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度写范文[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题-教育心理学的论述题模板

小度写范文[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题-教育心理学的论述题模板
小度写范文[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题-教育心理学的论述题模板

[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题|教育心理学的论述题

《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题汇总

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什么作用?(P7,需举例子)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比如中学生英语阅读活动表现出困难,教师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学生学习上表现出的困难或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追根溯源,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从而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学业问题和心理健康发展问题。(2)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比如,在了解了学生的智力水平之后,要为智力超常或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提供更有利其潜能发挥的教学环境和内容,为智力落后或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帮助和辅导,必要时应采取针对性矫正措施,使得学生最大程度上得到发展进步。(3)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普遍是用的教学模式是不存在的,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地、灵活性的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应用于教学中。可以观摩特级教师的光盘来钻研。(4)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比如,根据学习迁移的规律,可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辑、教学程序的安排等方面采取适合学习者学习水平和能力的措施,促进迁移的发生。还可根据学习动机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反馈、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等手段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学习兴趣。综上,教学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无论是对教师和教学过程,还是对学生和学习过程,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尤其对一线教师来说,掌

握并且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影响当内容,但不能超出学生当时的认实际教学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知结构。

并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工作中(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尽快成长和成熟。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

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换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P9)的速度是可能的,只要教学内容和答: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方法得当,系统的学校教学肯定可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以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其发展(3)关于最近发展区

有四个基本特征:

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1)连续性与阶段性;在心理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发展过程中,新特征达到量的积累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程度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象。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阶段的基础上发上,而且又萌发着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表现出心理发看到儿童今天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展的连续性。

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状态(2)定向性与顺序性;正常条件的、正在发展的过程,最终如维果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斯基强调的那样,教学要适应最近向性和先后顺序,这种方向性表现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为心理的发展总是总低级到高级,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善到完善发发展水平。展,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如语

言从听说——读写。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3)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可以(P16)

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到达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展模式。

知运动(0-2岁)、前运算(2-7(4)差异性。任何一个正常学生岁)、具体运算(7-11岁)、形式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运算(11-15岁)等四个阶段。

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知发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方面又往往是千差万别的。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

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论述准象模式,他们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备,P13)

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1)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的内容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和方法。

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在皮亚杰看来,学习从属于发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性。

所以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采取不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促使学生向更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

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

1

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本阶段的儿童不仅能够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本阶段的儿童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本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本阶段的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P15)答: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主要培养信任感;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主要培养自主性;

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主要培养主动性;

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主要培养勤奋感;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主要培养自我同一性;

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时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简述学生的性格差异表现在哪写方面。(P21)

答: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关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关于性格的类型差异:性格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补充: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性格虽然也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的主要观点。(P36)

(一)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总之,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二)教学观:(1)教学的目

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它在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化原则。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

一种内在驱动力,成就动机是人类试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所独有的,它是后头获得的具有社点(内容)(P39)

会意义的动机。在学习活动中,成(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就动机可分成两类:一是力求成功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的动机,一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和另外,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以实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失败(2)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性。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

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简述学习动机的理论有哪些。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P47)

代替,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1)强化理论。行为主义学习习过程是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理论家斯金纳为代表

程,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2)需要层次理论。人本主义作用过程。

心理学理论家马斯洛为代表(3)学生观(单独考察?兼顾对实(3)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际教学工作的指导意义):

(4)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5)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

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论述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成了丰富的经验,教学不能无视学动机?(P51)

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一)学习动机的培养: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因为它直接”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制约学习积极性,但是,学习效果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因此,这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指出学习上的关键问题,填补知识学生个体的差异,备课和讲课的时技能掌握方面的空缺,是取得好的候要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学习效果的关键,也是获得真正成

功的先决条件。

简述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P48)

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直接发送答:成就动机是个体克服障途径,即因原有的学习需要不断得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

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

2

分化的学习需要。间接转化途径,即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利用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的是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二)学习动机的

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简述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P61 非重点)

(1)早期的迁移理论有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类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等。

(2)现代迁移理论主要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P63非重点)

(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论述P76)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时,不仅要注意抽取本质的一面,也要注意抛弃非本质的一面,为此,必须配合适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和反例。(2)提供变式。在教学实际中,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认识,必须注意变式的正确运用。

(3)科学地进行比较。因为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本质与非本质

的比较过程,对于知识的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教师应启发学生去进行自觉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理、原则,尽量避免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遗忘原因的理论解释。(论述P80)(1)痕迹衰退说(桑代克)。该理论认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衰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产生。

