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34电子管特性参数

合集下载

2a3,300b,211三极管,el34,el84五极管,6l6,kt88四极管声音特点

2a3,300b,211三极管,el34,el84五极管,6l6,kt88四极管声音特点

2a3,300b,211三极管,el34,el84五极管,6l6,kt88四极管声音特点通俗的讲:从电极的数量来分,音频领域电子管大概就分三个类别:1.三极管:三极管全部是直热式的,灯丝就是阴极,阴极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由于屏极有正高压,而阴极有负压。

在电场作用下,阴级向屏极发射电子,形成电流,但电流的方向和电子发射的方向相反。

三极管还有个控制栅极,由于他相对阴极来说,电位为负,所以,当栅极输入交流音频信号的时候,栅极可以控制阴极向屏极发射电子的数量,从而控制屏极电流变化。

使屏极电路2端的电压发生变化,这种能力使三极管具有放大信号的能力。

其实所有的电子管原理都是如此。

其他类型不过是多增加了几个控制电极而已。

常见用在胆机三极管的代表有:2A3 300B 211 845 805 833等等。

他们都是一个族的,输出功率从小到大。

三极管一般都用做单端纯甲类放大输出,也可以做推挽纯甲类输出和单端并联纯甲类输出,做AB类推挽输出意义不大。

而单端输出是首选。

推挽则可以获得大功率,但音色相对不如单端理想。

三极管的优点是内阻小,阻尼系数高(对功放的控制力比较好些,但控制力并不完全取决于阻尼系数),一般不加负反馈电路时候,就有2-4,使用环路负反馈后可以提高近10倍。

三极管非线形失真相对比较小,但做单端输出时偶次波失真大,所以泛音丰富,音色优美温暖润泽。

三极管单端输出电压转换速率也高,瞬态特性好,没有交越失真。

缺点:功率灵敏太低,需要比较高的激励电压,给制作和工艺都增加了不少难度,成本也相对高,这就是大功率三极管单端甲类胆机难以普及的更本原因。

三极管还有个主要的缺点:由于放大系数和信号的幅值有矛盾,所以三极管必须要求放大系数低,否则截止栅压会降低,不允许有大信号输入。

三极管在做音频放大的时候虽然屏流高,跨导高,但输出功率都不大,一般民用领域也就做到805,单管输出近50瓦甲类功率,但成本很高,屏极必须吃到1100V电压,对工艺要求非常高,很多厂家不愿意生产。

EL电子管特性参数

EL电子管特性参数

EL电子管特性参数弗莱明管是一种早期的电子管,也是第一个用于放大和开关信号的设备。

它是在20世纪初由英国科学家约瑟夫·约翰·弗莱明发明的。

弗莱明管的特性参数主要包括放大系数、亥姆霍兹分析和非线性失真等。

首先是放大系数。

弗莱明管作为一种放大器被广泛应用,因此其放大系数是一个重要的特性参数。

放大系数通常用于衡量管子的放大能力。

它是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比。

放大系数高的管子意味着输入信号在输出端产生更大的变化。

弗莱明管的放大系数通常是非常高的,这使得它成为一种很有用的放大器。

其次是亥姆霍兹分析。

亥姆霍兹分析是用于测量管子的电子流和沉积速率的方法。

它通过测量行进在管中的电子数量来估计亥姆霍兹深度(管内的电子流)。

这个参数是测量管子的电流产生能力并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次是非线性失真。

由于弗莱明管是由阴极、阳极和控制极组成的,其输出信号往往与控制极电压的变化成正比。

然而,这种输出与输入信号之间的线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准确的。

当管子的非线性失真发生时,输出信号会因为输入信号的变化而发生非线性响应。

非线性失真可以通过设计和优化管子的结构以及使用适当的输入电压范围来减少。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特性参数,比如最大电压、最大电流和工作频率等。

