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2024827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

2024827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

选择题在材料科学中,下列哪种键合方式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A. 离子键B. 金属键C. 共价键D. 氢键下列关于材料形变和再结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材料的再结晶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B. 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其组织和性能会保持不变C. 塑性变形一定会导致材料的强度降低D. 施密特定律是描述单晶体拉伸时初始滑移系确定方法的定律下列关于扩散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 扩散系数与温度成正比B. 扩散的驱动力是浓度梯度C. 扩散方向总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D. 原子跳跃是扩散的微观机制之一在材料科学中,固态金属的结构特点是?A. 原子排列杂乱无章B. 原子排列呈周期性重复C. 原子间无相互作用D. 原子间距离远大于分子间距离下列关于相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相图是描述材料组成与相之间关系的图形B. 相图中的每个点都代表一个稳定的相C. 匀晶相图是描述单相固溶体结晶过程的相图D. 铁碳合金的相图中不存在共析反应下列关于材料强化的说法中,哪一项是正确的?A. 细晶强化是通过增加晶粒尺寸来提高材料强度B. 固溶强化是通过向溶剂中添加溶质元素来降低强度C. 弥散强化是通过在材料中均匀分布细小的弥散质点来提高强度D. 形变强化是通过减小材料的变形量来提高强度填空题在材料科学中,__________是描述晶体中原子规则排列的抽象质点。

__________是指晶体的形态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会自发地从一种结构转变为另一种结构的现象。

扩散的驱动力是__________,而扩散的方向通常与__________相反。

在相图中,__________线表示不同相之间的平衡关系。

材料的强化方法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固态金属中,原子的排列方式通常具有__________性,即原子在三维空间内呈周期性重复排列。

简答题简述材料科学中金属键的特点。

描述扩散第一定律的含义,并说明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

粉末冶金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形式分为3个专业特色模块,分别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考生根据自身优势选择其中1个模块答题即可,每个模块均为150分。

I.考试性质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专业基础考试课程。

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内在结构、性能和制备工艺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学科。

《材料科学基础》考试成绩是评价考生是否具备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能力的基本标准。

II.考查目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主要探讨材料组成-制备工艺-组织结构(电子、原子和微观结构等)-性能-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其中,材料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材料的性能。

本课程考试通过重点考察学生对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的理解基础上,旨在评估考生运用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材料工程问题的能力。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本试卷分为3个模块,分别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特色模块,每个模块均为150分。

考生可根据自身的优势选择3个专业特色模块中的任何1个模块答题即可。

IV.试卷题型结构及比例
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和综合分析论述等不同形式的题目。

名词解释约20%
简答题约40%
计算和综合分析论述题等约40%
V.考查内容
(1)金属材料模块考点:
一、晶体结构
金属材料中的原子键合方式、特点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992材料科学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992材料科学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992材料科学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992材料科学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重要提示:下面笔试复习大纲分为2个部分,考生应掌握下面考试内容或知识点所涉及的物理、化学及材料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并具有运用专业基础知识分析材料相关问题的能力。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客观题与主观题相结合的方式。

部分1
1.金属的晶体结构
2.二元合金的相结构与结晶;
3.材料的物理性能及应用;
4.粉煤灰、高炉粒化矿渣等固体废物在建筑材料领域的综合利用;
5.XRD,SEM,DTA等常用的材料测试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部分2
1.纳米科技基本概论;
2.纳米材料的结构特点、性能与纳米器件;
3.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表征方法、扫描探针显微镜及其应用;
4.基本碳材料(碳纳米线、碳纳米管、石墨烯、金刚石、石墨等)的结构、物理性能;
5.酸碱电离理论和溶剂效应。

主要参考书目:本科通用教材。

材料科学基础大纲

材料科学基础大纲

810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青岛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要求本《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青岛科技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学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着重研究材料的成分、加工方法与材料的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是发挥材料潜力、用好现有材料和研究开发新材料的理论基础,也是学习其它材料学科专业课的先行课程。

