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生态水温目标研究

文章编号:1672-3031(2012)02-0086-06收稿日期:2011-10-24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0BAC06B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09081);水利部公益性科研专项(200701029,200801023)作者简介:李倩(1987-),女,河南新乡人,硕士生,主要从事环境水力学研究。
E-mail :xxliqian5223@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第10卷第2期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生态水温目标研究李倩1,李翀2,骆辉煌1(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北京100038;2.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北京100038)摘要:水温是影响鱼类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水温的变化对鱼类各个生活周期,特别是繁殖期,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建成后,下泄的低温水会造成下游天然河道水温的变化。
位于金沙江梯级电站下游1.8km 处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达氏鲟、白鲟、胭脂鱼、岩原鲤、圆口铜鱼等68种珍稀特有鱼类。
本文在生物资料缺乏的情况下,根据屏山站多年水温观测记录,采用生态水文学中的变化范围法(RVA 方法),推算了各月的适宜生态水温目标,并用有文献记录的17种保护区鱼类的产卵期适宜水温范围进行可靠性检验,最终确定了保护区生态水温目标。
关键词:生态水温目标;鱼类保护区;RVA 方法;长江上游中图分类号:X171文献标识码:A1研究背景水温是影响鱼类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1],它通过影响新陈代谢的速率,对鱼类生活史的各个阶段均有一定的影响。
每种鱼都有各自的生长适温,在适温范围内,消化速率、摄食率和耗氧量等因素往往与水温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到摄食、呼吸等鱼类生命活动[2],繁殖期和鱼类的早期发育阶段(包括卵、仔鱼和稚鱼3个时期[3])对水温的变化尤其敏感。
Jensen [4]通过对温度与大马哈鱼体重的相关关系的研究,发现在饵料供应充足的条件下,最适生长温度大约为15℃;易伯鲁等[5]认为,当水温超过18℃后,江水上涨,四大家鱼就会产卵;郭永灿[6]认为在适宜条件下鱼类的胚胎发育速度随水温的增高而加快。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仁怀段)工作开展情况

工作开 展情况
0 李 云 余 昌蛟
一
、
基 本 情况
执法行动, 深入推进 “ 六个一律” 环境保 护利剑行动 ,积极参与涉河建设专项整
赤水河于2 0 0 5 年经国务院、 国家环保 部、 农 业部批准 , 纳入长江上游珍稀特有 鱼类国级 自 然保护区, 流经仁怀市全河段
赤水河率先实施捕捞渔民转产转业 试点
工作, 为切实做好 此项 工作 , 成 立了相应 领导小组,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 方案,
制为契机, 层层签订责任状, 明确保护责
任。 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 积极开展联合
一
1 0
紫致富指南 2 0 1 7 — 7
l 目盈
我局按照工作方案牵头组织实施 , 截至目 前 为止, 共投入 资金5 4 4 万元 , 拆 解渔业 船舶1 9 0 艘, 销毁渔网若干, 实施渔 民转产 中采取各种预防和保护措施。
推诿, 做到对违法行为不留真空和盲区。 3 . 从严执 法。 深人推进 “ 六个 一律”
当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是由于受利益驱动, 少数企业和渔
民在天然水 域乱倾乱 倒、 偷排废水 , 利用 非法捕捞工具偷捕河鱼等破坏渔业资源
和生 态环 境 的违 法行 为 时有 发生 。
环境保护利剑行动 , 强力推进涉河违法建
部门间的协调配合还有待加强, 特别是涉 0 时起至2 0 2 6 年1 2 月3 1 E 1 2 4 时止, 为期1 0 年
部《 通告 》 , 由市人 民政府发布 《 关 于赤水
河流域全面禁渔的通告》 , 从2 0 1 7 年1 月1 日 对赤水河全流域实施全面禁渔, 在此期间 禁止一切捕捞行为, 为认真贯彻落实农业 度, 未经保护区管理部门批复突击上马等 环境的违法行为。 三是对 渔业资源保护重视不够, 相关 及保护区范围内的建设项 目, 在项目立项 审批过程中, 必需严格把关 , 相关 部门专 题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的批复意见缺一 不可, 否则不能立项。 四是渔业水域污染事故的确认 , 调查 与处理难度较大 , 渔业 水域 污染防范难, 确认难 , 案件处理难 , 渔业生态监控缺少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一):圆口铜鱼

