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崂山风景区地质灾害风险与防控研究

合集下载

青岛市崂山风景区崩塌地质灾害治理方法探讨——以大平岚崩塌人造景观石治理为例

青岛市崂山风景区崩塌地质灾害治理方法探讨——以大平岚崩塌人造景观石治理为例

不佳 。清除 往往 使风 景 区内的 天然景 观石 得不 到保 护 , 坏 了旅 游 资源 ; 固 、 挡 虽 能 使 景观 石 得 到 破 加 支
保 护 , 加 固体 、 但 支挡 体 往 往 也带 来 了视 觉 污 染 , 破
坏 了游客 的旅 游 兴趣 。如 何 治理 风 景 区 内的崩 塌 ,
态爆破 清理 顶部 的 1号和 2号 危岩 体 一 3号危 岩 体 削坡整 形一 人工 清理 下部松 散 的岩土体 一 清除崩 落 于公路 的崩 塌体一 修建 重力 式挡 石墙 。整个 施工 过 程 中和 完工后 对 上方 的危岩 体进 行位移 监测 。
经 现场 勘 查 可 知 , 用 该 方案 可 以较快 地完 成 采
石墙 。
治理 方案 一 预算 总 费 用 为 1 8 2万 元 , 计 工 3. 预
期 5 1天 。
图 2 危 岩 体 剖 面 图
方 案二 : 危岩 体加 固
2 2 地 质 灾 害 形岩体 下方 的松散 岩体 采用 挂 网喷浆 的
方式 进行 临时 加 固 , 方 面可 以尽 快 防止 灾 害 的继 一 续扩 大 , 另一 方面 可 以对 下 一 步 的施 工 提 供安 全 保 障。
摘 要 : 岛 市 崂 山 风 景 区 旅 游 主 线 大 平 岚 附 近 发 生 崩 塌 地 质 灾 害 , 致 崂 山 风 景 区 南 线 道 路 全 线 封 闭 , 落 巨石 上 青 导 崩 方 的残 留危 岩 体 存 在 严 重 安 全 隐患 , 需 治 理 。为 使 原 有 景 观 石 得 以保 护 , 不 致 于 形 成 新 的 视 觉 污 染 , 用 人 造 急 又 利 景 观 石 在 崂 山风 景 区大 平 岚 崩 塌 地 质 灾 害治 理 工 程 中进 行 了探 索 。 实 践 证 明 , 方 案 投 资 少 、 期 短 、 果 好 , 该 工 效 既 消 除 了崩 塌 地 质 灾 害 隐 患 , 原 有 景观 石得 到 了保 护 , 未 形 成 新 的视 觉 污 染 , 人 造 景 观 石 在 风 景 区地 质 灾 害 治 使 又 为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山东青岛崂山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山东青岛崂山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山东青岛崂山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马杨敏;高宗军;李岩铭;管勇;王建收【摘要】崂山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居民安全,影响旅游业发展.本文针对以上3类地质灾害,分别选择8个评价因子进行打分,然后进行网格剖分,再采用综合指数法并利用Mapgis空间分析功能,得出崩塌与滑坡、泥石流的易发程度分区,最后通过叠加得到全区易发程度综合区划,划分出高、中、低和非易发区,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期刊名称】《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年(卷),期】2013(024)001【总页数】5页(P93-97)【关键词】崂山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作者】马杨敏;高宗军;李岩铭;管勇;王建收【作者单位】青岛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P2080 引言崂山区位于青岛黄海之滨,是驰名中外的4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然而每年由于崂山区内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以及大量灾害隐患的存在,造成区内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还时刻威胁到旅游人员和百姓的生命安全,因此对青岛市崂山区进行地质灾害区划刻不容缓。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方法很多,主要包括模糊聚类分析法[1]、综合危险性指数法[2]、层次分析法[3]、模糊综合评判法[4]等。

基于 GIS空间分析进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是将各单灾种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用一副专题图层表示,最后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得到一张综合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图。

本文以Mapgis为工作平台,利用空间分析功能对崂山区进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和分析评价,以达到未雨绸缪,在灾害发生前起到预警作用。

