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东周列国志》(十)

合集下载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精选5篇)(精选10篇)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精选5篇)(精选10篇)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精选5篇)(精选10篇)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精选5篇)(精选10篇)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但是,个人认为书有个小小的不足。

书中有单个国家军事力量强弱变化的描写,也有外交强弱的阐述,从相关史料中也能查出国土面积的增减变化,但是书里面缺少经济发展水平的介绍。

外交需要军事力量毕竟军事力量需要对应经济支持,如果国库空虚,甚至民不聊生,即使武器充盈,战车无数,要想维持一场战争尚且吃力,更不可能布武天下称霸中原了。

只有经济发展国富民强,军事力量才能顺应而上,如果单纯穷兵黩武,最终是否会落得个内忧外患的下场也未可知。

厚厚的一本书,各种忠烈轶事,感慨无数,任何读后感都显得浅薄无知,所以咱们且记下自己浅薄的一点想法,留当以后回忆或更正。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2里面还有许多故事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如:《狼来了》这个故事大家一定都听过吧!故事中的孩子用“狼来了”骗山下种田的人以获得快乐,开始两次大人们都信以为真,听到小孩的呼喊都直奔而来,看到的却是小孩在哈哈大笑,大人们知道被这小孩欺骗了。

当狼真的来时,不管怎么叫喊都没人相信了,都说这孩子又在骗人了。

别人已经不相信,不去救他,让他差点命丧黄泉!通过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做人应该诚实,不能因为自己的利益而欺骗别人。

在这本书里,我不仅了解到那时候的历史,更了解了做人的许多可贵的品质。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3这些故事都脍炙人口,里面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

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将相和》这个故事主要是说了蔺相如因为保全了赵国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宝玉立了功,被赵王提拔为相国。

赵国老将军廉颇很不服气,因为他认为蔺相如只是说了几句话而已,而自己在战场上为国家出生入死,得来的地位还不如他,所以他决定羞辱蔺相如一番。

此事被蔺相如知道后他便不再与廉颇见面,也没有因此而憎恨廉颇,反而处处让着他。

廉颇知道后很是惭愧,便背着荆条来向他请罪。

最终他们和好,共同为赵国效力,让它成为了一个强国。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班上的某些同学,有那么一点芝麻大的小事就弄个不愉快,还吵得不可开交。

东周列国志必读书目

东周列国志必读书目

《东周列国志》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历史小说,它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四部史书,将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编排,生动完整地演绎了春秋战国时期五百多年的历史。

因此,可以说《东周列国志》是一本必读书目。

该书的内容丰富、精彩,对于文化传统的影响深远。

书中的故事引人入胜,像“烽火戏诸侯”、“齐桓公称霸”等故事至今仍然传唱不绝。

此外,它还以演义的笔法,详细描述了东周时期漫长的历史,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对于填补中国早期历史知识空白、帮助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提高文学修养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无论是从历史、文学还是文化的角度来看,《东周列国志》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必读书目。

第1页共1页。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东周列国志》读后感(通用38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篇1三国虽然有趣,但过于短暂;秦朝虽然勇敢,但过于残暴;明朝虽然战无不胜,但过于无能;只有东周呆若木鸡才是给人带来无穷情趣。

那些惊险的宫廷斗争,充满智慧的外交故事、场面宏大的战争,各国国君贤纳的感人故事,全面体会了东周“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思想。

东周历史的记载,离不开的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里面精彩的故事,也离不开冯梦龙良苦用心地将纷繁芜杂的线索处理得有条不紊。

《东周列国志》记述了从西周末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五百多年的历史事情。

第一个故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从此,西周灭亡,春秋开始,春秋开始后,周王朝国力一蹶不振,取了代之的是强盛的诸侯各国们。

