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化痰平喘药方
清热化痰方剂汇总

清热化痰方剂汇总1、竹茹汤【处方】青竹茹9克,生姜12克,半夏15克,茯苓12克,橘皮9克。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和胃止呕。
主痰湿化热。
(妊娠呕吐)。
【用法用量】为粗末,水煎服,分2次服。
【摘录】《医心方》2、止嗽化痰定喘丸【处方】麻黄9克生石膏18克白前6克莱菔子4.5克胆星6克杏仁6克黄芩6克苏子9克葶苈子9克红枣8个生甘草3克【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宣肺定喘。
治发热咳嗽,痰鸣气喘,痰黄而稠,口渴烦躁,舌红苔黄,脉滑而数。
【用法用量】每服1丸,一日二次。
【摘录】《实用中医学》3、枳壳半夏汤【处方】枳壳半夏黄芩桔梗各6克甘草3克【制法】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下气宽中。
治痰热内阻,肺气不宣,胸膈痞满。
【用法用量】每服12克,加生姜3片,桑白皮2克,乌梅1个,水煎服。
未效,加甜葶苈、马兜铃、防己、薄荷。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四4、越鞠保和丸【处方】苍术(米泪浸三宿,炒)30克抚芎(酒洗)30克神曲(炒)30克香附(童便浸,炒)30克栀子(炒)15克陈皮30克半夏(炮)30克白茯苓30克连翘15克莱菔子(炒)15克枳实(麸炒)30克白术90克黄连(酒炒)30克山楂(去核)60克木香15克当归(酒洗)30克【制法】上药为末,姜汁泡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扶脾开郁,行气消食,清热化痰。
治气、血、痰、火、湿、食诸郁,胸膈痞闷,或脘腹胀痛,饮食不化,嗳气呕吐,下痢等。
【用法用量】每次服50丸,用淡姜汤送下,或用酒送下。
【备注】本方由越鞠丸合保和丸加减而成。
方中香附、木香行气解郁,以治气郁;当归、川芎活血化瘀,以治血郁;栀子、连翘、黄连清热泻火,以治火郁;苍术、白术、枳实、半夏、陈皮、茯苓理气化痰,燥湿运脾,以治痰郁、湿郁;神曲、山楂、莱菔子消食导滞,以治食郁。
诸药合用,则气、血、痰、火、湿、食诸郁随之而解。
【摘录】《古今医鉴》卷四5、小儿牛黄散【处方】大黄30克浙贝黄连花粉赤芍甘草银花连翘(去心)各15克炒二丑12克制没药制乳香各4.5克共为细粉对入:雄黄面7.5克牛黄1.35克冰片7.5克麝香珍珠各0.45克【制法】上药研细和匀,每瓶装0.9克。
中药治支气管炎好的方子

中药治支气管炎好的方子
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
中药在治疗支气管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
1.肺力咳合剂
肺力咳合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主要成分为金银花、前胡、百部、梧桐叶等。
具有清热解毒、镇咳祛痰的作用,可用于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咳痰等症状。
2.十味龙胆花颗粒
十味龙胆花颗粒是一种具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作用的中药方剂,主要成分为龙胆花、川贝母、枇杷叶等。
