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肾毒性药物有那些简述

合集下载

毒性药物的名词解释

毒性药物的名词解释

毒性药物的名词解释毒性药物是指那些具有潜在危险性和毒性作用的药物。

在医药领域中,毒性药物通常是指那些在治疗和诊断过程中可能产生负面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药物。

这些药物可能会对人体的某些器官系统产生损害,甚至可能导致过量使用或错误使用时的严重后果。

因此,理解毒性药物及其作用对于医药从业人员和普通公众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药物毒性的类型和分类药物毒性可分为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急性毒性是指在短时间内暴露于毒性物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可能会导致即时的伤害或毒性药理学作用。

而慢性毒性则是指长期暴露或长期使用某种药物导致的累积效应和慢性损伤。

根据药物毒性的严重程度和作用机制,毒性药物也可以被分为以下几类:1. 刺激性毒性药物:这类药物在局部或全身应用后会引起组织或器官的刺激和炎症反应。

例如,一些局部外用药物,如化学物质和氨基酸衍生物,可能会导致皮肤刺激、眼睛刺激或呼吸道刺激。

2. 肝毒性药物:这类药物会对肝脏产生不良影响,可能导致肝细胞损伤、肝功能异常或肝功能衰竭。

一些常见的肝毒性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癌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

3. 肾毒性药物:这类药物会对肾脏产生不良影响,可能导致肾损伤、肾功能异常或肾衰竭。

一些常见的肾毒性药物包括抗生素、利尿剂和非甾体抗炎药。

4. 心血管毒性药物:这类药物会对心脏和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血管功能不全或者心脏衰竭。

一些常见的心血管毒性药物包括某些心脏药物、抗凝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物。

5. 神经毒性药物:这类药物会对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可能导致神经功能障碍、记忆力下降或神经退行性疾病。

一些常见的神经毒性药物包括镇静剂、抗抑郁药物和抗精神病药物。

6. 骨髓毒性药物:这类药物会对造血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可能导致骨髓抑制、贫血或白细胞减少。

一些常见的骨髓毒性药物包括化疗药物和免疫抑制剂。

二、毒性药物的使用与安全使用毒性药物时,正确的使用方法、药物剂量和使用时间都是至关重要的。

药物肾毒性的护理

药物肾毒性的护理

药物肾毒性的护理一:肾毒性的定义药物引起的肾脏毒性反应。

肾脏是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特别容易受到药物的影响,一些药物可对肾脏产生直接毒性作用或通过过敏反应造成肾脏损伤。

拓展:有哪些常见的药物能损害肾脏引起毒性反应1、肾毒性药物(1)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链霉素)、糖肽类抗生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两性霉素B、磺胺类、利福平。

(2)造影剂:泛碘酸、泛影葡胺。

(3)肿瘤化疗药物:顺铂、卡铂、甲氨蝶呤、丝裂霉素。

(4)免疫抑制剂:环孢素、他克莫司、青霉胺。

(5)其他药(毒)物:利尿药(右旋糖酐、甘露醇)、非甾体抗炎药、麻醉剂(甲氧氟烷、安非他明)、中药(雄黄、斑蝥、生草乌)。

2、工业毒物(1)重金属:汞、铀、铅、铂、钡。

(2)化合物:氰化物、甲醇、甲苯、甲醛、间苯二分。

(3)杀虫剂和除草剂:有机磷、百草枯。

3、生物毒素蛇毒、蜂毒、青鱼胆毒二: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起始期、维持期、恢复期(1)起始期:尚未发生明显的肾实质损伤,病人无明显症状。

(2)维持期:①尿量减少,持续7-14天。

②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③呼吸系统:呼吸困难、咳嗽,主要与容量过多有关④循环系统:毒素滞留、电解质紊乱、贫血及酸中毒引起各种心律失常⑤神经系统:躁动、谵妄、昏迷⑥血液系统:皮肤、粘膜及牙龈出血⑦高钾血症:少尿期肾排钾减少、感染、高分解状态,严重者可发生心室颤动⑧感染(3)恢复期:自我感觉良好,血尿素氮和肌酐接近正常,尿量逐渐恢复。

部分病人最终遗留不同程度的肾脏结构和功能损害。

三:常见的护理诊断及及护理措施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病人食欲低下、限制饮食、原发疾病等因素有关(1)指导患者进食优质低蛋白、低盐、低磷,少食植物蛋白,可采用麦淀粉作为主食。

