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谒金门·双喜鹊翻译赏析
谒金门·风乍起全词翻译赏析

谒金门·风乍起全词翻译赏析谒金门·风乍起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释【乍】忽然。
【闲引】无聊地逗引着玩。
【挼】揉搓。
【斗鸭】以鸭相斗为欢乐。
斗鸭阑和斗鸡台,都是官僚显贵取乐的场所。
【碧玉搔头】即碧玉簪。
译文春风乍起,吹皱了一池碧水。
(我)闲来无事,在花间小径里逗引池中的鸳鸯,随手折下杏花蕊把它轻轻揉碎。
独自倚靠在池边的栏杆上观看斗鸭,头上的碧玉簪斜垂下来。
(我)整日思念心上人,但心上人始终不见回来,(正在愁闷时),忽然听到喜鹊的叫声。
赏析冯延巳这首词写贵族少妇在春日思念丈夫的百无聊赖的景况,反映了她的苦闷心情。
由于封建社会妇女无地位,上层社会的妇女依附于男子,女子又禁锢在闺房,精神上很忧郁,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相当普遍,因此古典歌中写闺阁之怨的也有很多,这种闺怨诗或多或少从侧面反映了妇女的不幸遭遇。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词着力表现的,不是情事的直接描述,而是雅致优美的意境。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
”这两句是双关语,表面写景,实际写情,本来水波不兴,忽然刮来风吹皱了池塘的水,象征着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动荡不安,起伏不平静。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丈夫远行在外,女主人公孤独一人,不由产生寂寞苦闷。
开头这两句是是传诵古今的名句,据说李璟与冯延巳相谐谑,李说冯:“‘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答:“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于是君臣皆欢!“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鸳鸯是水鸟,雌雄成双成对,在诗歌中经常作为爱情的象征,《孔雀东南飞》:“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用“鸳鸯”来比喻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
这两句是倒装句,女主人公为了排遣苦闷,就双手揉搓着红杏的花蕊,引逗着鸳鸯徘徊在园中的小路里,这多少给她带来了愉悦,暂时忘掉自己的寂寞;但是看见鸳鸯成双成对,更显得自己孤单,又勾起了自己的.烦恼,引起对心上人的怀念。
韦庄《谒金门-春雨足》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韦庄《谒金门-春雨足》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谒金门-春雨足》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
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情相对浴。
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
①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
【注释】①轴:此处作动词,卷的意思。
【译文】春雨那样的充足,把溪水染得碧绿碧绿。
垂柳外飞来一对鸟儿洁白如玉,在明媚的阳光下戏水沐浴。
高楼外翠绿色的门帘高高卷起,久久地倚着阑于凝望沉思。
天上悠悠地飘着淡淡的浮云,地下静静地流着蓝蓝的溪水,一丛丛树林隐现在烟雾之中,我用目光把一腔情爱送向千里万里。
【集评】明·沈际飞:“‘染就’句丽,说得双羽有情。
《鱼游春水》词‘云山万重,寸心千里’亦自妙。
此以上文布景找一‘目’字,意思完全,韵脚警策。
”(《草堂诗馀正集》卷一)明·董其昌:“倚遍阑干,无由消千里之恨。
”(《新锓订正评注便读草堂诗馀》卷二)明·周珽:“卷帘倚阑,睹溪鸟双飞对浴,因起闺人之想,心目之间,何能自堪,写情委婉。
”(《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卷六十)清·黄苏:“韦端己以才名入蜀,值王建割据,遂被羁留,为蜀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
《谒金门》云:‘柳外飞来双羽玉,弄睛相对浴。
’其自惜皜皜之白乎?歇拍云:‘寸心千里目。
’可以悲其志矣。
”(《蓼园词选》)【赏析】上片全写外景的刺激。
首两句似从“春来江水绿于蓝”脱化而来。
春色越繁盛,溪鸟越亲密,思妇之离愁别恨越浓重。
以乐景衬悲情,倍增其悲。
这些景物,都是为了突出“寸心千里目”。
下片写人物的内心活动。
“翠帘高轴”有“春日凝妆上翠楼”的意境。
只有领受了外界的无边春色,才能激起思妇之春情春恨,以致坐卧不安而“倚遍阑干”。
“云淡水平烟树簇”三组景色,展示了辽阔,遥远,并溶入空虚、失落无依之情,“寸心千里目”水到渠成,点睛之笔。
黄蓼园以为“双羽玉”乃“其自惜之白乎,”——即韦庄在珍惜自己的清白,“寸心千里目”为“可以悲其志矣”。
——大概以为韦庄留蜀后对唐室的故国之思。
古词《谒金门-帘半》(作者刘仲尹)原文全文及意思翻译

谒金门·帘半
刘仲尹[元代]
帘半?。
四座绿围红簇。
歌尽玉台连夜烛。
欢缘仍恨促。
休唱莲舟新曲。
烟水画船摇绿。
肠断鸳鸯三十六。
紫蒲相对浴。
译文
大别山是我的知心朋友,它山势峭拔,高耸入云。
阔别十年今又与其重逢,景色清丽如故。
想起汉阳使君,他身穿羊裘,拄着拐杖,在大雪停后邀我登高。
千仞群山,一轮弯月,湖水清澈,楼阁倒映。
十年的岁月,仿佛一枕黄粱梦,还未察觉,岁月已匆匆而过。
今天你我重逢,在碧山头相互追逐,健步如飞。
畅饮美酒,评谈千古,感叹英雄豪杰都已逝去,不由得泪雨难收。
现在谁作鹦鹉赋?壮志未酬,只有满腔遗恨。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长调。
又名《元会曲》《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
此体上片九句,下片十句,共九十五字,平韵。
鲒碕狂客:代指汉阳使君。
古代有以籍贯称人的习惯。
杖策拥羊裘:《后汉书·逸民传·严光》隐士严光“披羊裘钓泽中”。
觞:古代盛酒器,作为动词时有敬酒,饮酒的意思。
鹦鹉:东汉末年祢衡不为曹操所容,后来终为黄祖杀害。
作者:刘仲尹。
