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天然水主要离子化学
合集下载
水化学第二章_天然水的主要理化性质

水的透明度采用专门的透 明度盘放入水中测定。是 采用黑白的油漆涂成黑白 相间的金属圆盘制成。圆 盘中央拴一根有深度标记 的软绳(此绳应不易伸 长)。测定时将圆盘沉入 水中,在不受阳光直射条 件下,圆盘刚刚看不见的 深度,即为透明度。
透明度与水的光学分层
人们把光照充足,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 的水层,称为真光层。在这水层中植物光合作用合 成的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有机物的 净合成大于零,这一水层又称为营养生成层。而光 照不足,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的水层, 称为营养分解层,这一水层的植物不能正常生活, 有机物的分解速率大于合成速率。而有机物的分解 速率等于合成速率的水层深度称为补偿深度。不同 光照条件下,补偿深度不同。同时,补偿深度还与 水温、藻类种类组成等因素有关。北方冬季冰下浮 游植物多由适低温、弱光照的种类组成,水温又很 低,因而补偿深度较大,有时可达1.52m(雷衍之, 1985)。
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但它有许多异常特性。 见表1。水的特性与 水的分子结构相关。水分子有呈四面体结构的倾向, 是具有很大偶极 矩的极性分子。这样的一个水分子就有可能通过正、负电间静电引力 与邻近的四个水分子以氢键相联系见图1。分子间氢键力大小为 18.81kJ/mol,约为O—H共价键的1/20,冰溶化成水或水挥发成水汽, 都首先需要外界供能破坏这些氢键。当冰开始熔化成水时,冰的疏松 的三维氢键结构中约有15%氢键断裂,晶体结构崩溃,体积缩小而密 度增大。如果有更多热能输入体系,将引起下述两方面的作用: 1.更多氢键破裂,结构进一步分崩离析,密度进一步增大; 2.体系温度升高,分子动能增加,由于分子振动加剧,而每一分 子占据更大体积空间,所以这一因素又使密度趋于减小。 上述两因素随温度升高而相互消长的结果,使淡水在3.98℃时有 最大密度。这种情况对水生生物越冬生活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透明度与水的光学分层
人们把光照充足,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 的水层,称为真光层。在这水层中植物光合作用合 成的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有机物的 净合成大于零,这一水层又称为营养生成层。而光 照不足,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的水层, 称为营养分解层,这一水层的植物不能正常生活, 有机物的分解速率大于合成速率。而有机物的分解 速率等于合成速率的水层深度称为补偿深度。不同 光照条件下,补偿深度不同。同时,补偿深度还与 水温、藻类种类组成等因素有关。北方冬季冰下浮 游植物多由适低温、弱光照的种类组成,水温又很 低,因而补偿深度较大,有时可达1.52m(雷衍之, 1985)。
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但它有许多异常特性。 见表1。水的特性与 水的分子结构相关。水分子有呈四面体结构的倾向, 是具有很大偶极 矩的极性分子。这样的一个水分子就有可能通过正、负电间静电引力 与邻近的四个水分子以氢键相联系见图1。分子间氢键力大小为 18.81kJ/mol,约为O—H共价键的1/20,冰溶化成水或水挥发成水汽, 都首先需要外界供能破坏这些氢键。当冰开始熔化成水时,冰的疏松 的三维氢键结构中约有15%氢键断裂,晶体结构崩溃,体积缩小而密 度增大。如果有更多热能输入体系,将引起下述两方面的作用: 1.更多氢键破裂,结构进一步分崩离析,密度进一步增大; 2.体系温度升高,分子动能增加,由于分子振动加剧,而每一分 子占据更大体积空间,所以这一因素又使密度趋于减小。 上述两因素随温度升高而相互消长的结果,使淡水在3.98℃时有 最大密度。这种情况对水生生物越冬生活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

鱥>尼罗罗非鱼> 鲤鱼> 草鱼> 鳙、鲢 增加水中的Ca含量可降低水的碱度。
总结1:天然水中碱度与硬度的关系
(1)总碱度<总硬度 :即钙、镁离子过量,存在非碳酸盐硬度 (永久硬度), 即c(HCO3-) < c(1/2 Ca2+) + c(1/2 Mg2+) 碳酸盐硬度=总碱度<总硬度; 非碳酸盐硬度=总硬度-总碱度
(三)天然水的硬度
阳离子:钙硬度、镁硬度、铁硬度等
阴离子:暂时硬度—碳酸盐硬度( HCO3-、CO32- ) 永久硬度—非碳酸盐硬度(SO42-、Cl- )
水硬度与水类型的关系(参考阿列金分类)
(1) c1/2 Ca2+ + c1/2 Mg2+ cHCO3- + c1/2CO32-
1/2 Ca2+ + 1/2 Mg2+
(1)蛋白质分解作用 硫(蛋白质)
(2)氧化作用
无游离氧气:稳定存在 有游离氧:氧化为高价
H2S + O2 2S+ 2H2O (硫磺细菌) H2S + 2O2 SO42- + 2H+ (硫细菌)
(3)还原作用:缺氧还原H2S: 缺乏溶氧,O2>0.16mg/L还原作用停止。 含有丰富的有机物 有微生物参与 硫酸根离子含量丰富