1 崂山区地质灾害现状崂山区由中韩、王哥庄、沙子口、北宅等四个街道办事处组成,本次研究区1∶5万地质灾害调查(截止2012年6月)共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三类地质灾害点及隐患点88处,其中崩塌和滑坡83处,占94.3%;泥石流5处,占5.7%(图1)。

崂山地质灾害与成因

崂山地质灾害与成因

崂山地质灾害与成因
葛乘源
【期刊名称】《中国减灾》
【年(卷),期】2018(000)024
【摘要】地壳内部在地震、岩浆和岩脉活动等作用下收到影响,地表的冰川风化、雨水侵蚀、风暴吹、海平面变化、海蚀作用等环境影响等,多次冰期与间冰期的气候变化给崂山每一块巨砾都留下了烙印……崂山位于胶东半岛,属于丘陵地区,中间高、两侧低,东南两侧临海,海岸线长达87. 3千米.崂山有国内海岸线第一高峰崂顶——海拔1132.7米,主体为花岗岩,由复杂的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特有地貌,概括起来就是'奇峰、怪石、异洞'.崂山特殊的地貌特征,加之地壳内部的区域升降运动、区域构造运动,以及地表的风化、降雨、风力等作用下,为地质灾害埋下了隐患.【总页数】2页(P40-41)
【作者】葛乘源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第三十九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青岛崂山风景区崩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探讨——以大平岚危岩体崩塌治理工程为例 [J], 李玉雯;王妮妮;朱明
2.青岛崂山区青山滑坡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 [J], 杨涛
3.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山东青岛崂山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 [J], 马杨敏;高宗军;李岩铭;管勇;王建收
4.崂山旅游区地质灾害类型,成因及分布研究 [J], 贾永刚;单红仙
5.崂山地区青山滑坡地质灾害发生机理及其危险性 [J], 张建伟;胡舒娅;高擎;路忠诚;宋红志;马玉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岛崂山地区地质灾害变形监测研究

青岛崂山地区地质灾害变形监测研究
菊春燕① 王治 良 ② 刘 真② 刘建 昌② 谭长伟③ 贾永刚①
( ① 中国海洋大学 环境科学 与工程学 院 ( ②崂 山国土资源分局 青岛 青岛 2 6 6 1 0 0 ) 2 6 6 1 0 0 )
( ③青 岛市勘察0 )
( ①C o l l e g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O c e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0 厂 C h i n a ,Q i n g d a o 2 6 6 1 0 0 )
I N L AoS HAN D I S T RI CT, QI NGDAo
J U C h u n y a n ① W AN G Z h i l i a n g ② L I U Z h e n ② L I U J i a n c h a n g ② T AN C h a n g we i ③ J I A Yo n g g a n g ①
y .Hu ma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g e o l o g i c a l a c t i v i t i e s h a v e i n c r e a s e d u n d e r t h e b a c k g r o u n d o f r a p i d d e v e l o p me n t s o f t o u is r m i n
( (  ̄L a o s h a n L a n d a n d R e s o u r c e s B u r e a u , Q i n g d a o 2 6 6 1 0 0 ) ( ③Q i n g d a o G e o t e c h n i c a l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a n d S u r v e y i n g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Q i n g d a o 2 6 6 1 0 0 )

青岛市城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

青岛市城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
2.3
2.3.1
青岛属滨海丘陵城市,自新生代中更新世以来,地壳一直处于缓慢隆升状态,其活动迹象主要表现为某些断裂的继发性活动和地壳差异性升降,前者常伴有地震发生。青岛自公元前179年至公元1986年,2000余年间,发生过4次震级3.0~4.5级地震,震中均位于不同方向断裂构造及其交汇部位。尽管区内地震震级较小,但邻区发生地震对青岛影响却较大。郊庐断裂带许多强震严重影响本区,以公元前70年和公元16竹8年发生的两次7.0一8.5级强震最甚。胶州湾形成于中生代末期,完成于新生代初期。沧口断裂可能分割了原为同一侵入岩体的峙山、小珠山花岗岩体,是导致胶州湾形成的一组主要断裂构造①。该断裂南端进入胶州湾东侧,呈南西方向延伸,与薛家岛一带的北东方向断裂相连。在1969年渤海7.4级、1975年海城7.3级及1976年唐山7.8级地震时,都曾波及沧口断裂带。沿断裂带有数个较强的震感点,说明此断裂带是地质构造相对脆弱区。
1.2
地质灾害的种类繁多,除地震、火山外,还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瓦斯突出、矿井及地下工程热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特殊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海水入侵、冰融等。根据地质灾害特征,从不同角度把地质灾害划分为多种类型;根据地质灾害形成的动力性质分为内动力地质灾害、外动力地质灾害、人为动力地质灾害;根据地质灾害的活动过程分为突发性地质灾害、缓发性地质灾害等(表1)。
1.3.2
1.3.2.1
崩塌按崩塌体大小,分为巨型崩塌(大于100万m3)、大型崩塌(10~100万m3)、中型崩塌(1型为主。小型崩塌在全国务研究区所占比例极高。但相比较而言,西北、西南和黄土高原区相对中型崩塌比例较高。青藏高原区大型和巨型崩塌所占比例相对较高。
青岛市山多坡陡,近年来,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及内外地质营力的长期作用,加之经济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人类工程活动不断加剧,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日益明显,区内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并形成了大量的灾害隐患,其中,以青岛市崂山区最为严重,因此下文以崂山区为例,对青岛市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进行说明。

