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导学案

靖边县第十六小学五年级语文导学案(教师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一课青春的邀约第2框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学习目标:懂得进入青春期发展独立思考、培养批判精神、开发创造潜力的重要性;学会区分“思维的独立”与“一味追求独特”的不同;掌握培养批判精神的方法。 学习重点:发展独立思维 学习难点:开发创造潜力 一、预习导航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根据预习案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理解课本基础知识,进行知识梳理,勾画 出重点知识。 1.生理发育是青春成长的重要信号,与之相随的还有------和-------方面的变化。 2.进入青春期,我们的----------不断发展,对问题开始有了更多的见解。我们的思维逐渐具有 ----------,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 3.思维的独立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而是意味着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 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4.在我们的成长中,与思维的独立性相伴随的是思维的----------。 5.创造离不开--------。-------------是创造的源泉,青春创造意味着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 ---------、--------,通过---------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二、合作探究 【使用说明】结合课本内容和探究题,与合作伙伴在小组内或跨组讨论、展示交流自学成果、解决自己在预习中存在的疑惑、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组长帮助有展示、点评 任务的同学高效完成任务。 1.探究活动:观察教材10页的画面,阅读相关材料,思考: ⑴小刚理解的“酷”是什么?你同意他的说法吗? ⑵小刚的说法是否体现了思维的独立性?为什么? 2.探究活动:阅读课本11页方法与技能,思考

⑴为什么要讲求批评的技巧? ⑵讲求批评的技巧需要注意什么? 三、随堂练 1.步入青春期,我们的思维逐渐具有独立性。下列对思维的独立性认识正确的是() ①步入青春期,对问题开始有更多的见解②步入青春期,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 心③思维的独立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④培养思维独立性就不能接受他人的 意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思维的批判性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②能调 动我们的经验,激发我们新的学习动机,促使我们解决问题③能让我们充分发展自 己的个性,做到与众不同,与他人格格不入④能融洽人际关系,得到更多利益 A 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青春凝聚着动人的活力,蕴含着伟大的创造力,为我们的成长带来无限可能,下列能 体现青春的创造的是() ①邓恩铭16岁就写下了“男儿立下钢铁志,国计民生焕然新”的诗句②周年来少 年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③爱因斯坦12岁便选择了探索世界奥秘的人生之 旅④中学生小玲把大量时间用作梳妆打扮上,特别在意自己的头发和着装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星期天,妈妈发现周超捷将头发染成了三种颜色,还在左耳朵上带了耳环,便生气地对 他说:“你是一个学生,怎么打扮得如此古怪。”周超捷不以为然地说:“你真老土!好多同学都羡慕我这新潮打扮,只不过他们没有勇气做而已。”妈妈又说了几句,周超捷生气地说:“我已经长大了,怎么打扮是我自己的事,不用你管!”

二年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

2018--2019学年度(下)语文学科导学案上课教师:夏少东授课日期: 4.1 课题: 4.中国美食课型:(新授课—预习课、展示课、 预习+展示课;练习课;复习课。) 新授课课时分配: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9教学重难点归纳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教法与学法讲授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目标 学会归纳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并能说出常见的菜名。教、学具 准备 1. 2.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学导展练评)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及问题预设) 同科教师 补充 学生活动 (分组活动-预习探究-展示交流-师生互评) 同科教师 补充 设计意图同科 补充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说说对美食的了解,引入课题。 2.出示美食图片,指导学生说说菜名。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1. 2.学生齐读课题。 视觉的效果直接让学生对 本课的学习充满乐趣。

