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五功八法十三势
陈氏13式太极拳口诀

陈氏13式太极拳口诀陈氏13式太极拳口诀导语:太极拳是一种重要的健身与预防疾病的手段。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国术、国宝、国粹和国魂,以下店铺为大家介绍陈氏13式太极拳口诀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陈氏13式太极拳口诀(一)外似处女,内似金刚中华武术,门派繁多,仅拳术就有几百种。
各门派都有其独到之处,归纳起来,不外乎是内外两家。
外家拳多以拳打脚踢为主,窜蹦跳跃,腾挪闪战,攻防含义较为明显、让人一看便知是武术。
陈氏太极拳则别具特色: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内气不动,外形寂然不动,内气一动,外形随气而动;以内气催动外形,上下相随,连绵不断,以腰为轴,节节贯串,不丢不顶,圆转自如,轻轻运转,默默停止。
其功防含意大都隐于内而不显于外,往往使人误认为此拳像摸鱼--样,不是武术。
特别是老架一路,以柔为主,要求周身放松,不用僵力,主要是锻炼下盘功夫,使足下生根,转髋灵活,输通气血,练就充足的内气,意到气到,气到劲到,立身中正,八面支撑使身体内外各部建起巩固的防线,形成一身备五弓的蓄发之势,这样,不遇敌则已,若遇劲敌,则内劲猝发,如迅雷烈风,故外似处女,内似金刚,此为陈氏太极拳的一大特点。
(二)螺旋缠绕的运气方法大家见过头顶碎砖、脖缠钢筋等,这是硬气功的运气方法。
内气运到头顶上,头能将砖碰碎;运到脖颈上,能将钢筋缠绕起来。
陈式太极拳结合力学和经络学的理论,采用螺旋缠绕的运气方法,以小力胜大力,以弱力胜强力。
好象用一个小小的千斤顶,就能将载重几吨货物的汽车顶起来一样。
所谓太极拳蓄发相变、引劲落空、借力打人,以四两拨千斤,皆是螺旋劲所起的作用。
故《拳论》讲:"虚笼诈诱、只为一转"从经络学上来讲,经络是指布满人体的气血通路,源于脏腑,流于肢体,脏腑经络气血失和,则神机反常而生疾病,和则气血流畅而强身延年。
太极拳结合经络学说,以拳术与导引吐纳为表里,拳势动作采用螺旋缠丝式的伸缩旋转,要求"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气宜鼓荡、气遍身躯";内气发源于丹田,以腰为轴,节节贯串,微微旋转使腰隙(两肾)左右抽换,通过旋腰转脊,缠绕运动,布于全身;通任、督两脉,上行为旋腕转膀,下行为旋踝转膝,达于四梢,复归丹田,动作呈弧形,圆活连贯,一招一势,承上启下,一气呵成,导致气血循环,此为运劲(即运气),它区别于用劲。
陈式太极拳一路83式各式名称和口诀

陈式太极拳一路83式各式名称第一式预备式第二式金刚捣碓第三式懒扎衣第四式六封四闭第五式单鞭第六式第二金刚捣碓第七式白鹤亮翅第八式斜行拗步第九式初收第十式前蹚拗步第十一式第二斜行拗步第十二式再收第十三式前蹚拗步第十四式掩手肱捶第十五式第三金刚捣碓第十六式披身捶第十七式背折靠第十八式青龙出水第十九式双推手第二十式三换掌第二十一式肘底捶第二十二式倒卷肱第二十三式退步压肘第二十四式中盘第二十五式白鹤亮翅第二十六式斜行拗步第二十七式闪通背第二十八式掩手肱捶第二十九式六封四闭第三十式单鞭第三十一式运手第三十二式高探马第三十三式右擦脚第三十四式左擦脚第三十五式蹬一根第三十六式前蹚拗步第三十七式击地捶第三十八式翻身二起脚第三十九式兽头势第四十式旋风脚第四十一式蹬一根第四十二式掩手肱捶第四十三式小擒打第四十四式抱头推山第四十五式三换掌第四十六式六封四闭第四十七式单鞭第