对于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3.气管炎丸
气管炎丸是一种具有散寒化痰、止咳平喘作用的中药方剂,主要成分为苦杏仁、甘草、干姜等。
可用于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咳痰等症状,尤其适用于寒性咳嗽。
4.桂龙咳喘宁颗粒
桂龙咳喘宁颗粒是一种具有止咳化痰、降气平喘作用的中药方剂,主要成分为桂枝、龙骨、牡蛎等。
可用于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尤其适用于寒性咳嗽。
5.麻杏止咳糖浆
麻杏止咳糖浆是一种具有止咳平喘作用的中药方剂,主要成分为麻黄、苦杏仁、甘草等。
可用于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
6.贝桔止咳糖浆
贝桔止咳糖浆是一种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作用的中药方剂,主要成分为浙贝母、桔梗等。
可用于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
10款止咳化痰汤饮

秋冬季节呼吸系统疾病增多,与天气变化不无关系,干燥寒凉,痰多、爱咳嗽,症状多种多样。
秋冬季节的咳嗽,不论有痰无痰,总是伴随咽喉明显干燥感,特性就是寒重,今天就教大家,自己在家里也可以做一些化痰止咳汤。
1、豆腐糖止咳化痰平喘做法:豆腐500克,红糖,白糖各100克。
把豆腐当中挖一窝,纳入红,白糖,放入碗内隔水煮30分钟。
一次吃完,连服4次。
适用:清热,生津,润燥,治咳嗽痰喘。
2、玉米须橘皮治咳嗽做法:玉米须,橘皮各适量,共加水煎,日服2次。
适用:止咳化痰。
治风寒咳嗽,痰多。
3、萝卜猪肺止咳汤做法:萝卜1个,猪肺1个,杏仁15克。
加水共煮1小时,吃肉饮汤。
适用: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治久咳不止,痰多气促。
4、糖水冲鸡蛋补虚止咳做法:白糖50克,鸡蛋1个,鲜姜适量。
先将鸡蛋打入碗中,搅匀。
白糖加水半碗煮沸,趁热冲蛋,搅和,再倒入已绞取的姜汁,调匀。
每日早晚各服1次。
适用:补虚损,治久咳不愈。
5、芝麻冰糖水治夜嗽做法:生芝麻15克,冰糖10克。
芝麻与冰糖共放碗中,开水冲饮。
适用:润肺,生津。
治夜嗽不止,咳嗽无痰。
注:芝麻1把,生姜50克,共捣烂煮汁服,亦有上述疗效。
6、香油炒羊肝治久嗽做法:羊肝60克,香油30克,盐少许。
将羊肝切片,锅内放入香油至八成热,下羊肝及盐翻炒即成。
适用:润肺止咳,治久咳不止。
7、蒸梨蜂蜜治久咳咽干做法:梨1个,蜂蜜50克。
先把梨挖去核,将蜂蜜填入,加热蒸熟。
每日早晚各吃1个,连吃数日。
适用:生津润燥,止咳化痰。
治阴虚肺燥之久咳咽干,手足心热等。
8、燕窝银耳治干咳盗汗做法:燕窝10克,银耳15克,冰糖适量。
将燕窝先用清水过一遍,再放入热水中浸泡3-4小时,然后去毛绒,再放入热水中泡1小时即成。
用瓷罐或盖碗盛入燕窝,银耳,冰糖,隔水炖熟,服食。
适用:补虚损,养肺阴,退虚热,治干咳,盗汗或肺阴虚等。
9、蜜枣扒山药治肺虚久咳做法:山药1000克,蜜枣10个,板油丁100克,白糖350克,桂花汁、湿淀粉、熟猪油少许。
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

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①温化寒痰药主要品种和方剂温化寒痰药:药性温燥,具有温肺祛寒,燥湿化痰作用,适用于寒痰,湿痰,所致的呛咳,气喘,鼻液稀薄,等。
