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成分输血规范及注意事项

浓缩红细胞:将采集到多联袋内的全血中大部分血浆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分离出后剩
余的部分所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
浓缩去白细胞红细胞:将采集到多联袋内的全血中的大部分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
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去除后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
悬浮红细胞:将采集到多联袋内的全血中大部分血浆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分离出后并
储存温度:低于-18℃ 保存期:自血液采集之日起1年。解冻后2℃~6℃保存,应24h内输注。
➢适应症:冷沉淀主要用于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凝
血因子Ⅷ缺乏症。
➢储存方法:不宜在室温下放置太久,不宜放4C冰箱,也不宜再冻存。
➢输入要求:融化后的冷沉淀不仅要尽快输用,而且要以病人可耐受的最快速度快速
பைடு நூலகம்
➢ 适应症:各种凝血因子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凝血
酶原时间(PT)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输入大量库存血或浓缩 红细胞的急性大出血患者(出血量相当于自身血容量)。
➢ 储存方法:溶化后尽快输入,因故未输,可在4℃冰
箱暂存,但不得超过24小时,更不可再冰冻保存。
、悬 浮红细胞血液制剂中的红细胞分离出并加入红细胞保护剂甘油于低温冷冻保存。
储存温度:含20%甘油的冰冻红细胞在-120℃以下储存,含40%甘油的冰冻红细 胞在-65℃以下储存。 保存期:自采血之日起10年 ,解冻后24小时。
➢ 适应症:急性失血超过全血量20%、手术及
创伤病人血红蛋白70g/L、内科长期慢性贫血 且伴缺氧症状,血红蛋白60g/L或HCT<0.2。
➢ 储存方法:室温下放置不超过半小时。
➢ 输入要求:一般情况下输血速度为每分钟5-
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
急性贫血 < 60g/l; 慢性贫血 < 40g/L; 1天内 Hb下降 > 30g/L 均应及时输血
一、 成分输血的定义:
是指将献血者所献之全血按各种有效成分分开,制成高纯度、高浓度的制品,根据病人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输入所需成分。
优点:可以提高针对性,避免不必要的成分引起的不良反应,一血多用。而输全血可致不良反应的产生,可以增加感染的机会,输血越多,抗体越多,则输血效果越差。
? 心率、呼吸、血压是否稳定
? 尿色是否趋于逐渐变浅
? 血红蛋白是否趋于逐渐稳定
2、是否存在脑缺氧、休克、肾衰等,注意意识、血压、尿量等。
3、观察血电解质变化
四、注意事项
因输血供给了补体和红细胞,又是反而加重溶血,应特别注意,并防止溶血反应及热源反应。
5、洗涤红细胞
洗去85%以上的白细胞及99%的血浆,减少免疫反应。
适应症:自身免疫性溶血 血浆中有IgA、IgG抗体的病人
肾脏移植后的输血 阵发性Hb尿 慢性肾炎 有严重输血反应史者
各种免疫性疾病所致贫血 (SLE)
6、血小板 生存期10天,半生存期4天,每天更新率约10-15%
400ml全血 -----〉1U -----?48* 10^9/U
? 严重者,缺氧表现重,可烦躁、惊厥、昏迷,休克等。
二、抢救措施
? 急查血常规,必要时复查,观察其动态变化
? 立即输液,并用碳酸氢钠,必要时可用5%碳酸氢钠 3-5ml/kg,配成等渗液静脉推注。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10-15ml/kg/次,以维持有效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
? 输血
* 指针
8、 新鲜冰冻血浆
成分输血的名词解释

成分输血的名词解释献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公益事业,因为血液能够挽救生命。
对于需要输血的患者来说,得到合适的血液成分是至关重要的。
成分输血是指将整血分离为不同的组分并单独输注给患者,以满足患者特定的治疗需求。
本文将对成分输血进行详细的解释和探讨。
一、成分输血的定义与原理成分输血是指将捐献者的整血分离成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不同的组分,根据患者需要的具体血液成分进行输注。
整血是指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的血液制品,而成分输血则将整血按照不同成分进行分离,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为有益的血液成分。
成分输血的原理是通过离心技术将整血分离为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
红细胞输注适用于治疗贫血等造血系统疾病,血小板输注则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而血浆输注则适用于各种涉及凝血机制的疾病。
通过选择性输注合适的血液组分,可以更有效地治疗患者的具体病情,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二、成分输血的优势和适应症成分输血相较于整血输血具有多种优势。
首先,成分输血能够根据患者特定的治疗需求提供最为合适的血液成分,避免了输血过程中过度血容量负荷的问题。
其次,成分输血可以减少患者对于某种成分的暴露时间,从而降低对抗体形成的风险。