二、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学、导、展) 三、当堂检测 拓展延伸(练)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鼓励学生自主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认读要求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 词学习方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 (3 4. 5.知道学生利用字典查出与 “水”“土”“木”“金属”及“说 话”等相关的字。 1.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3.仔细观察“我会认”中的生字,找出这些字的特点, 并组词。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 5.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归纳汉字构字的规律。如与 “水”有关的字“海、河、淋、浇、洒、湖、波、浪” 等,它们都以“氵”为偏旁。 学生给加点字注音,并规范书写生字。 学生讨论交流选择自己喜 欢的识字方法。 检查课堂达标知识,强调易 错字。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答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新闻两则》 新闻的定义: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新闻(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 (2)、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基本要求:让事实说话 (4)新闻的三个特点 A、内容真实准确;(真实性) B、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 C、语言简明扼要。(准确性) 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A、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新闻的标题可以是单行标题.也可以用双行或多行标题。标题的本体是正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也叫主标),通常是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含意,要求明确、简练、突出。正题前可以加上引题(引标),正题后可以加上副题(副标),这样就形成了双行或多行标题。 B、导语,就是新闻开头的第1段或第一两句话,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也就是把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告诉读者。 C、主体,就是新闻的主要部分,它要对导语所概括的事实作比较具体的叙述,用足够的、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D、背景,就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E、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另外,用电讯发出的新闻通常还有个“电头”。用来交代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 新闻的结构:“倒金字塔”式。新闻的写法:以记叙为主,有时兼有议论和描写。 比较《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异同 两文的相同点: ①文体相同:都属于新闻(借此可以介绍有关新闻的文体知识)。 ②作者相同: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 ③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④主旨相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⑤大背景相同: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 两文的不同点: ①具体时间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 ②具体写法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③构思特点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 ④语言风格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如“百万”“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导学案(附答案)

《邓稼先》导学案(两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并理解词语,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2、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体会语言及句式特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探究作者写人物传记的独特方法。 3、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学习重点:1、理解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教育背景中加以描写,评论及精选横断面以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彷徨.páng huáng 鲜.为人知xiǎn 锋芒毕露.lù选聘.pìn 元勋.xūn 鞠躬尽瘁.cuì ...妇孺.皆知rú殷.红yān 宰.割zǎi 筹.划choǔ 2、解释词语 可歌可泣:鲜为人知: 当之无愧:马革裹尸: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层出不穷: 3、相关链接 (1)、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1945年抗战胜

利时,从西南联大毕业,1947年通过赴美研究生考试,进入美国印第安纳洲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成绩突出,不足两年边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校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荣获若贝尔物理学奖。与稼先从小就有着深厚的情谊。在清华园是邻居。两人的父亲是深交的老友。少年的杨振宁和邓稼先一起打弹珠、爬树。后来又同在北平崇德中学读书,在西南联大又是校友。 (3)、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二、整体感知,完成下列问题: 1、读完课文你对邓稼先怀有怎样的感情?为什么? 2、这篇传记的特点是什么?请同学们根据小标题给六部分概括大意。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是引子,,第二部分简介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第五部分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 3、在文章中作者对邓稼先有极高的评价,请速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根据你

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原创导学案

1 邓稼先 第一课时 【学习导言】 邓稼先,“两弹”元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这是一个“大写的人”!我们做人就是要做这样的人!让我们随着作者饱含深情的笔触,去感悟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吧! 课前尝试:自主体验(通读课文,积累基础,查找资料) 【通读课文】 默读几遍课文,读通课文。 【积累基础】 读一读,写三遍,并给加点字注音。 宰.割( ) 筹.划( ) 彷.徨( ) 仰慕.( )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 当之无愧锋芒毕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 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 ) 【查找资料】

通过看书、查资料,了解邓稼先、杨振宁 课内导学:合作探究(研读课文分析形象) 【研读课文】 一、速读训练:快速浏览课文一遍,了解六个部分的内容 1 邓稼先是一位的科学家。 2 简单介绍邓稼先的。 3 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揭示。 4 作者为邓稼先感到骄傲。 5 写邓稼先在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6 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 二、思考讨论:这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分析形象】 一、总结: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这篇文章歌颂了邓稼先思想品格以及为了

中华民族的崛起,的奉献精神。 二、文中表现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深情,对有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深情,请在文中划 出有关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温馨提示: 如:第二部分的9、10节,第五部分的52节 课后操练:触发感悟(拓展阅读) 1、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 2、读自己最喜欢的语段,用深情的语调 3、完成词语抄写练习和作业本34页

