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很好的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资料考试必备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资料考试必备

绪论1、微生物的含义:微生物是肉眼看不到的,必须在电子显微镜或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的所有微小生物的统称。

2、分类地位:五界系统:1969年魏克提出微生物五界分类系统:(1)原核生物界:细菌、放线菌、蓝绿细菌(2)原生生物界:蓝藻以外的藻类及原生动物(3)真菌界(酸性土壤中真菌较多):酵母菌、霉菌(4)动物界(5)植物界。

三域系统:(1)古菌域(Archaea):“三菌”产甲烷菌、极端嗜盐菌、嗜热嗜酸菌(2)细菌域(Bacteria):细菌(化)、蓝细菌(光)、放线菌(化)、立克次氏体(寄生)、支原体(人工培养基,最小)、衣原体(寄生)、螺旋体(原核,是细菌与原虫的过度)“三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3)真核生物域(Eukarya):真菌、藻类、动物、水生植物(原生动物、真菌、藻类)3、按细胞结构的有无分为分为:非细胞结构微生物(病毒、类病毒:类病毒是比病毒小的超小微生物)和细胞结构微生物。

按细胞核器、有丝分裂的有无分为:原核和真核4、分类单位:域界门纲目科属种(柱)5、微生物的特点:(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2)分布广,种类繁多(3)吸收多,转化快(4)生长旺,繁殖快(5)适应性强(6)易变异6、解释Escherichia coil K12(λ)中的各词的含义。

答:溶原性噬菌体的命名是在敏感菌株的名称后面加一个括弧,在括弧内写上溶原性噬菌体λ。

大肠杆菌溶原性噬菌体的全称为Escherichia coil K12(λ),Escherichia 是大肠杆菌的属名,coil 是大肠杆菌的种名,K12 是大肠杆菌的株名,括弧内的λ为溶原性噬菌体。

解释Escherichia coil K12(λ)中的各词的含义。

答:溶原性噬菌体的命名是在敏感菌株的名称后面加一个括弧,在括弧内写上溶原性噬菌体λ。

大肠杆菌溶原性噬菌体的全称为Escherichia coil K12(λ),Escherichia 是大肠杆菌的属名,coil 是大肠杆菌的种名,K12 是大肠杆菌的株名,括弧内的λ为溶原性噬菌体。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微生物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研究与环境领域(包括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有关的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环境工程微生物研究的主要内容:(1)微生物个体形态、群体形态;(2)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功能、生理特性、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3)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尤其是微生物与污染环境之间的关系;(4)微生物对物质的转化分解作用,特别是应用微生物来处理各种污染物质,如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任务:1)防止或消除有害微生物;2)充分利用有益的微生物资源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指所有形体微小,用肉眼无法看到,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或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微生物的特点: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结构简单;3、生长旺,繁殖速,胃口大,食谱广;4、适应性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微生物发展的四个时期:1.初创时期(形态学发展时期)(17世纪下半叶——十九世纪中叶)(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世界的时期)特点:显微镜下见到微生物形态描述,代表人物:罗伯特虎克和列文·虎克列文虎克的贡献:(1)发现了微生物世界;(2)科学地描述了微生物的形态并阐述了它们的繁茂性(3)发明了显微镜2.奠基时期(生理学发展时期)十九世纪下叶特点:建立了一套独特研究方法;进入生理学领域的研究;寻找病原菌,代表人物:巴斯德巴斯德的贡献:(1)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2)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3) 免疫学——预防接种(首次制成狂犬疫苗)(4)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

科赫的主要贡献:建立了疾病细菌说;首创了细菌染色法;首创了细菌的纯培养——固体培养基;提出了著名的科赫法则。

3.发展时期(生物化学水平)始于二十世纪初4. 成熟时期(分子水平)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特点:理论--深入到分子生物学;实践--深入到生物工程水平六界系统:非细胞形态--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植物界微生物的分类单位:七个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依次递小)微生物的命名(双名法):生物的学名都是用拉丁文书写,属名用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用形容词,第一个字母小写。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资料考试必备11页word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资料考试必备11页word

绪论1、微生物的含义:微生物是肉眼看不到的,必须在电子显微镜或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的所有微小生物的统称。

2、分类地位:五界系统:1969年魏克提出微生物五界分类系统:(1)原核生物界:细菌、放线菌、蓝绿细菌(2)原生生物界:蓝藻以外的藻类及原生动物(3)真菌界(酸性土壤中真菌较多):酵母菌、霉菌(4)动物界(5)植物界。

