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之第六章-新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二)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的殖民统治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日本侵华战争的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有利时机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
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 制定《对华政策纲领》。
1936年,日本五相会议 通过了《国策基准》。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 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二、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三、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四、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国共两党从对抗到合作—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决定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推动因素: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


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倡议、主导和促成

转 折 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抗 战
实现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以及蒋介石庐山谈话,承认中共合法 地位
国民党阵亡少将: 高志航、姚中英、司徒非、 邹绍孟、赵渭滨、范庭兰、 刘桂五、黄启东、付忠贵、 林英灿……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佟麟阁将军
佟麟阁 (1892-1937) ,河北高 阳人。 1933年率部参加长城喜 峰口抗战。同年筹组察哈尔抗 日同盟军,任第一军军长兼代 理察哈尔省主席。后任国民政 府第29军副军长,1937年7月28 日在南苑抗战中阵亡。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自考 近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自考 近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 北效柳条湖村附近的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 突然向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发动进攻,9月19日 占领沈阳城,制造了“九一八”事变。1932 年2月,中国东北全境沦陷。
仅三个月时间东北三省在不抵抗主义断送下,沦于敌手, 1932年3月建立了伪满洲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
1940年6月,日军占领宜昌,威胁重庆
1942年5月,日军占领缅甸和云南西部
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本发动豫湘桂战役, 占领2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在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下,日军于 1938年 10 月占领广州、武汉后,被迫停止正面战 场的战略进攻。在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 针下,调整侵华政策,实施“以华制华” 和“以战养战”策略。
杨靖宇
赵尚志
1936年1月东北抗日联军成立,公推杨靖宇为总司令,赵尚志为副总司 令。
2.共产党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1)1933年5月,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 抗日同盟军”。盟军中有大量的共产党员,约300人。 (2)和十九路军签订 《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1933年11月,十九路军发动 反日反蒋的福建事变。
3文教上:通过思想、文化、教育等领域, 蒙蔽、麻醉和腐蚀中国人民,推行奴化教 育和愚民政策。
目的:消磨、摧残 中国人民的民族意 识和反抗意志,实 现其同化政策。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进行奴化教育,强制推行殖民文化。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 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 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 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 美元。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总结首先,本章介绍了近代中国传统农耕经济的转变。

随着工业革命的影响,中国经济开始由封建的农耕经济向现代工商业经济转型。

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的兴起,推动了中国工业的发展。

特别是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引进西方技术和机器,发展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工业的制造。

其次,本章介绍了中国早期的资本主义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对中国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代中国的名义法律制度的形成,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此外,外交和贸易方面的开放政策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第三,本章探讨了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

中国的现代思潮主要有君主立宪思潮、民主和科学思潮、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思潮。

这些思潮的兴起,标志着中国传统思想的崩塌和现代理念的涌现。

特别是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知识分子的启蒙和对中国社会的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本章讲述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动荡。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暴露了中国社会内部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使中国陷入深重困境,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不安。

中国的社会现实的问题和矛盾逐渐凸显,而各种新思潮的兴起,也为中国寻求自救和自强提供了新的方向。

总的来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提供了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和思潮发展的系统概述。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转型,从传统的农耕经济向现代工商业经济转型,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从古老的思想文化体系向现代的思潮和思想转型。

这一时期的历史变革为后来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中国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埋下了伏笔。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守 打乱敌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国共两党配合得较好的战役,八路军 取得平型关、雁门关战役和袭击阳明 堡机场的胜利 台儿庄战役消灭日军一万余人,取得 重大胜利 武汉、广州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1937年9月--10月
1938年4月--5月 1938年6月--10月
战略防御阶段
赵登禹1933年喜峰口抗战有功,晋升为二 十九军一三二师师长。7月下旬,被任命为二 十九军北平南苑驻地指挥官。28日,在奉命转 移时,遭日军截击而牺牲。31日国民政府追赠 为陆军上将。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平津作战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1937年7月 1937年8月--11月
1931年9月18日夜,依据石原莞尔的策 划,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以此为 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 发动了“九· 一八”事变。 坂垣征四郎:号称“陆军 之花”。1929年任关东 军高级参谋,长期从事 侵华活动。1948年被判 决为甲级战犯,处以绞 刑。
1931年9月18日夜, 日军炮轰中国东北军驻 地——北大营。
正面战场
形势恶化