主要品种有半夏,天南星,旋覆花和白前。
其中,半夏辛散温燥,降逆止吐显著;天南星燥湿祛痰,祛风解痉,消肿毒,本品燥湿之功烈于半夏,适用于风痰咳嗽,顽痰咳嗽及痰湿壅滞等,为祛风痰的主药,常用于癫痫,口眼歪斜,中风口紧,四肢痉挛等。
旋覆花降气平喘,用于咳嗽气喘,气逆不降等。
温化寒痰方:主要有二陈汤,二陈汤组方为制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主治湿痰咳嗽,呕吐,腹胀。
②清化热痰药主要品种和方剂清化热痰药:药性偏于寒凉,具有清热化痰作用,适用于热痰郁肺所引起的呛咳气喘,鼻液粘稠等。
主要品种有贝母,瓜蒌,桔梗,无花粉和前胡。
其中贝母止咳化痰,清热散结,止咳化痰,用于痰热咳嗽,瓜蒌能清热化痰,用于肺热咳嗽,痰液粘稠等。
桔梗宣肺祛痰,长于宣肺而疏散风邪,为治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咳嗽,咽喉肿痛等的常用药。
无花粉能清肺化痰,长于治肺热咳嗽,肺虚咳嗽,胃肠燥热或痈肿疮毒。
清化热痰方:主要有麻杏石甘汤。
组方为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功能辛凉泄热,宣肺平喘,主治肺热气喘,证见咳嗽喘急,发热有汗或无汗。
是治疗肺热气喘的常用方剂。
③止咳平喘药主要品种和方剂止咳平喘药:具有止咳,平喘作用,主要品种有杏仁,款冬花,百部,枇杷叶,紫菀和白果。
其中杏仁性苦,温,有小毒,入肺,大肠经'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本品苦泄降气,能止咳平喘,主要用于咳逆,喘促等证。
杏仁-麻黄可用于外感风寒咳嗽,配桃仁,火麻仁等,润燥滑肠。
款冬花为治咳嗽之要药,百部润肺止咳,杀虫灭虱,能润肺止咳,对新久咳嗽均有疗效,枇杷叶常用于肺热咳嗽。
止咳平喘方:主要有止咳散和苏子降气汤。
止咳散组方为荆芥,桔梗',紫菀,百部,白前,陈皮,甘草,功能止咳化痰,疏风解表,主治外感咳嗽。
证见咳嗽痰多,日久不愈。
止咳化痰特效偏方

止咳化痰特效偏方鸡蛋治咳嗽四法醋煎鸡蛋治咳嗽1.醋煎鸡蛋治疗各种咳嗽有奇效。
做法是:取鸡蛋1个,打在碗里搅匀,米醋半勺放入炒锅,用文火烧开之后将鸡蛋放入煎炒,蛋熟后加适量白糖,凉后即吃。
每天早晚各吃1个。
一般吃两次就可止咳,重者3天可愈。
2.姜煎鸡蛋止咳取生姜一小块切碎,鸡蛋一个,香油少许,像煎荷包蛋一样(姜末撒入蛋中)。
煎熟后趁热吃下,每日两次,数日后咳嗽即愈。
此“药”好吃且疗效亦佳,久咳不愈肺部无异常者可尝试。
3.姜炒鸡蛋止咳取生姜切丁或丝,将鸡蛋打入碗内拌匀,然后将少许油倒入锅中烧热,再将姜丝放入油中过一下,最后倒入鸡蛋炒熟,趁热吃下。
吃的量可自己掌握,晚上临睡前吃更好4.白糖拌鸡蛋治咳嗽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人,伤风感冒后咳嗽易发作,胸痛气促,心烦不安。
用鸡蛋拌白糖经蒸煮后服用,效果很好。
方法如下:取鲜蛋一个,磕在小碗内,不要搅碎蛋黄、蛋白,加入适量白糖和一匙植物油,放锅中隔水蒸煮,在晚上临睡前趁热一次吃完。
吃了2~3次咳嗽就可痊愈。
咳嗽顽固者可多吃几次。
37/核桃治咳嗽三法1.芝麻核桃酒益肾止咳家庭自制芝麻核桃酒,有益肾止咳、治疗腰痛的食疗作用。
以500克白酒为例,加入洗净的黑芝麻30克、核桃仁30克,密封好放在阴凉处,浸泡15天后即成,每日饮用2次,每次15克。
2.荸荠核桃治小儿百日咳小儿患百日咳,用荸荠与核桃一起吃可止咳。
