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国际化之路汇编
伏特加和中国白酒的国际化现状和展望

伏特加和中国白酒的国际化现状和展望以伏特加和中国白酒的国际化现状和展望为题,我们将探讨两种不同类型的酒精饮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情况。
伏特加作为一种源自俄罗斯的蒸馏酒,由于其独特的口感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伏特加的国际化进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当时它开始进入西方国家的市场。
随着时间的推移,伏特加逐渐扩大了其国际市场份额,现在几乎在全球范围内都可以找到。
伏特加的国际化成功主要归功于以下几个因素。
伏特加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定位是其国际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伏特加一直以来都被视为高品质、纯净和奢华的饮品,这种形象为其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好评。
此外,伏特加的品牌营销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与顶级奢侈品牌的合作以及在国际活动和赛事中的广告宣传,伏特加成功地将自己与高端市场联系在一起。
伏特加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也是其国际化的关键。
伏特加以其纯净无杂质的口感而闻名,这要归功于其独特的蒸馏工艺。
此外,伏特加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原材料和生产环境,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这种高品质的保证使伏特加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然而,尽管伏特加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其国际化进程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伏特加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习惯和口味差异使其在市场推广和产品定位方面面临一定的困难。
其次,伏特加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蒸馏酒品牌也在争夺市场份额。
因此,伏特加需要继续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和产品质量,以保持竞争力。
与伏特加相比,中国白酒在国际化进程上存在一些不同的情况。
中国白酒作为中国传统的酒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相对较低。
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国白酒也逐渐受到了国际消费者的关注。
中国白酒的国际化进程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中国白酒的品牌定位和市场推广是其国际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白酒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相对较低,因此品牌形象和市场推广对其国际化进程至关重要。
白酒酿造工艺的国际化发展之路如何规划

白酒酿造工艺的国际化发展之路如何规划白酒,作为中国传统的饮品,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然而,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白酒酿造工艺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深入了解国际市场需求要规划白酒酿造工艺的国际化发展之路,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口味偏好、消费习惯和文化背景。
例如,欧美市场的消费者可能更倾向于口感较为清淡、纯净的酒类;而亚洲一些国家的消费者可能对香气浓郁、口感醇厚的白酒更容易接受。
通过市场调研,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了解国际消费者对于白酒的认知度、接受度以及期望。
同时,关注国际酒类市场的发展趋势,例如健康饮酒、低醇饮品的兴起等,以便及时调整白酒的酿造工艺和产品定位,满足市场的变化需求。
二、优化酿造工艺以适应国际标准白酒的酿造工艺独特而复杂,但要走向国际,就需要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优化工艺以适应国际标准。
这包括对原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
选用符合国际标准的优质粮食和水源,确保白酒的品质从源头得到保障。
在酿造过程中,严格控制各项工艺参数,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加强质量检测和监控体系,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确保每一批次的白酒都符合国际质量标准。
