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合集下载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是指为了保证公路的正常运转和使用,使雨水能迅速排除,保持公路路面的干燥和平整,减少水毁对路基和路面的破坏,建立合理的排水系统,对公路进行适当的排水设计。

下面将介绍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排水设计的目的和原则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目的是保证公路的通行条件和安全,并减少水毁对公路的损害。

排水设计的原则包括合理、经济、简便、可靠、安全等。

1. 合理性:排水设计应根据道路交通量、地理环境和降雨情况等因素进行合理分析和论证,确定合适的排水系统和措施。

2. 经济性:排水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投资和维护成本,选择合适的排水设施和材料。

3. 简便性:排水设计应尽量简化工程量,减少工程繁琐和施工难度。

4. 可靠性:排水设计应保证排水设施的可靠性,确保能够顺利排水。

5. 安全性:排水设计应保证公路路面的安全,避免因排水不畅造成的交通事故和灾害。

二、排水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轮廓线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和加固设计等。

1. 轮廓线设计:排水设计应根据公路的地势起伏和排水需要,确定合适的水平线和纵向坡度,使雨水能够顺利排除。

4. 加固设计:排水设计应根据公路的交通量和重载情况,确定适当的路基和路面加固措施,避免因排水不良引起的路面变形和沉陷。

1. 排水设施的布置要合理,覆盖全面,保证排水的畅通。

2. 排水设施的设计要合适,能承受预期的雨水流量和水压。

3. 排水设施的材料要具有耐久性和防腐蚀性能,保证设施的寿命。

4. 排水设施的施工要规范,确保工程质量,减少施工缺陷和故障。

5. 排水设施的维护要及时,保持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清洁。

三、利用现代排水技术进行排水设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排水技术在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常用的现代排水技术包括雨水花园、生态反渗透工程、雨水集中利用等。

1. 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通过布置植物、雨水收集系统和土壤过滤层等,将雨水与植物有机结合起来,能够起到净化雨水的作用。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一、引言公路路基的排水设计在公路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排水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路的正常使用和寿命。

公路路基和路面排水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将雨水流出路面,保持路面的平整和干燥,预防积水和泥淖现象的发生。

本文将从公路路基路面的排水原理、排水设计要求和常见的排水设施等方面进行综述。

二、公路路基路面排水原理1. 雨水径流公路路基和路面排水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将雨水迅速排除路面,以免对路面造成破坏。

在设计排水系统时,首先需要对雨水径流进行计算,确定设计排水量。

雨水径流主要受到降雨强度和降雨时长的影响。

通过统计降雨历时和频率资料,可以得到不同年限的设计降雨强度。

然后根据设计降雨强度和设计的径流系数,计算出设计排水量。

2. 路基排水路基排水是指雨水渗入路基后的排水问题。

路基排水的主要工作是确保路基处于干燥状态,防止路基软弱和沉降。

为了实现路基排水,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路基的纵向和横向坡度应合理设计,以便雨水能够自然排出路基。

(2) 路基横截面的开挖和填方应满足排水的需要,避免积水现象的发生。

(3) 路基表层应设置适当的排水设施,如排水沟和过水管等。

三、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要求1. 设计排水量设计排水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雨水从路面排出的体积。

设计排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排水设施的尺寸和数量。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地形条件,设计降雨强度和径流系数会有所不同。