为食之方便,去皮后,即一口荸荠,一口核桃同吃,疗效很好。
此两种东西每日吃两三次,每次各三四个即可。
3.核桃、芝麻、生姜粉治咳嗽核桃5个,生芝麻25克,生姜25克,红糖适量。
核桃和生芝麻捣成碎末,生姜去皮捣成碎末。
集中放入碗内,加红糖搅拌均匀。
每次取一汤勺(约30克),白开水冲服,每日早晚各服一次。
38/梨治咳嗽三法1.蒸蜜梨治咳嗽把梨像检查西瓜生熟一样切开一个三角口,把梨核挖空,放入适量蜂蜜,再把三角小块盖好。
开口向上放入一个碗内用锅蒸一刻钟,取出趁热服用。
2.蒸花椒梨止咳定喘生梨1个,上戳几个小孔,每孔内塞入花椒1粒,隔水炖熟,待冷却后去掉花椒,食梨饮汁,可止咳,消痰定喘。
【推荐】常用方剂——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

【推荐】常用方剂——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凡能消除痰涎,减轻或制止咳喘的药物,叫做止咳化痰平喘药;以止咳化痰平喘药为主组成的方剂,称止咳化痰平喘方。
咳嗽、气喘与痰涎在病机上常有密切关系,咳喘多挟痰,痰多常致咳喘。
因此,临床上止咳化痰平喘药常相互配伍使用。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味,大多辛、苦、甘。
辛能开郁散结;苦能降气平喘;甘能润肺止咳。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故本类药物主要归肺脾两经。
接止咳化痰平喘药的不同性能,分为温化寒痰、清化热痰及止咳平喘药三类。
本类药物伍用时,外感咳喘者合解表药;虚劳咳喘者合补益之品;咳嗽伴咯血者不宜用强烈温燥化痰药;麻疹初起者不宜温敛止咳之品。
(一)止咳化痰平喘药半夏《本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地下块茎。
别名:闹狗蛋,三步跳,地八豆等。
处方用名:制半夏、法半夏、姜半夏、生半夏、半夏曲。
药用部分:块茎。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脾、胃、肺经。
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主治与应用:1.寒性湿痰咳喘之证。
常伍用陈皮、茯苓、甘草等。
2.痰湿阻滞,停饮犯胃所致之呕逆。
伍用生姜、茯苓;胃热呕吐,加黄连、竹茹;妊娠呕吐合灶心土、白术、茯苓。
3.痰热互结所致胸脘痞闷、结胸证。
常合用黄连、黄芩、瓜萎、干姜。
用量:3-9克。
禁忌:阴虚血少,津液不足者不宜使用,孕妇慎用,反乌头。
参考资料:半夏含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γ氨基丁酸、黑尿酸、生物碱等有效成分。
尿黑酸为半夏刺激性物质,γ氨基丁酸有临时降压作用,半夏能抑制呕吐中枢,有止吐作用;还有祛痰、镇咳、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等作用。
生半夏毒性较大,炮制后仍有一定毒性。
瓜萎《别录》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瓜萎的成熟果皮及种子。
别名;瓜萎皮、全瓜萎、瓜萎仁、括萎。
处方用名:瓜萎、全瓜萎、瓜萎仁、瓜萎皮。
药用部分:成熟果实。
性味:甘、寒。
归经:入肺、胃、大肠经。
功能;清热化痰、宽中散结、润肠通便。
主治及应用1.肺热咳嗽,痰黄稠难咳出;肺痈咳吐脓血。
常用止咳化痰中药方有什么

