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食用菌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外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食用菌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食品,具有低脂肪、高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特点,对提高人体免疫力、调节胃肠功能、预防肿瘤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因此,食用菌的种植和加工产业逐渐兴起,并成为了食品产业中的重要一环。
国内食用菌产业现状: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种植和加工生产国家,全国菌棒的年产量近300亿根,菌种销售额约占全国农业科技推广中村各项业务收入的15%以上。
中国的食用菌产业在菌种培育、菌棒技术、菇棚设施建设、菇菌产业化加工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一方面,国内食用菌产量持续增长,主要受益于人们对营养健康饮食的需求增加和食用菌产品的普及推广。
食用菌的绿色、有机、低脂肪等特点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市场需求量不断攀升。
另一方面,食用菌产业的产业化和企业规模化进一步加快。
国内食用菌企业不断提高种植和加工技术,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食用菌品质和产量,并不断推出创新的产品。
同时,一些大型企业还通过整合产业链,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确保了食用菌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
国外食用菌产业现状:国外食用菌产业相对于国内,在发展水平和市场规模上较为成熟。
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的食用菌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种植、加工和销售体系。
这些国家的特色食用菌如松茸、牛肝菌、黑木耳等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价值。
国外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1.品种多样化:随着人们对食物味道和口感的要求不断提高,市场对食用菌品种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未来食用菌市场的发展趋势将会更加多样化,涌现出更多种类的食用菌产品。
2.优化加工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食用菌加工技术也会不断改进。
优化加工技术可以提高食用菌产品的品质、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3.提高产品附加值:未来食用菌产业将会注重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研发新产品、推广高附加值的食用菌种类,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2024年食用菌菌种市场发展现状

食用菌菌种市场发展现状1. 引言食用菌是一类优质、营养丰富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由于其独特的味道和多样的营养价值,食用菌逐渐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食用菌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发展,菌种市场作为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本文将对当前食用菌菌种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2. 国内食用菌菌种市场概述国内食用菌菌种市场的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根据相关报告数据显示,中国食用菌菌种市场的销售额在过去十年间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目前,国内食用菌菌种市场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数十亿人民币。
华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食用菌产区之一,也是食用菌菌种市场的发源地之一。
3. 国内食用菌菌种市场的竞争格局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菌种市场也出现了激烈的竞争。
目前,国内食用菌菌种市场主要由少数几家大型企业垄断。
这些企业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资源,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
同时,一些中小型企业也在市场中崭露头角,通过不断提高品质和服务,逐渐蚕食大企业的市场份额。
4. 国际食用菌菌种市场的发展趋势国际食用菌菌种市场相较于国内市场,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全球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提高,食用菌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尤其是以欧美地区和日本为主的发达国家,食用菌菌种市场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市场体系。