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系统地理解材料与成分、组织结构与性能内在联系及在各种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问题要求文字语言通顺,层次清楚;回答问题要求要点明确,理由充分;计算题要有明确原理,原始数据来源,准确的结果,合理的计量单位。

二、考试内容:1.晶体结构基础:(1)原子键合,工程材料种类;(2)原子的规则排列:晶体结构与空间点陈,晶向及晶面的表示,金属的晶体结构。

(3)固体中的相结构:固溶体、金属间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及性能;(2)玻璃相。

2.晶体结构缺陷(1)肖脱基空位、弗兰克尔空位、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柏氏矢量、滑移与攀移、全位错和不全位错等基本概念。

(2)点缺陷的类型及形成方式,点缺陷对性能的影响。

(3)简单立方晶系中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原子模型,及其对应的柏氏矢量。

(4)位错的应力场、位错的弹性能和线张力、作用于位错的力、位错与位错间的交互作用、位错点缺陷间的交互作用、位错的起源与增殖、位错的塞积和位错的交割等。

(5)位错反应的几何条件和能量条件。

3.凝固与结晶:(1)结晶的基本规律、基本条件;(2)晶核的形成与长大;(3)结晶理论的应用。

4.二元及三元相图:(1)相图的基本知识;(2)二元匀晶相图及固溶体的结晶、共晶相图及共晶转变、包晶相图及包晶转变;(3)二元相图的分析方法,其他类型的二元相图及其应用、相图的热力学基础。

(4)三元相图的几何特征。

806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 重庆理工

806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 重庆理工

材料学、材料加工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大纲
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基础
一、考试要求
应考者需全面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理,要求能灵活运用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综合分析材料学问题。

二、考试内容
1.材料的结构与晶体缺陷
晶体学的基本概念和晶面指数、晶向指数的标定;典型的金属晶体结构与合金相的特点、分类,硅酸盐结构特点与分类,玻璃相特点及形成条件、粘度。

晶体缺陷的分类、结构、表征:掌握典型点缺陷、线缺陷——位错、面缺陷—界面的特点及作用。

2.凝固
金属结晶的热力学条件、结构条件;晶核形成时的能量变化;晶核的长大及晶粒大小的控制。

陶瓷相的烧结,凝固。

3.相图与金属的凝固
需要掌握相图的基本规律、分析方法与应用;能正确分析二元相图及其合金的结晶过程和组织:匀晶、共晶、包晶、其他类型的二元相图以及铁碳相图;杠杆定律的应用;分析典型的三元相图。

了解铸锭的组织与缺陷。

4.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回复、再结晶
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规律、微观机制;单晶体、多晶体及合金塑性变形的特点;塑性变形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冷变形金属加热时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变化;回复、再结晶与晶粒长大的机制、影响因素及应用。

热加工与冷加工的区别及热加工的缺陷。

5.固态相变
固态相变的基本过程及相变热力学、动力学特征,典型固态相变(扩散型相变、无扩散型形变)的类型及其特点,固态相变各阶段的基本机制及特征。

6.固体中扩散
扩散的基本规律(菲克扩散定律及扩散系数)和扩散机制,影响扩撒的各种
典型因素及钢在热处理过程的扩散分析。

三、参考书:
1.材料科学基础,刘恩智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825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

825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

《材料科学基础》一、考试性质:材料科学基础是北京工商大学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二、考试内容:(一)原子结构与键合1.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电子结构2. 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范德华力、氢键(二)固体结构1.晶体学基础与常见晶体结构。

2.固溶体与中间相结构。

3.典型离子晶体结构。

4.典型共价晶体结构。

(三)晶体缺陷1.点缺陷的形成、平衡浓度和运动。

2.位错的基本类型和特征、伯氏矢量与位错的运动、位错的生成和增殖、实际晶体中的位错。

3.表面、晶界与相界的结构。

(四)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1. 菲克第一、第二定律、扩散方程、置换型固溶体中的扩散、扩散系数与浓度相关时求解2. 扩散的热力学分析、扩散的原子理论3. 扩散激活能、无规则行走与扩散距离、影响扩散的因素4.反应扩散、离子晶体中的扩散(六)材料的变形与再结晶1. 材料的弹性变形。