此外,成分输血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捐献者的血液资源,确保供血充足。
成分输血的适应症广泛。
首先,血小板输注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的患者,如血友病患者或白血病患者等。
其次,红细胞输注适用于贫血患者、失血过多或手术后需要补血的患者。
血浆输注则适用于治疗凝血因子缺乏、严重出血以及生理烧伤等疾病。
三、成分输血的过程和注意事项成分输血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情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决定输血的成分和量。
然后,医护人员会从合格的献血者中筛选合适的血液成分,并进行相关的检测和审查。
接下来,采集到的血液将经过离心技术进行分离,并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储存。
在成分输血的过程中,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名词解释成分输血

名词解释成分输血成分输血,是指将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分离,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的制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要,有针对性地输注特定的血液成分。
这种输血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全血输注,具有一血多用、节约血源、针对性强、疗效好、副作用少、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因此已成为临床常用的输血类型。
一、成分输血的起源及发展成分输血的发展源于对血液成分的深入研究和对临床输血需求的精准把握。
在20世纪中叶,科学家们发现了血液中各种成分的生理功能,并认识到不同疾病状态下,患者对血液成分的需求各异。
这使得成分输血逐渐从全血输注中脱颖而出,成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
二、成分输血的原则1.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成分输血的原则是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输注特定的血液成分。
由于失血、血细胞破坏增加或造血功能障碍都可能需要输血,输血的数量和种类取决于输用成分血的寿命,取决于病情需要,决不可千篇一律都输全血。
2. 禁止输安慰血:适合输成分血的病人,决不给全血。
临床80%的输血病人是需要某种血液成分,而不适合输全血。
3. 一次给足:各种成分血的输注计量要符合标准治疗剂量,一次要给足,才能达到预期疗效。
三、成分输血的种类及适应症1. 红细胞悬液: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如慢性贫血、急性失血等。
2. 新鲜冰冻血浆:适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如肝功能障碍、手术出血等。
3.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适用于免疫缺陷病、感染性疾病等。
4. 血小板浓缩液: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的患者,如白血病、放疗后等。
5. 单采血浆:适用于血浆置换、治疗性血浆输注等。
6. 其他成分血:如粒细胞、红细胞生成素等,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进行选择。
四、成分输血的优势1. 一血多用:成分输血可以将一份血液分离成多种成分,分别输注给不同的患者,提高血液利用率。
2. 节约血源:成分输血可以根据患者需要,有针对性地使用血液成分,减少不必要的全血输注,从而节约血源。
浅谈成分输血适应症及临床应用

出现肠 易激综 合症时 ,首先要解 除思想顾虑 ,缓解紧张焦虑情 绪 , 时接受 专科医生诊治 , 及 以消除心理 障碍。近两年来 , 门诊及住 院患者 中胃及肠溃疡病者明显增加 , 据综合分析与人们平 时饮食 、 过 量饮酒 、 喜食辛 辣火锅 、 麻辣烫有关 。刺激幽 门括约肌松 弛 , 胆汁反 流, 胃肠黏膜充血水肿 , 引发螺旋杆菌感染 , 肠化增生。 本文提示 : 凡患有 胃、 肠疾病的人 , 应忌烟 、 、 酒 辛辣食 物。 生活起 居要有规 律 , 加强体质锻练 , 强与疾 病作斗争 的信 心 , 增 选择专科 医 生进行治疗 。 病是 可以治 愈的。 该 另外饮食 上的调节很重要 。 可根据
成分输血就是将全血根据血液 比重不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各 种有效成分分离 出来 , 提纯制 备成高纯度 、 量小的提纯 制品 , 临 容 在 床使用时可依据不 同病人病情需要输 注所需 的成分 。 随着现代输血疗法发展 ,人们对成分输血 的认识逐渐提高并广 泛应用于l 床 。成分输 血是全血中提纯 的高浓度制 品 , } 缶 优点是一血
草 lg 炙 黄 芪 2 g 螵 蛸 1g 石 榴 皮 1g O, 5,桑 5, 5 ,元 胡 粉 lg 黄 连 O,
1 g 2 o
不 同症状 防治 , 腹胀 、 的少 吃或不吃豆类 、 心菜和可含发酵 的 胀气 卷
食物 , 对乳糖不 耐受者应减少 牛奶乳 品的摄入 。总之健脾化湿 、 理气
抑 制者。本制 品应尽快输 注 ,未能及时输注只能在 4C  ̄条件 下保存
2 h 4 。
多用 、 容量小 、 高浓 度 、 纯度高 、 稳定性好 、 用少 、 副作 疗效 好 、 避免传 播疾病并节 约血 液资源。因此 , 成分输血 在l 床上被 广泛推广应 用 } 缶
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

