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 (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窦娥冤第二课时

(3)本唱段表达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主人公悲极、愤极、怨 极、怒极、无奈之极的思想感情。
第三折研习
在第三折中,窦娥的形象在剧烈 的戏剧冲突中被塑造的感人至深, 催人泪下,请思考:本折可以分几 个场景?体现窦娥什么情感?
指斥天地 绑赴刑场 鸣冤叫屈 后街相见
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窦娥
婆媳诀别
诉说冤情
临刑发誓 怨气冲天 冤情昭然
(2)自由朗读课本第二折中【骂玉郎】 【感皇恩】【采茶歌】【黄钟尾】三个唱 段。
体味窦娥蒙冤被打的怨恨、愤怒、坚 强和最初的反抗。
(3)桃杌毒打不成又生计要打窦娥的婆 婆,窦娥“忙云:住住住,休打我婆婆。 情愿我招了罢,是我药死公公来。”
一个“忙”字,更见窦娥善良。
第三折研习
反复诵读第三折戏中最能表现窦 娥无奈和反抗的唱段【滚绣球】。
怨”来体现
第二部分中,以宾白为主,通过 婆媳对话,交代了窦娥孤苦无依的身 世和她屈招的无奈,实在令人悲从中 来。 〔快活三〕 〔鲍老儿〕二曲,一 字一泪,泪中含血。即使如此,她还 劝婆婆不要烦恼哭啼,则更令人 自胜。
悲不
第三部分中,窦娥把斗争矛头直指 反动统治者。一个心地善良的妇女却喊 出了“着这楚州亢旱三年”的呼声,并 直斥“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
悲
怒
曲词中,除了叙述窦娥的冤情外,还表露出了窦娥 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具体曲词进行分析。
曲词中除了“冤”贯穿全篇外,还有“怨”、 “悲”、“恨”的思想感情。 第一部分中,尤其是 〔滚绣球〕一曲,指 斥天地、怒斥鬼神,是她绝望中的呼号,是她用 生命换来的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是对正义得不到 伸张的现实社会的控诉、抗议,是对封建法制、 封建秩序的否定,是对人世间不公 的揭露。可以 说,在这一曲中,窦娥的冤是由“ 的。
窦娥冤第二课时

3.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 希望的是什么?
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 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 在上天得到反应;
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 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请同学们想一想,三桩誓愿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吗? 作者用的是什么创作手法?
2.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 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 题有什么作用?
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 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 何等的善良啊!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 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 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因此,这一 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丰满 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 有力和深刻。
第二课时
• 一、导
17、受宠若惊形容受到过分的宠爱或赏 识而感到意外的惊喜或不安。 啼笑皆非: 哭也不是,笑也不是,不知 如何才好。形容处境尴尬或既令人难受 又令人发笑的行为。 无所顾忌: 顾:顾虑;忌:忌惮。没有什 么顾虑、畏惧。 偃旗息鼓: 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 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 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 声势减弱。
而三誓的“兑现”(一腔热血飞上 白练,伏天降下三尺瑞雪,楚州大 旱三年),则不仅表现了这个善良 女子的冲天冤气,而且更表明人民 群众坚信宇宙间还有正气存焉,这 是对人民群众进行反抗斗争的极大 鼓舞。
• 六、检
再见!
• 二、思 速读课文,并思考学案上 的问题
• 三、议
• 四、展
• 五、评
1.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 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
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 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了, 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 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 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 封建统治阶级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 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 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反抗精神。
窦娥冤第二课时(周)

窦 娥Biblioteka 冤关 汉 卿第二课时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
1.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 突?这些矛盾冲突表现了什么?
2.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 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善良孝顺的 窦娥却落得个身首异处的命运, 她的悲剧是谁造成的呢?
3 、探究一:窦娥如果不怕连累婆 婆,冤案还会不会发生?
3 、探究二:窦娥为什么不肯嫁给 张驴儿?
