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血压指南

合集下载

2018高血压指南

2018高血压指南
12
高血压介导的器官损害的临床评估
心脏
所有高血压患者推荐使用12导联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在高血压患者有心电图异常或有左室功能减低的症状或体征时推荐使用 左心室肥厚的检查结果会影响治疗方案时可以考虑 血管
颈动脉超声检查 有任何血管疾病患者中检测无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颈动脉狭窄 PWV(脉搏波传导速度)可用于测量动脉僵硬度 ABI(踝肱指数)可用于检测下肢动脉疾病 肾脏
或白蛋白/肌酐比:≥30mg/g
糖尿病
(3.5mg/mmol)
新诊断
空腹血糖:≥7.0mmol/L (
126mg/dL);餐后血糖:
≥11.1mmol/L( 200mg/dL)
已治疗但未控制
糖化血红蛋白≥6.5%
9
血压测量与筛查
可以在医生的诊室、家中或通过动态血压监 测(ABPM)进行血压测量。在所有情况下, 使用经过验证的设备仔细测量血压非常重要。
16
降压治疗策略
降压达标的方式:除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外, 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应根据病情,在 4 周内或 12 周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Ⅰ, C)。
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 上,血压仍≥140/90 mmHg 和(或)高于目标 血压的患者应启动药物治疗(Ⅰ,A)。
17
血压治疗阈值
2018高血压管理指南
内一科 韩永继
1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
• 我国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仍呈升高趋势。 •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从南方
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递增;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 病率存在差异。 • 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粗率) 近年来有明显提高,但总体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分别 达 51.5%、46.1%和 16.9%。 • 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 血压危险因素。

2018ESC高血压指南

2018ESC高血压指南
<140/90第一目标
<130/80第二目标
<65岁SBP120——129
65——80岁目标值
SBP140——150
SBP130——139
80岁以上
SBP140——150
SBP130——139如能耐受
DBP
<90(DM<85)
<80
联合用药
血压明显升高或高危
除1级低危和衰弱老年均联合(推荐SPC)
顽固性高血压
2018ESC高血压指南
2013
2018
诊断依据
OBPM
OBPM重复/ABPM/HBPM
正常高值
130——139/85——89
不用药物
合并心血管病药物治疗
1级低中危
改变生活方式后仍高药物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后仍高药物治疗
1级65——80岁
<80岁如果能耐受药物治疗
一般情况好能耐受,药物治疗
目标值
<140/90
螺内酯
阿米洛利
多沙唑嗪
优选螺内酯,再其它
依普利酮
阿米洛利
大剂量噻嗪类或袢利尿剂
比索洛尔
多沙唑嗪
器械治疗
药物无效时,可用
不可用,仅适用于临床试验
低限值
一般人不低于120/70
65岁老年及肾病不低于130/70
读2018ESC高血压指南有感2018.8.26测量求实

优选螺酯
联合用药
尽早勿迟
单片复方
明确优势
器械治疗
不宜实施
美国指南
基本一致
中国指南
时待何日

2018esc高血压指南解读

2018esc高血压指南解读

2018esc高血压指南解读一、指南更新的背景与目的。

随着高血压领域研究的不断进展,2018 ESC高血压指南旨在综合最新证据,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精准、更全面的高血压管理策略。

这有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二、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1. 血压分级。

- 高血压的定义仍为诊室血压≥140/90 mmHg。

指南更强调了准确测量血压的重要性,包括测量前患者的准备(如安静休息5分钟以上等)、测量设备的规范使用等。

- 血压分级方面,继续沿用之前的分级系统:- 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 - 159 mmHg或舒张压90 - 99 mmHg。

- 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 - 179 mmHg或舒张压100 - 109 mmHg。

- 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10 mmHg。

2. 家庭血压监测和动态血压监测的意义。

- 家庭血压监测(HBPM)受到更多重视。

HBPM的正常参考值为<135/85 mmHg。

它有助于发现隐匿性高血压(诊室血压正常但家庭血压升高)和白大衣高血压(诊室血压高但家庭血压正常)。

- 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于评估血压的昼夜节律、诊断夜间高血压等特殊类型高血压有重要价值。

其正常参考值为白天<135/85 mmHg,夜间<120/70 mmHg。

三、高血压的风险评估。

1. 心血管风险分层。

- 指南采用了新的心血管风险分层系统,综合考虑了血压水平、危险因素(如年龄、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等)、靶器官损害(如左心室肥厚、肾功能损害等)和临床并发症(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

