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笔算方法,以及连续进位的处理方式。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规律,从而自己总结出进位笔算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笔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进位笔算和连续进位的处理,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理解和掌握进位笔算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笔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连续进位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笔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处理连续进位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规律,自己总结出进位笔算的方法。
3.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练习题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套笔算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比赛算术,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然后,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之前学习过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笔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笔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处理方式。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乘法计算的规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对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处理连续进位问题时,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连续进位的处理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处理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处理连续进位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有趣的数学问题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连续进位的处理方法。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计算工具,如计算器、纸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课题,如“小明的生日聚会”。
小明邀请了12个朋友,每人带了一瓶饮料,一共收到了多少瓶饮料?让学生尝试用乘法计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处理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发现乘法计算的规律。
10.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湖里有48只灰天鹅。
接下去该怎样算?
野鸭的只数是 灰天鹅的4倍。
野鸭有多少只?
48×4= ( )
先用小棒摆一摆: 48×4=_____(只)
48×4
4个40是160, 4×40=160
=48+48+48+48 4个8是32, 4×8=32
=192
合起来是192。160+32=192
湖里有48只灰天鹅。
试一试:
272 ×2 4 1088
想一想: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每一步的计算既要考虑低位进上来 的数,也要考虑向高一位所进的数。
1
62 × 19
5 58
36 × 35
18 0
178 ×2 2 3
53 4
584 × 5 27
4 088
用竖式计算时,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必须向前一位进几。
2
先说说错在哪里,再改正。
156×4=624(棵) 答:原来每车有624棵树苗。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 两、三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 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计算前一位时不要忘 记加进上来的数。
上午参观的学生多, 还是下午参观的学生 多?你是怎样比的?
6 小英看一本童话书,已经看了4天,平均每天看28页。
(1)小英已经看了多少页?还剩20页没有看。 28×4=112(页)
答:小英已经看了112页。
(2)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112+20=132(页)
答:这本书一共有132页。
7 拓展题:公园运来一批绿化树苗,共4车,每车数量相等。 如果从每车取下156棵,那么剩下的树苗正好和原来3车树 苗的棵树相等,求原来每车有多少棵树苗? 提示:剩下的树苗正好和原来3车树苗的棵树相等,那么 每车取下的156棵树苗就是相当于原来的几车树苗?
同步练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

6.2.3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的笔算
1.口算。
5×7+6= 3×6+8= 6×3+9= 7×7+5=
8×2+9= 4×7+5= 5×9+7= 7×8+3=
2.竖式计算。
65×3= 69×3= 364×8= 247×6=
3.小明从家到学校大约有389米,他每天上学、放学要往返2次,他每天要走多少米?
答案:
1.41、26、27、54、25、33、52、59
2.195、207、2912、1482
3.389×2×2=1556(米)答:他每天要走1556米。
用字母表示算式
1.公共汽车上原来有x人,在青少年宫站有5人上车,又有6人下车,
现在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2.体育器材室里有篮球24个。
(1)排球比篮球多6个,排球有( )个。
(2)足球比篮球多3个,足球有( )个。
(3)垒球比篮球多x个,垒球有( )个;当x=5时,垒球有( )个。
3.大米的价格是5元/千克,小米的价格是a元/千克,购买30kg大米
和40kg小米共需要多少钱?(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
4.黄河三角洲平均每年大约新增造地是25km2,2年大约造地多少平
方千米?3年大约造地多少平方千米?你能用含有字母n的式子表示n
年造地多少平方千米吗?
答案提示
1.x-1
2.(1)30 (2)27 (3)24+x29
3.(150+40a)元
4.2年:50km23年:75km2n年:25nkm2。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乘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苏教版

教案: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乘法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运算原理,掌握乘法运算的步骤和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运算原理和步骤。
2. 连续进位的处理方法。
3. 例题和练习的设计,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运算原理和步骤,连续进位的处理方法。
2. 教学难点:连续进位的处理方法,尤其是当进位次数较多时的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回顾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运算,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讲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运算原理和步骤,通过具体的例题进行演示和解释,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练习:设计一些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4.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
六、板书设计1.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运算原理和步骤。
2. 连续进位的处理方法。
3. 例题和练习的设计。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运算。
2. 提高题:连续进位的处理方法。
3. 拓展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等。
八、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连续进位的处理方法连续进位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中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当进位次数较多时,学生容易出错。
因此,对于连续进位的处理方法,教师需要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以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
1. 从个位开始,将一位数与多位数的每一位相乘。
10.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

