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白鹭(导学案)【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课文。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白鹭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其实是告诉同学们,要善于在寻常事物中发现美,让同学们明白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善于发现美。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7个二类字,会写10个一类字,会写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3、想象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的三幅优美的图画,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4、背诵课文。

抄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5、、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背诵课文。

抄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难点】想象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的三幅优美的图画,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7个二类字,会写11个一类字,会写18个词语。

理解生词。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张志和在《渔歌子》中描写了白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同学们也一定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白鹭在诗人的笔下尽展优美的姿态。

确实,白鹭是很美的,美得象一首诗。

因此郭沫若写了一篇散文来赞美它。

(板书:白鹭)请齐读课题。

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二、作者简介: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川乐山人。

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感受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感和修辞能力。

3.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古诗三首-稚子弄冰》。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学习诗歌的韵律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掌握古诗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2.理解古诗中隐藏的哲理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古代孩童玩耍冰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学习1.听诵诗歌,感受节奏和韵律。

2.解读诗歌内容,讨论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3.学习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4.分组讨论,尝试朗读和演绎诗歌。

3. 拓展1.了解古诗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2.探索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4. 总结回顾课堂内容,总结所学知识点,并展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五、课堂练习1.默写古诗《稚子弄冰》。

2.分组朗诵古诗,展示诗歌的节奏和表达技巧。

六、教学反思本课主要围绕古诗《稚子弄冰》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文学修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让学生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和启发。

以上是本次《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进行集体备课,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教师版)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教师版)

1 白鹭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扎实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学习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知识链接1、作者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开贞,四川省乐山县人。

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

2、关于“忽”和“分”:忽和分是古代的计量单位,蚕吞丝为忽,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

课文中的“分、忽”强调极其微小,小到极致。

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

(1)大声朗读课文3遍,圈出生字,把音节写在课后的生字上面。

注意读好下列句子: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画出生字所在的词语,连词联句多读几遍。

2、我会把本课会写的字抄在下面方框内:(1)通过观察,我发现这些字都是形声字,书写时鹤和韵左右同宽,嫌、框、哨左窄右宽。

(2)书写要点:嵌:上部的“山”要写得扁小一些,“甘”上面的横要向左探出去,“欠”的捺一定要舒展,注意“甘”中间是一横,不要写成两横。

嫌:注意左部“女”的撇点和右部的“兼”形成穿插避让。

我还要提醒同学写以下字的时候要注意:3、准确、响亮地大声朗读下面的词语,组内两两互相校正。

精巧配合身段适宜白鹤生硬寻常忘却镜匣清晨孤独悠然黄昏恩惠美中不足我要提醒同学们这些字的读音要注意哦:()_______ ()_______ ()_______4、组词练习,积累词语。

宜()()()嫌()()()嵌()()()框()()()哨()()()韵()()()5、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课文《白鹭》是一篇寓情于物的散文。

课文描写了白鹭的(外形)和(觅食)、(栖息)、(飞行)时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注意字体加粗部分)合作探究1、每个小组用自己组的方式向全班展示生字、词语学习成果,其他小组专心听并纠错。

(完整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doc

(完整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doc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导学案年级五学科语文课型新授授课教师设计时间总课时 1 授课时间学习内容1、白鹭(一)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准备导学过程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 12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初步理清散文的条理,并学习第一小节。

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多媒体课件集体备课二度备课一、情境导入:1 、揭示课题后播放PPT:夕阳西下,美丽的河塘边,草色青青,芦苇茂密,一群白鹭,有的凌空展翅,有的站立枝头,有的突然一头栽入水中叼起一条鱼来。

2、学生谈感受,重温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3、作者从哪几方面白鹭的美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

二、自读课文:1、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圈画出生字词,为生字注音,难读的读音,多读几遍,难写的生字,多书空几遍。

(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理解词语的意思。

(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呢?2、合作探究学习引导三、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提示读音:“ 蓑”是平舌音,声母是“S”;“嗜”是翘舌音,声母是“ Sh”;“喙”读“hui ”。

2、指名回答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颜色、身段、觅食、栖息、飞行等)3、选择自己的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要读出喜爱的意韵来,其他同学评。