(2)改善患者食欲,提供整洁、舒适的进食环境,进食前休息片刻,少食多餐,嘱患者保持口腔清洁,餐后漱口。

(3)限制钠、钾、磷的摄入,嘱患者进食低盐饮食,无尿时应控制在1-2g/d,慎食钾高的食物:香蕉、橘子,海带、菠菜等;避免进食含磷高的食物:各种干果类、各种动物内脏,豆类。

马兜铃酸,赫赫有名的肾脏杀手

马兜铃酸,赫赫有名的肾脏杀手

马兜铃酸,赫赫有名的肾脏杀手马兜铃酸,赫赫有名的肾脏杀手,它创造了一个医学名词“中草药肾病”。

它造成的肾损伤无法恢复,它对敏感患者只需极小剂量就可导致肾衰竭。

含该成分药材在欧美全面禁用。

含马兜铃酸的龙胆泻肝丸制造了十万例以上肾衰竭。

目前,36种含有马兜铃酸的治疗咳嗽胃疼为主的中成药依然在合法出售。

清单如下:喘息灵胶囊、肺安片、复方蛇胆川贝散、鸡鸣丸、鸡苏丸、京制咳嗽痰喘丸、七十味松石丸、青果止嗽丸、润肺化痰丸(鸡鸣丸)、十三味疏肝胶囊、胃福颗粒、消咳平喘口服液、新碧桃仙片、止嗽化痰胶囊、止嗽化痰颗粒、止嗽化痰丸(部颁标准10册)、止嗽化痰丸(药典2000版一部)、止嗽青果片、和胃降逆胶囊、香藤胶囊、杜仲壮骨胶囊、杜仲壮骨丸、风湿宁药酒、复方风湿药酒、复方拳参片、祛风除湿药酒、三蛇药酒、伤湿镇痛膏、少林正骨精(酊剂)、神农药酒、益肾蠲痹丸、金朱止泻片、朱砂莲胶囊、保胃胶囊、复方胃痛胶囊、九龙解毒胶囊马兜铃酸用途:可用于支气管炎、鼻窦炎、扁桃体炎、肾盂肾炎、肾炎、前列腺炎等感染性疾病以及疖病、痤疮等,多与抗生素等配合使用以加速痊瘉。

此外尚可用于肿瘤病人因化疗或放疗引起的白细胞数下降。

马兜铃酸药理:1. 抗肿瘤: 多次腹腔注射, 可抑制大鼠腹水型癌的生长, 但对小鼠肉瘤-180、大鼠肉瘤-45、肉瘤-M-1及大鼠癌-RS-1无效, 对小鼠肉瘤-37、肉瘤-AK的生长亦有一定抑制作用[7,8]。

2. 免疫作用: 有增强吞噬功能和提高细胞免疫的作用[6,9,10]。

3. 其它:0.1-1% 溶液滴入兔眼结膜囊或皮下注射均无刺激作用。

静脉注射1-10mg/kg时, 可使麻醉猫升高血压, 心率无变化; 40mg/kg 则猫心跳先停, 后停呼吸, 最后死亡。

对离体兔耳及肾的血管有一定收缩作用, 能兴奋离体兔肠、在位兔肠及在位猫子宫。

小鼠静脉或腹腔注射30到50mg时, 可使直肠温度降低2-2.5°C, 持续24小时[11]。

六大伤肾药物大盘点,降压药榜上有名,年龄大了,不建议长期使用

六大伤肾药物大盘点,降压药榜上有名,年龄大了,不建议长期使用

六大伤肾药物大盘点,降压药榜上有名,年龄大了,不建议长期使用是药三分毒,尤其最伤肾,这话不无道理。

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和排泄器官,承担着机体代谢产物的排泄任务。

而药物大部分以原型或者代谢产物的形式经由肾脏排泄。

因此,肾脏受到药物损害的机会自然也会大大增加。

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水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需要警惕药物引起的肾损害。

今天,介绍六种伤肾的药物,大家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

一、含碘造影剂这主要是由于含碘造影剂能够通过收缩肾血管的作用,降低肾脏灌注量,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等。

有研究表明,非离子型造影剂对肾脏的损害要低于离子型造影剂。

对于一些本身肾功能较差的患者、“三高”人群,使用时更容易出现肾损伤。

二、抗生素比较容易伤肾的抗菌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药物如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等,以万古霉素为代表的糖肽类药物,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抗结核药物利福平等。