四十八式前招第四十九式后招第五十式野马分鬃第五十一式六封四闭第五十二式单鞭第五十三式双震脚第五十四式玉女穿梭第五十五式懒扎衣第五十六式六封四闭第五十七式单鞭第五十八式运手第五十九式摆脚跌叉第六十式左右金鸡独立第六十一式倒拳肱第六十二式退步夺肘第六十三式中盘第六十四式白鹤亮翅第六十五式斜行拗步第六十六式闪通背第六十七式掩手肱捶第六十八式六封四闭第六十九式单鞭第七十式运手第七十一式高探马第七十二式十字摆莲第七十三式指裆捶第七十四式白猿献果第七十五式六封四闭第七十六式单鞭第七十七式雀地龙第七十八式上步七星第七十九式退步跨虎第八十式转身双摆莲第八十一式当头炮第八十二式金刚捣碓第八十三式收势1陈式太极拳一路83式各式口诀详细介绍:陈氏太极拳新架属陈长兴传统老架系列,由十七世祖陈发科大师所创。
其特点是架式宽大,低沉稳重。
拳架以“崩捋挤按”四正手的运用为主,以“采洌肘靠”四隅手的运用为辅;以柔化劲为主,发劲为辅,柔中寓刚,力求柔顺。
外形以缓柔稳为主,疾刚跳跃为辅。
八法五步十三式

八法五步十三式八法五步十三势18-09-13 三乐四为... 关注献花(0) 收藏 原文:掤进捋退自然理,阴阳水火相即济。
先知四手得来真,採挒肘靠方可许。
四隅从此演出来,十三势架永无已。
释义:八法五步十三势是太极拳行气走架和搭手运用的总要领和法则,是拳功意气神形运动的八个方位和五个方向。
从有方位到无方位,从角到圆,从圆到点,从全身九个大关节球形的旋转到周身一家的太极球的螺旋缠绕,从大圈到小圈,从有圈到无圈(外形无圈而内气有圈),而形成随意所行、随心所发、随势所用,混元一体而力发一点,点点透骨无坚不摧之穿透劲。
即“功”为本,“拳”为母,练功和练拳结合,以武演道,拳道合一。
一、外八门掤、捋、挤、按即四正,采、挒、肘、靠即四隅。
四正四隅即八门八卦也。
二、五步即进退顾盼定,为五步。
三、内八劲(一)顺劲掤、捋、挤、按四正劲,棚劲为诸劲之总劲。
掤劲贯穿于整个八法八劲中。
虚领顶劲是领起中气,使精神贯注,是神气的虚掤,挤按是向前掤,按劲是向下掤,劲是左右向后掤。
挤、按的实质是:用意气向前上方的发动之谓掤劲,意气平向前方发动之谓挤劲,意气向左或右后方发动之谓劲,意气向下的发动之谓按劲。
1、何为棚劲?掤劲为八卦坎,在北方,北方壬癸水,意如流水、浮力。
人身上有命门穴,在两肾中间,属心经。
由下丹田起行至上丹田随手臂而上掤。
此为《胃经》“抽坎填离”,可使心肾二经之气相通,水火既济。
周身均可棚。
用掤劲时,手上不用多大力气,只要注意自己的命门穴,眼神看对方眉毛(眉攒、眉梢)就行了,掤劲属水,水见缝就钻。
2、何为捋劲?捋劲为八卦离,说火势之空灵,正南方,丙午丁,火能化万物,太极拳中叫手。
人体玄关窍,属心经。
两手臂由前伸回收或左右向后收为。
是舒展的意思,好比有褶子的地方,给它划拉开。
在棚劲先行的基础下,向后、向外的劲,是顺着的,也可以叫顺劲。
周身均可捋。
总的来说,与对方力量小于45度的劲都是捋劲。
在平面上,最多到人体中心线。
逢中必变,如果不变必然受制于人。
陈式太极拳十三式口诀

陈式太极拳十三式口诀导语:陈式太极拳有陈式老架、新架之分。
老架由清初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所创。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陈式太极拳十三式口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口诀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
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