- 与以往相比,更加细化和准确地评估了患者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以便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例如,对于高危患者,需要更积极的血压控制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

2. 特殊人群的风险评估。

- 在老年人高血压方面,考虑到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合并症,指南强调了综合评估的重要性,不仅关注血压数值,还要考虑到血压降低的速度和幅度对老年人身体机能的影响。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导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现有研究,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严重疾病密切相关。

为了引导中国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高血压的防治过程中作出正确的诊断及治疗,中国高血压学会与国家心血管疾病防控中心等单位联合发布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一、高血压概述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

根据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不同组合,高血压分为不同的级别,即正常、正常高值、高血压一级、高血压二级和高血压三级。

二、高血压的早期预防早期预防是高血压防治的重要环节。

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来减少高血压的发生,包括控制饮食、增加体力活动、减轻体重、限制饮酒和戒烟等。

此外,降低钠盐的摄入也是预防高血压的关键措施之一。

三、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及分类高血压的诊断主要是根据血压测量结果和患者的病史进行判断。

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类型。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形式,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以及生活习惯等。

四、高血压的治疗原则治疗高血压的原则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部分。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控制饮食、增加体力活动、减轻体重、限制饮酒和戒烟等。

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药物,并遵循适宜的用药原则。

五、高血压并发症的防治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视网膜病变等。

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并发症是高血压防治的重要环节。

除了正确的药物治疗,患者还应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定期运动、健康饮食、规律作息等。

六、高血压的长期管理与随访高血压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管理和随访,以保持良好的血压控制。

医务人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血压监测,评估疗效,并指导患者改善生活习惯。

此外,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支持。

2018ESC高血压指南

2018ESC高血压指南

舒张压目标: 无论风险水平如何以及是否有合并症,所有高血压患者的 DBP均应<80mmHg
推荐级别
I级
IIa级
IIb级
III级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8) doi:10.1093/eurheartj/ehy339
European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018) doi:10.1097/HJH.0000000000001940
2013
血压治疗目标: 推荐SBP的目标为< 140 mmHg
2018
血压治疗目标: - 推荐所有患者的首要目标为血压< 140/90 mmHg; 如果能够耐受,大多数患者的血压治疗目标值应降至 130/80mmHg或更低 - 对于<65岁者,推荐大多数患者的SBP应该降至 120-129mmHg 老年患者(65-80岁)的血压治疗目标: 对于老年患者(≥65岁),推荐SBP的目标范围为 130139 mmHg 8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血压治疗目标: 对于8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如能耐受,推荐SBP的目标 范围为 130-139 mmHg
• 简化药物治疗流程,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采用一粒药的治疗策略,优先推荐使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
• 首选使用ACEI/ARB联合CCB和/或噻嗪类/噻嗪样利尿剂,作为大多数患者的核心治疗策略。 • β受体阻滞剂仅用于特定适应症。 4、为降压治疗设定了新的目标范围 • 根据患者年龄和特定合并症,以更好地确定患者治疗的目标血压范围,包括推荐的血压目标以及降压治疗的安全底限。 5、检测发现较差的药物治疗依从性 • 强调评估治疗依从性作为血压控制不良的主要原因的重要性。 6、强调护师和药剂师在高血压长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 护士和药剂师在高血压患者的教育、支持和随访中具有重要作用,应该作为改善血压控制的总体战略的一部分。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降压治疗策略
(1)降压治疗的目的: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目的是通过降低血压,有效预防或延迟脑卒
中、心肌梗死、心 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有效控制高血压的疾病进程,预防高血压 急症、亚急症等重症高血压发生。
(2)降降压达标的方式:除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外,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应根据
病情,在 4 周内或 12 周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Ⅰ,C)。
诊室血压
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规范进行测量,是目前诊断高血压、进行血压水平分级以及观察降 压疗效的常用方法。
诊室自助血压测量(automated office blood pressure,AOBP)可以减少白大衣效应。
如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测压,需快速充气,使气囊内压力在桡动脉搏 动消失后再升高 30 mmHg,然 后以恒定速率(2 mmHg/s)缓慢放气。
③详细记录每次测量血 压的日期、时间以及所有血压读数,而不是只记录平均值。应尽可能向医 生提供完整的血压记录。
④精神高度焦 虑患者,不建议家庭自测血压。
评估靶器官损害
心脏:左心室肥厚(LVH)是心血管事件独立的危险因素,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心电图、超声心
动图。
肾脏:肾脏损害主要表现为血清肌酐升高、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降低,或尿白蛋白排
③症状及既往史:询问目前及既往有无脑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房颤
动、外周血管病、糖尿病、痛风、血脂异常、性功能异常和肾脏疾病等症状及治疗情况。
④继发性高血压的线索:例如肾炎史或贫血史;肌无力、发作性软瘫等;阵发性头痛、心
悸、多汗;打鼾伴有呼吸暂停;是否长期应用升高血压的药物。
⑤生活方式:盐、酒及脂肪的摄入量,吸烟状况、体力活动量、体重变化、睡眠习惯等情况。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LOGO
02 高血压的诊断性评估
推荐使用经国际标准方案认证的上臂 式家用自动电子血压计。不推荐腕式 血压计、手指血压计、水银血压计家 庭监测。 电子血压计每年≥1次校准。 初诊/血压不稳:早晨-晚上每天监测 血压稳定:1-2次/周