“体验型课堂”学习方案语文(七年级下)班级姓名学号 编写者:翁凌翟审核者翁凌翟 11 邓稼先 第二课时 【学习导言】 邓稼先,“两弹”元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这是一个“大写的人”!我们做人就是要做这样的人!让我们随着作者饱含深情的笔触,去进一步感悟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吧! 课前尝试:自主体验(课前思考) 【课前思考】 思考: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我的理解是: 最后讨论的结果证明我的理解是(正确的错误的) 课内导学:合作探究(研读课文分析形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案第一组 【单元导读】 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有高原,雪山,草原,戈壁……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者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奉献着智慧和才干,使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神奇的西部,反映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生动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瞎想。《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学法提示:◆本组课文既然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就应该多方面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增加对西部

的了解。这也是理解本组课文的一个重要前提。◆要认真领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1、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 2、初读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语言上的特点及写作特色等。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四种: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②按空间变换顺序来写;③按景物类别来写;④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弄清文章写作顺序能帮助我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要边读边做批注。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捕捉自己在读文过程中的感觉、感想、感悟,以及引发的共鸣并信手记录在旁。②质疑式:即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等用相关符号标出,或与作者有不同见解便在旁注明自己的观点。③比对式:可抓住文中情感变化的线索进行对比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可用词语替换或变化句式对比分析原作遣词造句的效果,可琢磨上下段表达技巧的异同对比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也可用在题材上、体裁上、观点上相同或不相同的课内外文本进行对比分析,以清晰呈现文章特质、规律及观点,进而加深理解,提高认识。④补白式:即顺着行文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抓住文本中的空白处联想和填充,进行补写、续写、扩写等。⑤“学贵有疑”,同学们在读书时除了要善于思考,还要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发自己深度思考,这样自己对课文才会有更新的理解。

一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

识字3 温馨寄语:学而不思则以,思而不学则殆。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雾”“霜”等13个生字,会写“和”“语”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自读对子歌,并圈出生字。 2、收集对联。 课前积累: 冬对夏,杨柳岸, 暮对晨,杏花树, 走兽对飞禽,白雪对红云, 鱼唇对鹿角,鸟归沙有迹, 虎爪对龙鳞。帆过水无痕。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20分钟) 一、读一读 我会借助文中注音认真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丢字,不破句。 二、画一画 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在文中所连的词及自己不理解的词。 三、做一做 1、把生字所连的词读一读,写一写。 2、对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进行解决。 3、完成以下练习。 (1)我会给下列生字组词 朝()蜂()杨()夕()蝶()李()(2)我会给下面的字归类 【1】有雨字头的:雾、霜、霞。 【2】有虫字旁的:蝶、蜂。 四、想一想 (1)课文分为几个部分?用双竖线在文中标出。数一数,课文共有几句话?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在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可以与哪些词语

相对? 五、问一问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词语是相对的?比如,山清对水秀。 交流分享 一、对学(5分钟) 1、互读课文,进行正音。 2、互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交流预习导学3的问题。 4、互相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 二、组内群学(2分钟) 组内交流解决对子间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班级展示解疑(7分钟) 1、大组长总结汇报学习情况。 2、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在班上再次研讨。 3、还不能解决的教师讲解。 学后小结(1分钟) 当堂检测(5分钟) 1.读一读,填一填。 对字歌里提到的植物有:柳树 _________________ 对字歌里提到的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 对字歌里提到的天气现象有:风 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朝霞:__________ 夕阳:___________ 碧野:_____________ 3、找朋友:学生各选一个词语写在一张纸上,把这张纸放在胸前,然后找到能与自己相对的词语,比比谁的朋友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写好6个生字 课前引桥: 1.读课文,试着对读。2.认识13个生字及课后“我会读”的生词。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22分钟) 1.自学指导:观察田字格中的“和、秀、香”范字并练写。 (1)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哪几笔该给大家提个醒的? (3)说一说“和”字应注意什么。 (4)观察练写写“语、千、李”