同时,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引入现代化的环保设备和技术,减少酿造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符合国际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
三、创新产品设计与包装产品的外观设计和包装对于吸引国际消费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摒弃传统的过于中式、复杂的包装风格,采用简洁、时尚、具有国际化元素的设计。
在产品设计上,可以推出多样化的产品线,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例如,针对年轻消费者推出低度数、口感清新的白酒产品;针对高端市场推出限量版、定制化的白酒,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包装材料的选择也要符合国际环保标准,同时注重包装的便利性和保护性,方便运输和储存。
白酒国际化道路原因分析及对策点评

白酒国际化道路原因分析及对策点评报告出处:中国食品产业网发布日期:2007年08月01日从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WTO到现在差不多7年时间,我国的产品特别是像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迅速的占领国际市场,但是同样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中国白酒的国际化之路却异常艰难。
而与之相反的是洋酒的中国化的发展却异常迅速,中国每年进口的洋酒数量迅速增加。
在白酒出口方面我国名酒企业做的出的努力不可谓不多,五粮液早在几年前就提出白酒国际化并且为之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剑南春也斥巨资请美国前任总统克林顿为剑南春的国际化摇起呐喊。
但是却收效甚微,据商务部门的统计五粮液去年的出口额仅为1亿美元,剑南春是220万美元,而其他的名酒企业出口的数据也微乎其微。
是什么原因是中国白酒的国际化之路如此艰难,很多关心中国白酒的有识之士提出过文化差异是中国白酒走向世界的巨大障碍。
但是很多同样富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产品在国际上大受欢迎证明了西方人同样能够接受并消费中华文化。
而且文化这个笼统的答案在中国白酒出口的实际工作中并不能给予我们具体的指导。
文化这个概念太过空泛,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国白酒的国际化之路的困难所在。
中国白酒国际化之路异常艰难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内在原因即是中国白酒自身的问题。
1中国白酒国内市场混乱市场集中度低市场竞争混乱,白酒企业大量的营销资源集中于国内市场,虽然有白酒巨头为白酒国际化做出过努力但效果不明显。
很多名酒企业抱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认为要进军国际市场必先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今年来伴随国内高档酒市场的升温,国家对白酒税收的调整,虽然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但是国内白酒市场的利润仍然十分客观,五粮液的毛利可以达到70%以上。
因此白酒企业更愿意将营销资源投入国内市场,特别是投入到中高档白酒和高档酒的开发上。
而开发白酒国际市场风险大,现在还没有真正成功的案例。
因此白酒企业虽然很早提出白酒国际化的口号,但是真的落实在行动上却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是以此作为一种手段,来反向操作国内市常2在白酒国际化上人才缺乏。
中国白酒品牌国际化现状与对策分析

中国白酒品牌国际化现状与对策分析中国白酒行业在经历了“量”到“质”的竞争,现已进入“品牌”竞争阶段。
从国际化现状来看,中国白酒品牌缺乏国际知名度和认可度,品牌塑造沉迷于文化诉求,消费群体结构单一,难以开辟国际市场。
因此,面向国际市场的中国白酒品牌应树立国际化的品牌理念,关注消费者感受,塑造个性化的品牌形象。
标签:中国白酒;品牌塑造;国际化1 引言“十三五”期间,伴随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外资资本进入中国市场,国内白酒行业面临多重挑战。
一方面,在市场开拓中受到洋酒产品瓜分市场蛋糕和“三公”消费受限的双重压力;另一方面,传统白酒消费群体萎缩和新兴消费群体的兴起,白酒消费观念和习惯已发生很大改变。
我国白酒行业呈现“内忧外患”的态势,若不思变则可能被行业所淘汰。
因此,国内白酒行业领军企业纷纷开拓国际市场。
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入,为中国白酒企业走出国门提供有力支撑,白酒品牌国际化历史机遇来临。
然而,中国白酒品牌的国际化实则是白酒品质国际化、白酒文化国际化。
在此背景下,一方面,中国白酒企业要以国际化视野对镜自省,反观自身不足;另一方面,要以全球化的角度谋篇布局,开拓创新。
2 中国白酒国际化现状2.1 知名度低,出口量少,竞争力弱尽管多年来白酒企业一直在国际化方面耕耘不止,但收获甚微。
2016年1-9月,我国饮料酒出口增速同比增长10%,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達到25万千升和10亿美元左右。
