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通式立体交叉变速车道设计
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问题浅析

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问题浅析发布时间:2022-04-02T02:38:33.251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2期作者:卢佳[导读] 伴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私家车保有量急速增长,城市交通压力日渐严重卢佳中铁长江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重庆401121摘要:伴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私家车保有量急速增长,城市交通压力日渐严重,为缓解城市交通供需矛盾,近年来政府部门尝试回购城区范围内的公路,通过市政化改造后使其更好地服务城市内部交通。
互通式立交改造是公路市政化改造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应对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保证设计效果的基础上减缓城市交通压力。
关键词: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问题;对策1互通立交设计的基本要求1.1经济美观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可以节省立交建造以及养护等各方面的费用,让造价变得更加经济,同时也可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
互通式立交是一种比较大型的交通工程,对人们的视觉感受能够起到直接的冲击和影响,所以在设计立交的过程当中,要按照当地自然环境,充分地考虑安全以及交通性能,并以此为基础,体现立交的视觉观赏性,不仅如此,通过绿化等相关方式,增加更多的自然元素,也可以让设计更具有人性化的特征。
1.2安全性能安全性能是各种不同的交通形式必须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在设计交叉线形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使用力学原理,使车辆的行驶更加稳定和舒适,最为基础的交通设施也必须要设置得非常完备,防止因为设置不足而导致产生安全事故。
1.3交通运行的畅通性在设计立交的过程当中要基本满足畅通交通运行的要求,这也是立交最基础的作用。
不仅如此,立交服务水平也必须拥有其特定标准,并且不断拔高,而交通运行是否畅通,也直接体现在各种不同的线形当中,在线形结合之后,需要使交通运行变得更加畅通。
1.4线形简单立交的结构是非常复杂的,而且出现了拐弯的区域,一般情况下必须要选择多种不同形式的匝道,这样的设计类型很有可能会让交通运行出现一定的问题,所以在对互通式立交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要能够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以及交通运行的具体情况,选择线形比较简单的类型来设计,让车辆可以在绕行的过程当中缩短距离,比较简单的线形,可以帮助驾驶员正确辨别线路,防止出现错误驾驶。
试析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关键技术

试析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关键技术汇报人:***2023-12-17•互通式立体交叉概述•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理念与原则目录•互通式立体交叉关键技术分析•互通式立体交叉智能化技术应用•互通式立体交叉安全性能评价与提升策略•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目录01互通式立体交叉概述互通式立体交叉是高速公路交叉的一种形式,通过在不同平面上设置交叉口,实现车辆在不同方向上的交叉通行。
定义互通式立体交叉具有立体交叉、多方向互通、交通流畅等特点,能够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特点定义与特点互通式立体交叉能够实现车辆在不同方向上的交叉通行,避免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交通流畅互通式立体交叉通过立体交叉的设置,能够减少车辆冲突点,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提高道路安全性。
安全性高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加,互通式立体交叉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交通需求,提高道路使用效率。
适应交通需求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重要性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发展历程初期阶段01早期的互通式立体交叉主要采用简单的立交形式,如T型和Y型立交,以满足基本的交通需求。
发展阶段02随着交通量的增加和道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互通式立体交叉逐渐向更加复杂、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多种新型立交形式,如喇叭形立交、苜蓿叶形立交等。