3
部分
高血压的分层分类
03 高血压的分层分类
LOGO
诊断:原发性高血压(3级 很高危)

4
部分
高血压的治疗
04 高血压的治疗目标
降低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总危险。 降压治疗的获益主要来自血压降低本身,在条件允许下,采取强化降压治疗,以取得最大的 心血管获益。 治疗:生活方式改善+药物 降压目标:一般高血压患者<140/90mmHg; 能耐受及部分高危以上患者<130/80mmHg。
04
降压治疗的时机
04
生活方式干预
04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04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04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可以考虑
推荐的优化联合治疗方案: CCB + ACEI/ARB CCB + 噻嗪类利尿剂 CCB + β受体阻滞剂 ACEI/ARB + 噻嗪类利尿剂
可以考虑使用的联合治疗方案: 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 α 受体阻滞剂 + β受体阻滞剂 CCB + 保钾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 + 保钾利尿剂 不常规推荐: ACEI/ARB + β受体阻滞剂 ACEI + ARB 中枢作用药 + β受体阻滞剂
LOGO

2
部分
诊断性评估
02 高血压的诊断性评估
确定高血压的诊断,确定高血压的水平分级。 A.诊室血压:未使用降压药情况下,非同日3次 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 ISH:SBP≥140mmHg和DBP<90mmHg B.动态血压ABPM: 平均SBP/DBP 24h≥130/80mmHg 白天≥135/85mmHg 夜间≥120/70mmHg C.家庭血压监测HBPM: SBP/DBP≥135/85mmHg 判断高血压的病因,区分原发性及继发性高血压 寻找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