受其影响,中国的食用菌菌种市场有望在未来几年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
5. 国内食用菌菌种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在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菌种市场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
首先,随着国内人们对健康饮食认识的提高,食用菌菌种市场的需求将继续扩大,并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菌种繁育、培养技术也将不断提高,为菌种市场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然而,市场竞争激烈、行业标准不完善、生产成本上升等问题也给菌种市场带来一定的挑战。
6. 总结食用菌菌种市场作为食用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食用菌市场内卷严重未来几年行业如何突围

食用菌市场内卷严重未来几年行业如何突围?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底全国食用菌总产量已突破四千二百万吨,已成为继粮、油、菜、果之后种植业中的第五大产业。
食用菌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也面临不少问题,比如。
一、部分品种规模扩张过快,产量过剩: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因其具有短平快特点前些年很多地方发展产业都选择了食用菌作为首选项目。
而食用菌项目中最热门的当属香菇、黑木耳、平菇、羊肚菌等,不少新老产区搞起生产和规模竞赛,一个个菌菇之乡快速发展,一座座大棚拔地而起。
以羊肚菌为例,短短十几年其产量从无到有,快速扩张数百倍,因产量过剩,供大于求,其价格在去年开始出现暴跌,让广大种植户叫苦不迭。
近年来反季节香菇、平菇等由于规模快速扩张,价格也出现大幅下滑,失去了优势二、生产成本攀升,利润空间不断压缩:如今食用菌生产领域中各种成本如原材料、辅料、人工、管理等不断攀升,且恶劣极端天气等引发的坏棒风险增加。
基地、公司招人、留人困难,人越来越不好管,人才越来越不好找,种植户袋菌收益空间不断压缩。
新常态下,消费降级,部分食用菌需求减少。
整个产业链小贩、冷库、批发商及原辅材料、耗材、设备厂商等竞争同样激烈,日子都不好过。
三、重产量轻质量意识还没有得以扭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少食用菌产品同质化严重,在种植环节有相当一部分种植户片面追求高产,而忽略产品品质,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产品附加值低,缺乏谈价、议价能力。
在机械装备制造领域,产品同质化同样严重,原创度低,创新力不足,粗制滥造现象很普遍。
四、菌种问题突出,种植户反映强烈:菌种作用举足轻重,优良菌种是食用菌高产高质的关键条件。
如果菌种质量不行,再多努力都白搭。
当前菌种问题较为突出,表现在相关制度不健全,质量鉴定判别难度大,质量参差不齐,从业标准和门槛低,菌种退化带病,出现纠纷难解决等,某些产区菌种乱象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亟待解决。
2024年平菇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平菇市场发展现状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类,因其独特的产地培养方式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备受青睐。
本文将探讨平菇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1. 平菇市场概述平菇市场是食用菌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平菇具有高产量、高营养、易栽培等优点,在国内外市场上都有广泛的需求。
平菇市场的发展不仅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2. 平菇市场规模与增长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平菇市场在过去几年取得了显著的增长。
平菇的产量和销售额都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据统计,平菇的年产量已超过XX万吨,销售额达到XX亿元。
平菇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为相关企业和农户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3. 平菇行业竞争态势随着平菇市场的发展,相关企业也随之增加,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目前,国内平菇企业主要集中在产区周边,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生产工艺相对较为传统。
一些大型平菇企业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产量和产品质量,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4. 平菇市场的发展驱动因素平菇市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以下几个因素的推动:•消费需求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变化,对健康、营养食品的需求逐渐增长,平菇作为低脂肪、高蛋白质、高纤维的食材受到了广泛关注。
•种植技术进步: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创新,使得平菇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进一步满足了市场需求。
