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微型电动车车身结构设计
新能源汽车开题报告

新能源汽车开题报告新能源汽车开题报告一、引言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和对能源紧缺的担忧,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交通工具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本文旨在探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优势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非传统燃料(如电能、太阳能、氢能等)驱动的汽车。
根据动力来源的不同,新能源汽车主要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三、新能源汽车的优势1. 环保节能:新能源汽车减少了对传统石油资源的依赖,降低了尾气排放,有效减少了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2. 经济效益:新能源汽车的运行成本较低,电能等非传统燃料的价格相对稳定,节约了燃料费用。
3. 技术创新: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促进了电池技术、充电设施建设等相关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4. 增加能源安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减少了对进口石油的需求,提高了国家的能源安全性。
四、新能源汽车的挑战1. 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充电桩分布不均衡,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2. 续航里程限制: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相对较短,充电时间相对较长,限制了其在长途出行方面的应用。
3. 电池技术和成本:电池技术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目前电池技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高昂的成本。
4. 消费者认知和接受度: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还面临消费者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和认知度不高的问题。
五、解决方案1. 加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充电基础设施的投资和支持,提高充电桩的覆盖率和便利性。
2.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加大对电池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充电速度,降低成本。
3. 宣传和推广: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4. 政策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减税、补贴等方式,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
微型电动车车身结构优化设计中性能指标的确定方法

摘要 车身结构设计是汽车新车型开发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在概念设计阶段对车身结构进行整体优化目前正逐渐成为车身结构设计的新趋势。
在进行车身结构的优化设计中,性能指标的确定是展开优化设计的前提条件,也是对最终设计结果进行性能评判的参考标准。
文章基于某款微型电动车开发项目中的整车结构二阶段优化设计过程,详细地介绍了该车车身结构设计中性能指标的选取与确定方法,并简要描述了根据所确定的性能指标进行车身拓扑优化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 电动车开发 性能指标 车身结构优化Research on Performance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a Mini Electric Car BodyAbstract: Vehicle body structure design is a vital proces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car. In the early phase of conceptional design, to optimize the body structure in an all round way has become a new trend gradually. Vehicle performance target is not only a precondition for optimal design, but also an evaluation of the completed structure. Based on development of a mini electric vehicle, the methods of how to determine the target values for body structure performances are discussed. At the same time, a topology optimization for the body structure is conducted according to the above decided performance targets. Keywords: Electric vehicle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target Body structure optimization 微型电动车车身结构优化微型电动车车身结构微型电优化微型电动车设计中性定方法设计中性能指标的确乔蔚炜 金达锋 于兴林(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当前全球面临的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两大难题直接威胁着传统汽车的可持续发展,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代用燃料汽车是解决这一危机的途径之一。
微型电动汽车的结构设计与拆装

2008级综合课程设计题目:微型电动汽车的结构设计与拆装组员:XXX(X班)XXX(X班)XXX(X班)XXX(X班)XXX(X班)XXX(X班)指导老师:苏航付立军赵秀春二零一一年十二月十六日目录一目的 (1)二文献概述 (1)三微型电动汽车的结构设计 (2)3.1 电力驱动系统 (3)3.2电源系统 (4)四拆装 (4)4.1摩托车的“心脏”—发动机 (4)4.2直流无刷电机 (5)4.3铅酸电池 (6)五总结 (7)一目的本次的综合课程设计主要目的就是把原来的沙滩四轮车改装为电动的四轮车,将沙滩四轮车的汽油发动机拆掉,用一个直流电动机代替作为驱动系统,再加上电瓶来供电,用一个电阻控制器作为调节电机快慢的控制系统,最后能使四轮车跑起来。
大四上学期我们都学了电动汽车的基础知识,对电动汽车的结构与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希望学与致用,同时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也加强对电动车的了解。
二文献概述汽车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交通工具,为人们提供了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然而传统燃油车辆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有害废气,并加剧了对不可再生石油资源的依赖。
在能源方面,目前世界汽车保有量约8亿辆,并以每年3000万辆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2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2亿辆,主要增幅来自发展中国家。
就整体而言,我国传统能源汽车的研发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与世界水平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但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我国并不落后。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汽车动力电气化为主要特征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突飞猛进。
油电混合动力技术进入产业化,锂动力电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车用燃料电池技术不断进步。
我国目前每天有超过9亿度低谷电,可供5000万辆左右电动汽车充电。
我国锂资源、稀土资源和镁资源丰富,可以为电动汽车关键部件提供原材料资源保障。
我国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等轻型电动车保有量已超过5000万辆,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这为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轻型电动车造型设计工作探析

