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形统计图》课标解 读
小学数学_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扇形统计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得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在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学会相互交流、相互倾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难点: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得有效信息。
【教具准备】课件、导学案【教学过程】1、谈话引入师:为了迎接4月中旬的县运动会,上周我们学校举行了校运动会。
那咱班运动员们报了哪些项目?师:在这先预祝咱校在县运动会中取得好成绩。
同学们参加了这么多的运动项目,说明咱班的同学都非常的喜欢体育运动。
2、出示调查数据表师:同样的,阳光小学六(1)班的同学也非常的喜欢体育运动,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喜欢的体育项目情况。
师:请同学解释一下这个统计表的含义。
(出示课件):阳光小学六(1)班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表3、观察条形统计图,揭示课题师:如果只想形象、直观的看出喜欢各项运动人数的多少,我们可以进行什么统计图的制作?(出示课件):条形统计图师: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条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
)师:如果我们想知道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这个图能不能表示出来?师:不能,那就需要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扇形统计图来解决。
(板书)师:那制作这个扇形统计图首先需要知道什么?(知道总人数【40人】、喜欢每项运动的人数,喜欢每项运动的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师:请一组的同学算一算喜欢踢毽子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二组的算喜欢铅球的,三组算喜欢跳绳的,四组就算喜欢其他的,五组就算喜欢100米的,六组就算喜欢跳远的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
生汇报,板书:踢毽子:8÷40=20% 铅球: 2÷40=5%跳绳: 12÷40=30% 其他: 5÷40=12.5%100米: 9÷40=22.5% 跳远: 4÷40=10%师:我们把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算出来了,接下来我们如何把它制成扇形统计图呢?我们先想想我们在哪学过扇形?4、认识扇形统计图师:那我们先画一个圆。
扇形统计图(人教新课标)最新版

A
AC B 33.3%
比一比
从下列的两个统计图中,你能看 出哪一个班的女生人数多吗?
高三(1)班
女生 男生 50% 50%
初一(11)班
男生 女生 60% 40%
想一想:
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世界人口
发达国家 20%
发展中国家 80%
这台电脑D盘的容量为20GB, 已用空间的圆心角为216°,则可 用空间的容量为( 8 ) GB。
40% 60%
已用空间 可用空间
小结
1、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会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 3、使用数据时尽可能标明数据来源 4、会制作简单的扇形统计图
5、课后问题: 尝试利用电子表格制作扇形统
计图
全球国内生产总值
发展中国家 22% 发达国家78%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
请你欣赏
请同学们展示收集到的扇形统计图 说说每个统计图分别表示的是什么? 你得到什么信息? 数据来源是什么?
做一做
你能制作扇形统计图吗?动手做做吧! P187 做一做
12.5% 12.5%
25%
50%
议一议:
数据来源:« 中国百科全书:世界地理»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 2、圆代表总体,各个扇形分别表示总体中不同
的部分 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
45%
30%
25%
想一想
观察右图,并回答问题
(1)如果用整个圆表示总体, 那么扇形A表示总体的多 少?
(2)如果用整个圆表示我班 的人数,那么扇形B大约 代表多少人?