四、指导书写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然后指名板演。

2、教师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1、按课后要求 3,练读课文,达到背诵;2、抄写生字词板书设计导学反思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导学案年级五学科语文课型新授授课教师设计时间总课时 2 授课时间学习内容1、白鹭(二)1、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期第一单元导学案(北师大版)主备人:()班小组:姓名:编号:题:房兵曹胡马总时:两时分时:第一时型:自学展示学习目标:1、我能独立学会本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房兵曹胡马》。

3、我能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目标2、3时间预设:自学导学(1分钟)、交流协作(10分钟)、展示激励(10分钟)、拓展延伸(分钟)学习流程学案导案【学习流程】●自学导学一、走近作者,了解作者:1、这首诗的作者是,他是唐代伟大诗人,被称为。

2、我还知道《》也是他的作品。

一、二、自学生字词:1、我把古诗大声地读了三遍,我发现这些字的音容易读错。

2、我把后生字工整地抄写三遍,把易错的地方用双色笔标出来。

3、我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并把意思写下来,:批:轻:托死生:峻:堪:骁腾:三、初读:我又把这首诗认真地读了两遍,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一会儿和对子交流。

●交流协作对学:1、对子互读古诗,正音。

2、我要把不理解的地方和对子交流。

群学:1、组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提出不大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

3、讨论:诗句的意思。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展示激励一、朗读展示:1、我要融进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2、我要通过重读、停顿等方式读出建功立业,作者的远大抱负。

二、感悟展示:1、通过朗读,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2、透过古诗,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

3我知道作者描写马的目的。

三、书写展示:我要把这首诗工整地抄写下来:●拓展延伸我又想到了一些描写马的诗句:知识链接: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

诗人迭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与李白合称为“李杜”分别代表着中国诗歌创作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高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进一步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能够准确朗读和默写《古诗三首》中的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三首》的意境;•掌握《古诗三首》的词句表达。

3.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诗词的意境;•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诗歌的意境。

二、教学过程1. 热身•利用图片、音乐或视频等素材,让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导入•师生共同阅读《古诗三首》,向学生介绍古代诗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涵。

3. 学习展示•分段解读《古诗三首》,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抒情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代诗歌。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并解释古诗中的生字生词以及难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师生共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三首》,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激发学生对诗词创作的兴趣。

6. 拓展延伸•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古诗三首》,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演绎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认识。

四、作业布置•默写《古诗三首》中的部分内容;•回答几个问题,描述《古诗三首》中的意境和情感;•准备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以上是本课的教案内容,希朇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的准备和进行教学工作。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第一单元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第一单元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导学案/ 1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导学案30/ 2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30/ 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30/ 4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导学案/ 5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30/ 6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导学案30/ 7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30/ 8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30/ 9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30/ 10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导学案/ 11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 12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导学案30 / 1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 14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 15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导学案/ 16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30/ 17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导学案30 / 18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30/ 19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导学案30/ 20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 21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30/ 22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导学案30/ 2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30/ 24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导学案30/ 25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导学案30/ 26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30/ 27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导学案30/ 28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30/ 29---第一单元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算账、究竟、(另外还有三、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经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语言中蕴含的内涵真1是博大精深,在文学中,有一种文学体裁,正是语言高度凝练的体现,叫做——诗。

(小学学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小学学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绝顶望哨图:句子中的“孤独〞有什么表达效果?“悠然〞这个词语,同学们能想到哪些人物?黄昏低飞图:“恩惠〞一词在这里怎么理解呢?自己对白鹭的喜爱之情表到达了极致。

)鱼图具有立体感,生动形象,和“镜匣〞相照应。

“孤独〞表现了一种孤傲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让人肃然起敬。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者把白鹭的低飞看成是一种上苍的恩赐,说明他也很喜爱乡村生活。

三、达标检测作者借白鹭瞭望想要表达怎样的心声呢?本文作者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生态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内在美,抒发了作者对平凡中的高洁而朴素的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42年,当时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郭沫假设被白鹭望哨,就是作者深处革命洪流,仍能泰然处之、保持高尚节操的心灵独二、设问导学一、自主学习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小声快速地朗读课文第3~15自然段。

(2)找出父亲几次对孩子们说的话,看看父亲讲了花生的什么,又想告诉孩子们什么。

(3)画出关于作者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的感悟的句子,读一读,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边读边思考。