管理办法: 1)彻底清除含有大量有机质的池塘淤泥 2)促进水体混合流转,打破水体分层,增氧; 3)使用水质改良剂:含铁物质:红土.黄土.沼铁矿.褐铁矿等 4)保持底层呈中性偏碱性,增大pH,可使用生石灰调节, 5)避免含有大量硫酸盐的水进入养殖水体。
二. 氯、钠、钾
1. 氯离子
含量:广泛分布,不同水体差别很大 保守性:含量不易变化;条件污染指示物 增加重金属盐类的溶解度
总结1:天然水中碱度与硬度的关系
(1)总碱度<总硬度 :即钙、镁离子过量,存在非碳酸盐硬度 (永久硬度), 即c(HCO3-) < c(1/2 Ca2+) + c(1/2 Mg2+) 碳酸盐硬度=总碱度<总硬度; 非碳酸盐硬度=总硬度-总碱度
(三)天然水的硬度
阳离子:钙硬度、镁硬度、铁硬度等
阴离子:暂时硬度—碳酸盐硬度( HCO3-、CO32- ) 永久硬度—非碳酸盐硬度(SO42-、Cl- )
水硬度与水类型的关系(参考阿列金分类)
(1) c1/2 Ca2+ + c1/2 Mg2+ cHCO3- + c1/2CO32-
1/2 Ca2+ + 1/2 Mg2+
(1)蛋白质分解作用 硫(蛋白质)
(2)氧化作用
无游离氧气:稳定存在 有游离氧:氧化为高价
H2S + O2 2S+ 2H2O (硫磺细菌) H2S + 2O2 SO42- + 2H+ (硫细菌)
(3)还原作用:缺氧还原H2S: 缺乏溶氧,O2>0.16mg/L还原作用停止。 含有丰富的有机物 有微生物参与 硫酸根离子含量丰富
管理办法: 1)彻底清除含有大量有机质的池塘淤泥 2)促进水体混合流转,打破水体分层,增氧; 3)使用水质改良剂:含铁物质:红土.黄土.沼铁矿.褐铁矿等 4)保持底层呈中性偏碱性,增大pH,可使用生石灰调节, 5)避免含有大量硫酸盐的水进入养殖水体。
二. 氯、钠、钾
1. 氯离子
含量:广泛分布,不同水体差别很大 保守性:含量不易变化;条件污染指示物 增加重金属盐类的溶解度
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精选】

(二) 碱度的表示单位
mmol/L:结合质子的物质的量。 mg/L:结合H+的物质所相当的CaCO3的质量
1mmol/L = 50.05mg/L(CaCO3)。 HG(德国度):结合H+的物质所相当的CaO的
质量,且以10mg/L(CaO)为1德国度HG 。 1mmol/L=2.804HG
二. 氯、钠、钾
1. 氯离子
含量:广泛分布,不同水体差别很大 保守性:含量不易变化;条件污染指示物 增加重金属盐类的溶解度
光合作用:使平衡向右,硬度减小 呼吸作用:使平衡向左,硬度增大
(五)钙、镁离子在水产养殖中的意义
生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钙离子可降低重金属和一价金属离子的毒性 钙、镁离子可增加水的缓冲性 钙、镁离子比例对海水鱼、虾、贝的存活有重要影响
例:美国Cd2+的3年“4d平 均值”允许一次超标值:
湖泊藻类现存生物量与溶解钙关系
对碱度 的影响
AT不变 AT降低 AT不变 AT增加 AT降低* AT增大* AT增大* AT减少* AT增大*
(二)碱度与水产养殖的关系
(1) 降低重金属的毒性
适宜碱度:1-3mmol/L;
CaCO3碱度> 20mg/L 警戒值:10mmol/L
碳酸盐与重金属离子生成络离子、沉淀
重金属防治鱼病:用量?
二、碱度的变化及意义
(一)碱度的变化
日变化、季节变化 pH、O2、CO2等水化因子 生物活动影响
夏季碱度变化幅度可以作为湖泊 富营养化程度的一项指标: 特贫营养湖: ∆AT<0.2mmol/L 中富营养湖: ∆AT为0.6-1.0mmol/L 超富营养湖: ∆AT>1.0mmol/L
生物学 过程
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

代谢的调节。
镁是叶绿素的组分,Mg不足则RNA净合成停 止,氮代谢混乱,细胞内积累碳水化合物 及不稳定的磷脂。
钙对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碳水化合物的转 化、细胞的穿透性以及氮、磷的吸收转化 等,均有重要影响。
2)作为水质、底质改良剂: 主要作用有:调节并帮助稳定水质及底质的pH, 促进物絮凝、聚沉;促进固氮作用及有益微生物 的活动,促进有机物的矿化,加速植物营养物质 的循环再生; Ca2+浓度增大时,可使生物减少从 环境中吸收重金属,从而降低其毒性。
对于养殖水体,通常要求其硬度在1~3mmol/L。
3) 水中钙、镁离子比例,对海水鱼虾、贝的 存活有重要影响
2.2 水的碱度、碳酸氢根、碳酸根离子
2.2.1 碱度的组成及表示单位
2.2.1.1 碱度的组成 1) 碱度的定义
是指水中所含的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 全部物质。亦即能接受质子H+物质总量。 (1)定义:20℃,1L天然水中全部碱性物 质被H+所中和时需要氢离子的mmol数。常以 符号Alk表示,单位为mmol/L。 Alk=CHCO3-+C1/2CO32-+CH2BO3- + (COH-CH)
Alk=CHCO3-+C1/2CO32-
比较1×10-3mol·L-1的NaOH溶液和 0.1mol·L-1的NaHCO3溶液, NaOH溶液 的pH值为11,但用盐酸滴定时仅需1×103mol·L-1的H+,即碱度为1×10-3mol·L-1; 而NaHCO3溶液的pH值为8.3,但中和时 需0.1mol·L-1的H+,即碱度为0.1mol·L-1。
特别是海水中存在过量的碱。
如果海水呈中性,且没有过量的碱,则在温度 和压力下,每升海水只能溶解0.5cm3的CO2,因 海水中有过剩的碱,则每升海水总共能溶解约 45cm3的二氧化碳。
镁是叶绿素的组分,Mg不足则RNA净合成停 止,氮代谢混乱,细胞内积累碳水化合物 及不稳定的磷脂。
