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政策与管理中国渔业法

合集下载

水产养殖法律法规与政策

水产养殖法律法规与政策

水产养殖法律法规与政策在当前全球水产资源逐渐减少的背景下,水产养殖业逐渐成为满足人们需求的重要方式之一。

为了保护水产资源,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各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水产养殖法律法规与政策。

本文将从国内外两个方面,分别介绍水产养殖领域的法律法规与政策。

一、国内1.《渔业法》我国于1986年出台了《渔业法》,该法对水产养殖进行了全面规范。

其中包括了水产养殖的准入条件、培育与投放、养殖产品质量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该法还对养殖者的权益和责任作了明确规定,为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渔业资源保护区管理办法》为了有效保护水产资源,我国设立了一系列的渔业资源保护区,并制定了《渔业资源保护区管理办法》。

该办法规定了渔业资源保护区的划定标准、管理措施和处罚措施等。

通过设立渔业资源保护区,我国在水产养殖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有效保护了水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水产养殖业污染治理政策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水体污染。

为了解决养殖业污染问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污染治理政策。

例如,对污染严重的养殖场进行整顿改造,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加大监管力度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助于保护水质环境,提高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

二、国际1.欧盟渔业管理制度为了实现欧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欧盟采取了一系列的渔业管理制度。

其中包括了针对不同鱼种的捕捞配额、渔业保护区的设立等政策。

这些制度旨在平衡捕捞活动与鱼类资源的恢复和保护之间的关系,保护水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美国水产养殖法律法规美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水产养殖法律法规,用于规范和管理水产养殖业。

其中,以《美国海洋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对养殖场的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以及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这些法律法规为美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和保障。

3.国际海洋法公约国际海洋法公约是国际上最重要的水产养殖法律框架之一。

该公约覆盖了许多与水产养殖有关的领域,包括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海洋环境的保护以及国际渔业合作等方面。

渔业政策和法规了解渔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合规要求

渔业政策和法规了解渔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合规要求

渔业政策和法规了解渔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合规要求渔业作为一个重要的资源产业,扮演着保障全球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角色。

为了保护渔业资源,维护渔业生态平衡,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渔业政策和法规,以规范渔业生产和经营活动。

本文将探讨渔业政策和法规的相关要求。

一、渔业政策1. 渔业资源管理政策渔业资源管理政策的目标是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这一政策包括建立海洋保护区、推行渔业闭季、设置渔业禁渔区等措施,以减少非法捕鱼和保护渔业资源的破坏。

2.渔业生产政策渔业生产政策旨在促进渔业生产的规模扩大和技术进步。

针对渔业生产主体,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和优惠政策,以鼓励农民参与渔业生产,并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效率。

3.渔业市场政策渔业市场政策主要围绕渔业产品的销售和流通环节展开,以稳定渔业市场,保障渔民的收入。

政府可以制定价格补贴政策、市场准入规定等,促进渔业产品的销售和流通。

二、渔业法规1.渔业资源保护法规渔业资源保护法规主要针对非法捕捞、违规)携带捕捞工具、破坏渔业生态环境等行为进行规范。

根据相关法规,任何人不得进行非法捕捞行为,未经许可不得携带非法捕捞工具,并且在渔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相应的环保要求。

2.渔业经营管理法规渔业经营管理法规主要规范渔业生产者和渔业经营者的行为。

其中包括渔船登记和备案规定、渔业捕捞许可要求、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等。

渔业经营者必须按照法规要求办理相应的营业执照,并且符合食品质量安全要求进行经营活动。

3.渔业保险法规渔业保险法规主要规范渔业保险的经营和管理。

渔民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购买渔业保险,以应对灾害和损失风险。

政府还可以通过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推动渔业保险的发展,提高渔业经营者的风险承受能力。

三、渔业合规要求1.渔船合规要求渔船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和环保要求,包括合法登记备案、装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等。