成熟阶段03现代互通式立体交叉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不仅在形式上多样化,而且在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都形成了完善的体系,为道路交通的顺畅和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02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理念与原则设计理念- 安全至上确保互通立交在运营过程中安全畅通,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 高效便捷设计原则- 符合规范遵循国家和行业相关规范,确保设计符合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
- 因地制宜设计流程- 前期准备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现场勘查,明确设计范围和要求。
- 方案设计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理念与原则03互通式立体交叉关键技术分析合理组织进出互通立交的交通流,减少交织和冲突,提高通行效率。
交通流组织设计桥梁结构选型排水设计根据互通立交的交通量、荷载和地形条件,选择合适的桥梁结构形式,确保结构安全和稳定性。
公路路线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计问题分析

公路路线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计问题分析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路建设工程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公路建设的设计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对公路建设进行规划设计,需要做好路线和互通之间的合理设计,不仅有利于满足城市的交通需求,而且有利于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对公路的互通路线进行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到所有可能影响设计方案的因素,合理优化相关设计方案,从而实现更好的效果。
在本篇文章中,笔者深入研究了公路互通式立交的设计基本要求,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从而为设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提升交通的安全性。
关键词:公路路线;互通式立交;设计问题引言行车时的车辆运行品质和行车安全很大程度上受到公路互通式立交的设计水平影响。
因此,对互通式立交进行设计时,要全面认识互通式立交的内容、功能和基础特性。
进行规划设计时,关注到线位的布置情况,设计要结合经济发展情况、总体发展计划和实际交通量,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出行需要和交通运输中的个性化需要。
因此,必须要深入探讨和研究公路互通式立交的可行性方案。
1互通立交的设计原则1.1经济美观对公路互通式立交进行设计要考虑到经济美观性。
科学合理的方案,有利于节省建设成本,使国家的负担减轻。
由于互通式立交具有规模大的特点,可以直接冲击和影响人的感官。
所以,对互通式立交进行设计时,需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综合考虑交通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还要能够呈现出立体交叉的美观,采取绿化措施辅助设计,使自然景观融入交通中,从而提高人们的视觉舒适度。
1.2安全性能任何建筑设计的最基础要求都是安全性能,交通建设项目也是如此。
对交汇路线进行设计时,可以使用机械原理对设计参数进行核算,提高汽车行进过程中的舒适度和稳定性。
与此同时,完善相关的基础交通设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1.3线形简单一般来说,立体交叉路口具有构造复杂的特点,还会有很多转弯的地方,需要设计很多不同的匝道,这很容易导致交通事故。
浅析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的要点

浅析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的要点摘要:文章先分析了互通式立体交叉型式的确定,然后重点深刻进一步研究互通设计的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Abstract: These papers first analyzes the determination of interchange type, points and then focus on the profound study further communication design, for reference.Keywords: highway interchange; design;前言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发展是随着高速公路的迅速兴起而逐步发展的,高速公路的兴起标志着我国经济建设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作为高速公路及城市快速路车辆出入门户和转换枢纽的互通式立体交叉从而大量修建。
它是解决高等级道路与干道交叉口拥挤,减少交通事故,行车便捷的重要措施。
下面从平面设计、纵面线形设计、匝道超高及变速车道等几个方面剖析了互通设计中的若干问题,为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提出参考。