钙对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碳水化合物的转 化、细胞的穿透性以及氮、磷的吸收转化 等,均有重要影响。
2)作为水质、底质改良剂: 主要作用有:调节并帮助稳定水质及底质的pH, 促进物絮凝、聚沉;促进固氮作用及有益微生物 的活动,促进有机物的矿化,加速植物营养物质 的循环再生; Ca2+浓度增大时,可使生物减少从 环境中吸收重金属,从而降低其毒性。
对于养殖水体,通常要求其硬度在1~3mmol/L。
3) 水中钙、镁离子比例,对海水鱼虾、贝的 存活有重要影响
2.2 水的碱度、碳酸氢根、碳酸根离子
2.2.1 碱度的组成及表示单位
2.2.1.1 碱度的组成 1) 碱度的定义
是指水中所含的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 全部物质。亦即能接受质子H+物质总量。 (1)定义:20℃,1L天然水中全部碱性物 质被H+所中和时需要氢离子的mmol数。常以 符号Alk表示,单位为mmol/L。 Alk=CHCO3-+C1/2CO32-+CH2BO3- + (COH-CH)
Alk=CHCO3-+C1/2CO32-
比较1×10-3mol·L-1的NaOH溶液和 0.1mol·L-1的NaHCO3溶液, NaOH溶液 的pH值为11,但用盐酸滴定时仅需1×103mol·L-1的H+,即碱度为1×10-3mol·L-1; 而NaHCO3溶液的pH值为8.3,但中和时 需0.1mol·L-1的H+,即碱度为0.1mol·L-1。
特别是海水中存在过量的碱。
如果海水呈中性,且没有过量的碱,则在温度 和压力下,每升海水只能溶解0.5cm3的CO2,因 海水中有过剩的碱,则每升海水总共能溶解约 45cm3的二氧化碳。
水化学课件第二章节天然水的主要离子

碳酸根离子(CO32-)
总结词
天然水中较不常见的阴离子之一,主要 来源于岩石的风化和生物活动。
VS
详细描述
碳酸根离子是天然水中较不常见的阴离子 之一,主要来源于岩石的风化和生物活动。 它在水中以负二价存在,也是强酸根离子。 碳酸根离子对水的酸碱度有重要影响,同 时还是水中溶解性总固体含量(TDS)的 主要贡献者之一。
和生物活性具有重要作用。
镁离子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 素之一,对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和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镁离子在水体中通常以硫酸镁、 氯化镁等形式存在,容易形成沉 淀,影响水体的透明度和水质。
02
天然水中的主要阴离子
氯离子(Cl-)
总结词
天然水中最常见的阴离子之一,约占阴离子总量的70-90%。
详细描述
03
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
水合离子
01
02
03
定义
水合离子是指水分子通过 配位键与阳离子或阴离子 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形成机制
水分子通过配位键与离子 结合,形成一个水分子或 多个水分子围绕离子的络 合物。
特点
水合离子在水溶液中占据 主导地位,对离子在水中 的性质和行为产生重要影 响。
络合离子
定义
络合离子是指通过配位键与多个 配位体结合的离子,通常是由中 心离子与多个配位体结合形成的
THANKS
感谢观看
氯离子是天然水中最主要的阴离子之一,主要来源于岩石的风化和海水的蒸发。 它在水中以负一价存在,是强酸根离子,对水的酸碱度有重要影响。氯离子在 水中的含量较高,是评价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硫酸根离子(SO42-)
总结词
天然水中常见的阴离子之一,主要来源于岩石的风化和有机物的分解。
2主要离子

8
石膏
石膏粉( 石膏粉(2CaSO4.H2O) 2CaSO4.H2O)
9
白云石
方解石白云石
10
淡水中的Ca2+ :
地面水中, 地面水中,含钙量少的只有每升数毫克 含钙量少的只有每升数毫克 威海自来水中钙的含量大约 威海自来水中钙的含量大约60mg/L.
海水中的Ca 海水中的Ca2+:
盐度35的大洋水Ca2+含量达400mg/kg,总硬度达 124mmol/L(350°HG )。 随着含盐量的增加, 随着含盐量的增加, Ca2+含量也增加, 含量也增加,但由于其易生 成CaCO3沉淀, 沉淀,使积累减慢, 使积累减慢,以致钠、 以致钠、镁的含量在盐 度高的水中就大大超过钙。 度高的水中就大大超过钙。
15
3、天然水的硬度( 天然水的硬度(续) ——永久硬度和暂时硬度 ——永久硬度和暂时硬度
Ⅱ、Ⅲ型水
C HCO − + C 1
3
2
CO3
2−
≤ C1
2
Ca 2 +
+ C1
2
Mg 2 +
硬度: 硬度: 永久硬度: 永久硬度:b = C 1
2
Ca
2+
+ C1
2
Mg 2+
— C HCO − + C 1 2 − 3 CO 3 2
18
判断水型及硬度
CO32- :0.00673mol/L Cl- :146mg/L Ca2+ : 59.4mg/L NH4+ : 0.01mg/L HCO3- : 1.72mmol/L SO42-: 190mg/L Mg2+: 99.2mg/L NO3-: 0.13mg/L
石膏
石膏粉( 石膏粉(2CaSO4.H2O) 2CaSO4.H2O)
9
白云石
方解石白云石
10
淡水中的Ca2+ :
地面水中, 地面水中,含钙量少的只有每升数毫克 含钙量少的只有每升数毫克 威海自来水中钙的含量大约 威海自来水中钙的含量大约60mg/L.
