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呱卡因硬膜外阻滞后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的临床观察
硬膜外注入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全麻患者异丙酚及异氟醚用量的影响

硬膜外注入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全麻患者异丙酚及异氟醚用量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在相同麻醉深度下,硬膜外注入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全麻患者异丙酚及异氟醚用量的影响。
方法45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根据复合硬膜外用药的不同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Ⅰ组)、0.5%罗哌卡因组(Ⅱ组)、0.75%罗哌卡因组(Ⅲ组),每组15例。
硬膜外阻滞平面确定后麻醉诱导以25mg/min 异丙酚连续输注至患者神志消失;麻醉维持吸入异氟醚使脑电双频谱指数值(BIS)维持在50~55,硬膜外以7mL/h泵注维持。
记录异丙酚用量、异氟醚呼气末浓度(ETiso)及BIS、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
结果患者意识消失时异丙酚的用量:Ⅰ组(1.7±0.4)mg/g、Ⅱ组(1.2±0.3)mg/kg和Ⅲ组(1.0±0.3)mg/kg,Ⅲ组和Ⅱ组异丙酚用量比Ⅰ组明显减少(P基础值的120%加芬太尼0.1mg,静脉注射维库溴铵1~2μg/(kg•min)维持肌松。
麻醉中MAP降低幅度>30%基础值或心率(HR)≤55次/min,则分别静脉注入麻黄碱15mg/次或阿托品0.5mg/次。
硬膜外用药和异氟醚维持至缝皮完毕时停止。
氧流量升至5L/min,呼气末异氟醚浓度(ETiso)0.3%时停用机械通气,手控辅助呼吸直至自主呼吸恢复,患者清醒以呼唤其名字能睁眼为标准。
术后24h随访患者有无术中知晓。
1.3 监测指标采用HXD-I多功能监测仪(化翔技术开发公司,哈尔滨)连续监测BIS、心电图和无创血压。
AAI连续监测采用A-line监测仪(Danmeter A/S,丹麦),数值通过RS232接口将数据存入计算机。
采用Capnomac-Ultma监测仪(Daex,芬兰)连续监测PETCO2、ETiso和SpO2。
1.4 记录过程患者入室安静后,将连续1min测定BIS和AAI的平均值作为基础值,MAP和HR三次测定的平均值作为基础值。
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11 一般资料 .
重 4 ~ 7 k , AI~ Ⅱ级 , 明 显 心 、 、 、 、 o 0 g AS 无 肺 肝 肾 内分 泌 和 高
血 压疾 病 。手 术 包 括 宫 腔 镜 检 查 术 、 腔 镜 热 疗 术 、 腔 镜 电 宫 宫
切 割术 、 腔镜 下取 环 术 等 。随 机 分 为 异 丙 酚 手 控 输 注 组 ( 宫 M
关键 词 : 丙 酚 ; 控 输 注 ; 控 输 注 ; 腔 镜 手 术 异 靶 手 宫
中 图分 类号 : 7 3 1 R 1 . 4 R 1 . ; 6 4 2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 6 卜 3 8 2 0 ) 50 2 — 2 1 7 8 4 ( 0 8 0 — 5 20
组 ) 异 丙 酚靶 控输 注组 ( 和 T组 ) 每 组 各 3 , O例 。
l 2 方 法 I
21 一般情况 . 22 异 丙 酚 用 量 .
两 组 患 者 的年 龄 、 重 及 手术 时 间 , 异 无 统 体 差 T组 异 丙 酚 用 量 大 于 M 组 异 丙 酚 用量 , 但
种静 脉 给 药 方 法 。本 观 察 旨 在 比较 异 丙 酚 手 控 输 注 ( I MC )
和 靶控 输 注 ( I 在 用 于 官 腔 镜 手 术 的 麻 醉 效 果 , 药 剂 量 , TC ) 用
对 循 环 和 呼 吸功 能 的 影 响 以 及 不 良反 应 , 讨 异 丙 酚 T I 探 C 在 宫 腔镜 手术 麻 醉 中应 用 的 可行 性 和 安 全 性 。
睫 毛反 射 消 失 时 间明 显 短 于 T组 , 苏 醒 时 间及 自动 坐起 时 间明 显 长 于 T 组 。M 组 MAP HR 和 s 0z T 组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而 、 p 与 学意 义 ( < 00 ) P . 5 。术 中肢 体 不 自主 扭 动 M 组 与 T 组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0 0 ) 其 余 不 良反 应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5 , P> 0 0 ) 结论 异 丙酚 T I 于宫 腔 镜 手 术 的麻 醉较 异 丙 酚 MC 有 苏 醒快 、 复 质 量好 、 醉 效 能 高 等优 点 。 .5。 C 用 I 2 0 0 8年 3月 第 3 7卷 第 5 期
硬膜外持续泵注罗哌卡因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11 研 究对 象 .