常用止咳化痰中药方有什么受到秋燥、秋凉的影响,不少人有咳嗽痰多的症状。
这时中医该怎么治疗好呢?下面由店铺给大家介绍常用止咳化痰的中药方吧,仅供大家参考。
常用止咳化痰的中药方1.麦门冬汤《金匮要略》组方:麦冬25克半夏15克粳米15克大枣3枚人参10克甘草10 克 (人参可单煎同服)适应症:用于气滞虚症的少阳病,伴有痉挛性咳嗽病症如急慢性喉炎,急慢性友气管炎,肺炎、喘息,百日咳、肺结核、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症,脑溢血、妊娠咳嗽等。
方解:麦冬味甘、有滋润作用,可将上逆之气引而下行;半夏有理气作用,人参、半夏、半夏协同、有润燥解燥作用;甘草利气调味;大枣润胸、缓解逆之气;粳米补虚润胃。
药物功效:麦冬为滋阴药,半夏为化痰药,具有止呕和镇咳。
2.甘草麻黄汤《金匮要略》组方:麻黄15克甘草10克 (先煎麻黄后入甘草)(避风寒)适应症:用于喘息发作,并呼吸困难时顿服。
对于咳喘呼吸困难者施用。
效果很好,亦可用于喘息并胸闷胀者。
方解:麻黄止咳止喘;甘草调味,协同止咳利痰。
药物功效:麻黄为止咳平喘药,治咳喘病的简便良方对支气喘息和喘息性支气管炎,有良的疗效。
3.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方:半夏15克麻黄10克芍药10克甘草10克桂枝10克细辛10克干姜10克五味子10克(麻黄入先煎)适应症:用于胸中,心下因水毒和寒邪所致引起的咳喘、浮肿。
流感、支气管炎、喘息、肺炎、温性胸膜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以及急慢性肾炎和过敏性鼻炎等。
方解:麻黄、桂枝解表证、桂枝抑制水毒上冲,麻黄治咳喘;细辛干姜、半夏去胃内积水、芍药和五味子平喘;甘草调和诸药。
药物功效:麻黄为固表止喘药、半夏为化痰、桂枝温中药,细辛为解表药。
4.神秘汤《外如秘要》组方:麻黄15 杏仁15 厚朴15 陈皮15 甘草10 柴胡10 苏叶10 适应症:用于呼吸困难痰少而兼有气郁的支气管喘息。
方解:麻黄发汗;祛风寒;治喘息;杏仁和麻黄协同;治风痰咳喘;陈皮顺气逐痰;厚朴利气镇静,兼痉治喘、苏叶去风寒解表;厚朴下气;柴胡祛表里之热,祛胸胁之邪、消痰止咳;甘草调和诸药解郁顺气。
止咳化痰平喘药方PPT课件

温肺祛寒 燥湿化痰 清化热痰 清肺润燥
宣肺降气 止咳平喘
三、温化寒痰药
药性温燥,具有温肺祛寒、燥湿 化痰作用的药物,叫做温化寒痰 药。其性燥烈,阴虚燥咳、热痰 壅肺等慎用。 适应证 寒痰、湿痰之啌咳气喘, 常与燥湿健脾药配伍。
5
1 半夏 辛,温。有毒。入脾、胃经。
燥湿化痰 为治寒痰、湿 痰之要药。配陈皮、茯 苓、甘草(二陈汤)。 降逆止呕 为降逆止呕之 要药,常与生姜同用。 消肿止痛 外用治疮黄肿 毒,半夏末、鸡蛋白调 敷乳疮。 宽中消痞 治肚腹胀满。
17
2 百部
甘、苦,微温。有小毒。入肺经。
润肺止咳 新久咳嗽均可用之。
杀虫灭虱 20%的醇浸液,或 50%水浸液。
18
3 紫菀
辛、苦,温。入肺经。
下气化痰止咳 为止
咳的要药。适当配伍 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 的咳嗽。
19
4 款冬花 辛,温。入肺经。
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为治咳嗽要药,可用于 多种咳嗽。
31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1 二陈汤
湿痰咳嗽。证见咳嗽痰多、色白、 舌苔白润。
半夏 陈皮 茯苓