3.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二、合作探究课文的内容安排很特别,前面的内容写得较简略,后面议花生的篇幅较多。

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吗?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点拨:这样能分清主次。

议花生是主要的,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

其他内容略写,但可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代的作用。

点拨:“花生的好处很多……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课文第7~10自然段,想一想,大家谈论了花生的哪些好处?父亲的观点是什么?②出示父亲第一次议论花生的语句,思考:父亲是怎样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的?③父亲借用其他事物的生长特点是想告诉我们花生有什么可贵的品质?(2)学花生。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朗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谈大家谈:味儿美、能榨油、廉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小组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②学生谈谈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谈谈听的滋味。
根据对“窃读”的理解,读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4、读题,引导质疑
通过你的朗读,把你不懂得,疑惑的提出来。
四、展示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
五、独立完成训练案



1、先独立完成
2、如有问题先组内解疑
2、由组长负责人人达标
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请你用上破折号写一句话。
⑵ 我的腿真酸啊,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样子,“不得不”说明了。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3、品勾画的句子,体会读书的乐趣



一、出示目标
二、老师巡视指导
1、激发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感受。
2、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注意到作者细致的动作描写。
三、展示提升
四、巡视完成训练案
五、指导预习内容
一、重申目标
二、自主探究,组内合作
(1)再读一读。
(2)生自由读文。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4、我环顾四周,只见这里山青水秀。()
四、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
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3、他读书的时候,像一只蜜蜂在吸取花粉那样专注。()
第二课时
环节
导案
学案
留白处



(鼓励多读书并搜集展示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四、展示质疑,对抗评价
五、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六、独立完成训练案
七、了解预习内容
板书设计:



1、先独立完成
2、如有问题先组内解疑
3、组长负责人人达标
4、教师来回巡视观察、遇到问题进行点拨
5、课堂小结布置下一节预习内
一、缩写下列句子。
⑴ 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那本我读过的书。
靖边县第十六小学五年级语文导学案(教师案)
课题:
1、窃读记
主备人:王英
课型
新授
审核人:
时间:2017、8
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难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环节
导案
学案
例如:急匆匆(AB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給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顾:A、注意;B、拜访;C转过头看看;D、商店或服务行业前来购买东西或要求服务的。
1、顾此失彼。()
2、像我这样光顾着看书的人很多。()
3、今天顾客盈门,服务员都忙不过来。()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根据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①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汇报交流
③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四、展示升华
朗读课文。
五、发训练案,巡视完成。
一、重申目标
二、自主探究、组内合作
1、直奔“窃读”,整体感知(自主学习,班内展示)
(“窃读”换一个什么词?),你知道什么?
◆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品读书滋味,感受美
三、2、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①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画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自读体会,组内交流)
②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自主品读)
◆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什么?(小组展示,其他组质疑评价)
◆“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探究汇报)
4.解释词语。
急忙:
惧怕:
依依不舍:
环节
导案
学案
留白处



一、展示目标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自主探究、组内合作
1、朗读课文,学习新字词,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读、听的滋味,感受读书之美。
3、读题,引导质疑
让学生提出自己学习疑惑,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学习能力。
(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自主学习体会,以便第二天上课展示预习成果能顺利进行)
一、课外搜集
1、搜集几句关于读书的名言,抄写下来。
二、读课文,感悟读书的乐趣。
1、默读课文 ,看看哪一句直接写出了作者窃读的滋味,勾画下来。
2、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
留白处



1、自主完成预习内容
(把字写规范)
2、自主理解词语意思,遇到疑难点利用工具书解决)
3、遇难点拨
教师给各组分配展示任务,组织展示,及时评价。
1.初读课文3—5遍。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在文中标画出来。
炒菜锅勺饿狼贪婪惧怕
充足屋檐撑起柜台皱起
花花绿绿倾盆大雨
舒舒服服依依不舍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4、教师来回巡视观察、遇到问题进行点拨
5、课堂小结布置下一节预习内
一、读拼音写汉字。
Chōnɡ zúmámù shūɡuì
()() ()
shòumétu suān jù pà
( )( ) ()
二、照样子写词语。
例如:舒舒服服(AAB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句子含义。
⑴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