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_金属材料拉伸实验
金属材料拉伸实验

金属材料拉伸实验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工程材料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拉伸实验是评价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对金属材料拉伸实验的原理、方法和实验结果进行详细介绍。
1.原理。
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是通过施加拉伸力,使试样产生塑性变形,从而研究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在拉伸实验中,试样会逐渐发生颈缩,最终断裂。
通过实验中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可以分析出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等力学性能指标。
2.方法。
进行金属材料拉伸实验,首先需要准备好金属试样。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拉伸试验机,将试样夹紧在拉伸试验机上。
然后,施加拉伸力,记录下试样的载荷和变形数据。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试样的表面光洁,避免表面缺陷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实验结果。
通过拉伸实验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可以反映出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曲线的起始部分为弹性阶段,此时金属材料受到的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
当应力超过一定数值时,金属材料进入塑性阶段,此时应力与应变不再呈线性关系,试样开始产生颈缩。
最终,在应力达到最大值时,试样发生断裂。
4.分析与讨论。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计算出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等力学性能指标。
这些指标对于工程设计和材料选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另外,通过对不同金属材料进行拉伸实验,可以比较它们的力学性能,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5.结论。
金属材料拉伸实验是研究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可以得到金属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出其力学性能指标。
这些指标对于工程设计和材料选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金属材料拉伸实验是评价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可以得到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为工程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工程力学实验报告

工程力学实验报告自动化12级实验班§1-1 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一、试验目的1.测定低碳钢(Q235 钢)的强度性能指标:上屈服强度R eH,下屈服强度R eL和抗拉强度R m 。
2.测定低碳钢(Q235 钢)的塑性性能指标:断后伸长率A和断面收缩率Z。
3.测定铸铁的抗拉强度R m。
4.观察、比较低碳钢(Q235 钢)和铸铁的拉伸过程及破坏现象,并比较其机械性能。
5.学习试验机的使用方法。
二、设备和仪器1.试验机(见附录)。
2.电子引伸计。
3.游标卡尺。
三、试样(a)bhl0l(b)图1-1 试样拉伸实验是材料力学性能实验中最基本的实验。
为使实验结果可以相互比较,必须对试样、试验机及实验方法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我国国标GB/T228-2002 “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中规定对金属拉伸试样通常采用圆形和板状两种试样,如图(1-1)所示。
它们均由夹持、过渡和平行三部分组成。
夹持部分应适合于试验机夹头的夹持。
过渡部分的圆孤应与平行部分光滑地联接,以保证试样破坏时断口在平行部分。
平行部分中测量伸长用的长度称为标距。
受力前的标距称为原始标距,记作l 0,通常在其两端划细线标志。
国标GB/T228-2002中,对试样形状、尺寸、公差和表面粗糙度均有明确规定。
四、实验原理低碳钢(Q235 钢)拉伸实验(图解方法)将试样安装在试验机的上下夹头中,引伸计装卡在试样上,启动试验机对试样加载,试验机将自动绘制出载荷位移曲线(F-ΔL 曲线),如图(1-2)。
观察试样的受力、变形直至破坏的全过程,可以看到低碳钢拉伸过程中的四个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局部变形阶段)。
屈服阶段反映在F-ΔL 曲线图上为一水平波动线。
上屈服力eH F 是试样发生屈服而载荷首次下降前的最大载荷。