海水中的Ca 海水中的Ca2+:
盐度35的大洋水Ca2+含量达400mg/kg,总硬度达 124mmol/L(350°HG )。 随着含盐量的增加, 随着含盐量的增加, Ca2+含量也增加, 含量也增加,但由于其易生 成CaCO3沉淀, 沉淀,使积累减慢, 使积累减慢,以致钠、 以致钠、镁的含量在盐 度高的水中就大大超过钙。 度高的水中就大大超过钙。
15
3、天然水的硬度( 天然水的硬度(续) ——永久硬度和暂时硬度 ——永久硬度和暂时硬度
Ⅱ、Ⅲ型水
C HCO − + C 1
3
2
CO3
2−
≤ C1
2
Ca 2 +
+ C1
2
Mg 2 +
硬度: 硬度: 永久硬度: 永久硬度:b = C 1
2
Ca
2+
+ C1
2
Mg 2+
— C HCO − + C 1 2 − 3 CO 3 2
18
判断水型及硬度
CO32- :0.00673mol/L Cl- :146mg/L Ca2+ : 59.4mg/L NH4+ : 0.01mg/L HCO3- : 1.72mmol/L SO42-: 190mg/L Mg2+: 99.2mg/L NO3-: 0.13mg/L
水化学:第二章 天然水的主要理化性质

5
(四)水具有很强的溶解与反应能力
水是一种溶解能力极强的溶剂 水的介电常数很大,使溶质在水中具有很大的电离度
(五)水具有很大的表面张力
特点:水(除汞)具有最大的表面张力,达72.75 dyn•cm-1 其他液体通常只有20-50 dyn•cm-1。
作用:显著的毛细、润湿和吸附作用 对于陆地和水域中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透过可见光和长波段紫外线,使在水
7
体深处可发生光合作用
第二节 天然水的化学组成
按不同组分含量与性质的差异,以及与水生生物的关系 天然水的化学成分分为六类:
常量元素 溶解气体 营养元素 有机物质 微量元素 有毒物质
8
一、常量元素
淡水中的八大离子:K+、Na+、Ca2+、Mg2+、HCO3-、CO32-、 SO42-、Cl-
10
三、营养元素
主要元素: N、P、Si(与水生生物生长有关的一些元素) 存在形式:多以复杂的离子形式或有机物的形式存在于水体
中,在水中含量通常较低,受生物影响较大,有时 又称为“非保守成分”或“生物制约元素”
11
四、有机物
分类: 颗粒态有机物 溶解态有机物
含量:较低,通常是无机成分的万分之一,一般1L水中仅几mg 成分:复杂,种类繁多,如糖类、脂肪、蛋白质及降解有机物
端为正极)
3
水分子的结构
4
三、水的异常特性
(一)水在通常条件下呈液态
水通常呈三种物理状态,即液态、气态和固态
(二)水的温度-体积效应异常
纯水结冰时体积不是收缩而是膨胀 在0-3.98℃,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体积反而缩小( 3.98℃时水的体积最小,密度最大)
(三)水的比热容非常大
(四)水具有很强的溶解与反应能力
水是一种溶解能力极强的溶剂 水的介电常数很大,使溶质在水中具有很大的电离度
(五)水具有很大的表面张力
特点:水(除汞)具有最大的表面张力,达72.75 dyn•cm-1 其他液体通常只有20-50 dyn•cm-1。
作用:显著的毛细、润湿和吸附作用 对于陆地和水域中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透过可见光和长波段紫外线,使在水
7
体深处可发生光合作用
第二节 天然水的化学组成
按不同组分含量与性质的差异,以及与水生生物的关系 天然水的化学成分分为六类:
常量元素 溶解气体 营养元素 有机物质 微量元素 有毒物质
8
一、常量元素
淡水中的八大离子:K+、Na+、Ca2+、Mg2+、HCO3-、CO32-、 SO42-、Cl-
10
三、营养元素
主要元素: N、P、Si(与水生生物生长有关的一些元素) 存在形式:多以复杂的离子形式或有机物的形式存在于水体
中,在水中含量通常较低,受生物影响较大,有时 又称为“非保守成分”或“生物制约元素”
11
四、有机物
分类: 颗粒态有机物 溶解态有机物
含量:较低,通常是无机成分的万分之一,一般1L水中仅几mg 成分:复杂,种类繁多,如糖类、脂肪、蛋白质及降解有机物
端为正极)
3
水分子的结构
4
三、水的异常特性
(一)水在通常条件下呈液态
水通常呈三种物理状态,即液态、气态和固态
(二)水的温度-体积效应异常
纯水结冰时体积不是收缩而是膨胀 在0-3.98℃,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体积反而缩小( 3.98℃时水的体积最小,密度最大)
(三)水的比热容非常大
天然水的组成及性质

SO42-易与某些金属阳离子生成络合物和离子对;天然水中的SO42-含量除决定于各类硫酸 盐的溶解度外,还决定于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其浓度可从几毫克/升至数千毫克/升。
(8)主要离子缔合体
由于配位体浓度较低,淡水中络合物的数量很少,海水中则有相当数量的离子束缚于络 合物中。海水中的绝大部分阳离子为游离的水合金属离子。
1、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组成
2.2.1 天然水பைடு நூலகம்组成
陆地水
HCO3- >SO42- >ClCa2+ >Na+ >Mg2+
海水中
Cl- >SO42- >HCO3Na+ >Mg2+ >Ca2+
地下水受局部环境地质条件限制,其优势离子变化较大。
总含盐量(TDS) = [Ca2++ Mg2+ + Na+ + K+] + [HCO3-+ SO42-+Cl-]