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Sauvage et Dabry)
俗名:方头、水密子、麻花鱼
分类地位:鲤形目-鲤科-鮈亚科-铜鱼属
识别特征:体长,头后背部隆起,前部圆筒状,后部稍侧扁,头小,较平扁,吻宽圆。
口下位,口裂大,呈弧形。
须一对,后伸达胸鳍基部。
背鳍较短无硬刺。
胸鳍末端远超过腹鳍起点。
肛门靠近臀鳍。
尾鳍分叉,上叶较长。
体黄铜色,体侧有时呈肉红色,腹部白色带黄。
背鳍灰黑色亦略带黄色,胸鳍肉红色,基部黄色,腹鳍、臀鳍黄色,微带肉红,尾鳍金黄,边缘黑色。
栖息特征:为江河流水性底层鱼类,喜流水生活。
食性:杂食性鱼类,一般以底栖动物、鱼苗或植物碎屑为食。
繁殖期:4~7月。
分布:分布于金沙江、雅砻江、长江、岷江、大渡河、沱江、赤水河、嘉陵江、乌江和大宁河。
经济价值:为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经济鱼类。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易危”,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
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鱼类大全

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鱼类大全一、国家一级保护野生鱼类1、中华鲟。
中华鲟是我国特有的大型溯河洄游性鱼类,也是目前地球上现存最古老、最珍奇的幅鳍鱼类,它的祖先与恐龙同时代,被称之为“古生物的活化石”。
它个体宠大,但摄食斯文,只吃浮游生物。
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珠江、钱塘江和闽江亦有分布。
2、达氏鲟。
达氏鲟,又名长江鲟,俗称沙腊子,是一种淡水定居性鱼类。
形态近似中华鲟,常在江河中下层活动,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亦进入大型湖泊。
尤喜栖息于流速较缓、富腐植质和底栖生物的沙质底或卵石碛坝的河湾或深潭中。
3、白鲟。
白鲟又称中华匙吻鲟,也称为中国剑鱼,是最大的淡水鱼类。
因为其吻部长状如象鼻,俗称为象鱼、象鼻鱼,是最古老的鱼类,也是当今世界的珍稀动物。
白鲟以鱼类为食,属凶猛性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钱塘江。
4、新疆大头鱼。
新疆大头鱼又称“大头鱼”、“虎鱼”、“扁吻鱼”、“南疆大头鱼”等,属鲤科、裂腹鱼亚科、扁吻鱼属。
它是中国的特产鱼类,也是世界裂腹鱼中的珍贵物种,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
有古鱼类活化石之称,目前,仅存于塔里木水系,已在原最大产地博斯腾湖绝迹,被列入中国濒危野生动物红皮书鱼类部分中。
二、国家二级保护野生鱼类1、文昌鱼。
文昌鱼实际上并不是鱼,属脊索动物,外形像小鱼,体侧扁,长约5厘米,半透明,头尾尖,体内有一条脊索,有背鳍、臀鳍和尾鳍。
它是介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的动物,生活在沿海泥沙中,吃浮游生物。
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海南沿海江河,是福建厦门的名贵特产,俗名鳄鱼虫,是珍稀名贵的海洋野生头索动物。
2、黄唇鱼。
黄唇鱼,俗称金钱鮸、金钱猛鱼,又名(鱼高)。
温州人称黄甘,属硬骨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是近海暖温性稀有底层鱼类,分布于东海和南海沿岸。
黄唇鱼是中国的特有鱼种,其鱼膘(俗称“鱼胶”)甚为珍贵,素有“贵如黄金”之说。
3、秦岭细鳞鲑。
又名细鳞鱼、细鳞鲑、花鱼、梅花鱼、金板鱼、闾花鱼、五色鱼、闾鱼。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重庆段渔业资源现状调查

Open Journal of Fisheries Research 水产研究, 2018, 5(2), 85-97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8 in Hans. /journal/ojfrhttps:///10.12677/ojfr.2018.52011Status Study on Fishery Resources in Rareand Endemic Fish National Nature Reservein Chongqing of Yangtze RiverTao He1, Yaodong Wei2, Qun Lu1, Ying Liao2, Jianhu Liu11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2Administration of Fishery and Fishing Harbor Supervision, ChongqingReceived: Jun. 12th, 2018; accepted: Jun. 22nd, 2018; published: Jun. 28th, 2018AbstractIn 2014 and 2015, we took a survey of fishery resources in rare and endemic fish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Chongqing of Yangtze River. There were 120 