下屈服力eL F 是试样在屈服期间去除初始瞬时效应(载荷第一次急剧下降)后波动最低点所对应的载荷。
最大力R m 是试样在屈服阶段之后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
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

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
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
(7)测量试样最终尺寸。停 机取下试样,将断裂试样的两端对 齐,用游标卡尺测量断裂后标距段 的长度Lu和左、右两断口(缩颈) 处的直径du。
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
五、 注意事项
(1)测量直径 时,在各截面相互垂 直的两个方向上各进 行一次,取平均值。
(2)铸铁试样 测试时,不刻标记且 只记录最大载荷Fm。
和表1-2中,然后对实 验数据进行整理并绘制拉伸曲线。
(3)实验机调整。根据试样所用材料的抗拉强度理论值和 横截面积S,预估试样的最大载荷。根据预估的最大载荷,按实 验机说明书对实验机进行调整。
(4)安装试样。先将试样装夹在实验机的上夹头内,调整 下夹头至适当位置,夹紧试样下端,调整好自动绘图装置。
(5)加载测试。开动实验机,使之缓慢匀速加载。
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
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观察拉伸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屈服、强化、缩 颈、断裂)。
(2)测定低碳钢的下屈服强度ReL、抗拉强度Rm、断 后伸长率A和断面收缩率Z。
(3)测定铸铁的抗拉强度Rm。 (4)了解拉伸实验机的主要结构及使用方法。
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
二、 实验设备
(1)WE-300B型拉伸实验机,如图1-1所示。 (2)游标卡尺。
图1-1 WE-300B型拉伸实验机
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
三、 试样
根据国家标准GB/T 228.1— 2010《金属材料 拉伸实验 第1部 分:室温实验方法》的相关规定, 选用如图1-2所示的圆形标准试样 (低碳钢和铸铁各一件)。本次实 验试样的直径d=10 mm,标距长 度L0=50 mm。
图1-2 实验用拉伸试样
实验1-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

实验一 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一、试验目的1.测定低碳钢(Q235 钢)的强度性能指标:下屈服强度sL σ(eL R )和抗拉强度b σ(m R )。
2.测定低碳钢(Q235 钢)的塑性性能指标:断后伸长率δ(A )和断面收缩率ψ(Z )。
3.测定灰铸铁(HT250)的强度性能指标:抗拉强度b σ(m R )。
4.观察、比较低碳钢(Q235 钢)和铸铁两种材料的力学性能、拉伸过程及破坏现象。
5. 学习试验机的使用方法。
二、设备和仪器1.WEW-600B 型电液式万能试验机。
2.游标卡尺、钢板尺三、试样国标GB/T228-2002采用直径d 0=10mm (名义尺寸)的圆形截面长比例试样。
四、实验原理1)低碳钢(Q235 钢)的拉伸实验将试样安装在试验机的上下夹头中,连接试验机和微机的数据线,启动试验机对试样加载,微机自动绘制出载荷位移曲线。
观察试样的受力、变形直至破坏的全过程。
屈服阶段反映在F l -∆曲线图上为一水平波动线。
上屈服力su F 是试样发生屈服而载荷首次下降前的最大载荷。
下屈服力sL F 是试样在屈服期间去除初始瞬时效应(载荷第一次急剧下降)后波动最低点所对应的载荷。
最大力b F 是试样在屈服阶段之后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
相应的强度指标由以下公式计算:图1-1 试样图1-2 低碳钢的拉伸曲线下屈服强度sL σ(eL R ): sLsL 0F A σ=(1-2 ) 抗拉强度b σ(m R ): bb 0F A σ=(1-3) 测量断后的标距部分长度u l 和颈缩处最小直径d u ,按以下两式计算其主要塑性指标:断后伸长率δ(A ):100%u l l l δ-=⨯ (1-4) 式中0l 为试样原始标距长度,l 为试样断后的标距部分长度。
断面收缩率ψ(Z ):00100%uA A A ψ-=⨯ (1-5) 式中0A 和u A 分别是原始横截面积和断后最小横截面积。
移位法(亦称为补偿法)测定断后的标距部分长度u l 。
材料拉伸实验

实验一:光滑静态拉伸试验金属材料的拉伸试验是人们应用最广泛的测定其力学性能的方法。
试验时取一定的标准试样,在温度、环境介质、加载速度均为确定条件下将载荷施加于试样两端,使试样在轴向拉应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直至断裂。
通过测定载荷和试样尺寸变化可以求出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