1互通式立体交叉型式的确定影响互通型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出入交通量、交通流向、被交路等级、匝道行车速度、收费型式、互通立交的场地条件等。
1.1互通型式的种类较多,常用的有菱形、喇叭形、环形、苜蓿叶形和半苜蓿叶形、涡轮形和定型等几种基本形式,必要时可将上述中的某些形式进行组合而成复杂型互通。
1.2常用的型式及其特点1.2.1双喇叭形其收费站仅为一处,便于管理,但造价较高,某些方向的车流需绕行。
适用于两条高等级公路的交叉,而只有一条公路收费或两条公路均收费但收费方式不同的情况。
1.2.2单喇叭形它具有对收费道路仅设一处收费站,平交口也仅有一处,左转匝道在次要道路上的特点。
较适用于封闭式收费方式,被交路为二级公路以下,交通流集中于某一象限的情况。
公路工程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探讨

公路工程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探讨摘要:高速公路是连接国内交通出行和物流运输的大动脉,它象血管一样穿行在祖国大地上。
当高速公路与等级不同的公路进行相交时,就需要设计建造互通式立交结构来确保安全顺畅出行。
本文着重论述了如何为互通式立体交叉公路设计方案进行科学选址,探讨了如何选择最佳的公路工程互通式立交结构设计形式,最后就互通式立交结构的几何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与公路工程建设人员一起交流探讨,推动高速公路建设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公路工程;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引言: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互通式立体交叉结构的设计施工,其中在进行互通式立交结构的方案设计时,要求相关人员结合工程实际,对工程建设可能遇到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依据行业技术规范慎重选择立交结构的所在地和合理的结构形式,对工程的主线,匝道以及立体交叉进行科学严谨,安全可靠的结构设计,提升立交结构设计施工的质量和水平,建造优质工程服务大众。
1.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选址公路工程在进行互通式立体交叉选址时的具体操作,会给相关设计带来很大影响,而工程选址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也很多,需要设计人员对各方因素进行综合考量方可形成定论。
具体到交通方面,相关设计必须有利于保证公路交通安全可靠且通行顺畅,在充分研讨国内目前公路交通网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兼顾当地公路交通通行量,车辆主要类别以及公路工程设计等级等因素,确保最终施工方案的科学合理性。
同时还要注重公路的经济性,确保相关设计能够达到预期的保障交通通行功能,对当地城市目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总体规划进行综合分析;具体到经济方面,要立足于公路工程的建设规划与交叉设计需要,对当地的发展规划和是否具备收费条件进行综合考量,确保最终得到的设计方案是最佳选择。
2.选择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形式2.1.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形式①喇叭形与半苜蓿叶形互通式立交中的喇叭形有单和双两种,如果当地的立交公路等级在二级或以下,鉴于这种等级的公路通常不会有太高通行量,立体交叉方案在选择设计形式时可着重考虑半苜蓿叶形,也可以选择单喇叭形,如果与之立交的公路等级在一级或以上,这类公路通常交通繁忙,通行量非常大,而且如果当地设置有收费站,在选择设计形式时就应主要考虑双喇叭形式。
互通式立体交叉关键设计问题研究

2互通式立交交叉设计形式
2.1喇叭形
喇叭形互通式立体交叉是三岔交叉中一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形式,其是全封闭式交通中比较常用的一种形式,该形式的立体交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一个最大优点,就是只设一个收费站,统一管理,不仅提高了管理的工作效率,而且也降低了管理成本。喇叭形互通式立体交叉在实现车辆左转弯的全互通式立体交叉上通过一个环形匝道和半定向匝道完成,在具体应用中分为A型和B型两种不同的类型。喇叭形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结构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车辆在高速公路行驶过程中容易辨别方向,并且该结构外形十分美观,提高了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确保了行车的安全性。
互通式立体交叉关键设计问题研究
摘要:为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实现不同等级道路之间交通转换,很多道路建设中也修建了各式各样的互通式立体交叉。近年来在互通立交区域内发生的交通事故逐渐增多,道路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极大威胁,这与互通立交自身的功能特点和存在的设计问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关键词: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要点
充分发挥高速公路高速、安全、快速通达的功能,并使其融于自然,创造一个高效、舒适、优美的公路环境,已经成为公路工程设计者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互通式立体交叉由于其在高速公路中承担着快速交通转换的功能,其选型与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1互通设置原则