(2)干扰说。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互相干扰是导致遗忘的最重要原因。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3)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动机遗忘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的形象。(4)同化说(奥苏伯尔)。奥苏伯尔根据他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遗忘的原因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解释,他认为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的方式考察 P81)(1)深度加工材料。所谓深度加工,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对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2)有效运用记忆术。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如英语单词的记忆方法。

(3)进行组块化编码。组块是指练习次数的增多,动作的精准性、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贮存在长速度、协调性等会逐步提高。

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反馈到短时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来自两方面,一是内部反馈,即操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单位的过程。组块的方式主要依赖反馈;二是外部反馈,即操作者自于人过去的知识经验。如记忆一串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数字,可以将它组块化为标志性的也称结果知识。准确的结果反馈可年份。

以引导学生矫正错误动作,强化正(4)适当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确动作,并鼓励学生努力改善其操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学习作。

的熟练程度达到150%的时候,记(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动忆效果最好。这一方法适应于理论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知识的学习,而不适合于技能知的主要是身体运动时的各种肌肉识。

活动的特性,如紧张、放松等,而(5)合理进行复习。一般分散复不是外界事物的特性。有必要进行习的效果要优于集中复习,因为分专门的动觉训练,以提高其稳定性散复习可以降

低疲劳感,可以减少和清晰性,充分发挥动觉在技能学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习中的作用。

操作技能的形成有哪些阶段?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P93)(P89)

(1)原型定向,该阶段教师要准(1)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确地讲解心智活动各个构成要素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及其执行顺序,并示范如何应用这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种心智技能来解决问题。 (2)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2)原型操作,该极端教师要求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学生以展开的方式,按心智技能中(3)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各动作要素的特定顺序来练习每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一个动作,并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练习,以提高心智活动的概括性。化的动作

(3)原型内化,在该阶段教师应(4)操作熟练,是指所形成的该要求学生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言语的顺序,不可颠倒。教师还应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该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提供多种

机会让学生联系,使学生的活动方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有哪些?式能够进一步概括化。(P90)(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准确简述典型的学习策略有哪些?的示范和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P99)

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确的定向映象,进而在实际操作活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

面。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一般

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

3

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包括学习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的设置、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学习工具的利用、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等策略等。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P112)

问题的特征;解决有关问题的时候,个体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问题呈现方式的不同,那么个体对问题的理解也就不同。

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影响着问题的解决,拥有某一领域的丰富的知识经验使是有效地解决问题的基础,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储存方式据决定了问题解决的有效性。

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因为定势也必然影响问题解决。功能固着也可看做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通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哪些(P116)

环境(家庭,学校),智力(创造性和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

个性(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隐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独立性)

创造性的基本特征(P116)

目前比较公认的是以发散思

维的基本特征来代表创造性。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法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

维形式。研究者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只要特征有三:

流畅性:流畅性是个人面对问题情景时,在限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

变通性:即灵活性,是指思维朝着不同方向发散的能力。表现为个人面对问题情境的时候,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

触类旁通。独创性:个人买你对问题情境的时候,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方法,具有新奇性。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P118)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有创造性的榜样。

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

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P130) 1)外部条件:

家庭教育模式:民主、信任、宽容Vs严厉、放任

社会风气:包括社会舆论、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各种榜样的作用。

同伴群体:学校中正式的班集体、校内外非正式的小团体。

2)内部条件:

责任。

认知失调:当认知活动出现不(4)价值辨析:教师要引导学平衡或不协调时,个体内心就会有生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不愉快或紧张的感觉,此时就会试查自己的行为模式,鼓励他们去努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依据本人以达到新的平衡。从这个意义分的价值选择来行事。价值辨析的方析,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法不是灌输说教的,而基本上是诱件。

导性的,所以教师要善于设计各种态度定势:帮助学生形成对活动,运用各种策略来诱发学生暴教师、对集体的积极的态度定势露、陈述、思考、体验,然后实现(或心理准备)是使学生接受道德某种价值观,

教育的前提。

(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道德认识水平:态度、品德的

这一外部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

知、技能、策略的学习,而且还影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响着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奖及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励可分为精神和物质奖励,也可分断水平。为内部和外部奖励两种。要主义多

奖励具体的道德行为,结合个体实怎样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与品际情况选择最有效的奖励,同时应德?(论述 P131)

