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上课用)
2012年作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上课用)

审 题 方 法 二 : 以 果 溯 因 法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铁链拴住一只狗, 不一会儿,狗挣断铁链跑了。原来铁链上的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 100个环扣中,99个都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 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 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
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 结果 狗跑了 从原因切入,以果溯因立意, 原因 99个铁链都好只有一个坏了 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审题角度】 这是一道提示类材料的话题作文,材料提供了多个开启 思路的立意角度。可以从诸多提示中任选一种来写,也 可以综合几种来写,还可以由材料提示展开联想,从一 个新的角度来谈如何达到人生悠然的境界, 1.忙而不乱,有条不紊,从容面对繁杂事务;闲而顺其自 然,自然随和,也就不会觉得无聊烦躁:如此,人生方 能悠然。 2.处顺境时多将成功看成偶然,得志不得意;处逆境时多 将挫折看成必然,失意不失志:如此面对际遇,人生方能 悠然。
审题角度】 多则材料的审题方法是辨明材料间的关系。以上两 则材料存在相似关系,找到相似点便抓住了材料主 旨。 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会全面客观地评价他人, “不以一眚而掩大德”; 学会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 不因自己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而盲目自卑。 2.学会宽容,海纳百川。善待有专长有能力却又有 缺点的人,宽容其短处,发挥其特长,才能广纳人 才,人尽其才,壮大自己的力量。 3.完善自我,扬长避短。有缺陷者应该清醒认识到 自己的不足,积极自觉地完善自我、弥补短处,人 生之路才能走得更加顺畅,人生才会更加辉煌。
若多则材料,求同存异,辨证分析。【求同法】
几项材料在内涵上有共同性,相通性。审题时,就 是要找出材料的共同点。
例1:材料一 泾溪石险入惧惊,经岁不闻倾覆人。却是 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材料二 有人做过一个试验,青蛙被突然放进沸水中, 能迅速逃脱而活命,若放在慢慢加热的水中终被煮死。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学课件

02
期中考试作文
课堂小结:
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不能另搞一套。上面的几种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最佳角度构思作文。
谢 谢!
角色分析法
根据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例4: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母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从三个角度来立意: 安泰----------------- 母亲----------------- 赫拉克勒斯--------
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 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
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强化练习
(2006全国I) 一只老鹰从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
写好新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 审题也就变为审材料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作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独立审题和立意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进行作文构思。
二、教学内容1. 新材料作文的定义和分类。
2.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技巧。
3. 新材料作文的立意方法。
4. 思维导图在作文构思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构思。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和思维导图的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文的审题立意和构思过程。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练习,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构思。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技巧:讲解如何抓住材料核心,进行准确审题。
3. 新材料作文的立意方法:介绍各种立意方法,如提炼中心、拓展延伸等。
4. 思维导图在作文构思中的应用:讲解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5.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的审题立意和构思过程,让学生感受思维导图的优势。
6.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练习,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构思。
7.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练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指导改进。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2. 学生能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构思,提高作文质量。
3. 学生对新材料作文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有所提高。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内容包括新材料作文的定义、审题立意方法和思维导图的绘制步骤等。
2. 教学素材:收集一些新材料作文的例子,用于讲解和分析。
3. 思维导图软件:准备好思维导图软件,如MindManager、XMind 等,供学生实践操作。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新材料作文的例子,让学生初步了解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2.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技巧:讲解如何抓住材料核心,进行准确审题。
3. 新材料作文的立意方法:介绍各种立意方法,如提炼中心、拓展延伸等。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及例文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及例文(人教版高三)第一节:审题立意的原则与方法【考点解说】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既是说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而不是话题.一.【审题的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三性四清”。
“三性”为审题的原则,“四清”为审题的方法。