2018年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2018年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1、草原 导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1、2段。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4.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 导学重难点: 1、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2、积累优美词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导学时数:两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和老舍先生走进西部,去亲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请大家一起跟我写课题:1、草原。齐读课题。 二、自学体验: 1、请同学们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把课后生子连词勾画出来,把句子读通顺。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再读课文,利用上下文意思或小组互助自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各小组代表利用教室黑板汇报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间互相帮助认识生字,理解词意,学生相互教读生字。 4、教师重在对学生自主识字和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指导。 四、归纳提升: 1、学生将生字词带入文中的句子,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2、学生将字入句,句入文,自由通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的通顺。 3、教师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并采取学生评学生的办法进行评价。 4、教师重在对学生诵读技巧上的指导。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看拼音,写汉字。 xuàn rǎn gōu lè xiū sè lǐ mào cuì sè yù liú ( ) ( ) ( ) ( ) ( ) 2、近义词:清鲜()惊叹()洒脱() 反义词:热闹()羞涩()拘束()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草原()的天空()的骏马()的主人奇丽的()寂静的()无边的()柔美的() 六、反思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三语文上第三单元导学案

“心中的秋天”单元主题学习第一板块:课内课外,自主预习(一)通读本单元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有关描写秋天的词语或句子,了解作者王维、叶绍翁、贾平凹。 (二)梳理预习,基础达标 我会读: 9课:倍.思亲 10课:磨坊憧憬 选字填空。 异忆导 回()教()()口同声 2.按要求填空。 ①“爽”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部,第十笔是_____。它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明朗,清亮;②(性格)率直;③舒服,畅快;④ 违背,差失。写出下面词语中“爽”的意思。(填序号) 秋高气爽.()毫厘不爽.()精神爽.朗()性格豪爽.() ②“插”一共有_____笔,第八笔是_____,组词_____。 (三)初读感知 1.《古诗两首》初读古诗,了解这两首古诗是描写什么的诗? 2.《风筝》一课围绕风筝写了那几件事? 3.《秋天的雨》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4.《听听,秋的声音》读诗歌,了解诗中讲了那些事物的声音? 第二板块:主题探究,品析写法《古诗两首》

(一)精读感悟 反复吟诵两首古诗,理解诗意,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二)巩固练习 1.背诵两首古诗。 2.实践运用。 今年中秋节的时候,爸爸给远在 老家的奶奶打电话:“都说‘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确实呀,妈妈,我很想你……”(填 古诗中的名句) (三)推荐同步阅读《古诗两首》《风筝》 (一)精读感悟 细读课文思考:体会作者是怎 样把“我们”快乐和伤心的心情写 具体的?画出相关的词句,可以在 旁边做上批注。 (二)巩固练习 1.我要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垂头丧气、大惊失色、兴高采烈这些都是描写心情的词语,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或者两个词语写一句话或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推荐同步阅读《草原上的风》《秋天的雨》 (一)精读感悟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秋天的雨每个特点写具体生动的?在相关的词句后面写上自己的想法。 (二)巩固练习

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

1 小蝌蚪找妈妈 导学案设计 课题小蝌蚪找妈妈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让学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自己找答案,再在小组里交流,最后小组代表发言,这不但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而且能使学生智力互补,实现共同提高,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并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引导者、服务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多音字“教”。(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难点)。 3.了解青蛙的生长特点,懂得要保护青蛙和小蝌蚪的道理(难点)。增加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读通读熟课文;了解小蝌蚪的演变过程;搜集有关其他小动物的成长过程的资料。(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和课文中小动物的图片、头饰;查找介绍青蛙及其他小动物成长的资料。(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识字激趣,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导入:池塘里有一群小蝌 蚪,他们想找自己的妈妈,但 又不知道妈妈是谁,她在哪 儿。我们跟他们一起去找找, 好吗?(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 题。重读“找”,“妈妈”要 读得亲切一些。 1.学生对比观察图片,认识蝌蚪和青 蛙。 2.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题,读准字 音。重读“找”,“妈妈”要读得亲 切一些。 课堂伊始,教师可以出示蝌 蚪和青蛙的图片,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用时:20分钟)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准字 音、注意停顿。 2.引导学生在读中识记、理解 生字。 (1)边读课文边在文中圈出生 字,读准字音,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同桌交流识字。 (4)同桌互考,检查识字情况。 (5)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停顿。 2.学生同桌之间开展自学。自由朗读 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圈画生字, 反复认读和识记生字,练习把课文读 正确、读通顺,在自学的基础上同桌 之间开展相互交流。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自学情 况。 (1)在老师的指导下按步骤认读生字和 词语,师生相机正音:“捕”读bǔ, 不读pǔ;“迎、顶”是后鼻韵母,不 要读成yín、dǐn。 (2)根据已有经验交流对字形的识记。 4.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把课 文读正确、读通顺。 识记生字环节,教师要注意 利用课件和游戏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也可制作汉字部 件,进行拼字游戏、扩展词 汇。 三、图文结合,感悟快1.指导学生看图说话。 1.学生看图,按要求说图意。 (1)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游来游去。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指 导以下几个重点词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一课导学案