此外,渔船还需要遵守渔业管理部门对渔船数量、尺寸和捕捞工具的合规要求。

2024年渔业法实施细则最新版

2024年渔业法实施细则最新版

2024年渔业法实施细则最新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规范渔业生产秩序,保障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以下简称《渔业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渔业生产活动,应当遵守《渔业法》和本实施细则。

第三条渔业生产者应当依法使用养殖水域,保护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渔业资源,提高渔业产品质量。

第二章渔业资源保护第四条渔业资源保护区是指为保护渔业资源,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依法设立的保护区域。

第五条渔业资源保护区分为国家级和省级渔业资源保护区。

国家级渔业资源保护区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省级渔业资源保护区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

第六条渔业资源保护区的设立应当根据渔业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生长繁殖性和生态环境等特点进行科学论证,并征求有关渔业生产者和公众的意见。

第七条渔业资源保护区管理机构负责保护区的管理工作。

渔业资源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当根据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渔业资源保护措施。

第三章渔业生产管理第八条渔业生产者应当依法申请。

养殖证的发放和管理按照《渔业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九条渔业生产者应当合理使用养殖水域,不得超量投放养殖密度,防止对渔业资源造成破坏。

第十条渔业生产者应当加强渔业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确保渔业生产安全。

第四章渔业执法第十一条渔业执法机构应当加强对渔业资源保护的执法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第十二条渔业执法机构在查处违法行为时,有权对渔业生产者的养殖设施进行检查,查阅有关资料,询问有关人员。

第十三条渔业执法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举报制度,鼓励公众参与保护渔业资源的监督。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四条违反《渔业法》和本实施细则的规定,未取得养殖证擅自养殖的,由渔业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十五条违反《渔业法》和本实施细则的规定,超量投放养殖密度的,由渔业执法机构责令改正,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渔业政策与法规了解渔业行业的政府监管和法律要求

渔业政策与法规了解渔业行业的政府监管和法律要求

渔业政策与法规了解渔业行业的政府监管和法律要求渔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和捕捞产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保护海洋资源、规范渔业行为,政府对渔业行业进行了一系列的监管和法律要求。

了解渔业政策与法规,不仅有助于渔业人员更好地遵守相关规定,也能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渔业政策的内容与意义1.渔业资源保护政策保护渔业资源是渔业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

政府通过设立渔业保护区、限制捕捞规模和季节、禁止使用无效捕捞工具等方式来维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这些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过度捕捞和滥捕滥杀现象,保证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同时也保护了渔民的利益。

2.渔业生产和加工政策为了提高渔业生产和加工的效益,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鼓励投资和促进技术创新。

例如,对于引进先进渔业养殖技术和设备的企业可以享受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对于提高产品质量的加工企业可以获得奖励和荣誉称号等。

3.渔业市场开发政策为了扩大渔业产品的销售市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渔业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

政府通过支持产品宣传推广、参展交流、组织展销等方式来帮助渔业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渔业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促进渔业产值的提升。

二、渔业法规的制定与执行1.渔业法规的制定程序渔业法规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立法建议、立法草案、立法审议和立法公布。

在立法建议阶段,相关部门和组织可以提出针对渔业问题的建议和要求;在立法草案阶段,政府立法机构根据建议和要求制定法律文本;在立法审议阶段,法律文本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法案;在立法公布阶段,法律文本经过公示和宣布后正式生效。

2.渔业法规的执行机制渔业法规的执行主要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

这些部门依法行使监管职能,对渔业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

他们通过巡查、检查、抽查等方式,对违反渔业法规的行为进行打击和处罚。

同时,相关部门也会定期组织渔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渔业法规的了解和遵守程度,以推动渔业行业更加规范和可持续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是为了规范渔业活动、保护渔业资源和海洋环境、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旨在保护渔业资源、海洋环境、调整渔业结构、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渔民的经济收入和社会保障,以及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定义了“渔业”的范围,将其定义为收获、保护和维护海洋和湖泊里的动植物,以及在海洋和湖泊里的其他活动。