面, 确定麻醉平面 ( 如麻 醉平 面超过 L , 则排 除此病例 ) 后面 罩吸氧去氮 , 采用 内置 有 D pi sr G aey5 0泵 , 泊 iruo 的 r b30 f s 丙 酚 P S以血浆药物浓度为靶 目标 进行靶控输 注( C ) 靶控 F TI, 浓度( t为 4 c ) ・ g 同时静脉注射瑞芬太尼 1 gk , k ~, / g 待 患者 意识 消失后静 注顺式 阿 曲库铵 0 4r k ~, i . a g・ g 2m n后 气管 内插管 。接麻醉机 ( rg 10 机械控制呼吸 , Da' 0 ) / 调节 潮气 量为 1 lk , 吸 频 率 为 1 0m/ g 呼 2~1 / , 呼 比 为 1 2 维 5次 分 吸 :, 持呼末 C 分压( TC 在 3 4 mH 。术 中以瑞芬太 O E O ) 5~ 5m g 尼 02 . g・ g ・ i 维持麻 醉 , 时追加 顺式 阿 曲库 铵 k ~ mn 定 02~ . / g 调节 丙泊酚靶 控输注 的 c 值 , BS维 持 . 04mgk , t 使 I 在5 0±3 I 病 人 硬 膜 外 首 次 量 注 入 后 每 隔 6 i推 注 。 组 0m n 07 %罗哌卡因 0 1m/ g 3 .5 . lk ,0秒 内推完 , 持至术 毕 ;I 维 I组 病 人 于硬 膜 外 首 次 量 后 用 微 量 泵 泵 入 07 % 罗 哌 卡 因 0 1 .5 .
给 药方法更能保持麻 醉维持期 的血液动 力学平稳 。
【 关键词 】 血液动力 学 全 身麻醉 硬 膜外麻醉 靶 控输注
d i 1 . 9 9 j i n 1 7 —3 2 . 0 0 0 . 1 o :0 3 6 /.s . 6 1 3 X 2 1 . 2 We t n ANG X g,H UA G M a N n
老年患者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对全麻诱导期异丙酚TCI镇静催眠作用的影响

A etei n E et o rp flT re cnrl dIfs nd r g Idcino ns s o f cs fP o oo agt o t l nui ui n ut f h a - oe o n o
Ge e a e t e i d ry P t n s nrl An sh sa i El e l a i t n e
桂 雅 星 项 燕 祝 胜 美
1 浙江 大学 医学 院附属第二医院干部科 , 浙江杭州 30 0 ; 2 浙 江大学 医学 院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10 9
摘要 目的 ; 评价 罗哌卡因硬膜外 用药后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异丙酚靶控输注 ( C ) T I时镇静催 眠作用 的影 响 , 探 并
told if s n d rn n u to fg n rla e t ei n ed ry p t n s , n O dsu st e p o a l c a im. rl n u i u g id cin o e ea n sh sa i lel ai t a d t ic s h r b b y me h n s e o i e
ja g U iest C l g e i n ,Ha g h u f , _ja gPrvne3 00 in nvri y, ol e fM d c e e o i n z o Z ein oic 1 0 9 c ^
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诱导全麻脑电双频谱分析

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诱导全麻脑电双频谱分析张小伍【期刊名称】《现代临床医学》【年(卷),期】2011(037)006【摘要】目的:了解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对脑电双频谱(BIS)监测下,异丙酚诱导全麻与维持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病人分成等数的2组.试验组(罗哌卡因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连接BIS.并注入0.15%罗哌卡因,首剂10 mL,后以5 mL/h维持.又以异丙酚诱导3 mg/s,记录病人镇静状态、麻醉诱导和异丙酚维持量.结果:达到镇静状态的异丙酚使用量,试验组为0.62±0.09 mg/kg,对照组为0.91 ±0.07 mg/kg,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者异丙酚麻醉诱导剂量是1.9±0.2 mg/kg,后者为2.7±0.5 mg/kg,亦具统计学意义.术中维持BIS值在40~50间需异丙酚量,前者2.1±0.4 mg/kg,后者是4.1±1.2 mg/kg,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诱导前,硬膜外作罗哌卡因阻滞,可显著降低异丙酚镇静、麻醉镇静与维持需要量.【总页数】2页(P457-458)【作者】张小伍【作者单位】平江县妇幼保健院,湖南岳阳414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2【相关文献】1.脑电双频指数反馈调控异丙酚靶控输注在老年人静吸复合全麻中的应用 [J], 张伟红;黄建华;赖妙银2.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术对腹部手术患者脑电双频谱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J], 许晓勤;范圣登;丁洁;洪涛;沈志忠3.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诱导全麻的脑电双频谱观察 [J], 刘安林;黄波;王瀚然;陈爱文;姚虹;伍捡林4.缩血管药对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时脑电双频指数的不同影响 [J], 黄波;刘安林;伍捡林;林小玲;王瀚然5.脑电双频指数指导老年患者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维持期镇静深度调控的有效性[J], 郭方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异丙酚靶控输注在小儿麻醉中临床应用价值