这些参数是限制管子工作范围的重要因素。

例如,如果管子的最大电压超过了其设计值,就可能会引起损坏或降低性能。

总之,弗莱明管的特性参数对于理解和优化其性能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放大系数、亥姆霍兹分析、非线性失真以及其他参数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并应用弗莱明管在各种电子设备中的功能和优势。

漫谈EL34电子管功率管

漫谈EL34电子管功率管

漫谈EL34电子管功率管EL34大概是现在最多厂机采用的两款强放胆之一,目前在中国、俄罗斯、斯洛伐克三地仍有生产,产量不少,售价又便宜。

不过,许多胆机爱好者更想买些旧装新货,甚至是二手货EL34来用。

笔者是Marantz 8b的用户,过去四年多以来,也和不少同好一样,曾到处搜罗旧装EL34,且也总算有一点收获,笔者就此谈谈关于旧装EL34的种种吧。

(参考图片)源流世系今天那些叫价惊人的全新旧装(亦即New Old Stock,简称NOS)EL34,在五十年代中推出时,其实绝非贵价胆,到五十年代後期,和当时得令的6550、KT88、KT66、EL37、以至5881相比,它都便宜不少。

根据记录,身价不菲的Marantz 2是最早选用EL34的经典后级(1955年),但使EL34大行其道的,就毫无疑问是音响史上销量最高的Dynaco ST-70(由1958至1977年,连厂机和自装套件共五十万部,单是跟机的EL34就用上二百万支),以及在电子吉它界举足轻重的Marshall Guitar Amp(自1965年起就爱用EL34),自此EL34也就成为几款主流的强放胆之一。

在1954年,位于荷兰的Philips厂房是唯一生产EL34的地方,那些最早期的荷兰制EL34,就是今天我们俗称为[铁箍] EL34的出品,因为它有一个金属底座,那个时期的EL34,不论印上CBS、Siemens、Mullard、或者Amperex的,全都是这荷兰Philips出品。

数年後,德国大厂T elefunken也加入战团,便出现了另一款[铁箍] EL34,不过它的屏身和荷兰出品明显不同,即使隔远也可辨别出来。

到了1959年,亦即Dynaco ST一70面世翌年,英国Mullard厂房也开了EL34的生产线,这英国生产的第一代EL34采用当时Mullard贯用的较大直径,且较高身的深啡色电木底座(我们称为[大啡座]),当年一批批印上Dynaco字样的「大啡座」就成为早期ST一70的跟机胆(不过今天一套四支NOS「大啡座」EL34却贵过一部新净的ST-70)。

EL34胆机原理、制作及调试3

EL34胆机原理、制作及调试3

EL34胆机原理、制作及调试3电子管机电路调试的内容.除了将噪声降至可以接受的程度和更换输入、输出耦合电容的牌子或容量外,最重要的是调整各级电子管的屏压、屏流和负偏压,使电子管工作在合适的工作点上,使每只电子管的魅力达到满意的放音效果。

(一)第一级SRPP电路的调试6N11双三极管做电压放大电路甲类工作时,工作电流应在6N11管子最大屏流的30%-60%之间为宜,也即0.48mA-1.2mA为宜。

上管屏压应在电源电压Ecc=B+的一半。

对于SRPP电路而言,每个管子分一半电压,下管屏压应在电源电压的25%。

工作点的调试方法是:1.通过测量下管V1a的屏极电压.看是否是上管V1b的屏极电压的二分之一。

测量上管V1b的屏极电压,看是否是电源电压B+的二分之一.只要调整上管V1b的屏极负载电阻R5阻值即可。

当屏极电阻R5的阻值用的比较高时,失真小。

但这时,整流输出必须有较高的电压才行。

2.通过测量下管V1a阴极电阻(R2+R3)上的电压,可换算成屏极电流Ia。

只要同时调整上下两管阴极电阻(R2+R3)和R4的阻值,即可调整6N11下管V1a的屏极电流。

为了获取最低的失真和较大的动态范围.要求6N11的两只三极管性能对称,6N11两只三极管阴极电阻相等,也即R2+R3=R4。

第一级采用SRPP电路放音效果确实好听,但它存在两个缺点:一是第一、二级采用直耦,一、二级工作点要一块儿调整;二是当输入信号电压过高时,第二级倒相推动电路会有栅流,所以要求输入信号电压不能大。