映入脑海的是“春秋五霸”,后来,是”战国七雄”。

他们使中国国力突飞猛进,无论是军事、教育、经济还是政治都占据了世界的一席之地。

此外,我们现在经常用的很多成语,典故都来自《东周列国志》,如:一鼓作气,完璧归赵等等。

《东周列国志》最大的意义是得民心得天下的道理,在最后一回——三十回统一六国上说:二世残暴,不得人心,虽兵甲数十万,但义兵志也,次发反击大战,敌朝灭。

《东周列国志》这本书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理,解决疑难,走出困境的事情,也有很多以理服人的论辩,我们可以从中吸取许多做人的智慧。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篇2这本书教给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

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中华民族涌现了多少妇孺皆知的人物:孔子、孟子、孙子、老子……这些人物都是当代社会的智慧结晶啊!许多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外交战略,在几千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已有先例。

比如说晏子使楚,晏子身材矮小,受到楚王和大臣的侮辱,但他运用智慧和巧舌,与楚王展开了唇枪舌剑的战斗,把他们说得哑口无言,帮齐国挽回了面子,赢得了外交胜利。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东周列国志》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经典著作,通过对东周时期列国的
详细描述,展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阅读这部书籍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列国时代的繁荣与衰败,以及人们在那个时代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和困境。

在《东周列国志》中,作者详细描述了东周时期的列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斗争。

每一个列国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优势,但也面临着各种内外问题。

有些列国因为内部纷争而分裂,有些列国因为外部侵略而灭亡,而有些列国则通过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成为强大的国家。

这种列国之间的较量和变化,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历史的曲折和变幻无常。

除了政治斗争,书中还描述了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生活。

在那个时代,农业
是主要的生产方式,人们过着朴素的生活,但也有着繁荣的商业活动和文化交流。

通过对当时的社会生活的描写,我感受到了古代人们的勤劳和智慧,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在阅读《东周列国志》的过程中,我还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


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过去,从而更好地指导和规划未来。

这部书籍让我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和稳定。

总的来说,《东周列国志》是一部富有深度和内涵的历史著作,通过对东周时
期列国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衰败,以及人们在那个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阅读这部书籍让我受益匪浅,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和稳定。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经典之作,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自己的人生道路指引方向。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优秀7篇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优秀7篇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优秀7篇《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篇一我看了《东周列国志》以后,想了很多,收获了很多的战国故事和一些教训。

我读懂了一些人活在世上的道理。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勾践有着不放弃和永不忘耻辱的精神,奋斗的数十年,终于回到越国消灭了吴国。

从中我学到了人需要梦想和信念,还要有永不放弃的精神。

卫国公孙鞅,他十分守信用。

曾经用一根普通的木棍放在城门口,对百姓们说:“谁能将此根木棍抬到城北门,我就赏他十两黄金。

”没有人相信他。

于是,卫鞅又说“那就重赏五十两黄金。

”大家迟疑了半天,终于有一人站出来将木棍抬到北门,卫鞅果然当众赏了他。

从此得到了大家的信任。

卫鞅的政法也很快执行了下去。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想要得到大家的`信赖与尊重,最基本要做到言而有信我看到了古人的智慧和真诚,如同金子一般可贵,鞭策着我的心灵。

我会永远记住的。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篇二《东周列国志》是一部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作者:冯梦龙。

该书主要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跨越的年份很长,从西周末年一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内容及其丰富。

其中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重耳复国兴霸业》、《蔺相如完璧归赵》等众所周知的故事其中《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周幽王为了讨宠妃褒姒的欢心,竟然听从一位大臣荒唐的建议:点燃烽火台,戏弄各路诸侯。

各路诸侯被戏耍多次,非常恼火,等到敌人真正入侵,烽火台再次被点燃的时候,大家都以为是周幽王又在和褒姒取乐,所以他们决定不出兵。

最后周朝灭亡,周幽王惨死。

这就是著名的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丢了江山。

一个君王荒废朝政,每日琢磨的不是百姓疾苦、国家强盛,而是用尽心机只为美人一笑,那么这个君王对国家的统治必然不能长久。

一个君王戏耍诸侯,用欺骗来取乐,结果必然被灭亡。

为了减轻周幽王的过错,褒姒就被称为妖姬,被后人不停的唾弃。

事实上没有褒姒也有周姒、王姒……这是周幽王好色、不喜朝政的本性所决定的。

就如夏桀、商纣丢了江山,就不是因为妹喜、妲己。

关于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优秀10篇)