一、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n 0.2721S b290.6534 535.09796e B0.00406 0.17887ψeB-0.00406 -0.178871.1光滑钢1.1.1计算机数据图1—1 钢光滑拉伸试验应力~应变曲线图1—2 钢光滑拉伸试验均匀塑性变形阶段lgS~lge的线性拟合2010-4-5 15:43Linear Regression for A0709032_lgS:Y = A + B * XParameter Value Error------------------------------------------------------------A 2.9417 0.00425B 0.2721 0.00386------------------------------------------------------------R SD N P------------------------------------------------------------ 0.99321 0.00788 70 <0.0001经计算得:K=10A=102.9417=874.38MPan=B=0.27211.1.2坐标纸数据图1—3 钢光滑拉伸试验载荷~位移曲线图1—4 钢光滑拉伸试验应力~应变曲线图1—5 钢光滑拉伸试验均匀塑性变形阶段lgS~lge的线性拟合2010-4-6 20:24Linear Regression for Data1_lgs:Y = A + B * XParameter Value Error------------------------------------------------------------A 3.19016 0.05524B 0.6578 0.06625------------------------------------------------------------R SD N P------------------------------------------------------------ 0.95726 0.02645 11 <0.0001经计算得:K=10A=103.19016=1549.39MPan=B=0.65781.2光滑铸铁1.2.1计算机数据图1—6 铸铁光滑拉伸试验应力~应变曲线1.2.2坐标纸数据图1—7 铸铁光滑拉伸试验载荷~位移曲线图1—8 光滑铸铁拉伸试验应力~应变曲线(注:对于光滑铸铁,没有“均匀塑性变形阶段”,所以不能得到K,n值。
金属的拉伸实验(实验报告)

金属的拉伸实验一一、实验目的1、测定低碳钢的屈服强度二S、抗拉强度匚b、断后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2、观察低碳钢在拉伸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并绘制拉伸图( F —「丄曲线)3、分析低碳钢的力学性能特点与试样破坏特征二、实验设备及测量仪器1、万能材料试验机2、游标卡尺、直尺三、试样的制备试样可制成圆形截面或矩形截面,采用圆形截面试件,试件中段用于测量拉伸变形,其长度I。
称为“标矩”。
两端较粗部分为夹持部分,安装于试验机夹头中,以便夹紧试件。
试验表明,试件的尺寸和形状对材料的塑性性质影响很大,为了能正确地比较材料力学性能,国家对试件的尺寸和形状都作了标准化规定。
直径d0= 20mm ,标矩I。
=2O0nm(k 1 0或I0 =100mm(l0 =5d0)的圆形截面试件叫做“标准试件”,如因原料尺寸限制或其他原因不能采用标准试件时,可以用“比例试件”。
四、实验原理在拉伸试验时,禾U用试验机的自动绘图器可绘出低碳钢的拉伸曲线,见图2-11所示的F—△L曲线。
图中最初阶段呈曲线,是由于试样头部在夹具内有滑动及试验机存在间隙等原因造成的。
分析时应将图中的直线段延长与横坐标相交于O点,作为其坐标原点。
拉伸曲线形象的描绘出材料的变形特征及各阶段受力和变形间的关系,可由该图形的状态来判断材料弹性与塑性好坏、断裂时的韧性与脆性程度以及不同变形下的承载能力。
但同一种材料的拉伸曲线会因试样尺寸不同而各异。
为了使同一种材料不同尺寸试样的拉伸过程及其特性点便于比较,以消除试样几何尺寸的影响,可将拉伸曲线图的纵坐标(力F)除以试样原始横截面面积并将横坐标(伸长△ L)除以试样的原始标距I。
得到的曲线便与试样尺寸无关,此曲线称为应力一应变曲线或R —;曲线,如图2 —12所示。
从曲线上可以看出,它与拉伸图曲线相似,也同样表征了材料力学性能。
爲一上屈服力:①一下屈服力'厂最尢力;叫一断裂后塑性伸恰业一彈性佃长團2—11低碳钢拉伸曲线拉伸试验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如图2—11和图2-12所示。
金属材料的拉伸与压缩实验

机械学基础实验指导书力学实验中心金属材料的拉伸与压缩实验1.1 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拉伸实验是材料力学实验中最重要的实验之一。
任何一种材料受力后都要产生变形,变形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发生断裂破坏。
材料在受力——变形——断裂的这一破坏过程中,不仅有一定的变形能力,而且对变形和断裂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这些能力称为材料的力学机械性能。
通过拉伸实验,可以确定材料的许多重要而又最基本的力学机械性能。
例如:弹性模量E 、比例极限R p 、上和下屈服强度R eH 和R eL 、强度极限R m 、延伸率A 、收缩率Z 。
除此而外,通过拉伸实验的结果,往往还可以大致判定某种其它机械性能,如硬度等。
我们以两种材料——低碳钢,铸铁做拉伸试验,以便对于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的力学机械性能进行比较。
这个实验是研究材料在静载和常温条件下的拉断过程。
利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自动绘出的载荷——变形图,及试验前后试件的尺寸来确定其机械性能。
试件的形式和尺寸对实验的结果有很大影响,就是同一材料由于试件的计算长度不同,其延伸率变动的范围就很大。
例如:对45#钢:当L 0=10d 0时(L 0为试件计算长度,d 0为直径),延伸率A 10=24~29%,当L 0=5d 0时,A 5=23~25%。
