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与思考题要点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汇总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汇总

一、填空1、在万能升降台铣床上用盘状铣刀螺纹时,通常采用的附件是(万能分度头)2、机械加工中达到尺寸精度的方法有:(试切法)、(定尺寸刀具法)、(调整法) 和(自动控制法)3、主轴的回转误差可分解为(纯径向跳动)(纯角度摆动)和(纯轴向窜动)三种基本形式。

4、精密齿轮高频淬火后需磨削齿面和内孔,以提高齿面和内孔的位置精度,常采用(定位原则互为基准)5、按加工过程中质量的变化,零件(毛坯)的制造工艺方法可分为:(材料成型工艺)(材料去除工艺)、(材料累积工艺)6、正态分布曲线的均方根误差σ越大,则加工精度(越低)。

7、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主要沿着“广义制造”方向发展,其具体可归纳为(现代设计技术)、(现代成形及改性技术)、(现代加工技术和制造系统和管理技术)四个方面。

8、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_零件的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两大方面9、机械加工遵循的原则可分为:(继承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

10、根据产品和生产类型的不同,达到装配精度的工艺方法有(互换法)、(选配法)、(修配法)、(调整法)等。

11、加工误差按其统计规律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12、根据工件加工时误差出现的规律,加工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其中系统误差的大小、方向基本不变或有规律的变化。

二、简答13、自激振动有何特点?切削加工中的自激振动主要有哪几种形式?(P106)答:特点:①自激振动的频率等于接近系统的固有频率,即系统本身的参数所决定。

②自激振动是由外部激振力的偶然触发而产生的一种不衰减运动,维持振动所需的交变力是由振动过程本身产生的。

③自激振动能否产生和维持取决于每个振动周期内摄入和消耗的能量。

形式:负摩擦型、耦合型、再生型、切削力滞后型。

14、工艺过程、工序、工位、安装?(P5)答:(1)工艺过程:工艺过程是指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半成品或者成品的过程,它是生产过程的一部分。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调整201004新)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调整201004新)

第一部分机械制造工艺1. 图1-1所示齿轮,毛坯为模锻件,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如下:在一台车床上先车端面,然后粗镗孔,半精镗孔并倒角,在另一台车床上粗车外园及另一端面,半精车外圆并倒角,且内孔倒角;调头,外圆倒角;插键槽;滚齿;进行热处理;磨孔;磨齿。

试分析其工艺过程的组成。

其2. 图1-2所示零件,毛坯用Φ35mm棒料,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如下所述,试分析其工艺过程的组成。

(1)在锯床上切断下料Φ35mm×125(2)在车床上车端面,打中心孔(3)在一台车床上将整批工件都车至Φ35mm外圆及Φ20mm外圆(第一刀车至Φ24mm,第二刀车至Φ20mm)车螺纹,倒角(4)在车床上车Φ18mm外圆及端面(5)在铣床立式转台上铣两平面。

将立式转台转900 ,铣另外两个平台。

b )3.试分析图1-3中各零件加工主要表面时定位基准(粗、精基准)应如何选择?其余a)b)其余c)d)图1-34.图1-4所示零件的A、B、C面,Φ10H7及Φ30H7孔均已加工过,试分析加工Φ12H7孔时,选用哪些表面定位最合理?为什么?5.在车床上采用三爪卡盘夹持圆棒料车削时,若三爪卡盘三个爪的中心与机床主轴回转轴线的同轴度偏差为δ(如图a所示)试问:(1)对所加工的外圆直径有无直接影响?(2)在加工如图b所示的阶梯轴时,先夹持B加工A,C,再调头夹持A 加工B,对其同轴度有无影响?其数值关系如何?(3)对工件横断面形状有何影响?6.在车床上镗孔,若出现以下三种情况:(A)毛坯孔轴线倾斜,加工余量不均匀(如图示),且刀杆刚度差(B)刀具很易磨损;(C)机床主轴颈有椭圆度误差,试分析上述三种情况对孔加工精度的影响,并画出加工后孔的形状与位置。

7.使用端铣刀铣平面时,有时为了减少铣刀刀刃在已加工表面上的啃刀现象,提高加工表面光洁度,减少刀具磨损,将铣刀轴线偏斜一个很小的角度,假设主轴轴线与工作台成880(如图所示)。