(二)第二级倒相推动电路的调试倒相推动级的调整至关重要,上下两只管子输出信号是否对称相等,关系到整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与失真。

因为电路状态的不同,一般情况下管屏极负载电阻R7,应比上管屏极负载电阻R9的阻值大10%。

两管阴极耦合电阻R8在10-20kΩ,两管屏极负载电阻R7、R9在20-50kΩ,调整方法很简单:1.通过调整上下两管屏极负载电阻阻值,使上下两管屏极电压相等。

用EL34制作的合并式电子管功放(上) 精品

用EL34制作的合并式电子管功放(上) 精品

用EL34制作的合并式电子管功放(上)(组图)电子管功放音色纯真而柔美,谐韵丰富,胆味浓郁,深受广大发烧友青睐。

今特推荐一款适合普通家庭使用和欣赏音乐的电子管合并式功放。

本机通用性强,制作简便,成功率高,升级换代方便。

电子管功放的负载能力很强,当额定输出功率能达到30W+30W时,其音乐功率可达120W+120W,可带动一对中型音箱,完全能满足家庭影院和欣赏各种室内乐的要求。

本功放电路采用通用型设计方案,功率放大管可采用6L6、6P3P、EL34、6CA7、KT88、6550等,工作状态根据制作者的偏爱,可分别制成A类或AB类放大形式,电路基本不变,只要调整功放栅极负压与部分元件参数即可。

常用功率管作A类与AB类推挽功放应用参考数据表:图1一、合并式功放电路简析图2图2 电子管合并式功放电原理图图2为电子管合并式功放电原理图。

输入电压放大级采用目前最流行的SBPP电路,由双三极电子管6N11担任,该管屏流与跨导值大,屏极线性范围宽,输入动态范围大。

输入的音频信号由下管栅极输入,工作于共阴极方式;上管工作于共栅极方式,经放大后的音频信号由上管阴极输出。

本输入级的特点是: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因此,本前级放大具有传输损耗小,抗干扰性能好,频率响应特性好,特别是高频特性极佳,高频瞬态响应特性好的优点。

倒相放大级采用长尾式倒相电路,将输入级的音频信号直接耦合至倒相级。

这样不但拓宽了频响;同时又减少了因极间耦合电容带来的相位失真。

本电路由双三极电子管6N1l 或6N6来担任。

上管为激励管;下管为倒相管。

两管共用阴极电阻,并具有深度电流负反馈的作用,故稳定性能好,相移失真小,共模抑制能力强。

对上管来说是串联输入;对下管来说是并联输入。

当有音频信号输入时,利用两管阴极的互耦作用,使屏极与阴极电流均随之变化,由于两管屏极负载电阻的阻值相同,两管输出电压的幅值相等,而两管屏极的输出电压方向相反,从而完成了倒相放大工作。

EL电子管特性参数表

EL电子管特性参数表
EL电子管特性参数表
———————————————————————————————— 作者:
———————————————————————————————— 日期:
EL34电子管特性参数表
下表是EL34的主要应用特性。由表可知,EL34作单端A类放大时,屏极负载阻抗2kΩ下最大输出功率为l 1 w(失真率10%)。当它作推挽放大时,屏一屏负载阻抗3.8kΩ下的最大输出功率可达36W(失真率5%)。
-Ug1……………………… 14.5 13.5 V
Ia(0) ………………………70 100 mA
Ig2(0) …………………… 10 14.9 mA
Gm…………………………… 9 11 mA/V
ri……………………………18 15 kΩ
RL…………………………… 3 2 kΩ
Pout………………………… 8 11 W
电子管EL34管脚图
EL34胆管参数
热丝加热
UH……………………………6.3 V
IH……………………………1.5 A
极限额定值
阳极电压……………………… 800 V
第二栅极电压………………… 500 V
第一栅极电压………………… -100 V
阳极耗散功率………………… 25 W
第二栅极耗散功率…………… 8 W
Dtot…………………………10 10 %
推挽B1类放大(固定偏压)
Ua……………………………375 400 V
▲Rg2………………………… 600 800 Ω
Ug3………………………… 0 0 V
-Ug1………………………… 33 36 V
Ia(0) …………………2×30 2×30 mA
Ia(maxsig) ………2×107.5 2×110.5 mA

