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县袋料食用菌产业发展成效与措施

合集下载

留坝代料食用菌栽培技术

留坝代料食用菌栽培技术

2020.09菌菇生产留坝代料食用菌栽培技术许帆陈荣信周海军张洪亮食用菌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并且相对其他农村经济发展项目,食用菌产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尤为突出,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

陕西省留坝县地处秦岭南麓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超过90%,气候适宜,水源充足,是发展代料食用菌的优质场所。

留坝县是中国最早发展食用菌的地区之一,但由于栽培技术不足,生产设备落后、整体重视程度不足等原因,食用菌产业对全县经济未形成实际推动作用。

2018年留坝县制定“四养一林”农业产业发展政策,将代料食用菌定为全县重点扶贫产业,有效推动了代料食用菌在留坝县的迅速发展。

经过2年多的发展,全县代料食用菌年生产能力已经超过2000万袋,半年实现产值超过5000万元,有效增加了农户收入。

优越的自然环境可以进行夏菇、秋冬菇的交替生产,最大程度实现了食用菌产业的经济效益。

1原材料选择1.1木屑选用阔叶硬质杂木,以冬秋两季采伐的栓皮栋、麻栋、锐齿槲栋、槲栋、青刚栋等壳斗科木材最优,不得选用漆树或含油脂针叶类树种遥秋冬菇使用木屑要略粗于夏菇,秋冬菇为0.5~2cm,夏菇为0.5~1cm。

生产中最好选用新鲜木屑,木屑要提前粉碎,并且木屑堆每10天需要翻堆1次,如保存时间较长,可将木屑晒干许帆,陈荣信,周海军,张洪亮,陕西省留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邮编724100遥收稿日期:2020-08-31装袋封存。

1.2麸皮及辅料麸皮主要选择新鲜、红皮、粗片的小麦麸皮;辅料主要包括石膏、医用酒精、抗霉剂、甲洁星、气雾消毒盒、菌袋、扎扣等。

注意选择正规厂家的产品,并在产品有效期内使用。

1.3菌种选择1)夏菇。

全县推荐使用的夏菇品种:康田6号、申香215、238、0912、康田5号、212。

9月下旬至11月中旬接种,选择菌龄120天左右中高温品种(康田6号、238、康田5号),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接种选择菌龄80~100天中高温品种(申香215、238、0912)。

因地制宜种木耳富起来的乡村案例

因地制宜种木耳富起来的乡村案例

因地制宜种木耳富起来的乡村案例
西山瑶族乡北江村是2017年的脱贫摘帽村,地处海洋山脉,生态环境良好,但产业传统,发展路子单一,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靠光伏发电。

为改变这一现状,北江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班子经过认真研究,决定立足本村实际,培育壮大“产业树”,引进灵芝、木耳、香菇种植发展村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前期,北江村通过土地流转,已没有多余的资金购买菌种,为解决这一难题,村“两委”干部积极向上级争取,获得了灌阳县科技局资助6万灵芝菌种、木耳香菇2万菌种;同时,村两委干部积极向盐塘村灵芝菌基地专业技术人员学习,逐步掌握了灵芝、木耳、香菇种植培育技能,为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据悉,北江村目前试种仿野生灵芝3亩、大棚木耳、香菇300平方,总投资15万元,收益是逐年增加,属村集体经济,聘用3户贫困户负责日常管理,2019年预估为村集体经济增加1万元左右收入,实现了脱贫有成效、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目标。

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

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

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我国食用菌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具有坚实的栽培基础。

食用菌栽培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产业,可消化现代大农业中的种植业、畜牧业的剩余物及农产品加工中的下脚料,让其变废为宝成为人类的健康美味食品,而食用菌生产产生的下脚料又是种植业、畜牧业的优良肥料与饲料,在现代大农业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一、食用菌发展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食用菌的国家之一。

食用菌也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经历了悠久岁月。

东西方文明古国的早期历史文献中,都记述了关于菌类的栽培。

在2000年前的史料中已有记载,《吕氏春秋》载有"味之美者,越骆之菌。

"《史记》中有对获各的记载,称为"千岁松根,食之不死";东汉王充的《论衡》中就谈到"紫芝"可以像豆类在地里栽培。

我国最早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灵芝可治神经衰弱、心悸、失眠等症,并根据菌盖色泽,评述品质高低。