该重视内部奖励——如自豪感、满(1)有效的说服:教师经常应足感等。最合理的做法是引导学生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进行自我强化,让学生亲身体验做服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向学生提供出道德行为后的愉悦,以此转化为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产生道德行为的持久的内部动力。生的态度。运用说服要注意明确目除以上五种外,还有包括角色的性、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注意扮演、小组道德讨论、陶冶、实际时机把握、以诚相待。锻炼等方法。(2)树立良好的榜样:态度与

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可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P125)以通过观察和模仿而习得。这种学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20世习过程按照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纪30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判断的论,要经过注意榜样的行为特征、发展进行了研究,提出儿童的道德在头脑中

组织和编码所观察到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再现所观察到他律道德,儿童在10岁以前,的行为方式、对这种行为方式进行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各种形式的强化等过程来完成。榜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样行为的示范方式应该是多种方德。本阶段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式相结合,教师、家长、大众媒介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等要提供积极健康良好的榜样示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本范。

阶段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3)利用群体约定:研究发现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经过集体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自律道德,在十岁以后,儿童定,对其成员具有一定的约束力,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并能使每个成员共同承担执行的

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他们开始

4

认识到可以通过合作、共同决定来修改规则,规则只是维护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儿童的思维已经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皮亚杰认为,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具有重大影响。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

介绍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P126)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修改和扩充了皮亚杰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强调道德发展与年龄及认知结构变化之间的关联。他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通过研究,他将道德判断分为三种水平,每种水平又有两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儿童认为道德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人或准则,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它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惩罚服从取向阶段,认为只要受到惩罚,那一定是错误的;第二阶段是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判断某一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性。

(2)习俗水平:儿童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寻求认可取向阶段,认为凡是社会大众认可的就是对的,反之就是错的。判断行为好坏主要依据动机,认为有利他动机就是好的,有利己动机就是坏的。第二阶段是遵守法规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服从权威,遵守公共秩序,认为只要行为违反了规则,并给他人带来伤害,不论何种动机都是不道德的。

(3)后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开始以普遍的道德原则作为自己行为的基本准则,能从人类正义、良心、尊严等角度判断行为的对错。第一阶段是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二阶段是普遍伦理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显示规范的约束,即以良心、正义、公平、尊严、人权等最基本的原则为标准去进行道德判断,行为完全自律。

柯尔伯格认为,个体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是有低级到高级阶段发展的,是不可跨越的,年龄与道德发展阶段相关联,但不完全对应。研究表明,大多9岁一下儿童及少数青少处于前习俗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人出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一般要到20以后才出现,而且只有少数人能达到。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P137)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化,国内外标准不一致。一种观点是分为(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与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我国学者提出的标准是“四有”:对自己有信心;对学校生活有兴趣;喜欢与人交往,有较好的人际关系(有人缘);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有能力)。我们要把握:(1)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方面(2)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有高低层次之分(3)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4)标准可以说是个社会评价问题,不同社会由于其主流文化、价值观念、社会规范不

同,对心理健康与否会作出不同的判断。

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按论述准备P138)

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性偏差,进食障碍,睡眠障碍

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按照论述准备P145)(1)开始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的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自习(6)小组辅导

一个有效的自编测验应具备的必要条件有哪些?(P183)

信度:指的是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它既包括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内容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

效度:指测验的准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总要性大于信度。

区分度: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难度:指项目的难易程度,通常用受测者答对或通过每个项目的人数百分比作为难度的指标。(其余问答题参看之前打印的资料以及课本的课后练习题)

5

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试题汇总

2020最新内容完整素材整理 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试题汇总 MS-DOS 计算机开发的Word 的第一代于1983年底发行,但是反响并不好,销售落后于WordPerfect 等对手产品。尽管如此,在Macintosh 系统中,Word 在1985年发布以后赢得了广泛的接受,尤其是对于在两年以后第二次大型发布的Word 3.01 for Macintosh Word 3.00 由于有严重bug 很快下线。和其他Mac 软件一样,Word for Mac 是一个真正的所见即所得编辑器。由于MS-DOS 是一个字符界面系统,Word for DOS 是为IBM PC 研发的第一个文本编辑器,在编辑的时候屏幕上直接显示的是黑体斜体等字体标识符,而不是所见即所得。其他的DOS 文本编辑器,如WordStar 和WordPerfect 等,在屏幕显示时使用的是简单文本显示加上标识代码,或者加以颜色区别。尽管如此,和大多数DOS 软件一样,程序为了执行特定的功能,都有自己特殊的,而且往往是复杂的命令组需要使用者去记忆。比如在Word for DOS 中,保存文件需要依次执行Escape-T-S ,而大部分秘书们已经知道如何使用WordPerfect 公司就不大愿意更换成对手产品,何况提供的新优点有限。Microsoft Word 在当前使用中是占有巨大优势的文字处理器,这使得Word 专用的档案格式Word 文件成为事实上最通用的标准。Word 文件格 式的详细资料并不对外公开