三域系统:(1)古菌域(Archaea):“三菌”产甲烷菌、极端嗜盐菌、嗜热嗜酸菌(2)细菌域(Bacteria):细菌(化)、蓝细菌(光)、放线菌(化)、立克次氏体(寄生)、支原体(人工培养基,最小)、衣原体(寄生)、螺旋体(原核,是细菌与原虫的过度)“三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3)真核生物域(Eukarya):真菌、藻类、动物、水生植物(原生动物、真菌、藻类)3、按细胞结构的有无分为分为:非细胞结构微生物(病毒、类病毒:类病毒是比病毒小的超小微生物)和细胞结构微生物。

按细胞核器、有丝分裂的有无分为:原核和真核4、分类单位:域界门纲目科属种(柱)5、微生物的特点:(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2)分布广,种类繁多(3)吸收多,转化快(4)生长旺,繁殖快(5)适应性强(6)易变异6、解释Escherichia coil K12(λ)中的各词的含义。

答:溶原性噬菌体的命名是在敏感菌株的名称后面加一个括弧,在括弧内写上溶原性噬菌体λ。

大肠杆菌溶原性噬菌体的全称为Escherichia coil K12(λ),Escherichia 是大肠杆菌的属名,coil 是大肠杆菌的种名,K12 是大肠杆菌的株名,括弧内的λ为溶原性噬菌体。

解释Escherichia coil K12(λ)中的各词的含义。

答:溶原性噬菌体的命名是在敏感菌株的名称后面加一个括弧,在括弧内写上溶原性噬菌体λ。

大肠杆菌溶原性噬菌体的全称为Escherichia coil K12(λ),Escherichia 是大肠杆菌的属名,coil 是大肠杆菌的种名,K12 是大肠杆菌的株名,括弧内的λ为溶原性噬菌体。

环境工程微生物知识点总结(重点)

环境工程微生物知识点总结(重点)

环境工程微生物⭐1-1、何谓微生物?它主要包括哪些类群?P27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总称。

1.原核类(真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2.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3.古生菌和非细胞型类(介于原核和真核之间)(病毒、亚病毒因子)⭐1-2、微生物有哪些特点?1.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表面积大。

微生物大多是单细胞生物,有点复杂的多细胞微生物也少有组织器官的分化。

2.吸收多,转化快。

一些微生物的呼吸速率也比高等动、植物的组织强数十至数百倍。

这个特性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合成大量代谢产物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3.生长旺,繁殖快。

微生物具有极高的生长和繁殖速率。

4.适应强,易变异。

微生物结构简单,整个细胞直接与环境接触,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使其具有极其灵活的适应性或代谢调节机制。

5.分布广,种类多。

因微生物极小,很轻,附着于尘土随风飞扬,漂洋过海,栖息在世界各处,分布极广。

6.杂居混生,因果难联。

在自然条件下,微生物一般都是许多种相互杂居混生。

1-3、环境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1.环境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培养及生理生化研究2.微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3.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4.微生物对受污染环境的净化和修复5.微生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6.微生物产品1-4、试述显微镜的种类及与微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1.光学显微镜2.电子显微镜3.扫描隧道显微镜2-2、如何命名微生物?种以上的系统单元有那几级?命名:一、俗名二、学名1、双名法学名=属名+种名加词+(首次定人名)+现名定名人+现名定名年(斜体字)(正体字)2、三名法学名=属名+种名加词+符号(可省略)+亚种或变种名的加词斜体斜体级:不知道2-3、试比较古生菌、细菌与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

⭐2-4、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其中现代分子生物鉴定分两类:1.通过核酸分析鉴定微生物遗传类型2.细胞化学成分作用鉴定指标2-5、试述16SrRNA寡核苷酸测序技术的原理、优点和简明操作步骤,并说明它在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复习资料6、微生物有哪些特点?1.个体极小2.分布广,种类繁多。

3.繁殖快4.易变异7.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有何异同?它们的化学成分是什么?1.革兰氏阳性菌含大量的肽聚糖,独含磷壁酸,不含脂多糖。

革兰氏阴性菌含极少的聚糖,独含脂多糖,不含磷壁酸。

2.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厚,结构较简单,含肽聚糖、磷壁酸、少量蛋白质和脂肪。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结构较复杂,分外壁层和内壁层,外壁层分为三层:最外层脂多糖,中间层磷脂层,内层脂蛋白;内壁层含肽聚糖,不含磷壁酸。