氧气等其他气体的溶解度复杂得多。 水体中游离的CO2浓度对水体中动植物、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水体中气体的交换产生较大
的影响,严重的情况下有可能引起水生动植物和某些微生物的死亡。一般要求水中CO2的 浓度应不超过25mg/L。
5、有机物
非腐殖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色素、 纤维及其它低分子量有机物 简单无机物
淡水中的主要无机络合物 浓度:-logM
离子 Na+ K+ Ca2+ Mg2+ H+ 自由离子
HCO36.3 - 4.9 5.9 - 2.70
CO327.6 - 5.2 5.8 - 4.97
SO426.4 6.9 4.8 5.1 9.6 3.75
(8)主要离子缔合体
由于配位体浓度较低,淡水中络合物的数量很少,海水中则有相当数量的离子束缚于络 合物中。海水中的绝大部分阳离子为游离的水合金属离子。
1、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组成
2.2.1 天然水பைடு நூலகம்组成
陆地水
HCO3- >SO42- >ClCa2+ >Na+ >Mg2+
海水中
Cl- >SO42- >HCO3Na+ >Mg2+ >Ca2+
地下水受局部环境地质条件限制,其优势离子变化较大。
总含盐量(TDS) = [Ca2++ Mg2+ + Na+ + K+] + [HCO3-+ SO42-+Cl-]
氧气等其他气体的溶解度复杂得多。 水体中游离的CO2浓度对水体中动植物、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水体中气体的交换产生较大
的影响,严重的情况下有可能引起水生动植物和某些微生物的死亡。一般要求水中CO2的 浓度应不超过25mg/L。
5、有机物
非腐殖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色素、 纤维及其它低分子量有机物 简单无机物
淡水中的主要无机络合物 浓度:-logM
离子 Na+ K+ Ca2+ Mg2+ H+ 自由离子
HCO36.3 - 4.9 5.9 - 2.70
CO327.6 - 5.2 5.8 - 4.97
SO426.4 6.9 4.8 5.1 9.6 3.7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天然水主要离子化学
第一节 天然水成分的一般组成 第二节 几种离子在天然水中的化学行为 第三节 水环境化学研究方法 第四节 天然水分类 第五节 天然水的pH值、酸度和碱度
第一节 天然水成分的一般组成
• 天然水的化学成分指存在于水中各种元素的 离子、原子、分子、溶解和未溶解的气体成 分、天然和人工的同位素、复杂有机化合物、 活的或死的微生物(细菌)以及不同成分的 机械和胶体物质等。
Ca2 主要来源于石灰岩、铝硅酸盐、石膏;Mg 2 主要来源于白云岩、泥灰岩及基性岩等含镁较高 的岩石。通过淋溶作用进入水体。
二 天然水的一般成分
Na + 、 K + 广泛存在于天然水中, Na+ 与 Cl-相似,表征高矿化 水的主要阳离子,浓度可达几克,K + 很少,其含量一般只有钠 的 4%—10%。 Na + 、 K + 主要来自海相和陆相沉积中的钠盐钾 盐矿床及铝硅酸盐中各种长石这些矿物岩石经风化淋溶使 Na + 、 K + 进入水相并随水迁移。在迁移过程中某些钾化合物 被土壤胶体团粒吸附,并保存起来供植物吸收,土壤中保存的 钾与钠多得多,钾被植物吸收的量远超过钠,故有比较多的 Na+ 输入江河湖海,使水中 Na + 比 K + 含量大得多。
二 天然水的一般成分
生物成因物质主要是氮磷等物质,在天然水中氮
既可呈无机化合物态,又可呈现有机化合物状态,
含氮无机化合物有
NH
4
、
NO2
和
NO3
,这些离子间可
相互转化。氮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指生物体由于有机氮化合物分解进入水中的。
磷化合物呈溶液状态的主要是
第二节 几种离子在天然水中 的化学行为
一 Si 天然水中的硅主要以 SiO2 的水化物: SiO2 2H2O 形式存在,一般将其表
示为原硅酸( H4SiO4 )形式,近年来则更多的用 Si(OH )4 表示。其来源主 要是硅酸盐和硅铝酸盐矿物的水解。
酸性水中,主要以 H4SiO4 形式存在,而在中碱性水中,主要以 Si(OH )4
• 天然水本质上属于未受人类排放污染影响的 各种天然水体的水。天然水质的状况称为天 然水的背景值或水环境背景值。换句话说, 天然水水质背景值是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 然水某种组分的天然平均含量或含量区间。
• 一 天然水的组成分类
• 1 按颗粒大小分类
• 真溶液:由溶质、溶剂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叫真溶液,简称溶液。真溶液颗粒直径小于10-7厘 米,主要是溶解物质。
二 天然水的一般成分
• Cl-几乎存在于所有天然水中,其浓 度变化约在0.1mg/L—1500mg/L。 大气降水含量较低,海水和盐湖中 含量高,由于受离子交换作用和生 物影响因素很弱,一般的水化学作 用很难使从溶液中析出。
二 天然水的一般成分
