略 的定 义 及 分 类 , 语 言学 习策 略 生 间接影 响 而有些 学 习 策 略产 生 间 接影 响 ; 大部 分 与学 习成绩 的关 系和 语言 学习 策略培 训 。早 期对 学 策 略对学 习起 到 了 间接 影 响 , 而有 些 策 略 能产 生 直 接 影 响。 以上 关于 学 习策 略 的 8个 特点 的总结 对 于 习策略定义的研究有大量重要信息。 S t e m(1 9 8 3 ) 提出 : 策略最 好用 于泛 指语言 学 习 语 言学 习策 略定义 的分 歧 是一 个 较 好 地解 决途 径 。 者采用方法的一般趋势或总体特点 、 技巧等用 于描 E l l i s 认为 策略 既可 以是 内隐 的也 可 以是外 显 的 , 既 述可视行为的具体形式 。We n s t e i n和 M a y e r ( 1 9 8 6 ) 是心理的也可以是行为的, 既是笼统 的也是具体 的, 认为 : 语 言学 习策 略是学 习语 言时 的做法 或想法 , 这 既是无 意识 的也是 有 意 识 的行 为 , 它们 直 接 或 间接 些 做法 和想法 旨在影 响学 习者 的编码 过 程 。C h a m o t 地 促进语 言 的学 习 。
浅谈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及策略培训

De .o 9 c2 o Vo . . 2 i No 1 6
浅 谈第 二语 言学 习策略及 策略剖 l l
蒋柿 红
( 华大学 外国语学院, 南 衡 阳 4 10) 南 湖 2 0 1 摘 要 : 些 年 来 学 术 界 对 第二 语 吉 中的 策 略 研 究 越 来 越 来 多 , 近 也越 来 越 深 入 。 学 习策 略 研 究 目前 已成 为 教 育
学、 心理 学领 域 研 究 的热 点 问 题 。这 些研 究主 要 对 学 习者 习得 二 语 的过 程 进 行 跟 踪 调 查 , 索在 二 语 习得 过程 中, 探 学 习者使 用策 略 的 有 效 性及 哪 些 策略 最 重 要 。 本 文 主要 论 述 了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言 学 习策 略 的 定 义与 分 类 ;. 二 1语 2第
语 言 学 习策 略 培 训 的 必要 性 ;. 师 如 何 培 养 学 生 掌握 学 习技 能 和 策 略 。 3教 关 键 词 : 习 策略 ; 学 策略 培 训 ; 掌握 策略
一
,
引 言
习 者 采 用 学 习 策 略 是 为 了 解 决 在 学 习 中 碰 到 的 一 些 具 体 问
El 列 出 的 这 8个 特 点 解 决 了各 种 定 义 中存 在 的分 歧 , ls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 2006 03 11 作者简介 :钱玉莲 (1964—) ,女 ,南京师大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副教授 。
— 152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对于学习策略的定义问题 ,学者们从不同的研 究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但至今学术界对什么是 学习策略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 。
根据已有的文献资料 ,国外的学者们对学习策 略的定义很多 ,比较有影响的定义有以下几个 : ( 1 ) Stern (1983) :学习策略是语言学习者采用的学习路 子 ( learning app roach)总的倾向或总体特征 ,而学习 技巧 ( learning techniques)是可观察的学习行为的具 体形式 ; (2)W einstein 和 M ayer ( 1986) :语言学习策 略是学习语言时的做法或想法 ,这些做法和想法旨 在影响学习者的信息处理过程 ; ( 3) Chamot ( 1987) : 学习策略是学生采取的技巧 、方法或者刻意的行动 ,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效果 、优化学习过程 、加强语
由此看来 ,学习策略并不是一种被动的 、按部就 班的学习过程 ,也不仅仅是学习活动的一个环节 ,它 是一种主动的 、超越于一般的学习程序之上的 ,但又 紧紧监视与调控学习活动的一套操作系统 。
在梳理了对学习策略的种种理解之后 ,我们倾 向于接受以下关于学习策略的定义 :所谓学习策略 , 应该是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 ,针对一定的学习
— 153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任务 ,依据学习的一般规则 ,主动地对学习的程序及 工具 、方法进行有效的操作 ,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 率的一种操作对策系统 [ 11 ] 。
从学者们对语言学习策略的定义可见 ,学术界 存在着明显的四个分歧 [ 3 ]531 532 : ( 1 ) 策略是可视行 为 ,还是大脑中无法观察到的心理活动 ? 还是两者 兼而有之 ? (2)策略是指某人学习语言方法的总体 特点 ,还是为了完成某个任务所采取的技巧 ? ( 3 ) 学习策略是否在学习者意识 (潜意识 ) 范围之中 ? (4)策略能否对语言的发展产生直接的作用 ?