试估计加工面会产生怎样误差?如铣刀直径为240mm,工作宽为50mm,则此项误差值多大?8.图示铸件,采用以下工艺过程加工Φ40+0.025孔,(1)粗镗,(2)精镗,(3)磨孔,试确定各工序尺寸和毛坯孔尺寸。

热能与动力工程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解答

热能与动力工程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解答

1、什么叫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艺规程?答:生产过程:从原材料变成成品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性能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

工艺规程:在具体生产条件下,将最合理的或较合理的工艺过程,用文字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写成的工艺文件。

2、某机床厂年产CA6140 卧式车床2000台,已知机床主轴的备品率为15%,机械加工废品率为5%。

试计算主轴的年生产纲领,并说明属于何种生产类型,工艺过程有何特点?若一年工作日为280天,试计算每月(按22天计算)的生产批量。

解:生产纲领公式N=Q n(1+ a )(1+B )= (1+ 15%) (1 + 5%) =2415 台/ 年查表属于成批生产,生产批量计算:155.75 (#) *'F 280童结合具体实例,说明什么是基准、设计基谁、工艺基准、工序基瘙定傥基隼、38童基谁、養BS基谁・仪昏基^ 是用来确定生产对敦的点或面!包括设计基i踰工艺基准■醫设计斟b在零件图上标注设计尺寸所釆用购基隹…工艺巻也在零件的工莒过程中所采用的些隹叫做工莒基擢耳场合不冋可井为工咋基版定俭掛乱测匮斟宦利裝日2B區亠工序独低在工序图中,用以确定本匚序被加工^面加工后的尺寸.形狀*检置所采用的基准。

卩定悅掘飭加工时,用仪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的正确置;测量基札加工中或加工后,测量工件眈尺寸采用的基匹a號配羟札装配时用谀确定零件或胡牛在产品上相时位訓頼的基卩举例=aZ 如一阶梯^零怜中曲外圆的设计■基准是中42卜圆阁中心线+I _____ ; _ 昇⑹掘圈的工序图中,加工中D礼A为本工存的□r工序斟―F/ ] jr1乳工件裝吏的含义是什么勺在机mtn工冲有臨几种装夹工件的育法?简述各种装夬芳准的特惑应用场合.(答=工件的裝夹包括定位和夹紧。

定位的任笳使工件胃鼬绐终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有正确的位毎夹紧的任弟这一正确的位置左加工it程中不因切削力、惯性力“重力的作用而发生鞍装夹的方法特点应用场含亘接栈正装夹抽工精度宴求不高,生产率较低单件"毗护划线找正装夹加工表面复杂*加工精度妻求不太刖生产率低单件仪Mt生产的铸件加工夹具装夹无需划銭和找正,定位精度悬.操作简单,主产率髙用干齒比和大童生产申s “工件夫紧后俭置不动了,其所有自由度就都祓限银ET3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辜逆中说法曲谋的,匸如斥退诞矽囂工件厂叩圏,連电^ 电强吸盘将口甲吸紧,从而实现工件的夹紧,但工件只限制兀(婦h y诗h 工〔移动1三个旦由度°趴什么是煮点定位戻理?什么是完全定位与不完全主位刁什么是欠定位吕过定位?各举例说明答:六点定位原理:在夹具中采用合理的六个定位支承点,与工件的定位基准相接触,来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称为六点定位原理。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及参考答案3[全文5篇]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及参考答案3[全文5篇]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及参考答案3[全文5篇]第一篇: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及参考答案3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及参考答案3单项选择题1.()的基本尺寸等于各组成环基本尺寸的代数和。

A、组成环B、封闭环C、增环D、减环2.装配尺寸链的计算方法有()。

A、分层计算和累积计算B、排列组合计算和归纳总结计算C、正计算与反计算D、分解计算和组合计算3.()在零件加工或机器装配过程中最终形成的环或间接得到的环。

A、增环B、减环C、组成环D、封闭环4.组合夹具可以分为()两大类。

A、大型和小型B、孔系和槽系C、旋转式和直线式D、集中型和分散型5.()原则是指尽可能选择被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精基准。

A、自为基准B、互为基准C、统一基准D、基准重合6.机械加工表面缺陷主要有表层加工冷作硬化、表层金相组织变化和(。

)A、位置误差B、形状误差C、圆柱度不达标D、表层残余应力7.()是把零件装配成部件的过程。

A、套装B、组装C、部装D、总装8.长V型块作为定位元件时,可以限定()个自由度。

A、6B、5C、4D、39.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是工件实际定位中绝不允许的。