EL34电子管特性参数

EL34电子管特性参数

EL34电子管特性参数EL34是一种普遍使用的功率电子管,广泛应用于音频放大器、电动吉他放大器等领域。

它具有一系列的特性参数,下面将详细介绍。

首先,EL34的最大灼烧排线的特性参数是额定电压为800V,额定电流为150mA。

这意味着在正常运行时,EL34的电压和电流应控制在这个范围内,以避免过电压和过电流造成的灼烧。

接下来,EL34的放大系数是一个重要的特性参数,它表示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之间的增益关系。

EL34的放大系数一般在10到20之间,这意味着输入信号的大小增加10倍到20倍。

除了放大系数,EL34的失真也是一个重要的特性参数。

失真是指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的偏差或变形程度。

EL34的失真较低,通常在1%-5%之间,这使得它成为音频放大器和电动吉他放大器等高保真音频设备的理想选择。

此外,EL34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参数是频率响应。

频率响应表示EL34对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的敏感程度。

EL34的频率响应通常在20Hz到20kHz之间,这意味着它可以处理从低频到高频的广泛音频范围。

此外,漏极电流也是EL34的一个重要特性参数。

漏极电流是指电子管的静态工作电流,即在没有输入信号的情况下的电流大小。

EL34的漏极电流通常在35mA到45mA之间。

此外,EL34的工作温度范围也是一个重要的特性参数。

EL34的工作温度范围通常在-40℃到+125℃之间。

这个范围内的温度变化不会对EL34的性能产生明显的影响。

另外,额定功率也是EL34的一个关键特性参数。

额定功率指的是电子管能够持续工作的功率。

EL34的额定功率通常为25瓦特。

此外,输出阻抗也是EL34的一个特性参数。

输出阻抗是指电子管的输出电阻大小,它会对电子管的匹配和连接产生影响。

EL34的输出阻抗通常在4欧到8欧之间。

最后,EL34的寿命也是一个重要的特性参数。

寿命指的是电子管的使用时间。

EL34的寿命通常在2000小时到5000小时之间,具体的寿命取决于使用条件和工作环境。

漫谈el34胆管

漫谈el34胆管

5PEHIAL REPORT特辑■笔者看来,如果我必须拥有一台胆机,那么一定是EL34推挽功放。

它的推力不算厉害,但绝对不算弱,音色也许不如300B,但胜过许多管子。

在普通的家庭环境下,它足以让你欣赏到那些美妙的音乐。

就如我 们的主笔“西电标”所说的:“在我的眼中,EL34就是西方的绅士淑 女……”"声音也如绅士一般,真实而不张狂,每个音符皆一板一眼的交 代,没有2A3那种娇艳欲滴,没有300B那种万里无云,也没有6V6的小家碧 玉,也没有KT88的力拨山河。

而是永远都不温不火的修为,没有快如闪电 的节奏,却有绵绵无尽的力量,总在你需要的时候,表达得淋漓尽致。

”因此当要策划一个胆机特辑时,我就想到E L34。

本特辑酝酿了两个多月,参与其中的有我们的主笔、热心的业内人士与 热心的厂家研发人员。

为的是让大家能了解到EL34的点点滴滴,比如它的 历史、经典机型及应用,也希望这个特辑能给打算购买EL34胆机的朋友起 到指南的作用。

7上世纪初,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军事与远距离航空航海,越来越需要无线电的长距离发射,那就需要越来越强大功率的电子管,而三极管的栅间电容过大,不能工作在无线电波的高频段,而且三极管的放大倍数较低,如需要发射100瓦的无线电波,自身消耗高达几百瓦上千瓦,三极管这种高消耗低输出性能,非常不适合工业发展的要求,因此,电子管的功率效率,就成为了各大电子管厂的重要攻关项目。