异丙酚靶控输注在小儿麻醉中临床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异丙酚靶控输注对小儿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方法:选择我院76例先天性腹股沟斜疝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矫正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实施间断给药麻醉,观察组实施丙泊酚把控输注麻醉,对两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丙泊酚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5.26%,对照组为34.21%,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小儿麻醉采取异丙酚靶控输注安全性高,能够减少苏醒躁动发生,避免产生呼吸抑制及心率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异丙酚;靶控输注;小儿麻醉[Abstract]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propofol by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in pediatric anaesthesia.Methods:76 patients who were conducted the Congenital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and who accepted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we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ll patients underwent surgery treatment and thes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8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38 cases,In the control group conducted the intermittent administration of anesthesia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nducted the the target control infusion of propofol anesthesia.The effect of anesthesia in the two groups wereanalyzed.Outcome:The consciousness disappearing time and the revival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In addition,the propofo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has evidently differences(P<0.05);The operation time had no evident differences(P >0.05);The occurrence rate of dysphoria in the revival period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5.26% while in the control was 34.21%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had evident differences(P<0.05).Conclusion:Pediatric anesthesia take propofol 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it was higher safety,in addition it can reduce emergence agitation occurs and to avoid inhibition of respiration and heart rate effect.Thus,it should be promoted in the clinic applications.[Key words]propofol;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pediatric anaesthesia 近年来,随着儿科手术的不断增加,传统麻醉方案的不良反应较多,安全性低,术后躁动及呼吸抑制等受到临床关注。
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观察

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中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剖宫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
对照组组为布比卡因组:0.225%布比卡因与100μg/ml吗啡共100ml;观察组为罗哌卡因组:0.2%罗哌卡因与100ug/ml吗啡,进行硬膜外术后镇痛。
采用负荷剂量+持续剂量给药模式,持续剂量背景流速2mL/h。
用VAS分评价镇痛效果,同时观察硬膜外术后镇痛中的并发症。
结果:两组镇痛效果都较为满意,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罗哌卡因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硬膜外镇痛;剖宫产;罗哌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对中枢神经及心血管毒性发生率低。
本文观察0.2%罗哌卡因复合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旨在评价其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并与传统的布比卡因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联合腰麻下剖宫产病人60例(ASAIII级),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各30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术中麻醉用药、辅助用药量、手术出血量、术中补液量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术中采用联合腰麻阻滞(L 2~3),用药为0.75%罗哌卡因(AstraZeneca公司,批号EC845)。
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用上海博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RCJB-100型注射泵进行PCEA。
观察组用0.2%罗哌卡因与100ug/ml吗啡共100ml,对照组采用0.225%布比卡因与100μg/ml吗啡共100ml,两组均加恩丹西酮4mg,泵速均为2ml/h,维持镇痛时间48h,PCA时间15min。
术后所有患者常规留置导尿管 24h。