《谒金门》宋词赏析

《谒金门》宋词赏析导语:冯延巳的《谒金门》写贵族少妇在春日思念丈夫的百无聊赖的景况,反映了她的苦闷心情。
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带来《谒金门》宋词赏析,欢迎阅读!原文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释【乍】忽然。
【闲引】无聊地逗引着玩。
【挼】揉搓。
【斗鸭】以鸭相斗为欢乐。
斗鸭阑和斗鸡台,都是官僚显贵取乐的场所。
【碧玉搔头】即碧玉簪。
译文春风乍起,吹皱了一池碧水。
(我)闲来无事,在花间小径里逗引池中的鸳鸯,随手折下杏花蕊把它轻轻揉碎。
独自倚靠在池边的栏杆上观看斗鸭,头上的碧玉簪斜垂下来。
(我)整日思念心上人,但心上人始终不见回来,(正在愁闷时),忽然听到喜鹊的叫声。
赏析冯延巳这首词写贵族少妇在春日思念丈夫的百无聊赖的景况,反映了她的苦闷心情。
由于封建社会妇女无地位,上层社会的妇女依附于男子,女子又禁锢在闺房,精神上很忧郁,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相当普遍,因此古典诗歌中写闺阁之怨的也有很多,这种闺怨诗或多或少从侧面反映了妇女的不幸遭遇。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词着力表现的,不是情事的直接描述,而是雅致优美的意境。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
”这两句是双关语,表面写景,实际写情,本来水波不兴,忽然刮来风吹皱了池塘的水,象征着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动荡不安,起伏不平静。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丈夫远行在外,女主人公孤独一人,不由产生寂寞苦闷。
开头这两句是是传诵古今的名句,据说李璟与冯延巳相谐谑,李说冯:“‘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答:“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于是君臣皆欢!“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鸳鸯是水鸟,雌雄成双成对,在诗歌中经常作为爱情的象征,《孔雀东南飞》:“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用“鸳鸯”来比喻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
这两句是倒装句,女主人公为了排遣苦闷,就双手揉搓着红杏的花蕊,引逗着鸳鸯徘徊在园中的小路里,这多少给她带来了愉悦,暂时忘掉自己的寂寞;但是看见鸳鸯成双成对,更显得自己孤单,又勾起了自己的烦恼,引起对心上人的怀念。
黄庭坚《谒金门 戏赠知命》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黄庭坚《谒金门戏赠知命》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谒金门戏赠知命》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
②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
③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
④莫厌岁寒无气味,余生今已矣。
【注释】①戏赠知命:一作:示弟知命”。
知命,名叔达,庭坚弟。
当时庭坚贬官安置黔州,知命在此陪伴其兄。
②吴头楚尾:指现在的江西省北部,因为其地在春秋时为吴、楚两国交界处,故称。
③“兄弟”二句:兄弟相聚灯下,却因远离家乡,所以相视如在梦中。
“相看如梦寐”系用杜甫《羌村》:“美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④成蹊桃李:《史记·李广列传》引古谚语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语,意思是桃、李树虽不会说话,但花、果吸引人,所以树下自然踩出了路,比喻实至名归,重事实不尚虚名。
这里是用以称赞知命。
蹊,小路。
草堂松桂;孔稚圭《北山移文》中有“钟山之英,草堂之灵”和“诱我松桂,欺我云壑”二句,此处用以借指自己寓居之处十分荒凉寂寞。
【译文】越过一座座山,穿过一条条水,走遍这古代吴国和楚国交界的地方。
兄弟们远离家乡,默默地对坐在灯前,犹如做梦一样。
你本来像是桃树和李树,吸引了多少人前来瞻仰。
而今却跟随着我,忍受那寂寞荒凉。
不要怕寒冬来临,没有了芳香,要知道剩下的日子,不会给我们留下幻想。
【赏析】黄庭坚晚年宦途失意,屡遭贬谪,最终死在偏僻的宜州。
这首词写于被贬期间。
尽管黄庭坚在被贬期间也还旷达,但有时免不了会涌起感伤之情,这首词就是这种情感的流露。
黄庭坚是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
他的家乡也就是“吴头楚尾”;写词时,他在黔州(今四川彭水县),所以词中提到“家万里”。
词题《戏赠知命》,于是对知命的赞扬也就不可缺少;联系到当时的处境,又需要安慰,同时也难免感伤喟叹。
描写雪的古诗15篇

描写雪的古诗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雪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____高骈《对雪》3、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____白居易《夜雪》4、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____陈毅《青松》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6、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____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7、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____王维《观猎》8、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____祖咏《终南望余雪》9、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____郑燮《山中雪后》10、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11、烟霏霏。