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试题汇总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教育心理学部分常考的28个简答、论述题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教育心理学部分常考的28个简答、论述题 让小伙伴们久等了,教育心理学的简答、论述题今天终于抽空汇总出来了,只是提醒一下小伙伴,有的题我提供的仅仅是答案要点,回答的时候不能太简单,简答题也要适当阐述一下,论述题就多阐述一点,这些毕竟是主观题。 这些题有的跟其他资料或教材提供的答案不太一样也很正常,你可以选一个版本记住,如果你能综合多个版本整一个你认为更好的答案也是不错的噢。 其他没汇总的在讲课时点到的具有出简答和论述题潜质的那些题,也要适当关注,多学习总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很好的同学,扩大一下知识储备的量也是不错的。 后期的复习可以做一些知识的深加工,提高知识储备的质量,也要多做一些题去增加自己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并提高答题能力。 为大家汇总这些内容,是方便大家复习,不过用对方法、多学习、多努力才是走向胜利的必然途径。大家考试完,考的什么知识点记得发给我噢。另外大家也要注意调整身心状态,不可过度焦虑、过度透支心力和体力。祝大家顺利圆梦! 一、心理发展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 (一)阶段性(质变)与连续性(量变) (二)定向性与顺序性; (三)不平衡性; (四)个体差异性。 二、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类: (1)智慧技能;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指向环境,使学习者能处理外部信息。(2)认知策略;对自己认知活动的监控 (3)言语信息;陈述观念的能力 (4)动作技能;动作操作能力 (5)态度。对人、事、物的选择倾向 三、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又称观察学习理论,创始人是班杜拉。 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最重要的形式是观察学习。并把观察学习分为四步(四个子过程):注意、保持、复现、动机。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结果因素就是强化。他把强化分为三种: 直接强化,通过外部因素对行为结果予以强化 替代强化,看到别人的行为结果得到奖励而受到强化 自我强化,自己的行为符合内化的标准,受到自我的肯定 四、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 1、优点 (1)提高学生智慧潜能,培养直觉思维 (2)激发学习兴趣 (3)有利于掌握发现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 (4)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保持与提取 2、发现学习的缺点 (1)适用范围有限,主要适用自然科学 (2)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发现需要、发现经验,并树立有效的假设,并不适合所有学生。(3)耗时不经济,不宜在短时间内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 (4)对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育机智、技巧、耐心等要求很高,一般教师很难掌握。 五、发现学习的步骤 (1)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2)使学生对问题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发其探究的欲望。 (3)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汇总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生活中的事例,阐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答: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1)有效的说服。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2)树立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的,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3)利用群体约定。研究发现,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一旦某成员出现越轨或违反约定的行为,则会受到其他成员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迫使其改变态度。教师则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形成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4)价值辨析。研究者认为,人的价值观刚开始不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奖励有物质的(如奖品),也有精神的(如言语鼓励);有内部的(如自豪、满足感),也有外部的。虽然对惩罚的教育效果有不同看法,但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 联系中学教学实际,试论述成败归因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答: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就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韦纳认为,学生在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归因时通常会归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种主要原因,并且,学生的归因过程主要是按照控制源、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来进行。根据控制源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和外部的;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成稳定和不稳定的;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成可控的和不可控的。韦纳认为,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控制点维度与个体成败的情绪体验有(稳定性维度与个体对未来成败的期望有关。可控性维度既与情绪体验有关,又与对未来成败预期有关。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其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状况来看,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以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以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答: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个体能够成功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和冲突,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