同时,渔业法还包括钓鱼、水产养殖、海洋收获、河口渔业、渔业设施和渔业器具、渔业行业经济管理以及渔业救助等等。

法规规定,国家和地方政府都有义务负责国家渔业事务的管理和监督,他们要对渔业管理和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督,以及实施法规和政策。

渔业法还要求渔业经营者拥有良好的渔业技能,有一定的耐心,以及具有责任心,渔业经营者还必须遵守渔业法规,采用社会责任企业的方式经营渔业活动,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渔业经营者也应定期组织渔民参加渔业技能培训,以及渔业行业安全和环境保护知识培训,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渔业行业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知识,以及钓鱼的技巧和钓鱼技术,确保渔业经营者的安全性。

除此之外,渔业法还要求渔业经营者采取合理的渔业活动,以保护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的可持续发展,并遵守海洋捕捞限制条款,防止过度捕捞,保护海洋环境和渔业资源。

此外,渔业经营者还要采取有效措施,以应对地球气候变化对渔业资源的影响,以及应对污染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渔业法特别强调了钓鱼专家和渔船船长应该负责渔业操作管理,以及安全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要求他们必须负责渔业操作的安全管理。

此外,还要求渔船的救生设备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并且要求船舶不得有污染海洋的行为。

此外,渔业法还规范了海洋公共资源的渔业活动,包括渔业经营者必须遵守政府提出的海洋资源、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的规定。

同时,在海洋资源利用方面,要根据海洋资源类型、渔业开发情况以及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的要求确定海洋渔业开发计划,以保护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并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渔业政策与法规解读与分析

渔业政策与法规解读与分析

渔业政策与法规解读与分析渔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护渔业资源,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渔业政策和法规。

本文将对这些政策和法规进行解读与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我国渔业政策体系。

一、渔业资源保护政策与法规为了保护渔业资源,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

其中包括《渔业法》、《渔民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渔业资源的保护措施和渔业行为的限制。

首先,我国通过限制捕捞规模、禁止使用爆炸性、毒性捕鱼工具等手段,保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渔业法》规定,渔民应当严格遵守渔业资源保护的规定,禁止非法捕捞、破坏和污染渔业资源。

此外,渔民在捕捞时需要遵守科学捕捞的原则,合理利用渔业资源。

其次,我国加强对渔业资源的监管和管理。

《渔业法》规定,对于国家保护的渔业资源,未经许可证的捕捞是违法行为。

相关部门对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全面监管,确保渔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保护。

二、渔业环保政策与法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渔业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也日益增加。

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渔业环保政策和法规,以保障渔业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首先,我国对渔业生产进行环境评价,并建立环保标准。

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渔业生产者必须遵守环保标准,确保渔业生产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我国加强了渔业产品的质量监管。

渔业产品必须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否则将被禁止销售。

此外,我国对于渔业生产和销售环节进行严格监管,确保渔业产品的安全和健康。

三、渔业产业规划政策与法规为了提高渔业的综合效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渔业产业规划政策和法规,以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国积极引导渔业产业的结构调整。

相关政策和法规要求渔业生产者逐步转向高附加值产品,提高渔业产业的商业价值。

其次,我国鼓励渔业产业的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

政府支持渔业科技创新,推动渔业科研机构与渔业生产者的合作,提高渔业产业的科技含量。

四、渔业市场监管政策与法规为了保护渔业市场秩序,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渔业市场监管政策和法规,以维护渔业市场的正常秩序。

关于中国渔业的政策规定

关于中国渔业的政策规定

关于中国渔业的政策规定标题:中国渔业政策规定:保护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简介: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国家,渔业在国家经济和人民生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保护渔业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规定。