政治诱降 枣宜 豫湘桂
陆 交 通 线


积极反共 “溶共、防共、 消极抗战 限共、反共”
四大家族垄断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
独裁统治的加强:保甲制度、特务统治
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
日本的 “诱降” 政策 国民党 的反共 立场
转向 反动
消极抗日 积极反共
“五届五中全会”
“溶共、防共、限 共、反共”
消极抗战 分裂 投降 退步 积极反共
独裁 掠夺 垄断
抢夺 果实 果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
板垣征四郎:“打开我们目前经济困难局面的
根本政策,不外乎向外发展。”
二、灭亡中国的计划实施
九· 一八事变 一· 二八事变 伪满洲国建立 策动华北自治
七七事变
1921年10月27日“巴登巴登集团”
• • • • • • • • • • • 永田铁山 小畑敏四郎 冈村宁次 东条英机 梅津美治郎 山下奉文 中村小太郎 松井石根 中岛今朝吾 下村定 矶谷廉介 • • • • • • • • • • • 日本陆军军务部长 陆军大学校长 侵华日军总司令 日本头号战犯、第40任首相 日军总参谋长 日军菲律宾总司令 日本陆相 侵华日军华中方面司令官 第十六师团长(南京大屠杀) 华北方面司令官、陆相 第十师团长(台儿庄战役)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钓鱼岛问题
中国的
参拜靖国神社问题
日本的和平与繁荣是在 战争牺牲者的基础上实 现的。我参拜是为了祈 求日本的和平与繁荣… 每个国家都要尊重自己 国家的历史、传统和习 惯,对此我不想再说三 道四。 ——小泉纯一郎
历史教科书争议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征服支那必先征 服满蒙。
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正面战场
国 民 党 正 面 战 场
1937年7月-1938年10月:战略防御阶段
1938年10月-1945年9月:战略相持阶段
一、战略防御阶段
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 失守:战略防御阶段。这一时期国民党 正面战场是主要战场,国民党军队组织 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一系列大 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对日本侵略军 进行英勇的抵抗。
国民党正面战场失利的原因
客观原因:敌我力量对比,日本占优势。
工业总产值日本是中国的4.4倍(60亿美元对13.6亿美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及答案(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及答案(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及答案(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单选题1、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的会议是( D )A. 古田会议B. 遵义会议C. 直罗镇会议D. 瓦窑堡会议2、标志着十年内战结束,成为时局转换枢纽的事件是( C )A. 红军长征胜利B. 一二九运动C. 西安事变D. 华北事变3、标志全国抗战爆发的事件是( A )A. 七七事变B. 华北事变C. 九一八事变D. 一二八事变4、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一个大胜利是(B )A. 平型关战斗B. 台儿庄战役C. 淞沪会战D. 平津战役5、抗战初期,中共党内出现的错误倾向是(B )A.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B. 王明右倾机会主义C.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D. 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6、中国共产党确定全面抗战路线的会议是(B )A. 瓦窑堡会议B. 洛川会议C. 遵义会议D. 八七会议7. 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共指出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环节是( A )A. 坚持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B. 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反对片面抗战路线C. 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根据地D. 放手发动群众,争取抗日民主8、毛泽东全面总结抗战的经验,论述抗日战争客观规律和战略方针的著作是(B )A.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B. 《新民主主义论》C. 《论持久战》D.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9、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是指( C )A. 进步势力、中间势力、顽固势力各占三分之一B. 共产党、国民党、民主党派各占三分之一C. 共产党员、党外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D. 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各占三分之一10、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同顽固派作斗争的原则是( D )A. 抗战、团结、进步B. 针锋相对,寸步不让C. 坚决消灭,毫不留情D. 有理、有利、有节11、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政策是(C )A. 土地革命B. 平分土地C. 减租减息D. 发展生产12、抗战时期,毛泽东明确而完整地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方案的重要著作是(C )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 《论联合政府》C. 《新民主主义论》D. 《论人民民主专政》13、皖南事变是( A )A. 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一次反共高潮B. 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大屠杀C. 中国人民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次行动D. 蒋介石消灭党内反对派的阴谋活动14、1940年8月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以破袭敌人交通线为重要目标的进攻战役,史称(B )A. 平型关战役B. 百团大战C. 平津战役D. 忻口会战15、延安整风运动的中心内容是(A )A. 反对主观上义B. 反对官僚主义C. 反对宗派主义D. 反对党八股16、第一次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的会议是(D )A. 中共四大B. 遵义会议C. 中共六届七中会D. 中共七大17、抗战后期,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日的政策直接导致了1944年的军事大溃败,这就是( D )A. 台儿庄战役B. 枣宜会战C. 长沙会战D. 豫湘桂战役18、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B )A. 鸦片战争B. 抗日战争C. 解放战争D. 抗美援朝战争19、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动员了几乎全部的军事力量,采取的军事战略是( A )A. 速战速决B. 持久消耗C. 又华制华D. 以战养战20、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的标志是( B )A.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B.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C. 皖南事变D. 豫湘桂战役失败二、多选题1、日本帝国主义为侵略中国制造的事件有(ACD)A.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华北事变D. 卢沟桥事变E. 皖南事变2、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这些罪行是(ABD )A. 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B. 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C. 纵火焚烧圆明园D. 强制推行奴化教育E. 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ABCDE)A. 工人阶级B. 农民阶级C. 城市小资产阶级D. 民族资产阶级E. 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4、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的著名共产党员有(ABCDE )A. 罗登贤B. 杨靖宇C. 赵尚志D. 周保中E. 赵一曼.5、以下人物中,与西安事变有关的人物有(ABCDE)A. 周恩来B. 张学良C. 宋美龄D. 杨虎城E. 宋子文6、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是(CD)A.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B.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召开C.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D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E. 红军改编成八路军新四军7、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组织的大规模战役有( ACDE )A 淞沪会战B 桂南会战C 忻口会战D 徐州会战E 武汉会战8、在抗日战场上殉国的国民党将领有( ABDE )A. 佟麟阁B. 赵登禹C. 谢晋元D. 张自忠E. 戴安澜9、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入敌后,创建的根据地有(ABCE )A. 晋察冀B. 晋绥C. 山东D. 湘鄂赣E. 东江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ACE)A. 发展进步势力B. 消灭顽固势力C. 争取中间势力D. 分化反动势力E. 孤立顽固势力1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包括( ADE )A. 民族资产阶级B. 城市小资产阶级C. 知识分子D. 开明绅士E. 地方实力派12、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是(ACE )A.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B. 反对教条主义以整顿作风C.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D. 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政风E.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13、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计划步步得逞的主要原因是(ABCD)A、日本是亚洲的帝国主义强国B、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并经过精心策划、周密准备C、国民党对日本实行不抵抗主义和妥协退让方针D、国际联盟和英、美等国政府则采取对日姑息、纵容的政策E、日本和德意结成了轴心国14、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调整对华政策,其内容主要有(BCDE )A、速战速决,武力征服B、以战养战,以华制华C、残酷掠夺中国资源,以战养战D、扶植伪政权,以华制华E、对国民党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15、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ABC )A、武装斗争B、党的建设C、统一战线D、工农运动E、土地革命三、辨析题1、七七事变后日本实行了“以华治华”,“以战养战”的政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