8.描述革兰氏染色的机理和步骤革兰氏染色的机制有以下两点:(1)革兰氏染色与等电点的关系g+菌的等电点低于g-菌,所带负电荷更多,因此,它与结晶紫的结合力较大,不易被乙醇脱色。

(2)革兰氏染色与细胞壁的关系g+的细胞壁脂类少,肽聚糖多,g-则相反,故乙醇容易进入g-细胞,进行脱色。

8、藻类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它分为几门?根据藻类的种类、个体形态、细胞结构、繁殖方式和光合色素的生活史,将藻类分为10门:蓝藻门、裸藻门、绿藻门、轮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甲藻门、红藻门和褐藻门。

9、真菌包括那些微生物?它们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各起什么作用?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及各种伞菌。

酵母菌既处理了废水,又可得到酵母菌体蛋白,用作饲料。

还可以用酵母菌监测重金属。

美军在对废水中氰化物的去除率达90%以上,有的霉菌还可以处理含硝基化合物的废水。

真菌在处理有机废水可以用于培养食用菌的菌丝体,这样既处理了废水和固体废物,还获得了食用菌。

10.酵母的细胞结构是什么?有多少种酵母?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核、细胞质及内含物。

酵母菌有发酵型和氧化型两种。

11.霉菌有多少种菌丝?如何区分霉菌和放线菌的菌落?整个菌丝体分为两部分:营养菌丝体和气生菌丝体放线菌菌落:是由一个孢子或一段营养菌丝生长繁殖出许多菌丝,并相互缠绕而成的,有的呈戎状或密实干燥多皱,整个菌落像嵌入培养基中,不易被挑取。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复习资料一、引言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生态特性、代谢和应用等方面的学科。

微生物在环境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包括有机物的降解、氮循环、污水处理等。

本文将从微生物的分类、生理特性、环境工程应用等方面为大家提供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考试复习资料。

二、微生物的分类和特性1. 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可以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

其中,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古菌,真核生物包括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

2. 微生物的形态特性微生物的形态多样,细菌可以分为球菌、杆菌、弧菌等不同形态的细菌。

真菌可以分为酵母菌和菌丝菌两类。

藻类一般为单细胞或多细胞的植物类微生物。

原生动物也可以分为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动物类微生物。

3. 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包括呼吸方式、营养方式、生长条件等。

细菌可以通过厌氧或需氧的呼吸方式进行能量代谢。

微生物的营养方式包括自养和异养两种类型。

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条件。

三、环境工程微生物的应用1. 污水处理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厌氧微生物可以降解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产生甲烷等气体。

需氧微生物可以将有机物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通过合理利用这些微生物的功能,可以有效地处理废水。

2. 生物脱氮和脱磷微生物在氮循环和磷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

一些微生物可以将污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酸盐,实现生物脱氮。

此外,一些微生物还可以将含磷废水中的磷转化为磷酸盐沉淀物,实现生物脱磷。

3. 生物降解有机物微生物具有降解有机物的能力,可以将许多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例如,某些细菌可以降解苯系化合物和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

四、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实验技术1. 微生物培养技术微生物培养技术是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通过适当的培养基、培养条件和培养方法,可以培养出目标微生物,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 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细菌按形态可分为球菌、杆状;螺旋状;丝状四种。

23. 各种微生物有一些共同特点,包括个体极小;分布广,种类繁多;繁殖快,易变异。

4. 细菌的呼吸类型分为发酵;好氧呼吸;无氧呼吸。

5. 细菌营养物质吸收和运输的四种途径分别是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

6. 列举几种微生物所需的生长因子:B族维生素;维生素C;氨基酸;嘌呤;嘧啶;(生物素;烟酸)。

7. 细菌连续培养有恒浊连续培养;恒化连续培养两种。

绝大多数污(废)水生物处理方法均采用恒化连续培养8. 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碳素营养源;氮素营养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9.菌种保藏方法有定期移植法;干燥法;隔绝空气法;蒸馏水悬浮法;综合法5种。

10.生态系统有四个基本组成: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或转化者。

11.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12.病毒的化学组成有蛋白质;核酸。

少数个体大的病毒,还含有类脂质;多糖13.微生物按照细胞结构的有或无可划分为非细胞结构生物;细胞结构微生物;按照细胞核膜、细胞器及有丝分裂等的有无,可划分为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