甘草
32
温脾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止呕。
理气燥湿,芳香醒脾,使气顺 痰消。痰之生,由水湿之不运; 液之聚,因气机之不顺。
利水健脾,使湿从小便而去。 “脾无留湿不生痰,脾为生痰 之源”,“湿无所聚,则痰无 由生”。 调和诸药,和中补脾,润肺止 咳。
6
2 南星
7
苦、辛,温。有毒。入肺、肝、 脾经。
燥湿祛痰 用于风痰咳嗽、 顽痰咳嗽、痰湿壅滞。 祛风解痉 为祛风痰之要 药,常用于癫痫、口眼 歪斜、中风口紧、全身 风痹、四肢痉挛、破伤 风等,常配半夏、白附 子。 消肿止痛 外用于疮黄肿 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5/31
•17
2 百部
•甘、苦,微温。有小毒。入肺 经。
润肺止咳 新久咳嗽均可用之 。
杀虫灭虱 20%的醇浸液,或 50%水浸液。
•2020/5/31
•18
3 紫菀
•辛、苦,温。入肺经。
下气化痰止咳 为止 咳的要药。适当配伍 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 的咳嗽。
•2020/5/31
•19
4 款冬花 •辛,温。入肺经。
泻肺气之闭,行膀胱之 水 用于实证水肿、胀满 喘急、小便不利等。
•2020/5/31
•27
2 白果
•甘、苦、涩,平。有小 毒。入肺经。
敛肺定喘 用于久病、肺虚 引起的咳嗽。
•2020/5/31
•5
1 半夏 •辛,温。有毒。入脾、胃经。
燥湿化痰 为治寒痰、湿 痰之要药。配陈皮、茯 苓、甘草(二陈汤)。
降逆止呕 为降逆止呕之 要药,常与生姜同用。
消肿止痛 外用治疮黄肿 毒,半夏末、鸡蛋白调 敷乳疮。
宽中消痞 治肚腹胀满。
•2020/5/31
•6
2 南星
•苦、辛,温。有毒。入肺、肝 、脾经。
•2020/5/31
•12
3 天花粉 •苦、酸,寒。入肺、胃经。
清肺化痰 用于肺 热燥咳、肺虚咳嗽 、胃肠燥热或痈肿 疮毒等,配麦冬、 生地。
养胃生津 用于热 证津伤口渴,配生 地、芦根等。
本品为瓜蒌之根。
•2020/5/31
瓜蒌皮 清热化痰 而润肺止咳
瓜蒌仁 偏于润肠 通便;
瓜蒌根 偏于生津 润肺
清热散结 浙贝母长于清火 散结,适用于瘰疬痈肿, 多配清热散结、凉血解毒 药。配天花粉、连翘、蒲 公英、当归、青皮等治乳 痈肿痛。
•2020/5/31
•11
2 瓜蒌
•甘,寒。入肺、胃、大肠经。
清热化痰 用于肺 热咳嗽。
润肠通便 用于粪 便燥结,配火麻 仁等。
散结消肿 乳痈初 起,配蒲公英、 乳香、没药。
清胃热、和胃降逆止呕
•2020/5/31
•24
3 桑白皮 •辛,微寒。入肺、膀胱经。
泻肺平喘 治肺热咳喘。 行水消肿 治水肿、脚气、小
便不利等。
•2020/5/31
•25
七、平喘药
•气喘
•2020/5/31
•26
•辛、苦,大寒。入肺、膀胱、
1 葶苈子 大肠经。
祛痰定喘、下气行水 气 下则喘平,水行则痰去 。肺热喘促,配板蓝根 、浙贝母、桔梗、甘草 (清肺散)。
•2020/5/31
•2
一、止咳化痰平喘药概述
主要功能 多具有化痰、宣肺、降气、平 喘、止咳的作用。部分药物兼有燥湿、 软坚、润肺、散风、利水的功能。
配伍(依据病因)
• 外感风寒 配合辛温解表药; • 外感风热 配合辛凉解表药; • 虚劳 配合补养药
•2020/5/31
•3
二、分类
•化 痰 药
•温化寒痰药 •清化热痰药
消痰行水 治胸 膜炎,合郁金; 配桔梗、桑白皮 、半夏、瓜蒌仁 治痰饮蓄积之咳 喘多痰。
•2020/5/31
•8
4 白前
•辛、甘,微温。入肺经。