1.整体性原则:新出来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注意: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义: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
【典型引路】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学
阶
段
学生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为中国女排拟写颁奖词。
积极参与评价。
小组代表展示。
各小组积极参与评价。
通过课上练笔,使思维拓展让学生为女排精神鼓掌喝彩。
归
纳
小
结
1、本课通过不同的角度理解女排精神,体会材料作文的多角度立意,并明确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
2、拓展训练,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探究,分析、理解材料,敢于自己提出问题。
2、敢于提出不同意见,交互评价立意。
教学媒体
交互式电子白板
教学模式
导悟研评教学模式
学习方法
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预设教师行为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
学
阶
段
完成课前导学案中的作文立意训练以及对新闻材料的理解。
评价学生课前导学案的完成情况,联系课前预习案中作文立意,导入新课。单 位源自教 师指导教师上课地点
课 题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课 型
新课
日 期
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材料作文的形式及特点。
2、掌握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提高审题立意的能力。
3、走出审题立意的误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预习检测,学生展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材料、理解材料、给出立意;
小组展示、交流课前导学案的习题。
既锻炼了学生浅易材料的阅读能力,又通过材料小段与本课知识的共同点自然而然的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悟
学
阶
段
完成下列问题的探讨与交流:1、根据作文材料要求审题立意“中国女排精神”。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ppt课件

二、从孩子的角度看:(1)“摔跤”是很正常的,不 必手足无措,不必苦苦等待谁来搀扶,而应主动地站起 来。只有这样,才能锻炼顽强的意志品质,才能适应当 今社会的激烈竞争,才能增强未来克服更大困难的勇气。 (2)“摔跤”后不能怨天怨地,责怪“西瓜皮”害人或 “道路”不平,而应多找自身原因;从“摔跤”中汲取 教训,才能在人生之路上一路走好,顺利抵达目的地。
新材料作文真正体现了“限制性与开放性
结合、指向性与灵活性统一”的新特点,给 人一种全新的感觉,故而一直受到命题专家 的青睐作文命题的类型
一·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 二·引述一个完整的寓言故事。 三·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对话。 四·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
这样的立意显然与所给漫画的真正寓意不 相符。
没有从整体上去把握漫画的寓意,仅就漫 画中的“西瓜皮”去立意。
12
PPT课件
13
PPT课件
一、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角度看:人生旅程中遇 到坎儿“摔了一跤”是常有的事,作为家长、学校、社 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锻炼,即使在孩子摔倒时,也应多 给予鼓励,让孩子坚强地站起来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 装VR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 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 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 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 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可以远离, 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 述类文章。
16
PPT课件
(1)请提炼这则材料的中心:
作文材料中有几个限制词----“虚拟”“现 实”,“拥抱”“远离”。那么我们就可以 从这个角度入手确定材料的中心对待“虚拟” 世界的态度。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高中)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高中)一、文题选材的木匠来到山里,当他看到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时,认为是无用之材,摇摇头就走了;不久,一位根雕艺术家也来到这里,看到树根,喜出望外,就把它们拾回家,加以雕琢。
树根变成了精美的根雕艺术品。
根据以上材料,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立意1、这堆树根,在木匠眼里,不是材;而在根雕艺术家眼里,却是材。
是“材”还是“非材”,是由于木匠和根雕艺术家选材的标准不同,选材的角度不同。
由此可见,标准和角度决定了判断的对象是材还是非材。
这就可以引发我们联想到现实社会,各行各业对所需之“材”有不同的标准。
对人亦如此,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
社会是丰富多彩的,标准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大自然不仅需要高山,也需要大川;不仅需要参天大树,也需要小草。
社会不仅需要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也需要工人、农民、教师、医生。
教育也不能仅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多一条标准就多出一个人才。
2、可以再深入探究:同样的树根,为什么在不同的人眼里,得出“材”与“非材”截然相反的看法呢?又是因其不同的用途决定的。
可见,有用与无用又是判断材与非材的条件。
在你眼里有用就是材,在我眼里无用就是非材。
3、“材”与“非材”并且绝对的,二者之间往往可以互相转化。
关键在于如何开发、挖掘“非材”的潜能,变“非材”为“材”;使用不当,也可成为“非材”。
4、看似无用的“非材“,经过“雕琢”,一样可以成为有用的“材”。
材使用不当,也可成为非材等等.总之,这个话题,虽然以树根为例,但明显具有比喻的含义,可以由“物”及“人”,由物之“材”而谈及“人才”。
5、也可从材料中提炼出:我们需要有发现美的眼光;学会审美;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等。
三、本次习作问题分析本则材料的重点是关于“材”与“非材”的问题。
但不少同学并没有抓住这一点立意,而是打了擦边球,有的甚至偏离题意。
例如:1、学会调整自己、变通自己;放飞自我,实现价值。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新材料作文,要求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自行选择角度、立意、文体、标题,是命题者提供一段或几段材料,要求考生从材料的整体含义或局部含义出发,抓住主要信息,找自己体会深刻的角度立意。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原则: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
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抓关键句法:语意突出的句子往往是文章的重要内容所在,是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