因此,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尽量选用肾损害较低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类等。

三、非甾体抗炎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都属于非甾体抗炎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致使肾小球处于缺血的状态,严重的还会导致间质性肾炎。

四、抗肿瘤药物抗肿瘤药物中,常见的有铂类烷化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丝裂霉素等,在抑制或消灭肿瘤细胞的过程中,也会影响肾脏健康。

五、含马兜铃中药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材,如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细辛等,会引起肾小管功能障碍性肾损伤,所致肾损害的程度与药物剂量大小有关。

六、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如依那普利,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等。

这类药物如果用的合适,既能起到降压作用,又能降低尿蛋白。

但对于伴有肾动脉狭窄的患者,一开始选用这类药物的时候,就会对肾脏产生损伤。

因此,开始时需要监测肾功能。

肾脏病饮食注意事项及肾毒性药物

肾脏病饮食注意事项及肾毒性药物

肾脏病饮食注意事项及肾毒性药物血磷高者忌食高磷食物如:1.奶制品:牛奶、干酪、奶油;2.鸡、鸡蛋黄;3.肉类:特别是脑、肾、猪肝、瘦牛肉、瘦猪肉肉汤;4.鱼类:沙丁鱼,黄鱼,带鱼,对虾;5.干果,硬果,如:核桃、花生等可以食用低磷食物:豆油、凉粉、冬瓜、麦淀粉、猪排骨、鸡蛋白、苹果、番茄血钾高者忌食:1. 水果:香蕉、葡萄、西瓜、杏子、橘子、哈密瓜、甜瓜、干红枣;2. 蔬菜:菠菜,香菜,苋菜,油菜,甘蓝,黄瓜,韭菜,大葱,青蒜,莴苣,土豆,山药,鲜豌豆,毛豆,芋头,土豆,蘑菇,香椿,百合,榨菜,黄花菜,干花生;3. 海产品类:紫菜,海带,虾皮,鲳鱼,泥鳅;4. 粮食:荞麦,玉米,黄豆,黑豆,绿豆;5. 茶叶;食醋;麦乳精;血尿酸高者忌食动物内脏、鱼虾蟹蚌、啤酒、菇类、豆类、菠菜低脂饮食1.肉类:烤煮牛肉、牛肝、羊肉、鸡肉。

2.鱼类及其它海产品:鲤鱼、鲟鱼、比目鱼、蛤肉、蟹肉、虾、牡蛎。

3.蔬菜:芦笋、茄子、鲜扁豆、莴苣、豌豆;土豆、菠菜、南瓜、西红柿、卷心菜、花椰菜、黄瓜、绿辣椒、胡萝卜、白箩卜。

3.水果:所有的水果及果汁(新鲜的、罐装的或冰冻的均可)。

4.乳制品:脱脂牛奶(鲜奶或奶粉)、人工奶油、家用奶酪。

5.面包和谷物等:大米、面包、通心粉、咸苏打饼干、玉米粉。

6.调味品类:蜂蜜、果酱;番茄酱、生姜、芥末、咖啡茶7.限制动物脂肪摄入,饮食中供给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如鱼油)及植物油(豆油、菜子油、香油)优质低蛋白饮食应选择高生物价蛋白质,主要是动物蛋白,鸡蛋(去蛋黄)、牛奶、瘦肉、鱼等对肾脏有毒副作用的中草药木通、草乌、益母草、苍耳子、鱼胆、天花粉、蜈蚣等。

除上述中药外,尚有苦楝皮、牵牛子、金樱根、土贝母、马兜铃、土荆芥、使君子、威灵仙、大风子、芦荟等200余种中草药均可引起肾脏损害,导致肾功能衰竭。

对肾脏有毒副作用的西药⒈抗生素类:四环素族(含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等)、呋喃类(含呋喃旦丁、呋喃西林等)、磺胺类、头孢噻啶(先锋II)、萘啶酸、吡哌酸、诺氟沙星、链霉素、妥布霉素、头孢噻吩(先锋I)、头孢唑啉(先锋V)、羧苄青霉素、多粘菌素类、青霉素G、氨苄西林、头孢氨苄(先锋IV)、头孢拉啶(先锋VI)、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立克菌星、两性霉素B等。

哪些药品可致肾毒性?

哪些药品可致肾毒性?