雪霏霏。
雪向梅花枝上堆。
____吴淑姬《长相思令·烟霏霏》12、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____关汉卿《大德歌·冬》13、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____《采薇》14、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____《卜算子·咏梅》1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____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16、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____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17、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____袁枚《十二月十五夜》18、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____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19、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____柳中庸《征人怨/征怨》20、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____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1 千里黄云百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3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4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5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6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7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8.浪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9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手10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11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12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13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1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15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作此地连天花16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17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18百泉皆冻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19飘飘送下遥天雪,飒飒吹干旅命烟20斜阳蔬竹上,残雪乱山中21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22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衰23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24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25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26冬夕宜晚睡,夏日思晨兴27老客人间百事慵,乐哉闭户过今冬28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29冬尽今宵短,年开明日长30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31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32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33清冬见远山,积雪凝苍翠34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35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36雪乱飞,改尽江山旧。
孙光宪《谒金门-留不得》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孙光宪《谒金门-留不得》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原文】
《谒金门-留不得》
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
白苎春衫如雪色,扬州初去日。
①轻别离,甘抛掷,江上满帆风疾。
却羡彩鸳三十六,孤鸾还一只。
②
【注释】
①苎(zhu住):苎麻。
②鸳:鸳鸯的省称。
彩鸳三十六:语本唐李商隐《代应》:“谁与王昌报消息,尽知三十六鸳鸯。
”鸾:古代相传似凤一类的鸟,五彩而多青色。
孤鸾常用于喻失伴的人。
【译文】
留不下来,留下来也必定没有好处。
苎麻布的春衫雪样的白,那是我初离扬州这天的打扮。
轻意地别离,甘心地抛弃。
江上面风疾,来往船只如飞。
只羡慕那一对对鸳鸯似的好夫妻,我自己还象孤鸾一只。
【集评】
明·沈际飞:“起句落宋,然是宋人妙处。