A、完全定位B、不完全定位C、过定位D、欠定位10.()是安排作业计划、进行成本核算、确定设备数量、人员编制以及规划生成面积的重要依据。

A、人员定额B、产量定额C、时间定额D、效率定额11.()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与该领域人类专家相当智能水平的计算机知识程序处理系统。

A、自动化系统B、专家系统C、控制系统D、数控系统2.工艺规程规划时,产品基本不变的大批、大量生产,选用()。

A、数控机床B、普通机床C、专用组合机床D、自动机床13.在绝大多数产品中,装配时各组成环不需要挑选或改变其大小或位置,装配后即能达到装配精度的要求,但有少数产品有出现废品的可能性的装配方法是()。

A、完全互换法B、基本互换法C、强制互换法D、大数互换法多项选择题1.装配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有()等。

A、分析产品图样,划分装配单元B、拟定装配顺序,划分装配工序C、计算装配时间定额D、确定各工序装配技术要求E、确定装配时零、部件的输送方法及所需要的设备和工具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规划所需原始资料有()等。

(完整版)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完整版)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1.1什么叫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艺规程?
答案:
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变为成品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性能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在具体生产条件下,将最合理的或较合理的工艺过程,用文字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写成的工艺文件,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简称工艺规程。
偏差应为多少?
答案:
根据题意画出尺寸链图,根据尺寸链判断孔尺寸D≒1000 _0(+0.3)mm半径500 _0(-0.15)为减环,尺寸540 _(-0.35)0为增环,尺寸B为封闭环,
尺寸B的上偏差≒增环上偏差-减环下偏差≒0-0≒0,尺寸B的下偏差≒增环下偏差-减环上偏差≒-0.35-0.15≒-0.5,所以B≒40 _(-0.5)0
过定位: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若几个定位支承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称为过定位。
(举例在课本page12、13பைடு நூலகம்。
1.10何谓零件、套件、组件和部件?何谓套装、组装、部装、总装和装配?
答案:
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它是由整块金属或其它材料构成的。
套件是在一个零件上,装上一个或若干个零件构成的。它是最小的装配单元。
组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套件而构成的。
部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组件、套件和零件构成的。部件在机器中能完成一定的、完整的功用。
将零件装配成套件的工艺过程称为套装。
将零件和套件装配成组件的工艺过程称为组装。
将零件、套件和组件装配成部件的工艺过程称为部装。
将零件、套件、组件和部件装配成最终产品的工艺过程称为总装。
在加工时,用以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正确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

机械制造习题与思考题

机械制造习题与思考题

※<第 1 章习题与思考题>1、用高速钢钻头在铸铁件上钻φ3与φ30的孔,切削速度为30m/min。

试问钻头转速是否一样?各为多少?不一样,φ3 v=30÷3π=10\π2、绘图说明切削厚度、切削宽度与进给量、背吃刀量的关系。

并以数学关系式表示。

3、45度弯头车刀在车外圆和端面时,其主、副刀刃和主、副偏角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4、试绘出车刀切削部分的工作图。

已知,前角为+15度,后角为+8度,主偏角为90度,副偏角为10度,刃倾角为+5度。

5、在工件转速固定,车刀由外向轴心进给时,车端面的切削速度是否有变化?若有变化,是怎样变化的?6、试述刀具的标注角度与工作角度的区别。

为什么横向切削时,进给量不能过大?7、如图1所示,用弯头刀车端面时,试指出车刀的切削刃、副切削刃、刀尖;画图并标出假定工作平面中的γf、αf、γp、αp 以及切削时的背吃刀量、进给量、切削宽度和切削厚度。

图18、如图2所示,镗孔时,工件内孔直径为φ50㎜。

镗刀的几何角度为:γo=10°,αo=8°,Kr=75°,λs=0°。

若镗刀在安装时,刀尖比工件中心高h=1㎜,试检验镗刀的工作后角αoe。

图29、车外圆时,已知工件转速n=320r/min,车刀移运速度V f=64㎜/min,其他条件如图3所示,试求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切削厚度、切削宽度及切削面积。