然而,我国白酒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仅为1.2万千升和3.5亿美元,分别占白酒产量和销售额的1.2%和1.5%。
从出口规模来看,中国白酒产业并没有真正走出去。
在我国白酒企业中,不乏口碑良好,产品优秀,底蕴深厚的白酒品牌,如贵州茅台、陕西西凤酒、山西汾酒、四川泸州老窖等,贵州茅台更是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酒之一,且中国蒸馏酒产量占到世界的1/3。
然而在国际上,中国白酒品牌缺乏国际品牌认可度,白酒的市场份额冷清萧条,从国际化消费量来衡量,中国白酒只占不到1/100。
中国白酒的品牌国际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白酒的品牌国际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中国白酒在中国国内市场有着非常广泛的消费基础,但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相对较小。
对于中国酒类企业而言,国际化已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然而,如何实现品牌的
国际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中国白酒品牌国际化的现状和问题,并从品牌管理和市场营销
等角度分析中国白酒品牌国际化的可行性和策略。
三、研究方法
1. 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中国白酒品牌国际化的现状和问题。
2. 实地调查法:通过实地走访、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消费者对中国白酒品牌
国际化的认知和需求,并获取相关数据。
3. 经验分析法:通过对已成功实现国际化的中国白酒品牌进行经验总结和分析,提出
品牌国际化的可行性和策略。
四、研究内容及结构
1. 综述
介绍中国白酒的发展历程、现状及问题,以及品牌国际化的概念和意义。
2. 品牌管理与国际化
分析中国白酒品牌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通过品牌管理实现品牌国际化。
3. 国际市场营销
分析中国白酒在国际市场上的营销策略,探讨如何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定制有效的营销
策略。
4. 消费者需求分析
通过实地调查等方法,了解消费者对中国白酒品牌国际化的认知和需求,为品牌国际
化决策提供依据。
5. 成功案例分析
通过对已经成功实现国际化的中国白酒品牌进行经验总结和分析,提出品牌国际化的可行性和策略。
6. 结论及建议
总结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品牌国际化策略和建议,为中国白酒企业实现品牌国际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我国白酒国际化道路的思考

2 0 1 2年 1 ~ 9月 份 白酒 出 口 2 7 . 5亿 元 , 同 比增 长
ZH AO Fe n g — - q i
( S u q i a n C i t y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n v e s t me n t C o .L t d . , S u q i a n 2 2 3 8 0 0 J i a n g s u P r o v i n c e , C h i n a )
s t r u c t u r e , ma r k e t , t le a n t a n d t e c h n i c l a s t a n d a r d s , e t c . mu s t b e p e f r o r me d i n o r d e r t o i f n d a r i g h t me a s u r e o f l i q u o r ‘ S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i z a t i o n a f t e r
第4 0卷 第 6 期
2 0 1 3年 1 1月
酿
酒
Vo 1 . 4 0. №. 6
No v . .2 0l 3
NG L I Q U O R MAKI
文章编号: 1 0 0 2 — 8 1 i 0 ( 2 0 1 3 ) 0 6 — 0 0 0 5 — 0 3
c a r e f u l a n a l y s i s . Key wo r ds : l i qu o r ;i n t e na r t i o n a l i z a t i o n ;r o a d; c o ns i d e r a t i o n
中国白酒国际化之路(DOC)

[中国白酒国际化之路] 专业:【环境工程】 班级:[环工132]学生姓名:[**]学 号 :[*********] 上课时间:每周一晚中国白酒国际化之路1915年,山西汾酒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甲等大奖章,拉开了中国白酒国际化的序幕。
2015年1月22日,山西汾酒、河北衡水老白干、河南宝丰、山东兰陵等一批中国酒企从北京起程,赴美国旧金山参加“万国博览会”的百年庆典,集中展示中国白酒企业的风采,续写百年后的辉煌。
此举对白酒行业的意义非同寻常,标志着白酒企业的国际化不再是表面化和口号化,也不再是噱头,而是实实在在的推进。