6世纪贾思辨的《齐民要术》"素食篇"中详细介绍了木耳菹的做法。

7世纪段成式写的《西阳杂俎》中,有关于竹荪的描述。

苏恭等人著的《唐本草注》中记载了"煮浆粥安诸木上,以草覆之,即生蕈尔"的原始木耳栽培法。

唐代韩鄂编的《四时纂要》中,则比较详细地叙述了用烂构木及树叶埋在畦床上栽培构菌的方法。

"种菌篇"还对菌子的种植、管理、采收、于藏以及菌的有无毒性,能否食用,作了具体叙述。

南宋陈仁玉撰写了第一部《菌谱》,其中对侧耳作过"五台天花,亦甲群汇'的评述。

还对浙江东南部十一种食用菌列述了名称,并对它们的风味、生长习性和出菇环境等作了精辟的论述。

这一时期我国人民认识和利用食用菌知识进步很大。

在西方国家中,希腊有一名医师在公元1世纪提出用木屑在畦床上栽培杨树鳞耳的方法。

到16世纪末,意大利的一位名医用这种方法栽培成功,后来大力传播。

虽然这些办法比较原始,但它具体记载了我国食用菌科学知识的渊源,具备了为后来半人工栽培的雏形。

食用菌栽培时,袋料灭菌应如何操作才算彻底灭菌?

食用菌栽培时,袋料灭菌应如何操作才算彻底灭菌?

食用菌栽培时,袋料灭菌应如何操作才算彻底灭菌?食用菌栽培时,袋料灭菌应如何操作才算彻底灭菌?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下需要注意的事项:在食用菌生产袋料时,由于生产量大,一般灭菌不采用高压灭菌方法,而是采取常温常压灭菌的方法,这样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又能节省生产成本。

食用菌原料制成袋料后,要及时彻底灭菌消毒。

食用菌消毒工作直接关系到袋料的质量和杂菌的感染情况。

为了避免袋料受杂菌感染或变酸,从拌料装袋到灭菌应该控制在6个小时内。

灭菌时可以采取常压灶灭菌,不宜使用高压锅灭菌。

常压灶灭菌温度要求尽量快速地升至100℃,并开始计时,持续让温度保持在100℃进行灭菌10~12小时左右,才能达到彻底灭菌。

一些食用菌栽培户往往就是这一关上粗心大意,造成袋料灭菌不彻底,发生杂菌感染,影响菌丝生长,导致减产。

特别是有些杂菌,耐温性非常强,潜力大,只有在100℃下持续12个小时,才能彻底灭菌。

袋料灭菌,不管袋料数量多少,只按灭菌时候,袋料温度达到100℃时开始计时,持续保持12小时,杂菌就会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不按照蒸发生量和袋料数量来考量。

食用菌袋料灭菌考量数据是温度和时间。

在袋料放入蒸仓内后,锅内注入足量的水,中途每小时注入一定量的开水或温水,不要注入凉水,避免降低温度影响灭菌效果。

袋料入仓排放要合理,要留有气道,使蒸气畅通,袋料受温均匀,避免灭菌产生死角。

火力要“攻头、保尾、控中间”,即开始阶段旺火猛攻,使4小时内袋温达到100℃,避免某些耐高温杂菌在袋内滋生繁殖。

然后控制住温度,保持10小时左右,最低一个小时旺火猛攻。

千万要注意避免“大头、小尾、中间松”现象,否则会功亏一篑,灭菌不彻底,导致灭菌质量下降,造成原料浪费和经济损失。

在灭菌过程中,要防止蒸仓漏气,可以使用绵花、布块和塑料薄膜等物体堵塞漏洞或包裹。

灭菌完毕,24小时后出仓。

总之,食用菌袋料灭菌是整个栽培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关系到灭菌的程度,袋料的质量,产量的高低,经济效益的好坏。

食用菌产业调研报告

食用菌产业调研报告

食用菌产业调研报告食用菌是一种可食用的大型真菌,蛋白质含量在13~46%,比普通果蔬高3~10倍,氨基酸多达18种,因其营养价值高,生产周期短,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在调整优化结构、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明确食用菌产业在我市的发展定位和方向,采取发放调查表、实地查看、现场交流、座谈研讨等形式,对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了解,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一)总体形势1.总体形势。

我国食用菌产业已成为继粮食、蔬菜、果树、油料之后的第五大种植产业。

2021年总产量4061.6万吨、总产值3466亿元,加工企业4.06万家,主栽品种80余种,商品化生产50多种,规模化栽培30多种,香菇、平菇、黑木耳、金针菇、双孢菇、毛木耳产量居前6位,占总产量的80%,形成了大宗品种稳步发展、珍稀菇类较快发展、药用菌类异军突起的百菌争艳局面。