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 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理论,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理论基础。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画家的创作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难点】 如何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课堂导入】 1、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也可以表现主观情感,导入美术作品两种表现形式的含义: 再现性和表现性。 2、出示唐朝张萱的作品《捣练图》和真实照片的对比,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与真实动 物照片对比,齐白石《虾》与真实虾的照片对比。分析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美术作品表现形式。 【自主学习】 1、回忆上学期学习的美术作品《开国大典》,分析说明这是一幅什么形式的美术作品? 2、作品描绘了些什么? 3、作品表现的内容是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 4、它来源于什么? 【合作探究】 (一)欣赏王式廓的素描作品《血衣》,对照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思考讨论:1、作品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类事件,艺术家

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 2、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3、作品中重点突出了哪几个人物? 4、在作品中寻找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谈谈作者是如何去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和性格? 5、谈谈你对整幅作品的感受。 (二)通过表现艺术作品,进一步说明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主题。 1、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毕加索及立体主义绘画。 2、请同学们用一两句话谈谈你初看该作品的感受。 3、老师讲述《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请同学们仔细对照图片上的分析文字,读懂该作品,引导学生探讨发现其夸张变形的手法。 4、思考讨论:《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吗?它和再现性绘画中的形象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三)展示课文中不同材质的工艺和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本身的特征与作品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体会因材施艺、宛若天成的艺术效果。 讨论:艺术技巧与物质材料对作品的产生有什么样的影响? 【课后思考】 1、用几个词来总结再现性美术和表现性美术的特点。 2、因材施艺有什么特点和价值? 【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窃读记(第一课时) 班级五姓名评价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重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知识链接: 1、林海音(1918—2001),台湾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后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并担任《世界日报》记者。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2001年因患突发心肌梗塞、脑中风被送医急救,最终在2001年12月1日去世。 预习任务: 1、自学课文中的7个生字、14个生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题。 4、在文中划出写“我”如饥似渴的读书的句子并抄写。 (预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6人小组合作完成) 预习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jùpàqièdǔcháocaìwūyán ( ) ( ) ( ) ( ) 2、窃:1、偷2、偷偷地 3、谦指自己 《窃读记》中的“窃”选哪一个? 自主、合作、探究: 一、生字词的学习。 1、由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课文中7个生字、14个生词, 并进行抽读的检测。 2、每个小组用自己组的方式向全班展示生字、词语学习成果,其他小组专心听并纠错。 二、读课文(达到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1.接读课文。(再接读前,各小组在组内接读)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由评价的同学朗读一遍,全班接读完后在小组内进一步练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来闯关: 1、听写词语。(10个) 2、在括号内填入读ju的字。 ()怕()离()体 语( ) 戏()相()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初稿(NO.1) 第一课邓稼先(第一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邓稼.先( ) 元勋.( ) 无垠.( ) 选聘.( ) 至死不懈.( ) 筹. 划( ) 宰.割( ) 彷.徨( ) 仰.慕( ) 鲜.为人知( ) 开拓.( ) 难堪.( ) 鞠躬尽瘁.( ) 风悲日曛.( ) 兽铤.亡群( ) 二: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文体特点。 三:自主阅读,认真思考。 1.文章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 3.文章既然是写邓稼先,为什么还要写奥本海默? 4.标示出你认为最感人的并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句子,用“我们看到了一 个的邓稼先”的句式说话。 二、人物探究 1.课文写了哪些事例?通过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组内讨论交 流完成。】 2.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找出哪些属于正面描写,哪些属于侧面描写。 3.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词语。【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三、质疑探究 1.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2.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初稿(NO.2) 第一课邓稼先(第二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 一、前情回顾 一篇回忆性人物传记,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颂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国防科学的崇高情怀。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邓稼先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的爱国情怀。 三、精读探究 1.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达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 2.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段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哪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3.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四、写作手法探究 五、精段研读 阅读第五部分,思考如下问题: 1.本部分主要写什么? 2.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3.文章写1982年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4.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歌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鲜.为人知(xiān)开拓.者(tuò)元勋.(xūn) B.鞠躬尽瘁.(cuì)难堪.(kān)选聘.(pìn) C.热泪盈眶.(kuàng)说.服(shuì)无垠.(yín) D.彷徨.(huáng)挚.友(chì)殷.红(yān) 2.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租借宰割悲惨鲜为人知 B.奠基拔尖难堪妇儒皆知 C.忠厚选聘震荡真诚坦白 D.摄制彷徨挚友层出不穷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佩服他、仰慕 ..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仰慕:敬仰思慕。) B.“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C.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 ..”。(元勋:最高领导人。)