1.1互通原则
互通式立体交叉是高速公路与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与其他等级公路之间交叉时所采用的主要交叉方式,是高速公路的重要构造物,也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置要综合考虑既有道路路网的规划、节点功能、交叉公路功能及等级、沿线城镇经济开发建设规划及其交通集散的需要、地形地质条件等因素,也要考虑互通立交间距的均衡,重点在增强交通运输功能,保持路网的协调和高速道路畅通,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
互通式立体交叉中集散车道的设计

单位 : m
图 3 集 散 车 道 与主 线标 线 分 隔
物 理 分 隔法是 将 主线 行 车道 与集 散 车道 之 间 设置 分隔 带或 在桥 梁段 设 置 为分 离 的双 幅桥 梁 ,来 实现 直 行 车 流与 转 向车 流 的强制 性 分 隔 ,使得 交 织车 流 只发 生于集 散 车道 , 保 直行车 流顺 畅通 行 , 图 4 确 见 。
一
1 集 散 车道 的 定 义 与 设 置 位 置
集 散 车道 是 一段 提 供 车 辆 单 向行 车 的 辅 助 通 道 ,
两 端 与 高等 级道 路 连接 , 问段采 用 分 隔设 施 ( 交通 中 或
标 线) 高等 级道 路直 行车 道分 开 。 与
在 立 体 交 叉 中根 据 其 设 置 位 置 的不 同 可 分 为 两
卜
笙 堕
幽
I
母
霸
圈
圈
叠
图 4 集 散 车 道 与 主 线 物 理分 隔
关于 集 散车 道 分 隔带 的宽 度 ,部 分立 交 设计 资料
图 1 单座 互通 立 交 中 的集 散 车 道 设 置 位 置
集散车道
中建 议城 区取 8 0m 野 外取 1 。如此 大 的分隔 带 宽 . , 5m 度一 方面 增 加工 程 占地 规模 ,另一 方面 增 加驶 入 或驶 出车 辆 的横 向移 动 距离 , 结合 设 计 经验 , 为 立交 集 散 认 车道 物理 分 隔带 宽度取 2 0 . 为适 宜 ,若 主 线 . ~4 0 m较
术 标 准及 规 范 中论述 内容 极 少 ,在 工程 设 计 中缺 乏 统
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优化总结

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优化总结
一、引言
互通式立体交叉是一种有效的交通节点设计,旨在提高道路网络的交通流畅性和安全性。
近年来,随着交通流量的不断增长和交通需求的多样化,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优化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对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的优化进行总结,旨在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优化的关键因素
1. 交通流组织
交通流组织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的核心,旨在实现不同方向交通流的顺畅转换。
优化交通流组织需要考虑车道布局、转向设置、交通信号灯配时等方面,以提高车辆的行驶速度和通行能力。
2. 交通安全
交通安全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的底线。
优化设计时需要考虑视线分析、冲突点分析、速度控制等方面,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同时,合理设置安全设施,如护栏、标线等,也是提高交通安全的重要措施。
3. 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化时应考虑周围环境的协调性,降低噪音、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同时结合绿化和景观设计,提升道路的美观度和舒适度。
三、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优化的方法与步骤
1.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优化的基础,包括交通流量调查、交通流向分析、交通方式划分等。
通过需求分析,可以明确优化目标和方向,为后续设计提供依据。
2. 方案设计与比选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多种方案的设计与比选。
方案应涵盖交通流组织、交通安全、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等方面,并进行综合评估。
通过比选,选择最优方案进行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互通式立体交叉变速车道设计
中图分类号:U491.2+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变速车道是主线与匝道的连接部,其主要功能是实现主线与匝道车辆进出及速度的过渡,是整个互通式立体交叉交通系统中最易发行交通事故的路段。
具体表现为:1)合流端加速车道设置不合理,车辆提前进入主线;2)分流端减速车道设置不明显,汽车驶过或驶错匝道进口,驾驶员慌乱造成事故;3)分流端减速车道长度不够,汽车来不及减速而撞向护栏。
可见变速车道的设置相当重要。
如何减少事故隐患,提高行车舒适性,保证交通流畅通,是在设计阶段必须重视的问题。
变速车道由渐变段和变速车道规定长两部分组成。
变速车道规定长是从渐变段车道宽度达到一个车道宽度的位置开始,到分(合)流端结束。