止咳平喘 凡肺气壅塞,痰 多之证均可用之。
• 偏寒者 配紫菀、半夏; • 偏热者 配桑白皮、地骨皮 • 外感咳嗽 配荆芥、桔梗、陈
皮(止嗽散)。
•2020/5/31
降气祛痰 用于肺气不降 之痰稠喘满,风热郁肺 之咳嗽。
疏散风热 配薄荷、牛蒡 子、桔梗用于治风热咳 嗽。
•2020/5/31
•15
五、温性止咳药
•肺寒咳 嗽
•2020/5/31
•16
1 杏仁
•苦,温。入肺、大肠经。
止咳平喘 主要用于咳 逆、喘促,配麻黄、 石膏、甘草(麻杏甘 石汤)治肺热气喘。
润肠通便 配桃仁、火 麻仁、当归、生地、 枳壳治老弱幼畜肠燥 便秘或产后便秘。
全瓜蒌 既清化热 痰,又润肠通便。
•13
4 桔梗
•苦、辛,寒。入肺经。
•2020/5/31
宣肺祛痰 长于宣肺、 疏散风邪,为外感风寒 或风热引起的咳嗽、咽 喉肿痛常用之药。配葶 苈子、贝母、板蓝根、 甘草(清肺散)治肺热 咳喘。
消肿排脓 用于肺痈、 疮黄肿毒。
•14
5 前胡 •苦、辛,微寒。入肺经。
。
清肺降气,止咳平喘
• 肺热咳嗽、痰多喘促 单用或配 桑白皮、黄芩、杏仁。
• 肺虚有热、咳嗽 配杏仁、牛蒡 子、阿胶等。
• 肺燥咳嗽、鼻流脓涕 配蛤蚧、 苏子、知母、白药子等。
•2020/5/31
•23
2 枇杷叶 •苦,平。入肺、胃经。
清泻肺热、化痰止咳
• 治肺热咳喘,配黄连、桑白皮 。
• 治肺燥咳嗽,蜜炙本品。
•2020/5/31
燥湿祛痰 用于风痰咳嗽
、顽痰咳嗽、痰湿壅滞 。
Hale Waihona Puke 祛风解痉 为祛风痰之要药,常用于癫痫、口眼 歪斜、中风口紧、全身 风痹、四肢痉挛、破伤 风等,常配半夏、白附 子。
消肿止痛 外用于疮黄肿
毒。
•7
3 旋覆花
•苦、辛、咸,微温。入肺、 大肠经。
降气平喘 用于 咳嗽气喘,合苏 子等同用。
•温性止咳药
•止咳平喘药 •寒性止咳药
•平 喘 药
•2020/5/31
•温肺祛寒 •燥湿化痰 •清化热痰 •清肺润燥
•宣肺降气 •止咳平喘
•4
三、温化寒痰药
药性温燥,具有温肺祛寒、燥湿 化痰作用的药物,叫做温化寒痰 药。其性燥烈,阴虚燥咳、热痰 壅肺等慎用。
适应证 寒痰、湿痰之啌咳气喘, 常与燥湿健脾药配伍。
•9
四、清化热痰药
凡药性偏于寒凉,以清化 热痰、清肺润燥为主要作 用的药物,叫做清化热痰 药。
适应证 痰热咳喘。
•2020/5/31
•10
1 贝母
•川贝 苦、甘。微寒。 •浙贝 苦、寒。均入心、肺经。
止咳化痰 用于痰热咳嗽。 川贝母偏于治痰少、阴虚 或肺燥咳嗽,配杏仁、紫 菀、款冬花、麦冬等用于 久咳。
止咳化痰平喘药方
2020年5月31日星期日
一、止咳化痰平喘药概述
定义 凡具有祛痰或化痰作用的药物称为 化痰药;能制止或减轻咳嗽和气喘的药 物叫做止咳平喘药。
治痰之要 一般咳嗽、气喘与痰涎在病机
上有关。咳嗽、气喘多伴有痰;痰多必 致咳嗽、气喘。“治咳嗽者,治痰为先, 治痰者,下气为上”。“善治痰者,不治 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亦随气而顺 矣”。故治痰之要在于调气。
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为治咳嗽要药,可用于 多种咳嗽。
•2020/5/31
•20
5 苏子
•辛,温。入肺经。
降气祛痰,止咳 平喘
润燥滑肠 可用于 肠燥便秘,配火 麻仁、瓜蒌仁、 杏仁等。
•2020/5/31
•21
六、寒性止咳药
•肺热咳嗽
•2020/5/31
•22
1 马兜铃 •苦、微辛,寒。入肺、大肠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