”(《草堂诗余别集》卷一) 明·汤显祖:“满帆风吹不上离人小舡,今南词中最脍炙人口。
只此一曲数语,已足该括之矣。
”(手批《花间集》朱墨套印本卷四)
清·陈廷焯:“结笔妙。
一‘还’字,可知孤栖非一日矣。
”(《白雨斋词评》) 近代·李冰若:“字字呜咽,相思之苦,飘泊之感,使人荡气回肠,百读不厌。
其清新哀惋处,盖神似端已也。
”(《栩庄漫记》)
【赏析】
此词写别离。
上片写作者白苎春衫,扬州初别,心情是那样的无可奈何:“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
”下片写看到江上片片船帆,对对鸳鸯,想到自己孤身在外,不觉又后悔起当日的轻别来。
独守空闺的诗

独守空闺的诗词1、《望江南·梳洗罢》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2、《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武陵春·春晚》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4、《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许棐一春不识西湖面。
翠羞红倦。
雨窗和泪摇湘管。
意长笺短。
知心惟有雕梁燕。
自来相伴。
东风不管琵琶怨。
落花吹遍。
5、《献衷心·见好花颜色》欧阳炯见好花颜色,争笑东风,双脸上,晚妆同。
闭小楼深阁,春景重重。
三五夜,偏有恨,月明中。
情未已,信曾通,满衣犹自染檀红。
恨不如双燕,飞舞帘栊。
春欲暮,残絮尽,柳条空。
6、《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晏殊东风杨柳欲青青。
烟淡雨初晴。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眉叶细,舞腰轻。
宿妆成。
一春芳意,三月如风,牵系人情。
7、《苏溪亭》戴叔伦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8、《鱼游春水·秦楼东风里》佚名秦楼东风里,燕子还来寻旧垒。
馀塞犹峭,红日薄侵罗绮。
嫩草方抽玉茵,媚柳轻窣黄金蕊。
莺啭上林,鱼游春水。
几曲阑干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
佳人应怪归迟,梅妆泪洗。
凤箫声绝沉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
云山万重,寸心千里。
9、《甘草子·秋暮》柳永秋暮。
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
奈此个、单栖情绪。
却傍金笼共鹦鹉。
念粉郎言语。
10、《谒金门·双喜鹊》王庭筠双喜鹊,几报归期浑错。
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谒金门·双喜鹊翻译赏析
《谒金门·双喜鹊》作者为宋朝诗人王庭筠。
其古诗全文如下:双喜鹊,几报归期浑错。
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
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
不道枝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
【前言】《谒金门·双喜鹊》金代词人王庭筠的一首描写闺怨的词。
选材虽传统,但由于作者以其高超的写作技巧及思妇的情感表现得极其凄婉深刻,因而令人震撼,百读不厌。
【注释】①谒金门: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双调,仄韵四十五字。
代表作有冯延巳的《谒金门·风乍起》、李好古的《谒金门·花过雨》等。
②萼:花瓣下部的一圈叶状绿色小片。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闺怨的词。
选材虽传统,但由于作者以其高超的写作技巧及思妇的情感表现得极其凄婉深刻,因而令人震撼,百读不厌。
“双喜鹊,几报归期浑错。
”表现了闺中人急迫盼望丈夫归来又极其失望的心情。
在我国民俗中以喜鹊鸣叫为吉祥。
“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以喜兆,故谓灵鹊报喜”(《开元天宝遗事》)。
“几”极写闺中人的惊喜,失望、复惊喜复失望。
久守空房、孤寂的少妇是多么的深情盼望丈夫早日归来啊。
双喜鹊的双字极好地衬托出少妇的孤单,真是人不如禽。
“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假设旧愁可以忘记,即使旧日的愁苦都忘掉,眼前被引起的新愁烦又多得没有地方容纳了。
“着”多解,这里当安置、容纳解。
与该句句式相同的如北宋失调名词“苦恨春醪如水藻,闲愁无处着”,吴淑姬《小重山》词“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其中的
“着”均为安置之意。
(见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
用委婉曲折的设问,把内心的悲凉苦楚表现得缠绵绯侧淋漓尽致,堪与辛弃疾《念奴娇》的“旧恨春江流不断,旧恨云山千叠”相比美。
过片描写了景物。
“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墙角的梅花凋谢了,孤零地沾在那里;几粒青而又小的梅子妆点着花的残萼。
明显的暮春景色意味思妇的惜春自怜。
雪,指白色的梅花,用“瘦”来形容如雪梅花,形象地写出了梅花的凋零衰败。
清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赞扬作者“字新”欣赏其“瘦雪”的形容。
“一痕”即写孤独,又蕴含空漠无依,“墙角”是环境的冷落,也是女主人公的写照。
青春而逝,红颜将老,恰如流水年华一去不再,触景伤情,其内心深处的悲凉、无助无奈跃然纸上。
“不道枝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
”写景抒情,总括全篇,承上作结。
虽然已是败花残枝,光秃秃的枝上已无花可落,寡情的东风却依然逞凶肆虐,继续摧残着孤寂无依的梅树。
此词上阕重在心理描写,对闺中人的深沉挚受、痴情盼望的刻画极其深刻。
下阕重在景物,以花喻人,贴切自然。
艺术上达到极高境界。
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评价王庭筠不同于一般金人词风,“间涉幽峭之书,绵邈之音”《谒金门》是词人艺术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