本文将全面探讨中国渔业政策规定的多个方面,旨在为读者提供对中国渔业政策的全面理解。

第一部分:渔业资源保护政策1.1 渔业牌照制度:渔业牌照制度是中国政府对渔业资源进行管理和监控的重要手段。

这一制度要求渔民获得合法牌照才能从事渔业捕捞活动,以遏制非法捕捞和保护渔业资源。

1.2 渔业禁渔期:中国政府设立了渔业禁渔期,限制特定海域或特定渔业资源的捕捞时间,以确保繁殖和生长过程中的资源保护。

1.3 渔业科研与监测:中国政府通过加强渔业科研与监测工作,提高对渔业资源数量、分布及健康状况的了解,以便更加科学地制定渔业管理政策。

第二部分:可持续渔业发展政策2.1 渔业减捕增养政策:为了平衡渔业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中国政府推行渔业减捕增养政策,限制捕捞量,并积极推进渔业养殖产业的发展,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2.2 渔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为提升渔业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中国政府鼓励渔业科技创新,并通过有效的技术推广,帮助渔民采取更科学、高效的捕捞和养殖方式。

2.3 就业扶贫与转岗政策:为了减轻传统渔业压力,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就业扶贫和转岗政策,帮助渔民脱贫致富,从事其他收入增长的农业或非农业活动。

第三部分:渔业市场监管政策3.1 渔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国政府加强对渔业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要求,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提升渔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2 渔业市场准入管理:中国政府实施渔业市场准入管理,对进口海产品和国内渔业企业进行严格准入审核,防止低质量产品进入市场,保护国内渔业发展和渔民的利益。

3.3 渔业经济扶持政策:中国政府出台渔业经济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渔民和渔业企业给予财政和税收支持,鼓励他们发展现代渔业,提升渔业经济效益。

中国渔业方面政策

中国渔业方面政策

中国渔业方面政策中国渔业方面政策导言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海洋资源的国家,渔业一直是中国传统产业之一。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提高渔业生产效益,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渔业方面的政策。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中国渔业方面政策进行深入探讨,并分享对这些政策的观点和理解。

一、中国渔业保护政策1. 渔业资源管理中国政府通过实施渔业许可制度、禁渔期等措施来管理渔业资源。

渔业许可制度要求渔民在进行捕捞前办理相应的许可,以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禁渔期的设立为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从而促进渔业资源的再生和繁衍。

2. 渔业技术升级为了提高渔业生产效益,中国政府鼓励渔民采用先进的渔业技术。

政府为渔业技术研发提供支持,并加强对渔业技术的培训和推广。

通过技术升级,渔民可以提高渔获量,减少损失,并减轻对渔业资源的压力。

二、中国渔业发展政策1. 渔业产业化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渔业的产业化发展,鼓励渔民组织成渔业合作社或渔民专业合作社,提高渔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

产业化发展可以提高渔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还可以推动渔业现代化的进程。

2. 渔港建设为了满足渔业发展的需求,中国政府加大了渔港建设的力度。

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建设现代化的渔港设施,改善渔业生产和加工的基础设施条件。

渔港建设的加强有助于提高渔业生产效率,促进渔业产业链的延伸发展。

三、中国渔业环保政策1. 防治渔业污染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渔业环境保护,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治渔业污染。

政府对渔业捕捞船只进行污染排放监管,鼓励使用环保设备和技术。

政府还积极推动渔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减少对海洋环境的负面影响。

2. 海洋保护区建设为了保护珍稀的海洋生物和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中国政府设立了一系列海洋保护区。