应该说中外学者的上述定义都在一定程度上揭 示了学习策略的含义 ,但其侧重点各有不同 。从抽 象意义上来讲 ,学习策略是一种“内隐的学习规则 系统 ”[ 7 ] 。学习策略到底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 呢 ? 从诸多学习策略定义的措辞来看 ,大多数学者 认为学习策略应该是有意识的 ,如学者们在给学习 策略下 定 义 时 用 了“学 习 者 为 了 ……而 采 取 的 ……”等诸如此类的措辞 。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 为 ,学习策略与那些非策略性的行为或过程的区别 就在于学习策略是有意识的学习过程 。从学习的操 作意义上来讲 ,学习策略是一个“学习方法和学习 的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体 ”。从结构意义上来 讲 ,学习策略是由“学习方法 ”和“学习的调节与控 制 ”等方面的因素组成的 。
2006年 9月 第 5期
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ournal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
Sep. , 2006 No. 5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论析
钱玉莲
(南京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7)
摘 要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 ,可以意识到的有效学习的观念 、规则 、方 法 、技巧及其调控 。它是一种程序性知识 ,是由一系列原则和技能系统构成的 ,并且具有层次性 。 学习策略是操作性与监控性的有机统一 ,外显性与内隐性的有机统一 ,变通性与迁移性的有机统 一 。学习策略不同于学习风格 ,依仗于学习方式 ,其中一部分又表现为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学习 策略的运用是一个动态的执行过程 。
三 、学习策略与相关概念之辨析
为了对学习策略的内涵和实质有更清楚的认 识 ,我们有必要对与之相关的几个概念作一些比较 和分析 。
3. 1 学习策略和学习风格 所谓学习风格 (Learning Style) ,是在学习中表 现出来的自相一致 、持久不变的个人差异 ,也就是某 个学生学习某种东西的特殊方法 ,如场独立性和场 依存性 、审慎和冲动的风格 、对歧义的容忍与否等 。 学习风格除了跟认知因素有关 ,还跟生理 、情感因素 有关 [ 12 ] 。学习风格指个人自然的 、习惯性的吸收 、 处理和储存新信息和技能的偏爱方式 ,这种偏爱方 式不受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影响 [ 10 ]77 。事实上 , 学习风格有多个维度 ,其中包括感知 、认知 、情感 、个 性等 。 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差异 。 首先 ,与学习策略相比 ,学习风格没有学习者的主动 选择 ,或是有意识的决策 ,而更多的是习惯性的反 应 。学习风格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具有鲜明的个 性差异 ,因为学习风格受学习者气质 、性格等的影 响 ,是学生习惯用的思考 、学习或解决问题的方式 ; 而学习策略受学生个性影响较小 ,因为它更要服从 客观规律性 ,否则 ,无法追求最佳效益 。其次 ,学习 风格不是以问题为导向 ,而学习策略时常是为克服 困难而采取的措施 。再次 ,学习风格类型与学习成 绩没有联系 ,而学习策略与成绩有密切的关系 。最 后 ,学习风格由于受个性和习惯的影响 ,因而具有较 大的稳定性 ;而学习策略特别是微观学习策略灵活 性较大 ,它往往因学习客体和主体以及环境条件的 变化而变化 。 3. 2 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 目前国内外专家 、学者对于学习方式涵义的理 解有所不同 。国内有些学者认为 ,学习方式等同于 学习方法或策略 。大多数学者认为 ,学习方式指学 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 。 我们可以把国内外专家 、学者对于学习方式涵 义的认识归结成两类 。第一类意义上的学习方式 , 又译为学习风格 ,指的是个体在知觉和学习中处理 信息的方式以及个体对任务做出反应所使用的各种 策略 ,涉及个体处理学习中的信息或解决问题时所 偏爱的方式 ,如场依存型 、场独立型 、视觉通道占优 — 154 —