•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对平菇产业的发展给予了政策支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农民种植平菇,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5. 平菇市场的发展趋势平菇市场未来的发展表现出以下几个趋势:•差异化竞争: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平菇企业将更多关注产品的差异化和品质的提升,例如推出有机平菇、特色品种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多样化的需求。
•供应链优化: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平菇企业将加强与供应商和分销商的合作,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024年食用菌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食用菌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味道独特的食材,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
2024年,食用菌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从产业规模、市场需求、产品创新等方面进行分析,展望食用菌行业的前景。
首先,2024年中国食用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数据,2024年中国的食用菌总产量达到了500万吨,较2024年增长了10%。
食用菌产业不仅在农村地区有着广泛种植,在城市地区也有一定规模的生产。
目前,中国的食用菌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
其次,市场需求逐渐增长。
饮食观念的改变和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使得食用菌成为餐桌上的常客。
食用菌不仅可以当作主食或者副食,还可以制作成各种菜肴和加工品,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此外,食用菌作为营养食品,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为一种美容养颜的产品,进一步扩大了市场需求。
再次,食用菌行业在产品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2024年,不少企业开始研发和推出一些新品种的食用菌,如黑木耳、松茸、香菇等。
这些新品种除了丰富了市场供应,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消费者对食用菌的兴趣。
同时,一些企业也在产品加工和包装方面下功夫,推出了更加方便快捷的食用菌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对于便利性的需求。
然而,食用菌行业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供需失衡问题比较严重。
尽管食用菌产量不断增加,但是市场上仍然存在供应过剩的情况。
部分原因是因为一些地区的食用菌种植规模过大,导致市场上的价格下跌,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此外,一些食用菌企业也存在产品质量不达标的问题,使得消费者对于食用菌的信任度降低。
另外,食用菌行业的发展还受到一些环境污染的影响。
由于食用菌生长在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所以土壤质量对于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由于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会引起一些安全和品质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对于食用菌的疑虑。
综上所述,2024年食用菌行业在市场需求和产品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供需失衡和环境污染的挑战。
食用菌进出口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我国食用菌出口贸易概况
2007年全国食用菌产品出口创汇达14.24亿美元,比2006 年全国食用菌产品出口创汇11.21亿美元整整多了三个亿 美元,比2006年出口数量增加18.3%,出口金额增加 27.1%,其中双孢蘑菇罐头出口数量达31.64万吨,出口 金额达4.24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一、商会的工作职责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是国家商务部直属的我国最大 的农产品行业组织,主要从事全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 协调、服务、促进和维权工作。
食用菌分会主要负责全国食用菌进出口贸易业务的协 调、服务、促进和维权工作。
例如:广交会食品土畜馆、全国香菇的预核签章管理 (已取消)、中日农产品协议会谈判等。
2007年 7月5日,以日本公共广播电视台NHK为首各电 视台及读卖新闻等媒体相继报道了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总 局发表了对中国国内企业制造的7200种产品进行了调查, 发现有19.1%的产品达不到合格标准的新闻。
2007年 9月20日,日本发行的<周刊文春>报道,又开 始爆吵中国香菇“甲醛”问题。
2008年 1月底2月初发生“饺子事件” 。
现在的发展趋势是“南菇北移”
六、我国食用菌出口面临严重的食品 安全问题