小学数学_《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数学_《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同学们,课前⽼师布置,让⼤家⼩组合作,以咱们六⼆班为调查对象,选取感兴趣的项⽬,进⾏调查,并将先关数据记录,汇总、整理、绘制统计图,⼤家都准备好上台汇报吗?我们是⼩组,我们⼩组调查的是班级同学都喜欢上什么课。
⾸先,我们询问班内50名同学的喜好,并记录下来⼤家请看,为了更清晰,我们将数据整理在表格中但这样不能更直观的看出各个项⽬的具体数量和谁多谁少接着我们⼜绘制了条形统计图请⼤家继续看,这样就⽐较直观清晰的看出后来,经过我们⼩组的继续研究,发现条形统计图仅仅能让我们看出喜欢各科的具体⼈数和谁多谁少,并不能体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我们继续探索,在第六单元,百分数中我们学到,百分数表⽰谁占谁的百分之多少,我们就先⽤喜欢各科的具体⼈数去除以总数求出喜欢各科所占百分⽐求出之后,我们组将这些百分数相加,发现:结果正好等于1.我们⼩组就有个⼤胆的想法,找⼀个整体看做1,将他平均分成100份。
我们选⽤⼤正⽅形作为整体1,平均分成100个⼩格,通过刚刚求出的百分数12%就相当于在这100个格⾥选12个图上⼀种颜⾊,其他也是这样绘制,⼤家请看就是这幅图,这样举能看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我们⼩组汇报完毕,谁愿意与我们交流我来说⼀下,我觉得太⿇烦你们⼩组的⽅法虽然也能体现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但还是不明显。
同学们,通过课前的了解,⽼师发现⼩组对这个问题也做了研究,现在我们有请⼩组上前汇报⼤家好,我们是⼩组,我们⼩组调查的是班级内同学们的年龄⼤家请看,通过调查发现12岁有⼈,13岁有⼈,14岁有⼈。
接下来我们⼀起整理数据将他们放⼊表格中为了更清晰,我们也绘制了条形统计图,⼤家请看,这样就可以清楚直观地知道12岁、13岁、14岁的具体是多少,谁多谁少为了反映12岁、13岁、14岁的⼈数占全班总⼈数的情况我们先⽤12岁的⼈去除以全班⼈数,求出;13岁的⼈去除以全班⼈数,求出;14岁的⼈数去除以⼈,求出。
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教材解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扇形统计图》教材解析一、教材介绍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统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例如,学生已经经历过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能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此外,学生还学习了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认识了扇形。
这两方面的内容为学生学习本单元的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截至本单元,学生已经学完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这三种统计图。
因此,本单元除了让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例1)之外,又新增了一道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统计目的选择不同统计图的例题(例2),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理解这三种统计图在使用上各有什么优越性和局限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二、课标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可使用计算器)”“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使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2.使学生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必要的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的作用。
3.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四、具体内容1.例1:扇形统计图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在校园里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情境,为引入有关统计数据提供现实背景。
小学数学_ 认识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68至71页的的内容。
它是在前面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教学目标:1.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特点和作用;2.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3.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习自信心。
重点难点:会看并会理解、分析扇形统计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亲爱的同学们,老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图片,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生答。
对于这些为国争光的祖国健儿,他们在赛场上挥汗如雨,争得了一枚枚金牌,我们感到特别骄傲和自豪,希望同学们以他们为榜样,认真学习,做社会的栋梁人才。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导入,激发孩子们对祖国健儿的敬佩之情,引发孩子们克服苦难,建立学习自信心。
】二、合作探究,建构新知1.下面老师请同学们观察一组数据,(出示图片)这是我国运动员在第30届奥运会上获得的金牌。
观察这幅图片,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观察,回答。
那你们能提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生答。
我们在后边的学习中一起来解答这些问题。
2.老师也给大家提一个问题,在提问题之前,老师先普及一个小知识,在奥运会上,水上项目包括什么项目?(包括游泳、花样游泳、水球、跳水等)重竞技项目包括什么?(拳击、跆拳道、举重、柔道、摔跤等)你们看老师给出的图片上信息比较复杂,你们能把各种项目获金牌的情况进行分类、整理吗?小组进行合作,把表格填完整。
小组合作讨论,并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统计的情况,互相补充,互相学习,不要落下任何一项,让每个学生都充分体验到主动参与的乐趣。
】3.看到你们整理的数据,我们还可以用哪种方式可以清楚的表示出这些运动项目的多少呢?生:条形统计图。
我们还学过哪些统计图?生答。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养成回顾反思的好习惯。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扇形统计图》说课稿

在对比中辨别特点 在探索中提取信息 在情境中把握数据
一、借助条形、扇形统计图引发要统计的 需求。
情境1:
① 下面这幅统计图是第28届奥运会中国 金牌分布情况的统计图。请大家先认真 看一下,再互相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② 整个圆代表什么? ③ 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能知道中国在什 么项目上有优势,什么项目上薄弱呢? ④ 大家知道美国在什么项目上有优势吗? ⑤ 从统计图中能看出我们田径项目共获得多少块金牌吗? ⑥ 谁还记得中国在第28届奥运会上所得的金牌总数是多少? ⑦ 你能算一算我们的田径项目共获得多少块金牌吗?