其他人物形象 张驴儿:无赖狠毒、卑劣可憎的恶 人。 桃杌:贪婪成性、圆滑老练、自以 为是、主观武断的昏官。 蔡婆:胆小、糊涂。
理解作品主题 到底是谁毁灭了窦娥?那些人 该为窦娥的死负责?
张驴儿:贪财好色,厚颜无耻,是无 赖地痞流氓,悲剧的直接责任者。 滁州太守桃杌:贪赃枉法,草菅人命, 悲剧的直接责任者。 庸医赛卢医:“死的医不活,活的医 死了 ”,欠债不还,要勒死蔡婆婆卖 毒药给张驴儿,是造恶者和助恶者。 窦天章:为索功名,典押骨肉,悲剧 的间接责任者。
4 、面对坎坷的人生遭遇,窦娥持 什么样的思想观念?
总结人物形象
窦娥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
善良孝顺;刚毅坚强;不甘侮辱; 不甘于命运摆布,对亲人细致体 贴,对多舛命运勇敢抗争。在窦 娥身上,既有封建思想的烙印, 又有反抗性格的影子。
对联概括
贞洁敬孝,哀怨感天雪飞六月; 刚烈争抗,悲恸动地旱抗三年。
2 .解读刘兰芝、祥林嫂、窦娥几位女性形象。 谁更有反抗精神?
刘兰芝:明白婆婆要驱逐自己,丈夫要求也无济于事,事情 无法挽回时,她没有坐以待毙,等着被遣,而是变被动为主 动,主动“遣归”早早起来“严妆”把自己打扮的美艳动人。 刘兰芝变被动为主动,表现了极强的自尊心、积极维护自己 的人格、个性坚强的特点。 祥林嫂和窦娥都不同程度地受着宗教思想的影响,但从她们 身上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各异。在窦娥的身上,表现出百折 不回、生死不渝的抗争精神,向命运,向不公平的世道宣战。 这是祥林嫂无法企及的。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
1.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 突?这些矛盾冲突表现了什么?
2.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 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善良孝顺的 窦娥却落得个身首异处的命运, 她的悲剧是谁造成的呢?
3 、探究一:窦娥如果不怕连累婆 婆,冤案还会不会发生?
3 、探究二:窦娥为什么不肯嫁给 张驴儿?
其他人物形象 张驴儿:无赖狠毒、卑劣可憎的恶 人。 桃杌:贪婪成性、圆滑老练、自以 为是、主观武断的昏官。 蔡婆:胆小、糊涂。
理解作品主题 到底是谁毁灭了窦娥?那些人 该为窦娥的死负责?
张驴儿:贪财好色,厚颜无耻,是无 赖地痞流氓,悲剧的直接责任者。 滁州太守桃杌:贪赃枉法,草菅人命, 悲剧的直接责任者。 庸医赛卢医:“死的医不活,活的医 死了 ”,欠债不还,要勒死蔡婆婆卖 毒药给张驴儿,是造恶者和助恶者。 窦天章:为索功名,典押骨肉,悲剧 的间接责任者。
4 、面对坎坷的人生遭遇,窦娥持 什么样的思想观念?
总结人物形象
窦娥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
善良孝顺;刚毅坚强;不甘侮辱; 不甘于命运摆布,对亲人细致体 贴,对多舛命运勇敢抗争。在窦 娥身上,既有封建思想的烙印, 又有反抗性格的影子。
对联概括
贞洁敬孝,哀怨感天雪飞六月; 刚烈争抗,悲恸动地旱抗三年。
2 .解读刘兰芝、祥林嫂、窦娥几位女性形象。 谁更有反抗精神?