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解读

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解读
精品PPT
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 高血压急症的治疗:初始阶段(1 小时内)血压控制的目标为平均动脉压的 降低幅度不超过治疗前水平的 25%。在随后的 2~6 小时内将血压降至较安全 水平,一般为 160/100 mmHg 左右。如果可耐受这样的血压水平,在以后 24~48 小时,逐步降压达到正常水平 高血压亚急症的治庁:在 24~48 小时将血压缓慢降至 160/100 mmHg,没有 证据说明紧急降压治疗可以改善预后。许多高血压亚急症患者可通过口服降 压药控制。
精品PP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降压药的联合应用 联合应用降压药物已成为降压治疗的基本方法。为了达到目标血压水平, 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需要使用 2 种或 2 种以上降压药物 联合用药的适应证:血压 ≥ 160/100 mmHg 或高于目标血压 20/10 mmHg 的高危人群,往往初始治疗即需要应用 2 种降压药物,如血压超过 140/90 mmHg,也可考虑初始联合降压药物治疗。如仍不能达到目标血 压,可在原药基础上加量,或可能需要 3 种甚至 4 种以上降压药物。 联合用药的方法:两药联合时,降压作用机制应具有互补性,同时具有 相加的降压作用,并可互相抵消或减轻不良反应。
精品PPT
初诊高血压患者的评估及监测程序
精品PPT
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降低血压和心血管危险的作用肯定,所有患者都应采用,主要指 施包括以下内容 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逐步降至<6 g,增加钾摄入(I,B) 合理膳食,平衡膳食(I,A) 控制体重,使 BMI<24;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I,B) 不吸烟,彻底戒烟,避免被动吸烟(I,C) 不饮酒或限制饮酒(I,B) 增加运动,中等强度;每周 4~7 次;每次持续 30~60 分钟(I,A)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Ia,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咳嗽、血K升高、血管性神经水肿
血K升高,血管性神经水肿(罕见)
低K,低Na,尿酸增高 低K 血K升高 血K升高,男性乳房发育 支气管痉挛、心功能抑制
体位性低血压,支气管痉挛
复方制剂
固定配比复方制剂: 是常用的一组高血压联合治疗药物。通常由不同作用机制的两种降压药组成,也称为
单片固定复方制剂。 与分别处方的降压联合治疗相比,其优点是使用方便,可改善治疗的依从性及疗效,
判断高血压的原因: 原发性或继发性
心脑血管危险因素 评估靶器官损害: 心、肾、大血管、
眼底、脑
继发性高血压
鉴别诊断: • 肾实质性高血压 • 肾动脉狭窄及其他血管病 • 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其他内分泌性高血压 • 药物性高血压 • 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 • 其他少见的继发性高血压。
我国2015年调查高血压:
•知晓率:51.5% •治疗率: 46.1% •控制率:16.9%
中国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
高钠低钾膳食是发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超重和肥胖: 过量饮酒:少量饮酒有利于心血管健康的证据尚不
充足。 长期精神紧张 其他:家族史,污染…… 合并血脂和/或糖代谢异常的比例较高 最主要的心血管风险是脑卒中
是联合治疗的新趋势。 对2或3级高血压或某些高危患者可作为初始治疗的药物选择之一。 应用时注意其相应组成成分的禁忌症或可能的不良反应。
传统复方制剂
新型复方制剂 降压药与非降压药物
组成的复方制剂
复方利血平(复方降压片)、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降压0号)、珍菊降压 片等
ACEI+噻嗪类利尿剂;ARB+噻嗪类利尿剂; 二氢吡啶类CCB﹢ARB;二氢吡啶类CCB+β受体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保钾
低危
2级高血压
SBP 160-179 或DBP 100-109
中危
3级高血压
SBP ≥180 或DBP ≥110
高危
中危
中危/高危
很高危
高危
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修订版
主要内容
• 中国高血压流行情况 • 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 诊断性评估 • 高血压分类与分层 • 高血压的治疗 • 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 • 社区管理
120~139 ≥140
140~159 160~179
≥180 ≥140
舒张压(mmHg)

<80
和/或 80~89
和/或 ≥90
和/或 90~99
和/或 100~109
和/或 ≥110

<90
注:当收缩压与舒张压属不同级别时,应该取较高的级别分类。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修订版
心血管危险因素
·高血压(1-3级) ·男性55岁;女性65岁 ·吸烟及被动吸烟 ·糖耐量受损(2小时血糖7.8-11.0 mmol/L)和/或空腹血糖异
主要内容
• 中国高血压流行情况 • 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 诊断性评估 • 高血压分类与分层 • 高血压的治疗 • 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 • 社区管理
高血压的诊断性评估
• 确定血压诊断,确定血压水平分级。 • 判断高血压的原因,区分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 • 寻找其它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伴发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雷米普利、 培哚普利、西拉普利
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 奥美沙坦
噻嗪类:氢氯噻嗪、吲哒帕胺 襻利尿剂:呋塞米 保钾利尿剂:氨苯喋啶 醛固酮手提拮抗剂:螺内酯、伊普利同
受体:比索洛尔、阿替洛尔、倍他洛尔、美 托洛尔缓释片 α-受体:阿罗洛尔
房室传导阻滞、心功能抑制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
•超声心动图
•颈动脉超声
•餐后血糖(当空腹血糖≥6.1mmol时测定)
推 荐 项 目
•同型半胱氨酸 •尿白蛋白定量(糖尿病患者必查项目) •尿蛋白定量(用于尿常规检查蛋白阳性者)微量蛋白尿 •眼底 •胸片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颈-股PWV
•踝臂血压指数(ABI)
高血压的治疗目标
根本目标:降低发生心脑肾及心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总风
险。 降压治疗的获益主要来自血压降低本身 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根据总体风险水平给予降压药
物,同时干预可纠正的危险因素,并对检出的亚临床靶器官 损害和临床疾病进行有效干预。 降压目标:一般及高血压患者应降至<140/90mmHg,
• 同时测脉率。
血压测量方法
诊室血压:诊室血压不能代表整体血压状况 诊室外测量:用于诊断白大衣高血压和隐蔽性高血压,
单纯夜间高血压。
动态血压
• 可评估24小时昼夜节律、体位性低血压、餐后 低血压等。
家庭自测血压
• 自我测量。 • 互联网远程实时血压监测新模式。 精神高度焦虑的患者,不建议频繁自测血压。
高血压心血管风险分层
其他危险因素和病 史
SBP 130-139 或DBP 85-89