哪些药品可致肾毒性?(1)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直接肾毒性,进入人体后药物98%~99%通过肾小球滤过,并由尿液中排出体外,其具有高度肾脏亲和性,在肾皮质中浓度高,残留时间长,药物在肾组织蓄积使肾单位功能广泛紊乱,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浓缩功能下降,肾近曲小管呈退行性变化,使膜质结构改变将影响膜的通透性及其功能。

临床表现为尿浓缩功能减退及轻度蛋白尿、血尿;后期出现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引起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个别也可呈重症少尿型急性肾衰。

另外,万古霉素主要损害肾小管,轻者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氮血质症,重者肾衰竭,发生率约5%。

应用四环素类也可加重氮质血症及尿毒症,地美环素能引起肾原性尿崩症,表现为多尿、烦渴、虚弱,但停药后可恢复;而多西环素较少引起肾损害。

(2)抗病毒药阿昔洛韦在高浓度快速滴注或口服大剂量的失水患者,水溶性极差,易在体内析出结晶而阻塞肾小管、肾小球,造成肾衰竭,使肾小管阻塞而引起急性肾衰竭。

(3)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呵噪美辛、羟基保泰松、阿司匹林可抑制肾脏的环氧酶,使前列腺素合成产生障碍,失去对肾脏内膜的保护作用,引起肾损害,如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急性肾衰竭、钠潴留或尿潴留等。

(4)血管收缩药去甲肾上腺素、甲氧胺、苯肾上腺素等,可产生肾血管痉挛而致急性肾衰竭、少尿或无尿。

(5)免疫抑制药环孢素可改变肾脏内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使血栓素A,合成增加,肾血流减少,肾小动脉收缩,引起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单元损害,长期使用可出现慢性肾衰、高血压。

(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卡托普利可引起蛋白尿或肾衰竭,发生率约2%。

(7)抗肿瘤药顺铂主要于近端小管的S-3段上被浓缩,使远端小管集合管受到损伤。

甲氨蝶呤以原形药从肾中排泄,在近曲小管重吸收,并在此蓄积,可致肾小管发生病变。

(8)马兜铃酸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广防己、天和藤、关木通、马钱子、青木香、寻骨风、白金果榄等)引致肾损害的主要特点是肾间质纤维化,从而可引起急、慢性肾小管间质性病变。

肾病科药物相关性肾损害诊疗规范2023版

肾病科药物相关性肾损害诊疗规范2023版

药物相关性肾损害诊疗规范2023版一、抗生素相关性肾损害抗生素是住院患者中最常见的肾毒性药物。

某种药物肾脏损害的发病率很难明确。

危重患者经常使用抗生素,所以容量不足、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败血症和肾毒性药物等因素经常同时出现。

因此,急性肾衰竭经常是多因素的,很难归结于某个单一因素。

抗生素可以通过很多机制引起肾脏毒性,包括直接细胞毒性、免疫或富敏反应以及药物沉积所引起的肾小管堵塞。

表17-24-1-1根据抗生素的肾毒性作用机制进行了归纳。

抗生素肾毒性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无尿型急性肾衰竭。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药物可以通过干扰肌乾分泌或肌肝测定引起假性血肌SF升高。

此外,很多抗生素可以引起电解质和酸碱紊乱。

(-)P-内酰胺类(青霉素和头抱菌素类)抗生素尸检发现,接受过青霉素治疗且伴有青霉素相关抗体的患者在其肾小管基底膜上有沉淀物,但并无间质性肾炎的证据,说明免疫应答基因对发病是必需的,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几乎各种青霉素都有引起本病的报道,但发生本病的却为数不多。

对甲氧西林的表17-24-1-1抗生素相关肾毒性的临床表现肾毒性作用机制抗生素肾血管收缩两性霉素B肾小球损害青霉素礴IW米急性间质性肾炎青霉素甲氧西林氨节西林利福平磺胺类急性肾小管坏死氨基糖昔类肾小管综合征过期四环素两性霉素B庆大霉素金霉素磺胺类阿昔洛韦电解质紊乱竣节西林替卡西林咪康哩异烟腓酸碱紊乱两性霉素B青霉素研究颇深入,但此药现已很少使用。