变速车道从功能上可分为加速车道和减速车道,车速较高的立体交叉道口,为使高速车辆由干道能减速驶入匝道而设置减速车道;反之为使匝道的车辆能加速驶入干道而设置加速车道。
从形式上可分为直接式与平行式两种。
直接式变速车道的整个车道均由三角段构成,与平行式变速车道相比较,线形顺适圆滑,与实际行车轨迹相吻合,但直接式变速车道的起点位置不易识别,易合行车方向混淆。
因此在设计时至少约500m前变要让司机识别三角端部,为此宜采用不同颜色的路面或采用画线方法予以区分,并加设交通标志。
平行式变速车道中有一段与主线车道相平行,在端部以适当流出角度的三角段与主线相连接。
其特点是车道划分明确,行车容易辩认,但车辆出入需按反向曲线行驶,对行车不利。
尤其在短的变速车道上,出入的车辆会因来不及转向而偏离行车道,当主线交通量较小时,这种倾向尤为强烈。
一般情况下,变速车道为单车道时,减速车道采用直接式,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变速车道为双车道时,加、减速车道均可采用直接式;主线为左偏并接近圆曲线最小半径的一般值时,其右方的减速车道应为平行式,且应缩短渐变段(将缩短的长度补在平行段上);减速车道连接环形匝道时不宜采用平行式。
一)平面接线设计
单车道匝道及单向双车道匝道一般采用直接式变速车道。
匝道的平面设计线一般为匝道行车道的中心线。
对直接式变速车道,其接线起点位置的确定原则是:保证主线外侧车道的车辆能顺畅地驶入外侧匝道,根据这一原则,单车道匝道的设计起点位置应在主线外侧车道中心线上,由于单向双车道匝道的前段一般设置了辅助车道,因此,其设计位置应在主线外侧车道的右侧、辅助车道的左侧。
对于采用直接式的变速车道,一般按照规范规定的渐变率确定流出角(减速车道渐变段起点的切线与主线外侧车道中心线的夹角)后,计算出直接式变速车道起点处的坐标值及切线方位角,所求切线方位线加上流出角,作为直接式变速车道第一段的线形的起始切线方位角,然后进行匝道的线形的设计计算。
减速车道一般采用曲线法设计(因其易于控制渐变段及减速车道长度和指标)。
直接式变速车道全长范围内宜采用与主线相同的线形,并且保持相同的流出角,以保证驶出的车辆能在一定的行驶距离内保持与主线一致的操作。
单车道的变速车道一般采用
平行式的变速车道,其与主线相依的部分采用与主线相同的曲率,故平行式变速车道的接线位置为主线外侧车道(含路缘带)外侧半个匝道宽的位置。
由于平行式变速车道的长度可以灵活变化,如果其长度不满足要求,只需将匝道终点接线位置按主线线形延长即可,不会影响匝道的线位设计。
二)变速车道的长度要求
变速车道的长度是指渐变段车道宽度达到一个车道宽度位置与分合流鼻之间的距离。
相关规范对变速车道长度及相关参数都提出了要求。
变速车道长度的选用除应符合规范规定的最小长度外,尚应结合主线与匝道的设计速度、交通量、大型车比例对变速车道长度进行验算,必要时应适当增长变速车道长度。
设计时还应注意,应使邻接变速车道的匝道部分具有较高的线形指标,在匝道上没有良好的线形和足够长的过渡的情况下,不应采用过低的匝道设计速度,因为仅靠增大变速车道的长度来满足变速从容未必有效,也不经济。
三)变速车道的横断面设计
主线与匝道的横断面不同,要保证行车安全舒适,在设计变速车道的横断面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①匝道与主线宽度路肩不同时的过渡方式;②连接部的断面如何变化;③不同的超高如何过渡。
1)变速车道的路肩宽度及其过渡
变速车道的横断面组成,由左路肩、左侧路缘带、车道、右侧路缘带和右路肩组成,由于右侧路肩速度比匝道部分要高,侧向余宽要保证不小于1.25m,尤其对于路肩宽度仅为0.75m和0.5m的双向匝道,故变速车道采用1.25m的路肩宽度是必要的。
当匝道道肩宽度与主线路肩宽度不同时,变速车道部分路肩宽度的过渡,大体上可分为两类:采用匝道的路肩宽度或采用主线的路肩宽度,后者多用于匝道路肩宽度大于主线路肩宽度的情况。
2)连接部的横断面变化情况
a.直接式变速车道横断面
如上图示,直接式变速车道主要有4个断面,N断面为变速车道三角段起点断面,所要求的是起点位置必须在主线外侧车道中心线上,C断面为三角段终点及减速车起点,其条件是此点上变速车道刚好满足一个车道宽度,B断面为变速车道终点断面,是变速车道与匝道为分界断面,A断面的构成除了土路肩处不一样外,其余同B断面。
b.平行式变速车道横断面
如上图示,平行式变速车道主要有5个控制断面,断面E是完全的主线断面,C、D断面相同,其特征与直接式变速车道的B断面相同。
A、B断面除没有偏宽值外,与直接式变速车道的A、B断面相同。
2)变速车道超高的过渡
为使主线的超高逐渐过渡到匝道的超高,就必须设置超高过渡段。
当匝道的超高与主线的超高是同方向时,其过渡能比较圆滑地进行。
相反或者超高值相差较大时,便出现横坡转折点,行车有较大震动,不仅不舒适而且很危险。
当主线为直线时,对直接式变速车道,匝道第一曲线出现在分流鼻或汇流鼻以外,应在变速车道全长范围内采用与主线相同的正常横坡;对平行式变速车道,在变速车道全长范围内,横坡应为主线的正常横坡。
当分(汇)流鼻端紧接半径较小的曲线时,则可在线形分岔点CP至分、汇流鼻端的合适位置(根据超高渐变率而定)作为匝道超高过渡的起点。
当主线为曲线时,对曲线段内侧的平行式变速车道,线形分岔点CP以外宜采用卵形回旋线,若主线圆曲线半径大于1500m时,可采用在CP点的曲率半径为无穷大的完整的回旋线。
变速车道全长范围内的横坡则应与主线相同。
当分(汇)流鼻端后紧接半径较小的曲线,且主线又不设超高时,则可在分(汇)流鼻间的合适位置作为匝道超高过渡的起点。
对直接式变速车道,在全长范围内,线形上采用与主线相同半径的圆弧或相同参数的圆曲线,且横坡与主线相同。
曲线超高小于3%时,对曲线外侧的变平行式变速车道,在CP点保持与主线相同的横坡,CP起变化横坡至分(汇)流鼻达到外倾2%的横坡,此后采用匝道超高过渡所需的渐变率过渡;对曲线外侧的直接式变速车道,在渐变段内采用与主线相同的横坡。
此后至分(汇)流鼻过渡到外倾2%的横坡,分(汇)流鼻外的超高与平行式相同。
曲线超高大于3%时,曲线外侧的变速车道,当主线为设置大于3%超高的左弯曲线时,在分岔点以外宜S形回旋线,当主线的圆曲线半径大于2000m时,可采用完整的回旋线,在分(汇)流鼻处采用外倾1%r 横坡,共过渡方法与曲线超高小于3%时相同,但在分(汇)流鼻处的横坡代数差应小于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