SO42 在天然水中普遍存在,浓度在 0.2mg/L—100mg/L 间,是海 水和高矿化湖水中主要阴离子,但在低矿化度湖水和深海中含量 很少(无氧条件下硫酸根的还原作用)大气降水中 SO42 绝对浓度 不大,但却是地表水中硫酸盐的主要供给者。另外天然水中硫酸 盐离子还来源于含有 CaSO4 2H2O 的沉积岩,天然硫和硫化物氧化 作用以及火山喷发的硫化物等。
• 胶体:一种物质的极细微粒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形 成不均匀、高度分散的多相分散体系。颗粒直径在 10-7—10-5厘米。主要是硅、钴、铁的水合氧化物、 黏土矿物、腐殖质等。
• 悬浮物:水中物质以悬浮态形式存在于水中,颗粒 直径大与10-5厘米。主要包括细菌、病毒、藻类、 原生动物、黏土微粒、泥沙等。
矿化度:水化学成分测定的重要指标,用于评价水中总 含盐量,是农田灌溉用水适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该项指标 一般只用于天然水。
二 天然水的一般成分
HCO3 、CO32 是低矿化度水的主要阴离 子,主要是由于天然水(含 CO2) 对碳酸盐岩石溶解作用产生。水中 CO32 和 HCO3 比值取决于天然水的 pH 值
1 3
,同理当水溶解白云石达平衡时,可得
[Ca2
]
[Mg2
]
K
PSO
(白云石)
1 3
PCO2
1 3
由上述两式可见,天然水中溶解方解石或白云石时,水中 Ca2 、Mg 2 含量随 大气中 CO2 分压的立方根成正比。当天然水中含有较多的 H+时如在硫化矿床氧 化地段强酸性水对 CaCO3 的溶解,使水中 Ca2 大大超过 HCO3 浓度 ,在水与石膏 或无水石膏接触时,水中的 Ca2 可达很高浓度,是由于盐效应的影响。一些其 他过程也影响天然水中 Ca2 的含量。如在天然卤水通常 Cl-和 Ca2 占优势,这种 情况产生既与缺氧条件 SO42 一被细菌还原有关,也与水中大量浓集的 Na 与Ca2 进行离子交换作用有关。关于天然水中钙的存在形态,由 Ca2 具有相当大的离 子半径(0.099 纳米),因此其电场强度远不如离子半径较小的二价阳离子(如 Mg 2 ),故 Ca2 在水中难以生成较强的水化膜,通常把水中的溶解态钙简单的表 示成 Ca2 ,Ca2 能与某些有机阴离子结合生成络合物,但其数量有限,在某些水 中 Ca2 与 HCO3 可生成 CaHCO3 离子对,加米斯和克时斯特提出 OH 、 CO32 也可与 Ca2 生成离子对,通常出现在强碱性溶液中。
HPO
2 4
,随
pH
增加
含量不断增长,其次是
H
2
PO4
和
PO
3 4
,另外还有可
溶性有机磷,在水中呈悬浮态的非溶解性磷酸盐被
酸溶解而成的可溶性磷酸盐。
二 天然水的一般成分
• 微量成分主要是重金属,稀有金属和 卤素以及放射性元素。
• 有机物:水中有机物不论是来自水体 还是环境,大部分呈胶体状态,其它 呈真溶液状态或悬浮态,成分和含量 非常复杂,变化幅度也很大。
):
Fe3
、
NO3
、
NH
4
、
H4SiO4 、 F 、 Sr2 、 Br 。
微 量 元 素 ( 水 中 含 量 小 于 1 mg / L ) F , Si,
I,Cu,Zn,Se,Mo,Mn,V,Ni,Sn 等。
二 天然水的一般成分
• 天然水成分相当复杂,主要可分为 可溶性气体、主要离子、生物成 因物质、微量成分、有机质五大 类。
天然水中 Na 重要特点是不同条件下含量差别十分 悬殊,在赤道河水中仅为 1mg / L 左右,大多数河水中 含量在几至几十 mg / L ,卤水中可达 10000 mg / L 以上。 含盐量高的水中 Na是最优势的阳离子,例如在海水中 含量按重量计占全部阳离子含量的 81%。
关于 Na 在天然水中存在的形态,在 Na 含量低于 1000 mg / L 水中,主要呈游离态,在含盐较高的水中可 能存在多种离子和络合物,如 NaCO3 、 NaHCO30 等。
二 钙( Ca2 )
CaCO3 CO2 H 2O Ca2 2HCO3
K [Ca 2 ][HCO3 ]2 PCO2
PSO
对这个方程式而言,电中性条件下可近似认为 2[Ca2 ] [HCO3 ],
代入上式
K 4[Ca2 ]3
pso
PCO2
可以得
[Ca
2
]
(
1 4
)
1 3
K
PSO
1 3
PCO2
二 天然水的一般成分
• 天然水体中生物种类数量都很多,可 简单划分为底栖生物、浮游生物、水 生植物和鱼类四大类。生活在水体中 的微生物又可分为植物性和动物性两 类,植物性微生物按其体内是否含叶 绿素可分为藻类和菌类微生物,生活 在水体中的单细胞原生动物及轮虫、 线虫类的微小动物都是动物性微生物。 较高级生物如鱼数量上只占相对很小 的比例,对水体化学性质影响较小。
二 天然水的一般成分
• 可溶性气体多以分子状态存在,其中氧气和 二氧化碳意义较大,它们影响水生生物的生 存和繁殖。也影响水中物质的溶解、化合等 生物化学反应行为。水中氧主要来自大气和 水生植物 光合作用,天然水氧含量变化幅 度在0—14mg/L间。水中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比氧和氮大得多,天然水中二氧化碳主要来 自大气圈和有机物的氧化。另外水中还溶有 少量的氢气和硫化氢气体
五 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离子 HCO3 是淡水中主要成分,在水中出现是由于碳酸盐矿物