在设计排水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确保排水设施能够满足排水要求。

2. 排水坡度排水坡度是指排水设施的纵向和横向坡度。

排水设施的坡度应合理设计,以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出路面。

纵向坡度通常沿着道路走向进行设计,以便雨水沿着路面流动。

横向坡度通常沿着路面横截面进行设计,以防止积水现象的发生。

3. 排水设施排水设施是指用于排水的设施,主要包括排水沟、过水管、雨水篦子和排水井等。

排水设施的设置应满足排水要求,并与路面结构相匹配。

排水沟通常设置在路基和路面之间,用于收集和排出雨水。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1)路基下层是否存在透水层,能否排走汇集的地下水。
(2)影响路基上部含水层较薄,排水量不大,并且平式
渗沟难以布置时采用。
3)构造:由上部集水构造和下部排水构造两部分组成
集水部分构造与渗沟相同,于井的四周设反滤层,顶
上为覆盖层(封闭层)。
下部排水构造,采用粗粒材料做充填物
渗井断面采用圆柱形或方柱形。
以免堵塞(暗沟顶可铺筑碎(砾)石一层,上填砂
砾)(2)暗沟流量一般不予计算。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2.渗沟:采用渗透方式将流向路基的地下水汇集于沟内并排到
路基范围以外指定点的排水设施,使路基上保持干燥,不致
因地下水成害。
1)作用:是降低地下水位或拦截地下水,其水力特性是紊流。
2)分类:盲式、管式、洞式
整理课件
§7-1 路基路面排水要求及设计一般原则
一、排水的重要性
1.地面水渗入路基→路基强度降低
2.地面水对边坡冲刷→路基整体稳定性受到威胁
3.地下水浸入路基→强度降低(冻胀,翻浆、滑坍滑动)
4.降水渗入路面→降低材料的强度;高压水冲刷使承载力下降。
二、排水的目的与任务
1.把路基工作区内的土基含水量降低到一定范围之内
稳固,防止路面积水影响行车安全。
道路排水可分为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
地表排水又可分为路面(含路肩)表面排水、中央
分隔带排水和坡面排水。
排水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沿线自然条件以及桥涵
设置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注意充分利用地形和天
然水系,合理布置各项设施,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
确保排水畅通和养护方便。
排水设计包括排水系统的规划和排水结构物的设计
坑或专门设置蒸发池排除地表水。
整理课件

公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

公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1设计规范及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4)《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2、路基设计2.1路基设计标准本项目路基宽度6.5米,路面宽度5.5米。

路基设计标高为路中线路面顶标高,路面横坡采用2%双向坡。

2.2平曲线超高、加宽方式平曲线超高为行车道及路肩绕路中线(未加宽前)旋转。

平曲线半径小于90米时均应设置超高,平曲线半径小于250米均应设置加宽(按TG2U1-2019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四级公路II类加宽),平曲线超高、加宽缓和段长度等于平曲线缓和曲线长度。

2.3 2.1路基超高方式:路基超高方式采用绕路基中心线旋转,圆曲线半径小于90米均应设置超高,超高渐变率为1/100。

计算超高缓和段时最短应符合渐变率1:15且不小于IOm的要求。

允许将超高、加2.2.2按规范平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米路面均应加宽,相应路基也进行加宽。

在平曲线内侧进行加宽,加宽缓和段长度采用相应缓和曲线全长按其成比例增加。

不设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长度应按渐变率为1:15且长度不小于IOm的要求设置。

加宽为单侧(曲线内侧)加宽。

加宽过渡段不小于IOn1。

宽缓和段部分插入曲线内。

最大超高4圾路基压实度及填料强度要求表3填方路基与构造物衔接处,路基压实度不小于85乐路堤填料为一般砂粘土(普通土),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3.3.1条要求并符合上表压实度及强度要求。

2.4.2路基边坡坡率(1)路堤:本设计段填方高度较小,边坡坡率均采用1:1.5,路基填料均利用路基开挖上石方以20:80的填料比例进行路基填筑。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一、路基设计1.初步设计:初步设计主要包括对道路纵、横断面、几何图形的确定,路基宽度和边坡的确定等。

2.轴线设计:轴线设计是将道路纵、横断面的几何要求与过程地物条件相结合,确定道路轴线位置的一种设计。

需要充分考虑到地理、经济、环境等因素,确保设计满足实际需求。

3.路基宽度设计:路基宽度设计是根据使用要求、地形条件和交通量等因素,确定路基横断面宽度的一种设计。

一般来说,高速公路和重要干线道路的路基宽度较大,而次干线和支线道路的路基宽度较小。

二、路面设计1.路面材料选择:根据交通量、设计速度、地理环境等条件,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包括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

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能够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平整度。

2.路面结构设计:路面结构设计是指确定路面层等级和层厚度的一种设计。

根据交通量、承载能力以及设计速度等要求,合理确定路面结构的组成及层厚度,确保路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路面平整度设计:路面平整度会直接影响到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根据设计速度和交通量等要求,确定合适的平整度标准,保证路面的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

三、排水设计1.雷达模拟评估:通过雷达模拟评估,确定道路纵、横断面的泄水要求,包括水流速度、水深等因素。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排水系统的类型和尺寸。