教育心理学重点简答论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简答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必须按它们的本来面貌加以考察,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研究,必须实事求是。 (2)发展性原则。把心理现象看做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心理学的研究中,要密切关注在教育教学实际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意从实际出发,进行研究;还要发挥理论对实际的指导作用。 (4)教育性原则。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产生积极性的影响,要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条件下的表情、动作、言语、行为的变化,并按时间顺序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了解、判断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3)调查法。当需要研究那些无法从外部直接观察到的人们内隐的心理活动,或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是过去出现的、长时期的行为时,通过搜集有关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间接地了解和研究心理活动规律,这种研究方法叫调查法。 (4)行动研究法。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地运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3.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二章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 简答 简述多元智能理论 (1)语言智能(2)数理逻辑智能(3)空间智能(4)身体运动智能 (5)音乐智能(6)人际交往智能(7)内省智能(8)自然察觉者智能 加德纳认为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而且具有同等重要性。每一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这8种以上智能。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简答 简述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意义学习的客官条件。指意义学习的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教育心理学(名解简答)

学习的概念? 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过程。 人和动物学习的区别? 一,从内容上看,人的学习比动物广阔的多 二,从方式看,动物的学习主要是一个白发的过程,而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的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而实现的。 三,从性质上看,人的学习是白觉的,有目的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元认知结构? 一,元认知知识: ①有关认知个体的知识;②有关认知在材料,认知任务方面的知识;③ 有关策略方面的知识 二,元认知体验; 三,元认知监控;①制订计划②实行控制③检验结果④采取补救措施 创造力的概念?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产生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具有新颖独特成分产品的一种能力品质,创造性思维是核心的基础。 创造力与个性的关系? 一般表现在以下特征: ①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思维灵活,喜欢钻研一些抽象问题;②白信心强,不满足书本的知识;③独立性强,对白己的事有较大责任心;④有较大的坚持性和恒心; ⑤有远大的抱负,不怕风险和压力;

xx的身心特点? 体质,学业成就,情绪控制,独立性 xx的类型? 智力型,学术型,创造型,领导型,艺术型,运动型 观察法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周详计划;②记录要详细、准确、客观避免搀杂观察者白己的希望和偏见;③观察后要进行总结 有意义的学习?(名解) 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在新知识与已有适当观念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性 同化?(名解) 同化的实质是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非认为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三个条件? ①学习材料本身要具有逻辑意义;②学习者必须具有学意义习的心向;③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由适当观念; 先行组织者?(名解) 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摄性广、概括水平高的学习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将它与原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学习材料就叫做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的两类?(名解) ① 说明性组织者;② 比较性组织者 影响迁移的因素? ①影响迁移的客体因素: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一、结合实际说明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答:(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支持、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即给学生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的心理环境。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给学生一定的权利和机会,让有创造性的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干自己想干的事,为创造性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 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应使考试真正成为选拔有能力、有创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在考试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应考虑如何测评创造性的问题。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由于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此,从个性人手来培养创造性,这也是促进创造性产生的一条有效途径。 ①保护好奇心。好奇是创造活动的原动力,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应给予鼓励和赞赏,不应忽视或讥讽。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对学生所提问题,无论是否合理,均以肯定态度接纳他所提出的问题。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应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并尽量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事物。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在各种创造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贯穿整个创造活动的始终。⑤此外,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使学生受到创造者优良品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启发他们见贤思齐的心理需求。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常用的方法有: ①发散思维训练。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如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等。 ②推测与假设训练。这类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 ③自我设计训练。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知识经验,给他们提供某些必要的材料与工具,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动手去制作某种物品,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完成自己的设计。 ④头脑风暴训练。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许多研究证明,结合各个学科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既可以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二、怎样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三、论述教学评价与测量及测验的关系。 (1)教学评价不等同于测量和测验。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 (2)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地描述人的心理特征。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系统的程序; (3)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而教学评价则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但这种主观判断和解释必须以客观描述为基础,否则是主观臆想; (4)测量与测验所得到的结果,只有通过教学评价,才能判断这种客观描述的实际意义,否则所得数据或结果毫无实际价值。 四、一位教师试图使小学儿童形成利他的习惯。他采取的方法是提供榜样化,其中的强化是当场表扬。试分析: (1)这种方法最初可能使学生形成的是什么? (2)使用这种方法形成利他习惯的内外条件是什么? (3)仅仅以表扬作为强化物能使学生形成持久的利他习惯吗? (4)形成高尚的利他习惯还需要什么条件?提供自私的榜样对形成这种习惯有必要吗? 【答案要点】 (1)最初使学生形成的是具体的、能受到老师表扬的利他行为,相当于布卢姆等人提出的价值内化的接受和反应水平。这种学习是通过替代学习进行的。 (2)使用这种方法形成利他习惯,内部条件是学生有利他的信念,外部条件是榜样的行为及其后果,以及对学生本人利他行为的强化。 (3)仅以表扬做强化物是不够的,还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强化,即自己为自己提供的强化物。 (4)形成高尚的利他习惯一方面要发挥儿童认知中介的作用,让他们对看到的榜样行为及其后果以及自己的行为后果进行认知加工、思考,形成思想认知。另一方面要给儿童提供榜样行为及其后果。此外,利他习惯属于价值内化的高水平,需要