关于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优秀10篇)

关于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优秀10篇)关于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篇1大家好,你们一定读过《东周列国志》这个名著吧!他记述了东周,春秋,战国的故事展现了有能拔鼎的壮士,有精于兵法的将军,有心怀不测的__人,也有很多昏庸无能或精明能干的皇帝。

在众多的故事情节中最令我感受最多的是田忌赛马,越王勾践。

田忌赛马是齐王喜欢和臣子们赛马,而田忌的马,哪一匹都没齐王的马好,孙膑就给田忌出了个主意:用田忌的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

孙膑用他的智慧帮助田忌赢得了齐王,告诉我们要善于用智慧;越王勾践是勾践的越国被吴国打败了,勾践也去吴国当仆人。

后来,吴王被他的忠心所感动,就放勾践回国,勾践奋发图强,在几年的时间里。

终于消灭让他受尽侮辱的吴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一定要有个志向奋发图强,坚持不懈无论什么事都会成功。

《东周列国志》不愧是中国历史历史名著,从中我受启示很多。

关于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篇2中华上下5,透过历史的演进,领悟出人生发展的方向。

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从崛起国强到战争灭亡,最后到秦国统一天下。

这是一段历史的插曲,但在作家冯梦龙和蔡元放的笔下,可谓波澜壮阔,颠澜起伏,栩栩如生,精心动魄!秦国早期只不过是西陲并不起眼的小国,后经秦穆公攻取西戎才初步有点影响力,但仍然被中原诸侯国瞧不起。

自秦孝公开始,秦国提出了明确的强国梦,大国梦,天下梦的清晰的路线,之后的几代人都咬定这路线不动摇,直到秦始皇经历了期待国军最终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梦。

可谓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我们得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完成一件事情。

记得小时候我有些恐高吧,我一直都在回避,直到有一次我们一家旅行爬山,我们是下午去的。

那座山好高,山尖都躲在云里,好像连云彩都得垫起脚,才能摸到山顶。

我见那么多人都上去,于是我也怂恿着踏上了上山的步伐。

山上鸟语花香,两边的树木都倾向道路,身边都被绿色环绕着,不时有几朵小花点缀着,葛万的协议让人忍俊不禁的去触碰一下它。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相关推荐《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精选31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篇1很早之前,我就阅读过了《东周列国志》一书。

这是一部讲述国与国之间斗争为主线很有意思的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东周时期长达500多年的纷繁历史,从大周王朝衰落起,到诸侯国次第崛起: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等在这个历史舞台上群雄逐鹿!这部书中也充满个性鲜明的人物:倾国倾城的美人,力能拔鼎的力士,仗义行侠的义士等等。

其中着墨最多的是或昏庸无能、或精明强干的君主以及尽心辅佐他们的名臣或是助纣为虐的奸人。

这些饱满鲜活的形象,为读者演绎了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史诗!而给我留下更深刻印象的是书中涌现出的舍己为人、尽忠报国的那些人,其中介子推这个人最让我欣赏、敬佩,特别是在三十一回“晋惠公怒杀庆郑介子推割股啖君”这个故事中的表现使我对他念念不忘。

“介子推割股啖君”这个故事表面上有些血腥,但却是一个忠君为民、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

话说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外在流亡,他追随的臣子先是逃向了小国—狄国,狄国国君不仅对重耳礼遇有加,还让重耳娶妻成家。