刘兰芝:明白婆婆要驱逐自己,丈夫要求也无济于事,事情 无法挽回时,她没有坐以待毙,等着被遣,而是变被动为主 动,主动“遣归”早早起来“严妆”把自己打扮的美艳动人。 刘兰芝变被动为主动,表现了极强的自尊心、积极维护自己 的人格、个性坚强的特点。 祥林嫂和窦娥都不同程度地受着宗教思想的影响,但从她们 身上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各异。在窦娥的身上,表现出百折 不回、生死不渝的抗争精神,向命运,向不公平的世道宣战。 这是祥林嫂无法企及的。
窦娥冤-第二课时

问题探究
问题:1.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我们明确了窦娥 性格当中的善良、淳朴、孝道,为什么具有如 此美德的一个女性,性格当中却更多的是仇恨 和反抗,为何最后含冤而死,她冤在何处? (提示:根据剧情来探讨这个问题。)
问题探究
2.窦娥无故蒙冤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1.地痞恶棍横行霸道 根源 2.官吏贪赃枉法 元 代 现 实 社 会 的Biblioteka 发出三桩誓愿,悲剧达到高潮。
2、矛盾冲突,是戏剧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剧本围绕窦 娥,展示了哪些矛盾冲突,其中最主要的冲突是什么。
主要矛盾: 窦娥与桃杌的矛盾
窦天章—— 蔡婆婆 蔡婆婆—— 赛卢医 窦娥—— 蔡婆婆 窦娥—— 张驴儿 窦娥—— 桃杌
3、戏剧冲突反映现实矛盾。作者通过主 要矛盾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深刻反映了元代吏治腐败,官府草 菅人命,冤狱遍布的丑恶现实。
窦娥冤
黑 暗
探究延伸
思考:一.窦娥临刑前的三桩誓愿能否在现实社会中实现,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二.这种表现手法在所学课文中的体现,举例列出。 提示:《孔雀东南飞》、《梁祝》、《促织》。 总结:不能实现。这是一种 浪漫主义的表 现手法。其作 用是 1.作者爱憎感情的体现。 2.正义力量的强大。 3.寄予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
窦 娥
分析人物形象
要求:根据结构层次,从每一部分当中总 结出这部戏曲的正旦角色窦娥的性格特点。
第一部分
问题:课文第一部分中,窦娥在押赴刑场的路上为什么要指斥天地
鬼神?
总结:因为在封建社会里,人们深受君权和神权的束缚,他们认
为天地鬼神是明察是非、主持公道的。而窦娥也不例外,当张驴儿 把谋害人命的罪名强加于其身时,她仍相信官府能主持公道。只是 在黑暗的现实面前,她才逐渐觉醒,并终于看清了“自古衙门向南 开,有冤无钱莫进来”的社会丑态。正是因为对社会现实的清醒认 识,才能够在无故蒙冤时发出这样惊天动地的高呼,我们丛那似岩 浆崩裂,又如山洪决堤般的激愤言辞中可以看到她初步而又朴素的 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
窦娥冤第二课时

指斥天地
绑赴刑场
愤
鸣冤叫屈
窦娥
婆媳诀别
后街相见
诉说冤情
悲 怒
临刑发誓
怨气冲天
冤情昭然
总 结
1、概括主题: 《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 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 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窦娥的形象壮 美动人,她的悲剧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 义和强烈的感染力量。
2、关于本色派的语言特点: 元杂剧的语言历来有“文采派” “本色派”之分,关汉卿是后者的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其杂剧语言,清新质朴,通俗自 然,明白如话,大量使用方言、俗语, “不工而工”,很少典故的堆砌和字 句的雕琢,适合于舞台演出,易为广 大群众所接受。
讨
论
从语言和内容角度考虑,《窦娥冤》的说白 和曲词有何特色?