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整理-简答论述(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 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 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意义: 中学生心理发展呈现出特定阶段的特征,在这一阶段内,认知发展、观察力发展、记忆力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各方面各有自己的特点。教育工作者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个别差异,从而使教育活动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挥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不仅能够给新课程改革提供科学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能够为解决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研究方法上的指导。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a.为教育现象解释与研究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b.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 c.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a.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b.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性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

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对学与教过程的影响: 1、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以年龄差异为例,年龄差异主要体现为思维水平的差异。 2、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他们是所有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内在条件。 智力的个体差异: 表现在三个方面: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人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有所不同。 2、结构差异,即智力在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3.早晚差异,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 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智力差异既有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又有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还有个体的主观努力的影响。在后天的影响因素中,学校教育在能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开发学生的智力就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学校通过以下途径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及时进行早期教育;通过教学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发学生的智力等。 青少年时期个性的发展: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意志方面。中学生的意志特征主要体现在是否遵纪守法(自觉性);有无自制力;对学习、工作的坚持性程度以及胆量的大小上。一般来讲,初中生的意志是不稳定的,特别是克服困难的毅力不够;到了高中,学生的意志力才日趋稳定。2、情感方面。就情感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及主导情感来说,初中生情绪变化很大,易冲动,情感和爱好都还不够稳定,因而缺乏持久性;到了高中,情感特征基本定型。3、理智方面。学生的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思维的类型上以及智力品质上。一般来说,初中生处于发展兴趣爱好、培养智能的最活跃时期;而高中生处于理智特征的成熟期,亦即思维的成熟期。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word版本

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 2、学习心理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 (1)在理论上:心理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和学习。 (2)实践意义: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效果。心理学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心理学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4、唯心主义心理观与唯物主义心理观的区别是什么? (1)唯心主义认为心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心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2)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的产生有赖于物质的存在,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心理是物质的产物。 5、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怎样? (1)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2)两种信号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二信号系统调节和控制着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产生人的心理。

电大教育心理学2004720151历届试题汇总

电大《教育心理学》2004.7-2015.1历届试题汇总 一、选择题 1. 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 A ) A.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 B.法国心理学家比纳 C.德国心理学冯特 D.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2.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CD ) A.维米斯基 B.皮亚杰 C.华生 D.斯金纳 3.知道“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属于( B )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4.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B )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5.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包含的内容有( ABC ) A.认知领域的学习 B.悄感领域的学习 C.动作技能领域的学习 D.智力技能领域学习 6.教师威信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D ) A.教师的社会地位 B.家长对教师的态度 C.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态度 D.教师本身的素质 7.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反映出了人格的( C ) A.整体性 B.独特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 8.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最具代表性的心理学家是( ABC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布鲁纳 9.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采用编制歌诀的办法来帮助学生记忆,这属于( D ) A.复述策略 C.精加工策略 B.理解一控制策略 D.联想策略 10.下列项目中叙述正确的是( BCD )。 A.复述主要是死记硬背 B.勾画、眉批和做笔记是一种认知策略 C.不同学科所要求的学习策略可能会不同 D.学习策略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就能教会的 11.羽毛球打得好的人,其网球也打得好,是因为二者之间有共同的成分,该观点属于(A )。 A.相同要素说 B.概括说 C.三维迁移理论 D.关系转换说