近年氨节西林引起木病的报道增多,奈夫西林钠等亦偶有报道。

曾用木类药物中的一种而罹患本病且康复者,再次使用本类药物中任何一种都有引起木病复发的危险。

潜伏期为2天至数周,通常为2周。

儿童多见,用药剂量与发病无关。

临床表现除急性间质性肾炎表现外,部分病例呈现肾性失钠、高氯性酸中毒和高钾血症;肾外表现可有发热、皮疹、关节痛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部分患者可有无菌性脓尿和/或嗜酸性粒细胞尿。

停药后数周,大多能恢复,少数病例需透析治疗。

常见有肾毒性的中草药

常见有肾毒性的中草药

近年来,由于中药运用不当或滥用,致使中毒现象时有发生,而中药所致的肾脏损害,尚未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现将常见有肾毒性的中草药简介如下。

雷公藤:有毒成分为雷公藤生物碱。

具有消炎、止痛和免疫抑制作用。

中毒者多为用量过大者,也有常规剂量(1mg/kg·d)引起中毒者。

累计中毒者多见。

有资料报道,服用雷公藤发生不良反应184例,其中肾损害发生率为25.5 9/6,死亡率为14.7%。

还有文献报道雷公藤中毒214例,肾损害占总例数的54.2%,44例因急性肾衰竭致死,占37.6%。

木通:有毒成分为马兜铃酸与木通碱。

为马兜铃科木通马兜铃的藤茎,商品名习称关木通。

具有利尿、强心作用。

有文献报道木通煎剂或含木通的中药煎剂服用后引起急性肾衰竭者10例。

8例因急性肾衰竭于服药后5~25天死亡,剂量50~200g;1例连服有木通25g的中药10剂,引起急性肾衰竭。

木通常用量为3~6g,超量应用是造成肾损伤的重要因素。

朱砂:有毒成分为硫化汞。

汞是肾毒性最大的重金属之一,药用为二价汞盐,仍有很大的毒性。

朱砂具有清心镇惊、安神解毒的功能。

进入体内的汞70%由肾脏排泄。

有些中成药含朱砂量很高。

如朱砂安神丸含20%,万氏牛黄清心丸含10.2 9/6。

按每日服朱砂安神丸2丸计算,则每日可能服入可溶性汞0.75mg。

据文献报道,二价汞盐使人产生中毒的剂量为5mg,所以服药时间稍长,10天左右就会产生蓄积中毒。

因此,中国药典1995年版已将朱砂安神丸、磁朱丸淘汰。

苍耳子:有毒成分为苍耳子毒苷。

常用量3~lOg,中毒量30g以上。

可直接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甚至发生广泛的近曲小管坏死,导致急性肾衰竭,也可直接损害肾小球。

柴胡:有毒成分为挥发油及柴胡皂苷。

常用量3~lOg,中毒量35g以上。

可致敏。

天花粉:有毒成分为天花粉蛋白。

常用量3~12g,不宜长期服用,尤其是特异体质者。

白头翁:有毒成分为白头翁素和三萜皂苷。

常用量10~15g,中毒量30g 以上,可引起肾脏损害,出现肾炎样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肾毒性药物有哪些?
1、抗生素及其它化学治疗药物:
①常损害类:两性霉素B、新霉素、头抱霉素Ⅱ等;
②较常损害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磺胺药等;
③偶见损害类:新青霉素(Ⅰ、Ⅱ、Ⅲ)、氨等青霉素、羧苄青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头抱霉素(Ⅳ、Ⅴ、Ⅵ)、利福平、乙胺丁醇等。

2、非类固醇抗炎镇痛药:消炎痛、布洛芬、保泰松、炎痛喜康、阿斯匹林、复方阿斯匹林(APC)、非那西汀、安替比林、氨基比林、扑热息痛及甲氧萘酸等。

3、肿瘤化疗药:顺铂、氨甲蝶吟、光辉霉毒、丝裂霉素-C、亚硝基脲类、5-氟尿嘧啶等。

4、抗癫痛药:三甲双酮、苯妥因钠等。

5、麻醉剂:乙醚、甲氧氟烷等。

6、金属及络合剂:青霉胺、依他酸盐等。

7、各种血管造影剂。

8、其它:环抱霉素A、甲氰咪哌、别嘌吟醇、甘露醇、汞撒利、海洛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哪些药物有肝毒性
1.金属类药物如锑、汞、砷等。