517 × 185
4136
642 × 38 1
5136
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时,乘到哪一位积 就写在那一位上,哪一位相乘满几十一定要向前一位进几。
课堂练习
4
9节这样的车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112 ×1 1 9
10 0 8
112×9=1008(个) 答:一共有1008个座位。
课堂练习
5
156×4=624(棵) 答:原来每车有624棵树苗。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 两、三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 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计算前一位时不要忘 记加进上来的数。
课堂作业
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部编本”语文教材解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 (一)教材要体现国家意识、主流意识形态、党的认同,体现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 (二)体现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 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 (三)语文、道德与法制、历史三个学科教材统编是大趋势。 (四)“一标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力图起到示范作用。 二、“部编本” 教材的编写理念: (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二)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提倡全民阅读,注重两个延伸: 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 (三)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研结合。 (四)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七个创新点: (一)选文创新:课文总数减少,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 (二)单元结构创新——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制,综合性更强。 (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四)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整体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六)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 (七)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镇江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教案

镇江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教案一. 教材分析镇江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进一步理解乘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简单的乘法运算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的概念,并能正确进行笔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和“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践等方式,发现连续进位的规律,掌握笔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动画演示。
2.练习题:针对性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学习小组:分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问题。
例如:“小明有325元,他想买一个价值25元的玩具,他需要付多少钱?”让学生尝试解答,引发学生对连续进位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特别是连续进位的环节。
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连续进位的原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练习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连续进位笔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苏教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苏教版教学目标1.能够使用笔算法计算两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特别是连续进位的情况。
2.发展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提高其口算能力。
3.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1.两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特别是连续进位的情况。
2.掌握乘法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学生普遍容易出错的情况,如:进位错误、竖式排版错误等。
2.如何引导学生在笔算乘法中养成正确的习惯。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的课件或黑板。
2.相应的课本和教案。
3.学生们所需要的笔和纸。
教学步骤第一步:复习数学知识首先老师应该让学生回顾一下上次课学到的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比如一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诀、竖式算法,以及进位和借位的相关概念。
第二步:学习两三位数乘以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法1.老师可以通过教学课件或黑板,示范出两三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算法。
2.注重连续进位的情况,老师可以结合竖式的排版方式,向学生解释如何进行连续进位,并提到连续进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和如何纠正。
3.老师通过反复的练习和演示,帮助学生掌握笔算法的步骤和特点,让学生尽快掌握此项技能。
第三步:练习课堂练习题老师可以通过黑板或课件,出示一些乘法题目,让学生来进行计算。
1.首先,老师可以列举一些简单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题目,让学生们先思考如何通过竖式算法进行计算。
2.其次,老师可以逐渐增加难度,出示一些进位的计算,让学生们尝试使用我们在第二步学习到的连续进位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3.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乘法题目,让其互相出题并进行计算练习。
第四步:巩固练习为了使学生对此项技能进行巩固,老师可以布置一些乘法作业,让学生在家里进行练习。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主要采用直观教学和互动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1.直观教学:通过教学课件或黑板,可以准确直观地展示出计算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笔算法。
2.互动教学: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们上讲台,演示笔算法的过程,从而达到交流和互相学习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17页例7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
1.自主探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理解、概括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法则。
3.继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先估算后计算的良好习惯。
4.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和探索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在前面的课程当中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一次进位乘法,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既然有一次进位,那么有没有两次进位、三次进位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一)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方法
1.展示情境图(课本第17页例7)
(1)根据这幅图片,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让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获取相关信息。
(2)要求野鸭有多少只,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8×4”
(3)请同学们利用我们前面学过的列竖式来计算一下这个题目,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列竖式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计算。
)
(4)争当小老师,指名让学生讲解48×4的详细计算步骤,注意让学生说清楚十位、百位上分别是几?是怎样得到的?
2.总结。
教师:通过以上几个题目的计算,请同学们思考总结一下,在用竖式计算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时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交流,然后汇报,教师帮助总结。
(课件展示):
1.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
2.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
3.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二)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方法
教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完全靠自己主动探索就找到了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敢不敢继续挑战,探索出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方法?
1.教学试一试。
2 7 2
× 4
(1)让学生尝试计算,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2)争当小老师,指名让学生讲解积的百位、千位上各是几?分别是怎样得到的?
3.总结。
教师:通过例7各试一试两道题目的计算,请同学们思考总结一下,在用竖式计算连续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交流,然后汇报,教师帮助总结。
(课件展示):
1.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
2.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
3.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百位上的数,积满几千向千位进几;
4.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选择几名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并说明计算步骤。
2.火眼金睛。
(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你获取到哪些信息?然后列式解答。
4.想想做做第5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你获取到哪些信息?
(2)你打算如何比较?(让学生先和同桌交流一下比较方法,然后全班交流,让学生明白选择估算方法来比较更为简单。
)
5.想想做做第6题。
出示题目,先让学生认真读题,然后说一说解决第1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解决第2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
四、全课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