小度写范文[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题-教育心理学的论述题模板

[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题|教育心理学的论述题 《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题汇总 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什么作用?(P7,需举例子)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比如中学生英语阅读活动表现出困难,教师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学生学习上表现出的困难或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追根溯源,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从而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学业问题和心理健康发展问题。(2)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比如,在了解了学生的智力水平之后,要为智力超常或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提供更有利其潜能发挥的教学环境和内容,为智力落后或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帮助和辅导,必要时应采取针对性矫正措施,使得学生最大程度上得到发展进步。(3)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普遍是用的教学模式是不存在的,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地、灵活性的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应用于教学中。可以观摩特级教师的光盘来钻研。(4)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比如,根据学习迁移的规律,可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辑、教学程序的安排等方面采取适合学习者学习水平和能力的措施,促进迁移的发生。还可根据学习动机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反馈、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等手段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学习兴趣。综上,教学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无论是对教师和教学过程,还是对学生和学习过程,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尤其对一线教师来说,掌 握并且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影响当内容,但不能超出学生当时的认实际教学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知结构。 并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工作中(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尽快成长和成熟。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 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换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P9)的速度是可能的,只要教学内容和答: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方法得当,系统的学校教学肯定可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以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其发展(3)关于最近发展区 有四个基本特征: 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1)连续性与阶段性;在心理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发展过程中,新特征达到量的积累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程度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象。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阶段的基础上发上,而且又萌发着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表现出心理发看到儿童今天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展的连续性。 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状态(2)定向性与顺序性;正常条件的、正在发展的过程,最终如维果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斯基强调的那样,教学要适应最近向性和先后顺序,这种方向性表现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为心理的发展总是总低级到高级,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善到完善发发展水平。展,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如语 言从听说——读写。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3)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可以(P16) 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到达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展模式。 知运动(0-2岁)、前运算(2-7(4)差异性。任何一个正常学生岁)、具体运算(7-11岁)、形式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运算(11-15岁)等四个阶段。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三、简答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以及文件分析法等。这些研究方法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量的研究方法,一类为质的研究方法。 2、学生社会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社会性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与社会存在相适应的一份特征和典型的行为方式的总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社会性认知发展和社会性交往发展两方面。⑴学生社会性认知的发展。①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集中体现在自我批评、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②学生对社会关系的认知主要包括对他人、对权威和对友谊的认知。⑵学生社会性交往的发展。学生的社会性交往主要包括学生与父母、老师及同伴的交往。 3、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这种理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过程,与外界影响及教育无关;外界影响和教育即使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至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不能改变它的本质。 4、斯金钠如何用强化理论解释儿童的发展,他如何将强化理论应用到教学中? 斯金钠认为,人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对于这种不良行为的矫正,既要运用积极强化,也要运用消极强化。斯金钠育婴箱设计思想是,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儿童来。他提出的消停原理在儿童攻击性行为和自伤行为的矫正和控制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他将操作性反射原理用于学校的学习,设计了教学机器,将学习的容编成"程序"安装在机器上。 5、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 ⑴学优生和学差生的人格差异。所谓学优生是指具有正常的听、说、读、写、推理、数学能力以及正常的自我调节、社会知觉和交往能力的学生。学差生则在这些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困难的学生。第一,动机差异。学优生的成就动机显著高于学差生的;第二,主体性差异。学优生具有自觉性、坚持性、自信心、责任感、主动性和独立性;第三,人格适应差异。学优生通常表现出高度的自我整合性、高独立性、更成熟等特征,很少有人格适应问题,而学差生常出现人格适应不良问题。⑵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的人格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一般具有如下人格特征: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6、简要分析学习的涵。 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包含容有⑴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⑵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⑶学习过程可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专项复习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专项复习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 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 2、 3、学习心理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1)在理论上:心理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 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和学习。(2)实践意义: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效果。心理学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心理学必须遵循什么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4、唯心主义心理观与唯物主义心理观的区别是什么 (1)唯心主义认为心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心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2)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的产生有赖于物质的存在,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心理是物质的产物。 5、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怎样 (1)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2)两种信号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二信号系统调节和控制着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产生人的心理。 6、简述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及其建立的条件: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是无条件刺激物和条件刺激物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即: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有时间上要有一定的重合;条件反射需无条件刺激物给予强化才能巩固。 7、注意的品质有哪些注意的范围、集中性、稳定性、分配、转移。 8、中学生注意的特点有哪些 (1)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开始发展对抽象材料的稳定注意(2)有意后注意得到较快的发展(3)注意的品质得到了较好的发展(4)注意的个别差异明显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与答案