译:天是人的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们处境艰难 就追念本源,所以人在劳累、辛苦、疲倦、困惫时, 没有不喊天的;在疾病、痛苦、凄惨、惊惧时,没有 不呼父母的。
②在这里“天”隐喻的是什么? 统治者、公道、正义 在封建社会,人民不仅在人身权利及政 治经济上受压迫,而且在思想上受毒害。 按当时观念,天地鬼神明察世上是非,主 持人间公道。封建官吏为了愚民,也每每 以青天自况。
2、二读课文:细读第三折[端正好]、[滚绣球] 等曲词,思考探究: (1)在[端正好]中,哪些字词说明窦娥是冤枉 的,而且冤得很深? 明确:“没来由”“不提防”可见窦娥是冤枉 的,是蒙冤。“动地惊天”表明她冤屈之深。
(2)[滚绣球]赏析:
理解“天”这个意象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疾痛惨怛(dá),未尝不呼父母也。 --司马迁《屈原列传》
窦娥冤第二课时

(2)在这里“天”隐喻的是什么?
明确:统治者。
在封建社会,人民不仅在人身权利及 政治经济上受压迫,而且在思想上受毒害。 按当时观念,天地鬼神明察世上是非,主 持人间公道。封建官吏为了愚民,也每每 以青天自况。
5、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 《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
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爷” 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 过来了,看清了“衙门自古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就中无个不冤哉”的社会真相。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 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 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 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 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 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孔雀东南飞》写刘兰芝和焦仲卿殉情后合葬,他们的精魂化为 鸳鸯,生时离散,死后团聚,朝夕相伴,情意缠绵。这里所显现的 情形和所蕴含的感情很美,委婉地表达了对二人忠贞爱情的赞颂和 对他们被迫害而死的无限同情,反映了人们追求婚姻自由和向往爱 情幸福的美好愿望。 两篇作品都运用了大胆的想象。这种想象可以使悲剧气氛更浓 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 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 力量。两篇作品通过想象和夸张,以超现实的情节,让美好的愿望 在作品中得以实现,以寄寓作者的爱憎,反映人民的情绪和理想。 并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喜爱“大团圆”结局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习 惯,以及传统的文学作品惩恶扬善的教化功能。
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 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 在上天得到反应; 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 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窦娥冤第二课时ppt

概括主题
• 《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 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 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 精神。窦娥的形象壮美动人,她的悲 剧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 的感染力量。
总结艺术特色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 • 作品在艺术上,体现出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试概括窦娥的人物形象:
• 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 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善良勤 劳、孝顺贤惠,同时又刚毅顽强,敢于 与恶势力斗争到底。她生于严酷的腐败 的封建统治之下,注定要走向悲剧的结 局。
• 1.善良 安分守己。 • 2.有主见 刚烈。 • 3.觉醒、有反抗精神。
了解情节、分析形象
元 关 汉 卿
·
本课学习目录
1、了解窦娥人生历程
2、分析人物形象
3、分析悲剧原因
了解历程
分析形象