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输血为一替代性治疗,可以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增加携氧能力、提高血浆蛋白增进凝血功能。
1、输血的适应症1、大量失血:急性失血少于血容量的20%(相当于失血800~1000ml),经晶体液扩容后,如果循环血容量稳定、HCT≥0.30,则不必输血。
急性失血超过血容量的20%~30%往往需要输血,部分病人可能需要大量输血(24小时内输血量≥血容量)。
急性失血性休克时先给予晶体液20~30 ml/kg或胶体液10~20 ml/kg加温后5分钟内快速输注。
晶体液用量至少为失血量的3~4倍,失血量>30%血容量时可以考虑胶体液,晶体液:胶体液比通常为3:1~4:1。
如果循环血容量接近正常,血红蛋白<70g/L,有明显贫血症状时可考虑输红细胞纠正贫血。
但在扩容恢复心排血量和组织血流灌注后,如果患者较年轻、心肺功能良好,可以不输血。
2、贫血或低蛋白血症:慢性失血、红细胞破坏及白蛋白合成不足。
可输红细胞及血浆,可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
3、重症感染:适用于全身严重感染,应输浓缩粒细胞。
4、凝血异常:根据凝血异常的原因补充相关的血液成分。
如:血小板、冷沉淀、冰冻血浆等。
5、输血前核对病人及供血者姓名、血型及交叉配血单。
血袋是否渗漏,血液有无异常及保存时间。
输血时严密观察病人,输血袋应保留2小时,以备化验检查。
二、输血的并发症及其防治1、发热反应:输血后15—20分钟开始,原因①免疫反应,体内有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②致热原,(蛋白质、死菌或代谢产物)污染;③细菌污染和溶血,症状轻应减慢输血速度,严重者马上停止输血及时对症处理过敏治疗,严格消毒,控制致热原。
2、过敏反应:多发生输血膈数分钟,皮肤局部性或全身性瘙痒或荨麻疹。
严重为咳嗽、喘鸣、呼吸困难及腹痛、腹泻甚至过敏性休克。
原因①过敏病人对白蛋白类过敏或供血者中某种抗体,此反应抗体为IgE2病人因多次输血浆体内产生抗免疫球蛋白抗体,以抗IgA抗体为主。
输血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输血的原则及注意事项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措施,用于补充患者失血或缺乏某种特定成分的血液。
为了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有一些原则和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本文将介绍输血的原则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输血的原则1. 适应症:输血应有明确的适应症,如急性失血性休克、贫血引起的心功能不全等。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输血,避免过度或不必要的输血。
2. 血型配对:输血前必须进行血型鉴定,确保输血血型与受血者的血型相符。
ABO血型和Rh血型必须严格匹配,以避免出现输血反应。
3. 交叉配血:在输血前进行交叉试验,目的是检测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抗体,以防止输血过程中发生严重的输血反应。
4. 血液安全性:血液及其成分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筛查,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这包括对供血者进行疾病筛查,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毒等的检测。
5. 输血速度:输血速度应适当控制,避免过快或过慢。
过快的输血速度可能会导致心脏负荷过重,过慢的输血速度又可能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
6. 术前准备:术前需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如需要输血的患者应空腹,也要遵守禁食规定。
二、输血的注意事项1. 护理观察:在输血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
如出现发热、寒战、呼吸困难、皮肤红斑等异常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输血反应:在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输血反应,如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等。
对于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应持续进行,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输血反应。
3. 注意感染防控:输血过程中要注意感染的防控。
护士应严格遵守手卫生、穿戴无菌手套等操作规范,避免污染血液样本和输血器具。
4. 输血速度:输血速度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对于年幼、老年或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输血速率需要适当降低,以防止心脏负荷过重。
5. 输血监测:输血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效果。
如监测血红蛋白水平、血细胞比容等指标,以及出现贫血的原因进行评估。
成分输血护理常规

成分输血护理常规成分输血是指将血浆、红细胞、血小板等单独分离出来进行输注的一种输血方式。
在临床中,成分输血常常用于血液疾病、手术、创伤和严重贫血等患者的治疗。