14.细胞质的化学组成有蛋白质;核酸;多糖;脂类;无机盐;水。

15.细菌表面带负电荷。

16.原生动物可划分为四类:鞭毛纲;肉足纲;纤毛纲;孢子纲17.酵母菌有发酵型;氧化型两种类型,其中前者是将糖转化为乙醇;二氧化碳的一类酵母菌。

18.各种辅酶和辅基中,作为电子传递体系的组成成分的有NAD和NADP;FMN和FAD;辅酶Q,它们各自的功能是传递氢;传递氢;传递氢和电子。

19.污(废)水生物处理中,好氧活性污泥要求碳氮磷比为BOD5:N:P=100:5:1,厌氧消化污泥中的厌氧微生物群体为BOD5:N:P=100:6:1。

20.细菌衰亡的原因包括营养物被耗尽,细菌进行内源呼吸;有毒代谢产物积累,抑制生长繁殖。

21.细菌的营养类型有光能自养型、化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异养型22.根据细菌对温度的最适生长需求,可将细菌分为4类:嗜冷菌;嗜中温菌;嗜热菌;嗜超热菌。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资料第一章1.病毒的特点1.形体小2.无细胞结构3.主要成分是核酸与蛋白质4.只有一种核酸5.体内无酶和蛋白质系统6.在宿主体内繁殖7.在宿主体内活细胞共性寄生8无生命的形体存在9.对抗菌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2.噬菌体的侵蚀过程吸附,侵入,复制与聚集,宿主细胞裂解和成熟噬菌体粒子的释放3.紫外线杀死病毒的本质日光中的紫外辐射和人工制造的紫外辐射均具有灭活病毒的作用。

其灭活的部位是病毒的核酸,使核酸中的嘧啶环受到影响,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即在相邻的胸腺嘧啶残基之间形成共价键)。

尿嘧啶残基的水合作用也会损伤病毒。

第二章1.细菌的一般结构有哪些?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拟核。

部分细菌有特殊结构:芽孢,鞭毛,荚膜,黏液层,衣鞘及光合作用层片等。

2.革兰氏染色的步骤?(1)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干净的载玻片上涂布均匀,固定。

(2)用草酸铵结晶染色体1min,水洗去掉浮色。

(3)用碘-碘化钾溶液媒染1min,倾去多余的溶液。

(4)用中性脱色剂如乙醇或丙酮脱色,革兰氏阳性菌不被褪色而呈现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呗褪色而呈现无色。

(5)用番红染液复染1min,革兰氏阳性菌仍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则呈现红色。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即被区别开。

3.叙述细菌细胞膜的结构及其功能?结构:它由上下两层致密的着色层,中间夹一个不着色层组成。

不着色层是由具有正负电荷,有极性的磷脂双分子层组成,是两性分子,亲水基朝着膜的内外表面的水相,疏水基在不着色层。

蛋白质主要结合在膜的表面,有的位于均匀的双层磷脂中,疏水基占优势。

有的蛋白质由外侧伸向膜的中部,有的穿透两层磷脂分子,膜表面的蛋白质还带有多糖。

有的蛋白质在膜内的位置不固定,能转动和扩散,是细胞质膜成为一个流动镶嵌的功能区域功能:1.维持渗透压的梯度和溶质的转移。

2.细胞质膜上有合成细胞壁和形成横膈膜组分的酶,故在膜的外表面合成细胞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一、名词解释:1. 微生物:微生物是是一类形态微小,结构简单,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2. 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的核很原始,只是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没有核膜,核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的界限,称为拟核或似核,也没有细胞器,不进行有丝分裂。

3. 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有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核内有核仁和染色质.有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开,使两者有明显的界限.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进行有丝分裂。

4.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讲述微生物的形态、细胞结构及其功能,微生物的营养、呼吸、物质代谢、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等的基础知识;讲述栖息在水体、土壤、空气、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城市有机固体废物生物处理,以及废气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及其生态;饮用水卫生细菌学;自然环境物质循环与转化;水体和土壤的自净作用,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等环境工程净化的原理。

二、简答题:1. 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类群十分庞杂,包括: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类病毒、拟病毒等,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属于真核生物的酵母菌和霉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2. 微生物的特点;①个体极小;C2分布广,种类繁多;O 3繁殖快;G4易变异。

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一、名词解释:1.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寄生的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

2. 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因部分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故称为噬菌体。

3. 溶原性:病毒感染细菌后,其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的染色体中,在宿主内进行复制并且引起细菌细胞的裂解。