species of fish affiliated to 5 orders, and the Cypriniformes exhibited the highest species diversity with 100 species. The fish faunas of the reserve were mainly composed of River Plain fish, with the lack of Central Asian Plateau fish. The main catch was 25 species, mainly including Coreius heterokon, Pelteobaggrus vachelli, Coreius guichenoti, Rhinogobio ventralis, Botia superciliaris. There were 5 reproducing types of fish in the Reserve, and the species, spawned the adhesive eggs, were the most popular. There were 24 spawning grounds (adhesive and floating egg) and 3 feeding grounds (Degan, Shengzhong, Baisha) in Reserve. Through this investigation, we can find that the fishery resources have decreased mainly because of over-catch and reproduction grounds destroyed.KeywordsRare and Endemic Fish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Chongqing of Yangtze River, Fishery Resources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重庆段渔业资源现状调查何滔1,魏耀东2,卢群1,廖莹2,刘建虎11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2重庆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重庆收稿日期:2018年6月12日;录用日期:2018年6月22日;发布日期:2018年6月28日何滔等摘要2014至2015年间,对保护区重庆段的渔业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重庆段有鱼类120种,隶属于五个目。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鱼类生境特征初步研究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鱼类生境特征初步研究骆辉煌;杨青瑞;李倩;李翀;陈炳宇;吕平毓【摘要】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型自然保护区,保护了多种珍稀特有鱼类,具有重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
随着金沙江梯级开发的实施,长江上游保护区鱼类栖息条件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研究基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水动力等条件,提出了保护区鱼类生境特征表征指标体系,并根据该指标体系初步分析了保护区栖息地生境特征。
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鱼类资源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Th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for the rare and endemic fishe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the lon -gest river nature reserve in China .It is of important values o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 and protects manyrare and en-demic fishes.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Jinshajiang cascade development , the fish habitat conditions in the reserve will be changed seriously .Based on the topography , geomorphology , hydrology and hydrodynamics of the fish nature re-serve, this study proposed an index system to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sh habitat .The of can be used for the deci-sion-making regarding the protection of fishery resources .