去年8月,五粮液选择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中国屏上,推出了一个形象宣传片,这是中国白酒行业在有着“世界十字路口”之称的国际广告舞台上进行品牌形象传播。
同样,茅台的视野也是“国际化”的,一边召开海外经销商大会,一边又在茅台国营建厂60周年庆典上确立了“做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新的发展战略。
除此之外,在英国伦敦也闪动着中国白酒的身影。
去年11月底,在英国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应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部主席格哈德·海博格邀请,中国著名歌唱家谭晶携手瑞典钢琴大师罗伯特·威尔斯,唱响了“中国梦·梦之蓝相约伦敦2012音乐会”。
在国内市场处于上升期的洋河股份,作为此次演唱会的中国赞助商,出现在异域他乡,为中国白酒在国际市场点亮了一束“火把”。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化一直是白酒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
然而,作为众多白酒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一项,国际化的道路可谓步履艰难。
在满足国内市场发展的同时,白酒企业并没有为了实现国际化战略而选择变革,换言之,高调追求“国际化”的背后,国际化依然在行业内是一个“小事”,但正是这个“小事”或许将决定白酒行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中国白酒国际化是必经之路。
在经历了塑化剂、禁酒令、三公消费禁令等政策的影响后,一度突飞猛进的白酒产业疲软很多,产能过剩、价格下跌的问题集中爆发。
中国白酒国际化的七大谋略

中国白酒国际化的七大谋略作者:吴勇毅来源:《进出口经理人》2010年第01期目前,我国出口白酒的只有一些白酒龙头企业和几家沿海出口型企业,消费对象仅限于欧美、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华裔聚居地以及日本和韩国,其中香港转口贸易占50%以上,而每年中国台湾地区需从大陆进口散白酒2400千吨,则都需从第二方转口。
2008年,全国白酒出口量3万吨左右,仅占全国白酒总量的0.06%,山口100吨以上的企业只有8家,而且名优企业的白酒出口量更是微乎其微。
其中,出口大户五粮液集团近几年年平均出口额不到1亿美元,闻名中外的茅台酒年出口量也约为52吨,仅占其总产量的0.62%。
优势品牌尚且如此,其他品牌更不用说。
而同为烈性酒的俄罗斯伏特加每年对外出口就有6万~7万吨。
因此,与正雄心勃勃“走出去”的其他行业相比,中国白酒国际化这个问题,已经成了业界小得不说的痛和尴尬了。
那么我国白酒如何走出国外,实现国际化?LOGO和商标要首先国际化作为国际化的LOGO设计宜简洁、易记,色彩搭配协调,且其名称应着眼于国际化,忌用已被广泛采用的名字。
目前,我国五粮液、茅台酒、剑南春等全国名优白酒的LOGO和名称都以汉语拼音为标识,带有明显中国地域特征,较为冗长晦涩,难得外国人赏识,不利于我国名优白酒走向国际化。
因此,及早让我国白酒企业LOGO和品牌名称国际化,是走向国际化的第一步。
另外,我国白酒企业在打造国际品牌时,切勿忘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注册自己的商标,以免以后被恶性抢注影响产品销售和品牌提升。
像我国“竹叶青”、“二锅头”等不少名优白酒的商标在东南亚均惨遭抢先注册,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改善产品品味产品品味这里包括产品质量与产品口味。
目前,世界上一些有实力的酒类企业均采用严格的国际认证,包括IS09001、IS09002、IS014000等,另外还有其他安全方面的认证,如UL认证、FDA食品国际认证。
企业获得了这些认证后,一方面可取得向国外出口的通行证;另一方面,可向国外消费者展示中国企业产品的质量、实力和技术能力,从而提高中国产品在外国消费者中的影响,这无疑会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品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河北科技大学业:【环境工程】 级:[环工132]学生姓名:[刘川] 学 号:[130401212]上课时间:每周一晚[中国 m 酒国际化之路]中国白酒国际化之路1915年,山西汾酒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甲等大奖章,拉开了中国白酒国际化的序幕。
2015年1月22 日,山西汾酒、河北衡水老白干、河南宝丰、山东兰陵等一批中国酒企从北京起程,赴美国旧金山参加“万国博览会”的百年庆典,集中展示中国白酒企业的风采,续写百年后的辉煌。
此举对白酒行业的意义非同寻常,标志着白酒企业的国际化不再是表面化和口号化,也不再是噱头,而是实实在在的推进。
去年8月,五粮液选择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中国屏上,推出了一个形象宣传片,这是中国白酒行业在有着“世界十字路口”之称的国际广告舞台上进行品营建厂60周年庆典上确立了“做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新的发展战略。
除此之外,在英国伦敦也牌形象传播。
同样,茅台的视野也是“国际化” 的,一边召开海外经销商大会,一边又在茅台国闪动着中国白酒的身影。