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1、我会认“渲、勒”等4个生字.会写“襟、貌、渲”等14个生字.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2自然段. 3、我要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重点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自主预习 1、你见过草原吗?请谈谈你对草原的了解. 2、我一起跟着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走进草原.感受草原. 合作探究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借助课文中的注音或工具书.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一碧千里”“勾勒”“渲染”“翠色欲流”“境界”等词语. 3、再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注意读好长句.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草原”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堂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无边的()迂回的()静寂的() ()的空气()绿毯()的歌声 2、这篇文章按照顺序.通过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描写了草原美.赞美了草原人民美. 板书设计 1、草原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景美人美 归纳反思

第1课草原(课时二) 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1、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2、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3、展开想象.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 重点难点1、感受人美、景更美.2、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自主预习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合作探究 一、通过读1、2自然段:走进草原.欣赏风光美. 1、 1、我能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草原的总体印象: 空气()、天空()、草原(). 2、我能用红色笔画出最喜欢的句子.用蓝笔批注自己的感受. 3、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得这么美的?我要找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4、这些句子写得这么美.我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背诵下来. 二、默读2——5自然段:走近蒙古族.体验人情美. 草原的美景令人向往.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是令人难忘.从、激情相见、、、深情话别.这些方面.我能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批注自己的感受)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导学案

1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摄.(shè)影薄.(bó)冰韶.(sháo)光鬼鬼祟祟 ..(suì) B.纨.(wán)绔(kù) 琐屑.(xiè) 踱.(duó)步少不更.(ɡēnɡ) 事 C.懵.(měnɡ)懂敕.(chì)令嫡.(dí)系曲.(qū)高和寡 D.脸颊.(jiá) 名媛.(yuàn) 盥.(huàn) 洗是非曲.(qū)直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惊悸笑咪咪沁人心脾垂涎三尺 B.雾霭掉脚楼姣花照水三番五次 C.和蔼陪笑脸白浪滔天长篇累牍 D.洞箫风萧萧买椟还珠穷兵黩武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坚决拥护《反分裂国家法》。 ②在灿烂的灯光中,由24名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观音”精妙绝伦,人心。 ③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了4年。 A.制定振奋推迟 B.制定震撼推迟 C.制订振奋延迟 D.制订震撼延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华全国总工会紧急拨款100万元,用于对在黑龙江省鹤岗新兴煤矿爆炸事故中遇难矿工家属的慰问。 B.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C.这个垃圾处理厂原设计日处理垃圾1000吨,现在,平均日处理垃圾达到了2300吨,早就处于超负荷运转了。 D.在宣泰战斗中,我军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团,生俘团长一名,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武器资源。 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一)课内语段鉴赏 1.阅读鉴赏——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鲁迅的《祝福》第一段的环境描写: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作者为什么要在文章的第一段作这样的环境描写?