但当时晋国国君晋惠公担心重耳对他有威胁,于是派人到狄国刺杀重耳。

得到消息的重耳,无奈下又开始逃亡,由于一行人的盘缠已经被偷走,一路上吃尽苦头,流亡到卫国时,几天没吃上饭的重耳已经奄奄一息,饥不能行。

众臣采野菜煮食,重耳不能下咽;忠臣介子推偷偷的进山沟里,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一块,同野菜煮成汤,狐偃把汤送给重耳。

重耳接过来狼吞虎咽吃了个精光,这才问从哪儿来的肉菜汤,狐偃忍住痛苦的表情,低声说:“大夫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果见介子推正从山沟里一瘸一拐的走出来,重耳感动得泪如雨下,发誓有朝一日做了国君报答他……后来,历经磨难的重耳果真成为了一国之君。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例文500字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例文500字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例文500字《东周列国志》这本书主要讲春秋战国时间战国七雄的事。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东周列国志》读后感内容,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东周列国志》是我最近读过的一本书。

它讲述了以战争为主题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

当时群雄并起,百家争鸣。

虽然最后大家知道是秦国统一了天下,但在这其中,很少人能看到那些默默奉献的伟大英雄。

在那个时代的诸多人物中,我最喜欢苏秦。

苏秦并不是秦国人,却也为秦国的一统天下助了自己的一臂之力。

他为了报恩决心帮助燕国灭齐,当时是齐强燕弱,但他毫不放弃,设下了一个又一个局,在齐国当了相国,并取得了齐王的信任,然后说服齐王出兵伐宋、灭宋,惹怒了其他国家。

别的国家联兵伐齐,齐国大败,几乎灭国,苏秦也被齐王所杀,因为苏秦用的是死间,所谓死间,即成人之死。

历史书已经看到这,我逼近思索:为什么他可以如此优秀,仅靠一己之力倾危天下呢?答:因为他以前学习用功。

苏秦是鬼谷子四大得意徒弟之一。

当时孙膑、庞涓学军事,张仪、苏秦学游说,游说于列国之间。

因为还没掌握道,于是拿起鬼谷子给他的一本书用心研读。

他用心到什么程度?苏秦在读书时把头发悬在房梁上,每当要睡着时,头不小心一低,头发就会被扯出,头皮产生剧痛,这么一痛就精神了。

不仅如此,他还在困倦时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看着一个红泡冒出,又来了精神。

经过长时间的研读,最后他终于悟透了,还成就了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佳话。

这是一代传奇身后的故事,我也想有传奇的一生。

但看着现实中的我,明知道眼前的一切是可贵的,却不珍惜;明知道手中的历史书是一代又一代圣人的鲜血编制而成的,却又不认真读。

我恨自己,恨自己有这种想法却没有行动传奇是怎样炼成的?答:努力。

相信只要坚持努力下去,我的人生也会达到一个新高度。

我为了考进好的大学,现在就开始努力了。

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练体育了,仅剩的时间全在写作业上。

本来周末是个提升的机会,可我耐不住性子,一到周末就放纵自己,打开电视就关不起来,一天都在欢声笑语中度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东周列国志》(十)
第十回楚熊通僭号称王郑祭足被胁立庶
周桓王兵败繻葛,自己也被郑国将军祝聃射中,不但在诸侯国中威信荡然无存,还让一个南方国——楚国起了称王的念头。