1 .3 观察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疼痛情况,分别记录用药后4、8、12、24、36、48h的VAS评分。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中的比较分析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中的比较分析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是两种常用的局部麻醉药物,常用于硬膜外麻醉手术中。
它们都可以有效地提供局部麻醉效果,但在具体的临床应用中,它们之间还存在一些区别。
本文将对这两种药物在硬膜外麻醉中的比较分析进行探讨。
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两种药物的基本信息。
甲磺酸罗哌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药物,主要用于术后镇痛和硬膜外麻醉。
它通常以注射液的形式使用,能够迅速产生局部麻醉效果。
盐酸罗哌卡因也是一种局部麻醉药物,具有麻醉作用和镇痛作用,适用于各种手术和镇痛。
它的作用原理是通过阻滞神经传导,达到麻醉的效果。
首先是药物特性方面,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的特性略有不同。
甲磺酸罗哌卡因具有脂溶性较好和组织渗透性高的特点,可以更好地渗透至神经组织,产生更快的麻醉效果。
而盐酸罗哌卡因的脂溶性较差,组织渗透性相对较弱,因此其作用较为温和。
在具体的临床应用中,医生需要根据手术部位和患者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以获得最佳的局部麻醉效果。
其次是用药剂量方面,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的用药剂量也存在一定差异。
一般情况下,甲磺酸罗哌卡因的用药剂量要比盐酸罗哌卡因稍大一些,这也与其脂溶性和组织渗透性密切相关。
在临床应用中,医生需要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合理选择用药剂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再者是作用时间方面,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的作用时间也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盐酸罗哌卡因的作用时间较长,可以持续4-6小时,而甲磺酸罗哌卡因的作用时间相对较短,大约为2-4小时。
在进行硬膜外麻醉手术时,医生需要根据手术的时间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舒适度。
最后是不良反应方面,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在临床应用中均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盐酸罗哌卡因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晕、过敏等。
而甲磺酸罗哌卡因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低血压、心律失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呱卡因硬膜外阻滞后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通过脑电双频指数的监测,评价罗呱卡因硬膜外用药后对异丙酚靶控输注(TCI)时麻醉剂量和质量的影响。
方法60例接受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罗呱卡因组(GR)和单纯异丙酚组(PR)二组。
GR组硬膜外给药20 min后,二组TCI输注异丙酚致意识消失,记录所需时间,继续全麻诱导观察插管反应。
所有患者同时监测心电图(ECG),血压(MAP),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并记录异丙酚的效应室浓度(Ce)及用量。
结果患者意识消失所需时间及异丙酚的效应室浓度、用量GR组与PR组有统计学显著差异。
GR组MAP在硬膜外用药15 min、意识消失时、插管后1 min,与PR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罗呱卡因硬膜外阻滞可减少异丙酚靶控输注(TCI)时镇静催眠的用量,提高麻醉质量,并缩短意识消失所需的时间,并且有助于血流动力学的平稳,减轻插管反应。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racheal intubation general anaesthesia with 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of propofol after epidural ropivaeaine block.Methods Sixty ASA I~II patients scheduled for upper abdominal surgery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two groups: ropivaeaine group,(groupGR,n=30)and propofol alone group,(group PR,n=30). Twenty minutes after epidural local anestheticsadministration,a propofol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was started until one minute after tracheal intubation.The consumed time of patients losing consciousness,the target concentration and the consumed amount of propofol,BIS and MAPwere all recorded in fixed time.Results The consumed time of losing conseiousness,the target coneentration and the consumed amount of propofol and MAP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 group and PR group.GR group ofMAP in the epidural medication 20 minutes, consciousness disappears, 1 minute after intubation, compared with the PR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Conclusion Epidural ropivacaine block can enhance the sedative and hypnotic effect of propofol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and epidural ropivacaine block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nesthesia, And contribute to the smooth hemodynamic, reduce the intubation response.【Key words】Ropivacaine; Propofol;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有研究表明[1]利多卡因硬膜外给药具有强化全身麻醉药的镇静催眠作用,罗呱卡因是否存在相似的效应,目前尚未有相关的报道。