食用菌年产量达到200万吨的有河南、福建、山东、黑龙江、河北、吉林、江苏、四川8个省,产能占的68%;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县有500多个,亿元以上的县有100多个,从业人员超过3000万人。

形成了河南省西峡县、福建省古田县、黑龙江省东宁县等一批知名产地。

庆元香菇、古田银耳、通江银耳、五营黑木耳、泌阳花菇、姚庄蘑菇等获得地理标志认证,东宁黑木耳和房县黑木耳获得欧盟地理标志认证。

2019年发布的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中,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有15个村镇;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中以食用菌为特色的有7个。

我国食用菌生产正在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品牌化转变。

适宜于工厂化生产的金针菇、杏鲍菇、白玉菇等品种摆脱自然环境约束,向大城市周边聚集,产品无需预冷保鲜,可直接供应市场,物流成本更低,生产效率更高,蘑菇的新鲜度、品质品相更好。

2.我市食用菌产业优势。

一是环境优势。

我市气温凉爽、气候适应,昼夜温差大,生产出的食用菌与南方产地相比具有肉厚、干物质高、品质优、营养价值高的优势,市场认可度高,吸引东南部客商来宁发展食用菌产业。

甘肃食用菌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甘肃食用菌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甘肃食用菌发展情况调查报告甘肃地处西北高原,属典型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低,雨量少,蒸发量大,日照充足,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短促,食用菌种类分布受到了限制。

多年来,甘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本地优势资源,着眼长远,坚持走“园区带农户”的发展路子,稳步扩大食用菌生产规模,为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基本情况甘肃经过多年的发展,食用菌产业的节水、高效、生态循环效益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生产规模逐步扩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对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栽培面积及种类甘肃各种食用菌栽培面积246.12万m2,规模2541 万袋,总产量2.16万吨,总产值1.27亿元。

栽培的种类有平菇、双孢菇、香菇、杏鲍菇、鸡腿菇、金针菇等,并积极引进了茶树菇、翅鲍菇、满天星、榆黄蘑、猴头菇、姬松茸等珍稀食用菌种,其中以平菇和双孢菇为主,约占栽培面积的92.1%。

产品以当地销售为主,生产集中且规模较大的除本地销售外,主要销往兰州、西宁、青海、内蒙及陕西周边市场。

(二)分布区域近年来,在市场推动下,甘肃食用菌栽培分布十分广泛,全省16个县市区均有栽培。

面积在10~70万m2之间的有6个县市区,产值在100~500万元之间的有5个县市区、500~1000万元之间的有2个市县区,2000~3000万元的有3个县市区。

(三)生产方式以传统分散为主逐渐向集约化、园区化方向转变,经营方式以注重生产环节向产加销一体化方向转变。

栽培形式有蘑菇棚、日光温室、阴阳棚日光温室等。

栽培模式主要以袋装墙式、站立式、床架式、菜菇立体套种、覆土栽培为主。

二、主推技术及品种甘肃食用菌经过二十多年发展,现已形成平菇、双孢菇、香菇三大栽培种类。

平菇主推灰美2号、庆丰518、615、农平18、20号、袖珍菇1672、平菇650等;双孢菇主推AS2796;香菇主推花菇、武香1号、冬菇808等;杏鲍菇主推杏鲍菇9号。

关于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完整版)

关于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完整版)

关于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关于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为全面掌握西峡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准确分析和把握未来走势,妥善解决和科学应对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促进食用菌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近日,县局组织人员,深入乡镇、村组、农户和有关单位及企业,对食用菌产业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成效近年来,西峡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发挥优势,大力发展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建设了全国最大的香菇交易市场,先后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十佳商品基地县,被中国果菜专家委员会、全国特产经济发展中心授予中国食用菌无公害科技示范县,被国家农业部等确定为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被河南省农业厅授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西峡香菇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并于16年3月日,在上海大宗农产品市场(BT)成功上市。

通过这一平台,西峡香菇将冲出亚洲,走向全球,意义深远。

纵观西峡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发展规模稳步攀升。

据统计,00年,全县袋料香菇种植规模不足00万袋,生产总户数1.5万余户,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山区乡镇。

到16年,袋料香菇种植规模稳步扩大,突破1.5亿袋,生产总户数达4万余户,占全县农业总户数的%以上。

---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进。

16年以来,西峡县积极实施食用菌基地标准化建设,强力推进三改四化工程,先后建立了个标准化生产基地,有效的提高了食用菌基地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被业界公认为独特的西峡模式,一举打响了西峡香菇优质品牌。