图35※<第 2 章习题与思考题>1、试述积屑瘤的成因、影响及避免方法。

2、简述前角、主偏角对切削温度的影响。

3、什么叫刀具磨钝标准?刀具磨钝标准与哪些因素有关?4、主偏角和刃倾角对切削力F p、F f的影响有何不同?5、背吃刀量和进给量对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的影响是否一样,为什么?6、切削热对切削加工有什么影响?7、假设上题的其他条件不变,仅工件材料换成灰铸铁HT200(退火170HB)或铝合金LY12(淬火及时效,107HB),试计算这时的主切削力F C和切削功率P Co与加工45钢相比有何不同?为什么?8、车削外圆时,工件转速n=360r/min,切削速度v=150 m/min,测得此时电动机功率P E=3kW,设机床传动效率η=0.8,试求工件直径d W和切削力F C。

中南大学机械工艺制造习题与答案剖析

中南大学机械工艺制造习题与答案剖析

第1章思考题1、有人说:“工件在夹具中装夹,只要有6个定位支承点就是完全定位”,“凡是少于6个定位支承点,就是欠定位”,“凡是少于6个定位支承点,就不会出现过定位",上面这些说法都对吗?为什么?试举例说明。

2、“工件夹紧后,位置不动了,其所有自由度就都被限制了”,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3、某机床厂年产CW6140普通车床500台,已知机床主轴的备品率为20%,废品率为4%,试计算主轴的年生产纲领。

此主轴属于何种生产类型?工艺过程应有什么特点?4、如图1所示一批工件,钻4—φ15孔时,若加工过程分别为:(1)用4轴钻同时钻4个孔;(2)先钻1个孔,然后使工件回转90度钻下一个孔,如此循环操作,直至把4个孔钻完.以上两种加工情况各有几个工步和工位?图1 工件5、根据六点定位原理,分析图2所示定位方案中定位元件限制自由度的情况。

图2 定位分析3—活动锥销6、图3所示为某箱体零件的零件图及工序图,试在图中指出:(1)铣削平面2时的设计基准,定位基准及测量基准;(2)镗孔4时的设计基准,定位基准及测量基准。

图3 基准分析第1章思考题答案1、有人说:“工件在夹具中装夹,只要有6个定位支承点就是完全定位”,“凡是少于6个定位支承点,就是欠定位”,“凡是少于6个定位支承点,就不会出现过定位”,上面这些说法都不对。

例如:在球体上铣通平面只需一个定位支承点限制一个自由度就可满足要求,而这种定位方式并不是欠定位.2、“工件夹紧后,位置不动了,其所有自由度就都被限制了",这种说法不对.因为在分析定位时不应考虑力的影响。

“工件的自由度被限制”,是指工件在某座标方向上有了确定的位置,而不是指工件在受到使之脱离支承点的外力时,不能运动。

“工件夹紧后,位置不动了”,这是夹紧的任务,并不一定就说明工件的所有自由度就都被限制了。

4、都只有1个工步.工位:(1)1;(2)45、限制5个自由度6、(1)铣削平面2时的设计基准:3;定位基准:1;及测量基准:1 (2)镗孔4时的设计基准:5;定位基准:1及测量基准:不定第2章思考题1、试分析下图所示的三种加工情况,加工后工件表面会产生何种形状误差?假设工件的刚度很大,且车床床头刚度大于尾座刚度.2、横磨一刚度很大的工件(见下图),若径向磨削力为300N,头、尾架刚度分别为50000 N/mm 和40000N/mm,试分析加工后工件的形状,并计算形状误差。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外思考题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外思考题

机械制造工艺学1、生产过程、工艺过程?生产过程:指从原材料变为成品的全部劳动过程。

工艺过程:指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形状、尺寸、性能和相对位置的过程。

工艺过程由若干个按着一定顺序排列的工序组成,划分它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是否改变、加工是否连续。

2、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组成?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包括机床、夹具、工件、刀具四个方面。

3、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

工艺基准可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4、装夹的方法:①直接找正装夹②划线找正装夹③夹具装夹5、粗、精基准选择原则。

(1)选择粗基准要求:①重要表面余量均匀原则;②工件表面间相互位置要求原则;③余量足够原则;④定位可靠性原则;⑤不重复性原则。

(2)选择精基准要求:①基准重合原则应选用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

②基准统一原则③自为基准原则④互为基准原则⑤定位可靠性原则应选定位可靠、装夹方便的表面做基准。

6、机械加工顺序的安排原则为了保证加工质量,安排机加工顺序的原则:先基面后其它、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面后孔。