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挤按』,即乾坤坎离四正方也。
『采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
『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
合之则为『十三势』也。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
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也。
发劲须沉着松净,专主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
形如搏兔之鹘,神如捕鼠之猫。
静如山岳,动若江河。
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
力由脊发,步随身换。
收即是放,断而复连。
往复须有摺叠,进退须有转换。
极柔软,然后极坚刚。
能呼吸,然后能灵活。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轴)。
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也。
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净,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
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牵动往来气贴背,而敛入脊骨。
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
气若车轮,腰如车轴。
歌诀。
太极十三式的八法与五步

搠为八法之首,有撑开之意,《杨氏九诀》之“八要”:“搠要撑”,《十八在诀》:“搠在两臂”,《十三行功诀》 :“搠手两臂要圆撑”,讲得都很清楚明确。搠的对应窍位为会阴穴,属肾经。太极拳走架子及推手与技击,无时无 刻不可离开此劲。搠劲产生于气劲,使周身气满而圆活顺畅,则如同充气之橡皮轮,既有防御之能,亦有反动力之 弹性在,则攻防两宜,粘走相随,运、接、蓄、发都能顺遂如意。搠犹如一道防线,进可攻,攻中有守,退可防, 而退中有攻,并可借以探听对方之虚实,借以化人发人。搠劲之用,非用手臂,须用腰腿劲,加以意气,方能奏效。 搠之用有单臂搠、双臂搠之分;搠之地点,以人之关节或拗处为好。搠之先,可先用弓I劲往后向下微诱,使其劲出 而显出焦点,再借其劲而搠发,则成功无疑。发搠劲,眼睛亦须专注,否则不能克敌。
不离阴阳,因此“头顶太极,身怀八卦,脚踩五行”的概括与说明,是合于太极拳的拳理拳法的。
需要说明的有二点,一是太极图与地图方位相反,地图是上北下南、右东、左西,而太极图是上南、下北、右 西、左东。二是太极拳的技法千变万化,不可能用五种简单的生克关系来概括,只要时刻不忘阴阳变化的理论就行 ,然而五行步法却不可不知。
8、靠劲
靠,是肩、背等部位在任何角度下向对方所发出的劲,一般以肩为主。人身的对应窍位是玉枕穴,属胆经。靠 多用