轻型电动车造型设计工作探析
轻型电动车的造型设计应符合其环保、经济节能的定位。
这种车型的设计应强调简洁、流线型,以减少空气阻力。
应采用轻量化材料,降低整车的重量,提高电池续航能力。
在
颜色选择上,也应以明亮的色彩为主,提升车辆的辨识度和视觉效果。
轻型电动车的造型设计还应考虑人机工程学原理。
由于电动车的车身结构相对简单,
整个车身都是一个整体,因此在设计上要注重实用性和舒适度。
座位的高度和角度应符合
人体工程学要求,方便乘坐者上下车和乘坐。
车把的高度和角度也应合适,以便于骑行者
的操作和控制。
轻型电动车的悬挂系统和座椅系统也应考虑减震和舒适性,提供一个平稳、舒适的乘坐体验。
轻型电动车的造型设计还应具备时尚、个性的特点。
随着都市年轻人对个性化和时尚
的追求,一台时尚、个性的电动车吸引了更多的目光和关注。
在外观设计上可以采用一些
流行元素和时尚色彩,以吸引潜在用户的眼球。
也可以为电动车设计一些个性化的配件,
如轮圈、座套等,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个性化的改装和定制。
轻型电动车的造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既要符合环保、经济节能的要求,又要
考虑人机工程学原理,同时还要具备时尚、个性化和交通安全等特点。
只有在以上几个方
面都兼顾到的情况下,才能设计出一款外观吸引人、实用舒适且安全合规的轻型电动车。
电动车的车身结构与轻量化设计

电动车的车身结构与轻量化设计近年来,电动车的市场需求持续增加,为了提高电动车的运行效率和续航里程,车身结构和轻量化设计成为研究的重点。
本文将介绍电动车的车身结构和轻量化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电动车的车身结构电动车的车身结构与传统燃油车有一定的不同。
电动车使用电池组作为能源储存装置,因此需要更大的空间来容纳电池。
此外,电动车还需要一个电动驱动系统,包括电动机和电子控制单元。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电动车的车身结构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首先,电动车的车身结构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支撑电池组和电动驱动系统的重量。
采用高强度钢材或者铝合金等轻量化材料可以有效减轻车身负荷,提高整车的能效。
其次,电动车的车身结构需要合理布局电池组和电动驱动系统。
电池组通常放置在车身地板或后备厢底部,以降低重心并提高车辆稳定性。
电动驱动系统则安装在发动机舱或后轮附近,以方便传输动力。
同时,为了确保电动车的安全性能,车身结构还需要考虑碰撞安全性和防护性。
适当设置防撞梁和安全气囊等被动安全装置,可以减少碰撞时的损伤。
二、电动车的轻量化设计轻量化设计是提高电动车能效和续航里程的关键。
通过采用轻量化材料、优化车身结构和降低车辆整体重量,可以提高电动车的能效和行驶性能。
首先,轻量化材料的使用是轻量化设计的基础。
例如,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代替传统钢材,可以在保持足够强度的同时,大幅减轻车身负担。
此外,铝合金、镁合金等也是常见的轻量化材料选择。
其次,优化车身结构是实现轻量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在车身结构中增加合理的加强筋和支撑结构,可以保证车身的强度和刚度,同时减少车身材料的使用量。
同时,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零部件和附件,也可以起到减轻车身重量的效果。
最后,降低车辆整体重量也是轻量化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
除了采用轻量化材料和优化车身结构外,还可以通过减少电池组的重量、选择轻量化的轮毂和制动系统等方式来实现。
此外,合理的车身空气动力学设计也可以降低风阻,减少能量损耗。
超微型可折叠电动汽车车架机构设计与分析