我国食用菌生产方式较为落后,目前,仍以千家 万户农民以“手工作坊”种植栽培为主,食用菌产品 生产很难做到从源头抓起,难以建立可追溯的生产履 历制度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致使我国食用菌产品食 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食用菌出口面临严重的挑战和 困境!
菜及茶”;涉及商品为“山榆菜、桂皮、干香菇、白萝卜干
干香菇1例 放射线
、乌龙茶、普洱茶、大麦茶及鱼腥草茶”。
照射
1、日本厚生省决定从2006年8月11日起,对我输日木耳及加
国际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国际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人类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增长,人们对食用菌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作为世界卫生组织和粮农组织推荐的“一荤一素一菌”的三大人类健康膳食结构的组成部分,食用菌消费量也随之日益增长,世界食用菌贸易量不断增加。
欧美国家食用菌的发展以双孢蘑菇为主,其占整个食用菌生产和消费量的99%以上,300多年来一直没有改变,其原因是所需原料为麦草和鸡粪或马粪,尤以荷兰、法国为重要生产国。
当代荷兰食用菌产业内部分工明确,菌种生产、培养料制备和栽培生产是独立的三个分支,同时专业的设备生产厂和覆土生产厂为食用菌产业提供配套服务。
应用近代科学方法栽培食用菌从法国矿洞巷道栽培到美国双孢蘑菇标准化菇房的发明,推动了欧美工业化国家菇业生产的工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进程。
自双孢蘑菇实现标准化栽培,此后产量逐年增长,产量基本稳定在80万吨左右。
亚洲近代食用菌栽培技术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的日本香菇段木栽培并得到逐渐发展,产量保持在16吨。
在香菇段木栽培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日本和韩国又相继开发了金针菇、杏鲍菇、灰树菇、滑菇、斑玉蕈等多种木腐菌的工厂化栽培技术,成为木腐食用菌工厂化技术领先的国家,各种食用菌总产量保持在40万吨左右。
东南亚国家近年食用菌发展较快,主要是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和马来西亚等,产量分别为17、12.1、6.1、5和2万吨。
鉴于中国食用菌在农村人口脱贫致富中发挥的作用,近年非洲的纳米比亚、赞
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和埃及都陆续开始了食用菌的生产。
高端市场需求的双孢蘑菇工厂化的成套栽培技术引自欧美,而农业式的栽培多数是平菇,技术来自我国。
2023年食用菌行业概况及现状:食用菌产量超过4189.85万吨16

2023年食用菌行业概况及现状:食用菌产量超过4189.85万吨网讯,科技的不断进步下食用菌产业也在不断扩大,食用菌品类繁多目前市场主要以香菇、黑木耳等为主。
消费观念的转变下食用菌市场规模和产量均呈现上行的态势进展。
食用菌行业进展现状食用菌是指可以食用的真菌,包括蘑菇、香菇、松茸、金针菇等。
它们通常用于烹饪、食品加工和药物制备等领域。
在烹饪中,食用菌可以作为主料或配料使用,增加菜肴的养分和口感。
在食品加工中,食用菌可以制成罐头、干品、粉末等产品,便利储存和使用。
在药物制备中,一些食用菌具有抗肿瘤、免疫调整、降血糖等功效,可用于药物研发和生产。
自20世纪80年月以来,中国的食用菌产业经受了快速进展。
该行业已成为中国农业领域最具活力和进展潜力的领域之一。
目前,中国的食用菌产量已经超过了4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70%以上。
中国的食用菌种类繁多,包括香菇、金针菇、平菇、木耳、鸡腿菇等。
其中,香菇是最主要的品种,产量超过了20万吨。
中国的食用菌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包括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
除了满意国内市场的需求,中国的食用菌也出口到了许多国家,如日本、韩国、美国等。
然而,中国的食用菌产业仍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生产技术和质量掌握方面的不足。
此外,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价格压力也越来越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和行业协会已经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如提高品种品质、加强技术支持、加强市场营销等。
信任,在这些努力的关心下,中国的食用菌产业会连续稳步进展。
食用菌市场规模随着科学技术讨论的不断深化,食用菌栽培技术不断进步,同时,由于消费者需求的结构升级,越来越多的食用菌实现了工厂化、商业化栽培,并进入消费市场,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量不断增加。
中国是世界上食用菌产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依据食用菌行业市场分析统计,2022年中国食用菌产量达到4189.85万吨,产值达3696.26亿元。
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种植业中继粮食、蔬菜、果树、油料之后的第五大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核心提示:我国作为食用菌栽培历史最悠久、栽培种类最多、栽培技术最全面、产量和消费最多、从业人员最多的产业大国,已经成为全球食用菌产业转移的主战场,在未来10~20年内将不仅仅是个食用菌产业大国,而必将成为食用菌强国。