于比肘离人更近的时候,其势又比肘更猛。如善用靠,则身矮力小之人,可胜身高力大之人。靠为击人之第三 道防线。靠多用于己肘被闭而不能发劲之时。用靠,必须顶悬身正,肩与胯合,用腰腿劲加上意气靠击之。用靠劲 ,先要化得合法,靠时要快,劲要整,目标要明确。靠之种类较多,在上为肩靠,在下为膝靠,迎面为腹靠,转身 则为背折靠,皆以腰胯为发动之轴心。如以肩靠人,须顺步插入其裆内,斜而向下靠,不可平行而出,否则难奏效 。另外,还要注意防护己之面部及臂部,必须以另一手置于用靠之手臂肘弯处,则上可护面,下可防撅用靠之手臂 ,比较安全。拳式中有提手上势转白鹤亮翅时左转上步斜靠、斜飞式之七寸靠、云手之横靠等。
陈式太极十三势歌诀述真

陈式太极十三势歌诀述真陈式太极十三势是陈氏太极拳的核心要义之一,也是太极拳的基本功夫。
下面我将用1000字为你详细讲解陈式太极十三势。
陈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将太极拳的核心要义总结为了十三个姿势和一个歌诀,即“十三势,述真诀”。
这十三个姿势分别是:起势、虚劲、进退、挤捺、肘庞、问答、横扑、撑锤、沾压、叠起、云手、野马、合势。
起势:太极拳起势时,身体自然松开,骨节如散沙,心意下沉,脚丁向内扣回,双肩自然放松下沉。
这是太极拳起势的基本要素。
虚劲:虚劲即不实劲,是太极拳的基本功夫。
虚劲使得拳势柔和灵活,不露破绽。
太极拳虚实势的转换是太极拳中最重要的一环。
进退:进退即步法,是太极拳中的基本动作。
在进退的过程中,要保持身体稳定,上下相随,左右互补,流转自如。
挤捺:挤捺是太极拳中的技术动作,是发力的关键。
在挤捺动作中,身体需要配合运动,发挥出内力,使得力量通过腰腹而出,达到最大的效果。
肘庞:肘庞是太极拳中的一种技术动作,通过变化肘庞的方向和力量,可以有效地防御和攻击对手。
问答:问答是太极拳中的一种变化动作,左右手的问与答可以灵活地防守和出击。
横扑:横扑动作即掌劈,是太极拳的重要一环。
通过手臂的横向击打,可以打击对手的重要部位。
撑锤:撑锤动作中,手臂像锤子一样向下撑击,能够有效地击打对手的上身。
沾压:沾压即沾连压迫,是太极拳中的一种技术动作。
通过身体的贴合和压迫,可以有效地控制对手的动作。
叠起:叠起是太极拳中的一种技术动作,要求双手的动作要协调一致,不仅包括手部动作,还包括身体的动作。
云手:云手是太极拳的核心动作之一,通过双手的流转和云状的动作,能够敏捷地变换招式和身形。
野马:野马是太极拳中的一种动作,要求双腿的协调运动,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合势:合势是太极拳中的核心要义,要求整个身体的动作要协调一致,内外相合,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陈式太极十三势的歌诀“十三势,述真诀”即通过这十三个姿势,能够实现太极拳的真正要义。
洪传陈式太极拳十三式(修订版)

6、腰向左转,同时左手微外旋成正圈三动,右手收肘 至右侧乳根下成反圈一动。
7、腰向右转,重心转至右腿,左腿经内弧线正步子上 步一肩宽,左脚脚尖不可超过右脚脚尖。同时双手内旋向右 斜 前方 45 度按掌。
第四式:单鞭 1、腰向右转,同时左手在体前走上弧线成体前正圈四 动,右手外旋在体前走下弧线成体前二动,两手掌心相对成 抱球状。 2、腰向左转,同时左手外旋至手心朝上,右手经左手 手掌上向斜上穿掌,左手收至心口窝成正圈二动。 3、腰向右转,重心转至右腿,同时右手变勾手;左腿经 内弧线向左后撤一大步,向后靠,同时左肘向后发力配合靠 打。
2、左脚脚跟发力内收,同时左手收肘成反圈一动,右 手微外旋成正圈三动。
第九式:斜行拗步 1、左脚提膝向前蹬脚,顺式下落,接着再右脚向前上 一步,同时右手向右侧下弧线按掌成反圈四动,左手向左侧 下弧线按掌成反圈四动,目视右前方。 2、右脚外摆 180 度,重心坐在右脚上左手经下弧线向 上曲肘收至左耳边成侧反圈一动,右手收于心口窝成正圈二 动。 3、左脚向前上一大步成偏马步,左手经左胸前向下斜 插掌,同时腰向右转带动左手肘部向前横向发力,右手微外 旋成正圈二动,目视左前方。