2015年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2015年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人教 版) 编号:№1 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1 草原 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要求能准确认读),会写“毯、渲、勒、吟”等14个生字、“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要求书写正确、美观)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自己说说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3、主要方法:朗读、勾画、识记,培养自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自主学习 1、我来读一读。 方法:反复朗读课文三遍以上,在课文中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音节写在课后的生字上面,再读三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请查字典。 2、我来记一记。 方法:仔细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利用编故事、猜谜

语、换偏旁等多种方法牢记生字,特别注意个别字不要多笔少画。如:吟、涩、襟。 3、我来写一写。 方法:把本课的生字和学习目标中的词语正确、工整地抄写两遍,加深印象。 4、我来说一说。 通过课前预习,我知道《草原》这篇散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我还知道他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知道了内蒙古草原自然风光很美:(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了解了蒙古族的一些民族风情:(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作答) 喜欢的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最新部编版2017八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导学案(含答案)(优质文档)

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课提纲 第一单元 一、单元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学习多角度、多手法描写景物和人物的方法。 3.揣摩、品味文中精彩的段落和关键词句,领悟作品内涵。 德育目标:了解各种文化艺术形式,发现并感受生活中丰富多样的文化现象和民俗风情。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社戏》是一篇小说,课文通过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作者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回延安》是诗人贺敬之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的一首现代诗,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安塞腰鼓》是一篇颂扬激荡生命和磅礴力量的抒情散文。《灯笼》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习这个单元,应该学会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的词语句子,要注意语言的感悟和积累,还要加强朗读的训练,进而深入领会文中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是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还要注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的语言。学习时还应注意利用当地文化生活,从教室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使语文学习更加鲜活,更加有趣。四、学情分析: 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语文基础又有了提升。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学生对于此类主题的文章接触较少,要尽可能让学生感受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学习时要要求学生体会作者是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还要注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的语言。五、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课两课时 第二课两课时 第三课一课时 第四课一课时 六、写作:《学习仿写》 (一)学习目标 1、可以模范范文的篇章结构。 2、还要注意模仿范文的写作手法。 3、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确定具体的仿写点。 (二)内容:选择学过的一篇文章进行仿写。 (三)形式:写作修改并在班内展览。 七、口语交际:应对 (一)活动过程 1、准确判断对方的态度 2、掌握一定的应对技巧 (二)内容:口语实践 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NO.9) 1.社戏(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的情节。学习记叙详略得当的方法。 2.体会景物描写对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 3.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感受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德育目标: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导学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隋初社会经济繁荣的局面是怎么出现的;大运河的开 通及其作用。 2、能力目标:学生简要分析隋炀帝这个历史人物,从而提高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当 时隋朝为什么修筑运河?当时具备哪些条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国家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隋朝的大运河是古代世 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而且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刻苦的品质和聪明才智,值得我们引以为骄傲.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1. 隋朝大运河学生自己动手绘制隋朝大运河简图 2. 隋文帝.了解他统治时期社会的发展状况. 体会我国封建社会的治世评价标准. 难点:是如何正确评价隋炀帝的功过和历史地位。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 投影魏晋南北朝简表 (二).导入新课 :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 步发展,包括:战国、秦、汉三个朝代,经历了近700年的时间。秦朝是第一个统一的多民 族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第二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经历了近400年。接着,中国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隋唐盛世。从 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这一段历史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隋唐盛世。 引导学生学与交流:(我的课堂,自我的舞台)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北年周外戚建立隋朝,定都(在今陕西西安);年,隋灭掉,统一南北。 2、隋文帝的统治:(隋文帝名叫) (1)措施:改革,发展,注重,减轻; (2)表现:国家,繁荣,大幅度增长。 3、隋朝大运河: (1)开凿目的:加强,巩固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