2.麻醉镇静药如乙醚、氯仿、吗啡、冬眠灵、巴比妥类安眠药,以及苯妥英钠等
抗癫痫药。

3.解热镇痛药如保太松、复方阿斯匹林、扑热息痛及消炎痛等。

4.抗菌药物如磺胺类、呋喃类、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等。

5.抗结核药如异菸肼、对氨基水杨酸钠、利福平等。

6.其他如驱虫药、抗癌药、利尿药(如双氢克尿塞、利尿酸等)。

7.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甲哌氯丙嗪及其他吩嗪类药物和氯哌啶醇、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

8.类固醇类如同化类固醇、避孕类固醇可致胆汁阏积。

9.抗甲状腺药如甲亢平、他巴唑、甲基硫氧嘧啶,硫尿嘧啶可引起肝细胞-毛细
胆管型损害,丙基硫氧嘧啶可致肝细胞损害。

10.中草药也会引起药物性肝炎。

肾毒性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最早症状可为蛋白尿和管型尿,继而可发生氮质血症、肾功能减退,严重时可出现急性肾衰和尿毒症等。

肾毒性可为一过性,也可为永久性损伤。

可导致肾毒性的常见药物有某些抗菌药、抗肿瘤药、解热镇痛抗炎药、麻醉药、碘化物造影剂、碳酸锂、氨苯蝶啶等。

目录
肾毒性概述
不可自行加大药量和延长用药时间
常见肾毒性西药
中药肾毒性
药源性肾损害的“信号”
简单检查筛肾病
如何应对药源性肾损害?
编辑本段肾毒性概述
中文名:肾毒性
英文名:renal toxicity
定义:药物引起的肾脏毒性反应。

肾脏是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特别容易受到药物的影响,一些药物可对肾脏产生直接毒性作用或通过过敏反应造成肾脏损伤。

编辑本段不可自行加大药量和延长用药时间
为了给肾脏更好的保护,应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减少药物对肾损害。

抗生素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肾毒性
[1]
首先,切忌滥用祖传秘方和民间偏方,如果一定要使用某一药方或药物,应先取得其配方或成分,征询专科医师后,确定对肾脏无毒性才考虑使用。

第二,服药前后宜多饮水,保证足够尿量以促进药物排泄,减轻对肾毒性作用。

第三,对已知有肾毒性或暂时不清楚药理作用,但又必须使用的药物,使用时要严密观察尿液和肾功能变化,尽早发现异常,及时停药。

第四,不同年龄层次人群都要重视药物肾毒性,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对于药物种类和剂量选择尤其要谨慎。

第五,绝大多数药物慢性肾损害是长期或超量服药造成的,用药一定要严格遵守医嘱,切不可自行加大用药剂量和延长用药时间。

编辑本段常见肾毒性西药
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能损害肾脏引起毒性反应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抗生素及其它化学治疗药物:
①常损害类:两性霉素B、新霉素、头孢霉素Ⅱ等;
②较常损害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磺胺药等;
③偶见损害类:新青霉素(Ⅰ、Ⅱ、Ⅲ)、氨等青霉素、羧苄青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头孢霉素(Ⅳ、Ⅴ、Ⅵ)、利福平、乙胺丁醇等。

(2)非类固醇抗炎镇痛药:消炎痛、布洛芬、保泰松、炎痛喜康、阿斯匹林、复方阿斯匹林(APC)、非那西汀、安替比林、氨基比林、扑热息痛及甲氧萘酸等。

(3)肿瘤化疗药:顺铂、氨甲蝶呤、光辉霉毒、丝裂霉素-C、亚硝基脲类、5-氟尿嘧啶等。

(4)抗癫痛药:三甲双酮、苯妥因钠等。

(5)麻醉剂:乙醚、甲氧氟烷等。

(6)金属及络合剂:青霉胺、依他酸盐等。

(7)各种血管造影剂。

(8)其它:环抱霉素A、甲氰咪哌、别嘌吟醇、甘露醇、汞撒利、海洛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编辑本段中药肾毒性
近年来对中药毒性的研究,已发现近50种中药对肾脏有毒性。

总结归纳可致肾脏损害的中药有三类。

第一类为植物类中药,有雷公藤、草乌、木通、使君子、益母草、苍耳子、苦楝皮、天花粉,牵牛子、金樱根、士贝母、马儿铃、士荆芥、巴豆、芦荟、铁脚威灵仙、大枫子、山慈菇、曼陀罗花、钻地风、夹竹桃、大青叶、泽泻、防已、甘遂、千里光、丁香、钩藤、补骨脂、白头翁、矮地茶、苦参、土牛膝、望江南子、棉花子、蜡梅根等。