楚国,芈姓,熊氏,子爵国,在周成王时期被分封在荆蛮,第六代国君熊渠曾经称王,因惧怕周厉王讨伐而自动撤去王号。

身处荒蛮之地的楚国从第一代国君到第十六代国君,筚路蓝缕,跋涉山林,开辟疆土,国力逐渐强盛。

至第十七代君主熊通,任用斗伯比、屈瑕等贤臣,国力大增。

听到周桓王兵败的消息,熊通决心僭越称王了。

斗伯比进谏说,要想称王,必须要有让其他诸侯国臣服的实力。

在楚国周围的国家中,以随国最大,如果让随国臣服,则江淮诸侯国必然顺服。

楚国兵发随国,随国有一贤臣季梁,有一奸臣少师。

随国国君宠信少师,派少师往楚国军营探查,楚国藏精锐兵力,将老弱病残给少师看,并表示因国家连年饥荒,只是想与随国结盟,少师信以为真,楚国与少师结盟后班师回国。

熊通采纳斗伯比的建议,会合江淮诸侯国,唯有随国无故不到,楚国以此为由讨伐随国。

随国国君拒绝了季梁的正确计策,采纳了少师的意见与楚军正面交锋。

结果随军大败,季梁死战保国君冲出重围,少师战死。

季梁只身前往楚军求和,表示愿意与江淮诸国一起,颂扬楚国的功绩,并向周天子上表封楚国国君为王,以镇压南蛮。

周桓王拒绝了熊通的请求,熊通大怒,于是自立为“武王”,自此,楚国国君皆称王,开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周室衰微,无可奈何。

再说说前文的季梁,他可不是一般人,被称为中国南方第一位文化名人,他是无神论的先驱,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随国能够成为江淮大国,季梁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与楚国一战,国君受奸臣蛊惑,未能采纳他的建议,导致随国大败,从此一蹶不振。

而楚国从此更加无所忌惮,逐渐有了觊觎中原之心。

再接着说郑国的事情。

郑庄公大力犒赏在与王师之战中的有功之臣,唯有祝聃不被封赏。

庄公表示,祝聃射伤周天子,如果褒奖他,会招到天下非议,祝聃于是忿恨而死。

公元前701年,一代雄主郑庄公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庄公一生战无败绩,御燕、侵陈,伐许、败宋,克息、御北戎,可谓战绩显赫,使得郑国空前强盛。

但他一生最重大的失误就是生前没有对世子忽(即郑昭公)之位作出妥善安排,没有除掉对世子忽威胁巨大的高渠弥,没有给他可靠的顾命大臣,没有将其他公子妥善处臵,以致自己一死,郑国立即陷入诸子争权内乱,使并从此由盛转衰。

他自己也知道“郑国从此多事矣”,却没有为此消除不安定因素,为郑国留下无穷的后患。

后世的许多雄主像郑庄公一样,如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晋武帝、唐太宗、明太祖等等,在处理继承人问题上都出现很大问题,有的导致内乱,有的导致亡国。

或许这些雄主看这些继承人都不如自己,总是在犹豫不决,而继承人长期在强势父亲的多年压制下,变得或者柔弱,或者反叛。

在郑国的强盛过程中,郑庄公的功绩最大,而亲手葬送这个局面的,恰恰是庄公自己。

庄公死后,世子忽继位,即郑昭公。

最大的威胁公子突被庄公去
世前送到宋国。

郑昭公即位后,派大臣出使各国,祭足被派往宋国,顺便查查世子突。

庄公实在不该让公子突到宋国来,因为公子突的母亲雍姞所在的雍氏家族,多人在朝中为官,很得宋庄公的宠信。

雍姞于是向宋庄公请求,让自己的儿子公子突回郑国继位。

宋庄公得知祭足要来,于是就将祭足作为突破口。

太宰华督将祭足扣押,并威逼利诱,逼祭足同意立公子突为郑国国君。

宋庄公与雍姞、祭足、华督、公子突歃血为盟,约定事成之后,除了割让给宋国三城之外,还要“白璧百双,黄金万镒,每岁输谷三万锺①,以为酬谢之礼。


祭足回国后,伪称有疾,不能上朝。

诸大夫俱至祭府问安。

祭足在内室埋伏刀斧手,并说宋军大军压境,想要帮助公子突继位,废掉郑昭公。

与郑昭公有嫌隙的高渠弥第一个赞成,其他大臣迫于形势也同意了。

于是大臣联名上书逼郑昭公退位,随后,祭足奉公子突即位,是为郑厉公,祭足大权在握。

这只是郑国内乱的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