2.排水系统设计:根据排水要求和地形条件,设计合适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排水管道等设施。

3.施工方法选择: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施工方法,如开挖沟槽、铺设管道等。

综上所述,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的质量和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通过充分考虑地理、经济、环境等因素,并合理选择材料和设计层厚度,确保道路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通过雷达模拟评估和合适的排水系统设计,保证道路排水良好,避免积水和水流横穿的情况的发生。

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才能保证道路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行车。

同时,对于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的改进和优化,也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总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满足不断发展的交通需求和提高道路的安全、舒适性。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 引言 • 路基排水设计 • 路面排水设计 • 排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 案例分析
目录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将路 面上积聚的雨水、雪水等迅速排除, 防止水对路面造成损害,保证路面的 正常使用和车辆的安全行驶。
在多雨、多雪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尤为重要。
特殊地质条件下的排水设计
对于软土地区,应加强排水设计,采取如砂垫层、排水板等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提高土体强度。
对于山区公路,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等因素,合理布置排水设施,避免山洪、泥 石流等自然灾害对路基造成损害。
对于盐渍土地区,应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避免盐渍土的侵蚀作用。
03
路面排水设计
路面表面排水设计
设计原则
路面表面排水设计应遵循迅速排 除路面积水、降低水对路面的侵 蚀和减少水对路面的破坏的原则。
横向排水设施
包括路肩排水沟、泄水口等,用于 将路面积水引至纵向排水沟渠或边 沟。
纵向排水设施
包括纵向排水沟渠、中央分隔带排 水等,用于汇集和排除路面的纵向 水流。
路面内部排水设计
01
排水设计的重要性
良好的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可以延 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费
用,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益。
如果排水不畅,路面积水会导致 路面损坏、车辆打滑,甚至引发
交通事故。
路基长期浸泡在水中可能会造成 路基变形、下沉等损害,严重影
响道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2
路基排水设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地面排水设计
设计边沟、截水沟、 排水沟等设施,将路 面的积水引至路基外。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一、设计原则与目的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是为了使雨水迅速排除路面,减少水文冲刷对路基路面的破坏,提高路面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合理的排水设计可以减少路面下的地下水位和软基的液化,保证路基路面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排水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保证排水系统的畅通: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除路面,避免积水,减少水文冲刷。

2. 综合考虑合理利用地形:充分利用地形高低起伏,合理设置排水系统,减少投资成本。

3. 考虑保护环境:避免排水系统对周围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等。

4. 综合考虑经济性:在保证排水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投资成本,提高排水系统的经济性。

二、设计要点1. 路面横坡设计路面横坡是指路面在横向上的坡度,通过合理设置路面横坡可以使路面上的雨水迅速排离路面。

根据实际情况,一般采用2%~4%的横坡设计。

路面纵坡是指路面在纵向上的坡度,根据道路的长度和高差,合理设置路面的纵坡可以保证雨水迅速排除,减少积水和水文冲刷的发生。

3. 排水沟设计排水沟是用于收集和排除路面雨水的设施,根据路面的情况和地形特点,排水沟可以分为横向排水沟和纵向排水沟。

在设计排水沟时,应考虑沟槽的宽度、深度、坡度、出口设置等因素,以保证排水沟的畅通和排水效果。

5. 排水设施设置在排水系统中,还需要设置一些排水设施,如护坡排水管、井口、溢流口等。

这些排水设施的设置需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合理设置,保证排水系统的整体畅通和排水效果。

6. 轴流式排水系统设计在某些路段,可以采用轴流式排水系统来排除路面雨水。

轴流式排水系统利用轴流原理,通过对路面进行微观波纹处理,使雨水能迅速流向路基两侧的排水沟,有效排除路面雨水。

7. 涵洞和涵洞排水设计在设计中需要考虑涵洞和涵洞排水系统。

涵洞是用于排除路面下的积水或地下水的设施,设计时需要考虑洞身和洞面的尺寸、坡度、出口设置等因素;还需要设计合理的涵洞排水系统,确保涵洞周围的排水畅通,防止积水对路基路面的影响。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公路路基和路面排水设计是指为了保证道路的正常通行和维护道路的稳定性,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排除和导引降雨水以及路面积水,从而减少水害对公路的影响。

公路路基和路面排水设计工作是公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将详细介绍公路路基和路面排水设计的内容。