为了能够准确的比较材料的性质,对拉伸试件的尺寸有一定的标准规定。
按国标GB/T228-2002、GB/P7314-2005的要求,拉伸试件一般采用下面两种形式:图1-11. 10倍试件;圆形截面时,L 0=10d 0 矩形截面时,L 0=11.30S 2. 5倍试件圆形截面时,L 0=5d 矩形截面时, L 0=5.650S =45Sd 0——试验前试件计算部分的直径; S 0——试验前试件计算部分断面面积。
此外,试件的表面要求一定的光洁度。
光洁度对屈服点有影响。
因此,试件表面不应有刻痕、切口、翘曲及淬火裂纹痕迹等。
一、实验目的:1.研究低碳钢、铸铁的应力——应变曲线拉伸图。
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报告

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拉伸实验,了解金属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探究金属材料的拉伸性能参数,为工程设计和材料选用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原理。
金属材料在拉伸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形变,通过拉伸试验可以得到金属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
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即为材料的弹性模量,而应力-应变曲线的最大点即为材料的屈服强度,最大点后的应力下降即为材料的延展性能。
三、实验步骤。
1. 将金属试样固定在拉伸试验机上,对试样施加拉伸力。
2. 记录拉伸试验机上的拉伸力和试样的伸长量。
3. 根据拉伸力和伸长量计算金属材料的应力和应变。
4. 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并得到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延展性能参数。
四、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得到金属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如下图所示:[插入应力-应变曲线图]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为XXX,屈服强度为XXX,延展性能为XXX。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拉伸实验,我们得到了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这些参数对于工程设计和材料选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延展性能来选择合适的材料,以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六、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通过拉伸试验,探究了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了金属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和相关参数。
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了金属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规律,对于进一步研究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七、参考文献。
[1] XXX.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与分析[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 XXX.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与应用[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以上是本次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报告,谢谢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金属材料拉伸实验
拉伸试验是检验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普遍采用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基本试验。
金属的力学性能可用强度极限σ
b
、屈服极限σs、延伸率δ、断面收缩率Ψ
和冲击韧度α
k
五个指标来表示。
它是机械设计的主要依据。
在机械制造和建筑工程等许多领域,有许多机械零件或建筑构件是处于受拉状态,为了保证构件能够正常工作,必须使材料具有足够的抗拉强度,这就需要测定材料的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要求,其测定方法就是对材料进行拉伸试验,因此,金属材料的拉伸试验及测得的性能指标,是研究金属材料在各种使用条件下,确定其工作可靠性的主要工具之一,是发展新金属材料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所以拉伸试验是测定材料力学性能的一个基本试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低碳钢在拉伸过程中的几个力学性能指标:屈服极限σs、强度极限σb、延伸率δ、断面收缩率Ψ。
