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大观园长联
篆书大观楼长联全文

篆书大观楼长联全文
云南昆明大观楼长联是清朝乾隆年间昆明名士孙髯翁登大观楼有感而作,全联如下: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也恁寄语西山。
数词人墨客,仅留得几处吟诗;至画栋雕梁,哪说得千秋光彩。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此长联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全联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深刻生动。
上联写滇池美景如画,令人心旷神怡;下联写历史沧桑变迁,令人感慨万千。
此长联气势磅礴,意境深远,是千古流传的佳作。
天下第一长联——昆明大观楼长联

天下第⼀长联——昆明⼤观楼长联⼤观楼长联⼤观楼长联是乾隆年间名⼠孙髯翁登⼤观楼所作。
评价⼤观楼长联是乾隆年间名⼠孙髯翁登⼤观楼所作,被称为“天下第⼀长联”。
长联观物写情,内涵深刻,被誉为“海内第⼀长联”、“古今第⼀长联”、“天下第⼀长联”等。
长联挂在“五百⾥滇池”岸边的⼤观楼前两百多年,滇池⼤观楼与黄鹤楼、岳阳楼及滕王阁齐名,并列为我国四⼤名楼之⼀。
1983年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物保护单位。
这副长联(原⽂⽤繁体字书写,⽆标点符号)多⾄⼀百⼋⼗字,对仗⼯整。
上联写滇池及周围风光景物,歌颂昆明⼤好河⼭及农民的⾟勤耕耘。
下联联想云南历史。
孙髯翁的长联⼤约写于公元1765年,当时官场腐败,民不聊⽣,诗⼈有感⽽发;在写景的同时触景⽣情,抨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
60年代陈毅副总理读⼤观楼长联后赋诗赞道:“滇池眼中五百⾥,联想⼈类五千年。
腐朽制度终崩溃,新兴阶级势如磐。
诗⼈穷死⾮不幸,迄今长联是预⾔。
”可见新中国的领导⼈对这副长联的评价是很⾼的,也是很正确。
对联上联五百⾥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蜿蜒,南翔缟素。
⾼⼈韵⼠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丹霞,莫辜负:四围⾹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斧,元跨⾰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杵疏钟,半江渔⽕,两⾏秋雁,⼀枕清霜。
作者孙髯(1685(⼄丑年)-1774),字髯翁,祖籍陕西三原,⽣于清康熙⼆⼗四年⼄丑岁(1685)。
因其⽗在云南任武官,随⽗寓居昆明。
博学多识,乾隆年间,曾为昆明滇池⼤观楼题楹⼀幅,计180字,号称天下第⼀长联、海内长联第⼀佳作,被后⼈尊称为联圣。
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赞道:“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
孙髯翁早年由于对科场搜⾝极为愤慨,认为这种“以盗贼待⼠”的举措有辱斯⽂,遂发誓永不赴秋闱之试。
大观楼长联原文

大观楼长联原文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编辑版word。
大观楼长联原文

大观楼长联原文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昆明滇池大观楼长联

昆明滇池大观楼长联
昆明滇池大观楼是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滇池畔的一座古老建筑,也是昆明市的地标之一。
下面是一篇关于昆明滇池大观楼的长联,为您提供参考。
第一联:昆明滇池大观楼映霞,山水交融秀美如画。
第二联:湖光山色真醉人,花香草绿迷人心。
第三联:丰收季节清风劲吹,绣球花开迎来春。
第四联:鸟语花香人悠闲,游客赞叹无尽欢。
第一联描述了滇池大观楼的壮丽景色,它倚山傍水,映衬着美丽的霞光,使整个滇池的山水景观更加绮丽如画。
滇池大观楼是一个观景台,游客可以站在上面远眺滇池的美景。
第二联以诗意的方式表达了滇池大观楼所在地的美景之处。
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令人陶醉。
一边是碧波荡漾的滇池湖光,一边是郁郁葱葱的山景,使游客心旷神怡。
而且这里还有花香草绿,各种植物繁茂,营造出一个迷人的环境。
第三联将滇池大观楼与季节联系起来。
在丰收的季节里,清风吹拂滇池大观楼,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
而滇池大观楼周边的绣球花绽放,更是美丽的象征,也预示着迎来了春天的到来。
第四联则表达了滇池大观楼作为旅游景点所带来的欢乐和轻松。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鸟语花香,感受大自然的悠然宁静。
游客们赞叹不已,无尽的欢乐和快乐充斥着每一个角落。
总的来说,这篇长联通过诗意的方式,生动地描述了滇池大观楼的壮丽景色、迷人的花香和清风、以及带来欢乐和轻松的旅游体验。
这样的长联可以用于宣传滇池大观楼,吸引更多游客的参观和探索。
大观楼长联原文及翻译