创设 情境
引发 思考
问题 开始
产生 需求
一、借助条形、扇形统计图引发要统计的 需求。
个数/本 14 12 10 8 6 4 2 0 科普读物 12
六(2)班购买图书统计图
9 8 6 5
中外名著
习题辅导
动漫幽默
其他
一、借助条形、扇形统计图引发要统计的 需求。
① 你觉得哪幅能反映出购买各种图书的人在全 班各占的比例? ② 你能从这幅图中获得哪些的信息呢? ③ 研讨问题:
2050Ä êÊ À½ çÈ Ë¿ Ú· Ö² ¼Ô ¤â ²Í ¼
100 80 60 40 20
À½ Ê çÈ Ë¿ Ú± ä» ¯Í ³¼ ÆÍ ¼
·Þ Å Ö
2050Ä ê± ÀÀ Ê çÖ ½ Ë¿ È Ú· Ö² ¼Ô ¤â ²Í ¼ Ã Þ ÑÖ Ç Þ ÇÖ · Þ Ã À À /¼ ÓÀ Õ ·Þ Å Ö ±À ÃÖ Þ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扇形统计图”第一课时。
本节课我们将会学习如何绘制和解读扇形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第117页的内容,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扇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以及绘制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扇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学会绘制扇形统计图,并能够正确解读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难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扇形统计图正确解读数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扇形统计图模板、彩色笔等教具,同时让学生们准备了自己的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些生活中的扇形统计图,让学生们观察并思考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 知识讲解:我利用扇形统计图模板,向学生们讲解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以及如何通过扇形统计图解读数据。
3. 例题讲解:我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让学生们跟随我一起绘制扇形统计图,并解读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
4. 随堂练习:我给出了一些数据,让学生们自主绘制扇形统计图,并解读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扇形统计图,并标注了扇形统计图的各个部分,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绘制一张自己的扇形统计图,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答案:略2. 请学生们解读一张扇形统计图,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扇形统计图的理解还不错,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有一些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掌握得不够熟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同时,我还想拓展一下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除了扇形统计图,还有其他类型的统计图,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以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不同的数据展示方式。
六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的认识》优秀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的认识》优秀说课稿篇一: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说课稿 (1)小学六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第五单元《扇形统计图》说课稿各位同事: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六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第五单元《数据处理》之《扇形统计图》。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材处理,几个方面对我的这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新课标教材中《数据处理》安排在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各册教材中。
在第一学段〔一至三年级〕中,学生将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在第二学段〔四至六年级〕中,学生将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
在第二学段主要学习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主要使学生掌握各种统计图的优劣,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开展统计观念。
有关统计图的认识,小学阶段主要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考虑到扇形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标准》把它作为必学内容安排在本单元。
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实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际问题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学会相互交流相互评价。
〔2〕在决策与形成猜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收集和利用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感受收集和利用数据。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条形统计图和百分数等知识的根底上,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扇形统计图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会分析这些图形。
四、教法学法1、学情分析: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统计经验的根底上,学习新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扇形统计图》课标解读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优良品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可使用计算器)”“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课标解读
结合以上学段目标与课程内容,教师在教学本单元的内容时,应留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把握新知识的生成点
在学习本单元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收集数据;能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此外,学生还学习了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认识了扇形。
这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把握新知识的生成点。
例如,在扇形统计图认识的教学时,可以通过百分数的意义引出扇形统计图,根据扇形中圆心角的大小决定扇形的大小来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而理解扇形统计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体会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各部分与总体之间的百分比关系的特点。
(二)注重从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出发,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用途
教材提供了同一题材中三组例外形式的数据,让学生选择适合的统计图描述这些数据。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三组数据进行比较,结合例外统计图的特点和各自的优缺点选择适合的统计图,在分析比较中选择能直观、有用表示信息的统计图,进一步加深对三种统计图特点的认识。
特别地,增强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用途的深刻认识。
(三)引导学生根据例外的统计目的和数据特点,合理选择统计图
对统计目的和数据的特点进行分析是合理选择统计图、直观有用描述数据的前提条件。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周密思考:要利用这些数据表达什么信息?再结合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形成合理选择统计图的大凡思考方法。
(四)要重视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培养
教材不仅编入了许多与当今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还提供了有利于促进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问题的习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好这些素材,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例如,教材增加了以例外形式的统计图呈现相同信息的练习(如根据条形统计图完成折线统计图,根据条形统计图完成扇形统计图)。
通过这样的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感受例外统计图各自的特点与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
又如,教材引入了“电话用户数量变化情况”“网民的城乡结构状态”等素材,促使学生学会根据统计数据了解相关社会信息,提高在日常生活中读懂各种统计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