1食用菌认识和利用的历史中国是世界认识和利用食用菌最早的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数千年来,我国人民在和大自然相处过程中对大型真菌的形态、生境、习性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创造了丰富的词汇,并作过许多描述,记载于历史、小说、农书、本草等各类书籍文献中,还以这些野生食用菌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词、歌、赋等。
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中记载了香菇的美味“味之美者,越骆之菌”,越骆即当今的浙江省香菇主产区,菌即香菇。
从理论上阐明了菌类入馔的特点。
晋朝王嘉(?~390年)《拾遗记》有“种耨芝草”。
古农书中关于种菌法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韩鄂所着的《四时纂要》中“种菌子”的一段:“取烂构木及叶,于地埋之。
常以泔浇令湿,两三日即生。
”黑木耳、香菇、草菇等多种食用菌栽培都是起源于我国。
据考证,东南亚的草菇和日本的香菇栽培技术都是经由我国华侨和僧人传入。
多少年来,直至20世纪70年代,我国主要栽培的基本都是木腐菌—香菇、黑木耳、银耳。
但多为砍树砍花自然接种的半人工栽培。
7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人工接种栽培。
1978年统计全国食用菌产量仅6万吨(数据来自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
欧洲、美洲、非洲等地也都有采集野生菌的习惯,如欧洲人对块菌、美味牛肝菌和鸡油菌情有独钟。
英语的菌物学(mycology)一词则来源于蘑菇;古希腊将食用菌作为崇拜非洲人喜食野生的毛木耳、乳菇。
2近年世界食用菌产业发展及现状全球食用菌产业基本情况二战以来的70年间,全球食用菌一直持续增长,从未出现过减产。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增长主要来自我国。
1978年我国的产量仅占全球总产的%,1983年占12%,1990年展%,1994年占%,1997年占%,2002年占%,以后则更高。
近年间,全球食用菌产量基本稳定,我国之外的全球食用菌总产量约400万吨,栽培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超过10万吨的国家全球仅有8个,按产量依次是美国41万吨,日本38万吨,荷兰23万吨,韩国万吨,越南17万吨,法国万吨,泰国万吨,英国10万吨。
全球栽培食用菌市值约300~340亿美元,药用菌产品100~120亿美元,野生菌5亿美元,总计405~460亿美元。
其中大部分作为蔬菜和食品食用。
主要出口国有中国、荷兰、波兰、英国、法国,其次还有越南、印度、日本和韩国。
欧美的双孢蘑菇欧美栽培食用菌的发展几乎就是双孢蘑菇一种的发展史。
应用近代科学方法栽培食用菌起源于法国的1707年双孢蘑菇,从矿洞巷道栽培直至1910年美国双孢蘑菇标准化菇房的发明,推动了欧美工业化国家菇业生产的工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进程,20世纪30年代末欧美的双孢蘑菇实现了标准化栽培,此后产量逐年增长。
双孢蘑菇迅速实现了工厂化栽培。
日本的段木栽培香菇,由于人工纯菌种技术、人工接种技术和栽培管理的科学化,使其主宰香菇世界市场达半个世纪之久。
1938~1939年度的双孢蘑菇全球产量仅4000~5000吨,标准化菇房的推广和纯菌种的应用使1950年达到万吨,1960年达到万吨,1970年达到36万吨,1980年达到万吨。
1990~2000年间欧美的双孢蘑菇产量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一直在85万吨左右徘徊。
2000年以后多数主产国产量持续下降,2003年为万吨。
亚洲的食用菌亚洲近代的食用菌栽培技术起源于二战战败后日本的老兵安置就业工作,即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的香菇段木栽培,逐渐发展,50~70年代成为日本香菇的黄金发展期,1960年日本产香菇万吨,1970年升至16万吨,1970~1990年产量基本稳定,此后产量逐渐下滑,我国产香菇对日出口不断增加,2000年我国出口日本鲜香菇达到6万吨,占取日本半壁江山。
在香菇段木栽培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自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了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研究,70年代成为可商业应用的成熟技术。
以后又相继开发了杏鲍菇、灰树花、滑菇、斑玉蕈等多种木腐菌的工厂化栽培技术,成为木腐食用菌工厂化技术领先的国家。
1980年各种食用菌总产量达到万吨,1990年达到33万吨,2000年以来产量一直在40万吨左右徘徊。
东南亚国家近年食用菌发展较快,主要是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等,2008年产量分别为17、、、5和2万吨(张树庭教授私人通信)。
非洲的食用菌食物供给一直是非洲经济和社会的主要问题。
鉴于中国食用菌业在农村人口脱贫致富中发挥的作用,近年非洲的纳米比亚、赞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埃及等都陆续开始了食用菌的生产。
高端市场需要的双孢蘑菇工厂化的成套栽培技术引自欧美,而农业式的栽培多数是平菇,引自我国。
世界食用菌产业格局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以前,世界食用菌产业主要集中在荷兰、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美国等欧美发达国家,几乎单一的双孢蘑菇。
1974年第九届国际食用菌大会在日本的召开,推出了香菇、平菇、滑菇、金针菇等多种食用栽培技术及其产品,欧美独占鳌头的产业格局开始动摇,70年代末开始的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1987年我国香菇产量超过日本后,世界食用菌产业加快向我国的转移。
从1990年占全球总产量的%上升到当今的70%以上。