本研究拟通过脑电双频指数(BIS )的监测,评价罗呱卡因硬膜外用药后对异丙酚靶控输注(TCI) 时麻醉剂量和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选择60例胆总管切开取石、胆囊切除的患者,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20~60岁,ASA I~II级,无高血压、糖尿病、颅脊神经疾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术前无嗜酒及长期服用镇静剂、阿片类药物及肝药酶诱导药或抑制药。
分组采用随机分层法(按性别)将患者分为二组:硬膜外罗呱卡因组(GR,n=30,其中男16例,女14例);单纯异丙酚组(PR,n=30,其中男15例,女15例)。
1.2 实验方法所有患者免用术前药,入室后连续监测心电图(ECG ),有创血压(MAP ),心率(HR ),脉搏指氧饱和度(SPO2 )及脑电双频指数(BIS)。
硬膜外罗呱卡因组(GR)取侧卧位于T9-10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头侧置管3 cm,平卧后GR硬膜外间隙注入0.75%罗呱卡因10 ml。
GR组于注药20 min后采用针刺法测定感觉阻滞平面,随后二组开始用异丙酚TCI输注(Diprifuser3500泵)全麻诱导(靶控血药浓度Ct =4 μg/ml),记录患者意识消失(睫毛反射消失,对大声呼唤无反应)所需的时间、异丙酚效应室浓度(Ce)及用量,患者意识消失后予以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舒芬太尼0.6 μg/kg, 4 min后行气管插管,插管完成后1 min改以异丙酚Ct =1.5~3 μg/ml维持麻醉。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组间参数采用非配对双尾t检验,组内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2.1 一般资料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
GR组感觉阻滞平面均为Ts(T4-T6),运动神经阻滞均达到II~III级。
2.2GR组与PR组意识消失时间的比较意识消失时二组患者所需时间分别为(111±17) s,(134±22)s,GR组比PR组快大约20%(P<0.05),有显著性差异。
2.3 二组患者观察指标BIS,Ce(μg/ml),异丙酚用量(mg/kg),HR(bpm)MAP(mmHg)的比较GR组的异丙酚效应室浓度(Ce)、单位体重异丙酚用量比PR组显著为低(P<0.05);二组患者的基础BIS值,硬膜外用药20 min后、意识消失时、插管时及插管后BIS值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意识消失时BIS值与基础值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GR组MAP在硬膜外用药20 min、意识消失时、插管后1 min,与PR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
所有患者诱导过程中无一例出现严重低血压(需用血管活性药物),术后随访无一例术中知晓。
表1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BIS,Ce(μg/ml),异丙酚用量(mg/kg)比较(n=30,x±s)组别加药前BIS加药后BIS意识消失时插管时插管后1 minBISCe用量BISCe用量BIS Ce用量GR96.6±1.696.5±1.373.5±1.41.44±0.16*1.26±0.10*50.7±7.22.85±0.20*2.00±0. 16*50.9±2.62.95±0.22*2.16±0.15*PR96.8±1.796.3±1.371.5±3.51.66±0.221.41±0.1950.3±4.43.13±0.172.24±0.205 0.8±4.73.24±0.122.39±0.17注:与PR组比较,*P<0.05表2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HR(bpm)MAP(mm Hg)比较(n=30,x±s)组别硬膜外加药前硬膜外加药20 min意识消失时插管时插管后1 minHRMAPHRMAPHRMAPHRMAPHRMGR87.0±9.385.5±9.382.7±10.772.2±4.6#72.5±6.772.0±4.971.5±5.372.9±5.180.8±9.282.7±6.4*PR83.8±10.383.4±4.981.2±8.787.2±8.670.6±5.381.1±7.370.7±6.875.5±8.784.8±11.290.8±7.0注:与前一时刻比较,#P<0.05,与PR组比较,*P<0.053 讨论有研究表明,利多卡因硬膜外给药具有强化全身麻醉药的镇静催眠作用,但其作用机理是由利多卡因吸收入血所致的中枢抑制作用还是由其硬膜外阻滞引起的作用尚存在争议。
本研究采用罗呱卡因硬膜外给药,观察其对异丙酚的镇静催眠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结果表明,罗呱卡因组的意识消失时间比对照组快大约20%,异丙酚的效应室浓度(Ce)、单位体重的异丙酚用量比对照组低约20%,说明罗呱卡因硬膜外阻滞可减少异丙酚的镇静催眠剂量,并缩短意识消失所需时间。
罗呱卡因硬膜外阻滞强化全身麻醉药的镇静催眠作用机制不明。
有报道认为其作用是经阻断手术部位伤害性神经传导和阻断脊髓对大脑的兴奋反射弧使大脑的镇静催眠阈值降低[2],与局麻药自硬膜外吸收入血或局麻药弥散入脑脊液引起的中枢抑制作用或阻滞颅脊神经的作用无关[3]。
本研究罗呱卡因组在硬膜外阻滞作用20 min后,BIS值与基础值相比并未有明显下降,提示硬膜外局麻药吸收入血、脑脊液所致的中枢抑制作用并不直观存在。
Lamer及Eappen等[4,5],在动物实验中均证实在神经阻滞使传入神经兴奋性降低后,脊髓上行张力兴奋性降低,自脊髓全身传入大脑的信号被抑制,导致中枢镇静催眠阈值降低,从增加了对麻醉药的敏感性。
在我们的研究中,在BIS值维持相同情况下,复合硬膜外阻滞后,异丙酚的镇静剂量(Ce及每公斤用量)均显著减少,提示罗呱卡因硬膜外阻滞本身的作用要比吸收所致的作用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