---生产效益日益突出。

16年,食用菌年产香菇5.1万吨(干鲜混合),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10,产值达7.4亿元(16年农业产值年报数据),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8.9%;出口1.7万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1/3,户均年收入达1.2万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5%,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产业市场日臻成熟。

建设了双龙、丁河两大香菇市场,年交易量达3.5万吨(干品),年交易额突破13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干香菇出口货源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全国食用菌先进市场。

四川省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四川省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20192020年第dible产食用菌产业是我国仅次于粮、菜、果、油的第五大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

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东菇西移”的结构调整,四川省食用菌产业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成为我国西部食用菌生产第一大省。

1四川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1.1食用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四川省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栽培食用菌,经过近50年的努力,逐渐发展成为西部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中心。

四川省通过持续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1.33万hm2,栽培食用菌品种30余类[2]。

其中,毛木耳和姬菇的栽培面积最大,拥有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3]。

2018年,四川省毛木耳产量(鲜重)达100余万t,姬菇产量(鲜重)30余万t。

从2001—2018年四川省食用菌产量和产值变化趋势看出(图1,数据均来源于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年报),其食用菌产业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整体呈稳步增长趋势。

第一阶段,2001—2010年为生产探索期;第二阶段,2011—2015年为快速发展期;第三阶段,2015—2018年平稳期。

2018年,四川省食用菌(鲜品)总产量213.42万t,同比增长3.82%;产值130.3亿元,同比增长8.54%,产量位居全国第八,西部第一。

1.2食用菌生产区域布局基本形成随着食用菌产业区域布局不断优化,四川省基本形成以“六菇三耳一菌”(平菇、姬菇、香菇、金针菇、鸡腿菇、双孢蘑菇,黑木耳、毛木耳、银耳,羊肚菌)为主,兼顾高档珍稀种类的多品种综合发展格局[4]。

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金堂的姬菇,大邑、蓬溪的双孢蘑菇,青川、宣汉的黑木耳,什邡、简阳的毛木耳,通江的银耳,甘孜的羊肚菌,崇州、郫县及红原的金针菇等特色食用菌产业基地。

近年来,四川省大力培育川西平原、秦巴山、川西北高原等集中食用菌产区。

根据食用菌种类分布、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化基础,四川省将食用菌产区划分为蘑菇产区、袋料栽培产区、反季节菇类产区、传统名特优菌类产区、野生珍稀菌类产区等5个特色优势产区[5-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 第6 期
西 乡县袋 料食 用菌产 业发展成效 与措施
马 维 源
( 西乡县农技中心 , 陕西西乡 7 2 3 5 0 0 )
摘要: 通过对西 乡县袋料食用 菌产业发展 现状 、 近年来取得 的成 绩 、 有 利条件 、 存在 问题的分析 , 提 出西 乡县食用菌产业发 展的措施 。 关键 词 : 袋料食用菌 ; 发 展成 效 ; 措施
2 . 6 规模化发展带 动产 业升级
多家龙 头企业 以高投入 、 高标 准、 专业化生产方 式进行规划 建园 , 引进流水 线加工机械 , 节本增效栽 培模式 , 为高效持续发展奠定 了基础 。 河南富农香菇
年袋料食用菌产值将达 8 5 0 0 万元 , 实 现净利 润 2 5 0 0

袋料食用菌提供 了丰富的辅料 。地处我 国第二大富 锌硒 区 , 天然 富硒 的食用菌更受市场青 睐。 2 . 3 技术力量强 。 群众基础好 全县有 多年从 事食 用菌 生产技术 人员 4 0余人 和一大批菇 农 , 经验丰 富 ; 食用 菌市场行 情好 , 菇农 积极性 高。 2 . 4 经济效 益显著 以袋料香 菇为例 , 设备 、 原料 、 大棚 、 地租 、 人 工
公 司的入驻 , 带来新 的技术 和销售 渠道 , 为产业链 的 延伸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样板和经验。 3 产业发展的制约 因素 3 . 1投资大 , 信贷难度大 食用菌投人 大 , 以规模化种植 1 0 0万袋为例 , 大 约 投资 5 0 0万 元 , 其 中固定设施 投资 5 O 万元 , 棚架 投资 1 5 0万元 , 袋 料生产 2 5 0万元 , 生产 管理 5 0万 元, 许多企业都存在资金不足 的现象 。 银行贷款食用