重要语句或关键语句主要指主旨句、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等。
一般这些语句都有关键词语或概括性强的词语。
找出这些语句,提炼出其表意或含义然后加以扩展延伸,便符合题意了。
因果分析法: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
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看问题的因果关系,从中立意行文。
善找关系法:有些材料,从不同角度立意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对于这样的材料,善于寻找其内在的联系点(共性),会得出最佳立意。
抓住联系点立意行文。
揣摩意图法:材料是作者智慧的结晶,他反映作者的认识、情感和态度倾向。
因此阅读材料时要注意从作者的角度理解材料的意图,揣摩命题人的意图,从而确定最佳立意。
见微知著法:要从平凡细小的事物中寻求深远广大的意义来立意,往往能出奇制胜。
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包含多种寓意或多种角度,审题时应该用发散性思维从多角度去审视和思考。
多向辐射主要有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两种方法。
纵向思维就是紧扣某则材料不放松,对材料本身作深入的挖掘;横向思维就是在原材料的基础上生发开去,联想到一些与材料相关的类似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有了竞争,才会产生活力发愤进取;没 有竞争,就会丧失活力,忘掉进取。自然 界如此,人也如此,一个企业也如此。 ③没有危险、没有危机感,在无忧无虑中 生活,其结果必将失去一切。 ④有了生存的压力,就会产生巨大的动力, 千方百计去找寻生存的出路。
审题方法五:寓意(诗意)解读法
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 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 在的关系。
4.析清含义: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审 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 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 立论的根据。
审题方法一:找关键词句
审题分析: 材料分别列举了五件事,但相互间都存在 着共性——伟人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的成 就,是因为他们都能认准目标后就坚持不 懈,长期奋斗,不怕失败。
这个共性就是材料的中心内涵,也就 是我们要归纳的中心论点。
【求异法】 如果几项材料中既有正面的又有
反面的,那么在审题时,首先,就 应找出正反材料之间的对立点,从 正反材料的对比中得到启发,提炼 观点,立意成文。
材料作文的基本步骤:
(1)引述材料。这是第一步定位。材料字数如果 比较多,可以概括性引述;材料字数比较少,可以 照引不误。
(2)分析材料,概括中心内涵。
(3)联系现实,提取观点。
(4)由此及彼,产生联想,想到其他事情,紧扣 观点,具体深入分析。联想根据论证观点的需要, 可以是相似联想、相反联想、相关联想等。选例必 须精当,对事情的分析,必须能够恰如其分地说明 你的观点。
分析喻义:它把创作的过程比作上山推石 头,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
这就道出了创作的艰辛。 这样推理,论点就可以提炼出来了。比 如“百折不挠方为英雄本色”、“坚忍不 拔才能走向成功”等。
5、若多则材料,求同存异,辨证分析。
【求同法】几项材料在内涵上有共同性,相通性。 审题时,就是要找出材料的共同点。
审题方法五:辨明关系法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 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 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 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 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 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 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 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 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 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本材料的题旨是:要有危机感;居安 思危,防微杜渐;当心平地跌跟头;警惕 糖衣炮弹等。
例2: ①李时珍经过27年的调查研究,写成《 本草纲目》; ②埃文利希发明了六零六药物,失败了 605次; ③巴甫洛夫研究条件反射30年,才写出 了《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 ④马克思用14年时间才写成《资本论》; ⑤爱迪生发明电灯也经历了数百次失败。
6、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
例如: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 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 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 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 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 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 的赞赏。
判断情感倾向: “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 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 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
分析喻义: 在材料中“脚”、“大树”都可是隐喻。
“脚”可以是具体的第一件事,是眼前的 得失······,“大树”可以看作是 人生或阶段的方向、目标等。
在我们一生中,我们有时得小心注意 自己的脚下,但更多时候,要知道自己往 哪里去。
例2:与但丁、莎士比亚齐名,被称 为世界诗坛三大巨匠之一的歌德,享年 83岁,就在他逝世前的7个月,才完成 了大型歌剧《浮士德》下卷的创作。补 写完了难度较大的第四幕,使他的创作 生涯达到了自己的颠峰。他的好友爱克 曼在问及歌德的创作经验时,歌德只说 了一句话:“我的创作好比推一块石头 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我又推上去。
例1:材料一 泾溪石险入惧惊,经岁不闻 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材料二 有人做过一个试验,青蛙被 突然放进沸水中,能迅速逃脱而活命,若放 在慢慢加热的水中终被煮死。
审题分析: 两则材料有共同之处。当矛盾以尖锐
激烈的形式存在时,人们容易觉察,易保 持高度警惕,特别小心谨慎;当它以潜在 的形式存在时,表现为不易觉察的渐变, 人们易松懈、麻痹、放松警惕。
从两节诗的对比中,我们不难悟出: 因观察角度、位置的不同人们会有不同的认知。 1、由此我们可以从生活、社会、人生等方面 进行联想感悟,空间地理位置的不同,会使人 们产生不同的认知,同样,人们所处社会位置 的不同,面对同样的事物,也会有不同的认知, 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辩证地看问题”“学会 换位思考”“要兼听,不要偏信”; 2、若分别就每一节诗去解读,我们也不难悟 出“距离产生美”“欲知事情真相,道听途说 不行,要亲自去探究才行”的道理。
找关键词句: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 一个!”思考。 初露锋芒时说“下一个”,表现了他 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 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 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永远进取, 奋斗拼搏的精神。