论述题 1.试述成就动机理论 (简述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把个体的成就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功,所以他们会选择既存在的成功可能性又有足够挑战性的中等难度的任务;当他们面对完全不可能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相反,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因为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以保证成功,使自己免遭失败;而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找到适当的借口,得到自己喝他人的原谅,从而减少失败感。在教育实践中,对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景、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量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景,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与强化,平定分数是要求稍稍放宽些,并避免在公共场合下指责其错误。) (简评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被认为是一种期望价值理论,因为这一理论认为动机水平依赖于一个人对目的的评价以及达到目的可能性的评估。阿特金森重视冲突的作用,尤其重视成就动机与害怕失败之间的冲突。该理论的特征是它可以用数量化的形式来说明。阿特金森认为,最初的高成就动机来源于孩子生活的家庭或文化群体,特别是幼儿期的教育和训练的影响。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其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也就是说,成就动机涉及到对成功的期望和对失败的担心两者之间的情绪冲突。追求成功的动机乃是成就需要、对行为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以及取得成就的诱因值三者乘积的函数,如果用Ts来表示追求成功的倾向,那它是由以下三个因素所决定:①对成就的需要(成功的动机)Ms;②在该项任务上将会成功的可能性Ps;③成功的诱因值Is。Ps值在0至1之间。Ps = 1,表示确信会取得成功;Ps = 0.5,表示估计成功的可能性是50%;Ps = 0,表示确信必然失败。用公式可表示为: 在这个公式中,Ms代表争取成功的相对稳定的倾向(这是用TAT主题统觉测验得到的);成功的可能性Ps指的是认知目标的期望,或是主体理解到的成功的可能性;Is为成功的诱因值,这一项被认为是与Ps有相反的关系,也就是Is = 1 ? Ps,即当Is值减小时,成功的诱因值增加。目标的诱因值是一种叫做对成绩自豪的感情。他认为,一个困难任务取得成功以后所体验到的自豪比一个容易任务成功后体验到的自豪感更强,比如说,在经过了几天冥思苦想后解出的数学题比轻而易举地解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要高兴得多。阿特金森认为:在与成就有关的情景中既能引起对成功的期望,也能引起对失败的担心。决定对失败担心的因素类似于对成功希望的因素,即避免失败的倾向Taf是以下三个因素的乘积的函数:①避免失败的动机Maf,也就是因失败而体验到的羞愧感的能量;②失败的可能性Pf;③失败的消极诱因值If。其公式为: 同前面一样,If = 1 ? Pf,也就是说,失败的可能性减小时,失败的诱因值就增加。失败的诱因值可理解为一种消极的情感,如羞愧、消沉等。那么在一种容易的任务失败后所体验到的羞愧感比一种困难任务失败后的羞愧感要强。由以上得出:作为结果的成就动机由力求成功的倾向的强度减去避免失败的倾向的强度, 如果一个人在一种特定的情境中获得成功的需要大于避免失败的需要,那么他就敢于冒风险去尝试并追求成功。根据这一理论,如果一个学生获取成就的动机大于避免失败的动机,他们为了要探索一个问题,在遇到一定量的失败之后,反而会提高他们去解决这一问题的愿望,而且另一方面,如果获得成功太容易的话,反而会减低这些学生的动机。研究表明,这种学生最有可能选择成功概率约为50%的任务,因为这种选择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他们能抵制不可靠的意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在学校进行的智力测验中能得

教育心理学常考的简答题

小编为大家整理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常考的简答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2)精深的专业知识。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 (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舆容易遗忘。 (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3)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

(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4、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1)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 (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5、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6、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教育心理学》问答题

《教育心理学》问答题汇总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考试大纲》P1) 答: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P1) 答: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3、简述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P5) 答:(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2)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P7) 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P9) 答: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 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 年代以后)。 6、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P13) 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 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7、简述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P14) 答: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 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 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 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 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 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 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 片面性和主观性。 8、简述青年初期的心理发展特征。(P15) 答: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 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 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 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 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占主要地位 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 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9、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P15) 答:(1)关于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 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 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 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 点。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 影响学习的效率。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 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 准备。(2)关于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 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 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 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 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 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所以,我们应抓住关 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0、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P16) 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 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0-2岁)、前运算(2 -7岁)、具体运算(7-11岁)、形式运算(11 -15岁)等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 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 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 或形象模式,他们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 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 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 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具 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 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 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 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本阶段的儿童不仅 能够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 且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 题。本阶段的儿童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 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 接近成人的水平。本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 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 维。本阶段的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 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11、简述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P18) 答:(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 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关于最近发展 区。 12、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P19) 答: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 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 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 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 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 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它的 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 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 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13、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P20) 答: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 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