德国西门子很早就开始研制高效率电子管,希望推出屏压更低、更易驱动的电子管,西门子的肖特基博士发明双栅极管,1923年正式推出作为手提收音机的检波管。

马可尼公司则为了减低栅极与屏极间容量,提高放大率,开发了帘栅极(S c re e n G r id )高频放大用四极管。

四极管可用于高频放大,却无法用在低频上,而且由于四极管内部存在二次电子发射,严重干扰线性放大,实用性较差。

为了减少二次电子发射对线性放大的影响,后来飞利浦在1927年实验将帘栅极和屏极中间插入另一条栅极,成功开发五极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L34电子管特性参数表
下表是EL34的主要应用特性。

由表可知,EL34作单端A类放大时,屏极负载阻抗2kΩ下最大输出功率为l 1 w(失真率10%)。

当它作推挽放大时,屏一屏负载阻抗3.8kΩ下的最大输出功率可达36W(失真率5%)。

电子管EL34管脚图
EL34胆管参数
热丝加热
UH……………………………6.3 V IH……………………………1.5 A
极限额定值
阳极电压……………………… 800 V
第二栅极电压………………… 500 V
第一栅极电压………………… -100 V
阳极耗散功率………………… 25 W
第二栅极耗散功率…………… 8 W
阴极电流………………………150 mA
第一栅极电阻
自偏压时………………………0.7 MΩ
固定偏压时……………………0.5 MΩ
热丝阴极间电压………………±100 V
玻壳温度………………………250 ℃
极间电容
输入电容…………………… 15.2 PF
输出电容…………………… 8.4 PF
跨路电容…………………… 1.1 PF
第一栅极热丝间电容……… 1.0 PF
热丝阴极间电容…………… 10 PF
静态参数
Ua…………………………… 250 V
Ug2……………………………250 V
Ug3…………………………… 0 V
-Ug1…………………………12.2 V Ia…………………………… 100 mA
Gm…………………………… 11 mA/V ri…………………………… 15 kΩ
μg1-g2 (11)
推荐工作状态(参考值)
单管A1类放大(固定偏压)
Ua(b) …………………… 265 265 V Ua……………………………250 250 V
Ug2……………………… Rg2=2k Rg2=0 Ug3……………………………0 0 V
-Ug1……………………… 14.5 13.5 V
Ia(0) ………………………70 100 mA
Ig2(0) …………………… 10 14.9 mA Gm…………………………… 9 11 mA/V ri……………………………18 15 kΩRL…………………………… 3 2 kΩPout………………………… 8 11 W Dtot…………………………10 10 %
推挽B1类放大(固定偏压)Ua……………………………375 400 V
▲Rg2………………………… 600 800 ΩUg3………………………… 0 0 V
-Ug1………………………… 33 36 V
Ia(0) …………………2×30 2×30 mA
Ia(maxsig) ………2×107.5 2×110.5 mA Ig2(0) ………………2×4.7 2×4.5 mA Ig2(maxsig) ………2×23.5 2×23 mA
Rl(a-a) ………………3.5 3.5 kΩ
ü(g1-g1)(r.M.S) ……… 46.7 50 V Pout……………………48 54 W Dtot……………………2.8 1.6 %
▲ Rg2是两只管子共用。

推挽B1类放大超线性连接(自偏压)(43% tapping points) Ua………………………………430 V Rg2…………………………… 2×1 kΩIa(0) ………………………2×62.5 mA Ia(max.sig) ……………… 2×65 mA Ig2(0) ………………………2×10 mA Ig2(max.sig) …………… 2×10.2 mA Rk……………………………2×470 Ω(g1-g1)(r.M.S) ……………35 V
RL(a-a) ……………………… 6 kΩPout……………………………20 W Dtot………………………… 0.3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