【期刊名称】《淡水渔业》【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5页(P44-48)【关键词】长江上游;鱼类;生境特征;指标体系【作者】骆辉煌;杨青瑞;李倩;李翀;陈炳宇;吕平毓【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北京 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071001;长江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重庆 40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1.31 背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跨四川、重庆、贵州和云南4个省市,是我国唯一跨越多个省级行政区并专门以珍稀特有鱼类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保护区。
长江名贵鱼前十名

长江名贵鱼前十名中国是一个盛产优质鱼类的国家,中国淡水鱼类种类丰富,鱼种多达上千种。
其中,就有一些特别名贵的鱼类。
这些鱼类的特点是鱼体呈圆筒形,背扁平呈钩状,在水中能上下摆动,它们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在我国食用鱼类中占有重要地位。
那么中国的野生鱼类都有哪些呢?中国又是哪些品种鱼类比较名贵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鲥鱼鲥鱼,俗名鲥鱼,属于暖水性的洄游性鱼类,鲥鱼是我国著名的经济鱼类,被誉为“鱼中之王”,为长江流域独有的经济鱼类。
鲥鱼以肉质细嫩、鲜美无比闻名于世,又因鲥鱼鳞似鸡毛而得名,素有“鱼翅之首”和“鱼中之王”之称,其肉质细嫩、鲜美无比。
鲥鱼多生长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段,多游至河口区或湖口区产卵,每年6月中下旬开始产卵,秋季结束,故亦称河鲥鱼。
中国四大淡水经济鱼类之一,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安徽、江苏等地。
野生鲥鱼通常生长在淡水中,以河鲜、甲壳类和一些底栖动物等多种食物为辅,具有耐低氧、耐低水温、耐高盐度等特点,但也不耐高盐度、高水温、高盐度以及水体和底质突变等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因此鲥鱼通常不产于淡水中。
因鲥鱼味美可口而闻名大江南北者皆为鲥鱼一族:清蒸鲥鱼、红烧鲥鱼等等都是他们餐桌上常用的烹调方法。
二、江团鱼江团鱼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特有鱼类,俗称“乌贼”,它是我国长江流域特有的鱼类,也是我国珍贵的经济鱼类。
江团鱼在中国长江流域的各支流及湖泊中均有分布,但以长江上游和中游的江团鱼分布最为广泛。
江团鱼体型狭长,头小体圆,头两侧有两条大的吻突,吻尖圆钝;身体侧扁,呈圆筒形或扁球形,背侧具一或二条纵形斑纹,尾鳍长而钝圆,腹侧仅有3条斑纹,体被短硬鳞片。
江团鱼主要以小鱼、昆虫、螺类为食,偶见小鱼、螺类与小虾也吃食,以生活在底层水域为多,最大体长可达100厘米左右,是长江中一种常见的经济鱼类。
江团鱼生性凶猛,喜群居于水体中下层,其食性很广,可作为肉食性鱼类、也可作为肉食性鱼类或杂食性鱼类。
江团鱼以底栖动物为主生存繁殖,以小鱼、螺类等为食一年中可多次产卵,期为每年5月至9月。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附录一: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方案示意图图1 2000年批准建立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红线所示的长江干流江段),以及后来建设的向家坝、溪洛渡两个大型水电站(图中黄色梭形符号所示)侵占保护区的位置关系。
图2 2005年调整后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在长江干流上保护区范围下移至重庆至向家坝坝下江段,另增加了岷江干流的宜宾至月波江段(此江段目前也拟建设梯级电站)、赤水河干流江段。
图3 新提出的调整方案造成的保护区干长江干流江段实际损失的范围(用橙色线条表示),以及拟建的小南海、朱杨溪、石硼三个电站大坝(图中用黑色粗线表示)与保护区的位置关系白鲟2003年在四川宜宾长江江段发现并被救治的白鲟【白鲟】中国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俗称象鱼、象鼻鱼、琴鱼、朝剑鱼、箭鱼、柱鲟鳇、琵琶鱼,古名鲔,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也是长江特有种。
一般体长2至3米,体重200至300千克,最大者体长可达7.5米,体重1000千克。
拉丁文种名:Psephurus gladius Martens;英文名:Chinese paddlefish。
1996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红色目录极危种(CR),1998年被列为“国际濒危动植物种贸易公约”(CITES)附录二的保护物种。
是目前最为濒危的鲟鱼种。
白鲟是中国特有的大型经济鱼类,是世界上仅存的两种匙吻鲟科鱼类之一(另一种是分布于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匙吻鲟)。