梳理课文相关信息,试给窦娥写一份人生简历。 纵观全剧,作家在刻画窦娥反抗性格的同时,也注意逐 一展现人物性格中温顺善良的一侧面: 大堂之上,酷刑 综观全文, 根据下列提示概括出窦娥的形象。 之下,为使婆婆免遭毒打,她甘愿牺牲自己,屈招了药 杀公公的死罪 这折戏中写她赴刑场时 , 求刽子手走后街 ①窦娥一生命苦 ,;三岁丧母 , 七岁父亲离去 , 十七岁成婚不久丧夫 , 但她坚决 三岁: 丧母。 七岁: 别父 ,( 卖)给蔡家做童养媳, •这正是体现窦娥难以舍别婆婆,表现了她对婆 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青 不改嫁 , 对婆婆的同意改嫁很是不满 , 对张驴儿父子的逼迫更是深恶痛绝。 不走前街的细节 , 可见其性格的善良 ——自己已走在通向 更名端云为窦娥。 十七岁: 完婚。 婆的挂念; 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 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但在残酷的现 ②窦娥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 , 赏善罚恶,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 十九岁: 丧夫,决心侍婆修来世。 她觉醒过来。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 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 这是何等的善良啊!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 •安排婆婆做这些事,是让婆婆有所寄托,以免 实面前,她觉醒过来了。窦娥对神权的 本否定。她那似迸射 , 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 反映了她的觉醒意识和精 二十岁 : 张驴儿逼婚娥坚贞,又谋蔡财害婆命,药死 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 神。 婆婆孤独痛苦或生轻生之念; 老子嫁祸人,娥不理屈上公堂,官吏昏聩用酷刑,皮 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 试想一个平时心地善良的百姓竟被昏官断为杀人的凶手, 开肉绽不屈服,为救婆母屈招罪。法场魂赴森罗殿, ③对于自己凄苦的身世 , 窦娥以为这是命中注定的, 为来世的幸福, 她要 控诉和根本否定。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 •怨声惊天(端正好),呵天斥地(滚绣球)。押赴市 可以增强悲剧气氛; 呵天斥地(滚绣球) 可见当时的吏治是何等的腐朽;一个素来性格温顺的女 侍养婆婆, 为丈夫服孝, 听婆婆使唤。在公堂上受审时, 一听说要对婆婆动刑, 曹去典刑,忧婆伤心绕后街,婆来嘱婆节祭奠。斩前 婆来嘱婆节祭奠 , 她为不愿让婆婆看见 子最终也作出了如此强烈的反抗,可见当时的社会对劳 绕后街 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 于是招认是自己药死了“公公”。被押赴法场的路上 •许下无头愿:血溅白练、飞雪六月、抗旱三年。刀起 白发人送黑发人,白发人祭奠黑发人,更加突 了伤心央求刽子手绕过前街从后街走。 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压迫是何等的深重。困此, 人民的反抗精神。 血飞丈二练,头落雪飘六月天,亢旱三年准灵验,窦 出社会黑暗,无公道可言。 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其丰满动人,也 娥冤情撼动天。 ④窦娥在临行前发的三桩誓愿, 向世人申明自己的冤屈。 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
4.《窦娥冤》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场景二:婆媳诀别
1、研读第二部分,说一说你从婆媳诀别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窦娥?
孝顺、善良、并且具有反抗精神
2、窦娥赴法场前与婆婆诀别的情节有何用意?
三、议
场景三:临刑发誓
1、阅读场景三,窦娥临刑时发出了三桩誓愿,请同学们合作探究她这样做的目的在哪里?
2、这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3、三桩誓愿的应验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剧作家为什么要安排“三桩誓愿”这样的情节呢?
3、(1)突出人物形象。“三桩誓愿”①既表现了窦娥希望世人明白自己的冤屈,希望上天洗刷自己的冤屈,希望上天惩治邪恶的愿望;②又表现了她与社会恶势力“争到头,竞到底”的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2)突出主题。“三桩誓愿”①既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②虽违背事物的常理,却又合乎人情,又有力地体现了广大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洗雪天下冤屈的意志与愿望。
(3)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三桩誓愿”紧承上文窦娥的冤屈,并设置了悬念,推动故事向誓愿是否灵验及沉冤是否得雪的方向发展,从而使故事情节更生动曲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4)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和想象,表达一种天地震惊的效果,并进行了人神共怒的艺术处理。
五、练
完成配套练习对应内容
二、思
场景一:绑赴刑场
1、根据文本及注释,思考:窦娥有何冤屈?
①张驴儿误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
②州官不洗清冤屈,反而助纣为虐;
③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打死也不认罪,官吏要拷打她婆婆迫使她担当死罪。
2、既然是张驴儿使坏、昏官误判,窦娥为何指责天与地?
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是不容侵犯的。但对于窦娥的深重冤情,天地竟无动于衷。一个人走投无路,冤情又无处抒发,连最基本的保障都没了,对天地的控诉是对整个社会(封建统治)的控诉。
1、研读第二部分,说一说你从婆媳诀别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窦娥?
孝顺、善良、并且具有反抗精神
2、窦娥赴法场前与婆婆诀别的情节有何用意?