的复 合转 动 副 , 改进方 案 中机 构 的 自由度 为 1 。所
设 计 机 构 中 ,原 动 件 仅 为 后 轮 ( 滑 块 ), 即机 构
般 日l:2 0 1 3 - 0 5 —3 1 作者简介:董建华 ( 1 9 8 7一),男,河南焦作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 向为新能源汽车 。
架 的折 叠 ,车 身 不 够 紧 凑 ,折 叠 后 会 超 出 前 轮 较
长距离。
_
、
发机 构 合 作 研 制 出 的Hi r i k o 【 l 】 ,采 用轮 毂 电机 四轮 驱 动 ,线 控 转 向式 可 折 叠 方 向盘 ,可 在 驻 车 时 , 前 轮 制 动 ,仅 后 轮 推 动 车 体 ,缩 短 轮 距 同时 将 车 身 折 叠 。Hi r i k o 电 动汽 车 轴 距 不 足2 0 0 0 mm,可 乘 坐 两 人 ,体 积 小 、便 利 、环 保 ,可 在 拥 挤 的城 市 交 通 中更 灵 巧 的行 驶 ;驻 车 时 整 车 折 叠 , 占据 较 小 的 空 间 ,可 有 效 缓 解 城 市 交 通 压 力 ,但 其 车 身 前
驻 车 时 ,前 轮制 动 , 后轮 作 为 动 力源 以滑 块 形 式 通 过 分 别 与 车体 和 后轮 铰 接 的连 杆 推 动 车 体 ,缩
短 轴 距 , 同 时将 车 身 举 升 ,实 现 折 叠 ,折 叠 方 案
咨 询 公 司- 贝思 公 司最 近 发 布 调研 报 告 预 测 : 电动
DO NG J i a n — h u a ,ZHANG Sa n — c h u a n ,CHU Zh e n g ,G UO Zh e n g - y a n g
电动小车开题报告

(7)LCD显示电路;液晶显示器,选用的是16X2点阵字符型显示器,功耗低,小巧,美观,将单片机的RXD作为数据输出线,TXD作为移位时钟脉冲。可实现串行输入,并行输出。
(8)电源电路:电动车可利用干电池进行供电,可采用若干节1.5V干电池,视最后小车的功率所定。控制系统可采用5V电源进行供电。
(4)避障:采用红外传感器实现小车的避障功能。红外传感器,是目前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避障传感器,开关量输出(TTL电平),简单、可靠。可以检测到左前方、右前方、前方的障碍情况,足以满足设计的要求。
(5)寻光:采用光敏元件来实现小车的寻光入库功能。在小车前方加上两只光敏传感器,通过光敏传感器根据照射在它上面的光纤的强弱,阻值发生变化,输出电压随之变化,通过ADC0809转换器后,得到与光强相对应的数字量,从而引导小车,向光远靠近。由于不同型号的光敏电阻,暗电阻及亮电阻差别较大,需根据不同参数的光敏电阻,选用不同大小的分压电阻。
(2)线路跟踪设计:采用一组红外发射接收对管来实现小车队线路的跟踪功能。两个红外发射接收对管分别安装在黑线两侧的白色区域,输出低电压,当小车走偏位于黑线上时,输出高电压。
(3)金属探测设计:采用涡流型接近式金属探测传感器来实现小车队铁片的检测功能,当有金属被其探测到时,输出端会输出一个高电平,即发生一个正向跳变,将这个正向跳变信号用单片机检测出来,借此控制电动机产生相应的动作。
[2]华成英 童诗白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3]吴锤红 MCS-51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厦门大学出版社
[4]张毅刚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2003年12月第一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5]杨江新,李华军,刘东俊,单片机程序设计及应用从基础到时间, 北京,电力电子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设计及轻量化研究