这些保护区有助于保护渔业资源,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持和再生。

政府鼓励渔民积极参与海洋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共同守护好海洋的未来。

总结与回顾中国渔业方面的政策涵盖了渔业资源保护、渔业发展和渔业环保等多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渔业法规发展
z 1.逐步进行渔业立法时期 z 2.渔业法规停顿时期 z 3.加强渔业法规时期
逐步进行渔业立法时期
z 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国务院和国家渔业主管 部门初步颁布了一些渔业法规及有关的通知和 指示:
– 1955年国务院《关于渤海、黄海和东海机轮拖网 渔业禁渔区的命令》及1957年的《补充规定》
z 《渔业法》共有六章五十条: z 第一章“总则”, z 第二章“养殖业”, z 第三章“捕捞业”, z 第四章“渔业资源的增殖和保护”, z 第五章“法律责任”, z 第六章“附则”。
《渔业法》的主要特点
z 注重渔业的科学管理,体现了渔业可持续发展 的原则:
1、鼓励发展养殖业。同时强调养殖水域的统一规划; 2、扶持和鼓励发展远洋渔业。同时,明确全面实行捕 捞许可制度,加强对远洋渔业的许可管理; 3、捕捞限额制度为实施渔业资源量化管理、更有效地 养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提供了法律依据; 4、强调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养殖生产的技术指 导和病害防治,保证水产品质量。
z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z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z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z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加强渔业法规时期
90年代中期至今——调整和加强 z 渔业基本经营体制改革——私营化。 z 渔业生产规模快速扩大,结构重大变化——
渔港签证办法》; z 1994年《内河渔业船舶船员考试发证规则》和1995年
发布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渔业船舶船 员考试发证规则》;2006年《海洋渔业船舶船员发证 规定》 z 1991年发布、1997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海上 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 2012年改为《渔业船舶水 上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
1990年产量世界第一;1988年养殖产量超过 捕捞;捕捞作业范围扩大 z 国际渔业管理制度重大变化 z 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域污染问题日益突 出 z 依法行政要求日益提高
加强渔业法规时期
z 渔业法规废、改、立 z 《渔业法》2000、2004年修改 z 《渔业捕捞许可证管理办法》:《渔业捕捞许
我国当前的渔业法规体系
z 1.渔业基本法 z 2.有关渔业资源养护和合理利用的法规 z 3.有关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 z 4.有关渔业生产管理的法规 z 5.有关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法规 z 6.有关渔业监督管理的法规 z 7.关于渔业船舶检验的法规 z 8.关于渔港监督和渔船管理的法规 z 9.外国人、外国渔船在我国管辖水域从事渔
z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监督检验管理规定》 z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验船师资格考评管
理规定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 机构认可与管理规定》; z 2001年《远洋渔业船舶验船师任职管理规定》; z 2002年《渔业船舶验船师管理规定》。
渔港监督和渔船管理
z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海员证管理使用规定》 z 1988年《渔港通报制度》; z 1990年发布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进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z
概述
z 清代以前的渔业限制
z 民国时期的渔业法规
z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渔业法规的发展
z 我国当前的渔业法规体系
清代以前的渔业限制
z 我国对渔业活动的限制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 当时就有“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 之长”之说。
z 春秋时期渔业最发达的齐国也有对渔业的一些 限制。《管子 • 八观篇》中有这样的记载: “江海虽广,池泽虽博,鱼鳖虽多,罔罟必有 正。船网不可一财而成也。非私草木爱鱼鳖 也,恶废民于生谷也。”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z 1986年1月20日公布,自1986年7月1日 起实施。
z 《渔业法实施细则》于1987年10月14日 经国务院批准,1987年10月20日发布。
z 2000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了《关于修改渔业法的决定》,并于 2000年12月1日起实施。2004年又进行 了修改。
《渔业法》的主要特点
z 与国际新海洋制度相衔接:
z 《渔业法》所规定的效力范围为我国内水、滩 涂、领海、专属经济区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 辖的一切水域;同时,根据我国已批准加入的 有关国际协定的要求,对到公海从事捕捞活动 实施捕捞许可证制度,并明确了外国人、外国 渔船违反我国法律的行为的法律责任。这为我 国渔业管理适应专属经济区制度并与国际渔业 管理制度相衔接奠定了法律基础。
2007年修订。 z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 z 1991年《关于加强海洋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z 1996年《关于加强水族馆、表演、驯养繁殖、科研利用水生野生
动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z 2000年财政部和国家计划委员会共同发布的《水生野生动物资源