⼤观楼长联原⽂及翻译⼤观楼长联原⽂及翻译 导语:五百⾥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zhù )灵仪,北⾛蜿蜒,南翔缟素。
⾼⼈韵⼠何妨选胜登临。
以下是⼩编整理⼤观楼长联原⽂及翻译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原⽂ 上联 五百⾥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蜿蜒,南翔缟素。
⾼⼈韵⼠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丹霞,莫辜负:四围⾹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 数千年往事注到⼼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斧,元跨⾰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杵疏钟,半江渔⽕,两⾏秋雁,⼀枕清霜。
词语注释词语注释 五百⾥:《云南通志·地理志》:“滇池为南中巨浸,周⼴五百余⾥。
” (2)帻:古时的⼀种头⼱。
(3)神骏:指昆明东⾯的⾦马⼭。
(4)翥:飞举。
(5)灵仪:指昆明西⾯的碧鸡⼭。
(6)蜿蜒:指昆明北⾯的蛇⼭。
(7)缟素:⽩⾊。
缟与素都是⽩⾊的⽣绢,引申为⽩⾊,此处指昆明西⾯的⽩鹤⼭。
(8)蟹屿螺洲:指滇池中如蟹似螺的⼩岛或⼩沙洲 (9)风鬟雾鬓:鬟:环形发髻;鬓:脸旁靠近⽿朵的头发。
形容⼥⼦头发的美。
也形容⼥⼦头发蓬松散乱。
此处⽐喻摇曳多姿的垂柳。
(10)翠⽻:翠绿⾊的鸟雀。
(11)丹霞:丹红⾊的云霞。
(12)九夏:指夏季的90天。
(13)芙蓉:莲花。
(14)汉习楼船:据《史记·平淮书》载,公元前120年,汉武帝“⼤修昆明池,治楼船……”以操习⽔军,打通从滇池通往印度的路径。
(15)唐标铁柱:《新唐书·吐蕃列传上》,公元707年,吐蕃及姚州蛮寇边,“九征毁絙夷城,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
(16)宋挥⽟斧:⽟斧为⽂房古玩,作镇纸⽤。
《续资治通鉴·宋纪》:北宋初年,“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
昆明大观长联

昆明大觀樓長聯是清朝乾隆年間昆明名士孫髯翁登大觀樓有感而作,全聯如下:五百裏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闊無邊。
看:東骧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
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鬓;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淩虛,歎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
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
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
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壹枕清霜。
【注释】:⑴五百里:滇池周广五百余里。
围湖造田后,今仅八十里长。
⑵披襟:披开衣襟。
岸:动词,推开的意思;帻,古时的一种头巾。
⑶神骏: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
骧:昂头奔跃的马。
⑷翥:飞起。
灵仪:凤凰一类的鸟,指滇池西面的碧鸡山。
⑸蜿蜒:指昆明北面的蛇山(长虫山)。
⑹缟素:白色的绢帛,指昆明西面的白鹤山。
⑺蟹屿螺洲:滇池中以蟹与螺壳堆成的小岛或小沙洲⑻风鬟雾鬓:鬟,环形发髻;鬓,耳边垂发;喻风中垂柳。
⑼萍:水草。
苇:芦苇。
“天”和“地”形容数量之多。
⑽翠羽:翠绿的小鸟。
丹霞:红色的云霞。
⑾孤负:意思是枉然,白费。
⑿九夏:指夏季的90天。
芙蓉:荷花。
⒀把酒凌虚:对天空举起酒杯。
⒁汉习楼船:汉武帝修昆明湖、治楼船以习水军。
打通通往印度的路。
⒂唐标铁柱:唐中宗时平吐蕃之乱“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
⒃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镇纸用。
为阻止宋徽宗在大渡河畔和大理购买战马,当时的边官编造宋太祖曾在版图上用玉斧“画大渡河为境界”的谣传: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⒄元跨革囊:指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皮筏以渡。
⒅断碣残碑:历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碑,随时间而断裂残破。
长联解释上联: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奔"现我的眼里,我敞开衣襟,推开冠戴,看着这茫茫无边闪亮碧波的滇池,多么令人欣喜啊!"看":那东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腾,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蛇山如灵蛇蜿蜒,南端的鹤山如白鹤翱翔。
大观楼暨天下第一长联(图文、朗诵、合唱与乐队)

大观楼暨天下第一长联(图文、朗诵、合唱与乐队)大观楼长联(朗诵、合唱与乐队)长联作者:孙髯翁(约1694-1775)作曲:左贞观(俄籍华人功勋艺术家)指挥:左贞观朗诵:李宗伦合唱、演奏:莫斯科爱乐交响乐团(在北京、昆明等地公演策划:邵筱萍合唱:云南小水井村合唱团音乐会主持:云南人民广播电台常露、和民)大观楼暨天下第一长联——昆明大观楼及大观楼长联(图文、朗诵、合唱与乐队)2008年11月30日摄影、撰文:明渔人昆明大观楼,又称近华浦,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位于昆明城区西南,建在滇池草海北滨,上层高悬咸丰乙卯年御笔赐题“拨浪千层”匾额,门前两侧悬挂乾隆年间孙髯所撰长联。
昆明大观楼因“天下第一长联”而名扬九洲,成为与黄鹤楼、岳阳楼及滕王阁齐名的我国四大名楼一。
昆明大观楼1983年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观楼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
昆明大观楼为了抒发自己对大观楼的仰慕及推崇情怀,我写了下面几句:琉璃彩画,三层檐飞;层楼倒映,金碧联辉;遥望睡佛,滇池如海;碧抱绿拥,翡翠秀美。
下面我就逐句诠释,并配以我于本月16日摄影的最新照片。
1998年,为迎接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云南省和昆明市两级人民政府投巨资对大观楼风景区进行大规模扩建和整治。
1999年春,古老的大观楼被整修并装饰一新。
长联保留原来的蓝底金字风格,材质由木质改为紫铜精工铸造,据专家说可以悬挂数百年而不变形。
三层琉璃飞檐,饰以金漆彩画,使得这座体积不算庞大的古典建筑显得颇有气势。
三层琉璃飞檐,金漆彩画使得大观楼颇有气势绿树簇拥中闪出一座方形的金色三层楼,倒映在碧波之中,真可以说是金碧联辉,罕见于其他名楼。
每次到大观楼,我都要站在这个角度凝视良久,美不胜收,流连忘返。
绿树簇拥的层楼倒映在碧波之中1961年,郭沫若登大观楼曾即兴题诗一首: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
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样宽。
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
我亦披襟久,雄心溢两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大观园楼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仕,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疏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朱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青霜。
昆明大观园楼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仕,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疏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朱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青霜。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
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
归?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
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
人不识君。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