第六章
重要考点讲解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三、国民党正面战场以及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单选](1)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 抗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单选](2)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 主要任务。 [单选、多选](3)国民党爱国将士有:佟麟阁、赵登禹、谢晋元等。 [单选](4)片面的抗战路线导致正面战场失利。 [单选]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战略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为消极抗战。相持阶段正面战 场对日军的进攻性打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区的建立以及中国远征军 的作战。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日文化工作 [多选]抗战初期国民党实行的若干有利于抗战的政策。国民参政会的成立。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国民政府 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领导组织的抗日文化工作。
第六章
本章重点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3、抗日战争防御阶段和相持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不同地位和作 用。 4、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战争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游击战争的战略 地位。
5、中国共产党的延安整风运动。
6、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7、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
[多选、简答、论述]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1)加强政权建设。按照“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团结 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接受党外人士“精兵简政 ”的建议,克服困难。 (2)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这既减轻了 农民负担,提高他们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又照顾地主的利益, 有利于保障根据地的社会稳定。 (3)开展大生产运动,克服经济困难。针对抗日根据地出现的严重的 经济困难,毛泽东提出了“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经济工作和财政 工作的总方针,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 产运动。

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第六章

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第六章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
原因: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二)延安整风运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确立
1941年5月,整风运动首先在高级干部中进行。《改造我们的学习》
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
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一)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加强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
在政权机关工作人员的名额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
(二)开展大生产运动,克服经济困难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1937 年,改组军队,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第三节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始终存在两个战场,即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
二、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
(一)敌后战场的开辟和敌后根据地的建立
(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
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
三、击退国民党的反共磨擦,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军铁蹄踏过卢沟桥
视频《卢沟烽烟》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 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 政府宣布对日作战。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了东北 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抗日名将杨靖宇
东北抗日联军
抗日英雄赵一曼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 救亡运动在全国兴起。
八路军在抗日战场
取得的重大胜利:
平型关大捷是抗
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 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百团大战是敌后
战场规模最大的一次 进攻战役。
平型关战场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1937年底开始,在华北,以共产党为 主体的游击战争上升到主要地位;
1938年,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 发展到近20万人;
1927年,“田中奏折” 完全暴露了
日本军国主义的狼子野心。