一、排水原则公路排水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保证道路排水安全、快捷、经济和持久。

具体而言,公路排水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水流量原则:公路排水设计需要合理估算并处理降雨和融雪时刻的水流量,以及考虑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洪水情况。

2.规整流态原则:公路道路设计需要使得水流在排水设施内保持规则流态,避免因水流剧烈变化而造成水流堆积和冲刷。

3.排水深度原则:公路排水设计需要合理确定排水设施的深度,以确保排水设施能够完全排除降雨和融雪水。

4.泄洪原则:对于经常发生洪水的地区,公路排水设计需要考虑到泄洪渠道和水沟的规划,以便排除大量的洪水水量。

5.合理投资原则:公路排水设计需要经济合理,既要满足排水要求,又要控制设计的投资成本。

公路路基排水设计是指对公路路基进行排水工程设计,以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和排水能力。

主要的设计内容包括:1.剖面设计:公路排水设计需要根据道路的地势和存在的水体情况,合理确定剖面的高程和坡度。

3.路基排水层:公路排水设计需要合理设置路基排水层,以便排除路基内部积水。

2.雨水收集设施:公路排水设计需要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如排水沟、雨水篦子等,以便将路面上的降雨水快速导入到排水设施中。

4.雨水篦子:公路排水设计还需要设置雨水篦子,以防止杂物进入排水系统,保持排水设施的畅通。

公路路基和路面排水设计是保证公路通行和保持道路稳定的关键环节。

只有合理设计和设置排水设施,才能确保公路的正常使用和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所以,在公路设计过程中,排水设计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合理的安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渗井上部为集水结构, 下部构造为排水结构。
第二节 路面排水
为使渗入路面结构的表面水降至最少,并迅速排除进入路 面结构内的水分,需设置完善而有效的路面排水系统。
设计内容
➢1)路面表面排水 ➢2)中央分隔带排水 ➢3)路面结构内部排水
第二节 路面排水
1)路面表面排水 基本原则:
1)降落在路面上的雨水,应通过路面横向坡度向两侧排流,