去年11月底,在英国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应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部主席格哈德•海博格邀请,中国著名歌唱家谭晶携手瑞典钢琴大师罗伯特•威尔斯,唱响了“中国梦•梦之蓝相约伦敦2012音乐会”。
在国内市场处于上升期的洋河股份,作为此次演唱会的中国赞助商,出现在异域他乡,为中国白酒在国际市场点亮了一束“火把”。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化一直是白酒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
然而,作为众多白酒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一项,国际化的道路可谓步履艰难。
在满足国内市场发展的同时,白酒企业并没有为了实现国际化战略而选择变革,换言之,高调追求“国际化”的背后,国际化依然在行业内是一个“小事”,但正是这个“小事”或许将决定白酒行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中国白酒国际化是必经之路。
在经历了塑化剂、禁酒令、三公消费禁令等政策的影响后,一度突飞猛进的白酒产业疲软很多,产能过剩、价格下跌的问题集中爆发。
白酒产业如何转型与突围,成为业界集体的思考,一些酒企转而将希望寄托于白酒国际化。
现状:白酒国际化处于刚起步阶段面对行业寒冬,不少白酒企业将眼光投向海外市场,加快了推进国际化战略的步伐,五粮液、水井坊等名酒企业更是动作频繁。
巨资以“和谐之美,中国五粮液”为宣传口号在全球加快拓展海外市场的步伐。
五粮液近日高调宣布投入70多个电视台播出,以此尽管不少酒企在海外市场开拓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但收获很小。
目前中国白酒出口贸易额约占世界国际酒贸易额的1/1000,而国外蒸馏酒,如白兰地、威士忌等已经占据国内蒸馏酒市场(白酒属于蒸馏酒一种)的10%葡萄酒更是占据国内市场的35%这也反映出中国白酒国际影响力弱。
同时,有关数据显示,白酒出口在整个国内白酒总产值占比过低。
据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白酒制造业全年完成出口交货值34.79亿元,而2012年白酒实现工业产值4265.42亿元,出口值占白酒总产值不到1%白酒出口少,其营收贡献也就远远小于国内市场的表现。
在茅台2011年184亿元的营业收入中,海外市场销售额为6.4亿元,国际市场仅贡献了 3.5%。
五粮液2011年主营收入高达203.5亿元,而3.76亿元的出口仅占营收的白酒出口占比最高的水井坊,出口占比也仅10%左右。
1.8%。
即便是国内中国白酒国际化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多年来中国白酒业一直在国际化方面耕耘不止,但收获并不大。
中国白酒业海外市场的拓展仍步履蹒跚,白酒出口依旧不容乐观。
路障:白酒国际化困难重重中国白酒出口量少、国际竞争力弱。
究竟是何因素导致白酒出口困难重重?各国饮食文化是最根深蒂固的文化之一,不同的国家对酒精饮料的消费方式不同,几乎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性的酒精饮料,国外消费者对中国酒桌文化、香型文化等并不了解和认同,所以中国白酒出口更多的还是面向海外的华人,国际市场上,中国白酒仍属于小众消费,并没有进入主流人群除了文化上的障碍外,产品成分上的不透明性以及包装不符合国际标准,也都是制约白酒出口的重要原因。
据白酒营销专家肖竹青介绍,我国有相应的白酒标准,但白酒酿制工艺中所带来的一些难以精确衡量的微量成分成为白酒出口的一大障碍。
国外要求对进口酒类产品含有物质进行理化分析,但国内很少有酒企从事这种基础性的研究,这就很可能造成因为缺乏详实的数据或者与当地法律法规不相符而被拒之门外。
白酒国际化人才缺乏也是白酒出口乏力的重要因素。
白酒国际化不同于白酒国内市场的开拓,除了需要专业的白酒知识及营销知识,还需要专业的国际贸易知识。
但是中国白酒企业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国外的渠道与中国有很大区别,中国的渠道是团购形式的,讲究开瓶费、进场费、出场费,但是这些销售行为在国外是禁止的,中国白酒企业在国外不能用自己的营销方式,应该遵守国际规则,用国际通用的品牌塑造方式来讲中国白酒的故事。
同时,尽管目前有一些酒企参与到白酒国际市场的开拓, 但对白酒行业整体而言,国际化力量仍势单力薄,多数企业仍专注国内市场。
最近几年中国白酒业高速发展,可以说是量价齐升,但在出口方面却相对滞后。
造成这个状况的原因之一是国内市场开拓较国际市场简单得多,还能迅速给企业带来效益,但海外市场营销网络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来保障,花费的成本巨大,而短期的市场回报并不可观,中长期的市场回报也难以预料。
自己的一些想法中国白酒国际化整体步骤大体分三步进行:首先,要把中国白酒卖给华人,这是基础;其次要卖给外国人,这是努力的方向;第三,要与海外伙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国际化是一个漫长耗时的过程,而现在处在刚起步阶段的白酒:提高白酒的认知度是现阶段白酒国际化的任务。
短时间内,白酒出口恐怕不太可能有明显突破,但国际市场是个巨大的机会,白酒企业应当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但文化的接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 对于多数急于走出国门的白酒企业而言,需要做的是,一方面推广自己的酒文化,另一方面也需要了解国外的消费文化,对接国外的文化,做到文化传承和改良。