7、加工阶段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1)粗加工阶段2)半精加工阶段3)精加工阶段4)光整加工阶段8、划分加工阶段目的? 什么情况下可不划分或不严格划分?划分加工阶段目的:1)有利于保证加工质量、2)便于合理使用机床、3)便于安排热处理工序、4)及早发现毛坯缺陷。

批量不大或加工精度要求不高时可不划分或不严格划分。

9、毛坯加工余量确定方法确定毛坯加工余量的方法有三种即计算法、查表法、经验估计法。

大批量生产用计算法。

10、辅助支承与自位支承区别答:辅助支承用来提高支承件零件刚度,不是用作定位作用,不起消除自由度作用;自位支承是支承本身在定位过程中所处的位置,是随工件定位基准位置的变化而自动与之适应,但一个自位支承只起一个定位支承点的作用。

11、工艺成本构成零件在机械加工时的工艺成本由可变费用和不变费用组成。

12、误差统计分析方法误差统计分析法中常用的有分布曲线法、点图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与思考题
第七章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
一、基本概念: 生产过程 工艺过程 工序 工步 走刀 工位 生产纲领 生产类型
基准 经济精度 加工余量 工序余量
二、问题
1、什么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工艺规程?
2、工艺规程在生产中起哪些作用?
3、什么是工序、工步、走刀、工位?他们有何关系?
4、简述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步骤和内容。
5、何谓基准?基准分为几种?各种基准之间有何关系?
6、何谓加工经济精度?选择加工方法应考虑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7、什么叫做基准重合、基准统一、互为基准反复加工、自为基准?解释其意义。
8、工序余量的确定与哪些因素有关?
9、生产类型不同的生产其工艺特点有何不同?
10、何谓劳动生产率?提高机械加工劳动生产率的工艺措施有哪些?
11、生产成本和工艺成本有何区别?
12、比较不同工艺方案经济性时需考虑哪些因素?
三、习题:
1、如图所示零件,其主要加工工艺过程如下:(1)精车

外圆至φ25.300840.;(2)铣键槽;(3)渗碳淬火HRC56~62;

(4) 磨外圆至φ2500140.。
加工完毕要求保证键槽深度40140.。设精车外圆与磨
外圆同轴度误差为零。试求:铣键槽时用深度尺以上母线
为测量基准的测量尺寸A。
2、 如右图所示零件,在车床上已加工好外圆、内圆
及各面,现在须铣出右端槽,并保证尺寸26±0.2,求试
切调刀的度量尺寸A。
3、某零件的有关尺寸如图7-3所示,b、c、d为工艺
过程的最后三个工序,工序c钻孔时工序基准的选择可
以有图c所示三种方案, 试分别求尺寸H1±Δ1、
H2±Δ2和H3±Δ3。
2

4.一带键槽的孔,设计尺寸如图7-4a所示。该零件有淬火要求,因此有以下工序安排:
(1)镗内孔(图b);(2)插键槽(图c);(3)渗碳淬火HRC56~62;(4) 磨内圆(图c)。计算
插键槽L应是多少?

第四章 工件的定位与夹具设计
一、基本概念: 六点定位原理 完全定位与不完全定位 欠定位与过定位
基准不重合误差 基准位移误差
二、问题: 1、机床夹具由哪几部分组成;
2、工件在机床上有几种安装方法?各自的特点及应用;
3、什么条件下采用夹具安装工件? 4、怎样分析工件应限制哪几个自由度?
5、如何根据已有的定位方法分析工件被限制了哪几个自由度?
6、定位误差由几部分组成? 7、常见定位方法的定位误差计算;
三、习题:1、根据加工要求分析工件应限制哪几个自由度。
3

2、如图所示的定位方法中各定位元件分别限制了哪几个自由度?
3、铣削槽口,计算两个方向的定位误差。(图1-82)
4、镗活塞销孔,定位如图,计算镗孔轴线相对于止口轴线的对称度误差。(图1-84)
5、在阶梯轴上钻孔,尺寸有两种注法,定位如图;各定位方法的定位误差是多少?
(图1-89)
6、镗水平孔,定位如图,定位误差是多少?提出改进措施。(图1-81)