2. 单晶体、多晶体、合金的塑性变形。

3. 冷变形金属的组织与性能、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

(七)相平衡与相图1.组元、相与相平衡、自由度与相律的概念。

2.纯晶体凝固的热力学条件、形核、晶体长大。

3. 二元相图综合分析、杠杆定律。

3.匀晶相图、共晶相图、包晶相图、条幅分解。

4.二元相图实例分析、铁碳二元相图分析。

(八)材料的亚稳性1.纳米晶的结构、性能及形成。

2. 非晶态材料形成、结构及性能。

3. 固态相变的概念及分类、主要类型及特点。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满分150分(二)答题时间:180分钟(三)考试题型及各部分比例名词解释题第1-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30 分。

计算题第7 小题,每小题20 分,共20 分。

简答题第8-12 小题,每小题20 分,共100 分。

四、参考书目:[1] 胡赓祥,蔡珣,戎咏华著,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编,《材料科学基础》(第3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面向21世纪新教材/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教材.。

西安交通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 804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01

西安交通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 804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01

《材料科学基础》(804)考试大纲一、《材料科学基础》(804)参考教材如下:
石德珂编著,《材料科学基础》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二、《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
第一章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
1、原子结构
2、原子结合键
3、原子排列方式
4、晶体材料组织
5、材料的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
第二章材料中的晶体结构
1、晶体学基础
2、纯金属的晶体结构、
3、离子晶体的结构
4、共价晶体的结构
第三章高分子材料结构
1、概述
2、高分子链的结构与构象
3、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
4、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与结构
第四章晶体缺陷(本章对位错的能量与交互作用不做要求)
1、点缺陷
2、位错的基本概念
3、位错的能量及交互作用。

838材料科学基础

838材料科学基础

838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的基本要求《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着重研究材料的成分、加工方法与材料的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变化规律,是发挥材料潜力、充分利用现有材料和研究开发新材料的理论基础,是考生学习后续相关材料课程和今后从事材料专业的工作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系统地理解材料与成分、组织结构与性能内在联系,具备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第1部分材料的原子结构和键合原子结构与原子的电子结构;原子结构: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以及原子核外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

原子核中的中子是电中性的,质子带正电荷。

通过静电吸引,带负电荷的电子牢牢地束缚在原子核周围。

因为中性原子中电子和质子的数量相等,所以原子作为一个整体是电中性的。

原子的电子结构:电子在原子核外的空间进行高速旋转遥控。

电子在原子中的空间位置和能量可以由四个量子数决定,A.主量子数n;b、轨道角动量量子数L;c、磁量子数;d、自选角动量量子数原子结构、原子排列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材料中键的类型和本质,以及每种键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金属键:金属中的自由电子与金属正离子相互作用形成的键。

大多数金属以金属键的形式结合在一起。

它的基本特征是电子共享;当金属受力变形并改变原子间的相互位置时,不会破坏金属键,使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此外,由于自由电子的存在,金属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离子键:本质上,金属原子将其最外层的价电子给予非金属原子,使其自身带正电荷的正离子,而非金属原子获得价电子,使其自身带负电荷的负离子。

这样,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它们之间的静电结合。

特点:以离子为结合单元;一般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静电引力强,结合牢固。

因此,其熔点和硬度相对较高。

难以产生自由遥控的电子是良好的绝缘材料,但在高温熔融状态下,正负离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移动。

此时,它们表现出离子导电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材料科学基础考试科目代码:875
一、考试要求
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适用于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和(085204)材料工程(专业学位);激光工程研究院(0803)光学工程与(085202)光学工程(专业学位);以及固体微结构与性能研究所(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此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课,是理解并学习各种材料其结构、加工工艺与性能之间联系的基础。