保护费征收标准》。 z 2000年公安部发布的《关于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
– 1957年水产部《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暂行条例(草 案)》、《对渔轮入侵禁渔区的处理指示》
– 1962年水产部《关于制止在浙江敲罟作业的通 知》,国务院批转水产部制定的《渤海区对虾资源 繁殖保护试行办法》
– 《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草案)》( 1964年) 等。
加强渔业法规时期
1979年-90年代中期——恢复和全面发展 z 1979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水产资源繁殖保
罚规定》; z 2002年《渔业船舶报废暂行规定》。
海与毗连区法》 z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法》 z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外国
人、外国船舶渔业活动管理暂行规定》 z 2000年《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管理规定》
z 其他: z 《渔会法》(1929) z 《渔业登记规则》、《渔业登记规则实行规则》
(1930) z 《渔业警察规程》(1931) z 《海洋渔业管理局组织条例》(1931) z 《豁免渔业税令》(1931) z 《渔轮长渔捞长登记暂行规则》(1932) z 《实业部渔业建设费征收暂行规程》(1933) z 《实业部护渔办事处暂行规程》(1933)
活动的通知》。
渔业监督管理
z 《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 《行政监察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 《行政强制法》。
z 1979年《渔政管理工作暂行条例》; z 1997年《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2006年修订 z 1998年《渔业行政处罚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渔
z 除了一些渔业限制外,我国古代还设立了渔官 制度。
民国时期的渔业法规
z 民国政府在1914年4月28日颁布了《公海渔业 奖励条例》,同时还颁布了《渔船护洋奖励条 例》。1917年,又颁布了《渔业技术传习章 程》。
z 1929年民国政府颁布的《渔业法》是我国历史 上第一部渔业法。于1930年生效,内容包括渔 业权和入渔权、渔业行政及管理、渔业保护和 奖励、罚则等。同时当年还公布《渔业法实行 规则》,1932年对渔业法作了修改。此外,民 国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其他渔业法规。
业活动的法规
渔业基本法
z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z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
渔业资源养护和合理利用
z 1979年《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 z 195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渤海、黄海及东海机轮
拖网渔业禁渔区的命令》和1957年补充规定; z 1981年《国务院决定设立幼鱼保护区》和1988年
业港航监督行政处罚规定) z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行政执法船舶管理办法》
(原1979年《渔政船管理暂行办法》废止) z 2009年渔业行政执法督察规定(试行)
渔业船舶检验
z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 2003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例 》
z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水上交通事 故统计、报告规定》(2004年修订);2010 年修订为《渔业船舶水上事故统计规定》
z 1996年发布1997、2004、2010、2012年修订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登记办法》;
z 1996年《渔业无线电管理规定》; z 1998年《渔业船舶船名规定》; z 1999年《渔业船舶航行值班准则》; z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港航监督行政处
《渔业法》的主要特点
z 加强渔业管理,适应渔业资源与水域生态环境 变化:
z 对捕捞业实施全面的许可证制度,同时实行捕 捞限额制度、捕捞日志制度、种质资源保护制 度等,切实加强了对捕捞强度的控制。
护条例》, 国家水产总局:《渔业许可证若干 问题的暂行规定》、《渔政管理工作暂行条 例》、《渔政船管理暂行办法》。 z 1986年1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 《中国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 《渔业捕捞许可证管理办法》 《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征收使用办法》 《水产种苗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海员证管理使用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水上交通事故统计、报告规定》
可管理规定》(2002、2007修改) z 《远洋渔业管理规定》、《水产养殖质量管理
规定》、《渔业船舶报废暂行规定》、《渔业 水域污染事故调查处理程序规定》 z 《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修改
加强渔业法规时期
z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和颁布的渔业法律、法规和 规章达800多项,内容涉及渔业生产管理、渔 业资源养护、渔业水域环境保护和管理、渔业 船舶管理、渔港与渔业通信管理、水产种苗管 理、水产品经营与流通管理、渔业行政执法监 督管理、远洋渔业管理、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 理、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管理、对外国人和 外国渔船在我国从事渔业活动的管理等众多渔 业管理领域以及与渔业相关的领域,初步形成 了层次结构完备、内容较为全面的渔业法律法 规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