边沟与涵洞单级跌水连接图

1-边沟;2-路基;3-跌水井;4-涵洞 之

多级跌水纵剖面图(单位:m) 1-沟顶线;2-沟底线
第一节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急流槽由进口、主槽和出口三部分组成
第一节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5.蒸发池
蒸发池是指在气候干燥地区的排水困难地段,于公路两侧 每隔一定距离,可利用沿线的集中取土坑或专门设置,汇集边 沟流水任其蒸发所设置的积水池。
4)设置拦水带汇集路面表面水时,拦水带过水断面内的水面,
在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上不得漫过右侧车道外边缘,在二级 及二级以下公路上不得漫过右侧车道中心线。
第二节 路面排土预制
块铺砌而成。
采用水泥混凝土预制块拦水带时,应避免预制块影响路面
第七章 路基路面排水设施
第一节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第二节 路面排水
第一节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设置路基排水设施的目的在 于确保路基能始终处于干燥、坚 实和稳定状态。
一.地表排水设备
➢ 边沟 ➢ 截水沟 ➢ 排水沟 ➢ 跌水与急流槽 ➢ 蒸发池
第一节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第一节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排水沟与水道衔接示意图 1-排水沟;2-其它渠道;3-桥涵中心线;4-桥涵
第一节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4.跌水与急流槽
跌水和急流槽是路基地表排水沟渠的特殊形式,用于陡坡地段,沟底纵 坡可达45º。跌水的作用是在较短距离内,降低水流流速,消减水流能量; 急流槽的作用是将上下游水位差较大的水流引致桥涵进口或路基下方。
第一节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挖方路段截水沟示意图 l-截水沟;2-土台;3-边沟
挖方路段弃土堆与截水沟关系图 l-截水沟;2-弃土堆;3-边沟
填方路段上的截水沟示意图 1-土台; 2-截水沟
第一节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3.排水沟
排水沟主要用于排除来自边沟、截水沟、取土坑或路基附近 的积水排至桥涵或路基以外的洼地或天然河流中。其位置应离路 基尽可能远,距离路基坡脚不宜小于2.0m。
1.排水层:采用石质坚硬的较大碎石或卵石(粒径3~5cm)填充,以保证
具有足够的空隙度排除设计流量。
2.反滤层:为了汇集水流,并用以防止含水层中土粒堵塞排水层而设置
的。
3. 封闭层:为了防止土粒落入填充石料的孔隙,以免造成渗沟堵塞而设
置的,同时也能起到防止地面水渗入沟内的作用。
4.布设位置:为了在地面以下汇集流向路基的地下水,并将其排到路基
第二节 路面排水
2)中央分隔带排水
3.表面无铺面且未采用表面排水措施的中央分隔带
常用的纵向排水渗沟应隔一定间距通过横向排水管将渗沟内的 水排出路界。渗构周围包裹反滤织物(土工布),以免渗入水携带的细 粒将渗沟堵塞。渗沟上的回填料与路面结构的交界面铺设涂双层沥青 的土工布隔渗层。
第一节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二.地下排水
➢暗沟 ➢渗沟 ➢渗井
第一节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1. 暗沟
当路基范围内遇有个别泉眼的泉水外涌,可修建暗 沟,以汇集泉水或地下集中水流,并引入填方路基边坡 以外或挖方边沟中排除。
第一节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2.渗沟
渗沟是采用渗透的方式将地下水汇集于沟内,并将水排 到指定地点。渗沟按其构造的不同,可分为填石(盲沟)渗 沟、管式渗沟和洞式渗沟,分别应用于不同的场合。
范围以外,使得路基保持合理的干湿状态,保证路基的稳 定。
第一节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路基一侧拦截潜水流向路堤的渗沟
降低地下水位的渗沟
第一节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3. 渗井
渗井的作用是汇集地面水以及离地面不深处含水层中 的地下水,使其通过不渗水层渗入更深的含水层中,以降 低浅层的地下水或全部予以排除,疏干路基。
内部水的排 泄。
第二节 路面排水
1)路面表面排水
拦水带的泄水口可设置成开口(喇叭口)式。设在纵坡坡段上的泄水口,
宜做成不对称的喇叭口,并在便路肩边缘的外侧设置逐渐变宽的低凹区。
第二节 路面排水
2)中央分隔带排水
1.宽度小于3m且表面采用铺面封闭的中央分隔带
在超高路段上,可在分隔带上侧边缘处设置缘石式泄水口,或 在分隔带内设置缝隙式圆形集水管或碟形混凝土浅沟和泄水口。缘石 过水断面的泄水口可采用开口式,格栅式或组合式;碟形混凝土浅沟 的泄水口采用格栅式。
第二节 路面排水
2)中央分隔带排水
2.宽度大于3m且表面未采用铺面封闭的中央分隔带
分隔带的横向坡度不得陡于1:6;分隔带的纵向排水坡度,在过 水断面无铺面时不得小于0.25%,有铺面时不得小于0.12%。当水流 速度超过地面土的最大允许流速时,应在过水断面宽度范围内对地面 土进行防冲刷处理,做成三角形或U形断面的水沟。防冲刷层可采用石 灰或水泥稳定土,或者采用浆砌片石铺砌,层厚10~15cm。当中央 分隔带内的水流流量过大时,在流速超过允许范围处,或者在分隔带 低凹区的流水汇集处,设置格栅或泄水口,并通过排水管引排到桥涵 或路界处。格栅可以同周围地面齐平,也可适当降低,并在其周围一 定宽度范围内做成低凹区。
1.边沟
边沟设置在挖方路基路肩外侧及低填方路基坡脚外 侧,其主要功能是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 少量地面水。
第一节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2.截水沟
截水沟(又称天沟)设置在挖方路基边坡坡顶以外,或山 坡路堤的上方的适当地点,尽量与绝大数地表水流方向垂 直用,以拦截地面水流向路基。
截水沟横断面图
避免行车道路路面范围内出现积水。
2)在路线纵坡平缓、汇水量不大、路堤较低且边坡坡面不会
受到冲刷的情况下,应采用在路堤边坡上横向漫坡的方式排 除路面表面水。
第二节 路面排水
1)路面表面排水
3)在路堤较高,边坡坡面在未做防护而易遭受路面表面水流
冲刷,或者坡面虽已采取防护措施但仍有可能受到冲刷时, 应沿路肩外侧边缘设置拦水带,汇集路面表面水,然后通过 泄水口和急流槽排离路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