铸铁的σb 。
2、观察低碳钢、铸铁在拉伸过程中的各种现象,绘制拉伸图(P—ΔL图)由此了解试件变形过程中变形随荷载变化规律,以及有关的一些物理现象。
3、观察断口,比较低碳钢和铸铁两种材料的拉伸性能,及断口形貌。
二、实验设备仪器及量具
万能材料实验机,引伸仪,划线台,游标卡尺;小直尺。
三、试件
金属材料拉伸实验常用圆形试件。
为了使实验测得数据可以互相比较,试件形状尺寸必须按国家标准GB228—76的规定制造成标准试件。
如因材料尺寸限制等特殊情况下不能做成标准试件时,应按规定做成比例试件。
图1为圆形截面标准试件和比例试件的国标规定。
对于板材可制成矩形截面。
园形试件标距L。
和
直径之比,长试件为L
0/d
=10,以δ
10
表示,短试件为L
/d
=5以δs表示。
矩形试件截面面积A
0和标距L
之间关系应为
或
试件两端为夹持部分,因夹具类形不同,圆形试件端部可做成圆柱形,阶梯形或螺纹形如图1。
四、实验原理
1.由材料力学
EA
Fl l =
∆ 得到 lA
Fl E ∆=
其中,l 是试样标距,F 是载荷,l ∆是变形量,A 是试样横截面积。
2. 材料的机械性能指标σs 、σb 、δ、Ψ是由拉伸破坏实验来确定的,实验时万能材料试验机自动给出载荷与变形关系的拉伸图(P —ΔL 图)如图2所示,观察试样和拉伸图可以看到下列变形过程。
1、弹性阶段— OA 2、屈服阶段— BC 3、强化阶段— CD 4、颈缩阶段— DE
由实验可知弹性阶段卸荷后,试样变形立即消失,这种变形是弹性变形。
当负荷增加到一定值时,测力盘的指针停止转动或来回摆动,拉伸图上出现了锯齿
平台,即荷载不增加的情况下,试样继续伸长,材料处在屈服阶段。
此时可记录下屈服点Ps 。
当屈服到一定程度后,材料又重新具有了抵抗变形的能力,材料处在强化阶段。
此阶段:强化后的材料就产生了残余应变,卸载后再重新加载,具有和原材料不同的性质,材料的强度提高了。
但是断裂后的残余变形比原来降低了。
这种常温下经塑性变形后,材料强度提高,塑性降低的现象称为冷作硬化。
当荷载达到最大值P b 后,试样的某一部位截面开始急剧缩小致使载荷下降。
至到断裂,这一阶段叫颈缩阶段。
实验中可测得: Ps 一屈服荷重。
P b —最大荷重。
L 1 一断后标距部分长度。
A 1 一断后最细部分截面积。
由此可计算 1、屈服极限:0A P S
s =
δ 2、强度极限:0
A P b
b =
δ 3、延伸率:%1000
1⨯-=
L L L δ 4、截面收缩率:%1000
1
0⨯-=
A A A ψ 其中A 0、L 0均为拉伸前试件的截面面积及标距。
五、实验步骤
(1)在试样中部测量三个直径尺寸,计算其平均值作为试样直径尺寸d 。
(2)在试样中部取标距0l =5d ,并划上标距线。
1.测定低碳钢的弹性常数
(3)先将低碳钢的拉伸试样安装在万能试验机上。
将软件界面的“负荷”清零。
(4)手动操作控制盒的“快上”、“慢上”、“微上”按钮,观察软件界面的“负荷”指示有很小的数值变化时,停止加载,并将软件界面的“变形”清零。
(5)手动操作控制盒,按等量逐级加载法均匀缓慢加载,读取软件界面的“负荷”和“变形”的读数,并记录。
注意此加载过程应该在弹性围。
2.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强度和塑性性能指标
(6)先卸载。
然后用连续加载方式(软件界面的“运行”)。
观察试样的屈服现象和颈缩现象,直至试样被拉断为止。
记录下软件界面中的数据和图形。
(7)取下拉断后的试样,将断口吻合压紧,用游标卡尺量取断口处的最小直径和两标点之间的距离。
3.测定灰铸铁拉伸时的强度性能指标
与前述步骤相同。
六、实验数据的记录与计算
1.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强度和塑性性能指标
表1-1 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强度和塑性性能指标试验的数据记录与计算
2.测定灰铸铁拉伸时的强度性能指标
表1-2 测定灰铸铁拉伸时的强度性能指标试验的数据记录与计算
3.拉伸试验结果的计算精确度
(1)强度性能指标(屈服应力s σ和抗拉强度b σ)的计算精度要求为MPa 5.0,即:凡<MPa 25.0的数值舍去,≥MPa 25.0而<MPa 75.0的数值化为MPa 5.0,≥MPa 75.0的数值者则进为MPa 1。
(2)塑性性能指标(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的计算精度要求为%5.0,即:凡<%25.0的数值舍去,≥%25.0而<%75.0的数值化为%5.0,≥%75.0的数值则进为%1。
七、结束工作
1.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实验设备和仪器的各项操作规程,严禁开“快速”档加载。
开动万能试验机后,操作者不得离开工作岗位,实验中如发生故障应立即停机。
2.引伸仪系精密仪器,使用时须谨慎小心,不要用手触动指针和杠杆。
安装时不能卡得太松,以防实验中脱落摔坏;也不能卡得太紧,以防刀刃损伤造成测量误差。
3.加载时速度要均匀缓慢,防止冲击。
八、思考题:
1、低碳钢拉伸图大致可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力和变形有什么关系?
2、低碳钢和铸铁两种材料断口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力学性能有何不同?(比较强度和塑性)
3、拉伸试验为什么要采用标准试件?
4、试件载面直径相同而标距长度不同,试件的延伸率和载面收缩率是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