第二类为动物类中药,有斑蝥、鱼胆、海马、蜈蚣、蛇毒等。

第三类为矿物类中药,有含砷类(砒石、砒霜、雄黄、红矾)、含汞类(朱砂、升汞、轻粉)、含铅类(铅丹)和其它矿物类(明矾)等。

编辑本段药源性肾损害的“信号”
在临床上,可以引起药源性肾损害的药物多种多样,除了各种西药以外,平时老百姓认为毒副作用小的中药也赫然在列。

药源性肾损害的临床表现五花八门。

有的会出现腰痛;有的会出现尿色改变;有的尿量有变化,可多可少:有时候是夜间尿量增加,病人感觉起夜的次数比以前多,有的还会发现尿里的泡沫比以前多,不像以前容易消散;还有的出现眼睑或下肢水肿;有的甚至出现贫血和高血压;有的病人出现非特异性表现,如乏力、食欲减退等;当然,也有的人什么感觉都没有,只是由于偶尔的体检,或者医生检查才发现肾脏出了问题。

可见,常规、定期监测对于那些没有不适症状的病人,也很重要。

建议使用药物后,如果病人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肾脏病相关检查,必要时还需要做肾脏穿刺活检。

编辑本段简单检查筛肾病
慢性肾脏病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疾病,在北京市民中所做的一项调查中显示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已达到10%左右,但是知情率却很低,有很多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慢性肾脏病。

专家提醒,其实一些非常简单的检查就可以帮助筛查是否患有肾病。

首先,尿常规是反映肾脏病最简单和直观的一项检查。

一个普通的尿常规可以发现80-90%的肾脏病,是肾脏病检查的基础。

如尿蛋白阳性提示您可能患有肾炎、高血压或糖尿病肾病、或者肿瘤性疾病导致肾病等;亚硝酸盐阳性提示可能存在尿路感染;尿糖阳性提示血糖水平较高或肾小管损伤;尿酮体阳性提示存在脂肪分解,多见于饥饿性酮症、或糖尿病酮症、高渗性昏迷等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尿红细胞增多提示肾炎或泌尿系的结核、结石、肿瘤等疾病。

尿常规的检查方法也非常简单,只要到医院留取一份新鲜中段尿的足量标本就可以了,而且不是必须要求是晨尿。

其次,如果想更全面地检查一下肾脏,可以再进一步化验肾功能,并做肾
脏B超。

肾功能检查的各种项目中血清肌酐反映肾功能最准确。

一旦发现血中肌酐含量增高,多提示肾脏功能已有严重受损;肾脏B超则可以观察到肾脏的大小、结构和形态,并辅助诊断肾结石、积水、囊肿、肿瘤等疾病,如果B 超下肾脏体积已经缩小,也提示肾脏功能严重受损。

肾功能检查要求素食、避免剧烈运动3天,清晨空腹抽血即可;单纯肾脏B超则随时均可检查。

编辑本段如何应对药源性肾损害?
预防药源性肾损害,不仅应当注意预防西药可能引起的肾损害,对可能造成肾损害的中草药、中成药同样严加防范。

需要说明的是,即便采用了下述对策,有时药源性肾损害还是不能完全避免。

因此,争取及早发现并且及早治疗,才能彻底降低药源性肾损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找有经验的医生,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病人在进行药物治疗或需要进行造影检查时,一定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用药。

2.慢性病病人,尽可能不用肾毒性药物。

老年人、原来就有肾脏疾病的病人、糖尿病病人、联合应用肾毒性药物的病人、合并其他临床情况的重病病人,应尽量选用没有肾毒性的药物。

3.肾功能不全时,须根据肾功能调节药物剂量。

使用有可能造成肾毒性的药物之前,最好能先检查一下肾功能。

肾功能不全病人应根据肾功能情况,调节药物单次剂量或用药时间间隔。

4.学会保护自己,采取适当防护措施。

针对不同的药物,采用适当的帮助解毒、排毒的方法如水化,预防造影剂肾病等。

5.保留好相关医疗记录,就诊时告诉医生。

对曾经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或非过敏性的不良反应,需保留记录,以备医生参考。

一般来说,在严密监测尿液和肾功能指标的前提下,必需的治疗仍是可以进行的。

建议病人在有经验的医师或药师指导下用药,同时加强自我保护。

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及时停药、及时治疗,大部分药源性肾损害还是可以避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