该科鱼类在鱼类起源、演化与地理分布研究上,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
达氏鲟四川宜宾长江江段救治的达氏鲟【达氏鲟】中国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俗称长江鲟、沙腊子。
长江上游的大型经济鱼类,为长江的特有物种,珍稀物种。
体长一般0.8至1.0米,体重一般5至10千克。
拉丁文种名:Acipenser dabryanus Dumeril;英文名:Dabry’s sturge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
附录一: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方案示意图
图1 2000年批准建立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红线所示的长江干流江段),以及后来建设的向家坝、溪洛渡两个大型水电站(图中黄色梭形符号所示)侵占保护区的位置关系。
图2 2005年调整后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在长江干流上保护区范围下移至重庆至向家坝坝下江段,另增加了岷江干流的宜宾至月波江段(此江段目前也拟建设梯级电站)、赤水河干流江段。
图3 新提出的调整方案造成的保护区干长江干流江段实际损失的范围(用橙色线条表示),以及拟建的小南海、朱杨溪、石硼三个电站大坝(图中用黑色粗线表示)与保护区的位置关系
白鲟
2003年在四川宜宾长江江段发现并被救治的白鲟
【白鲟】中国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俗称象鱼、象鼻鱼、琴鱼、朝剑鱼、箭鱼、柱鲟鳇、琵琶鱼,古名鲔,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也是长江特有种。
一
般体长2至3米,体重200至300千克,最大者体长可达7.5米,体重1000千克。
拉丁文种名:Psephurus gladius Martens;英文名:Chinese paddlefish。
1996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红色目录极危种(CR),1998年被列为“国际濒危动植物种贸易公约”(CITES)附录二的保护物种。
是目前最为濒危的鲟鱼种。
白鲟是中国特有的大型经济鱼类,是世界上仅存的两种匙吻鲟科鱼类之一(另一种是分布于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匙吻鲟)。
该科鱼类在鱼类起源、演化与地理分布研究上,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
达氏鲟
四川宜宾长江江段救治的达氏鲟
【达氏鲟】中国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俗称长江鲟、沙腊子。
长江上游的大型经济鱼类,为长江的特有物种,珍稀物种。
体长一般0.8至1.0米,体重一般5至10千克。
拉丁文种名:Acipenser dabryanus Dumeril;英文名:Dabry’s sturgeon。
1996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红色目录极危种(CR),1998年被列为“国际濒危动植物种贸易公约”(CITES)附录二的保护物种。
2007年5月9日在长江上游支流嘉陵江发现的长1.35米、重35千克的胭脂鱼2008年12月9日,在重庆长江与嘉陵江汇合处的江北嘴误捕的长1.3米、重29
千克的胭脂鱼被放归
【胭脂鱼】中国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又称黄排,水排、血排、火烧鳊、红鱼、木叶盘、燕雀鱼和紫鳊鱼,是长江特有的珍稀物种,体长可达1米左右,体重4至10千克,大者可达30千克。
拉丁文种名:Myxocyprinus asiaticus Bleeker;英文名:Chinese sucker
胭脂鱼不仅在科学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个体大、生长快,花纹鲜艳,也是传统名贵经济鱼类。
在长江上游云南永善江段捕捞的圆口铜鱼
【圆口铜鱼】俗称方头水密子、水密子、肥沱、金鳅、圆口、麻花,长江上游特有物种,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经济鱼类。
拉丁文种名:Coreius guichenoti Sauyage et Dabry;英文名:Largemouth bronze gudgeon
【长薄鳅】俗称花鱼、花斑鳅、花泥鳅、花鳅、红沙鳅钻。
是薄鳅类中个体最大的种,一般个体重1.0至1.5千克,最大个体可达3千克左右。
长江特有物种,是长江中上游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
已被列为国家易危物种。
拉丁文种名:Leptobotia elongata;英文名:Elongate loach
【岩原鲤】俗称水子、黑鲤鱼、岩鲤、墨鲤、鬼头鱼,是中国特有物种,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经济鱼类,已被列为国家易危物种。
拉丁文种名:Procypris rabaudi;英文名:Rock ca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