言知识和信息知识的记忆 ; ( 4 ) Rubin ( 1987 ) : 学习 策略是学习者自己构造并直接作用于学习过程的策 略 ,这些策略能直接影响语言系统的发展 ; ( 5 ) Ox2 ford (1989) :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 习更加成功 、更加自主 、更加愉快所采取的行为或行 动 [ 3 ]531 。 ( 6) Cohen ( 1998) :语言学习策略指学习者 有意识或半意识的行为和心理活动 ,这些内外部活 动有着两种明确的目标 ,其一是使语言知识和语言 技能的学习变得更加容易 ,其二则是为了语言的运 用或弥补学习者语言知识的不足 [ 4 ] 。
Ellis关于学习策略的 8 个特点的论述 ,解答了 上述策略定义中的 4 个主要分歧 。关于第一个分 歧 , Ellis支持 W einstein和 M ayer的观点 ,策略既指 外部活动 ,又指内部活动 。关于第二个分歧 , Ellis 不主张区分 app roach 和 technique。理由是在实际 的学习过程中 ,某个行动的抽象程度不是一成不变 的 。关于第三个分歧 , Ellis比较赞成 Chamot和 Co2 hen的观点 ,认为策略是有意识的 ,理由是策略到了 自动化的程度 ,学习者不再意识到某个策略的使用 , 那这样的策略就失去了作为策略的意义 。文秋芳认 为 Ellis的结论过于简单 ,她认为策略有时具有意识 性 ,有时意识性不明显 ,策略的意识性的有无取决于 个体意识程度的差异 [ 10 ]4 5 。我们认为文秋芳的结 论与事实相符 。关于第四个分歧 , Ellis认为大多数 策略对语言发展没有直接影响 ,有直接影响的只是 少数 。我们认为应该从策略的总体角度来衡量与语 言发展的关系 ,而不应该就某一个具体策略来下结 论 。正如文秋芳所言 ,如果考察策略运用的总体情 况与语言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很可能得到“直接 相关 ”的结论 [ 10 ]5 ,特别是比较教与学对语言发展的 影响时 。
二 、学习策略的特点
E llis认 为 定 义 语 言 策 略 最 好 的 方 法 是 列 出 它
们的主要特点 ,我们也认为只有充分了解学习策略 的特点 ,才能准确把握学习策略的涵义 。那么学习 策略究竟有哪些特点呢 ?
针对学习策略定义中的争议 , Ellis列出了学习 策略的 8个特点 : (1)策略可以指总的学习方法 ,也 可以指第二语言学习的具体活动或技巧 ; ( 2 )策略 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 ,即学习者采用学习策略是为 了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一些具体问题 ; ( 3 )学习者 一般都能意识到所用的策略 ,并能够描述策略的内 容 ,特别是当别人要求他们注意自己活动的时候 ; (4)策略涉及语言或非语言的活动 ; ( 5)语言策略能 够运用母语或外语执行 ; ( 6)有些策略是外部可观 察到的行为 ,有些策略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内部心 理活动 ; (7 )大部分策略为学习者提供可处理的语 言信息 ,因此对语言学习有间接的影响 ,但有些策略 也可能对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 ,例如记忆策略 ; ( 8) 策略的运用因事因人而异 [ 3 ]532 。 533
上述定义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学习策略的特征 , 但是上述定义的表述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一个 问题 :即没有从学生学习活动这个整体出发来把握 它 。比如观点 ( 1)和观点 ( 3)只把学习策略视作具 体的方法与技能 ,其涉及面过窄 ,不恰当地缩小了学 习策略的内涵 ;而观点 ( 5)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 过程所采取的行为或行动 ,不仅过于笼统 ,而且显然 不适当地扩大了学习策略的内涵 。
关键词 :第二语言 ;学习策略 ;动态过程
中图分类号 : H19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 4608 (2006) 05 0152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