的溶解。水中 CO2 与 HCO3 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CO2 在水中 形成酸,可同岩石中的碱性物质发生反应,并可通过沉淀反应 变为沉积物而从水中除去,在水和生物体之间的生物化学交换 中 CO2 占有独特地位,溶解的碳酸盐化合态与岩石圈、大气 图进行均相、多相的酸碱反应和交换反应,对于调节天然水的 pH 和组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水体中存在着四种化合态,即 、 、 、 H2CO3 HCO3 CO2 CO32 ,这四种成分再加上 H 、Ca2 有密切数 量联系,其中一种成分改变就会引起其它成分的改变。
一 天然水的组成分类
• 2 按化合物类型分类 • 即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 • 3 按相态划分:固液气三态。
一 天然水的组成分类
• 4按含量划分
宏量元素:水中浓度一般为每升几十毫克以上。
主要有:Cl-、SO42 、HCO3 、CO32 、Mg 2 、Na + 、K +
等
中量元素(1-10
mg
/
L
形式存在,碱性水中, Si(OH )4 发生电离,反应如下:
Si(OH )4 SiO(OH )3 H
SiO(OH )3
SiO2
(OH
)
2 2
H
另外可生成多核络合物:
4Si(OH
)4
Si4O4 (OH
)4 12
4H
在含 F-的酸性水(pH<4)中,硅倾向于生成硅氟络离子 SiF62 。
第一节 天然水成分的一般组成 第二节 几种离子在天然水中的化学行为 第三节 水环境化学研究方法 第四节 天然水分类 第五节 天然水的pH值、酸度和碱度
第一节 天然水成分的一般组成
• 天然水的化学成分指存在于水中各种元素的 离子、原子、分子、溶解和未溶解的气体成 分、天然和人工的同位素、复杂有机化合物、 活的或死的微生物(细菌)以及不同成分的 机械和胶体物质等。
Ca2 主要来源于石灰岩、铝硅酸盐、石膏;Mg 2 主要来源于白云岩、泥灰岩及基性岩等含镁较高 的岩石。通过淋溶作用进入水体。
二 天然水的一般成分
Na + 、 K + 广泛存在于天然水中, Na+ 与 Cl-相似,表征高矿化 水的主要阳离子,浓度可达几克,K + 很少,其含量一般只有钠 的 4%—10%。 Na + 、 K + 主要来自海相和陆相沉积中的钠盐钾 盐矿床及铝硅酸盐中各种长石这些矿物岩石经风化淋溶使 Na + 、 K + 进入水相并随水迁移。在迁移过程中某些钾化合物 被土壤胶体团粒吸附,并保存起来供植物吸收,土壤中保存的 钾与钠多得多,钾被植物吸收的量远超过钠,故有比较多的 Na+ 输入江河湖海,使水中 Na + 比 K + 含量大得多。
二 天然水的一般成分
生物成因物质主要是氮磷等物质,在天然水中氮
既可呈无机化合物态,又可呈现有机化合物状态,
含氮无机化合物有
NH
4
、
NO2
和
NO3
,这些离子间可
相互转化。氮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指生物体由于有机氮化合物分解进入水中的。
磷化合物呈溶液状态的主要是
第二节 几种离子在天然水中 的化学行为
一 Si 天然水中的硅主要以 SiO2 的水化物: SiO2 2H2O 形式存在,一般将其表
示为原硅酸( H4SiO4 )形式,近年来则更多的用 Si(OH )4 表示。其来源主 要是硅酸盐和硅铝酸盐矿物的水解。
酸性水中,主要以 H4SiO4 形式存在,而在中碱性水中,主要以 Si(OH )4
• 天然水本质上属于未受人类排放污染影响的 各种天然水体的水。天然水质的状况称为天 然水的背景值或水环境背景值。换句话说, 天然水水质背景值是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 然水某种组分的天然平均含量或含量区间。
• 一 天然水的组成分类
• 1 按颗粒大小分类
• 真溶液:由溶质、溶剂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叫真溶液,简称溶液。真溶液颗粒直径小于10-7厘 米,主要是溶解物质。
二 天然水的一般成分
• Cl-几乎存在于所有天然水中,其浓 度变化约在0.1mg/L—1500mg/L。 大气降水含量较低,海水和盐湖中 含量高,由于受离子交换作用和生 物影响因素很弱,一般的水化学作 用很难使从溶液中析出。
二 天然水的一般成分
SO42 在天然水中普遍存在,浓度在 0.2mg/L—100mg/L 间,是海 水和高矿化湖水中主要阴离子,但在低矿化度湖水和深海中含量 很少(无氧条件下硫酸根的还原作用)大气降水中 SO42 绝对浓度 不大,但却是地表水中硫酸盐的主要供给者。另外天然水中硫酸 盐离子还来源于含有 CaSO4 2H2O 的沉积岩,天然硫和硫化物氧化 作用以及火山喷发的硫化物等。
• 胶体:一种物质的极细微粒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形 成不均匀、高度分散的多相分散体系。颗粒直径在 10-7—10-5厘米。主要是硅、钴、铁的水合氧化物、 黏土矿物、腐殖质等。
• 悬浮物:水中物质以悬浮态形式存在于水中,颗粒 直径大与10-5厘米。主要包括细菌、病毒、藻类、 原生动物、黏土微粒、泥沙等。
矿化度:水化学成分测定的重要指标,用于评价水中总 含盐量,是农田灌溉用水适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该项指标 一般只用于天然水。
二 天然水的一般成分
HCO3 、CO32 是低矿化度水的主要阴离 子,主要是由于天然水(含 CO2) 对碳酸盐岩石溶解作用产生。水中 CO32 和 HCO3 比值取决于天然水的 pH 值
1 3
,同理当水溶解白云石达平衡时,可得
[Ca2
]
[Mg2
]
K
PSO
(白云石)
1 3
PCO2
1 3