本文将介绍成分输血的常规护理措施,包括鉴定血样、准备输血、输血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等。
一、鉴定血样1.鉴定输血适应症:在确定需要输血的患者后,需要进行血型、配型和交叉试验,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血型鉴定:将患者的全血样本和供血者的全血样本混合,通过抗体与抗原的反应,确定患者和供血者的血型。
3.配型和交叉试验:将患者的血清和供血者的红细胞混合,通过观察凝集反应,判断患者对供血者的红细胞是否存在抗体。
4. 制备血样:确定输血前需制备1-2ml血样,用于以后的参照。
二、准备输血1.确认医嘱:在准备输血时,必须确认医生已经下达了正确的输血医嘱,包括输血种类、剂量、速率等。
2.安排好输血时间:输血之前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告知输血的时间和过程,以免患者感到害怕和紧张。
3.设备准备:包括输血装置、输液器、输血管等器械的准备,确保器械的清洁和完整。
三、输血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1.仔细观察血样:在开始输血前,需要观察血样的质量,包括血液的颜色、悬浮物和透明度等,以便发现异常情况。
2.实施输血前观察:在开始输血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血压、体温、呼吸、心率、皮肤黏膜的颜色等。
3.注射预防药物:输血前常规预防药物包括抗组织胺药、解热镇痛药和抗过敏药等,在输血前15分钟注射。
4.开始输血:将精确计量的成分血制品注入到输血管中,根据医嘱的要求控制输血的速度和时间。
5.观察输血反应:在输血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如发热、寒战、呼吸急促、过敏反应等。
6.输血过程的观察和记录:包括输血的时间、输血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输血速度、输血量、患者的反应等,以便对输血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7.输血过程中的护理措施:包括保持通畅的输血管、观察和记录患者的体征变化、定期测量血压和脉搏、确保输血器械的完整和清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分输血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一、红细胞
1、悬浮红细胞(红细胞悬液)这是一种从全血中尽量移出血浆后的高浓度缩红细胞,红细胞压积的高达0.90。
由于原抗凝保存液被大部分移出,所含葡萄糖量很少,不能保存,加之红细胞很稠密,输注速度慢,故必须加入适量添加剂才能克服这些缺点。
添加剂的配方有多种,都是特别者剂的红细胞保存液。
它不仅能使红细胞很好地保存,而且红细胞被添加剂稀释了,输注更流畅。
这是目前红细胞成分应用的最佳选择。
适应症:悬浮红细胞适用于临床各科的输血、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需要输血者、外伤或手术引起的急性失血需要输血者、心,肾,肝功能不全需要输血者、儿童的慢性贫血特别适合本制品。
注意事项:输注前需要血袋反复颠倒数次,使红细胞与添加剂充分混匀。
必须时在输注过程中也要不时轻轻摇动血袋使红细胞悬起,以避免出现越慢的现象。
若已出现滴速不畅,则可将少量生理盐水通过Y型管(双头输液器)移入血袋内以稀释并混匀;不应与其它药物混合输用。
2、浓缩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红细胞浓缩液)
适应症:与悬浮红细胞相同。
注意事项:输注前要混匀,禁止向袋内加任何药物,也
不允许用葡萄糖液,葡萄糖盐水,林格氏液稀释本样品,
以免红细胞发生变性,凝集或溶血。
3、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制品性质每单位总量约120ML,其中含红细胞60~80ML。
生理盐水50ML。
血浆和白模层大部分被去除,采用倒置离心法能去除白细胞约70%~80%。
这种制品HLA抗原作用较弱,故输血不良反应少。
适应症·:由于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患者、·准备作器官移植的患者、·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重型地中海贫血等患者,可以第一次输血起就选用本制品。
如输本制品仍有发热反应,可改用洗涤红细胞或白细胞过滤器过滤添加剂红细胞或浓缩红细胞。
4、洗涤红细胞制品性质每单位洗条红细胞的总量110~120ML,其中含红细胞60~70ML及生理盐水50ML,该制品已去除 80%以上的白细胞和99%的血浆。
保留了至少70%的红细胞。
在洗条中同时去除了,钾,氨,乳酸,抗凝剂和微小凝块等。
血小板随血浆被去除。
应用本制品可显著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适应症: *输入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的患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的患者;由于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起输血发热的患者也可试用本制品;
注意事项:由于大多数单位采用的是开放式洗涤法,故本制品制成后最好在数小时内输注完毕。
二、白(粒)细胞
适应症对中性粒细胞过低的患者采用预防性粒细胞输注的方法已废弃,而治疗性粒细胞输住也呈日益减少的趋势。
注意事项
1、本制品输注前必须做ABO血型交叉配合试验;
2、制备后应尽快离开血管,到达感染部位,或者先到肺部,然后进入肝脾。
因此,输住效果不是看白细胞数是否升高,而是看体温是否下降,感染是否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