青岛市崂山区地质灾害防治的几点做法

青岛市崂山区地质灾害防治的几点做法

青岛市崂山区地质灾害防治的几点做法
王治良;徐淑芳
【期刊名称】《山东国土资源》
【年(卷),期】2007(23)5
【摘要】青岛市崂山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近几年来,尤其是2004年《崂山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发布实施以来,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合理,资金投入加大,工程要求严格,应急部署周密,防治工作步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取得了明显成效。

【总页数】3页(P32-33,35)
【作者】王治良;徐淑芳
【作者单位】青岛市崂山国土资源分局,山东,青岛,266061;青岛市崂山国土资源分局,山东,青岛,266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相关文献】
1.新时期崂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探究——基于青岛市崂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调查 [J], 李凌超;高强;赵忠新
2.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几点建议——以青岛市崂山区为例 [J], 曹志海;刘晓明
3.浅谈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几点经验做法 [J], 刘茂新; 杨涯雯; 许红印
4.青岛市崂山区推进农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的做法 [J], 矫秋云;徐伟
5.青岛市加强学校饮食卫生管理的几点做法 [J], 董淑娥;迟昊阳;李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岛市崂山区地质灾害防治的几点做法

青岛市崂山区地质灾害防治的几点做法
了全 区地质 灾害群 测 群 防 网络 , 查 明地质 灾 害 隐 共
位密 切协 作 、 认真 贯 彻 落实 , 照 “ 级 政府 对 辖 区 按 各 内地 质灾 害防治 负 责” 预 防为 主 、 让 与治 理相 和“ 避 结合 ” 的原则 , 极 开展 地 质 灾害 防治工 作 , 保 把 积 确
并 形成 了大量 的灾 害隐 患 。2 0 0 2年 , 山 区根 据 国 崂 土资源 部地质 调查 局《 于加 强 地 质 调查 项 目管理 关 工作 的通 知 》 和省 、 市的有关 要求 , 由区国土局 、 各街 道 会 同省地质 环境 监测 总站 专 家 , 开展 全 区地 质灾 害 的调查 与 区划 工作 。项 目组 根据 相 关 技术 要 求 , 按 照“ 以人 为本 ” 的原 则 , 崂 山 区所 辖 的 全部 1 9 对 3 个 自然村 及所 有景 点线 路 进 行实 地 调 查 、 测量 和分 析研 究 。经过 3个 多月 的艰 苦努 力 , 面 查清 了崂 全
地质灾 害 防治规划 编制工 作 。经 过大量 的进 一步实
地 考察勘 测 、 专题座谈 、 研讨 、 论证 和反 复征求 意见 , 《 岛 市 崂 山 区 地 质 灾 害 防 治 规 划 ( 0 4 2 2 青 20- 00 年) ( 称《 划 》 下 同) 2 0 》简 规 , 于 0 4年 6月 完 成 ,0 4 2 0 年 7月通 过省 、 市专 家组评 审 , 到 了与会专 家和各 得
方 的高度 评价 。2 0 0 4年 1 2月 《 划 》 区政 府批 准 规 经
并发 布实 施 。 《 划》 规 是崂 山 区开展地 质灾 害预 防和治理工 作 的纲领性 文件 。各街道 办事 处 , 区政 府各部 门、 单 各