第六式:白鹤亮翅 1、腰向左转,重心转至左脚,右脚向右侧横开一步, 脚跟着地,同时左右手交叉外旋,向左下抱缠,目视前方。
2、右脚脚掌下落,重心转至中间成马步,同时左手微 内旋成反圈三动,右手收肘上挑成反圈一动。
3、腰向右转,重心转至右腿,左腿经内弧线上步成高 虚步,同时左手经左下弧线向左下按掌成反圈四动,右手经 右上弧线向右上开掌成正圈四动。
第三式:六封四闭 1、右手肘部下落于右侧腰部成正圈一动。 2、腰向左转,重心转至中间成马步,同时右手内旋经
陈式太极十三势歌诀述真

陈式太极十三势歌诀述真任景华太极十三势者,手八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眼两法(左顾右盼)、步两法(前进后退)、身一法(中正稳定)是也。
太极金刚朱天才编排的太极十三势(老架),金刚捣碓、掩手肱拳、当头炮为陈式太极拳独特的刚柔并济的动作,可刚柔并用亦可柔而不发;单鞭、懒扎衣为左顾右盼;单鞭、六封四闭、斜行为大开大合;白鹤亮翅可大可小,可屈可伸;金刚捣碓、掩手肱锤、金鸡独立可震脚,也可不震脚。
倒卷肱、白鹤亮翅为退中有攻、进中有退;雀地龙、十字手乃擒拿之法。
前四式步法走四正方向,中间四式步法走四隅方向。
四正四隅对应八卦八方位即太极八法。
进退顾盼定乃五行。
套路虽小但十三势已把陈式太极拳的特点囊括其中,故名曰:太极十三势。
【太极十三势拳谱】预备势、起势之后,(1)金刚捣碓(2)懒扎衣(3)六封四闭(4)单鞭(5)雀地龙(6)金鸡独立(7)倒卷肱(8)白鹤亮翅(9)斜行(10)掩手肱捶(11)十字手(12)转身摆莲(13)当头炮金刚捣碓收势预备势,即无极桩也。
【预备势歌诀】涌泉吻地头顶天,骑着大马背靠山。
两臂松垂若挂肩,脊椎拉直神内敛。
眉心舒开嘴角翘,舌搭鹊桥生津咽。
唇齿轻合下巴掉,咽喉玉枕擎泥丸。
竖领横散膝意领,塌裆会阴托丹田。
小腹鼓荡命门撑,膝盖一定对涌泉。
心静体松不知我,骨肉分离气挂连。
静若菩萨观自在,合道就在一瞬间。
【解读】“涌泉吻地”指脚掌贴地面。
“骑着大马”指马步,骑马领裆式的简称即马步。
“背靠山”是一种感觉,靠山而坐,稳稳当当。
“神内敛”指两眼微微闭上,把发散的思维收回来。
“嘴角翘”指内心愉悦,内心恬然。
“舌搭鹊桥”指舌头贴上颚,不用故意顶上颚。
“下巴掉”指下颚放松。
“咽喉玉枕擎泥丸”指咽喉、玉枕穴把百会穴擎起来,头定位于空中不偏不仰不低头。
“竖领横散膝意领”指头领脊椎竖直,腹股沟内裹,命门后撑把膝盖领起来,防止膝盖负重过度而疲劳。
“塌裆”指松胯屈膝,头被挂在空中不随身体下来,裆部圆撑,膝盖在涌泉穴的上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式太极拳五功八法十三势
请选择星星评价
作者:阚桂香
出版日期:2003
页数:197
内容提要
本书分陈式太极拳健身功法和陈式太极拳五功八法十三势两大部分。
对健身功法概述、陈式太极拳健身功法图解、陈式太极拳“基本套路”十三势等作了详述。
显示全部目录章节目录
上篇陈式太极拳健身功法
第一章健身功法概述
第二章陈式太极拳健身功法图解
第三章陈式太极拳健身技法图解
下篇陈式太极拳五功八法十三势
第四章五功八法十三势概述
第五章陈式太极拳“基本功”练习(五功)图解
第六章陈式太极拳“基本动作”练习(八法)图解
第七章陈式太极拳“基本套路”(十三势)
附录:
一、十三势行功歌
二、十三势说略
三、陈式太极拳十三势动作路线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