1、 加工注有加工符号的表面,定位如图,尺寸h的定位误差是多少?(图1-95)
2、 加工注有加工符号的表面,定位如图,尺寸A的定位误差是多少?(图1-96)
3、 加工注有加工符号的表面(钻孔),定位如图,内外圆同轴度的定位误差是多少?
(图1-112)
4

4、如右图所示零件内、外圆均已加工合格(d=Φ
8001.0mm, D=35025.00mm),现在插床上用调整法加工键

槽,要求保证尺寸h=38.52.00,定位方法如图,试求尺
寸h的定位误差;并分析能否满足加工要求(要求定
位误差不大于工件尺寸公差的1/3)。(忽略内外圆同
轴度误差)。

第六章 机械加工精度
一、基本概念: 加工误差 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 工艺系统 原理误差
误差复映系数 工艺能力系数 工艺系统刚度 调整误差
二、问题: 1、加工精度与加工成本是什么关系?
2、假设机床、夹具、刀具都绝对精确,工件的加工误差应该为零吗?
3、工艺系统刚度与单个物体刚性相比有何特性?
4、哪些因素影响工艺系统刚度?
5、工艺系统刚度怎样对工件加工精度产生影响?
6、 卧式车床的床身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和在铅垂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对
工件加工精度有何影响?影响程度有何不同?
7、工艺系统受热变形造成的加工误差属于系统误差还是随机误差?
8、工艺方案或工艺系统的工艺能力系数越大越好吗?
9、由误差复映而产生的加工误差的性质一定与加工前的误差性质相同?
10、通过测量可画出工件的尺寸分布曲线,该曲线上可以反映哪些问题?
11、尺寸分布曲线分析方法的特点有哪些?
12、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方法及正态分布的计算、应用。

三、习题
1、在车床上用两顶尖定位加工细长轴时,出现如右图所示
的形状误差的原因有哪些?可分别采用哪些措施减小或消除?
2、已知某工艺系统的误差复应系数为0.25,工件在本工序
前有圆度误差0.45mm,若本工序的形状精度规定其圆度误差为
0.01mm,问至少走几次刀才能使形状精度合格?
3、在卧式铣床上铣削键槽,加工如图所示。加工完毕测量
5

发现工件键槽两端深度大于中间,且都比调整的深度尺寸
值小,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4、在车床上加工丝杠,工件总长2650mm,螺纹部分
长2000mm,工件和母丝杠的材料都是45钢,加工前室温
为20○C,加工后工件温升至45○C,丝杠温升至30○C。试
求工件全长上由于热变形引起的螺距累积误差。

5、车削一批设计尺寸为400180.mm的小轴,若加工后
零件尺寸服从正态分布,其标准差σ=0.025,曲线的顶峰位置偏于公差带中值的左侧0.05mm,
试求工件的合格率和废品率。工艺系统经过怎样的调整可使废品率降低?废品率最低是多
少?
(近似取±3σ为尺寸分布的全部范围)。
()/XX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F 0.3418 0.3643 0.3849 0.4032 0.4192 0.4332 0.4452 0.4554 0.4641

第五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一、基本概念: 表面质量的内容 冷作硬化
残余应力 表面粗糙度
二、问题:
1、表面粗糙度是否能全面的反映表面质量? 2、表面几何质量是怎样产生的?
3、冷作硬化和残余应力是怎样产生的?
4、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有哪些? 5、影响冷作硬化的因素有哪些?
6、降低表面粗糙度值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7、哪些原因会造成回火烧伤、退火烧伤和淬火烧伤?
8、切削用量各要素如何影响冷作硬化? 9、刀具几何参数如何影响冷作硬化?

第八章 装配工艺规程
一、问题:1、何谓零件、套件、组件、和部件?何谓机器的总装?
2、装配精度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3、装配精度与零件的加工精度有何区别?它们之间有何关系?举例说明。
4、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5、何谓装配单元?为什么要把机器划分为许多独立的装配单元?
二、习题:
减速器中某轴上零件的尺寸为A1=40mm,
A2=36 mm, A3=4 mm,要求装配后齿轮轴向间隙
A0=0.10~0.25,结构如图所示。
试用极值法和概率法分别确定A1、A2、A3的
公差和极限偏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