这个过程称为溶原性。

4. 亚病毒:是一类结构和组成比真病毒小,简单,仅有核酸或蛋白质组成,可以侵染动物和植物的病原体。

5. 类病毒:是比病毒更加小的致病感染因子。

只含具侵染性的RNA组分。

6. 拟病毒:又称类类病毒、壳内类病毒或病毒卫星,是一类被包裹在植物病毒粒体内部的类病毒,被称为拟病毒。

只含有不具侵染性的RNA组分。

7. 阮病毒: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

又称蛋白质侵染因子,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

二、简答题:1. 病毒的特点;①形体极其微小,一般能通过细菌滤器,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用nm表示;G2无细胞构造,主要是核酸与蛋白质;又称分子生物;O 3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迢缺乏独立代谢能力;只能在活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机器,合成核酸和蛋白质。

2. 病毒的复制过程;病毒感染敏感宿主细胞后,病毒核酸进入细胞,通过其复制与表达产生子代病毒基因组和新的蛋白质,然后由这些新合成的病毒组分装配成子代毒粒,并以一定方式释放到细胞外。

病毒的这种特殊繁殖方式称做复制。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一、名词解释:1. 细菌: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2. 质粒:是核以外的遗传物质,能自我复制, 把所携带的生物形状传给子代。

3. 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称为鞭毛,其数目为一至数十条,具有运动功能。

4.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5. 荚膜:许多细菌的最外表还覆盖着一层多糖类物质,边界明显的称为荚膜。

6. 菌落: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 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细菌就迅速地开始生长,形成一个由无数细菌组成的子细胞群体。

7. 菌苔:细菌在固体培养基接种线上由母细胞繁殖长成的一片密集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特征的细菌群落,一般为大批菌落聚集而成。

8. 放线菌:主要呈丝状生长、以孢子进行繁殖、革兰氏染色阳性的一类原核微生物,属于真细菌范畴。

9. 气生菌丝:基内菌丝长到一定时期,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直径1-1.4um, 长短不一,形状不一,颜色较深。

10. 赤潮: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变质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11. 水华:水华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

绝大多数的水华是仅由藻类引起的,也有部分的水华现象是由浮游动物——腰鞭毛虫引起的。

“水华”发生时,水一股呈蓝色或绿色。

12. 支原体:支原体是自由生活的最小的原核微生物,没有细胞壁,只具有细胞质膜,细胞无固定形态,为多行性体态。

13. 衣原体:介于立克次氏体与病毒之间,能通过细菌滤器,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一类原核微生物。

14. 立克次氏体:是大小介于通常的细菌与病毒之间,在许多方面类似细菌,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

二、简答题1. 细菌细胞的一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内含物。

2.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比较;4. 蓝细菌的特征; 特征:0没有细胞核;O 2没有有丝分裂;。

3细胞壁含肽聚糖;O 4核糖体为70S ;©没有叶绿体;C 6G-5. 螺旋体的特征;形状弯曲,细长有较多的螺旋,不产生芽抱,没有细胞壁,有伸缩能力。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一、 名词解释:1. 细菌的二分裂:细菌没有核膜,只有一个大型的环状 DNA 分子,细菌细胞分裂时, DNA 分子附着在细胞膜上并复制为二,然后随着细胞膜的延长,复制而成的两个DNA 分子彼此分开;同时,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向内生长,形成隔膜,将细胞质分成两半,形成两个子细胞,这个过程就被称为细菌的二分裂。

2. 子实体:子实体是高等真菌的产抱构造,即果实体,由已组织化了的菌丝体组成。

在担子菌中又叫担子果,在子囊菌中又 叫子囊果。

二、 简答题:1. 比较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异同;相同点:有细胞膜,有细胞质,有核糖体 不同点:真核的有细胞器,原核的没有;真核的有膜包着的细胞核,原核的只有核区。

2. 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包括植物界的显微藻类、动物界的原生动物、菌物界的假菌和真菌。