汉中 科 技 2 0 1 3 年 第6 期
划发展一个食用菌标准 化生产示范园区、一个食用 菌工厂化生产示 范厂 , 一个 菌种繁育 中心 。 4 . 4 抓基地、 建园区 。 凸显规模效益
西乡县在巩 固、扩大个户发展 的的基础上重点 抓基地和园 区建设 。已建成桑园镇食用菌示范镇 、 堰 口农业产业 园区、自勉 峡镇 产业园区和峡 口食用菌 基地 等。 已建成食用菌县级 园区 4个 , 其 中市级园区 3 个, 通过资金扶持 , 推进 园区建设步伐。 4 . 5 开展技术培训 , 强化专业合作社 建设 组织 专业技 术人员多次深入基地和园区生产一 线, 进行食 用菌技术培训与指导 , 提高管理水平 。强
费等投入 , 平均 4 元/ 袋, 销售 收入 8 元/ 袋, 投入产 出比 1 : 2 , 成本 回收周期短 , 利润高 。
2 . 5政 府大 力支持
2 0 1 1 年县 财 政列 出 5 O万 元专 项 资金 , 2 0 1 2年 列出 1 0 0 万元专项 资金扶持产业发展 。2 0 1 3年计划 整合 资金 1 0 0 0万元 , 把食用菌产业作为我县第 四大 支柱产业来扶持 。
万元 。
2 产业发展 的有利条件 2 . 1环境优越
西 乡 县 冬 无 严 寒 ,夏 无 酷 暑 ,年 平 均 气 温 1 4 . 5 a 【 = , 年降水量 9 0 0 m m左右 , 光照充 分 , 安排得 当 可周年生产。 2 . 2 资源丰富 森林 覆盖率 达 6 8 %,合 理间伐 出的青 岗木 是发 展袋料香 菇、 黑木耳 的上等原料 。 大量农 作物秸 秆为
袋料食 用菌产 业是一 项短 平快 经济 发展项 目 , 2 0 1 1 年起 , 西乡县抢抓 市场机 遇 , 以政 府引导 、 规模 发展 、 资金扶 持等方式 , 大力 发展袋 料食 用菌产 业 , 通过 3 年来 的努力 , 改 变了 以前 以农户 自主发展 , 单 打独斗 , 一盘散沙 和低效 椴木栽培 的局 面 , 产业发展 取得 了可喜成绩 , 已成 为农 民增收 , 县域 经济快速发 展 的新亮点 。 1发展现状 西乡县委 、 县政府非 常重视食用菌产 业发展 , 把 其作为第 四大主导产业来 抓 ,产业发展 规模 逐年翻 番, 2 0 1 1 年全 县发 展袋料 食 用菌 2 0 0万 袋 , 2 0 1 2年 发展 5 0 0万袋 , 2 0 1 3 年发展 1 0 0 0 万袋 。 全县 1 0个食 用菌发展重点镇 , 现有年 种植 5 0万袋 以上 的食 用菌 生产企业 2 3家 , 已建成食 用菌 县级 园 区 4 个, 其 中 市级 园区 3个 , 建成一个省级食 用菌示范镇 , 涌现 出 大批食 用菌 发展 专 业 村 。累计 建 成食 用菌 基 地 2 0 0 0 余亩 , 已建 成菌棚 5 0 0 0余 座 , 冷库 3 0 0 0 m 3 , 引 进 自动装袋生产线 5 条 。2 0 1 3上半年 1 0 0万袋 袋料 木耳 及夏菇 已喜 获丰 收 , 冬菇 即将 出菇 , 预计 2 0 1 3
菌基地不能做固定资产抵押 , 贷款难。 3 . 2 行业作用未充分发挥 , 组织化程度有待加 强
作者简介: 马雏源( 1 9 8 5 ——
) , 男, 助理农艺师, 主要从事粮油、 果蔬技术推广工作。

2 4—
农业科技
西乡县已成立 1 个食 用研究 所 , 1 5 个食 用菌专 业合作社 , 但都 只是挂起牌子并 没有有效运作 , 桥梁 纽带作用没有得到应有 发挥。 3 . 3 品种 单一 。 抗风险能力差 以袋料香菇为主 , 占发展量 的 9 0 %以上 , 发展规 模越大 , 风险越高 。 3 . 4 加工销售迫在眉睫 鲜菇经济效 益好 , 但 目前市场份额小 , 外地市场 亟待开发 ; 香菇加工停 留在烘干等初加工上 , 产 品附 加值低 , 经济效益未能最大发挥 。 3 . 5技术差异 。 缺 乏统一标准 个企业一个师傅 , 一个师傅一个做 法 , 凭 经验 制袋 、 点种 、 栽培 , 技术差 异性 大 , 存在 风险隐 患 , 个 别企业 已出现亏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