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设计及轻量化研究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气候变化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仅需要先进的动力系统,还需要优秀的车身结构设计和轻量化技术支持。
车身结构设计及轻量化研究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高车辆的整体性能,还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一、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设计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设计是指根据汽车的使用要求和动力系统特点,设计出合理的车身结构,包括车身各部件的形状、材料和连接方式等。
新能源汽车的车身设计需要考虑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驾驶舒适性和汽车性能等多方面因素。
在车身结构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车身刚度、安全性和轻量化等关键指标,以确保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和性能满足要求。
1. 车身结构设计的重要性新能源汽车的车身结构设计对整车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合理的车身结构设计可以提高汽车的抗扭刚度和抗冲击性能,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行驶稳定性。
此外,优秀的车身结构设计还可以减少车辆的空气阻力,提高车辆的能效,延长车辆的续航里程。
因此,新能源汽车的车身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动力系统的特点和使用环境的要求,力求实现最佳的整车性能。
2. 车身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的车身结构设计中,有几项关键技术需要重点研究和应用。
首先是材料选择和激光焊接技术。
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的材料应该具有高强度、轻质、抗腐蚀和可回收利用等特点,以满足车身轻量化和环保要求。
激光焊接技术可以实现车身部件的精确焊接,提高焊接质量和效率。
另外,车身结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热管理和噪音控制等问题。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工作温度较高,容易产生热量,需要合理设计散热系统,以保证动力系统的正常工作。
此外,新能源汽车的静音要求较高,需要通过车身结构设计和隔音材料的应用来降低噪音,提高驾驶舒适性。
二、新能源汽车车身轻量化研究新能源汽车的车身轻量化是指采用轻质材料和优化设计技术,减少车身重量,提高汽车的动力性能和能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郭营锋.低速纯电动汽车一次成型整体车身轻量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4.
[13]陈承涛.全塑汽车车概述。分析了纯电动汽车的市场定位,对电动汽车的轻量化进行了技术和经济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纯电动微型卡的发展理念。在分析当前车身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纯电动小型车车身结构,并进行了概念设计。身体形状的概念设计。研究了电动汽车的车身形态和形状特征。采用计算机辅助形状设计方法,设计了研究中的微型纯电动汽车。尝试将体育风格和岭南文化特色元素融入设计理念。建立尺度模型验证其空间立体感。
为了缓解石油危机, 近年来, 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制定了千年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纯电动车也得到了国家的积极补贴。纯电动汽车虽然前景广阔, 但电池技术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 国内电池企业普遍选择磷酸铁锂电池作为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由于磷酸铁锂能量密度低, 所生产的电池体积较大, 重量较重, 导致车辆质量过高, 能耗增加, 行驶距离受限。电池技术暂时无法突破技术瓶颈, 因此人们将关注轻量级的车身结构。以比亚迪 E6 为例, 其300公里范围完全取决于63千瓦时的电池能量。然而, 其超重的电池也导致储备质量接近2.3 吨。对于目前国内主流电动车来说, 车身结构往往采用与传统燃料车车身相同的水平, 但携带动力电池后, 重量增加约 2 0 0 公斤, 导致产品范围不能满足其需求的多数, 这也是许多电动车产品不成功的原因之一, 也是制约电动车推广的主要技术障碍。对于电动汽车来说, 降低车身质量不仅可以降低能耗, 还可以在质量相同的前提下安装容量较大的电池, 这两者都可以提高电动汽车的耐久性。此外, 2015年正式实施的《纯纯电动汽车管理条例》规定, 纯电动汽车的最高时速应超过100千米, 纯电动汽车的行驶距离应超过100千米在综合条件下, 不应小于100公里。《2016-2020 推广和应用新能源汽车财政支持政策公告》也明确指出, 只有纯电动行驶里程大于100公里的新能源汽车才能获得补贴。在此背景下, 应用轻质吸能材料实现轻量化车身, 对于纯电动汽车满足企业准入规定、提高产品竞争力至关重要。
[6]张胜兰,郑冬黎,郝琪,李楚琳.基于Hyperworks的结构优化设计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7] K. Volz, B. Frodl, Optimizing Topology and Shape for Crashworthiness in Vehicle Product Development[R]. Berlin Germany, World Auto Body Expo, International Automotive Body Congress (IABC), 2007.
[8]湛璇.基于参数化方法的车身概念正碰模块的正向设计与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9]李楠,高卫民,戴轶.基于隐式参数化模型的车身结构优化设计[J].汽车工程,2008,10:857-860.
[10]张浩锴.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的概念设计开发[D].华南理工大学,2013.
[11]迈利克等.汽车轻量化——材料、设计与制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二、课题综述(课题研究,主要研究的内容,要解决的问题,预期目标,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等)
以"2015年广东省应用科技研究与发展--轻量化吸能结构体关键技术及其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项目为基础,以"2015年广东省应用科技研究与发展"为基础,以"广东省应用科技研究与发展"为基础,以"广东省应用科技研究与发展"为基础,以"为基础"开发了微型纯电动汽车,进行了车身结构的概念设计,采用现代方法设计了车身形状,并以门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PDCPD材料。通过多目标优化设计,优化了模态、刚度和抗撞性,讨论了新材料和新结构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最新汽车设计实用手册》,本手册编委会,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
[2]《2006国内电动车辆标准汇编》,国家发改委,2006年
[3]《现代汽车新技术》,崔心存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
[4]《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黄金陵,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9月
[5]谢晨.车身结构隐式参数化建模及其在轻量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4.
开题报告
题目类型
工程设计(项目)□
论文类
作品设计类□
其他□
一、选题简介、意义
微型电动汽车作为一种短途代步工具,在城市交通拥挤、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毕业设计要求对车身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即改进结构、减少零部件数量、使部件薄壁化、中空化、小型化、复合化以及内饰、发动机及底盘等所有车身零部件进行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