由上述两式可见,天然水中溶解方解石或白云石时,水中 Ca2 、Mg 2 含量随 大气中 CO2 分压的立方根成正比。当天然水中含有较多的 H+时如在硫化矿床氧 化地段强酸性水对 CaCO3 的溶解,使水中 Ca2 大大超过 HCO3 浓度 ,在水与石膏 或无水石膏接触时,水中的 Ca2 可达很高浓度,是由于盐效应的影响。一些其 他过程也影响天然水中 Ca2 的含量。如在天然卤水通常 Cl-和 Ca2 占优势,这种 情况产生既与缺氧条件 SO42 一被细菌还原有关,也与水中大量浓集的 Na 与Ca2 进行离子交换作用有关。关于天然水中钙的存在形态,由 Ca2 具有相当大的离 子半径(0.099 纳米),因此其电场强度远不如离子半径较小的二价阳离子(如 Mg 2 ),故 Ca2 在水中难以生成较强的水化膜,通常把水中的溶解态钙简单的表 示成 Ca2 ,Ca2 能与某些有机阴离子结合生成络合物,但其数量有限,在某些水 中 Ca2 与 HCO3 可生成 CaHCO3 离子对,加米斯和克时斯特提出 OH 、 CO32 也可与 Ca2 生成离子对,通常出现在强碱性溶液中。
HPO
2 4
,随
pH
增加
含量不断增长,其次是
H
2
PO4
和
PO
3 4
,另外还有可
溶性有机磷,在水中呈悬浮态的非溶解性磷酸盐被
酸溶解而成的可溶性磷酸盐。
二 天然水的一般成分
• 微量成分主要是重金属,稀有金属和 卤素以及放射性元素。
• 有机物:水中有机物不论是来自水体 还是环境,大部分呈胶体状态,其它 呈真溶液状态或悬浮态,成分和含量 非常复杂,变化幅度也很大。
):
Fe3
、
NO3
、
NH
4
、
H4SiO4 、 F 、 Sr2 、 Br 。
微 量 元 素 ( 水 中 含 量 小 于 1 mg / L ) F , Si,
I,Cu,Zn,Se,Mo,Mn,V,Ni,Sn 等。
二 天然水的一般成分
• 天然水成分相当复杂,主要可分为 可溶性气体、主要离子、生物成 因物质、微量成分、有机质五大 类。
天然水中 Na 重要特点是不同条件下含量差别十分 悬殊,在赤道河水中仅为 1mg / L 左右,大多数河水中 含量在几至几十 mg / L ,卤水中可达 10000 mg / L 以上。 含盐量高的水中 Na是最优势的阳离子,例如在海水中 含量按重量计占全部阳离子含量的 81%。
关于 Na 在天然水中存在的形态,在 Na 含量低于 1000 mg / L 水中,主要呈游离态,在含盐较高的水中可 能存在多种离子和络合物,如 NaCO3 、 NaHCO30 等。
二 钙( Ca2 )
CaCO3 CO2 H 2O Ca2 2HCO3
K [Ca 2 ][HCO3 ]2 PCO2
PSO
对这个方程式而言,电中性条件下可近似认为 2[Ca2 ] [HCO3 ],
代入上式
K 4[Ca2 ]3
pso
PCO2
可以得
[Ca
2
]
(
1 4
)
1 3
K
PSO
1 3
PCO2
二 天然水的一般成分
• 天然水体中生物种类数量都很多,可 简单划分为底栖生物、浮游生物、水 生植物和鱼类四大类。生活在水体中 的微生物又可分为植物性和动物性两 类,植物性微生物按其体内是否含叶 绿素可分为藻类和菌类微生物,生活 在水体中的单细胞原生动物及轮虫、 线虫类的微小动物都是动物性微生物。 较高级生物如鱼数量上只占相对很小 的比例,对水体化学性质影响较小。
二 天然水的一般成分
• 可溶性气体多以分子状态存在,其中氧气和 二氧化碳意义较大,它们影响水生生物的生 存和繁殖。也影响水中物质的溶解、化合等 生物化学反应行为。水中氧主要来自大气和 水生植物 光合作用,天然水氧含量变化幅 度在0—14mg/L间。水中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比氧和氮大得多,天然水中二氧化碳主要来 自大气圈和有机物的氧化。另外水中还溶有 少量的氢气和硫化氢气体
五 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离子 HCO3 是淡水中主要成分,在水中出现是由于碳酸盐矿物
的溶解。水中 CO2 与 HCO3 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CO2 在水中 形成酸,可同岩石中的碱性物质发生反应,并可通过沉淀反应 变为沉积物而从水中除去,在水和生物体之间的生物化学交换 中 CO2 占有独特地位,溶解的碳酸盐化合态与岩石圈、大气 图进行均相、多相的酸碱反应和交换反应,对于调节天然水的 pH 和组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水体中存在着四种化合态,即 、 、 、 H2CO3 HCO3 CO2 CO32 ,这四种成分再加上 H 、Ca2 有密切数 量联系,其中一种成分改变就会引起其它成分的改变。
一 天然水的组成分类
• 2 按化合物类型分类 • 即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 • 3 按相态划分:固液气三态。
一 天然水的组成分类
• 4按含量划分
宏量元素:水中浓度一般为每升几十毫克以上。
主要有:Cl-、SO42 、HCO3 、CO32 、Mg 2 、Na + 、K +
等
中量元素(1-10
mg
/
L
形式存在,碱性水中, Si(OH )4 发生电离,反应如下:
Si(OH )4 SiO(OH )3 H
SiO(OH )3
SiO2
(OH
)
2 2
H
另外可生成多核络合物:
4Si(OH
)4
Si4O4 (OH
)4 12
4H
在含 F-的酸性水(pH<4)中,硅倾向于生成硅氟络离子 SiF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