三、议
场景三:临刑发誓
1、阅读场景三,窦娥临刑时发出了三桩誓愿,请同学们合作探究她这样做的目的在哪里?
2、这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3、三桩誓愿的应验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剧作家为什么要安排“三桩誓愿”这样的情节呢?
3、(1)突出人物形象。“三桩誓愿”①既表现了窦娥希望世人明白自己的冤屈,希望上天洗刷自己的冤屈,希望上天惩治邪恶的愿望;②又表现了她与社会恶势力“争到头,竞到底”的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2)突出主题。“三桩誓愿”①既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②虽违背事物的常理,却又合乎人情,又有力地体现了广大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洗雪天下冤屈的意志与愿望。
(3)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三桩誓愿”紧承上文窦娥的冤屈,并设置了悬念,推动故事向誓愿是否灵验及沉冤是否得雪的方向发展,从而使故事情节更生动曲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4)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和想象,表达一种天地震惊的效果,并进行了人神共怒的艺术处理。
五、练
完成配套练习对应内容
二、思
场景一:绑赴刑场
1、根据文本及注释,思考:窦娥有何冤屈?
①张驴儿误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
②州官不洗清冤屈,反而助纣为虐;
③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打死也不认罪,官吏要拷打她婆婆迫使她担当死罪。
2、既然是张驴儿使坏、昏官误判,窦娥为何指责天与地?
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是不容侵犯的。但对于窦娥的深重冤情,天地竟无动于衷。一个人走投无路,冤情又无处抒发,连最基本的保障都没了,对天地的控诉是对整个社会(封建统治)的控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桩誓愿】
4.在现实生活中,这三桩誓愿能实现吗?作者为什么要 这样写呢?(结合《孔雀东南飞》的结尾)
《孔雀东南飞》结尾: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 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 达五更。
【拓展练习】 窦娥,我想对你说……
窦娥,我想对你说……
关汉卿 关汉卿
中元中 国曲国 十四古 大大典 悲悲戏 剧剧曲 之之的 一首典 范
【整体感知】
简述本文故事情节 一个弱女子含冤受屈被斩杀的故事
自读课文开头宾白部分
思考:在本折戏中,主人公窦娥是在怎样的一种氛围 里入场的? 渲染了杀气腾腾的刑场氛围,营造悲剧气氛。
【精读鉴赏】
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斥地
三 个 场 面
婆媳诀别 三桩誓愿
【场面一:指斥天地】
1.《滚绣球》中有一句话揭露了社会的严重不公,是哪一 句? 2.窦娥是被贪赃官吏判成杀人死罪的,却为何要责骂天地 呢?
【场面一:指斥天地】
“天地鬼神明察人世是非,住持人间正道”(当时人民的思想)
“衙门自古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社会真面目) “好人不长命,坏人活万年。”(社会不公平现象)
【场面二:诀别婆婆】
1.本场戏中,最令你们感动的是什么?
如:我感动于……
【场面二:诀别婆婆】
2.为什么窦娥要替婆婆顶罪?这是不是愚孝?
【三桩誓愿】
1.角色扮演(刽子手、监斩官、窦娥)
2.请同学们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这三桩誓愿。这三桩誓 愿分别化用了什么典故?这三桩誓愿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三桩誓愿】
本是平凡一民女, 生不逢时命坎坷。 泼皮诽谤昏官错判, 屈打成招怨愤冲天。 奈何天不恋,天不恋! 怒血飞溅八尺杆, 六月飞雪埋冤魂,千古奇冤。 问苍天,理何在?民哀怨。 即沉冤,命不还。 天地共泣,空长叹,空长叹!
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典故: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东海孝妇
【三桩誓愿】
3.她的三桩誓愿与第1层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 否矛盾呢?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铛铛的
一粒铜豌豆。”
——关汉卿《一枝花 不伏老》
便纵有千种
冤情,更与何人说?
——改编自《雨霖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