3、从辨明关系入手。
事物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 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 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 创新)。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 文。
鞋匠的好奇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 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 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 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 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 ——“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 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 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 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的的 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步分析,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的问题。 所以,两者的“关联点”就是人生应 树立怎样的价值观,是奉献还是索取。
例2: 材料一 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1
千米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 一年级,一背就是6年1000多个日子。
材料二 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 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 的是“乐于助人”。
例1:下面两段话反映出两种对立的
观点,请找出其关联点,联系实际,
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甲:有人想,如果全国每一个人
都节约一根火柴的钱给我,那我就成 了百万富翁了。
乙:也有人想,如果我能够给全 国每一个人作出一根火柴的贡献,那 我一生就很价值了。
审题分析: 这两种人的观点是对立的,进一
审题方法四:对比法
几个人同喝一口井水,只是有人用金
杯玉盏盛着喝,有人用瓷碗泥杯盛着喝, 有人干脆用双手棒着喝。于是用金玉之人 觉得自己富贵了许多,而用泥瓷之人则觉 得自己贫贱了许多,只有那用双手捧水喝 的人痛快地说:“好解渴啊!”
①受外物所左右的人,是不能品 尝人生真味的. ②只有不受外物所左右,才能品 尝人生真味,享受生活的乐趣。
例如: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铁链 拴住一只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铁链跑了。 原来铁链上的100个环扣中,99个都完好, 只有1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
辨明关系:材料中的1个环扣和其他
99个环扣之间,是依存关系。 据此,我们可立意为:小小的过错
或疏忽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因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
星星 雷抒雁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渣,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 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与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 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材料三 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了不记 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 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审题分析: 把材料结合起来思考,提示了材料的对比特性, 我们必须从正反两个方面来作对比分析,即求 异,找出二者的对立点:言行不一,律己与律 人标准不一。 由此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正确的主张:高尚的品 质绝不体现在嘴上,要靠实际行动来证明。材 料一中的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上学,且一背 就是6年1000多个日子,小新助人为乐,靠的 不是如何说,而是靠的实际行动,可作为品质 高尚的典型事例。
审题方法三:多角度分析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安泰是
众所公认的无敌英雄,地神盖娅是她的母 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 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 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 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 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 死了。
从安泰的角度 ①个人只有紧紧依靠集体, 才能有所作为; ②自知者明,只有能自 知,才能胜利; ③要扬长避短。 从母亲的角度 ①适当给予是必要的,但 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 ②让 “安泰”们早些独立; ③看起来是爱, 其实是害。 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 ①知己知彼,百战 不殆; ②要讲究方法。
到广阔的空间去撒网,方有丰硕 的收获。
2、抓住材料的关键词或句
例如: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 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 “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 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 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并 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 “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 回答:“下一个!”
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 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 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 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审题方法二:以果溯因法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铁链 拴住一只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铁链跑 了。原来铁链上的100个环扣中,99个都 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连 狗都拴不住。 结果 狗跑了 原因 99个铁链都好只有一个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