材料科学基础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各类材料共性基础知识部分(原子结构与结合键、晶体结构、晶体缺陷、相图与相平衡、材料的凝固)、金属材料基础知识部分(金属晶体中位错、表面与界面、塑性变形与再结晶、金属晶体中扩散、固态相变、金属材料强韧化)和无机材料基础知识部分(无机材料化学键结构与晶体结构、无机材料的缺陷、无机材料的相图与相变过程、无机材料的基本制造加工原理、无机材料的机械性能、无机材料的光学和电学性能),要求考生对其中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有深入的理解,系统掌握各类基本概念、理论及其计算和分析的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分为材料共性知识、金属材料基础知识和无机材料基础知识三大部分,总分150分。

其中,材料共性知识部分所有学生均需作答,共105分;金属材料基础知识部分和无机材料基础知识部分考生需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二选一作答,不能混做,共45分。

题型一般包括名词解释、填空、判断正误、问答、计算、分析题等。

(一)材料共性知识部分
1.原子结构与结合键
(1)熟练掌握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金属间化合物、电子化合物等概念,熟练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电子能带结构理论;
(2)熟练掌握各种结合键的概念、特点、代表材料,通过结合键及原子间作用力和键能分析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2.晶体结构
(1)掌握空间点阵、晶胞、空间群等晶体学基本概念,三大晶族与七大晶系分类,理解晶体的宏观对称性;
(2)熟练掌握简单立方、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等结构的堆积方式、配位数、致密度、晶胞原子数、点阵常数与原子半径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各种结构中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的表征,晶向族、晶面族的确定,晶面间距的计算,晶带定律的应用。

3.晶体缺陷
(1)熟练掌握晶体缺陷的分类,点缺陷的平衡浓度计算,固溶体的分类、概念、特点、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缺陷反应方程计算;
(2)熟练掌握各类位错的定义及相关的基本概念,如滑移、滑移面、滑移方向、滑移系、临界分切应力、全位错、不全位错、位错密度等;掌握刃位错、螺位错的特点及其柏氏矢量的概念、确定与表征方法,掌握发生位错反应的条件及其产物;
(3)熟悉各类面缺陷及体缺陷的定义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4.相图与相平衡
(1)熟练掌握组元、组织、相、相平衡等重要概念的区别,理解相平衡时系统的特点,相律的计算,能够根据冷却曲线建立相图;
(2)熟练掌握各类二元基本相图的分析,熟练掌握匀晶、包晶、共晶、亚共晶、过共晶、共析、亚共析、过共析转变的概念、表达式、平衡结晶过程及组织特点,熟练利用杠杆定律计算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
(3)熟练掌握作为二元相图的典型代表—铁碳相图的分析,包括但不限于各特性点和特性线的温度与碳浓度、相区名称、不同转变过程的组织特点等;
(4)熟悉三元系相图的表示方法、直线法则、杠杆定律、重心法则。

5.材料的凝固
(1)熟练掌握晶体材料结晶与长大过程中相关的重要概念,如过冷度、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正(负)温度梯度、成分过冷、相变潜热、伪共晶等;
(2)熟练掌握纯金属的结晶过程,形核的热力学条件与结构条件,熟悉晶体长大机制,温度梯度对晶体生长形态的影响;
(3)熟练掌握固溶体结晶的成分起伏、结构起伏和相起伏的概念,掌握显微偏析、宏观偏析等非平衡结晶过程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深入理解成分过冷的形成过程及不同温度梯度对晶体形貌的影响;
(4)掌握铸锭组织的特点、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

(二)金属材料基础知识部分
1.金属晶体中位错
(1)熟悉位错弹性力学性质与位错能量;
(2)掌握位错运动特点、位错运动的驱动力、阻力及对金属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熟悉主要位错源及位错增殖发生临界条件;
(4)掌握面心立方金属晶体中的位错;
(5)熟练掌握位错与其它晶体缺陷交互作用及对于金属材料性能影响。

2.表面与界面
(1)熟悉表面与晶界结构(小角度晶界、大角度晶界)、晶界的能量;
(2)熟练掌握晶界的平衡偏析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及对于金属材料性能影响;
(3)熟练掌握晶界的迁移机制、影响因素及对于金属材料性能影响;
(4)熟悉相界面界面结构及界面能对于显微组织形貌影响。