最新青岛市城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资料

最新青岛市城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资料

xxxx大学课程实践课程名称:地质灾害评价实践实践题目:青岛市城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院系:专业年级:作者:指导老师:时间:目录1 地质灾害概述 (1)1.1 地质灾害的定义及内涵 (1)1.2 地质灾害的分类 (1)1.3 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2)2 我国地质灾害概况 (4)2.1 我国地质灾害发育情况 (4)2.2 我国地质灾害发育的空间规律 (6)2.3 我国地质灾害形成条件 (7)2.4 我国地质灾害未来发展态势 (9)2.5 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 (10)2.6 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10)3 山东省青岛市概况 (13)3.1 青岛市自然状况简介 (13)3.2 青岛市地质构造简介 (13)3.3 青岛市地质灾害概况 (14)4 青岛市崂山区地质灾害概述 (18)4.1 崂山区概况 (18)4.2 崂山区气象条件和地质构造 (19)4.3 崂山区地质灾害概况 (20)4.4 崂山区地质灾害危险因子分析 (21)5 崂山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防治措施 (23)5.1 崩塌灾害点危险性分析与治理方案 (23)5.2 滑坡灾害点危险性分析与治理方案 (26)5.3 泥石流灾害点危险性分析与治理方案 (27)6 对崂山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综合防治的建议 (29)1.地质灾害概述1.1 地质灾害的定义及内涵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演化发展过程中,由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包括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区作用有关的灾害。

目前对地质灾害的涵义及分类还不尽一致。

对地质灾害的涵义可概括如下: 地质灾害是指以地质作用为主要原因引起的自然灾害,即在地质营力作用下,因地壳物质运动或地质自然环境变化,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或导致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发生严重破坏的现象或过程。

由此定义可知,地质灾害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即致灾的动力条件和灾害事件的后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崂山风景区地质灾害风险与防控研究
地质灾害频发致使人类生命和财产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地质灾害研究能够帮助人类了解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规律,由此制定出适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减轻或消除人类的受灾程度。

本文以青岛崂山风景区的地质灾害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防控研究,为青岛崂山风景区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决策支持,为保障地区经济建设以及人民财产安全提供必要的科技支持。

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已有的地质灾害资料,并结合现场踏勘调查,确定青岛崂山风景区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分析诱发地质灾害因子的分布规律,建立地质灾害的空间信息数据库;针对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从数据库中筛选出所需的影响因素信息,借助数理分析模型和GIS技术,对地质灾害开展危险性、易损性、风险的评估研究,划分危险性、易损性、风险等级,完成相关区划图;根据风险等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参照现行地质灾害防治原则,划分地质灾害防治分区,编制地质灾害的防治规划。

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崂山风景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研究揭示了青岛崂山风景区地质灾害的孕灾环境,及其发育特征,选取出对地质灾害有较大影响的自然和人为因子指标,确定指标权重,利用GIS 空间分析模块对地质灾害时空分布、形成条件、成灾机制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明确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分布规律及特征,完成地质灾害危险性空间分布图。

(2)崂山风景区地质灾害的易损性评价从时间易损性和空间易损性两个方面,评价了青岛崂山风景区地质灾害的易损程度。

时间易损性评价中,详细分析了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口变化状况的数据,结果显示年经济增长和人口数量变化对于易损评价有着一定的影响。

空间易损性评价中,详细分析了财产和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建立了地质灾害空间易损性指标体系,开展了地质灾害空间易损性评价,并绘制了空间易损性分区图。

(3)崂山风景区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价基于地质灾害危险性、易损性评价结果,构建崂山旅游风景区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完成了崂山旅游风景区的地质灾害空间风险区划;对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域内的典型单体地质灾害,逐一开展风险评估,确定单体地质灾害的风险等级及影响范围。

(4)崂山风景区地质灾害的风险管理依据地质灾害防治区划的原则和分区方法,划分地质灾害的重点、次重点及一般防治区的范围;提出了不同防治区内
土地利用控制规划;对典型单体地质灾害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本文基于以上地质灾害的风险研究成果,建立了青岛崂山风景区地质灾害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地质灾害信息的管理和实时预警发布,为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