美国一直保持了产量的稳定,在38~40万吨,西欧的发达国家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劳保环保条件要求的不断提高,生产成本升高,导致近10年来产量逐年下降,而中欧第二世界国家的产量逐渐增加,补充了整个欧洲市场的需求,如波兰、西班牙。
世界生产方式和技术的转型食用菌的生产起源于园艺栽培,经历了标准化固定设施(菇房)栽培、工厂化栽培、机械化栽培、智能自动控制栽培、专业化栽培等几个阶段。
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发达国家经历了近百年的生产实践和发展,已经完成了农业向工业的转型,实现了专业化分工的工厂化生产,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食用菌工业。
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近况2.7.1产量的增长我国食用菌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迅速发展的,不过是30年的历史。
但是,这30年经历了房前屋后的庭院经济、特种蔬菜生产、成片的集约化和工厂化生产的4大阶段。
目前集约化的规模栽培已经占总产量的80%以上。
产区由70年代的浙江、福建、广州、广西等南方产区逐渐北扩,进入21世纪以来,食用菌生产已经遍及全国大江南北,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
成为世界食用菌生产第一大国,全球总产的70%以上。
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1978年我国食用菌产量万吨,1986年增至万吨,1993年154万吨,1996年为350万吨,2000年万吨,2003年达到万吨,2006年1474万吨。
2.7.2栽培种类的多样性我国食用菌的栽培种类有70~80种,形成商品的有50种,具一定规模生产的有20种以上,年产20万吨以上的有13种。
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07年产量居前9位的种类依次是:平菇、香菇、双孢蘑菇、毛木耳、黑木耳、金针菇、鸡腿菇、草菇、滑菇。
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栽培种类不断增多,如白灵菇、杏鲍菇、茶树菇、真姬菇、鸡腿菇、灰树花、灵芝等都受到了市场的青睐,成为我国食用菌产业新的增长点,为我国食用菌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7.3发展区域我国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遍及大江南北,从南到北,从山区到平原,食用菌产业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我国食用菌区域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结果表明,产量超百万吨的省有河南、福建、山东、河北、江苏、四川、黑龙江等7省,占全国总产的63%;50~100万吨的有广东、浙江、湖南、湖北、江西、广西、辽宁、吉林、安徽等9省。
这16省的产量占全国总产的%。
2.7.4主产地区(市、县)和产业集群数十个的食用菌产业大省都已经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亿元县(区)和十亿元县(区),如古田、庆元、磐安、龙泉、邹城、莘县、平泉、灵寿、唐县、冀州、遵化、汪清、东宁、西峡、泌阳等;有的以地区行政区划形成了更大的产业群,如福建的漳州、宁德,浙江的丽水,黑龙江的牡丹江、伊春。
主要栽培种类的主产区域如下:平菇:平菇栽培比较分散,多以农户分散栽培或小片连片生产。
主要产区在河北、河南、山东、湖北、四川、江苏。
香菇:浙江丽水和金华,湖北随州和远安,河南西峡和泌阳,河北遵化和平泉,辽宁清源和新宾,陕西汉中。
双孢蘑菇:福建漳州,河南夏邑,四川大邑,山东莘县和邹城,湖北新洲,甘肃金昌。
黑木耳:黑龙江牡丹江和伊春,吉林延吉,湖北随州和房县,河南驻马店和三门峡,陕西汉中,四川广元,浙江丽水。
毛木耳:四川什邡,河南鲁山,福建漳州。
金针菇:农业栽培产量在逐年减少,工厂化产量逐年增加。
农业栽培主要在河北灵寿,工厂化栽培上海、北京、沈阳、长春、深圳等大城市周边较多。
另外,江苏、浙江、甘肃等省也有较多的中小型栽培场。
滑菇:辽宁岫岩和庄河,黑龙江海林,河北平泉。
3发展趋势全球的发展趋势3.1.1发展区域欧美发达国家的食用菌产业从20世纪初开始起步,30~70年代的50年是其快速发展期,80年代至21世纪初期的20年时期稳定停滞期,可以说上个世纪30年代至本世纪初的80年食用菌产业的重点在欧美发达国家。
60年代开始逐渐向东方转移,始于日本香菇的段木栽培,70年代日本开始的工厂化栽培,80年代我国食用菌产业大发展的启动,90年代后期越南、泰国、印度等国食用菌产业的兴起,特别是我国80年代以来30年的持续发展,加快了食用菌产业从西方向东方的转移。
食用菌产业已经转移到以我国为主的东方,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在多数处于农业国的亚洲各国,食用菌产业劳动密集的特点,使得其由工业化程度高的国家向工业化程度低的国家转移。
在亚洲,经济较发达的日本、韩国已经10年几乎没有增长或少许的增长,中国台湾已经由70年代双孢蘑菇出口10万吨逐渐萎缩到近年仅供内销的2000吨左右,香菇也从80年代的6万吨减到目前的2000~3000吨。
未来亚洲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除我国外,还将有越南、泰国、印度、马来西亚等。
3.1.2生产方式如前文所述,食用菌最初起源于园艺方式的生产栽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化的进程,最终形成了食用菌工业,实现了专业化分工,如欧美草腐菌双孢蘑菇的生产,由菌种、堆肥、播种、发菌、出菇、采收全部由栽培者完成,发展到菌种和栽培由菌种公司和蘑菇公司两家完成,再发展到菌种、堆肥、栽培三家完成,现在又发展到菌种、堆肥、发菌、栽培四家完成,完全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提高了菇房利用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