鸡尾酒在国外是一种时尚, 它需要用两种以上的酒加苏打水、糖浆、鲜牛奶来调制,一般都用洋酒作为基酒调制。
现在国内一些酒企将白酒作为基酒进行调和,推向国际市场,这就是对接国外文化很好的尝试。
提高到政府重视程度。
酒在中国是普通消费品,酒在国外则是特殊消费品,它是专管的,卖酒的人要经过当地政府批准,所以说中国白酒要走出去,不光是标准,难是难在这儿。
一个国家批准经营酒的没有几家,不像我们全国都可以做。
第二个是外国的酒进入中国市场,大家都知道,不管是总统还是哪一届政府领导, 都是政府出来推广。
而我们目前还没有把酒放到国家战略层面去考虑。
抱团出海,共同打造中国品牌。
酒企要联手,形成共建之势,发挥抱团之力。
一直以来,我国的白酒企业各自为政,在开拓海外市场上更是单打独斗,即使有企业走在前面也不愿冒险投入太多。
政府要加大白酒国际化扶持力度,引导中国白酒企业的营销资源进行整合,在海外市场形成集团军作战,打出中国白酒品牌。
借外力打造国外市场。
早在二三十年前,中国的进出口企业就已经开始选择国外知名展会参展,借助全球有影响力的展会,直接获取定单,这种形式也逐渐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一种主要方式。
有例为证,由于参展效果好,早些年,德国科隆五金展的展位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绝对是“一位难求”,科隆五金展的火爆也催生了中国五金业的快速发展。
同样,中国曾在印度连续举办中国工程机械展,也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国工程企业在印度承揽了许多工程项目,使印度成为中国海外承包工程的最大市场之一。
这些鲜活的例证具有示范效应。
借鉴外国经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际市场上并不缺乏白酒行业可以借鉴的案例。
法国的葡萄酒行业就是将打造国家品牌、产区品牌和商业品牌结合在起,通过国家和产区的“大品牌”来推动企业和商业“小品牌”的国际化。
酱香型白酒在贵州、浓香型白酒在四川、凤香型白酒在陕西……白酒香型的差异与产区的关联性,可以复制葡萄酒、威士忌等产品流行的产区概念,将整个行业链调动起来,形成规模效应,从而提高中国白酒产业品牌的国际美誉度。
同时,基于中外消费者口味习惯的不同,强调风味和传统工艺的白酒也应该在传承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创新,适应国外消费者饮食习惯,加大创新和研发力度,从技术上攻关,创造出适应夜场消费和鸡尾酒方式的新兴白酒,既实现中国传统白酒的出口,又实现新型白酒的国际化,让那些喝惯了伏特加、威士忌的西方人,也能习惯饮用中国白酒。
中国白酒的优势中国白酒在工艺上比世界各国的蒸馏酒都复杂得多,原料各种各样,酒的特点也各有风格,酒名也五花八门。
在世界蒸馏酒中,中国白酒的工艺先进而富有 个性特征。
国外蒸馏酒只有发酵、蒸馏两道生产工序,产出的是食用酒精,成品 酒必须添加香精和糖精而生甜生香。
而中国白酒独有一道制曲工艺,靠制造生物 酶来发酵,并在发酵的过程中自然生甜生香。
中国白酒在饮料酒中,独具风格,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白酒相比,我国白酒具有特殊的不可比拟的风味。
酒色洁白晶 莹、无色透明;香气宜人,五种香型的酒各有特色,香气馥郁、纯净、溢香好, 余香不尽;口味醇厚柔绵,甘润清冽,酒体谐调,回味悠久,那爽口尾净、变化无穷的优美味道,给人以极大的欢愉和幸福之感。
三年以上,勾兑调配,然后再贮存一年,使酒质更加和谐醇香,绵软柔和,方准 装瓶出厂,全部生产过程近五年之久。
茅台酒是风格最完美的酱香型大曲酒之 典型,故“酱香型”又称“茅香型”。
其酒质晶亮透明,微有黄色,酱香突出, 令人陶醉,敞杯不饮,香气扑鼻,开怀畅饮,满口生香,饮后空杯,留香更大, 持久不散。
口味幽雅细腻,酒体丰满醇厚,回味悠长,茅香不绝。
茅台酒液纯净 透明、醇馥幽郁的特点,是由酱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特殊风味融合而成,现已 知香气组成成分多达300余种。
酒度53度。
陈毅有诗:“金陵重逢饮茅台,万里长征洗脚来。
深谢诗章传韵事,雪压江南饮一杯。
”不仅茅台酒,每种酒都有 自己的特殊历史及特点。
另外,许多酒饮品中都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既能补充人体所需要的热量,又能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人体所必须的多种营养物质一一蛋白质、脂肪、 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在各种酒饮品基本都已包含其中了。
另外,酒所产 生的热量也是饮酒对人体健康的益处之一, 通过饮酒,人体能够获得大量的热量, 不仅能够保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更能起到驱寒等作用。
白酒在烹饪上的作用也很独特。
在烹饪鱼虾鸡肉类时,常用白酒或黄酒做 调味品,可以使菜肴香气浓郁,可减少鱼肉内三甲基胺,能去掉鱼虾的腥臭味, 使鱼虾肉禽的口味更鲜美。
酿造酒的原料多以粮食或水果为主,因而酒又具备了粮食和水果所含有的 营养成分,如例如中国十大名酒之一的茅台酒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从公元前 135年汉 武帝“甘美之”的褒奖到1704年后清代大儒郑珍“酒冠黔人国”的赞誉,从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到1996年荣获纪念“巴拿马万国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