3.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1)熟悉金属材料变形机制;
(2)熟练掌握金属多晶体塑性变形特点及细晶强化机制;
(3)熟练掌握合金塑性变形特点及固溶强化及第二相强化机制;
(4)熟练掌握塑变过程中的位错交互作用及缺陷强化机制;
(5)熟悉塑性变形对金属材料组织、结构、性能的影响;
(6)熟悉冷变形金属的回复与再结晶及晶粒长大过程、影响因素及应用;
(7)熟悉金属热加工及超塑性机制、特点及应用。

4.金属晶体中扩散部分
(1)熟练掌握扩散宏观规律、扩散的微观机制及相关问题计算。

(2)熟悉扩散热力学分析、扩散系数及影响因素。

(3)熟悉反应扩散过程及反应扩散层结构确定。

5.固态相变部分
(1)掌握固态相变一般特征。

(2)熟练掌握成分不变的相变、钢在加热时转变及共析转变、马氏体转变、贝氏体转变、脱溶转变相变过程,以及在金属材料领域的应用。

6.金属材料强韧化部分
(1)熟练掌握金属材料强化类型、基本原理及在金属材料中的应用。

(2)熟练掌握金属材料韧化机理及在金属材料中的应用。

(三)无机材料基础知识部分
1.无机材料化学键结构与晶体结构
(1)熟练掌握离子键、共价键、混合键、范氏键和氢键的定义,与材料性能之间的主要关系;
(2)熟练掌握鲍林规则、推算结构的方法和牢记相关数据;
(3)熟练掌握基本无机材料的结构特点,能够画出相关结构示意图;
(4)熟练掌握硅酸盐结构的分类和特点,无机玻璃的定义、通性和结构特点,了解相关材料的结构与应用之间的关系;
(5)掌握碳及含碳材料的结构与应用;
(6)学会计算和推算无机材料密度的方法。

2.无机材料的缺陷
(1)熟练掌握缺陷的分类、定义和表达方式;
(2)学会分析缺陷与材料性能的关系。

3.无机材料的相图与相变过程
(1)熟练掌握基本相图的分析,包括SiO2、SiO2-Al2O3、CaO-SiO2、MgO-Al2O3、ZrO2-CaO、MgO-Al2O3-SiO2;
(2)能够利用相关相图来讨论相变过程,例如,石英各相、莫来石和尖晶石、硅酸钙各相、锆石各相和堇青石的形成和相变过程,进而可以推测材料结构的形成和性能的变化规律;
(3)掌握玻璃材料的相变过程、结构和性能特点,学会通过相图设计组成和分析玻璃及其缺陷的形成过程;
(4)掌握玻璃分相现象的定义、表述、结构特点和应用;
(5)掌握普通陶瓷的相变过程和岩相分析;常用耐火材料和硅酸盐水泥熟料各相的特点和基本分析判别方法。

4.无机材料的基本制造加工原理
(1)粘土陶瓷、玻璃、微晶玻璃、硅酸盐水泥熟料;
(2)掌握成型、烧结、扩散、熔化、冷却和后加工的定义、控制和测量。

5.无机材料的机械性能
(1)掌握单晶和多晶陶瓷断裂机制,材料脆性断裂的特点;
(2)非晶材料的断裂和性能特点;
(3)掌握无机材料增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6.无机材料的光学和电学性能
(1)掌握基本光学性能的定义、与材料组成结构的关系;
(2)掌握基本电学性能的定义、与材料组成结构的关系;
(3)了解陶瓷和玻璃着色的原理和生产技术;
(4)了解陶瓷压电性能的控制和应用。

三、参考书目
1.《材料科学基础》,徐恒钧主编,刘国勋主审,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2.《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郭福等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年出版,(译自于,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4th Edition,William
D.Callister Jr.,John Wiley&Sons Inc.,2013)。

3.《金属学与热处理》,崔忠圻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年出版(第二版为2011年出版)。

4.《陶瓷导论》,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出版,(译自于,Introduction to Ceramics,2nd Edition,Kingery, W.D,John Wiley&Sons Inc.,19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