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
必 先 征 服 中 国 。 ”
服 满 蒙 , 欲 征 服 世 界 ,
欲 征 服 中 国 , 必 先 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00多年来,日本就是按照这个计划一步步 走下去:中日甲午之战,他们先夺得台湾;以 后又灭亡了朝鲜;九一八事变后,先后蚕食了 满蒙,七七事变后,大举入侵中国本部。五步 已经走了近四步,如果不是他们在第二次世界 大战中战败投降,日本早就开始征服世界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共产党必须保持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
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 求团结的方针。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亲英 美派开始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 策,针对这种情况,1939年7月,中共明 确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 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 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 三大口号,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 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 方针,并先后击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 的三次反共高潮。
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进行了 积极抵抗,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会 战,如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台儿庄战役、 武汉会战。
国民党正面战场 是中国抗日战争的 主要战场。
血战台儿庄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八年抗战里,国民党军队与日军 进行大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0 0余次,小规模战斗38000余次, 阵亡将士380万人,内有少将以上 达206名,将领以下之团、营、连、 排长数以万计,共歼灭了日伪军10 0万以上。击毙日军将领一百二十多 名。
中国人民抗日 军事政治大学(简 称“抗大”)、鲁 迅艺术学院(简称 “鲁艺”)、延安 自然科学院等一批 教育机构先后成立。
爱国青年奔赴延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5、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938年9月至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 中国化”科学命题。
1940年底,人民抗日武装部队发展到 50万人,在华北、华中、华南建立了16块 根据地,拥有1亿人口;
1944年春,敌后人民军队已经抗击着 全部侵华日军的64%;
1945年8月,人民军队发展到了120万、 民兵220万,抗日根据地19块。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日本侵略
者为了泯灭中 国民众的民族 意识和反抗精 神、维护其殖 民统治,在其 占领区强制推 行奴化教育。日本对中国学生 Nhomakorabea行奴化教育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二、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1931年 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宣言,号召全 国工农武装起来,进行民族自卫战争。
视频《皖南事变》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 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
“三三制”原则 ;
民民 民 主族 族 集平 区 中等 域 制原 自 原则 治 则政
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相持阶段的重要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 第一次、第二次长沙会战,桂南会战,枣宜会战, 中条山战役等。战役主要在豫、晋、鄂、湘、赣、 桂等地进行,但规模比抗战初期都要小得多。
这一时期,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持久抗战的同 时,其对内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1939年1月, 国民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 针,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
• 中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爱 国人士积极投入抗日洪流。
• 各民主党派拥护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 各少数民族人民投入抗日斗争。 • 海外华侨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三、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如果没有解放区战场,又如果没 有解放区战场这种与敌人相持的战争, 如果解放区战场的战争不能在最困难 的条件下长期坚持下去,那么敌人就 会长驱西南、西北进攻,而国民党的 反人民的政治机构及其军队,则又必 然招架不住,那就不会有什么相持阶 段,抗日战争的局面早已是不堪设想 的了。”
——朱德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自"东方会议"以来,田中的罪恶侵华计划 已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动一步一步地变成 了现实。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九一八事变:东北全境沦陷,日本变中国为其 独占殖民地的开始。
华北事变: 华北主权 开始丧失, 日本加紧 对华侵略。
七七事变: 日本全面 侵华战争 的开始。
中国共产党开始与部分 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国民党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
抗日英雄吉鸿昌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一二九运动
1935年12月9日, 北平学生举行抗日示威 游行,喊出“停止内战, 一致对外”等口号。
一二九运动促进了 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 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 动新高潮的到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进军南京途中“百人斩”竞赛的元凶
南京下关长江边尸体堆积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细菌战与化学战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因遭受日军细菌战 和细菌实验而死亡的人数至少在10万以上;日军 使用化学武器多达2000余次,中国军民直接中毒 伤亡人数近10 万人。战后, 至今还遗弃在 中国的200万发 毒气弹,继续 给中国人民造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国民党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
捷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 而结束的。
客观原因: 敌我力量对比上日军占很大的优势。
主观原因: 在战略指导方针上,不敢放手发动
和武装民众;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 积极防御的方法。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战略防御阶段,它为减轻正面战场压 力、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的作 用;
战略相持阶段,它成为主要的抗日作 战方式;
战略反攻阶段,它人民军队反攻准备 了条件。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八年抗战中,中共领导的军队对敌作战12.5万多次, 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内容提要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二、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三、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四、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提 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与四项 保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
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对蒋介石实行“兵 谏”,逼蒋抗日。
和平解决的原因:
第一,张、杨两位将军的抗日爱国情怀。 第二,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全 国人民 “结束内战,一致对外”的强烈要求。 第三,苏联等国际力量的影响与斡旋。 第四,蒋介石的被迫转变。

根据地人民进行投票选举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停止实行没收地 主土地的政策,
普遍实行减租减 息政策。
“发展生产,保 障供给”
“自己动手,丰 衣足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