其中的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 蕈菌等。

3. 原生动物及常见种类的特征;鞭毛纲的特征:具有一根或几根鞭毛。

兼有全动性营养、植物性营养和腐生性营养三种营养类型。

大小从几微米到几十微米。

肉足纲的特征:形体小、无色透明,大多数没有固定形态,由体内细胞质不定方向的流动而成千姿百态,并形成伪足作为运 动和摄食的细胞器,为全动性营养。

少数种类呈球形,也有伪足。

纤毛纲的特征:有游泳型和固着型两种,以纤毛作为运动和捕食的细胞器,纤毛虫是原生动物中最高级的一类,有固定的、 结构精细的摄食细胞器。

生殖有分裂生殖和结合生殖。

周身表面或部分表面具有纤毛,作为行动及摄食的工具。

4. 微型后生动物及常见种类的特征; 轮虫:轮虫形体微小,其长度约为4〜4000um 多数在500um 左右,仍需要显微镜下观察。

身体为长形,分头部、躯干和尾部。

头部有一个1〜2圈纤毛组成的、能转动的轮盘,形如车轮。

线虫:线虫为长形,形体微小,长度多在1mm 以下,在显微镜下清晰可见。

线虫前端口上有感觉器官,体内有神经系统,消化道为直管,食道由辐射肌组成。

线虫的营养类型有三种:腐食性、植食性、肉食性。

寡毛类动物:比轮虫和线虫高级。

身体细长分节,每节两侧有刚毛,靠刚毛爬行运动。

浮游甲壳动物:具有坚硬的甲壳,水生浮游生活。

是水体污染和水体自净的指示生物。

5. 藻类的特征及常见种类的特征; 藻类的特征:O 1具有叶绿体,光能自养型,进行光合作用;少数藻类营腐生,极少数与其他生物共生。

O2繁殖方式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O 3分布广泛。

6. 真菌的特点及常见种类的特征;酵母菌的特点。

真菌的特点:①具有细胞核,进行有丝分裂;②细胞质中含有线粒体但没有叶绿体, 不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 ③以产生有性抱子和无性抱子二种形式进行繁殖;② 4营养方式为化能有机营养(异养)、好氧呼吸;②5不运动(仅少数种类 的游动抱子有1-2根鞭毛):②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大小悬殊,细胞结构多样;酵母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厚,菌落表面光滑、湿润、粘 稠,容易挑起,菌落质地均匀,正反面和边缘、中央部位的颜色都很均一,菌落多为乳白色,少数为红色,个别为黑色。

酵母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特征:不同种的酵母菌表现不一样,有的在培养基液面上形成薄膜,有的酵母菌沉淀在瓶底。

发酵型的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培养基表面充满泡沫。

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理及代谢、名词解释:1. 自养微生物:以二氧化碳作为主要或唯一的碳源, 以无机氮化物作为氮源,通过细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或的能量的微生物。

2. 异养微生物:指必须以有机物作为碳源,无机或有机物作为氮源,有的甚至还需不同的生长因子才能通过氧化获得能量而 生长的微生物。

3.革兰氏染色的机制、步骤;5)革兰氏染色的机制、步骤细胞壁结构 革兰P □性歯 革兰阴性菌細胞壁弧度 较坚换 眈聚糖屋数 可达50层50 -80% 5--20%有 无 并膜无 有五肚交跌桥 冇{三维结构) 无£二维结构) 革兰卑色阳性(紫色)阴性【红色、不放感革兰阳性菌圧革弋阳性肃细胞咂納构的比牡3. 光能异养微生物:以光为能源,以有机碳化合物(甲酸、乙酸、甲醇、异丙醇等)作为碳源和氢供体进行光合作用而生长 繁殖的微生物。

它们需要有机化合物,所以不同于利用无机化合物二氧化碳作为唯一碳源的自养型光合细菌。

4. 光能自养微生物:依靠体内的光合作用色素,利用阳光(或灯光)作能源,以 H20和H2S 作供氢体,C02为碳源合成有机物,构成自身细胞物质。

5. 化能异养微生物:用有机物分解时释放出的能量将有机物分解的中间产物合成新的有机物的营养类型。

6. 化能自养微生物:不具有光合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所需的能量是他们氧化 S 、HS 、H.、NH 、Fe 等有机物时,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产生的 ATP C02是化能自养型微生物的唯一碳源。

7. 腐生微生物:在异养微生物中,有的是直接从生物的尸体获得营养,有的是从死亡生物体的一部分获得营养,我们称它们为腐生微生物。

8. 寄生微生物:凡是生长在活的生物体外或体内的微生物,都称为寄生微生物。

9. 酶:酶是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合成的,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并传递电子、原子和化学集团的生物催化剂。

10.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

根据最终电子受体可将微生物呼吸分为:发酵、好氧呼吸、无氧呼吸三种。

11. 有氧呼吸:是有外在最终电子受体(02存在时,对底物(能源)的氧化作用。

12. 厌氧呼吸:又称无氧呼吸,是一类电子传递体系末端的受氢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的生物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