1-2个其他危险因素
≥3个其他危险因素, 靶器官损害,或CKD3 期, 无并发症的糖尿病
临床并发症,或 CKD>4期有并发症的 糖尿病
低危 中危/高压
SBP 140-159 或DBP 90-99
糖尿病
肥胖
3 7 6 20
20
CHD
5 4 4
411
3
9
54 39
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
424 4 13
35
CVD
我国多省市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 (Chinese Multi-Provincial Cohort Study,CMCS) 结果
纳入30121名年龄35-64岁的受试者
JAMA. 2004 Jun 2;291(21):2591-9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修订版
诊断标准
诊室血压: SBP≥140 和/或 DBP ≥90 动态血压:
高血压诊断标准 夜间血压相关定义 晨峰血压
•24小时≥130/80mmHg •白天平均≥135/85mmHg •夜间平均≥120/70mmHg
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白天平均值–夜间平均 值)/白天平均值,收缩压与舒张压不一致时,以收 缩压为准。 •杓型血压: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10-20%。 •非杓型血压: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10%。 •超勺型血压: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20%。
常(6.1-6.9 mmol/L) ·血脂异常:TC≥6.2mmol/L(240mg/dL)或LDL-C> 4.1mmol/L (160mg/dL)或HDL-C<1.0mmol/L(40mg/dL)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 ·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 女性≥85cm)或肥胖(BMI
血清肌酐轻度升高(男性 115-133mol/L或1.3-1.5mg/dl, 女性 107-124mol/L或1.2-1.4mg/dl)
• 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或 白蛋白/肌酐:30mg/g(3.5mg/mmol)
伴发临床疾病
脑血管病 心脏疾病 肾脏疾病
外周血管疾病 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
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 系。
脑卒中仍是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 冠心病事件也有明显上升。 心衰、左室肥厚、房颤、终末期肾病。
高血压是我国心脑血管疾病 首要危险因素
(%) 70 60 50 40 30 20 10
0
高血压
吸烟
高 TC 低 HDL
高钠低钾膳食是中国人群高血压发病 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14 12.4
12 10.9
10
8 6
6
4
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 理,盐摄入量比较高,每 日每人盐摄入量平均达到 12克水平
2
0
g/d
农村
城市 推荐*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07 版)》 推荐
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02年
每日平均钠和钾离子摄入量 中国与日本或美国中年男性比较
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心肌梗死史、心绞痛、冠脉血运重建史、慢性心衰、房颤 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受损、血肌酐:男性>133mol/L (1.5mg/dL);女性>124mol/L(1.4mg/dL)、蛋白尿(> 300mg/24h)
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新诊断: 空腹血糖≥7.0mmol/L( 126mg/dL)、 餐后血糖≥11.1 mmol/L( 200mg/dL)、 已治疗但未控制: 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245mmoL
钠摄入量
211mmoL
钾摄入量
74mmoL
163mmoL
49mmoL 38mmoL
中国 日本 美国
中国
中国 K/Na=0.15 日本 K/Na=0.23
日本
美国
美国 K/Na=0.45
主要内容
• 中国高血压流行情况 • 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 诊断性评估 • 高血压分类与分层 • 高血压的治疗 • 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 • 社区管理
主要内容
• 中国高血压流行情况 • 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 诊断性评估 • 高血压分类与分层 • 高血压的治疗 • 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 • 社区管理
血压水平的分类
分类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高血压
1级高血压(轻度) 2级高血压(中度) 3级高血压(重度)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收缩压(mmHg) <120
临床疾病。
血压的测量
• 安静5分钟,坐位上臂,上臂心脏水平。 • 推荐使用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水银柱血压计逐步淘汰。 • 肥胖者或臂围大者应使用大规格袖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